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民歌的賞析
A. 求一首民歌賞析
看到你這個知道好多次了,為什麼不自己好好聽一聽,然後好好寫一寫呢,很多歌曲都很感人~~啊我的虎子哥啊,紅梅贊,珊瑚頌,我心永愛……都很不錯的
B. 民歌如何賞析
從民歌所在地區,人文,歷史,以及歌曲中所要表達的情感與思想等諸多條件中分析它專,
比如說他屬們那個地區的傳統曲風是怎麼樣的調式,傳統樂器有哪些,流傳於百姓間的民歌在演唱時,最常用的樂器是什麼,樂器的聲音特點啊,了解了他們當地民風民俗和習慣對鑒賞當地民歌很有幫助.
鑒賞創作型民歌呢,要看歌詞中的情感表達是不是飽滿,所反映的時代背景是怎樣的.曲子的結構是不是合理,曲子的情感與詞的情感是不是能相互相融合.
C. 中國民歌 賞析
王洛賓(1913-1996),著名的西部民歌傳播者,被譽為西部歌王。早在1930年代,他就開始搜集整理新疆民歌,在以後的半個世紀中,他的足跡遍布大西北,先後整理、改編十幾個民族七百多首民歌,並創作了大量具有濃郁西部特色的優秀民歌,使中國的西部民歌不僅流傳全國,而且傳遍全世界。如《在那遙遠的地方》、《半個月亮爬上來》、《達坂城的姑娘》、《阿拉木汗》、《都達爾和瑪利亞》、《青春舞曲》等歌曲,至今廣為傳唱。《在那遙遠的地方》這首歌,還被巴黎音樂學院編入音樂教材。《在那遙遠的地方》原先是維吾爾族和哈薩克族歌手唱的《牧羊人之歌》,王洛賓記錄下來後多次更改,由《我願做個牧羊人》到《草原情歌》,再改名為《在那遙遠的地方》。這首歌後來為一代歌後鄧麗君演唱,從此唱響海外華人,鄧麗君又把這首歌以《草原情歌》名義介紹到日本,成為日本人最熟悉的一首中國歌:
在那遙遠的地方
新疆民歌
在那遙遠的地方,有位好姑娘。
人們走過了她的身旁,都要回頭留戀地張望。
她那粉紅的笑臉好像紅太陽,
她那美麗動人的眼睛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
我願拋棄了財產,跟她去放羊。
每天看著那粉紅的笑臉,和那鑲著金邊的衣裳。
在那遙遠的地方,有位好姑娘。
人們走過了她的身旁,都要回頭留戀地張望。
她那粉紅的笑臉好像紅太陽,
她那美麗動人的眼睛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
我願做一隻小羊,跟在她身旁。
讓她拿著那輕輕的皮鞭,每天不斷打在我身上。
還有一部分民歌反映了勞動人民為生活奔波的艱辛。在清末,當局橫征暴斂,「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迫使貧苦人民往內蒙後套一帶謀生。因為要過長城關口,所以稱為「走口外」或「走西口」。他們春去秋回,在外攬長工或下煤窯,生活困難,甚至有去無回。《走西口》就產生於此時,它誕生於晉西北的河曲和陝北的府谷一帶,流傳於山西、陝西和內蒙。真實地反映了當地人民的痛苦生活和真摯的愛情。「提起哥哥走西口,止不住妹妹淚蛋蛋流。」描繪了丈夫離家時妻子悲涼凄苦的心情,難舍難分,細語叮嚀,一聲歌一行淚,十分感人。音樂的曲調類型很多,大多四句一段,為起承轉合式的結構。這首民歌很早就有人演唱,陝西、山西、內蒙都有專唱《走西口》的民間藝人。專業演員將其搬上舞台是在1950年代,後來「二人台」將其吸收發展成為有多種板式變化、情節復雜的歌舞小戲,並作為保留節目,經常上演。
