王昌齡從軍行名句
1. 從軍行 王昌齡的名句
從軍行七首
【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上海風秋。
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
【其二】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
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其三】
關城榆葉早疏黃,日暮雲沙古戰場。
表請回軍掩塵骨,莫教兵士哭龍荒。
【其四】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其五】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
前軍夜戰洮(tao)河北,已報生擒吐谷(yu)渾。
【其六】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葉城西秋月團。
明敕星馳封寶劍,辭君一夜取樓蘭。
【其七】
玉門山嶂幾千重,山北山南總是烽。
人依遠戍須看火,馬踏深山不見蹤。
《從軍行七首》是唐代詩人王昌齡的組詩作品。第一首詩刻畫了邊疆戍卒懷鄉思親的情景;第二首詩描寫征戍者在軍中聽樂觀舞所引起的邊愁;第三首詩描寫古戰場的荒涼景象,寫將軍上表請求歸葬戰死將士骸骨,表現將帥對士卒的愛護之情;第四首詩表現戰士們為保衛祖國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第五首詩描寫奔赴前線的戍邊將士聽到前方部隊首戰告捷的消息時的欣喜心情,反映了唐軍強大的戰鬥力;第六首詩描寫將軍欲奔赴邊關殺敵立功的急切心情;第七首詩主要描寫山巒疊嶂、烽火遍布的邊塞景觀。全組詩意境蒼涼,慷慨激昂,充分顯示出盛唐氣象。
2. 王昌齡《從軍行》詩句是
這組《從軍行》共七首,每首描寫一個場面。從軍行七首(其五)王昌齡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
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
「大漠風塵日色昏」,由於我國西北部的阿爾泰山、天山、昆侖山均呈自西向東或向東南走向,在河西走廊和青海東部形成一個大喇叭口,風力極大,狂風起時,飛沙走石。因此,「日色昏」接在「大漠風塵」後面,並不是指天色已晚,而是指風沙遮天蔽日。但這不光表現氣候的暴烈,它作為一種背景出現,還自然對軍事形勢起著烘托、暗示的作用。在這種情勢下,唐軍採取什麼行動呢?不是轅門緊閉,被動防守,而是主動出征。為了減少風的強大阻力,加快行軍速度,戰士們半卷著紅旗,向前挺進。這兩句於「大漠風塵」之中,渲染紅旗指引的一支勁旅,好象不是自然界在逞威,而是這支軍隊卷塵挾風,如一柄利劍,直指敵營。這就把讀者的心弦扣得緊緊的,讓人感到一場惡戰已迫在眉睫。這支橫行大漠的健兒,將要演出怎樣一種驚心動魄的場面呢?在這種懸想之下,再讀後兩句:「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這可以說是一落一起。讀者的懸想是緊跟著剛才那支軍隊展開的,可是在沙場上大顯身手的機會卻並沒有輪到他們。就在中途,捷報傳來,前鋒部隊已在夜戰中大獲全勝,連敵酋也被生擒。情節發展得既快又不免有點出人意料,但卻完全合乎情理,因為前兩句所寫的那種大軍出征時迅猛、凌厲的聲勢,已經充分暗示了唐軍的士氣和威力。這支強大剽悍的增援部隊,既襯托出前鋒的勝利並非偶然,又能見出唐軍兵力綽綽有餘,勝券在握。
從描寫看,詩人所選取的對象是未和敵軍直接交手的後續部隊,而對戰果輝煌的「前軍夜戰」只從側面帶出。這是打破常套的構思。如果改成從正面對夜戰進行鋪敘,就不免會顯得平板,並且在短小的絕句中無法完成。現在避開對戰爭過程的正面描寫,從側面進行烘托,就把絕句的短處變成了長處。它讓讀者從「大漠風塵日色昏」和「夜戰洮河北」去想像前鋒的仗打得多麼艱苦,多麼出色。從「已報生擒吐谷渾」去體味這次出征多麼富有戲劇性。一場激戰,不是寫得聲嘶力竭,而是出以輕快跳脫之筆,通過側面的烘托、點染,讓讀者去體味、遐想。這一切,在短短的四句詩里表現出來,在構思和驅遣語言上的難度,應該說是超過「溫酒斬華雄」那樣一類小說故事的。
3. 從軍行唐王昌齡名句
黃沙百戰穿來金甲,不破樓源蘭終不還.
