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代淮南賞析

代淮南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3-11 03:14:13

賞析 聞雁中的賞析淮南秋雨燕,高齋聞雁來

(唐)韋應物《聞雁》
故園眇何處?歸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
.
[注釋]
「故園」: 詩人的家鄉長安。
「眇」:古文同「渺」,渺茫,因遙遠而模糊不清。
「高齋」:高雅的書齋。
.
[賞析]: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韋應物由尚書比部員外郎出任滁州刺史。首夏離京,秋天到任。這首《聞雁》大約就是他抵滁後不久寫的。
這是一個秋天的雨夜。獨坐高齋的詩人在暗夜中聽著外面下個不停的淅淅瀝瀝的秋雨,益發感到夜的深沉、秋的凄寒和高齋的空寂。這樣一種蕭瑟凄寂的環境氣氛不免要觸動遠宦者的歸思。韋應物家居長安,和滁州相隔兩千餘里。即使白天登樓引領遙望,也會有雲山阻隔、歸路迢遞之感;暗夜沉沉,四望一片模糊,自然更不知其眇在何處了。故園的眇遠,本來就和歸思的悠長構成正比,再加上這漫漫長夜、綿綿秋雨,就更使這歸思無窮無已、悠然不盡了。一、二兩句,上句以設問起,下句出以慨嘆,言外自含無限低徊悵惘之情。「方」字透出歸思正殷,為三、四高齋聞雁作勢。
正當懷鄉之情不能自已的時候,獨坐高齋的詩人聽到了自遠而近的雁叫聲。這聲音在寂寥的秋雨之夜,顯得分外凄清,使得因思鄉而永夜不寐的詩人浮想聯翩,觸緒萬端,更加難以為懷了。詩寫到這里,戛然而止,對「聞雁」而引起的感觸不著一字,留給讀者自己去涵詠玩索。「歸思後乃說聞雁,其情自深。一倒轉說,則近人能之矣。」(沈德潛《高詩別裁》)
光從文字看,似乎詩中所抒寫的不過是遠宦思鄉之情。但滲透在全詩中的蕭瑟凄清情調和充溢在全詩中的秋聲秋意,卻使讀者隱隱約約感到在這「歸思」、「聞雁」的背後還隱現著時代亂離的面影,蘊含著詩人對時代社會的感受。
沈德潛說:「五言絕句,右丞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蘇州之古澹,並入化機」(《說詩晬語》)。古澹,確是韋應物五言絕句的風格特徵。從這首《聞雁》可以看出,他是在保持絕句「意當含蓄,語務舂容」的特點的同時,有意識地運用古詩的句格、語言與表現手法,以構成一種高古澹遠的意境。詩句之間,避免過大的跳躍,語言也力求朴質自然而避免雕琢刻削,一、二兩句還雜以散文化的句式句法。這種風格,與白居易一派以淺易的語言抒寫日常生活情趣(如白居易的《問劉十九》),判然屬於兩途。
(劉學鍇)

② 十首古詩,帶賞析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
譯文
八月的洞庭湖水漲滿,包容天空於水渾然一體。
水面的霧氣籠罩了雲夢澤,波濤洶涌,震撼了岳陽城。
想要渡湖水而沒有船隻,閑居不仕,有愧於聖明的天子。
坐在那看人家垂釣,只有徒然的羨慕之情。
賞析
這是唐代的一首著名的五言律詩。詩的本意是求宰相張九齡引薦做官,其景闊大雄壯,其情也積極向上,表現了詩人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詩的前四句運用誇張寫法,描寫洞庭湖的壯闊景象,八月秋水漲潮後洞庭湖碧波連天,天空彷彿裝在湖中一般。遠望天水一色,湖中水氣蒸騰,籠罩著雲夢沼澤,湖邊的草木鬱郁蔥蔥,枝繁葉茂。湖水洶涌澎湃,使得天搖地動,好象臨湖的岳陽城也被搖撼的動了起來。這幾句寫得形象鮮明突出,筆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洞庭湖,體現了詩人自己生氣勃勃的精神狀態,歷來為後人所欣賞。後四句借景抒情,第五、六句由湖水的浩闊引出「欲濟無舟楫」的感嘆,委婉含蓄的表達詩人求薦入仕的願望和求官不得的苦悶心情。最後兩句詩人巧妙地引用《淮南子》中「臨河而羨魚,不若歸家織網」的典故,進一步的表現自己的心跡,希望能為國為民一展抱負。
這首詩前四句起興自然,寫景豪壯;後四句抒情真切,入情入理。詩人運用高明的技巧,既表達了自己希望引薦入仕的願望,又不見絲毫寒乞相,態度不卑不亢,十分得體。

黃鶴樓
崔顥
譯文
從前的仙人已經架著黃鶴飛去,如今這里只剩下一座黃鶴樓。
黃鶴這一去將不再回來,人們只能看見那白雲飄飄盪盪。
晴空下,漢陽城歷歷在目,那將心中芳草茂盛的地方便是有名的鸚鵡洲。
暮色蒼茫,我的心在哪裡?江面上煙霧迷茫,真使人不勝憂愁。
賞析
本詩的頭兩句寫黃鶴樓命名的由來。前一句寫仙人子安或費文韋乘鶴登仙的故事,後一句寫仙人已去,樓閣還在,並因此得名。這兩句有虛有實,前句是虛,後句是實,且以虛寫實。第三句肯定黃鶴不會再來,樓閣雖有其名,而無其實。第四句表面黃鶴仙人去後,歲月漫長,天上只有白雲獨自悠悠飄盪,想找黃鶴為伴,自不可得。這兩句似有世事茫然,惆悵失意之嘆,情緒比較低沉。
第五、六兩句寫漢陽那邊的樹木清晰可見,鸚鵡洲上的青草十分茂盛。「晴川」使眼前的境地更加明朗秀美,高樓、大江、茂樹、芳草、白雲,全都沐浴在金色的陽光下,壯闊優美,給人以深邃的感覺。最後兩句抒發離鄉去國之感,因此太陽已快落山,江上煙霧籠罩。於是詩人便發出「鄉關何處是」的慨嘆。請調雖由明朗轉入了低沉,但卻描繪了另一種背景:樓閣、樹叢、青草,全在夕陽晚照之中;山腳、樓下,一江煙波。這些景象雖引起遊子的淡淡哀愁,但對於一般人來講,卻可以欣賞黃鶴樓的另一種風貌。
總起看來,詩人從黃鶴樓寫起,八句詩幾乎句句不離黃鶴樓。或寫樓的命名由來,或寫樓的背景,先後給黃鶴樓描繪了兩種風姿又於登臨覽勝之時,抒發弔古懷鄉的思想感情,可以說是「即景生情」之作。

送友人
李白
譯文
青山橫卧在外城的北面,清澈的水圍繞著東城。
在此地你我一旦分手,就像孤蓬一樣隨風飄盪。
遊子的心像浮雲一樣飄忽不定,落日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戀。
揮手告別,從此離開,友人騎的離群的馬蕭蕭長鳴,似乎不忍離去。
賞析
首聯點明送別之地。「橫」、「繞」兩字,寫出了青山白水與城為伴的情狀。景色是美好的,兩人就在這有山有水的城外話別。頷聯是詩人對友人遠行的看法。頷聯從友人和作者兩方面來寫離別之情。此時友人即將告別遠游他方,沒有明確的目標和打算,行蹤會如浮雲飄盪一般;看到浮雲就能體會遊子的心緒。前句蓬草是從友人的整個形象來說,此句浮雲則是從友人的心境來說的。「落日故人情」寫送者的心情。詩人看到那逐漸下落的夕陽,就想到同友人的分別,落日對人或人對落日,似乎都有一種不舍之情。但這里主要是表現詩人對朋友的留戀之情:他就像落日徐下一樣,對友人十分留戀。但既稱「落日」,終究要落,朋友最終也要分別,詩人此刻的心情也是十分難受的。
末一聯寫友人別去。「自茲去」照應開頭的「青山白水」句。「揮手」本來是作別時互相揮手致意,但這里主要寫詩人站在那裡,對騎馬遠去的朋友,長時間的揮手,以示難舍之情。「蕭蕭班馬鳴」一句,詩人是借離群之馬的鳴聲來寄託他和友人的離情。表面上是寫馬,實際上是寫離情。
此外,語言流暢,情意婉轉含蓄,也是這首詩的顯著特點。

秋詞
劉禹錫
譯文
自古以來每到秋天人們就感到悲涼寂寥,我卻說秋天勝過欣欣向榮的春天。
萬里晴空一隻白鶴直沖雲霄,便將我的詩情引到萬里長空。
賞析
自古以來,文人每逢寫到秋天、秋景,面對秋風落葉一片蕭條,大多抒發痛苦悲傷的情感。劉禹錫卻反對這種消極悲觀的傳統,唱出了昂揚向上的秋的贊歌。
第一句從古人寫起,指出自古以來文人騷客往往面對秋景而傷感。但詩人卻對此持不同看法,所以第二句就明確表示,自己覺得秋天完全可以勝過春天的美好,勇敢的同歷來的文人大唱反調。緊接著第三句詩人便描繪出了一幅生機勃勃的秋景圖:一隻美麗的白鶴振翅高飛,沖向藍天,穿過白雲。第四句「便引詩情到碧霄」不僅藉助白鶴把詩人的激情也引到碧空藍天之上,同時也反映了詩人雖因勵精圖治、銳意改革而遭受打擊,但他毫不氣妥,仍然決心沖破重重阻力,為實現自己的政治主張而努力奮斗。
這首詩雖說只有短短四句,但通過鮮明的藝術形象表達了深刻的思想意蘊,將詩意和哲理融為一體,既以哲理取勝,又以藝術魅力感人,發人深省,耐人吟誦
魯山山行
梅堯臣
譯文
恰恰和我愛好山野風光的情趣相合,山路崎嶇時高時低。
一路攀登山峰,不斷變換美好的姿態,幽深的小路,令孤獨的我曾經迷路。
傍晚,霜落下的時候,熊以爬到樹上,樹林清靜下來,鹿悠閑地在溪邊飲水。
人家都在哪裡?雲外傳來一聲雞叫,彷彿在回答。
賞析
這首詩寫的是魯山山行所見山野風景。
開頭一句即表達出對山野景物的喜愛,第二句交代喜愛的原因:「千山高復低」。按常理,應該是「千山高復低」的景象,使得詩人感到正好與自己喜歡山野風景的情趣相合,現在倒過來寫,強調了詩人對山野風光的喜愛,也是詩的構思所決定的。第二聯第一句便承「千山」寫「好峰隨處改」。「好峰」便是「千山」;「隨處改」,到處都可以看到千山的不同姿態,便是「高復低」的具體化。第四句扣題目「山行」,寫獨個兒在幽深的小路上行走容易迷路,這也是好峰隨處變化所導致的結果;當然也通過「幽徑」寫出了千山好峰的幽深,開拓了山野的境界。第三聯兩句通過「熊升樹」、「鹿飲溪」進一步寫山野景物,點明了山行的節令:「霜落」。如果說「千山高復低」是相對的靜態景物的話,這兩句則是專寫動態景物。所以中間兩聯四句收到了動靜相襯的效果。最後兩句寫人家的所在。人家在哪裡?在遙遠的白雲只外,因為聽到了一聲雞鳴。
這首詩語言樸素,描寫自然,其中情因景生,景隨情移,以典型的景物表達了詩人的「野情」。另外,詩境的揭示與開拓也留給人不盡的余韻。