走西口
晉陝民歌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實在難留,
手拉著哥哥的手,送哥送到大門口。
哥哥你出村口,小妹妹我有句話兒留,
走路走那大路口,人馬多來解憂愁。
緊緊地拉著哥哥的袖,汪汪的淚水肚裡流,
只恨妹妹我不能跟你一起走,
只盼哥哥你早回家門口。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苦在心頭,
這一走要去多少時候,盼你也要白了頭。
只盼哥哥你早回家門口,
只盼哥哥你早回家門口。
中國古代有四大愛情故事,分別是牛郎織女、許仙和白素貞、梁山伯和祝英台、董永和七仙女,從古至今,長盛不衰。其中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以黃梅戲的演繹最精彩,黃梅戲《天仙配》就是這樣一部深受觀眾喜愛的經典劇目。秀才董永因家貧賣身葬父,而天上七仙女窺視人間,厭惡天宮歲月凄清,對董永由同情而至鍾情,終於不顧天規奔向人間。她和董永以槐蔭樹為媒,結為夫妻。僱主傅員外以董永新婚不符契約為由,要挾七仙女須於一夜之間織成錦絹十匹,成則工期縮短,不成則加倍。七仙女邀眾姐助而成之,三年苦役遂改百日。滿工,夫妻雙雙把家還。1955年,上海電影製片廠出品《天仙配》。影片上映後,受到海內外廣大觀眾的熱烈歡迎。據1958年底統計,僅大陸的觀眾就多達一億四千萬人次之多,創造了當時票房的最高紀錄。《天仙配》在香港、南洋一帶上映時,同樣盛況空前,並引發了香港數十年黃梅戲電影的經久不衰。《天仙配》中的選曲《夫妻雙雙把家還》也從此流傳四塞,描寫了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夫妻雙雙把家還
安徽民歌
(七仙女)樹上的鳥兒成雙對,
(董 永)綠水青山帶笑顏。
(七仙女)從今不再受那奴役苦,
(董 永)夫妻雙雙把家還。
(七仙女)你耕田來我織布,
(董 永)我挑水來你澆園。
(七仙女)寒窯雖破能避風雨,
(董 永)夫妻恩愛苦也甜。
(合 唱)你我好比鴛鴦鳥,
(合 唱)比翼雙飛在人間。
D. 民歌的欣賞價值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欣賞價值優秀民歌必然是優秀音樂作品,它具有讓人品味、供人欣賞並給人以美感享受的藝術品質。在各民族音樂生活中,涌現出的一批受人崇拜的「歌王」、「歌仙」,這些俗稱是群眾對其所唱民歌經過藝術賞析之後贈給優秀歌手的贊譽。此外,民歌在傳播過程中,經過群眾藝術鑒賞的遴選,使一批優秀曲目在現代社會走上專業化文藝舞台和聲像節目中,成為專供群眾欣賞的一類不可缺少的音樂門類。
E. 談談中國各地民歌欣賞後的感想
分給我吧!其實我也不知道
F. 民歌欣賞
聽民歌如聽出世之音,沉靜動人,宛如天籟,入於心而知天下,出於心而知世態.
