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名人傳人物賞析

名人傳人物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3-11 11:58:08

⑴ 名人傳 人物賞析

堅強的貝多芬
我從貝多芬身上學到了許許多多崇高的精神,特別使我佩服的是他那種頑強地與命運抗爭的精神.貝多芬全名叫「路德維希•馮•貝多芬」.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人生對他來說就好像是一場悲慘而殘暴的斗爭.父親急於想開發他的音樂天分,使用暴力迫使貝多芬練習各種樂器.當他稍長大一些,惡運又一次降臨到了貝多芬的頭上:他失去了最親愛的母親,貝多芬悲痛欲絕,只有寫信向朋友哭訴.
苦難中長大的貝多芬也是幸運的.法國大革命爆發之時,貝多芬曾遇見莫扎特,並相互交流.接著,又拜海頓為師.後來,貝多芬開始嶄露頭角.就在貝多芬初次嘗到成功的甜蜜的時候,痛苦又一次降臨.慢慢地,貝多芬耳朵的聽覺越來越衰退,他的內臟也受著劇烈的痛苦的折磨.但他還是瞞著所有人,直到他再也不能隱瞞了,才寫信給韋格勒醫生和阿曼達牧師這兩位好友.貝多芬耳聾的程度是逐漸增加的,但沒有完全聾,可以說,幾乎貝多芬所有的作品都是耳聾後寫的.
人們在貝多芬那青春洋溢的臉上看到了天才的目光:從那目光里人們又可以看到他悲慘的命運.之後的歲月里,性格過於自由暴躁的貝多芬也不止一次的遭到了愛情的否絕.在遭受這些肉體痛苦之時,貝多芬又必須承受著另--種痛苦.
不但如此,他的身體也「背叛」了他,先後得了肺病、關節炎、黃熱病、結膜炎等等.身體一天不如一天.盡管如此,但他從未放棄過音樂.要知道面對這么大的困難,貝多芬卻毫不動搖,這需要用多大的勇氣和毅力啊!
生命的沸騰掀起了音樂的終曲.貝多芬渴望幸福;他不願相信自己的不幸是不可醫治的:他渴望治癒,他渴求愛情;他充滿著希望.也許現在你的成績是差了點,但這並不代表以後你依然是這樣.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實力,對自己要有信心.
貝多芬與命運抗爭,最終成為名人,同樣,我們也要努力學習,做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貝多芬在寫給弟弟們的信中曾說過:「只有道德才能使人幸福,而不是金錢.」
除了這一點外,本書的作者羅曼•羅蘭也想告訴我們一些道理:悲慘的命運和痛苦的考驗不僅降臨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樣也降臨在偉人的身上.當我們遭受挫折的時候,應該想到這些忍受並戰勝痛苦的榜樣,不再怨天尤人,要堅定自己的信仰。
超凡脫俗的米開朗琪羅
米開朗琪羅生於義大利的佛羅倫薩,那是文藝復興的發源地。他是一個精神的貴族。他是個天才。他有一種駭人的生命,猛烈地爆發,使他太弱的肉體與靈魂有所不能承擔。

在創造的不斷沖動中,他除了夜以繼日的工作,除此以外什麼都不想。他在繼續不斷的興奮中生活。

他一生致力於藝術的創造,試圖把真善美保存到永恆。

他狂野,他不羈,他高貴。他欣賞自己,贊賞自己,他不答應別人把他當藝術家來看。他認為,天才這個詞都不配於他。

他的父親也勸告他不要勞作過度,但是勸告並不起作用。他從不肯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更合人性些。他只以極少的麵包與酒來支持他的生命。

大師留存下來的作品,無論是建築、雕塑還是繪畫,任何一件都已成為不朽,它們與他一樣名垂千古。

米開朗基羅生於一四七五年三月六日,安息於一五六四年二月十八日下午五時。享年90歲。

他的一生就在不息的藝術沖動與創造中渡過。無數的失敗,無數的成功,他走完了自已充滿坎坷的一生。最終他用自已的精神和生命為人類留下了無限寶貴的財富。
坦白和善良的托爾斯泰
托爾斯泰粗獷的臉又長又笨重,短發覆在前額,小小的眼睛,寬大的鼻子,往前突出的大唇,寬闊的耳朵,因為無法改變丑相,童年時倍感痛苦。他在一個叫卡贊的地方讀書,成績平庸,他是孤獨的。
在他家庭的回憶中,好幾個人為托爾斯泰采作他的《戰爭與和平》中的最特殊的典型人物:如他的外祖父,老親王沃爾康斯基,葉卡捷娜二世時代專制的貴族代表;他的母親,瑪利亞公主,這溫宛的丑婦人,生著美麗的眼睛,她的仁慈的光輝,照耀著《戰爭與和平》。
雖然對於他的父母,他是不大熟知的(他的母親逝世時,他還未滿一歲),但是他至少還能保持若干關於父親的回憶。這是一個和藹的詼諧的人,眼睛顯得憂郁,在他的城邑中過著獨立不羈、毫無野心的生活;他父親死時托爾斯泰才九歲。這一死,使他第一次懂得悲苦的現實,心中充滿了絕望。
然而不知不覺中,他為少年的熱情、強烈的情感和誇大的自尊心所驅使,以至這種追求完美的信念喪失了無功利觀念的性質,變成了實用的性質與物質的了。他慢慢地也學會了放盪自己。最後,有一樣東西救了他:那就是絕對的真誠、坦白和善良。
最終他以自己的努力而成了俄國作家,成為了「俄國的一面鏡子」
影響我們成功的決不是環境,或者遭遇。而是我們是否能保持一顆堅強的心,一種不屈的信念。