浣溪沙
蘇軾
譯文
游覽蘄水清泉寺,清泉寺在蘭溪旁邊,溪水向西流淌。
山下面短短的蘭芽浸在小溪里,松林間的沙路干凈沒有泥,在傍晚的細雨中子規鳥歡快啼叫。
誰說人生在世不能回到少年?門前的流水還能向西奔流,不要以為年老時光流逝而嘆息。
賞析
這首詞是蘇軾於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三月被貶黃州期間寫的。
詞的上闋從寺前的蘭溪著筆,描繪了暮春三月蘭溪的雨後景色:上下的蘭溪邊長出了許多蘭草,雖然他們才剛長出嫩芽,但卻生機勃勃,長勢十分喜人;在溪邊漫步,小路潔凈得一塵不染;蕭蕭而下的暮雨滋潤著萬物;一聲聲子規的啼鳴烘託了詞人凄冷悲涼的心境。詞人此時被貶黃州,雖任團練副使,但「不得簽署公事」,這種處境實在無法實現自己的遠大抱負。
詞的下闋表現詞人身處逆境仍保持豁達樂觀,積極想上的態度。他從清泉寺門前的溪水西流得到啟示,悟出認識也可以在年輕,主要看自己如何正確對待世事,表現了詞人力求振作精神和執著的人生追求。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陸游
譯文
我僵硬地躺在孤寂的鄉村裡,並不為自己悲哀,還想為國家去戍守塞。
深夜躺在床上聽著風吹雨打的聲音,夢里我跨上戰馬躍過冰封的河流。
賞析
南送光宗紹熙三年,陸游已六十七歲。鑒於被金人佔領的地區不能收復,重建國家的宏願不能實現,他十分焦急,於是因所夢之事,寫下了這首詩。
「僵卧孤村」有兩層意思。一是指自己年齡大了,不愛活動,常常直挺挺地躺卧在孤村;一是指自己兩年前被廢退,不能從事政治活動,只能躺在孤村裡虛度歲月。但是詩人並不悲哀,報過的火熱之情絲毫不減,第而句是對第一句的進一步說明。表示自己雖已年近古稀,但還想去為國戍守邊地。這一句突出地描寫了他的愛國思想、報國熱忱,表達了他的志向。
第三句以「風吹雨」照應題目的「風雨大作」。這里既指自然界的風和雨,也暗喻南送朝廷的政治氣候。第四句寫夢境。在夢中,這風雨吹的「大作」之聲變成了騎兵的馬蹄在冰河上疾如驟雨的得得之聲,我們的詩人正率領著精悍的騎兵,在北方中國的土地上為國收復失地哩!詩人日間想到的無法實現的志向,在夢中實現了。夢的基礎是志向,志向的幻現是夢。風雨大作的自然境界,由於志向的延伸,就化為鐵馬冰河,揭示了詩人壯心不已的精神境界。

《長歌行》鑒賞

青青園中葵, 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 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 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 老大徒傷悲。

題解:

此詩選自漢樂府。樂府是自秦代以來設立的朝廷音樂機構,漢武帝時得到大規模地擴建,從民間搜集了大量的詩歌小說詩歌文學作品,後人通稱之為「漢樂府」。之後,樂府也便成了一種體裁,內容豐富,題材廣泛。本詩是其中一首。

注詞釋義:

長歌行:漢樂府曲調名。 晞:曬干。 陽春:生長茂盛。
布:散布,灑滿。 德澤:恩澤。 焜黃:枯黃。顏色衰老的樣子。
華:同「花」。 衰:為了押韻,這里可以按古音讀作cuī。 徒:白白地。

古詩今譯:

園中有碧綠的葵菜,晶瑩的朝露在陽光下曬干。春天把幸福的希望灑滿了大地,所有生物都呈現出一派繁榮生機。只擔心瑟瑟的秋天來到,樹葉兒枯黃而漂落百草凋零衰亡。千萬條大河奔騰著東流入大海,什麼時候才能重西流?少年時不努力,到老來只能是空空悔恨了。

名句賞析: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本詩借物言理,以園中青青的葵菜作比喻。其實在整個春天的陽光雨露之下,萬物都在爭相努力地生長。因為它們都怕秋天很快地到來,深知秋風的厲害。大自然的生命節奏如此,人生又何嘗不是這樣?一個人少年時如果不趁著大好時光努力學習奮斗,讓青春白白地浪費,等到年老之時後悔也來不及了。這首詩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勵青年人要珍惜時光,努力向上,牢記「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的警訓,催人奮進.

野望 (王績)
東皋薄暮望,徒(xi三聲)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 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 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 長歌懷採薇。

譯文:
在黃昏的時候,我佇立在東皋村頭悵望,彷徨徘徊心中沒有主張。
每一棵樹都凋謝枯黃,每一座山峰都塗上落日的余暉。
放牛的兒童騎著小牛回家,獵人騎著駿馬帶回獵物。
我看到這些人又並不相識,心情郁悶於是長聲歌唱《詩經》中「採薇採薇」的詩句。

注釋:
1.東皋:山西省河津縣的東皋村,詩人隱居的地方。
2. 薄暮,日將落之時。
3. 徙倚:指徘徊、彷徨。
4. 薇,羊齒類草本植物,其嫩葉可食。
5.徙倚[音「席乙」]:徘徊彷徨。
6.落暉:落日的餘光。
7.犢:小牛。採薇:《詩經.召南.草蟲》有:「徙彼南山,言菜其薇。未見君子,我心傷悲。」又《詩經.小雅.採薇》有:「採薇採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靡市靡家,獫狁之故;不遑啟居,獫狁之故」,此處暗用二詩的句意,藉以抒發自己的苦悶

作者介紹:

王績:590(一說585)- 644,字無功,號東皋子,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隋未舉孝悌廉潔科,授秘書省正字,出為六合丞。簡傲嗜酒,屢被勘劾。時天下已亂。遂託病還鄉。其後浪跡中原、吳、越間。唐初,曾待詔門下省、任大樂丞。後棄官歸田,躬耕東阜。其詩多寫田園山水,淳樸自然,無齊梁藻績雕琢之習,對唐詩的健康發展有一定影響。有《王無功集》五卷。《全唐詩》存詩一卷。

早寒江上有懷 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 北風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 遙隔楚雲端。
鄉淚客中盡, 孤帆天際看。
迷津欲有問, 平海夕漫漫。
【譯文】
草木枯黃凋零,鴻雁南飛,北風呼嘯,江上充滿寒意。
我家在鹿行山,茅廬就在襄水灣;遙望楚地,彷彿在茫茫雲端。
客居生活讓思鄉的眼淚已經流盡,孤帆遠在天邊,此情此景不忍再看。
我想找人問問迷路渡口在哪邊?暮色蒼茫只見海水漫漫。
【鑒賞】
這詩題又作《早寒江上有懷》,是作者離開長安以後,東游吳越,滯留江上,因早寒思歸而作的。首聯,起調高致,意境遼闊,寫出了思歸的無限寂寞和悵惘。接著的第二聯以清新明麗的語言,深情地表達了對故鄉的懷念。「我家襄水曲,遙隔楚雲端。」這是何等的親切。千里迢迢,遠隔雲端,可望而不可及,更增惆悵。所以第三聯用「鄉淚客中盡」承第二聯的思歸,而「孤帆天際看」則承首聯的江上寂寞,而又情景互對,韻致凄切。思鄉之淚,已在客中流盡,傷心慘惻;片影孤帆,飄泊天際,孤獨凄涼。最後兩句,因欲歸不得,悵望雲天,迷津有問,世路崎嶇,「平海夕漫漫」的景色烘托出作者的迷惘茫然的心緒。"詩人用「平海夕漫」這樣的景語,表達了自己的苦悶和彷徨。蘊藉不露,悠然不盡。全詩形象結合抒情,融洽渾成,饒有韻致。這江上思歸,是和仕途失意緊密連在一起的。而思歸,就常常是抒發仕途失意的一種表現

崔顥《黃鶴樓》原文與譯文

原文 譯文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過去的仙人已經駕著黃鶴飛走了,這里只留下一座空盪盪的黃鶴樓;黃鶴一去再也沒有回來,千百年來只看見悠悠的白雲;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陽光照耀下的漢陽樹木清晰可見,鸚鵡洲上有一片碧綠的芳草覆蓋;天色已晚,眺望遠方,故鄉在哪兒呢?眼前只見一片霧靄籠罩江面,給人帶來深深的愁緒。

注釋:
晴川:指白日照耀下的漢江。漢陽:今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位於長江、漢水夾角地帶,與武昌黃鶴樓隔江相望。鸚鵡洲:位於漢陽東南二里長江中,後漸被江水沖沒。東漢末年,黃祖殺禰衡而埋於洲上,禰衡曾作過《鸚鵡賦》,後人因稱其洲為鸚鵡洲。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譯文】
八月洞庭湖水盛漲浩渺無邊,水天含混迷迷接連太空。
雲夢二澤水氣蒸騰白白茫茫,波濤洶涌似乎把岳陽城撼動。
我想渡水苦於找不到船與槳,聖明時代閑居委實羞愧難容。
閑坐觀看別人辛勤臨河垂釣,只能白白羨慕別人得魚成功。
【解釋】
涵虛:水汽浩茫。 雲夢澤:古大澤名。 濟:渡過。
岳陽城:在洞庭湖東面。 端居:閑居。 坐:因為。
徒:徒然。
【鑒賞】
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孟浩然再次來到長安,並贈給當時宰相張九齡一首詩。這是一首他在游歷洞庭湖時寫的。詩人借洞庭湖起興,描寫了洞庭湖壯麗的景色,進而抒發自己想得到錄用施展政治抱負,希望有人引見的心情。這首詩寫得得體,有分寸,同時也沒有失了自己的身份,不著痕跡,流露心跡。
《送友人》原文與譯文 李白
原文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譯文
青山橫對著北邊外城,水繞行到東邊的城池。此地即刻辭別之後,(您)就像孤獨的飛蓬一樣踏上了萬里征程。飄浮的雲影好似您此時的意緒,落日的余緒恰如故人的留戀之情。
揮手之間就從此時此地離開了,連離別的坐騎也發出了(讓人銷魂的)嗚叫聲!

