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散文賞析
㈠ 賞析徐志摩的《偶然》
希望能幫到你,人生就是這樣,加油!
能把「偶然」這樣一個極為抽象的時間副詞,使之形象化,置入象徵性的結構,充滿情趣哲理,不但珠潤玉圓,朗朗上口而且餘味無窮,意溢於言外——徐志摩的這首《偶然》小詩,對我來說,用上「情有獨鍾」之語而不為過。
詩史上,一部洋洋灑灑上千行長詩可以隨似水流年埋沒於無情的歷史沉積中,而某些玲瓏之短詩,卻能夠經歷史年代之久而獨放異彩。這首兩段十行的小詩,在現代詩歌長廊中,應堪稱別備一格之作。
這首《偶然》小詩,在徐志摩詩美追求的歷程中,還具有一些獨特的「轉折」性意義。按徐志摩的學生,著名詩人卡之琳的說法:「這首詩在作者詩中是在形式上最完美的一首。」(卡之琳編《徐志摩詩集》第94頁)新月詩人陳夢家也認為:「《偶然》以及《丁當-清新》等幾首詩,劃開了他前後兩期的鴻溝,他抹去了以前的火氣,用整齊柔麗清爽的詩句,來寫那微妙的靈魂的秘密。」(《紀念徐志摩》)。的確,此詩在格律上是頗能看出徐志摩的功力與匠意的。全詩兩節,上下節格律對稱。每一節的第一句,第二句,第五句都是用三個音步組成。如:「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殼,」每節的第三、第四句則都是兩音步構成,如:「你不必訝異,」「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音步的安排處理上顯然嚴謹中不乏灑脫,較長的音步與較短的音步相間,讀起來紆徐從容、委婉頓挫而朗朗上口。而我在這里尤需著重指出的是這首詩歌內部充滿著的,又使人不易察覺的諸種「張力」結構,這種「張力」結構在「肌質」與「構架」之間,「意象」與「意象」之間,「意向」與「意向」之間諸方面都存在著。獨特的「張力」結構應當說是此詩富於藝術魅力的一個奧秘。
所謂「張力」,是英美新批評所主張和實踐的一個批評術語。通俗點說,可看作是在整體詩歌的有機體中卻包含著共存著的互相矛盾、背向而馳的辨證關系。一首詩歌,總體上必須是有機的,具各整體性的,但內部卻允許並且應該充滿各種各樣的矛盾和張力。充滿「張力」的詩歌,才能蘊含深刻、耐人咀嚼、回味無窮。因為只有這樣的詩歌才不是靜止的,而是「寓動於靜」的。打個比方,滿張的弓雖是靜止不動的,但卻蘊滿飽含著隨時可以爆發的能量和力度。
就此詩說,首先,詩題與文本之間就蘊蓄著一定的張力。「偶然」是一個完全抽象化的時間副詞,在這個標題下寫什麼內容,應當說是自由隨意的,而作者在這抽象的標題下,寫的是兩件比較實在的事情,一是天空里的雲偶爾投影在水裡的波心,二是「你」、 「我」(都是象徵性的意象)相逢在海上。如果我們用「我和你」,「相遇」之類的作標題,雖然未嘗不可,但詩味當是相去甚遠的。若用「我和你」、「相遇」之類誰都能從詩歌中概括出來的相當實際的詞作標題,這抽象和具象之間的張力,自然就盪然無存了。
再次,詩歌文本內部的張力結構則更多。「你/我」就是一對「二項對立」,或是「偶爾投影在波心,」或是「相遇在海上,」都是人生旅途中擦肩而過的匆匆過客;「你不必訝異/更無須歡喜」、「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都以「二元對立」式的情感態度,及語義上的「矛盾修辭法」而呈現出充足的「張力」。尤其是「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一句詩,則我以為把它推崇為「新批評」所稱許的最適合於「張力」分析的經典詩句也不為過。「你」、「我」因各有自己的方向在茫茫人海中偶然相遇,交會著放出光芒,但卻擦肩而過,各奔自己的方向。兩個完全相異、背道而馳的意向——「你有你的」和「我有我的」恰恰統一、包孕在同一個句子里,歸結在同樣的字眼——「方向」上。
作為給讀者以強烈的「浪漫主義詩人」印象的徐志摩,這首詩歌的象徵性——既有總體象徵,又有局部性意象象徵——也許格外值得注意。這首詩歌的總體象徵是與前面我們所分析的「詩題」與「文本」間的張力結構相一致的。在「偶然」這樣一個可以化生眾多具象的標題下,「雲——水」,「你——我」、「黑夜的海」、「互放的光亮」等意象及意象與意象之間的關系構成,都可以因為讀者個人情感閱歷的差異及體驗強度的深淺而進行不同的理解或組構。這正是「其稱名也小,其取類也大」(《易·系辭》)的「象徵」之以少喻多、以小喻大、以個別喻一般的妙用。或人世遭際挫折,或情感陰差陽錯,或追悔莫及、痛苦有加,或無奈苦笑,悵然若失……人生,必然會有這樣一些「偶然」的「相逢」和「交會」。而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必將成為永難忘懷的記憶而長伴人生。