⑵ 名人傳人物分析

貝多芬 在生命的末日寫出了不朽的《歡樂頌》 他們面對家庭生活的不幸和社會的排斥,進行不屈不撓地抗爭。真實的苦難使他們直面人生,而與苦難的搏鬥,則造就了他們的偉大。
他一生坎坷, 沒有建立家庭。二十六歲開始耳聾,晚年全聾,只能通過談話冊與人交談。但孤寂的生活並沒有使他沉默和隱退,在一切進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復辟年代裡,依然堅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通過言論和作品,為共和理想奮臂吶喊,寫下不朽名作《第九交響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紀啟蒙運動和德國狂飆突進運動的影響,個性鮮明,較前人有很大的發展。在音樂表現上,他幾乎涉及當時所有的音樂體裁;大大提高了鋼琴的表現力,使之獲得交響性的戲劇效果;又使交響曲成為直接反映社會變革的重要音樂形式。貝多芬集古典音樂的大成,同時開辟了浪漫時期音樂的道路,對世界音樂的發展 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被尊稱為「樂聖」。

米開朗基羅 直到臨終前幾天還整天站著塑像,終於留下了傳世的傑作
1475年3月6日,米開朗基羅出生於卡森蒂諾地方的卡普雷賽,父親是法官。母親在他六歲時便死去,米開朗基羅被寄養在一個石匠的妻子家裡。十三歲時,他進入多梅尼科.吉蘭達約的畫室。據說由於他的成績優秀,使他的老師為之嫉妒。一年後他們分手了,米開朗基羅轉入一所雕塑學校。不久,由於宗教信仰的沖突,他離開了那裡,先後到過威尼斯、羅馬等名城,雕塑水平不斷地得到了提高。
1505年3月,米開朗基羅被教皇尤利烏斯二世徵召去替他造陵墓。不久,又讓他去畫西斯廷教堂的天頂畫。此後幾年,他一直受著歷任教皇的差遣,攜帶著痛苦去創作他並不滿意的作品。1527年米開朗基羅捲入了一場革命的漩渦,差一點喪命。革命結束後,教皇克雷芒又將他從隱避地找了出來,米開朗基羅不得不重新為他所抗拒的人勞作。1537年9月克雷芒教皇駕崩,米開朗基羅原以為從此能安安靜靜地做自己的事了。但他剛到羅馬,又被他的新主人——保羅三世抓住了。似乎命運註定他只能在無休止的干涉中替別人幹活。
1564年2月12日,米開朗基羅站了一整天來創作《哀悼基督》。14日他開始發燒,18日下午5時,這位傑出的雕塑家兼畫家終於永遠地離開了人間。

托爾斯泰 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下定了擺脫貴族生活的決心
他兩歲喪母,九歲喪父,青少年時代的托爾斯泰,不僅常為思想苦惱,還為自己醜陋的相貌感到絕望。
1851年,托爾斯泰來到高加索,群山環抱的清明環境使他紛亂的大腦清醒過來。第二年,他創作出了《童年》、《少年》、《青年》和《一個地主的早晨》等優秀作品。俄土戰爭期間,托爾斯泰曾親臨戰場,常常處於危險之境。在這樣的環境中,他仍然寫出了《塞瓦斯托波爾紀事》那樣令人激賞的作品。這一時期的托爾斯泰是比較充實而快樂的。
1862年托爾斯泰結婚了,幸福的家庭生活使他有足夠的時間與精力創作出了震動19世紀整個小說界的巨著:《戰爭與和平》與《安娜·卡列尼娜》。但是,托爾斯泰是苦惱的:他本人擁有地位和財富,但他時常為自己的富裕的生活感到羞愧難安;他同情下層民眾,又對他們缺乏信心。因此,他厭倦自己的生活,決心和自己的社會決裂,他又得不到人們的支持。在精神上,他一直是孤獨的。八十二歲的時候,他選擇了出走,並病死於一個小火車站上。