G. 中國民歌鑒賞論文
中國民歌的分布 根據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以及民歌的不同風格色彩, 中國民歌大體可以分為六個不同的風格 色彩區。 1.北方草原文化民歌區; 2.西部受伊斯蘭文化影響的新疆民歌區; 3. 西部受佛教文化影響的藏族民歌區; 4.西南高原多民族古老原始文化民歌區; 5.東北受薩滿教影晌的狩獵文化民歌區; 6.西北高原多民族半農半牧文化民歌區; 7.中原及東部沿海有著古老傳統文化的漢族民歌區。 至於每個民歌區的民歌分類。 由於民族不同, 各自有其傳統的分法, 不可能劃一, 只能存異。 1.北方草原文化民歌區 這個民歌區主要處於現在的內蒙古自治區, 以蒙古族民歌為代表。 蒙古族歷來有「音樂民族」、 「詩歌民族」之稱。民歌可分「長調」、「短調」兩大類,「長調」民歌主要流行於東部牧區以及陰山 以北地區,特點是字少腔長,富有裝飾性,音調嘹亮悠揚,節奏自由,反映出遼闊草原的氣 勢與牧民的寬廣胸懷。 牧歌、 思鄉曲、 贊歌等大多屬於長調。 聞名的曲目有 《遼闊的草原》 、 《牧歌》等。「短調」主要流行在西部、南部半農半牧區,其特點是結構短小,節奏規整,不 少敘事歌、情歌、婚禮歌都屬於「短調」。著名的短調民歌有《森吉德馬》、《小黃馬》等。 草原文化民歌的共性是表現出草原牧民的質朴、爽朗、熱情、豪放的情感與性格。此外,在 西蒙還有一種「蒙漢調」(蠻漢調),它是蒙、漢兩個民族的音樂文化相互吸收,相互交流的 產物。流行於河套一帶的「爬山調」也是蒙、漢民族共同喜愛的歌種。 2.西部受伊斯蘭文化影響的新疆民歌區 這個民歌區地處新疆,以維吾爾、哈薩克民歌為代表,它受過來自中亞伊斯蘭傳統文化的影 響, 與阿拉伯音樂文化有著一定的聯系。 維吾爾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 其歌舞藝術以「十 二木卡姆」聞名於世。民歌有愛情歌、勞動歌、歷史歌、生活習俗歌四大類。維吾爾民歌在 音調方麵包括了中國音樂、阿拉伯、歐洲三種音樂體系,它是中國民歌音調多元化來源最突 出的一種。有不少民歌是與舞蹈相結合的,具有活潑、風趣的格調。聞名中外的民歌有《阿 拉本罕》、《半個月亮爬上來》、《達坂城》、《送我一朵玫瑰花》等。哈薩克族主要居住 在北疆,從事牧業。民歌可分為三大類:(l)詞曲固定的民歌(包括牧歌、狩獵歌、情歌、 宗教歌等);(2)即興填詞的民歌(包括山歌、漁歌、謎語歌等);(3)習俗歌(包括 婚禮歌、哭嫁歌、送嫁歌等)。其中以情歌數量最多,大都表現情人離別的痛苦和祝福。哈 薩克民歌中有中國音樂和歐洲音樂兩種體系。中國音樂體系以宮、羽調式最多。聞名全國的 有《瑪依拉》、《等我到天明》等。 3.西部受佛教文化影響的藏族民歌區 這一民歌區包括西藏自治區和青海、四川的部分藏族聚居地區。民歌包括山歌(牧歌)、勞 動歌、愛情歌、鳳俗歌、頌經調五大類。民歌演唱活動大都與佛教節日有關,民歌中不少是 與舞蹈結合在一起的,如「囊瑪」、「堆謝」、「果謝」、「鍋庄」等歌舞品種。音樂屬於中國音樂體 系,民歌一般特點為熱情、開朗、誠摯、動人,極富高原特色,節奏律動性強。聞名的民歌 有《北京的金山上》等。《北京的金山上》原來是一首箭歌(即狩獵歌),最初流傳在西藏 的東南部林區。如今成了流傳全國的新民歌。 4.西南高原多民族古老原始文化民歌區 這一民歌區包括雲南、貴州、廣西等地的少數民族地區一帶。有二十幾個不同民族聚居在這 里。