注釋: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橫:橫陳,橫對。郭:外城。白水:清凈之水,潘岳詩有「白水過庭激」句。繞:環繞。○首聯用對仗句交待送別的地點及自然環境,充滿著詩情畫意。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一:副詞,表示動作剛一發生,隨即會產生某種結果。為別:作別,送別。孤蓬:孤獨的蓬草,比喻孤身遠征的友人;蓬草易隨風飛轉,脫離根本,古人常以轉蓬喻飄泊流浪。萬里:極言其遠。征:遠行。呼應題目中「送」字。依依不捨,對友人前途的孤寂困苦尤為關切、似有千言萬語。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飄浮的雲朵如遊子的心緒,落日的余輝似故人的戀情。○用一聯名詞語含蓄表達了此時心境,是典型的形象思維。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自:介詞,常與賓語組成介賓短語,表示與動作有關的時間、處所等的起點。茲:代詞,近指,義為「這」「此」。去:離開,離去。蕭蕭:象聲詞,馬鳴聲;《詩•小雅•車攻》有「蕭蕭馬鳴」。班馬:別馬,指友人的坐騎;《左傳•襄公十八年》「有班馬之聲。」杜預註:「夜遁馬不相見故鳴。班,別也。」○手揮目送,馬亦有情,人何以堪!
秋詞 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
譯文
自古以來每逢秋天都會感到悲涼寂寥, 我卻認為秋天要勝過春天。
萬里晴空,一隻鶴凌雲而飛起, 就引發我的詩興到了藍天上了。
詩句賞析
「自古逢秋悲寂寥」,
首句即明確指出自古以來,人們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嘆秋天的寂寞蕭索。「自古」和「逢」,極言悲秋的傳統看法的時代久遠和思路模式的頑固。
「我言秋日勝春朝」。
「我言」,直抒胸臆,態度鮮明。「秋日勝春朝」,用對比手法,熱情贊美秋天,說秋天比那萬物萌生,欣欣向榮的春天更勝過一籌,這是對自古以來那種悲秋的論調的有力否定。
「晴空一鶴排雲上」,
「排」,推,這里是沖的意思。這句選擇了典型事物具體生動地勾勒了一幅壯美的畫面。你看,秋高氣爽,萬里晴空碧藍藍的,一隻雪白的仙鶴穿雲直上,色彩多麼絢麗,動作多麼矯健,充滿了勃勃生機。這幅畫面是對「秋日勝春朝」的生動注腳。
「便引詩情到碧霄」。
這句緊接上句直接抒寫自己的感受,看到這一壯美的情境作者心中那激盪澎湃的詩情勃發出來,也像白鶴凌空一樣,直沖雲霄了。字里行間作者那樂觀的情懷,昂揚的鬥志呼之欲出。如果說,上句側重寫秋的「形美」,那麼這句則突出秋的「神韻」,使「秋日勝春朝」的觀點表現得更鮮明,更有力度。

《魯山山行》原文與譯文 梅堯臣

原文

適與野情愜,千山高復低。 好峰隨處改,幽徑獨行迷。
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 人家在何許?雲外一聲雞。
譯文
恰恰和我愛好山野風光的情趣相合,山路崎嶇時高時低。
一路攀登山峰,不斷變換美好的姿態,幽深的小路,令孤獨的我曾經迷路。
傍晚,霜落下的時候,熊以爬到樹上,樹林清靜下來,鹿悠閑地在溪邊飲水。
人家都在哪裡?雲外傳來一聲雞叫,彷彿在回答。
注釋:
①魯山:在今河南魯山縣。 ②適:恰好。野情:喜愛山野之情。愜:心意滿足。
③隨處改:是說山峰隨觀看的角度而變化。 ④幽徑:小路。
⑤熊升樹:熊爬上樹。 ⑥何許:何處,哪裡。
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1。
浣溪沙 蘇軾
原文
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1。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2。蕭蕭暮雨子規啼3。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4!休將白發唱黃雞5。

譯文
山腳下蘭草嫩芽入小溪, 松林間小路清沙凈無泥,傍晚細雨中杜鵑陣陣啼。 誰說人老不可再年少? 門前流水還能執著奔向西!不必煩惱嘆白發,多愁唱黃雞
注釋:
1.蘄水,縣名,今湖北浠水鎮。時與醫人龐安時(字安常)同游,見《東坡題跋》卷三《書清泉寺詞》。
2.白居易《三月三日祓禊洛濱》:"沙路潤無泥"。
3.蕭蕭暮雨,白居易《寄殷協律詩》自註:"江南吳二娘曲詞雲,'蕭蕭暮雨郎不歸'。"子規,杜鵑鳥,相傳為古代蜀帝杜宇之魂所化,亦稱"杜宇",鳴聲凄厲,詩詞中常藉以抒寫羈旅之思。
4.此句當為寫實。但"門前"雲雲,亦有出處。《舊唐書》卷一九一方伎《一行傳》,謂天台山國濟寺有一老僧會布算,他說:"門前水當卻西流,弟子亦至。"一行進去請業,"而門前水果卻西流"。
5.白居易《醉歌》:"誰道使君不解歌,聽唱黃雞與白日。黃雞催曉丑時鳴,白日催年酉前沒。腰間紅綬系未穩,鏡里朱顏看已失"。這里反用其意,謂不要自傷白發,悲嘆衰老。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陸 游

原文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為國戌輪台。
夜闌卧聽風吹雨, 鐵馬冰河入夢來。

譯文
我挺直地躺在孤寂荒涼的鄉村裡,自己並不感到悲哀, 還想著替國家守衛邊疆。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聽到那風雨的聲音,
就迷迷糊糊地夢見自己騎著披甲的戰馬跨過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場。

僵卧 ① 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 ② 。
夜闌 ③ 卧聽風吹雨,鐵馬 ④ 冰河入夢來。

[ 注釋 ]
① 僵(jiāng)卧:挺直躺著。 ② 戍(shù)輪台:守衛邊疆(jiāng)。輪台,漢代西域地名,現在新疆輪台縣。這里泛指北方的邊防據點。 ③ 夜闌(lán):夜深。 ④ 鐵馬:披著鐵甲的戰馬。

[ 賞析 ]
這是年近七旬的陸游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寒夜,支撐著衰老的身體,躺在冰涼的被子里,寫下的一首熱血沸騰的愛國主義詩篇。

③ 淮南子女媧補天 賞析

摘抄自李衛東的《人類曾經被毀滅》

「女媧補天」是中國神話史上最為著名的一則神話,流傳極廣,幾乎家喻戶曉。它浪漫美麗,構思奇特,在全世界都極為罕見,大約除了中國人以外,其他人是根本想像不出來的,誰敢想像碧藍碧藍的蒼天竟會塌去一洞?又有誰能想像一位美麗的女神用五彩石修補著蒼穹?如果宇宙是偉大的,那麼讀了女媧的神話,你會感覺到女媧神比宇宙還要偉大。
女媧補天的傳說最早記載於《淮南子》中。相傳,水神共工與火神祝融因爭奪權力而發生戰爭,結果是水神輸了。戰敗的共工沒處撒氣,就一頭把支撐天地的大柱子——不周山給撞倒了於是乎,天嘩啦啦塌了一個大洞,大地上洪水泛濫,到處是熊熊的大火,六種怪獸不知道從什麼地方鑽了出來,殘害著人類。善良的女媧神看見她的子民們在洪水和大火中四處逃生,心裡十分難過,只好辛辛苦苦地去修補破損的天空。因為當時的天空已經傾斜了,於是女媧又親自將一隻巨大的龜捉來殺掉,砍下了它的四條腿,支撐在天的四面,把傾斜的天給扶正了,要不是這樣.我們現代的人說不定都是歪脖子、斜眼睛。
文學名著《紅樓夢》在開篇里,有一段十分精彩的描寫,說的就是女媧補天的事情:「看官.你道此書從何說起?說來雖近荒唐,細玩頗有趣味。卻說那女媧煉石補天之時,於大荒山無稽崖煉成高十二丈,見方二十四丈的大頑石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那女媧只用了三萬六千五百塊,單剩一塊未用,棄之青埂峰下,誰知此石自經鍛煉之後,靈性已成,自來自去,可大可小;因見眾石具得補天,獨自己無才,不得人選,遂自怨愧,日夜悲哀。」後來,這塊無才去補蒼天的頑石,在青埂峰下滾來滾去,偶遇降殊仙草,於是引出了一段情意綿綿、淚灑紛紛的感人故事。
女媧是人類的創造者,我們以前曾提到過她摶土造人的事跡,現在她又補好了蒼天,對人類來說真是功德無量。所以關於女媧的事跡流傳甚廣,並演變成一系列的社會風俗。
明代人楊慎在《同品》中記:「宋以正月二十三日為天穿日,言女媧氏以是日補天,俗以煎餅置屋上,名曰補天穿。」現在中原地區還有一種關於女媧補天的傳說:女媧補天以後,用泥巴做成一男一女,讓他們在幾間結為夫婦。有一年,在過大年的時候,夫妻倆為了感謝女媧,做了很多的年粑送給她,女媧只收了一點,說:「我用了三萬六千塊石頭補天,有一些縫沒有合。你們把這些年粑帶回去,在正月二十日把它吃掉,便可以將天上的縫補嚴。」從此以後,中原地區有了過年吃年粑的習慣,而且中原至今還傳誦著這樣的民謠:「二十把粑煎,吃了好補天,麥子結雙吊,谷堆冒尖尖。」竟然把吃補天的煎粑作為祈禱神靈保佑,祝願來年五穀豐登的象徵。
中國歷史上關於女媧補天的傳說,單獨見於女媧的事跡,沒有和其他神的神跡相混合。從神話的主幹——「補天」來看,也沒有後人添加斧鑿的任何痕跡。關於「女媧補天」神話出現的時間,那就很難說了,大約在文字出現以前它就廣泛流傳於原始部落之中。80年代以來,我們在進一步挖掘遼西紅山文化的時候,曾發現一個表面像小山的建築,剝開來一看,原來它是一個大祭壇。這個祭壇一共分三層,小抹頂,上面竟然有1000多隻煉銅用的坩鍋。為什麼要用坩鍋來祭祀神呢?有一種意見認為,這個祭祀的主題就是「女媧補天」。說來也巧,人們在紅山文化的墓葬中發現了一些小的玉石做成的龜,但奇怪的是,這些龜都沒有頭和四足。專家們從這些證據推斷,龜沒有頭和足正好應了《淮南子》中關於女媧補天「斷鰲足以立四極」的記載。從而推測,祭壇所祭祀的一定是女媧。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麼「女媧補天」的神話就可以上推到距今7000多年以前,比中國最早的文字尚早2000多年。
那麼,「女媧補天」的真實性呢?即為什麼會有女媧補天這樣的神話出現?有人曾說,女媧補天在中國象徵著冶煉工業的開始,從紅山考古的情況來說似乎證明了這一推論,然而如何去理解神話中「天穿一洞」呢?說來說去,「女媧補天」是將「天穿一洞」作為前提的,沒有這個前提也就沒有了「女媧補天」的神話。20世紀80年代,科學家在北極的上空發現了臭氧層空洞,也是靠先進的科學儀器探知的,那麼古人是如何將本來就虛無的天空想像出塌了一個大洞呢?這太不可思議了!
別人認為:「天穿一洞」與「天傾西北」一樣,如果沒有直接的視覺感受,是任何人無法想像出來。不要以為人的想像力是無邊無沿的、無所不能的,人類的想像力同樣受到許多東西的限制。《西遊記》奇不奇?太空大戰玄不玄?但若仔細分析,它們都可以在實實在在的現實生活里找到離奇中的真實性,豬八戒不過是人身上安了個豬頭而已,但沒有任何一位古人可以想像出現代的太空梭,更沒有人會想像出電子計算機。因此,若沒有現實的真實性作為依據,古人無論如何也想像不出「天穿一洞」的情景。
那麼,這個真實的背景又是什麼呢?只能這樣認為:上古時代的人們真的親眼看見到過「天」塌去了一塊,所以才會有「天穿一洞」和「女媧補天」的神話出現。我們今天之所以覺得「女媧補天」的神話難以理解,是因為我們的大腦中一直認為天只有一個,那就是現在的天,而現在這個天是不可能穿一個洞的,更不可能轟得塌去一塊。問題是上古時代的「天」與我們今天的「天」是否一樣呢?