⑶ 名人傳人物情節+賞析性格

《名人傳》故事主要人物性格
《名人傳》導讀
一、作者簡介
羅曼·羅蘭(1866—1944)是20世紀法國作家。奠定羅曼·羅蘭在世界文學史上地位的是他花了20多年時間才完成的長篇小說《約翰·克利斯朵夫》。1915年,瑞典文學院不顧法國政府的阻撓,決定授予羅曼·羅蘭諾貝爾文學獎,以表彰「他文學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繪各種不同類型人物時所具有的同情和對真理的熱愛」。羅曼·羅蘭把獎金全部贈給國際紅十字會等組織。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羅曼·羅蘭發表了一系列反對戰爭的文章,為此他遭到誣蔑,不得不僑居瑞士多年。1944年被譽為「歐洲的良心」的羅曼·羅蘭逝世。
二、寫作背景
1886年,羅曼·羅蘭懷抱著崇高的社會理想和熱情,考取巴黎高等師范學校,而周圍的現實卻讓他苦悶困惑,於是他給俄羅斯偉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寫信尋求生活的答案。托爾斯泰很熱情地寫了一封二三十頁長的回信,並指出:「一切使人們團結的,是善與美;一切使人們分裂的,是惡與丑。」托爾斯泰「慈祥」的言行對羅蘭的一生構成了不可磨滅的影響。20世紀初,在物質利益決定一切,欺小凌弱和暴力成為國際秩序的時代,需要的是高貴的精神,甘願自我犧牲、以痛苦為人類獻祭的榜樣。羅曼·羅蘭把社會變革與進步的希望寄託在「英雄」人物的身上,他要為他心中理想的精神巨子立傳,讓人們「呼吸到英雄的氣息」,為我們的精神世界創造光輝奪目的太陽。他制訂了詳細的創作計劃,並先後寫成《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托爾斯泰傳》等「名人傳記」。
三、作品提要
《名人傳》是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列夫·托爾斯泰三個偉大天才傳記的總稱。下面我們分別對三部傳記的內容作簡要概括。
《貝多芬傳》 1770年貝多芬出生於德國的波恩。父親很早就對他進行嚴酷的音樂訓練,貝多芬的童年很少感到溫馨。17歲時,他的母親病逝,貝多芬過早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擔。1792年,貝多芬離開家鄉去維也納,開始音樂創作。1796年,他的耳朵失聽,這種疾苦一直伴隨貝多芬一生。貝多芬還不斷經受著情感的折磨,他絕望苦悶,甚至想結束生命。靠著堅強的意志和對歡樂之聲的熱切渴望,貝多芬扼住了命運的咽喉,將個人身心的慘痛升華為一支又一支的樂曲,如《英雄交響曲》等。1806年貝多芬與布倫瑞克訂婚。甜蜜的愛情對這位音樂家的創作產生了明顯的影響。他的《第四交響曲》、《命運交響曲》、《田園交響曲》、《熱情奏鳴曲》等都是這時的產物。與特雷澤的婚約最後幻滅了。1810—1813年,貝多芬在音樂事業上進入他的盛年,先後寫作了《第七交響曲》、《第八交響曲》等。人們把他看作是整個歐洲的光榮。輝煌之後是暗淡。音樂口味轉向義大利的風格,貝多芬的朋友和贊助人又或者棄他而去,或者離開人世,貝多芬進入異常孤獨寂寞的時期。他的耳朵完全聾了,疾病導致他的指揮徹底失敗,他為自己的失敗而痛苦萬分。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才完成了多年的心願。1824年,《第九交響曲》(《合唱交響曲》)在維也納舉行第一次演奏,其激動人心的場面是空前的:當貝多芬出場時,群眾五次鼓掌,許多聽眾情不自禁地哭了起來,貝多芬也在結束後感動得昏了過去。 1827年貝多芬離開這個世界。他的一生就是:「用痛苦換來的歡樂。」
《米開朗琪羅傳》 1475年米開朗琪羅在義大利佛羅倫薩出生。六歲時母親去世,便寄養在一個石匠家中。 從小迷戀繪畫,為此他經常遭受家人的毒打。他堅持自己的選擇,後來進入雕塑學校。1494年米開朗琪羅先後去了威尼斯和羅馬,完成了雕塑作品《哀悼基督》,一舉成名。1501年開始他著名的雕塑作品《大衛》的創作,卻遭到當時群眾的誤解。1505年米開朗琪羅被教皇尤利烏斯二世召赴羅馬,從此開始了他生涯中的英雄時代。教皇要他造一個能夠和古羅馬相稱的陵墓,由於米開朗琪羅的仇敵的挑唆,教皇突然放棄建造陵墓的計劃,而決定重建聖彼得教堂。米開朗琪羅為此債台高築,又失去教皇的寵愛,最後他不顧教皇的命令,離開羅馬。後被俘。尤利烏斯二世死後,大主教梅迪契不久成為教皇克雷芒七世。克雷芒七世委託他主持梅迪契家廟和墳墓的建築,勸他加入教派。米開朗琪羅突然改變主意,拒絕教皇的薪俸,想丟下手裡的工作。1527年佛羅倫薩爆發革命,米開朗琪羅做了守城工程的總領導。而當城市被教皇的軍隊圍困時,米開朗琪羅又匆忙出逃。克雷芒七世饒恕了他,但他必須繼續為教皇服務。1534年米開朗琪羅重返羅馬,他以後的全部歲月就是在羅馬度過的。1547年他又被任命為聖彼得大寺的建築師兼總監。他認為這是神聖的事業,因此拒絕任何薪俸。但他的敵人百般刁難,以至米開朗琪羅最終未能完成。他的晚年是在極其孤獨的境況下度過的。1564年米開朗琪羅在度過了他漫長而苦痛的一生後,在死亡中獲得了永遠的平靜。
《托爾斯泰傳》 列夫·托爾斯泰1828年出生在俄國。兩歲時母親去世,九歲時父親離世。父親的死讓他「第一次懂得悲苦的現實,心魂中充滿了絕望」。托爾斯泰的姑母成了他的監護人,姑母虔誠而富有愛心,這些卑微的心靈幫助他認識到愛以及愛所帶來的快樂,對托爾斯泰的一生影響巨大。1844年,托爾斯泰進入喀山大學讀書。由於不滿於學校的教育,他自動退學回家進行農庄改革。1851年,托爾斯泰去高加索服兵役。1855年底,他回到彼得堡,重新開始農事改革,希望通過興辦教育來提高農民的覺悟,促進社會進步。哥哥尼古拉的陣亡讓他再次思考死亡問題。1862年,托爾斯泰與索菲婭·別爾斯結婚。幸福的婚姻生活使托爾斯泰迅速進入創作的高產期。他完成了《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1882年他參加人口調查工作,第一次真切地看到了俄國大地上的滿目瘡痍,改變了自己的貴族生活,根絕一切享樂,自己去鋸木、煮湯、縫靴子,要用自己額上流著的汗來換取麵包,並終生與文明的罪惡和謊言對抗。他的妻子和家人不能理解托爾斯泰的這些行為,夫婦之間經常為此爭吵。他後期的重要作品《復活》是歌頌人類同情的最美、最真實的詩。1900-1910間,他最主要的精力都消耗在社會問題的論戰中,他反對謊言,反對暴力,抨擊各種迷信。他的思想使他與家人之間的溝壑越來越深,1910年10月,82歲的托爾斯泰突然離家出走,在阿斯塔波沃火車站與世長辭。臨終前,他對身邊的人說:「大地上千百萬的生靈在受苦;你們大家為何都在這里只照顧一個列夫·托爾斯泰?」
四、思想內容
苦難對「名人們」的折磨和「名人們」對苦難的抗爭是《名人傳》的主要內容。羅曼·羅蘭說:「我稱為英雄的,並非以思想或強力稱雄的人;而只是靠心靈而偉大的人。」為了突出英雄的這一本質,作品多側面地去表現名人們在身體上和精神上遭受的磨難,他們對無限苦難的不懈抗爭,以及在抗爭中爆發出來的生命激情。而苦難在各人身上又表現為種種不同的形式。貝多芬的痛苦是一種命運痛苦,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的受難則來自內心。在與苦難搏擊的漫漫征途中,英雄們都顯示了巨人般的力量、變苦為樂的生存勇氣。貝多芬不願向塵世的君主低下自己高貴的頭顱,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在內心極其苦楚的情況下孤獨地掙扎。他們痛苦,但他們說:「千萬的歡樂,不值一單獨的苦惱!」「人生不是一種享樂,而是一樁十分沉重的工作。」「是我給人以精神上至高的狂熱。」他們的生命是一部又一部的悲劇,英雄在他們走向悲劇性的毀滅的頂點時,才真正完成了英雄形象的塑造。在英雄奮斗的一生中,我們看到的不是毀滅,我們看到的是那不屈的精神、那承擔痛苦的偉大勇氣,正是在這種永不妥協的抗爭中,我們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和生活的意義。
五、藝術特色
1.《名人傳》洋溢著一股旺盛的激情。每一個閱讀《名人傳》的讀者首先都會強烈地感受到作品中無法抑制的熱情,都會為羅曼·羅蘭那極富感召力的語言而怦然心動。羅曼·羅蘭喜愛在客觀敘述傳主生平活動之前或結束之後進行抒情性的評論與贊美,這些評論、贊美或者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或者是緊接客觀敘述的自然生發,有助於讀者進一步理解傳主,並增加了傳記本身的情感強度。
2.為了保證傳記的真實性,羅曼·羅蘭在寫作中採用了大量的引文。讀者都會經常地讀到傳主的書信、日記、詩文等第一手的資料。對於不熟悉傳記文體的年輕讀者來說,這樣的寫作風格可能會引起反感,因為它似乎妨礙了行文的流暢和統一。應該說,羅曼·羅蘭的寫作特點是由傳記這一特殊的文類所規定的。