㈡ 徐志摩的詩以及賞析
徐志摩詩作欣賞 [偶然]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雲,
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訝異,
更無須歡喜——
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記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①寫於1926年5月,初載同年5月27日《晨報副刊·詩鐫》第9期,署名志摩。這是徐志摩和陸小曼合寫劇本《卞昆岡》第五幕里老瞎子的唱詞。
能把「偶然」這樣一個極為抽象的時間副詞,使之形象化,置入象徵性的結構,充滿情趣哲理,不但珠潤玉圓,朗朗上口而且餘味無窮,意溢於言外——徐志摩的這首《偶然》小詩,對我來說,用上「情有獨鍾」之語而不為過。 詩史上,一部洋洋灑灑上千行長詩可以隨似水流年埋沒於無情的歷史沉積中,而某些玲瓏之短詩,卻能夠經歷史年代之久而獨放異彩。這首兩段十行的小詩,在現代詩歌長廊中,應堪稱別備一格之作。 這首《偶然》小詩,在徐志摩詩美追求的歷程中,還具有一些獨特的「轉折」性意義。按徐志摩的學生,著名詩人卡之琳的說法:「這首詩在作者詩中是在形式上最完美的一首。」(卡之琳編《徐志摩詩集》第94頁)新月詩人陳夢家也認為:「《偶然》以及《丁當-清新》等幾首詩,劃開了他前後兩期的鴻溝,他抹去了以前的火氣,用整齊柔麗清爽的詩句,來寫那微妙的靈魂的秘密。」(《紀念徐志摩》)。的確,此詩在格律上是頗能看出徐志摩的功力與匠意的。全詩兩節,上下節格律對稱。每一節的第一句,第二句,第五句都是用三個音步組成。如:「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殼,」每節的第三、第四句則都是兩音步構成,如:「你不必訝異,」「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音步的安排處理上顯然嚴謹中不乏灑脫,較長的音步與較短的音步相間,讀起來紆徐從容、委婉頓挫而朗朗上口。 而我在這里尤需著重指出的是這首詩歌內部充滿著的,又使人不易察覺的諸種「張力」結構,這種「張力」結構在「肌質」與「構架」之間,「意象」與「意象」之間,「意向」與「意向」之間諸方面都存在著。獨特的「張力」結構應當說是此詩富於藝術魅力的一個奧秘。 所謂「張力」,是英美新批評所主張和實踐的一個批評術語。通俗點說,可看作是在整體詩歌的有機體中卻包含著共存著的互相矛盾、背向而馳的辨證關系。一首詩歌,總體上必須是有機的,具各整體性的,但內部卻允許並且應該充滿各種各樣的矛盾和張力。充滿「張力」的詩歌,才能蘊含深刻、耐人咀嚼、回味無窮。因為只有這樣的詩歌才不是靜止的,而是「寓動於靜」的。打個比方,滿張的弓雖是靜止不動的,但卻蘊滿飽含著隨時可以爆發的能量和力度。 就此詩說,首先,詩題與文本之間就蘊蓄著一定的張力。「偶然」是一個完全抽象化的時間副詞,在這個標題下寫什麼內容,應當說是自由隨意的,而作者在這抽象的標題下,寫的是兩件比較實在的事情,一是天空里的雲偶爾投影在水裡的波心,二是「你」、「我」(都是象徵性的意象)相逢在海上。如果我們用「我和你」,「相遇」之類的作標題,雖然未嘗不可,但詩味當是相去甚遠的。若用「我和你」、「相遇」之類誰都能從詩歌中概括出來的相當實際的詞作標題,這抽象和具象之間的張力,自然就盪然無存了。 再次,詩歌文本內部的張力結構則更多。「你/我」就是一對「二項對立」,或是「偶爾投影在波心,」或是「相遇在海上,」都是人生旅途中擦肩而過的匆匆過客;「你不必訝異/更無須歡喜」、「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都以「二元對立」式的情感態度,及語義上的「矛盾修辭法」而呈現出充足的「張力」。尤其是「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一句詩,則我以為把它推崇為「新批評」所稱許的最適合於「張力」分析的經典詩句也不為過。「你」、「我」因各有自己的方向在茫茫人海中偶然相遇,交會著放出光芒,但卻擦肩而過,各奔自己的方向。