④ 求有關巾幗不讓須眉的詩詞,帶賞析

七絕·為女民兵題照
毛澤東

颯爽英姿五尺槍, 曙光初照演兵場。
中華兒女多奇志, 不愛紅裝愛武裝。
【賞析】
這此詩既是一首題照詩,也是一首即景詩。作者用雅潔爽朗的語言,通過對女民兵軍事訓練的勾畫,描繪了中國婦女前所未有的諷爽英姿,贊美了她們「巾幗不讓須眉」的英雄氣概,頌揚了新中國婦女嶄新的時代精神風貌和隨時准備保衛祖國的不平凡志氣,同時通過藝術形象的塑造表達了「兵民是勝利之本」的思想。
此詩捕捉形象,傳神寫照;如聞其聲,如見其人;明白如話,內涵深厚;自然流暢,韻味悠長。
詩的一、二句,描畫出一幅朝氣蓬勃的練兵圖。在紅日初升的萬里紅霞中,漂亮的女民兵們身著樸素的戰斗服裝,手持鋼槍,勁捷勇健而又神采飛揚地在練兵場里瞄準、劈刺……「颯爽英姿」盡顯「女民兵」這一主體形象的風采,「五尺槍」則將「女民兵」的形象特徵表露無遺,「曙光」對於環境的渲染,使「演兵場」帶足了迷人的色彩。詩的三、四句是對練兵圖的直接議論。「多奇志」輕松地點出主題,「紅裝」與「武裝」的反差對比,具體地進一步解釋了主題,同時又強化了「女民兵」主體形象的時代特徵,使之更加鮮明,更加生動。四句雖短,包容量卻大。作者攝取生活的片段,抓住瞬間的感受,反映豐富的現實,表現深刻的意義。他運用描寫和議論相結合的手法,在描寫女民兵鮮明形象的基礎上抒發感慨,使意象得到升華,從形象的美升華到精神的美,從舊時代的美轉變成新時代的美,感情愈見濃烈,境界愈發拓展。
通觀全詩,意象明麗,暗含哲理。作者以靜觀的角度描寫所見所想,由景人情,由情人理,是一篇難得的七絕佳作。
此詩深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

⑤ 詩歌賞析

古代詩歌鑒賞題型設計及答題思路

第一種模式 :分析意境型
1、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2、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託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題步驟:
①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於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注意要能准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麼而「感傷」。 答題示例1:
春行即興 李 華
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古人在談到詩歌創作時曾說:「作詩不過情、景二端。」請從「景」和「情」的角度來賞析這首詩。
[參考答案]這首詩寫了作者「春行」時的所見所聞:有草有水,有樹有山,有花有鳥,可謂一句一景,且每個畫面均有特色(步驟一)。但詩又不是純粹寫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驟二)。詩中「花自落」「鳥空啼」之景都顯出了山中的寧靜,從中更透出一絲傷春、凄涼之情(步驟三)。 答題示例2:
游月陂 宋·程顥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萬物已隨秋氣改,一樽聊為晚涼開。 水心雲影閑相照,林下泉聲靜自來。 世事無端何足計,但逢佳節約重陪。
(1)這首詩營造了怎樣的意境,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請結合詩歌內容分析。(3分)
[參考答案]詩人寫了百尺高台、美麗的水光月色,樹林和泉聲,(1分)營造了寧靜(或靜謐、幽靜等)(1分)的意境,表達了詩人閑適(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
(2)「林下泉聲靜自來」一句詩用什麼表現手法?請簡析其效果?(3分) [參考答案]反襯(以動寫靜,以有聲襯無聲)(1分)。淙淙的泉聲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靜。(2分)
 第二種模式 分析技巧型
1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2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現手法是詩人用以抒發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確答題,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現手法。 4答題步驟:
(1)准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
(2)結合詩句闡釋為什麼是用了這種手法。 (3)此手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1: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李 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對第三聯「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所運用的藝術表現手法作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第三聯運用了誇張手法(步驟一)寫出岳陽樓高聳入雲的情狀,同時這兩句詩想像神奇,在雲間連榻,在天上「行杯」(步驟二),寫出了詩人恍若臵身仙境的情景(步驟三)。
答題示例2:
醉落魄·詠鷹 [清]陳維崧
寒山幾堵①,風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無今古。醉袒貂裘,略記尋呼處。 男兒身手和誰賭?老來猛氣還軒舉③。人間多少閑狐兔。月黑沙黃,此際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鷹掠地飛過。 ③軒舉:意氣飛揚。 (1)這首詞的上片主要是用什麼表現手法來寫鷹的?請作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①主要運用了襯托的手法。② 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曠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場景,來襯托鷹的形象。(把「襯托」答成「烘托」也算對) (2)結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詞人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①「男兒身手和誰賭?老來猛氣還軒舉」,表達了猛氣猶存、老當益壯的情懷。②「人間多少閑狐兔。月黑沙黃,此際偏思汝」,表達了期待施展抱負、建功立業的志向。 
第三種模式 分析語言特色
1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2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3解答分析: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能用來答題的詞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多用口語、委婉含蓄、雄渾豪放、筆調婉約、簡練生動„„ 4答題步驟:
(1)用一兩個詞准確點明語言特色。
(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3)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1:
江 村 杜 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來樑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 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 請簡要分析這首詩突出的語言特點。
[參考答案]清新、自然、質朴(步驟一),描繪的清江、樑上燕、水中鷗構成了一派恬靜優雅的自然田園景象;老妻畫紙為棋局的痴情憨態,望而可愛;稚子敲針作釣鉤的天真無邪,彌足可愛(步驟二)。不作雕飾,自然成趣,生活意味十足(步驟三)。 
第四種模式 煉字型
1提問方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麼字?為什麼? 2提問變體: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裡?
3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煉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並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4答題步驟:
(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
(2)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點出該字烘託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1 :
華子崗 裴迪
日落松風起,還家草露晞。 雲光侵履跡,山翠拂人衣。
請談談「侵」「拂」兩個字的妙處。
[參考答案]「侵」字寫夕陽余輝逐漸消退的過程(步驟一),展現了詩人在夕陽中一步步下山的生動情景(步驟二)。「拂」字運用擬人手法,增強了動感(步驟一),也使人想見山色的青翠可愛、柔和多姿(步驟二)。這兩個動詞寫雲光山翠對詩人的眷戀不舍之情,折射出詩人對華子崗的喜愛與留戀(步驟三)。 答題示例2 :
旅夜書懷 杜甫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問:結合作品簡析《旅夜書懷》第三聯中的兩個虛詞「豈」「應」使用的妙處。 [參考答案]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的意思是「(我的)名譽哪裡是因為文章而顯揚呢?(我的)官位也真該因年老多病而罷退」。(步驟二)詩人本是以詩文自負的,而一個「豈」字說,表達了內心的憤懣之情。詩人本是想建功立業的,而一個「應」字反其意而用,表達了受排擠被罷官的無可奈何的情緒。「豈」「應」二字,將一個不得志者的心理表現得頗為准確、精煉、傳神。(步驟三) 答題示例3:
葛溪驛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燈明來照秋床。病身最覺風露早,歸夢不知山水長。 坐感歲時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涼。鳴蟬更亂行人耳,正抱疏桐葉半黃。 (1)本詩首聯描繪了一幅畫面,請為這幅畫面擬一個小標題。(2分) [參考答案]驛站秋夜難眠圖
(2)詩人的心緒集中體現在「亂」字上,全詩是怎樣表現的?請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本詩以「亂」為詩眼,情景交融,抒寫了詩人的家國之思。首聯借殘月、滴漏、昏暗的燈光暗寫詩人心煩意亂。頷聯直寫身體之病、羈旅之困、懷鄉之愁,點明「亂」的部分原因,為進一步寫「亂」蓄勢。頸聯用襯托手法,借疏桐蟬鳴將詩人的煩亂渲染到極致。
答題示例4: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餘思,日暮尚溪亭。高樹月初白,微風酒半醒。 獨行芽落葉,閑坐數流螢。何處漁歌起?孤燈隔遠汀。
(1)詩人運用了哪些反映時間變化的意象來表現其情感?(2分) [參考答案]用「日暮」即落日,「月初白」即初升的月亮這兩個意象,表現時間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變化,表現作者的孤獨寂寞情感。 (2)請結合全詩,評析第三聯中「穿」、「數」二字的藝術效果。(4分)
[參考答案]「獨行穿落葉,閑坐數流螢」句中「穿」字寫出了在蕭蕭落葉中穿行,而無人相伴的孤獨。一人獨坐而無聊,一個「數」字表現了主人公的動作神態,更表現出閑極無聊的寂寞情感。 
第五種模式 一詞領全詩型
1提問方式:某詞是全詩的關鍵,為什麼?
2解答分析:古詩非常講究構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全詩的思想,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出考生對全詩的把握程度。 3答題步驟:
(1)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從該詞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考慮。 答題示例1: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折柳」寓意是什麼?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麼? [參考答案]「折柳」的寓意是「惜別懷遠」,而詩歌的主旨正是思鄉之情(步驟一)。這種思鄉之情是從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步驟二)。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鍵。 答題示例2:
江陰浮遠堂 戴復古
橫岡下瞰大江流,浮遠堂前萬里愁。 最苦無山遮望眼,淮南極目盡神州。
[注]戴復古,字式之,號石屏,南宋後期詩人。
前人認為,「最苦無山遮望眼」在本詩中最具表現力,你對此有何看法?請作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這首詩寫作者登江陰浮遠堂遙望中原時,因國土淪陷而產生的憂愁和痛苦,「最苦無山遮望眼」一句對此表現得最為強烈和集中(步驟一)。該句一反常人登高時希望極目遠眺的慣常心理,在寫法上別出蹊徑,通過詩人望之則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達了國恥不報、國土不歸的極度悲憤之情(步驟二)。 答題示例3:
山行即事 王質
浮雲在空碧,來往議陰晴。荷雨灑衣濕,蘋①風吹袖清。 鵲聲喧日出,鷗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語。喚醒三日酲②。
[注]①:一種水草。②酲:chéng,酒後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覺,詩中指精神不振的樣子。
(1)詩的首聯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是如何統領全詩的?(3分)
[參考答案]擬人手法(1分)。由首聯浮雲不定議「陰晴」領起,頷聯寫「荷雨」、「濕」——下起雨來;頸聯寫「日出」——太陽又出來了。(2分,合情理即可給分)。 (2)頸聯所描寫的景物有什麼特點?表現了詩人怎樣的心情?(3分)