⑷ 《名人傳》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及舉例

1、米開朗琪羅:

憂鬱症患者,一個恨不得把整座山都雕出生命的工作狂,敢於舍棄歡樂,享受痛苦的英雄。米開朗琪羅有著矛盾而復雜的心理,他對自己行為的極端厭棄,就連他自己都知道自己是一個十足的弱者和懦夫。心靈的折磨和奴隸般無休止的勞作,使他的一生飽受折磨,對他而言生命就是地獄。

2、貝多芬:

一個被命運作弄的,最終耳聾的音樂家,是一個用痛苦換來歡樂的英雄。表面狂傲,但在世時卻有著不為人知的一面。耳朵聾了,但他不敢表露出來,不敢讓人知道他的弱點,所以只好選擇離群索居。他沒有朋友,但是,他接受了現實,承受了上天給予他的痛苦命運。因此成為人們心目中的英雄。

3、托爾斯泰:

一個自我折磨,自我折騰的人,離家出走的老翁,打破生活的安寧以便安撫良心的英雄。他很早就擁有財富、名譽和地位,但他卻像一個信徒一樣,不斷地解剖自己,以至於為了自己的信仰拋棄了家庭和世俗的歡樂,最後做了一個離家出走的耄耋老者,客死荒郊。

(4)名人傳人物賞析擴展閱讀:

作者簡介:羅曼·羅蘭(Romain Rolland,1866-1944)1866年1月29日生於法國中部高原上的小鎮克拉姆西。人道主義家,思想家,文學家,批判現實主義作家,音樂評論家,社會活動家。