兩個完全相異、背道而馳的意向——「你有你的」和「我有我的」恰恰統一、包孕在同一個句子里,歸結在同樣的字眼——「方向」上。 作為給讀者以強烈的「浪漫主義詩人」印象的徐志摩,這首詩歌的象徵性——既有總體象徵,又有局部性意象象徵——也許格外值得注意。這首詩歌的總體象徵是與前面我們所分析的「詩題」與「文本」間的張力結構相一致的。在「偶然」這樣一個可以化生眾多具象的標題下,「雲——水」,「你——我」、「黑夜的海」、「互放的光亮」等意象及意象與意象之間的關系構成,都可以因為讀者個人情感閱歷的差異及體驗強度的深淺而進行不同的理解或組構。這正是「其稱名也小,其取類也大」(《易·系辭》)的「象徵」之以少喻多、以小喻大、以個別喻一般的妙用。或人世遭際挫折,或情感陰差陽錯,或追悔莫及、痛苦有加,或無奈苦笑,悵然若失……人生,必然會有這樣一些「偶然」的「相逢」和「交會」。而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必將成為永難忘懷的記憶而長伴人生。
㈢ 再別康橋 徐志摩的賞析
1920年秋季,徐志摩到了英國。本來是准備去那裡拜劍橋大學的羅素為師。但他到了英國才知道羅素已不在英國,而到中國講學去了。而且,羅素反對第一次世界大戰而被劍橋大學除名。後來,徐志摩經英國作家狄更生介紹,才得以進入劍橋大學讀書。此間,徐志摩認識了北洋政府司法總長林長民及其女兒林徽因,他開始苦苦追求這位美貌年輕的才女。為此,徐志摩解除了與前妻張幼儀的婚姻。但不幸的是,後來的林徽因還是與梁啟超的公子梁思成結成了婚姻。
於是,一首《再別康橋》,把徐志摩熱烈、真摯、輕柔、細膩又略帶飄逸的浪漫主義個性,作了充分顯示,給後人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盪漾。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條水草!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澱著彩虹似的夢。尋夢?撐一隻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徐志摩就是這樣用含羞草般的觸覺和嬰兒般的情感去感知愛情的,是他的單純的愛情觀給他的詩作注入了浪漫的氣息。雖然這種浪漫不能成為現實,但是徐志摩那熾熱與細膩的情感,在詩行中隨著康河靜靜地流淌。
作為徐志摩詩歌的第一個藝術特色,是對詩歌意象的苦心經營和有些帶有刻意性質的追求。他實在擅長於在生活中捕捉形象,而且善於在生活中發掘詩趣,並使生活的形象與詩歌的意趣融會到他的作品裡,從而構成較高的美學境界。作為詩中的意象,如《再別康橋》出現了「雲彩」、「金柳」、「艷影」、「青荇」、「水草」、「虹」、「夢」、 「長篙」、「星輝」、「笙簫」、「夏蟲」、「康橋」、「衣袖」等意象,這些都是詩人珍藏在心靈深處的一份情感,這些意象的虛與詩人心中情的實,相映成趣,一張一合,無不流露出意象的張力。通過情感化賦予客觀物象以感情色彩,使這些意象由平入奇,因而全詩更顯得飄逸而具有靈氣。因此,《再別康橋》成為徐志摩發自性靈深處詩作的名篇。
再看看詩中那「河畔的金柳」,「波光里的艷影」,不僅在他「心頭盪漾」,更有一種夢幻般神奇的力量,催使他神思飛揚,異想「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一系列意象的構成,這一點上說明了當時的徐志摩已接受了英國浪漫派詩的影響,吸取了歐洲象徵派、印象派詩的特點。另外,《再別康橋》每節四行,韻式上都嚴格遵守二、四押韻,且每行兩頓或三頓,整首詩章句勻整,韻腳鏗鏘,但為了更貼切地表達情感,不拘泥於「句的均齊」。「尋夢?撐一隻長篙」一句,如平靜的湖面泛起的瀾漪,使全詩生氣盎然。整首詩的節律與詩人情感的起落相契合,全詩抑揚頓挫,朗朗上口,讀罷餘音繚繞,給人一種獨特的審美快感。這也體現出徐志摩一方面汲取了英國浪漫派詩人的神韻和音律的同時又根據漢語白話的特點逐漸把他筆下的詩發展成為一種新詩的雛形。
徐志摩詩歌的藝術成就是在性靈、意象、音律三方面,也可以說,他的詩作在藝術上具有這三大特色。而且,這三者在他詩中實際上是不可分割地統一在一起的:性靈的,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過意象來體現,意象,也需要通過音樂美這個重要的方面去完成。它們共同構成了徐志摩詩歌藝術的整體,使他的詩不僅在藝術上享有較高的地位,而且給中國新詩的發展帶來了某些有普遍藝術的經驗,作出了其他一些詩人未能作出的貢獻!