[參考答案]借喜鵲的喧聲表現對「日出」的喜悅;雨霽日出,波平如鏡,愛水的「鷗」盡情地玩樂。有聲有形、有動有靜,具體形象,生動活潑,富有情趣(2分)。詩人精神愉快、神清氣爽(1分,意思對即可給分)。
 第六種模式 情感、主旨型
1.提問方式: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這首詩的主旨是什麼 2.提問變體:這首詩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實?這首詩表現了怎樣的情趣?或者結合意境提問,或就某一句某一聯發問。 3.答題步驟:
(1)詩歌各句(或相關的句子)分別寫了什麼內容 (2)運用了何種表達技巧 (3)抒發什麼情感
答題示例1: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陰重,天寒雨意濃。數枝幽艷濕啼紅。莫為惜花惆悵對東風。 蓑笠朝朝出,溝塍處處通。人間辛苦是三農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豐。
[注]①三農:指春耕、夏耘、秋收。
試分析下闕的內容,以及作者在詞中所抒發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描寫了農民不避風雨、辛勤勞作的生活,發出了「人間辛苦是三農」的感嘆,(步驟一)(因為沒有什麼特別的表達技巧,所以步驟二跳過)表達了農民盼望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心情。(步驟三) 答題示例2:
邯鄲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節氣之一,唐朝時是一個重要節日。(2)作者是怎樣寫「思家」的?
[參考答案]冬至夜深時分,家人還圍坐在燈前,談論著自己這個遠行之人,(步驟一)作者主要是通過這幅想像的畫面,(步驟二)來表現「思家」的。(步驟三 題目已經說明情感)(想像1分,畫面描繪2分) 
第七種模式 評價題型
1提問方式:評價題是先列舉出一首或幾首詩詞,再引用一段古代詩詞評論家或後世人對詩詞特點的評論語,要求你先判斷這個評論是否正確,是否合理,然後闡明理由。 2這種題型酷似政史考試中的判斷說理題。其實這類題型只是前六類題型的變體,沒有直接提出問題,需要學生自己分析問的是內容、主旨,還是表達技巧,然後結合問題和詩歌進行恰當的表述。 3答題思路: (1)認真審題
(2)深入閱讀理解詩詞
(3)結合詩歌內容,結合評論答題
4答題注意:緊扣詩文內容,點面結合地分析;闡明理由時,緊扣評論關鍵詞 答題示例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來概括這首詩的藝術特色。你同意這種觀點嗎?請作簡要說明
[分析]這是一首典型的詩詞評價題型。詩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題者借用西方一句詩來概括其藝術特色,回答時思維要稍稍轉個彎。所謂「一粒沙里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就是以小見大,管中窺豹的寫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吳國二女——二喬來展現三國時期的政治風雲變幻。
[答案參考]這是一首詠史詩,抒發的是對國家興亡的感慨,可謂大內容,大主題,但詩人卻通過「小物」「小事」來表現的。詩由一個小小的文物「折戟」,聯想到漢未分裂動盪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戰中的英雄人物,可謂說是「一粒沙里見世界」。後兩句把「二喬」不曾被捉這件小事與東吳霸業、三國鼎立的大主題聯系起來,寫得具體可感,有情味,有風韻,可謂』「半瓣花上說人情」。 
第八種模式 比較評價題型
1提問方式:給出兩首或幾首詩詞,要求學生比較閱讀後,對其異同進行分析評價。 2答題思路:
(1)要通讀這幾首詩詞,把握其思想內容和主要的寫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識。 (2)要結合題干中的比較角度(思想內容、感情、藝術手法、寫法、修辭方法等)來尋求詩詞的差異性。
(3)要注意點面結合,既有總體分析,又有具體分析。表述時要注意條理清楚,層次分明。 答題示例:
齊安郡中偶題 杜牧
兩竿落日溪橋上,半縷輕煙柳影中。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
暮熱游荷池上 楊萬里
細草搖頭忽報儂,披襟攔得一西風。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 這兩首詩都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來刻畫「荷」的形象?請指出兩首詩中「荷」所表現出來的不同情感特點,並作簡要分析。(4分)
[分析]題目有兩問,第一問是問表現手法上的共同點,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寫出表現手法就可以,當然如果具體說明,也沒錯。第二問要求分析這兩首詠物詩表達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題時,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兩方面的內容。
[答案參考]都用了擬人表現手法。前一首的「綠荷」有「恨」而「背西風」,(步驟一)含有詩人之恨,表露了傷感不平之情,基調凄怨低沉。(步驟二)後一首的「荷花」被西風吹動而躲藏於荷葉之中,似是「愁熱」,卻呈現嬌羞之態,(步驟一)表露了作者的憐愛喜悅之情,基調活潑有趣。(步驟二)
[特別提示]不論回答何種問題,都應盡量涉及三方面的內容:詩歌相關內容、表達技巧、詩歌主旨。例如第五種模式的示例,答案中已包含內容和主旨兩方面的內容,如果加上「『折柳』運用了雙關修辭,既指聽到的折柳曲,又指聯想到的現實生活中的折柳相送的生活場景」,那麼就萬無一失了。

⑥ 夢溪筆談原文翻譯及賞析

原文:

京師百官上日,唯翰林學士敕設用樂,他雖宰相,亦無此禮。優伶並開封府點集。陳和叔除學士,時和叔知開封府,遂不用女優。學士院敕設不用女優,自和叔始。

禮部貢院試進士日,設香案於階前,主司與舉人對拜,此唐故事也。所坐設位供張甚盛,有司具茶湯飲漿。至試學究,則悉徹帳幕氈席之類,亦無茶湯,渴則飲硯水,人人皆黔其吻。非故欲困之,乃防氈幕及供應人私傳所試經義。蓋嘗有敗者,故事為之防。歐文忠有詩:「焚香禮進士,徹幕待經生。」以為禮數重輕如此,其實自有謂也。

白話譯文:

京師百官上任之日,只有翰林學士奉旨設宴可以用樂舞,其他官員,即使是宰相,也沒有這種禮儀。宴會所用的樂工和歌舞藝人,都由開封府指定招集。陳和叔復為翰林學士,當時他權知開封府事,遂不用歌舞女藝人。學士院奉旨設宴不用女藝人,自和叔開始。

禮部貢院考試進士之日,在階前設置香案,主持貢舉的官員與參加考試的舉人對拜,這也是唐朝舊制。舉人所坐的考位,一應物品的供給陳設甚為排場,有關部門還給准備茶水和飲料。

至於學究科的考試,則帳幕氈席之類的用品全都撤去,也沒有茶水,考生渴了就喝研墨用的水,以致人人都染黑了嘴巴。

這並不是要故意與考生為難,而是為了防止有人利用氈幕和送水的人私下傳遞所考的經義。因為以往曾有這樣做而敗露的,所以現在要事事為之防備。歐陽文忠曾有詩說:「焚香禮進士,徹幕待經生。」以為對待二者禮數上的輕重如此懸殊,其實這中間自有原因。

賞析:

《夢溪筆談》包括《筆談》、《補筆談》、《續筆談》三部分,收錄了沈括一生的所見所聞和見解。《筆談》二十六卷,分為十七門,各卷依次為「故事(一、二)、辯證(一、二)、樂律(一、二)、象數(一、二)、人事(一、二)、官政(一、二)、機智、藝文(一、二、三)、書畫、技藝、器用、神奇、異事、謬誤、譏謔、雜志(一、二、三)、葯議」。

《補筆談》三卷,包括上述內容中十一門。《續筆談》一卷,不分門。全書共六百零九條(不同版本稍有出入),內容涉及天文、歷法、氣象、地質、地理、物理、化學、生物、農業、水利、建築、醫葯、歷史、文學、藝術、人事、軍事、法律等諸多領域。

在這些條目中,屬於人文科學例如人類學、考古學、語言學、音樂等方面的,約佔全部條目的18%;屬於自然科學方面的,約占總數的36%,其餘的則為人事資料、軍事、法律及雜聞軼事等約佔全書的46%。

從內容上說,《夢溪筆談》以多於三分之一的篇幅記述並闡發自然科學知識,這在筆記類著述中是少見的。如《技藝》正確而詳細記載了「布衣畢升」發明的泥活字印刷術,這是世界上最早的關於活字印刷的可靠史料,深受國際文化史界重視。