他從小愛好音樂,醉心於托爾斯泰和雨果的作品,形成了非暴力主義的人道主義思想,也是20世紀上半葉法國著名人道主義作家。一生為爭取人類自由,羅曼與黑暗進行不屈的斗爭。他是傳記文學的創始人,其小說特點常常被人們歸納為「用音樂寫小說」。

羅曼·羅蘭早期寫了7個劇本,以歷史上的英雄事件為題材,試圖以「革命戲劇」對抗陳腐的戲劇藝術。20世紀初,他的創作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羅蘭為讓世人「呼吸英雄的氣息」,替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樹碑立傳,並於1915年 因《約翰·克里斯朵夫》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⑸ 《名人傳》人物分析

貝多芬:以他的意志,以一種不可抵抗的力量掃空憂郁的思想,戰勝肉體和精神上的雙重摺磨。

米開朗琪羅:一個天才為了征服世界,為了創造不朽的傑作而流出慘痛的鮮血。

托爾斯泰:成名以後,同情下層民眾,又對他們缺乏信心。厭倦自己的生活,決心和自己的社會決裂,他又得不到人們的支持。在精神上,他一直是孤獨的。

《名人傳》由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組成,它們均創作於二十世紀初期,無論在當時是在後世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在這三部傳記中,羅曼·羅蘭沒有拘泥於對傳主的生平做瑣屑的考述,也沒有一般性地追溯他們的創作歷程,而是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擁有各自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著力刻畫了他們為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羅曼·羅蘭稱他們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筆墨,寫出了他們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和擔荷全人類苦難的偉大情懷,可以說是為我們譜寫了另一闋「英雄交響曲」。

名人傳》這本書是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所著的《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托爾斯泰傳》的和稱。

以下則是《名人傳》的相關資料:
內容概述
《貝多芬傳》貝多芬,身高5英尺4英寸,與當時歐洲另一位顯赫的征服者拿破崙等高。貝多芬自幼不幸,他的父親是一個殘暴的酒鬼,他剝奪了小貝多芬學習、休息和娛樂的時間,而只是一味地強迫幼小的兒子沒完沒了地練習鋼琴和小提琴,期望他將來成為自己的搖錢樹。
1787年,貝多芬前往維也納拜他仰慕已久的偶像莫扎特為師。莫扎特聽了他的即興演奏之後感到十分驚奇,當場對其他人說:請注意,這位少年將震動世界。可惜,在維也納的學習時光很快就中斷了,原因是他母親患重病,並很快地離開了人世,失去了心目中唯一的親人的貝多芬悲痛欲絕,過度悲痛使他接二連三地得了幾場大病,其中一次是出天花,永遠地毀了他的容貌。
1792年11月貝多芬離開了故鄉波恩,前往音樂之都維也納。不久,痛苦叩響了他的生命之門,從1796年開始,貝多芬的耳朵曰夜作響,聽覺越來越衰退。起初,他獨自一人守著這可怕的秘密。1801年,他愛上了一位名叫朱麗埃塔的姑娘,但由於自己的殘疾(此時他已耳聾)以及朱麗埃塔的自私、虛榮,兩年後她嫁給了一個伯爵。肉體與精神的雙重摺磨,都反映在他這一時期(幻想奏鳴曲)、<克勒策奏鳴曲)等作品中。席捲歐洲的革命波及了維也納,貝多芬的情緒開始高漲,這時的作品有《英雄交響曲》、《熱情奏鳴曲》。
1806年5月貝多芬與布倫瑞克小姐訂婚,愛情的美好產生了一系列偉大的作品。不幸的是,愛情又一次把他遺棄了,未婚妻和另外的人結婚了。不過這時貝多芬正處於創作的極盛時期,對一切都無所顧慮。他受到了世人矚目,與光榮接踵而來的是最悲慘的時期:經濟困窘,親朋好友一個個死亡離散,耳朵也已全聾,和人們的交流只能在紙上進行。面對生活苦難,似乎沒有什麼能使貝多芬屈服,他以自己的創作風格扭轉了維也納當時輕浮的作風。
1827年3月26曰,貝多芬在風雪交加的曰子咽下了最後一口氣。
貝多芬是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世界不曾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來鑄成歡樂。

《米開朗基羅傳》:該傳記分上下編,上編「戰斗」,下編「舍棄」和尾聲「死」。
1475年3月6曰,米開朗基羅出生於卡森蒂諾地方的卡普雷賽,父親是法官。母親在他六歲時便死去,米開朗基羅被寄養在一個石匠的妻子家裡。十三歲時,他進入多梅尼科.吉蘭達約的畫室。據說由於他的成績優秀,使他的老師為之嫉妒。一年後他們分手了,米開朗基羅轉入一所雕塑學校。不久,由於宗教信仰的沖突,他離開了那裡,先後到過威尼斯、羅馬等名城,雕塑水平不斷地得到了提高。
1505年3月,米開朗基羅被教皇尤利烏斯二世徵召去替他造陵墓。不久,又讓他去畫西斯廷教堂的天頂畫。此後幾年,他一直受著歷任教皇的差遣,攜帶著痛苦去創作他並不滿意的作品。1527年米開朗基羅捲入了一場革命的漩渦,差一點喪命。革命結束後,教皇克雷芒又將他從隱避地找了出來,米開朗基羅不得不重新為他所抗拒的人勞作。1537年9月克雷芒教皇駕崩,米開朗基羅原以為從此能安安靜靜地做自己的事了。但他剛到羅馬,又被他的新主人——保羅三世抓住了。似乎命運註定他只能在無休止的干涉中替別人幹活。
1564年2月12曰,米開朗基羅站了一整天來創作《哀悼基督》。14曰他開始發燒,18曰下午5時,這位傑出的雕塑家兼畫家終於永遠地離開了人間。