㈣ 「徐志摩」唯美散文賞析,誰來推薦!
《想飛》--徐志摩
飛。「其翼若垂天之雲……背負蒼天,而莫之夭閼者;」那不容易見著。我們鎮上
東關廂外有一座黃泥山,山頂上有一座七層的塔,塔尖頂著天。塔院里常常打鍾,鍾聲
響動時,那在太陽西曬的時候多,一枝艷艷的大紅花貼在西山的鬢邊回照著塔山上的雲
彩,——鍾聲響動時,繞著塔頂尖,摩著塔頂天,穿著塔頂雲,有一隻兩只,有時三隻
四隻有時五隻六隻蜷著爪往地面瞧的「餓老鷹,」撐開了它們灰蒼蒼的大翅膀沒掛戀似
的在盤旋,在半空中浮著,在晚風中泅著,彷彿是按著塔院鍾的波盪來練習圓舞似的。
那是我做孩子時的「大鵬」。有時好天抬頭不見一瓣雲的時候聽著猇憂憂的叫響,我們
就知道那是寶塔上的餓老鷹尋食吃來了,這一想像半天里禿頂圓睛的英雄,我們背上的
小翅膀骨上就彷彿豁出了一銼銼鐵刷似的羽毛,搖起來呼呼響的,只一擺就沖出了書房
門,鑽入了玳瑁鑲邊的白雲里玩兒去,誰耐煩站在先生書桌前晃著身子背早上上的多難
背的書!啊飛!不是那在樹枝上矮矮的跳著的麻雀兒的飛;不是那湊天黑從堂匾後背沖
出來趕蚊子吃的蝙蝠的飛;也不是那軟尾巴軟嗓子做窠在堂檐上的燕子的飛。要飛就得
滿天飛,風攔不住雲擋不住的飛,一翅膀就跳過一座山頭,影子下來遮得陰二十畝稻田
的飛,到天晚飛倦了就來繞著那塔頂尖順著風向打圓圈做夢……聽說餓老鷹會抓小雞!
飛。人們原來都是會飛的。天使們有翅膀,會飛,我們初來時也有翅膀,會飛。我
們最初來就是飛了來的,有的做完了事還是飛了去,他們是可羨慕的。但大多數人是忘
了飛的,有的翅膀上掉了毛不長再也飛不起來,有的翅膀叫膠水給膠住了,再也拉不開,
有的羽毛叫人給修短了像鴿子似的只會在地上跳,有的拿背上一對翅膀上當鋪去典錢使
過了期再也贖不回……真的,我們一過了做孩子的日子就掉了飛的本領。但沒了翅膀或
是翅膀壞了不能用是一件可怕的事。因為你再也飛不回去,你蹲在地上呆望著飛不上去
的天,看旁人有福氣的一程一程的在青雲里逍遙,那多可憐。而且翅膀又不比是你腳上
的鞋,穿爛了可以再問媽要一雙去,翅膀可不成,折了一根毛就是一根,沒法給補的。
還有,單顧著你翅膀也還不定規到時候能飛,你這身子要是不謹慎養太肥了,翅膀力量
小再也拖不起,也是一樣難不是?一對小翅膀馱不起一個胖肚子,那情形多可笑!到時
候你聽人家高聲的招呼說,朋友,回去吧,趁這天還有紫色的光,你聽他們的翅膀在半
空中沙沙的搖響,朵朵的春雲跳過來擁著他們的肩背,望著最光明的來處翩翩的,冉冉
的,輕煙似的化出了你的視域,像雲雀似的只留下一瀉光明的驟雨——「Thouartu
」①——那你,獨自在泥塗里淹著,
夠多難受,夠多懊惱,夠多寒傖!趁早留神你的翅膀,朋友?