「辯證」門談韓愈畫像條,使後人了解從北宋就產生並沿襲下來的一個錯誤:把五代韓熙載的寫真當成韓愈的畫像。

此外,北宋其他一些重大科技發明和科技人物,也賴本書之記載而得以傳世。如記載喻皓《木經》及其建築成就、水工高超的三節合龍巧封龍門的堵缺方法、淮南布衣衛朴的精通歷法、登州人孫思恭解釋虹及龍卷風、河北「團鋼」、「灌鋼」技術,羌人冷作冶煉中對「瘊子」的應用、「浸銅」的生產等,均屬科技史上珍貴史料。

因為沈括本人具有很高的科學素養,他所記述的科技知識,該書基本上反映了北宋的科學發展水平和他自己的研究心得。

此文出自北宋·沈括《夢溪筆談》

(6)代淮南賞析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夢溪筆談》,北宋科學家、政治家沈括(1031—1095)撰,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國自然科學、工藝技術及社會歷史現象的綜合性筆記體著作。該書在國際亦受重視,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評價為「中國科學史上的里程碑」。

據現可見的最古本元大德刻本,《夢溪筆談》一共分30卷,其中《筆談》26卷,《補筆談》3卷,《續筆談》1卷。全書有十七目,凡609條。內容涉及天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各個門類學科,其價值非凡。

書中的自然科學部分,總結了中國古代、特別是北宋時期科學成就。社會歷史方面,對北宋統治集團的腐朽有所暴露,對西北和北方的軍事利害、典制禮儀的演變,舊賦役制度的弊害,都有較為詳實的記載。

《夢溪筆談》的創作背景及相關情況,作者沈括在《夢溪筆談·序》中有比較清楚的說明:1082年(宋元豐五年)後,作者政治上不得志,約1088年前後(元祐三年)住潤州,在那裡修築一座夢溪園(在今江蘇鎮江東)卜居,作者日常的生活較少外出,也較少與人來往,是謂「予退處林下,深居絕過從」。

在創作上,作者自謂「聖謨國政,及事近宮省,皆不敢私紀。至於系當日士大夫毀譽者,雖善亦不欲書,非止不言人惡而已。」

即是說,帝王私事,當朝得失,人事毀譽,乃至之前自身的仕途遭遇等等,沈括都沒有也不願意涉及。因此,作者所創作的都是「不系人之利害者」,出發點則是「山間木蔭,率意談噱」。

作者簡介:

沈括(1031~1095年),字存中,北宋科學家、政治家。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嘉佑進士。熙寧中參與王安石變法。1072年(熙寧五年)提舉司天監,上渾儀、浮漏、景表三議,並推薦衛朴修《奉元歷》。

次年赴兩浙考察水利、差役。1075年(熙寧八年)使遼,斥其爭地要求。又圖其山川形勢、人情風俗,為《使契丹圖抄》奏上。次年任翰林學士,權三司使,整頓陝西鹽政。主張減少下戶役錢。後知延州(今陝西延安),加強對西夏的防禦。

1082年(元豐五年),以徐禧失陷永樂城(今陝西米脂),連累坐貶。晚年居潤州,築夢溪園(在今江蘇鎮江東),舉平生所見,撰《夢溪筆談》。

⑦ 急需200字左右的文章古詩,並且附有賞析!

一、《將進酒》

作者:唐代李白

1、原文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鍾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2、翻譯

你可見黃河水從天上流下來,波濤滾滾直奔向東海不回還。

你可見高堂明鏡中蒼蒼白發,早上滿頭青絲晚上就如白雪。

人生得意時要盡情享受歡樂,不要讓金杯空對皎潔的明月。

天造就了我成材必定會有用,即使散盡黃金也還會再得到,

煮羊宰牛姑且盡情享受歡樂,一氣喝他三百杯也不要嫌多。

岑夫子啊、丹丘生啊,快喝酒啊,不要停啊。

我為在坐各位朋友高歌一曲,請你們一定要側耳細細傾聽。

鍾樂美食這樣的富貴不稀罕,我願永遠沉醉酒中不願清醒。

聖者仁人自古就寂然悄無聲,只有那善飲的人才留下美名。

當年陳王曹植平樂觀擺酒宴,一斗美酒值萬錢他們開懷飲。

主人你為什麼說錢已經不多,你盡管端酒來讓我陪朋友喝。

管它名貴五花馬還是狐皮裘,快叫侍兒拿去統統來換美酒,與你同飲來消融這萬古常愁。

3、賞析

此詩為李白長安放還以後所作,思想內容非常深沉,藝術表現非常成熟,在同題作品中影響最大。詩人豪飲高歌,借酒消愁,抒發了憂憤深廣的人生感慨。

詩中交織著失望與自信、悲憤與抗爭的情懷,體現出強烈的豪縱狂放的個性。全詩情感飽滿,無論喜怒哀樂,其奔涌迸發均如江河流瀉,不可遏止,且起伏跌宕,變化劇烈;

在手法上多用誇張,且往往以巨額數量詞進行修飾,既表現出詩人豪邁灑脫的情懷,又使詩作本身顯得筆墨酣暢,抒情有力;在結構上大開大闔,充分體現了李白七言歌行的特色。

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作者:唐代杜甫

1、原文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卧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2、翻譯

八月里秋深,狂風怒號,狂風捲走了我屋頂上好幾層茅草。茅草亂飛,渡過浣花溪,散落在對岸江邊。飛得高的茅草纏繞在高高的樹梢上,飛得低的飄飄灑灑沉落到池塘和窪地里。

南村的一群兒童欺負我年老沒力氣,竟忍心這樣當面做「賊」搶東西,毫無顧忌地抱著茅草跑進竹林去了。我嘴唇乾燥也喝止不住,回來後拄著拐杖,獨自嘆息。

一會兒風停了,天空中烏雲像墨一樣黑,深秋天空陰沉迷濛漸漸黑下來了。布被蓋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鐵板似的。孩子睡覺姿勢不好,把被子蹬破了。

一下雨屋頂漏水,屋內沒有一點兒乾燥的地方,房頂的雨水像麻線一樣不停地往下漏。自從安史之亂之後,我睡眠的時間很少,長夜漫漫,屋漏床濕,怎能挨到天亮。

如何能得到千萬間寬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間貧寒的讀書人,讓他們開顏歡笑,房子在風雨中也不為所動,安穩得像是山一樣?唉!什麼時候眼前出現這樣高聳的房屋,到那時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風所吹破,我自己受凍而死也心甘情願!

3、賞析

此詩敘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風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經歷,抒發了自己內心的感慨,體現了詩人憂國憂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詩中的典範之作。

全篇可分為四段,第一段寫面對狂風破屋的焦慮;第二段寫面對群童抱茅的無奈;第三段寫遭受夜雨的痛苦;第四段寫期盼廣廈,將苦難加以升華。

前三段是寫實式的敘事,訴述自家之苦,情緒含蓄壓抑;後一段是理想的升華,直抒憂民之情,情緒激越軒昂。

前三段的層層鋪敘,為後一段的抒情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如此抑揚曲折的情緒變換,完美地體現了杜詩」沉鬱頓挫「的風格。

三、《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作者:唐代岑參

1、原文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2、翻譯

北風席捲大地吹折白草,仲秋八月胡地飄降大雪。

彷彿一夜之間春風吹來,樹上有如梨花競相開放。

雪花飄入簾籠沾濕帳幕,就是穿狐皮袍也不暖和。

將軍獸角弓凍得拉不開,都護的鎧甲冷得難穿上。

無邊沙漠結成百丈堅冰,憂愁的陰雲凝結在長空。

帳中擺酒為回京人送行,助興的是琵琶羌笛胡琴。

黃昏時轅門外大雪紛飛,凍硬的紅旗風吹不飄動。

在輪台東門外送你回京,臨行時茫茫白雪布滿山。

山路曲折不見你的身影,雪地上空留馬蹄的印跡。

3、賞析

此詩描寫西域八月飛雪的壯麗景色,抒寫塞外送別、雪中送客之情,表現離愁和鄉思,卻充滿奇思異想,並不令人感到傷感。詩中所表現出來的浪漫理想和壯逸情懷使人覺得塞外風雪變成了可玩味欣賞的對象。

全詩內涵豐富寬廣,色彩瑰麗浪漫,氣勢渾然磅礴,意境鮮明獨特,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堪稱盛世大唐邊塞詩的壓卷之作。其中「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等詩句已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四、《白馬篇》

作者:三國曹植

1、原文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借問誰家子,幽並游俠兒。

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

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

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邊城多警急,虜騎數遷移。

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長驅蹈匈奴,左顧凌鮮卑。

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

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2、翻譯

駕馭著白馬向西北馳去,馬上佩帶著金色的馬具。有人問他是誰家的孩子,邊塞的好男兒游俠騎士。

年紀輕輕就離別了家鄉,到邊塞顯身手建立功勛。楛木箭和強弓從不離身,下苦功練就了一身武藝。

拉開弓如滿月左右射擊,一箭箭中靶心不差毫釐。飛騎射裂了箭靶「月支」,轉身又射碎箭靶「馬蹄」。

他靈巧敏捷賽過猿猴,又勇猛輕疾如同豹螭。聽說國家邊境軍情緊急,侵略者一次又一次進犯內地。

告急信從北方頻頻傳來,游俠兒催戰馬躍上高堤。隨大軍平匈奴直搗敵巢,再回師掃鮮卑驅逐敵騎。

上戰場面對著刀山劍樹,從不將安和危放在心裡。連父母也不能孝順服侍,更不能顧念那兒女妻子。

名和姓既列上戰士名冊,早已經忘掉了個人私利。為國家解危難奮勇獻身,看死亡就好像回歸故里。

3、賞析

此詩以曲折動人的情節描寫邊塞游俠兒捐軀赴難、奮不顧身的英勇行為,塑造了邊疆地區一位武藝高超、渴望衛國立功甚至不惜犧牲生命的游俠少年形象,表達了詩人建功立業的強烈願望。

開頭兩句以奇警飛動之筆,描繪出馳馬奔赴西北戰場的英雄身影,顯示出軍情緊急,扣動讀者心弦;接著以「借問」領起,以鋪陳的筆墨補敘英雄的來歷,說明他是一個什麼樣的英雄形象;

「邊城」六句,遙接篇首,具體說明「西北馳」的原因和英勇赴敵的氣概。末八句展示英雄捐軀為國、視死如歸的崇高精神境界。

全詩風格雄放,氣氛熱烈,語言精美,稱得上是情調兼勝,詩中的英雄形象,既是詩人的自我寫照,又凝聚和閃耀著時代的光輝。

五、《古柏行》

作者:唐代杜甫

1、原文

孔明廟前有老柏,柯如青銅根如石。

霜皮溜雨四十圍,黛色參天二千尺。

君臣已與時際會,樹木猶為人愛惜。

雲來氣接巫峽長,月出寒通雪山白。

憶昨路繞錦亭東,先主武侯同閟宮。

崔嵬枝幹郊原古,窈窕丹青戶牖空。

落落盤踞雖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風。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

大廈如傾要梁棟,萬牛回首丘山重。

不露文章世已驚,未辭翦伐誰能送?