《托爾斯泰傳》:托爾斯泰兩歲喪母,九歲喪父,青少年時代的托爾斯泰,不僅常為思想苦惱,還為自己醜陋的相貌感到絕望。
1851年,托爾斯泰來到高加索,群山環抱的清明環境使他紛亂的大腦清醒過來。第二年,他創作出了《童年》、《少年》、《青年》和《一個地主的早晨》等優秀作品。俄土戰爭期間,托爾斯泰曾親臨戰場,常常處於危險之境。在這樣的環境中,他仍然寫出了《塞瓦斯托波爾紀事》那樣令人激賞的作品。這一時期的托爾斯泰是比較充實而快樂的。
1862年托爾斯泰結婚了,幸福的家庭生活使他有足夠的時間與精力創作出了震動19世紀整個小說界的巨著:《戰爭與和平》與《安娜·卡列尼娜》。但是,托爾斯泰是苦惱的:他本人擁有地位和財富,但他時常為自己的富裕的生活感到羞愧難安;他同情下層民眾,又對他們缺乏信心。因此,他厭倦自己的生活,決心和自己的社會決裂,他又得不到人們的支持。在精神上,他一直是孤獨的。八十二歲的時候,他選擇了出走,並病死於一個小火車站上。
閱讀指導
《名人傳》——《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托爾斯泰傳》同出於羅曼·羅蘭之手。一是音樂家,一是雕塑家,一是小說家,各有自己的園地,三部傳記都著重記載偉大的天才,在人生憂患困頓的征途上,為尋求真理和正義,為創造能表現真、善、美的不朽傑作,獻出了畢生精力。他們或由病痛的折磨,或由遭遇的悲慘,或由內心的惶惑矛盾,或三者交疊加於一身,深重的苦惱,幾乎窒息了呼吸,毀滅了理智。他們所以能堅持自己艱苦的歷程,全靠他們對人類的愛,對人類的信心。
貝多芬的故事主要側重「扼住命運的咽喉」,貝多芬以他的意志,以一種不可抵抗的力量掃空憂郁的思想,戰勝肉體和精神上的雙重摺磨。米開朗琪羅的故事,講的是一個悲劇,展示了一個天才為了征服世界,為了創造不朽的傑作而流出慘痛的鮮血。內容主要分為上篇「戰斗」,下篇「舍棄」和尾聲「死」。托爾斯泰的故事既沒有《貝多芬傳》里的叛逆情緒,也沒有《米開朗琪羅傳》里的強烈的悲劇性,而整個故事比較平穩,主要的內容是:童年,高加索紀事,哥薩克,塞白斯多堡紀事,愛情與婚姻,對社會的憂慮等等。是三篇故事中最長的一篇,也是對主要人物的生平和所創作的東西描寫最詳細的一篇。

⑹ 名人傳人物評析

孫堅篇

陳壽:孫堅勇摯剛毅,孤微發跡,導溫戮卓,山陵杜塞,有忠壯之烈。
(孫堅出身寒門,有黑社會背景,故有孤微發跡之說。孫堅由於伐董積極,並在擊破洛陽後修繕皇陵等一系列舉措,被視為漢朝忠臣,而晉受禪於魏,魏受善於漢,一脈相承,陳壽又作為封建正統派,故對「孫堅的導溫戮卓,山陵杜塞」,給予「有忠壯之烈」的高度評價。)

董卓:①關東諸將皆無能矣,惟孫堅小戇,頗能用人,當語諸將,使知忌之。②憚堅猛壯。
(董卓在洛陽會戰中慘敗於孫堅,被迫拋棄洛陽,逃亡關西,這是他在逃亡路上發表的感嘆。歷史上各路諸侯伐董,成功的只有孫堅一人,其他諸侯和董卓交鋒,屢戰屢敗,「關東諸將皆無能矣」充分說明了董卓對於袁紹、曹操等人的輕視,「惟孫堅小戇」則充分點出了孫堅當時獨步天下的實力。連董卓都怕得要命,孫堅無愧於三國早期的戰神

⑺ 概括《名人傳》中人物形象並評價

1.貝多芬遭遇病痛的折磨,仍不放棄音樂 .貝多芬集古典主義之大成,開浪漫主義之先河,其創作反映了資產階級上升時期的進步思想。他通過精湛的藝術手法,大大加強了作品的感染力,把歐洲古典樂派推向新的高峰,並開辟了浪漫主義樂派個性解放的新方向。

2.米開朗琪羅遭遇的悲慘,仍然堅持雕塑.他的大量作品顯示了寫實基礎上非同尋常的理想加工,成為整個時代的典型象徵。他的藝術創作受到很深的人文主義思想和宗教改革運動的影響,常常以現實主義的手法和浪漫主義的幻想,表現當時市民階層的愛國主義和為自由而斗爭的精神面貌。米開朗琪羅的藝術不同於達·芬奇的充滿科學的精神和哲理的思考,而是在藝術作品中傾注了自己滿腔悲劇性的激情。這種悲劇性是以宏偉壯麗的形式表現出來的,他所塑造的英雄既是理想的象徵又是現實的反應。這些都使他的藝術創作成為西方美術史上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峰。

3.托爾斯泰面對內心的惶惑矛盾,最終創作出不朽名篇.托爾斯泰是「俄國革命的一面鏡子」 環顧托爾斯泰的一生,他不僅僅是一位文學巨匠,有關人生目的、宗教和社會的闡述又使他成為一位有世界影響的思想家。托爾斯泰從沒放棄對人生真諦的執著追求。他一直在思考,社會上層與下層、地主與農奴之間的隔閡與矛盾在哪裡,農民貧困的根源何在,這突出反映了他的人道主義思想。

⑻ 名人傳人物賞析 急!!!!!!!!!