該區民歌有著不同層次的古老文化特徵,具有特殊的社會功能,民歌大多為「詩、歌、 舞」相結合的演唱形式,內容復雜多樣,同時存在著不同歷史階段的民歌。由於許多民族沒 有文字,民歌成了他們記載歷史、傳播知識以及進行社交活動的重要手段,已成為日常生活 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所有這些都反映出特殊的、多層次的文化現象。這一地區代表性民歌 是多聲部民歌。多數民族都有二聲部、三部民歌。民歌的分類有「大歌」、「小歌」。大歌以侗 族、布依族、壯族等民族的最聞名,大歌又分男聲、女聲、童聲三種,男聲大歌一般節奏性 較強, 曲調明快。 女聲大歌節奏較自由, 旋律細膩、 柔和。 小歌除二聲部外也有單聲部民歌。 內容以愛情為主,一般是青年男女在室內用小嗓輕聲唱。此外還有古歌,以苗族的古歌歷史 最悠久。內容敘述天地的形成,人類的起源。遊方的起因等。曲調富於吟誦性,歌唱者多為 老人。侗族大歌 50 年代即聞名全國,其他民歌如《桂花開放貴人來》、 《阿細跳月歌》等, 也都是有代表性的曲目。 5.東北部受薩滿教影響的狩獵文化民歌區 這個民歌區主要包括東北大、小興安嶺一帶,以鄂倫春族民歌為代表(包括鄂溫克、赫哲、 達斡爾、滿族籌),鄂倫春族在 1949 年前還保留著不少原始社會的痕跡。這是一個喜愛歌 舞的民族,過去以狩獵為生,每當狩獵滿載歸來,或者民族節日,都要進行歌舞狂歡。他們 的民歌可分為三大類:(l)山歌,(2)歌舞曲,(3)薩滿調。山歌又分「長調、「短調」,「長 調」高亢剛健,節拍自由;「短調」曲調平穩,節奏規整。歌舞曲大多為一領眾和形式。薩滿調 是為請神、跳神、祭祖、葬禮時唱的歌,曲調吟誦式,多為領和。鄂倫春民歌為五聲音階。 以宮調式、羽調式居多。他們最喜愛的民歌有《額呼蘭?德呼蘭》,是一首歌頌大自然的歌。 此外《鄂倫春族小唱》在全國也很聞名。 6.西北高原多民族半農半牧文化民歌區 這一民歌區包括甘肅、青海、寧夏的黃河上游地區,有漢、回、土、撒拉、保安、東鄉、藏、 裕固等民族聚居的區域。自古以來屬於半農半牧文化范疇。歷史上曾經是「絲綢之路」必經之 地,東西文化交流較早,由於長期的多民族交化交融,產生了八個民族並有的歌種——「花 兒」。該區民歌可分「家曲」,「野曲」兩大類,「家曲」包括各種酒麴、宴席曲、小詞、秧歌等;「野 曲」包括「花兒」在內的各種山歌、牧歌等。野曲只能在室外唱。「花兒」為代表性歌種,曲調高 亢悠長,格調深沉婉轉,氣質粗擴、淳樸。不論哪個民族都使用漢語演唱,而各民族有自己 的襯詞,中外聞名的曲目有《上去高山望平川》。 7.中原及東部沿海有著古老傳統文化的漢族民歌區 漢族民歌區在六個區中屬於最大的一個,從寒冷的北方到亞熱帶的南方,從西北高原、西南 高原到東部沿海平原,地理條件、風俗習慣、生活、生產方式多種多樣。語言雖同屬漢語, 但各地方言不同。東、西、南、北差異很大,民歌的風格特點也呈現出多種特徵。另一方面 漢族在北方草原民歌區、 西北半農半牧民歌區以及西南高原多民族民歌區都有千萬以上的人 口,因此,民歌區部分重疊的現象也是存在的,基於以上情況,漢族民歌區又可以分為十個 支區和一個特區
H. 有沒有關於民歌的賞析 2000字的