從軍行七首·其四
朝代:唐代
作者:王昌齡
原文: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譯文
青海湖上烏雲密布,連綿雪山一片黯淡。邊塞古城,玉門雄關,遠隔千里,遙遙相望。
守邊將士,身經百戰,鎧甲磨穿,壯志不滅,不打敗進犯之敵,誓不返回家鄉。
注釋
⑴從軍行:樂府舊題,屬相和歌辭平調曲,多是反映軍旅辛苦生活的。
4. 王昌齡的從軍行其中哪句是膾炙人口的佳句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堪稱是名篇中的名句,表明邊塞將士誓死殺敵的氣概。
原詩:
《從軍行》 王昌齡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5. 王昌齡的從軍行千古名句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從軍行
唐 -王昌齡
青海長雲暗雪山,
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
不破樓蘭終不還.
[注釋]
1. 從軍行:樂府《相和歌辭平調曲》舊題,多寫軍隊務旅征戰之事.王昌齡作的《從軍行》共七首,這里選入第四首.
2. 青海:即今青海湖.長雲:多雲,漫天皆雲.雪山:終年積雪的山,指祁連山.
3. 孤城:指玉門關,因地廣人稀,給人以孤城之感.這句詞序倒裝,意思是「遙望孤城玉門關」.
4. 穿:磨破.金甲:戰衣,是金屬製成的盔甲.
5. 破樓蘭:借指徹底消滅敵人.樓蘭:漢時對西域鄯善的稱呼,詩中泛指當時侵擾西北邊區的敵人. [今譯]
青海湖連綿不斷的大片烏雲,
遮暗了終年積雪的祁連山;
遠遠眺望只看見孤獨的城池,
那正是春風都吹不到的玉門雄關.
在黃沙莽莽的疆場上,
將士們身經百戰磨穿了鐵甲衣裳衫,
但是不徹底消滅入侵的邊賊,
他們將誓死不把家園回還!
6. 從軍行王昌齡的名句
從軍行七首
【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上海風秋。
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回閨萬里愁。
【其二】答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
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其三】
關城榆葉早疏黃,日暮雲沙古戰場。
表請回軍掩塵骨,莫教兵士哭龍荒。
【其四】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其五】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
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
【其六】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葉城西秋月團。
明敕星馳封寶劍,辭君一夜取樓蘭。
【其七】
玉門山嶂幾千重,山北山南總是烽。
人依遠戍須看火,馬踏深山不見蹤。
7. 王昌齡從軍行名句
這首詩中的名句是: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賞析:專這兩句詩由情景交屬融的環境描寫轉為直接抒情。「黃沙百戰穿金甲」,是概括力極強的詩句。戍邊時間之漫長,戰事之頻繁,戰斗之艱苦,敵軍之強悍,邊地之荒涼,都於此七字中概括無遺。「百戰」是比較抽象的,冠以「黃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戰場的特徵,令人宛見「日暮雲沙古戰場」的景象;「百戰」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見戰斗之艱苦激烈,也可想見這漫長的時間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壯烈犧牲。但是,金甲盡管磨穿,將士的報國壯志卻並沒有銷磨,而是在大漠風沙的磨煉中變得更加堅定。「不破樓蘭終不還」,就是身經百戰的將士豪壯的誓言。
8. 王昌齡的從軍行中的名句是什麼
從軍行七首
【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上海風秋。
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
【其二】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
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其三】
關城榆葉早疏黃,日暮雲沙古戰場。
表請回軍掩塵骨,莫教兵士哭龍荒。
【其四】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其五】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
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
【其六】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葉城西秋月團。
明敕星馳封寶劍,辭君一夜取樓蘭。
【其七】
玉門山嶂幾千重,山北山南總是烽。
人依遠戍須看火,馬踏深山不見蹤。
9. 從軍行名句王昌齡名句
黃沙百戰自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從軍行七首·其四
朝代:唐代
作者:王昌齡
原文: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譯文
青海湖上烏雲密布,連綿雪山一片黯淡。邊塞古城,玉門雄關,遠隔千里,遙遙相望。
守邊將士,身經百戰,鎧甲磨穿,壯志不滅,不打敗進犯之敵,誓不返回家鄉。
10. 從軍行王昌齡名句
從軍行七首
王昌齡
【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上海風秋。
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
【其二】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
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其三】
關城榆葉早疏黃,日暮雲沙古戰場。
表請回軍掩塵骨,莫教兵士哭龍荒。
【其四】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其五】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
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
【其六】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葉城西秋月團。
明敕星馳封寶劍,辭君一夜取樓蘭。
【其七】
玉門山嶂幾千重,山北山南總是烽。
人依遠戍須看火,馬踏深山不見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