堅強的貝多芬
我從貝多芬身上學到了許許多多崇高的精神,特別使我佩服的是他那種頑強地與命運抗爭的精神.貝多芬全名叫「路德維希•馮•貝多芬」.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人生對他來說就好像是一場悲慘而殘暴的斗爭.父親急於想開發他的音樂天分,使用暴力迫使貝多芬練習各種樂器.當他稍長大一些,惡運又一次降臨到了貝多芬的頭上:他失去了最親愛的母親,貝多芬悲痛欲絕,只有寫信向朋友哭訴.
苦難中長大的貝多芬也是幸運的.法國大革命爆發之時,貝多芬曾遇見莫扎特,並相互交流.接著,又拜海頓為師.後來,貝多芬開始嶄露頭角.就在貝多芬初次嘗到成功的甜蜜的時候,痛苦又一次降臨.慢慢地,貝多芬耳朵的聽覺越來越衰退,他的內臟也受著劇烈的痛苦的折磨.但他還是瞞著所有人,直到他再也不能隱瞞了,才寫信給韋格勒醫生和阿曼達牧師這兩位好友.貝多芬耳聾的程度是逐漸增加的,但沒有完全聾,可以說,幾乎貝多芬所有的作品都是耳聾後寫的.
人們在貝多芬那青春洋溢的臉上看到了天才的目光:從那目光里人們又可以看到他悲慘的命運.之後的歲月里,性格過於自由暴躁的貝多芬也不止一次的遭到了愛情的否絕.在遭受這些肉體痛苦之時,貝多芬又必須承受著另--種痛苦.
不但如此,他的身體也「背叛」了他,先後得了肺病、關節炎、黃熱病、結膜炎等等.身體一天不如一天.盡管如此,但他從未放棄過音樂.要知道面對這么大的困難,貝多芬卻毫不動搖,這需要用多大的勇氣和毅力啊!
生命的沸騰掀起了音樂的終曲.貝多芬渴望幸福;他不願相信自己的不幸是不可醫治的:他渴望治癒,他渴求愛情;他充滿著希望.也許現在你的成績是差了點,但這並不代表以後你依然是這樣.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實力,對自己要有信心.
貝多芬與命運抗爭,最終成為名人,同樣,我們也要努力學習,做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貝多芬在寫給弟弟們的信中曾說過:「只有道德才能使人幸福,而不是金錢.」
除了這一點外,本書的作者羅曼•羅蘭也想告訴我們一些道理:悲慘的命運和痛苦的考驗不僅降臨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樣也降臨在偉人的身上.當我們遭受挫折的時候,應該想到這些忍受並戰勝痛苦的榜樣,不再怨天尤人,要堅定自己的信仰。
超凡脫俗的米開朗琪羅
米開朗琪羅生於義大利的佛羅倫薩,那是文藝復興的發源地。他是一個精神的貴族。他是個天才。他有一種駭人的生命,猛烈地爆發,使他太弱的肉體與靈魂有所不能承擔。

在創造的不斷沖動中,他除了夜以繼日的工作,除此以外什麼都不想。他在繼續不斷的興奮中生活。

他一生致力於藝術的創造,試圖把真善美保存到永恆。

他狂野,他不羈,他高貴。他欣賞自己,贊賞自己,他不答應別人把他當藝術家來看。他認為,天才這個詞都不配於他。

他的父親也勸告他不要勞作過度,但是勸告並不起作用。他從不肯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更合人性些。他只以極少的麵包與酒來支持他的生命。