王洛賓(1913-1996),著名的西部民歌傳播者,被譽為西部歌王。早在1930年代,他就開始搜集整理新疆民歌,在以後的半個世紀中,他的足跡遍布大西北,先後整理、改編十幾個民族七百多首民歌,並創作了大量具有濃郁西部特色的優秀民歌,使中國的西部民歌不僅流傳全國,而且傳遍全世界。如《在那遙遠的地方》、《半個月亮爬上來》、《達坂城的姑娘》、《阿拉木汗》、《都達爾和瑪利亞》、《青春舞曲》等歌曲,至今廣為傳唱。《在那遙遠的地方》這首歌,還被巴黎音樂學院編入音樂教材。《在那遙遠的地方》原先是維吾爾族和哈薩克族歌手唱的《牧羊人之歌》,王洛賓記錄下來後多次更改,由《我願做個牧羊人》到《草原情歌》,再改名為《在那遙遠的地方》。這首歌後來為一代歌後鄧麗君演唱,從此唱響海外華人,鄧麗君又把這首歌以《草原情歌》名義介紹到日本,成為日本人最熟悉的一首中國歌:
在那遙遠的地方
新疆民歌
在那遙遠的地方,有位好姑娘。
人們走過了她的身旁,都要回頭留戀地張望。
她那粉紅的笑臉好像紅太陽,
她那美麗動人的眼睛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
我願拋棄了財產,跟她去放羊。
每天看著那粉紅的笑臉,和那鑲著金邊的衣裳。
在那遙遠的地方,有位好姑娘。
人們走過了她的身旁,都要回頭留戀地張望。
她那粉紅的笑臉好像紅太陽,
她那美麗動人的眼睛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
我願做一隻小羊,跟在她身旁。
讓她拿著那輕輕的皮鞭,每天不斷打在我身上。
還有一部分民歌反映了勞動人民為生活奔波的艱辛。在清末,當局橫征暴斂,「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迫使貧苦人民往內蒙後套一帶謀生。因為要過長城關口,所以稱為「走口外」或「走西口」。他們春去秋回,在外攬長工或下煤窯,生活困難,甚至有去無回。《走西口》就產生於此時,它誕生於晉西北的河曲和陝北的府谷一帶,流傳於山西、陝西和內蒙。真實地反映了當地人民的痛苦生活和真摯的愛情。「提起哥哥走西口,止不住妹妹淚蛋蛋流。」描繪了丈夫離家時妻子悲涼凄苦的心情,難舍難分,細語叮嚀,一聲歌一行淚,十分感人。音樂的曲調類型很多,大多四句一段,為起承轉合式的結構。這首民歌很早就有人演唱,陝西、山西、內蒙都有專唱《走西口》的民間藝人。專業演員將其搬上舞台是在1950年代,後來「二人台」將其吸收發展成為有多種板式變化、情節復雜的歌舞小戲,並作為保留節目,經常上演。
走西口
晉陝民歌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實在難留,
手拉著哥哥的手,送哥送到大門口。
哥哥你出村口,小妹妹我有句話兒留,
走路走那大路口,人馬多來解憂愁。
緊緊地拉著哥哥的袖,汪汪的淚水肚裡流,
只恨妹妹我不能跟你一起走,
只盼哥哥你早回家門口。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苦在心頭,
這一走要去多少時候,盼你也要白了頭。
只盼哥哥你早回家門口,
只盼哥哥你早回家門口。
中國古代有四大愛情故事,分別是牛郎織女、許仙和白素貞、梁山伯和祝英台、董永和七仙女,從古至今,長盛不衰。其中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以黃梅戲的演繹最精彩,黃梅戲《天仙配》就是這樣一部深受觀眾喜愛的經典劇目。秀才董永因家貧賣身葬父,而天上七仙女窺視人間,厭惡天宮歲月凄清,對董永由同情而至鍾情,終於不顧天規奔向人間。她和董永以槐蔭樹為媒,結為夫妻。僱主傅員外以董永新婚不符契約為由,要挾七仙女須於一夜之間織成錦絹十匹,成則工期縮短,不成則加倍。七仙女邀眾姐助而成之,三年苦役遂改百日。滿工,夫妻雙雙把家還。1955年,上海電影製片廠出品《天仙配》。影片上映後,受到海內外廣大觀眾的熱烈歡迎。據1958年底統計,僅大陸的觀眾就多達一億四千萬人次之多,創造了當時票房的最高紀錄。《天仙配》在香港、南洋一帶上映時,同樣盛況空前,並引發了香港數十年黃梅戲電影的經久不衰。《天仙配》中的選曲《夫妻雙雙把家還》也從此流傳四塞,描寫了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夫妻雙雙把家還