是人沒有不想飛的,老是在這地面上爬著夠多厭煩,不說別的。飛出這圈子,飛出
這圈子!到雲端里去,到雲端里去!哪個心裡不成天千百遍的這么想?飛上天空去浮著,
看地球這彈丸在大空里滾著,從陸地看到海,從海再看回陸地。凌空去看一個明白——
這才是做人的趣味,做人的權威,做人的交代。這皮囊要是太重挪不動,就擲了它,可
能的話,飛出這圈子,飛出這圈子!
人類初發明用石器的時候,已經想長翅膀。想飛。原人洞壁上畫的四不像,它的背
上掮著翅膀;拿著弓箭趕野獸的,他那肩背上也給安了翅膀。小愛神是有一對粉嫩的肉
翅的。挨開拉斯②(Icarus)是人類飛行史里第一個英雄,第一次犧牲。安琪兒(那是
理想化的人)第一個標記是幫助他們飛行的翅膀。那也有沿革——你看西洋畫上的表現。
最初像是一對小精緻的令旗,蝴蝶似的粘在安琪兒們的背上,像真的,不靈動的。漸漸
的翅膀長大了,地位安准了,毛羽豐滿了。畫圖上的天使們長上了真的可能的翅膀。人
類初次實現了翅膀的觀念,徹悟了飛行的意義。挨開拉斯閃不死的靈魂,回來投生又投
生。人類最大的使命,是製造翅膀;最大的成功是飛!理想的極度,想像的止境,從人
到神!詩是翅膀上出世的;哲理是在空中盤旋的。飛:超脫一切,籠蓋一切,掃盪一切,
吞吐一切。
你上那邊山峰頂上試去,要是度不到這邊山峰上,你就得到這萬丈的深淵里去找你
的葬身地!「這人形的鳥會有一天試他第一次的飛行,給這世界驚駭,使所有的著作贊
美,給他所從來的棲息處永久的光榮。」啊達文謇!
但是飛?自從挨開拉斯以來,人類的工作是製造翅膀,還是束縛翅膀?這翅膀,承
上了文明的重量,還能飛嗎?都是飛了來的,還都能飛了回去嗎?鉗住了,烙住了,壓
住了,—— 這人形的鳥會有試他第一次飛行的一天嗎?……
同時天上那一點子黑的已經迫近在我的頭頂,形成了一架鳥形的機器,忽的機沿一
側,一球光直往下注,硼的一聲炸響,——炸碎了我在飛行中的幻想,青天里平添了幾
堆破碎的浮雲。
㈤ 有關徐志摩《再別康橋》的散文賞析
康橋,即英國著名的劍橋大學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詩人曾游學於此。
康橋時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轉折點。詩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經自陳道:在24歲以前,
他對於詩的興味遠不如對於相對論或民約論的興味。正是康河的水,開啟了詩人的性靈,
喚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詩人的天命。因此他後來曾滿懷深情地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
睜的,我的求知慾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吸煙與
文化》)
1928年,詩人故地重遊。11月6日,在歸途的南中國海上,他吟成了這首傳世之作。
這首詩最初刊登在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號上,後收入《猛虎集》。可
以說,「康橋情結」貫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詩文中;而《再別康橋》無疑是其中最有名的
一篇。
第1節寫久違的學子作別母校時的萬千離愁。連用三個「輕輕的」,使我們彷彿感受
到詩人踮著足尖,象一股清風一樣來了,又悄無聲息地盪去;而那至深的情絲,竟在招
手之間,幻成了「西天的雲彩。」第2節至第6節,描寫詩人在康河裡泛舟尋夢。披著夕
照的金柳,軟泥上的青荇,樹蔭下的水潭,一一映入眼底。兩個暗喻用得頗為精到:第
一個將「河畔的金柳」大膽地想像為「夕陽中的新娘」,使無生命的景語,化作有生命
的活物,溫潤可人;第二個是將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後,竟變了
「彩虹似的夢」。正是在意亂情迷之間,詩人如莊周夢蝶,物我兩志,直覺得「波光里
的艷影/在我的心頭盪漾」,並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條招搖的水草。這種主客觀
合一的佳構既是妙手偶得,也是千錘百煉之功;第5、6節,詩人翻出了一層新的意境。
借用「夢/尋夢」,「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放歌,/但我不能放
歌」,「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四個疊句,將全詩推向高潮,正如康河
之水,一波三折!而他在青草更青處,星輝斑斕里跣足放歌的狂態終未成就,此時的沉
默而無言,又勝過多少情語啊!最後一節以三個「悄悄的」與首闕回環對應。瀟灑地來,
又瀟灑地走。揮一揮衣袖,抖落的是什麼?已毋須贅言。既然在康橋涅盤過一次,又何
必帶走一片雲彩呢?全詩一氣呵成,盪氣回腸,是對徐志摩「詩化人生」的最好的描述。
胡適嘗言:「他的人生觀真是一種『單純信仰』,這裡面只有三個大字:一個是愛,一
個是自由,一個是美。他夢想這三個理想的條件能夠會合在一個人生里,這是他的『單
純信仰』。他的一生的歷史,只是他追求這個單純信仰的實現的歷史。」(《追悼徐志
摩》)果真如此,那麼詩人在康河邊的徘徊,不正是這種追尋的一個縮影嗎?