苦心豈免容螻蟻,香葉終經宿鸞鳳。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來材大難為用。

2、翻譯

孔明廟前有一株古老的柏樹,枝幹色如青銅根柢固如盤石。

樹皮潔白潤滑樹干有四十圍,青黑色朝天聳立足有二千尺。

劉備孔明君臣遇合與時既往,至今樹木猶在仍被人們愛惜。

柏樹高聳雲霧飄來氣接巫峽,月出寒光高照寒氣直通岷山。

想昔日小路環繞我的草堂東,先生廟與武侯祠在一個閟宮。

柏樹枝幹崔嵬郊原增生古致,廟宇深邃漆繪連綿門窗寬空。

古柏獨立高聳雖然盤踞得地,但是位高孤傲必定多招烈風。

它得到扶持自然是神明偉力,它正直偉岸原於造物者之功。

大廈如若傾倒要有梁棟支撐,古柏重如丘山萬年也難拉動。

它不露花紋彩理使世人震驚,它不辭砍伐又有誰能夠采送?

它雖有苦心也難免螻蟻侵蝕,樹葉芳香曾經招來往宿鸞鳳。

天下志士幽人請你不要怨嘆,自古以來大材一貫難得重用。

3、賞析

此詩採用比興體,借贊久經風霜、挺立寒空的古柏,以稱雄才大略、耿耿忠心的諸葛亮。詩寫古柏古老,藉以興起君臣際會,以老柏孤高,喻武侯忠貞,表現了詩人對諸葛亮的崇敬之情;

並藉以抒發了自己願意報效朝廷但不能用事、壯志難酬的悲憤之情。全詩比喻精當,語多雙關,寄意深遠,堪稱詠物佳作。

⑧ 給我10宋詞和他們的賞析,賞析要簡短

1、昭君怨

鄭域

道是花來春未,道是雪來香異。竹外一枝斜,野人家。冷落竹籬茅舍,富貴玉堂瓊榭。兩地不同栽,一般開。

這是一篇不同凡響的詠梅佳作。上片詠梅、惜梅。前兩句詠嘆梅花的出類拔俗。它不同凡花,雖春未到卻獨自沖寒而開;它潔白似雪,但冰雪卻不具備它那醉人的幽香。後兩句婉惜梅花的孤獨寂寞。它雖傲姿凌霜,暗香襲人,卻獨處僻鄉,無人欣賞。

下片贊梅。把梅栽在「竹籬茅舍」也罷,把梅栽在「玉堂瓊榭」也罷,它都不改初衷:「兩地不同栽,一般開。」此詞不僅描繪了梅花的外貌,而且揭示了梅花的品格,並以此暗示了作者本人雖懷才不遇卻不肯放棄操守而隨波逐流的情懷。在寫法上,盡管通篇無一「梅」字,卻使人感到筆筆都在寫梅;盡管筆筆都在寫梅,卻又使人處處都聯想到作者。構思巧妙,富於比興,堪稱詠梅佳作。
2、解連環

姜夔

玉鞭重倚,卻沉吟未上,又縈離思。為大喬、能撥春風,小喬妙移箏,雁啼秋水。柳怯雲松,更何必、十分梳洗。道郎攜羽扇,那日隔簾,半面曾記。西窗夜涼雨霽,嘆幽歡未足,何事輕棄?問後約、空指薔薇,算如此溪山,甚時重至。水驛燈昏,又見在、曲屏近底。念唯有、夜來皓月,照伊自睡。

合肥舊事白石銘記一世。合肥多柳,與女子別在梅花時節,故白石詩詞寫梅柳每與此別的感傷回憶有關。白石未與合肥女子結為夫婦,遺憾終生。蕭德藻把侄女嫁白石,他在去結婚時所懷念卻仍是合肥女子。此女因何有這么大的魔力?僅從白石的氣質與深情似難完滿解釋,有些神秘。

此詞編年在紹熙二年(1191),時白石三十七歲,是年春夏曾兩度赴合肥,然此時女子似已人去樓空,以後白石遂無合肥蹤跡。因之此詞算告別合肥詞。

「玉鞭重倚」,「鞭」或作「鞍」,是「騎馬倚斜橋」(韋庄)句意。韋騎馬倚橋,姜倚馬於橋,都有所望,韋見「滿樓紅袖招」,姜見人去樓空。舊地重遊,當年景象能不揪心而來?「大喬小喬」或說指意中人姊妹行。張奕樞刻本「喬」作「橋」,與隱括韋詞語意並下文「雁啼秋水」關合,說附近環境都受女子音樂感染。白石初識合肥女子時,其人似在橋邊樓上彈唱,江淮水鄉,附近橋梁也許不止一座。橋意通連,暗示遇合。若說意中人為二人,似有些不近情理,於白石尤不合。大概從歇拍「羽扇」周郎聯想而來。白石是位音樂家,也許有「顧曲周郎」意,但「鶴氅如煙羽扇風」,(《自題畫象》)白石喜此仙家相。合肥女子妙解音樂,通翰墨有文采(「舊情唯有絳都詞」——《鷓鴣天》),長得當然很美(「閱人多矣,誰得似、長亭樹」——《長亭怨慢》),才、藝、色都是「知音」的條件,但怕還不是「妙體本心次骨」(陳亮)的條件。「柳怯雲松」以下兩韻,追憶初遇情事,有聲有色,形象逼人,可見深情。

姜詞高潮,往往在歇拍、換頭處,此詞歇拍引用女子以身相許定情時語言,說隔簾初次見面時就產生不平常的好感。初讀平平,痴情語其實正是高潮部分。上片追憶遇合。

下片用一系列冷色調形象,調動幻覺、想像來描寫慘別。「西窗夜涼雨霽,嘆幽歡未足,何事輕棄?」這是人去樓空時孤館深夜不寐的悵惘。「問後約、空指薔薇」,回憶最後一次會面時情景,女方似已知道無緣再見——將適富人?遠遷?或其它種種不利於布衣白石的變故?但她很克制,不願說出真相刺激白石。白石問何時再見,她已傷心得不能回答,「空指薔薇」,一個清空的無意識動作。與女子訣別在梅花時節,薔薇尚未蘇生,「空指薔薇」,「指空薔薇——枯枝」也,預告戀情將萎如此花。「算如此溪山,甚時重至。」眼前薔薇復甦繁盛,指空薔薇之人卻已杳不可尋。「算如此溪山」五字奇,路遠耶?女子去北方淪陷區耶?總之再見之難與「如此溪山」密切關連。「水驛燈昏,又見在、曲屏近底。」水驛不寐,輾轉反側,神思恍惚,出現幻象:曲屏近處又見在、伊人倩影。一個「又」字,可見精神恍惚已是常事。白石瘦弱,氣貌若不勝衣,刻骨相思使其身心幾乎分崩離析。「念唯有、夜來皓月,照伊自睡。」伊人似憂郁獨居狀況。出於估計也出於想像。整個回憶明明為一人。

全詞處處形象思維,感情真摯細膩,凈化非常,風格哀感頑艷。靈感十分活躍。
3、點絳唇

姜夔

丁未冬過吳松作(吳松即蘇州河)

燕雁無心,太湖西畔隨雲去。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第四橋邊,擬共天隨住。今何許?憑欄懷古,殘柳參差舞。

這首揉合情景、自抒胸臆的懷古小詞是淳熙十四年(1187)雁南飛的殘秋道經吳松至蘇州時所作。「燕雁」即北雁,象詞人一樣「太湖西畔隨雲去。」上片第二韻為傳唱千古體現白石獨特風格的名句,其貌其神清苦的數峰聚首商量黃昏降雨,物擬人,人擬物,活畫窮愁而頗自得,是詞人——自我完成者形象,內蘊極豐富。自然與詩人渾然為一,動態寥闊的自然景觀體現了詩人的風骨和精神。下片點懷古,家住蘇州甫里的唐代高士詩人陸龜蒙(天隨子),思想與一生浪跡天涯的鴻爪頗似白石,姜一世甚推崇之,今臨其地,能不念及?雲霧繚繞「商略黃昏雨」的數峰中,陸、姜當各占其一。

「自然」、「道」、「清空」、「清虛」並非子虛烏有的虛無。老莊美學認為藝術美的本質即道的本體,非五官能感知的認識實體。本體應說是在實體基礎上所獲得,它雖「無為無形」,卻又「有情有信」,無處不在。對美的本質的這種認識必然規定創造和鑒賞,所以強調「味外之旨」、「象外之象」、「大音希聲」、「大象無形」,以虛靜寂寞為最高境界。姜白石「自然高妙」的創新,正走的是老莊美學的這條路子,這首小詞清空中的充實豐富即一例。
4、踏莎行

自東沔來,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夢而作。

姜夔

燕燕輕盈,鶯鶯嬌軟,分明又向華胥見。夜長爭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別後書辭,別時針線,離魂暗逐郎行遠。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

小題指出本詞寫作時間是孝宗淳熙十四年正月初一,地點是在金陵附近的江上舟中。詞雖短小,但卻寫得紆回曲折,含蓄而多不盡之意。上片寫夢境,但不先說破,卻著力刻畫伊人形象(鶯鶯、燕燕本為女子名,這兒即指伊人),且輕盈、嬌軟形容她的體態、舉止和談吐,真使人有如見其人,如聞其聲之感。接著點出上面兩句乃是寫夢中人,作者是在夢中(華胥國)和她相會。「夜長」兩句補敘夢中情,兩人互訴情懷的口吻宛然在目:她在埋怨薄情郎怎能想像她長夜懷念之苦,他則有感於相思情意比春天來得還快。這是交織著歡樂與痛苦的場面。

下片是夢醒以後。先寫睹物思人,隨即借用富於浪漫情調的倩女離魂故事,設想伊人亦如倩女一般,其離魂亦不遠千里來與自己夢中相會、黯然歸去的凄涼況味,藉此展開新的境界。這種寫法,做到了白石自己所說的「句中有餘味,篇中有餘意,善之善也」