大師留存下來的作品,無論是建築、雕塑還是繪畫,任何一件都已成為不朽,它們與他一樣名垂千古。

米開朗基羅生於一四七五年三月六日,安息於一五六四年二月十八日下午五時。享年90歲。

他的一生就在不息的藝術沖動與創造中渡過。無數的失敗,無數的成功,他走完了自已充滿坎坷的一生。最終他用自已的精神和生命為人類留下了無限寶貴的財富。
坦白和善良的托爾斯泰
托爾斯泰粗獷的臉又長又笨重,短發覆在前額,小小的眼睛,寬大的鼻子,往前突出的大唇,寬闊的耳朵,因為無法改變丑相,童年時倍感痛苦。他在一個叫卡贊的地方讀書,成績平庸,他是孤獨的。
在他家庭的回憶中,好幾個人為托爾斯泰采作他的《戰爭與和平》中的最特殊的典型人物:如他的外祖父,老親王沃爾康斯基,葉卡捷娜二世時代專制的貴族代表;他的母親,瑪利亞公主,這溫宛的丑婦人,生著美麗的眼睛,她的仁慈的光輝,照耀著《戰爭與和平》。
雖然對於他的父母,他是不大熟知的(他的母親逝世時,他還未滿一歲),但是他至少還能保持若干關於父親的回憶。這是一個和藹的詼諧的人,眼睛顯得憂郁,在他的城邑中過著獨立不羈、毫無野心的生活;他父親死時托爾斯泰才九歲。這一死,使他第一次懂得悲苦的現實,心中充滿了絕望。
然而不知不覺中,他為少年的熱情、強烈的情感和誇大的自尊心所驅使,以至這種追求完美的信念喪失了無功利觀念的性質,變成了實用的性質與物質的了。他慢慢地也學會了放盪自己。最後,有一樣東西救了他:那就是絕對的真誠、坦白和善良。
最終他以自己的努力而成了俄國作家,成為了「俄國的一面鏡子」
影響我們成功的決不是環境,或者遭遇。而是我們是否能保持一顆堅強的心,一種不屈的信念。

⑼ 《名人傳》中的一個人物分析

我從貝多芬身上學到了許許多多崇高的精神,特別使我佩服的是他那種頑強地與命運抗爭的精神.貝多芬全名叫「
路德維希·馮·貝多芬」.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人生對他來說就好像是一場悲慘而殘暴的斗爭.父親急於想開發他的音樂天分,使用暴力迫使貝多芬練習各種樂器.當他稍長大一些,惡運又一次降臨到了貝多芬的頭上:他失去了最親愛的母親,貝多芬悲痛欲絕,只有寫信向朋友哭訴.
苦難中長大的貝多芬也是幸運的.法國大革命爆發之時,貝多芬曾遇見莫扎特,並相互交流.接著,又拜海頓為師.後來,貝多芬開始嶄露頭角.就在貝多芬初次嘗到成功的甜蜜的時候,痛苦又一次降臨.慢慢地,貝多芬耳朵的聽覺越來越衰退,他的內臟也受著劇烈的痛苦的折磨.但他還是瞞著所有人,直到他再也不能隱瞞了,才寫信給韋格勒醫生和阿曼達牧師這兩位好友.貝多芬耳聾的程度是逐漸增加的,但沒有完全聾,可以說,幾乎貝多芬所有的作品都是耳聾後寫的.
人們在貝多芬那青春洋溢的臉上看到了天才的目光:從那目光里人們又可以看到他悲慘的命運.之後的歲月里,性格過於自由暴躁的貝多芬也不止一次的遭到了愛情的否絕.在遭受這些肉體痛苦之時,貝多芬又必須承受著另--種痛苦.
不但如此,他的身體也「背叛」了他,先後得了肺病、關節炎、黃熱病、結膜炎等等.身體一天不如一天.盡管如此,但他從未放棄過音樂.要知道面對這么大的困難,貝多芬卻毫不動搖,這需要用多大的勇氣和毅力啊!
生命的沸騰掀起了音樂的終曲.貝多芬渴望幸福;他不願相信自己的不幸是不可醫治的:他渴望治癒,他渴求愛情;他充滿著希望.也許現在你的成績是差了點,但這並不代表以後你依然是這樣.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實力,對自己要有信心.
貝多芬與命運抗爭,最終成為名人,同樣,我們也要努力學習,做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貝多芬在寫給弟弟們的信中曾說過:「只有道德才能使人幸福,而不是金錢.」
除了這一點外,本書的作者羅曼·羅蘭也想告訴我們一些道理:悲慘的命運和痛苦的考驗不僅降臨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樣也降臨在偉人的身上.當我們遭受挫折的時候,應該想到這些忍受並戰勝痛苦的榜樣,不再怨天尤人,要堅定自己的信仰......

⑽ 名人傳 人物有誰 分析人物性格特徵

米開朗琪羅、達芬奇、托爾斯泰

貝多芬集古典主義之大成,開浪漫主義之先河,其創作反映了資產階級上升時期的進步思想。他通過精湛的藝術手法,大大加強了作品的感染力,把歐洲古典樂派推向新的高峰,並開辟了浪漫主義樂派個性解放的新方向。

米開朗基羅代表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的最高峰,他創作的人物雕像雄偉健壯,氣魄宏大,充滿了無窮的力量。他的大量作品顯示了寫實基礎上非同尋常的理想加工,成為整個時代的典型象徵。他的藝術創作受到很深的人文主義思想和宗教改革運動的影響,常常以現實主義的手法和浪漫主義的幻想,表現當時市民階層的愛國主義和為自由而斗爭的精神面貌。米開朗基羅的藝術不同於達·芬奇的充滿科學的精神和哲理的思考,而是在藝術作品中傾注了自己滿腔悲劇性的激情。這種悲劇性是以宏偉壯麗的形式表現出來的,他所塑造的英雄既是理想的象徵又是現實的反應。這些都使他的藝術創作成為西方美術史上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峰。

托爾斯泰是「俄國革命的一面鏡子」 環顧托爾斯泰的一生,他不僅僅是一位文學巨匠,有關人生目的、宗教和社會的闡述又使他成為一位有世界影響的思想家。托爾斯泰從沒放棄對人生真諦的執著追求。他一直在思考,社會上層與下層、地主與農奴之間的隔閡與矛盾在哪裡,農民貧困的根源何在,這突出反映了他的人道主義思想。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