徐志摩是主張藝術的詩的。他深崇聞一多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的詩學主張,而
尤重音樂美。他甚至說:「……明白了詩的生命是在它的內在的音節(Internal
rhythm)的道理,我們才能領會到詩的真的趣味;不論思想怎樣高尚,情緒怎樣熱烈,
你得拿來澈底的『音樂化』(那就是詩化),才能取得詩的認識,……」(《詩刊放假》
)。反觀這首《再別康橋》:全詩共七節,每節四行,每行兩頓或三頓,不拘一格而又
法度嚴謹,韻式上嚴守二、四押韻,抑揚頓挫,朗朗上口。這優美的節奏象漣漪般盪漾
開來,既是虔誠的學子尋夢的跫音,又契合著詩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種獨特的審美
快感。七節詩錯落有致地排列,韻律在其中徐行緩步地鋪展,頗有些「長袍白面,郊寒
島瘦」的詩人氣度。可以說,正體現了徐志摩的詩美主張。
㈥ 徐志摩落葉全文加賞析
徐志摩《落葉》原文,如下:
落葉
朝代:現代 作者:徐志摩
我又再次見到了那飄散著的一片片落葉。
見到落葉並不稀奇,但是這是在春天,四月的春天!春天見得最多的應是傲然怒放的鮮花和春風得意的楊柳,而不是這像蝴蝶一般在空中翩翩起舞,縈繞的落葉。
我看著地上的落葉,有三種不同的顏色:翡翠般綠的,金子般黃的,火一般紅的,真可以說是色彩繁多了。
今年似乎與往年不同,春天的落葉特別多,幾乎在每一棵樹旁,都會有一片片落葉靜靜地躺在那兒等著清潔工人來打掃。
有些地方的葉子更多。我家附近的一個公園里,成堆的落葉鋪散在石路上,沒有什麼人來打掃這里。一次,我放學來到這里,踩著已經沒有水分的落葉,發出簌簌的響聲,好像葉子碎了。但細心一點就會發現,這里的落葉竟一片也沒有碎裂。
落葉有很多種,按季節,可以分為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葉子;按樹木,可以分為梨樹葉、桃樹葉、樟樹葉等形態各異的葉子;按顏色,可以分為紅、綠、黃三種顏色。
誰都知道,落葉是秋的使者,在秋天,會有許許多多的落葉像仙女一樣飄落下來,但在春天,也會有許多落葉的。其實,每一個季節都會有落葉的包括在寒風凜冽的冬天,四季常青的樟樹也會有落葉。
徐志摩《落葉》賞析:
《落葉》是在1924年秋天,徐志摩在北京大學任教授期同,應北京師范大學的邀請,所作的講演稿,他企圖回答年學生提出的如何解決生活的枯燥和苦的可題。
《落葉》篇貫串其間的是感情」二字,通篇宣揚人的感情、「真的人生的重要和作用。
要使生活不痛苦,只有「抽出人道的同的纖微」來綴補這個破爛社會的大網。徐志摩正是基於這種資產階級人道主義的觀點,執信人的感情的無限作用,在生活本體與大自然里。
「他認為人若要擺脫人世的苦惱和壓迫,就要爭得自由發展的「純的個性」,最好的途徑是到大自然去生活去沐浴。
因此,有人說他「《落葉》詩篇是充滿著浪漫的自白,充滿著康橋時代的懂憬。」這首詩是徐追求愛情、美與自由的集中體現之一。
(6)徐志摩散文賞析擴展閱讀
《落葉》表達的情感:
《落葉》這篇講演稿盡管如大多數徐志摩的文章一般力度不夠,又沒有過硬的理論依據,卻依然有著自己的閃光點。
《落葉》的風格好似信馬韁,聽憑馳騁。開篇下筆沉重,卻又透出一絲平淡,接著娓娓道來。一接觸到生活中的苦悶問題,小河般平穩流淌的文章旋然泛起波瀾。
作者完全是以朋友的口氣說話,接下去筆鋒輕轉,開始自我剖析,把無用的落葉比做自己的思想,任憑大家「取捨」,又給人以親切之感。
文章或起或落,似不受任何約束,東淡西扯,跌宕有致,不覺間將讀者順著苦悶一真情一命運這一無形的軌跡,突然引到要緊處:我們周圍事實的真相。
這里沒有一塊干凈的土地,而且「你即使忘得了外面的世界,你還是躲不了你自身的煩悶與痛苦。」原來人人靈魂里都躲不了罪惡的「大謊」。行雲流水的文字猛地激起沖天的浪濤。