安徽民歌
(七仙女)樹上的鳥兒成雙對,
(董 永)綠水青山帶笑顏。
(七仙女)從今不再受那奴役苦,
(董 永)夫妻雙雙把家還。
(七仙女)你耕田來我織布,
(董 永)我挑水來你澆園。
(七仙女)寒窯雖破能避風雨,
(董 永)夫妻恩愛苦也甜。
(合 唱)你我好比鴛鴦鳥,
(合 唱)比翼雙飛在人間。
I. 中國經典民歌賞析論文(1500到2000字)關於一首民歌,喜愛它的原因。(沂蒙山小調)
不是啦,沂蒙山是山東的,不是廣東的
沂蒙山小調誕生地位於山東省臨沂市費縣薛庄鎮(原屬馬頭崖鄉,後馬頭崖鄉並入薛庄鎮)白石屋。
J. 中國民歌賞析
有一首題為《女娃擔水》的民歌:
紅格丹丹太陽落西山,
十七八的女娃把水擔;
小擔兒閃,擔鉤鉤響,
快步來到井台兒上。
不覺得刮風樹影影動,
東照西照沒有個人;
手搖桶擺挹起一擔水,
猛然閃出個「冒失鬼」!
一桶清水潑在地,
他扳轉奴的肩膀親了個嘴;
奴要走來他不讓奴走,
他一把拉住奴的手……
奴要喊來他不讓,
給奴咀里塞了一塊洋冰糖;
洋冰糖甜,心裡頭慌,
渾身上下熱汗淌!
哎喲喲,
哎喲喲——
鄰居家干媽來得巧,
他一骨碌爬起大跑了。
這是一個美好的黃昏,十七八歲的女娃挑著水桶,邁著輕盈的腳步,行走在通往水井的小路上,鐵質的擔鉤發出「叮當,叮當」的聲響。女娃的心情輕松而快樂。
「不覺得刮風樹影影動」的異常,在女娃娃的心頭罩上迷團,「東照西照沒有個人」使「輕松而快樂」的心情頓然消失,一種驚慌,甚至是恐怖之感在心底幽然而生。「手搖桶擺挹起一擔水」,渴望發生,又害怕發生的的事情終於發生:在她的面前,猛然閃出一個「冒失鬼」!
「冒失鬼」、「勾魂鬼」和「討厭鬼」就字面而言是「貶意」,而在陝北民歌以及日常生活中,卻是女性對自己的愛人、情人非常親昵的稱謂,類似現代男女青年約會時,男的擁抱或者親吻女友時,姑娘佯作生氣,或者不願意,撒嬌地說「你真壞!」、「討厭」!
「一桶清水潑在地,他扳轉奴的肩膀親了個咀」。這一組畫面,既描繪他們之間拉扯的狀況,還有一層引深的含意,一桶水潑在地上,無法再攬起來了,這位情竇初開的少女明白:她從未體驗過的那種事情,今天註定是躲不過去了。在她的潛意識中渴望那種「體驗」。可是,這種「體驗」的突然降臨,又使她驚慌失措:「奴要走來他不讓奴走,一把拉住奴的手;奴要喊叫他不讓,給奴咀里塞了一塊洋冰糖。」
盡管她渴望與異性的交合,盡管她心中明白,這個事情的發生已成定局,但她反反復復地表白:她要走,她要喊,這個事的發生,是「冒失鬼」的強迫而致,這種「表白」是對自己的「理智」的交待,對社會傳統觀念的解脫。「洋冰糖甜,心裡頭慌」一個「甜」字,道破她的言行與心願的矛盾,凸顯她潛藏在心底的意識。
當那事情正在發生,或者即將發生之際,「鄰居家干媽來了」是「來得巧」還是「來得真不是時候」?「他一骨碌爬起來大跑了」,是「慶幸」,還是「惋惜」與遺憾?實在是耐人尋味!這是我對《害娃娃》和《女娃擔水》兩首民歌的解讀,不知親愛的朋友們能否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