可惜的是,在作品達到高潮之時,作者蒼白的思想顯露無遺,至使全篇大為減色。讀罷掩卷,能留在腦海里的,只有作者的坦率與真誠,以及他那顆嚮往光明漂泊無盪的心。
㈦ 徐志摩詩歌賞析
再別康橋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寧人。1920年曾留學英國。1923年加入新月社,成為新月社詩派的代表詩人。
「志摩是蝴蝶,而不是蜜蜂,女人好處就得不著,女人的壞處就使他犧牲了。」 --- 冰心 《再別康橋》
《我不知道風》
《闊的海》《瀘杭車中》
《我等候你》
《殘春》《雪花的快樂》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盪漾。
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十一月六日中國海上
《再別康橋》是一首優美的抒情詩,宛如一曲優雅動聽的輕音樂。1928年秋,作者再次到英國訪問,舊地重遊,勃發了詩興,將自己的生活體驗化作縷縷情思,融匯在所抒寫的康橋美麗的景色里,也馳騁在詩人的想像之中。
全詩以「輕輕的」「走」「來」「招手」「作別雲彩」起筆,接著用虛實相間的手法,描繪了一幅幅流動的畫面,構成了一處處美妙的意境,細致入微地將詩人對康橋的愛戀,對往昔生活的憧憬,對眼前的無可奈何的離愁,表現得真摯、濃郁、雋永。
這首詩表現出詩人高度的藝術技巧。詩人將具體景物與想像糅合在一起構成詩的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巧妙地把氣氛、感情、景象融匯為意境,達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詩的結構形式嚴謹整齊,錯落有致。全詩7節,每節4行,組成兩個平行台階;1、3行稍短,2、4行稍長,每行6至8字不等,詩人似乎有意把格律詩與自由詩二者的形式糅合起來,使之成為一種新的詩歌形式,富有民族化,現代化的建築美。詩的語言清新秀麗,節奏輕柔委婉,和諧自然,伴隨著情感的起伏跳躍,猶如一曲悅耳徐緩的散板,輕盈婉轉,撥動著讀者的心弦。
詩人聞一多20年代曾提倡現代詩歌的「音樂的美」「繪畫的美」「建築的美」,《再別康橋》一詩,可以說是「三美」具備,堪稱徐志摩詩作中的絕唱。
㈧ 徐志摩《落葉》賞析
《落葉》是在1924年秋天,徐志摩在北京大學任教授期同,應北京師范大學的邀請,所作的講演稿,他企圖回答年學生提出的如何解決生活的枯燥和苦的可題。
《落葉》篇貫串其間的是感情」二字,通篇宣揚人的感情、「真的人生的重要和作用。要使生活不痛苦,只有「抽出人道的同的纖微」來綴補這個破爛社會的大網。徐志摩正是基於這種資產階級人道主義的觀點,執信人的感情的無限作用,在生活本體與大自然里。
「他認為人若要擺脫人世的苦惱和壓迫,就要爭得自由發展的「純的個性」,最好的途徑是到大自然去生活去沐浴。因此,有人說他「《落葉》詩篇是充滿著浪漫的自白,充滿著康橋時代的懂憬。」這首詩是徐追求愛情、美與自由的集中體現之一。
徐志摩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不但自己感情及其豐富,而且深信感情的力暈可以改造人生,改造世界。所以他的文字熱烈、真誠、富於感人的魔力,被論者認為是感情的散文。
他自己在《落葉》中坦誠地招供:「我是一個信仰感情的人,也評我自己天生就是一個感情性的人。所以他為情所困,為情所累,更為情結束了自己短暫的一生。
1931年11月19日,徐志降乘飛機從南京飛住北平,在濟南遇彌天大霧,飛機撞於自馬山,機毀人亡。當時徐志摩年僅34歲。現在看起來,冥冥之中,《落葉》這部徐志摩的散文集處文作好像早就預示了作者自身的命運!
(8)徐志摩散文賞析擴展閱讀
《落葉》表達的情感:
《落葉》這篇講演稿盡管如大多數徐志摩的文章一般力度不夠,又沒有過硬的理論依據,卻依然有著自己的閃光點。《落葉》的風格好似信馬韁,聽憑馳騁。
開篇下筆沉重,卻又透出一絲平淡,接著娓娓道來。一接觸到生活中的苦悶問題,小河般平穩流淌的文章旋然泛起波瀾。
作者完全是以朋友的口氣說話,接下去筆鋒輕轉,開始自我剖析,把無用的落葉比做自己的思想,任憑大家「取捨」,又給人以親切之感。
作者介紹: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浙江嘉興海寧硤石人,現代詩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學英國時改名志摩。
曾經用過的筆名:南湖、詩哲、海谷、谷、大兵、雲中鶴、仙鶴、刪我、心手、黃狗、諤諤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詩人,新月詩社成員 。
徐志摩是一位在中國文壇上曾經活躍一時並有一定影響的作家,他的世界觀是沒有主導思想的,或者說是個超階級的「不含黨派色彩的詩人」。
他的思想、創作呈現的面貌,發展的趨勢,都說明他是個布爾喬亞詩人。他的思想的發展變化,他的創作前後期的不同狀況,是和當時社會歷史特點關聯著的。
徐詩字句清新,韻律諧和,比喻新奇,想像豐富,意境優美,神思飄逸,富於變化,並追求藝術形式的整飭、華美,具有鮮明的藝術個性。
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亞於詩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飛》,《我所知道的康橋》,《翡冷翠山居閑話》等都是傳世的名篇。
㈨ 徐志摩散文集摘抄600字加賞析
可等到12點,突然傳來噩耗,說:「翠花坐車,發生了交通事故,不幸罹難。」這彷彿是晴天霹靂,潮不敢相信這是真的,但電話是翠花之女打的,對方已泣不成聲。潮想去看最後一眼,遭到其女謝絕,說人已經拉到火葬場。
潮整整一個下午,獃獃傻傻,瞅著煮好的飯,備好的菜,泣不成聲。淚水早已模糊了他的視線。黃昏,他拿出與翠花的結婚照,摸了又摸,等到天黑,他的手摸著那繩套
㈩ 徐志摩散文賞析300字左右要4篇...摘抄+賞析...十分感謝 急!
徐志摩散文 【圖書簡介】 - 徐志摩散文(插圖珍藏版)
插圖珍藏版,徐志摩散文!美文與華照相得益彰,既是伴君品味欣賞這佳作,又為珍藏饋贈之上品。中華散文,源遠流長。數千年的散文創作,或抒情、或言志、或狀景、或懷人……莫不反映出時代的風雲變幻和人們的思想情感。中華散文的這些優良傳統在二十世紀以降的新文學那裡,不僅得到了全面傳承,且不斷有所創新、有所發展。為了展示二十世紀以來中華散文的創作業績,我們在新世紀之初即編輯出版過「中華散文珍藏本」凡三十種。二零零五年,我們在此基礎上選出十六種,作為「中華散文插圖珍藏版」第一輯出版。此次又選出十種,作為第二輯出版。本叢書每冊二十萬字,另輔以反映其人生歷程的珍貴照片若干幅。可為美文與華照相得益彰,既是伴君品味欣賞之佳作,又為珍藏饋贈之上品。
【作者簡介】 - 徐志摩散文(插圖珍藏版)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寧人。曾留學歐美。先後在北京、上海等地大學任教,並主編《詩刊》、《新月》等文學期刊。著有詩集《志摩的詩》、《猛虎集》、《翡冷翠的一夜》、《雲游》,散文集《落葉》、《巴黎的鱗爪》、《自剖》、《志摩日記》等。
【圖書目錄】 - 徐志摩散文(插圖珍藏版)
我過的端陽節
泰山日出
北戴河海濱的幻想
落葉
秋
翡冷翠山居閑話
海灘上種花
歐游漫錄(選二)
巴黎的鱗爪
我所知道的康橋
自剖
再剖
想飛
天目山中筆記
關於女子
「就使打破了頭,也還要保持我靈魂的自由」
泰戈爾
再說一說曼殊斐兒
「迎上前去」
對沈從文《市集》的批語
吸煙與文化(牛津)
「話」
海粟的畫
謁見哈代的一個下午
《猛虎集》序
我的祖母之死
我的彼得
傷雙栝老人
家德
西湖記
志摩日記(選錄)
情書一束
致梁啟超(片斷三則)
致王統照
題贈郭子雄
致周作人
致父母親
致胡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