5、鷓鴣天

己酉之秋,苕溪記所見。

姜夔

京洛風流絕代人,因何風絮落溪津?籠鞋淺出鴉頭襪,知是凌波縹緲身。紅乍笑,綠長嚬,與誰同度可憐春?鴛鴦獨宿何曾慣,化作西樓一縷雲。

這首詞作於1189年三十四歲時。秋天的吳興苕溪渡口,風絮般飄落一位風塵女子——京洛風流絕代人。閃電一般,也在渡口的白石心頭一震,覺得此女甚美。對方似有所覺察,白石視線垂落,看到她籠鞋頭露出的鴉頭襪——前端丫狀如今日本式襪子。好感移情,這襪子給白石留下深刻印象,七八年後作《慶宮春》還曾提及。可憐可貴的痴情。白石《鷓鴣天》多懷念一位合肥女子,與合肥女似曾有些交往,與苕溪渡口這位京洛女子,不曾交一語,「所見」而已。

整首詞把這位京洛女子寫得超凡脫俗,溪津風絮簡直成了曹子建筆下的洛水女神,鴉頭襪凌波縹緲。下片更多詞人想像成份,女子乍笑長嚬(嚬同顰,皺眉),可見流落江南境遇不佳,「誰為同度可憐春」,誰是伊的保護人?孤零零的伊,該不會「化作西樓一縷雲」而飄逝?雪泥鴻爪的邂逅相遇,白石竟感發出那麼多的生命的真誠,薄倖者恐無法理解。一腔赤誠只自知,只有詞創作時才會傾吐這藏在潛意識里的酸辛情愫。

這詞中可能含有一點非分之想,但也屬閑雲野鶴式的一點尊重、理解和珍愛。與市井輕薄氣不可同日而語。

6、唐多令

安遠樓小集,侑觴歌板之姬黃其姓者,乞詞於龍洲道人,為賦此《唐多令》,同柳阜之、劉雲非、石民贍、周嘉仲、陳孟參、孟容,時八月五日也。

劉過

蘆葉滿汀洲,寒沙帶淺流。二十年重過南樓。柳下系船猶未穩,能幾日,又中秋。黃鶴斷磯頭,故人今在否?舊江山渾是新愁。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游。

這是一首名作,後人譽為「小令中之工品。」工在哪裡?此寫秋日重登二十年前舊游地武昌南樓,所見所思,纏綿凄愴。在表層山水風光樂酒留連的安適下面,可以感到作者心情沉重的失落,令人酸辛。暢達流利而熟練的文辭描寫,和諧工整而圓滑的韻律,都好似在這酒酣耳熱縱情聲色的場面中不得不掛在臉上的笑容,——有些板滯不太自然的笑容。

這淡淡而深深的哀愁,如滿汀洲的蘆葉,如帶淺流的寒沙,不可勝數莫可排遣。面對大江東去黃鵠斷磯竟無豪情可抒!表中郎謂,「大抵物真則貴,真則我面不能同君面,而況古人之面貌乎?」讀此《唐多令》應該補充一句:「真則我面不能同我面」,初讀誰相信這是大聲鏜鞳的豪放詞人劉過之作?王國維《人間詞話》說,「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唐多令》情真、景真、事真、意真地寫出又一個具有個性獨創性的劉改之,此小令之「工」,首在這新境界的創造上。

7、蝶戀花

別范南伯

楊炎正

離恨做成春夜雨。添得春江,剗地東流去。弱柳系船都不住。為君愁絕聽鳴櫓。君到南徐芳草渡。想得尋春,依舊當年路。後夜獨憐回首處。亂山遮隔無重數。

夜雨對床,是兄弟、摯友之間,久別重逢,或即將離別時常有的親密情景。如白居易《招張司業宿》詩:「能來同宿否,聽雨對床眠。」蘇軾《東府雨中別子由》詩:「對床空悠悠,夜雨今蕭瑟。」便是這種情景的意境再現。「離恨做成春夜雨。添得春江,剗地東流去。」這里把「夜雨對床」的情感又增添了新的內容,不但寫出了夜雨燈前的意境,而且從夜雨聯想到春江水漲,又從春江水漲聯想到明朝行舟就要趁著水漲解纜而去。想到這里又未免報怨這春雨促成了離恨,摯友就要隨著東流的江水乘船離去了。不待明朝江上送別,今宵夜雨已使人覺得愁情滿懷。以上是通過開頭三句寫出離別前夕的惜別心情。「弱柳系船都不住。為君愁絕聽鳴櫓。」這二句卻是預寫江上送別的留戀感情:江岸上柔軟的柳枝更增添了依依惜別之情;縱然惜別還是不能把好友留住,就象這弱柳不能把行舟系住一樣。接下去筆鋒一轉,替好友寫惜別。「為君愁絕聽鳴櫓。」這一句寫得千回百轉,回腸盪氣,把真摯的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為君愁絕」就是替你愁極的意思。這是轉過一層去寫那就要登舟離去的好友別後的心境。此去水程,一路上聽著聲聲柔櫓(「鳴櫓」即鳴櫓,指搖櫓時發出的吱呦聲),漸行漸遠,會更加感到離別之苦,一定是愁不自勝的。詞的上片從別前夜雨對床寫起,已覺傷情;次寫江上送別欲留不住;再寫想像中的朋友一路之上的愁情,更加細膩入微。如此層層敘出,一層比一層摯婉,一層比一層感人。那真摯的友誼就象潺潺的溪水一樣,從內心深處自然地流淌出來了。

詞轉下片「君到南徐芳草渡。想得尋春,依舊當年路。」這是在話別時又回憶起當年的南徐舊事。南徐即南徐州。東晉南渡僑置南徐州於京口,後遂稱京口(今江蘇鎮江)為南徐。芳草渡大概是當時京口冶遊之地。趙嘏詩:「馬嘶芳草渡,門掩百花塘。」詩中種種意象頗能喚起這一類的聯想。特別是「想得尋春,依舊當年路」這一句中的「尋春」二字是暗指狎妓,那麼「芳草渡」自然是群妓聚居的地方了。詞人與范南伯當年同游南徐,在這里曾留下他們放盪不羈的青年時代的足跡。作者在《滿江紅》詞中,也曾寫過「麴塵香霧,西湖南陌」這些類似的回憶。作者青年時代的此種狂放行徑,從另一側面,卻能反映出他那不拘小節的豪放氣概,所以不能把這句詞的含意理解得過於拘滯。這里不過是借「芳草渡」當年狎妓,來回顧南徐舊事而已。「後夜獨憐回首處。亂山遮隔無重數。」江上執手話別之後,摯友就要登舟離去了。當行舟轉過遮斷視線的叢山時,他頻頻回首不忍離別,抑回首之處也正是自己日後孤獨地回憶今日離別的傷情之地。但那重重無情的高山還是會把視線遮斷,「亂山只礙離人目」,從今以後再也望不見好友的身影了。詞的下片從執手話別中敘出往日舊事與別後的相思,表現手法非常巧妙。作者打破過去、現在、未來的時間分界,把萬千思緒展現在同一空間之內,如此集中地表現出離別時的復雜心理,著實令人贊嘆不已

8、菩薩蠻

金陵賞心亭為葉丞相賦

辛棄疾

青山欲共高人語,聯翩萬馬來無數。煙雨卻低回,望來終不來。人言頭上發,總向愁中白。拍手笑山鷗,一身都是愁。

開篇即用擬人手法,說「青山」想和「高人」說話,「聯翩戰馬來無數」,是說「青山」心情迫切,象千軍萬馬一樣接連不斷地向人跑來。山頭的雲霧飛跑,看去似乎是山在跑,稼軒造句,堪稱奇絕。「細雨卻低回,望來終不來。」這兩句說,山間雲霧在徘徊,(人)盼望降雨卻始終沒有盼來。這里描寫山間煙雲滾滾,山雨欲來的情景,但雨沒有盼到,他不免失望。這里顯然是借「青山」、「煙雨」來表達自己的思想。詞人壯志未酬,盼望與志同道合的「高人」共商國事,希望抗戰高潮到來……這一切最終並未實現,他不免悵然若有所失。

下片緊承上片,集中寫「愁」。

「人言頭上發,總向愁中白。」這兩句大意說,人們都說頭發是因為憂愁而變白的。可以想見,詞人因憂愁國事,此時頭發可能白了不少,雖然他這一年不過三十五歲。「拍手笑沙鷗,一身都是愁。」結尾兩句,詼諧有趣,而寓意頗深。他看到那滿山雪白的沙鷗,由白發象徵「愁」,想到沙鷗「一身都是愁」,乃至拍手嘲笑,這或者有「以五十步笑百步」之嫌。事實上當抗戰低潮之際,有些人對國家民族的前途完全絕望,而辛棄疾對敵斗爭的信心始終並未泯滅,這就難怪他嘲笑那「一身都是愁」的沙鷗了。

本詞設喻巧妙,想像奇特,寫「青山」、「煙雨」有雄奇的色彩和奔騰的氣勢。作者深沉的思想、胸中的抱負和憤懣,都在寫景中委婉含蓄地表達出來。

9、漢宮春

立春日

辛棄疾

春已歸來,看美人頭上,裊裊春幡。無端風雨,未肯收盡余寒。年時燕子,料今宵、夢到西園。渾未辦、黃柑薦酒,更傳青韭堆盤。卻笑東風從此,便薰梅染柳,更沒些閑。閑時又來鏡里,轉變朱顏。清愁不斷,問何人、會解連環。生怕見、花開花落,朝來塞雁先還。

古稱「立春」春氣始而建立,黃河中下游地區土壤逐漸解凍。《歲時風土記》:「立春之日,士大夫之家,剪綵為小幡,謂之春幡。或懸於家人之頭,或綴於花枝之下。」南朝·陳·徐陵《雜曲》:「立春歷日自當新,正月春幡底須故」。開篇用典,妥貼自然,不露痕跡,正是「使事如不使也」。而以「裊裊」形容其搖曳,化靜為動,若微風吹拂,更見春意盎然。但一接意緒凄迷:「無端風雨,未肯收盡余寒」。手法頗似李清照《永遇樂》:「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都非只指自然界的天時變化。如今已立春,去年秋日南來的燕子正往北風,或許它們今夜會夢宿西園吧。「西園」,原指供皇帝游獵的場所,因其地處京城西郊,故稱西園。《後漢書》卷八《孝靈帝紀》:「中平五年八月,初置西園八校尉」。北宋都城汴京西門外,有瓊林苑,亦稱西園,此應指後者。從「年時燕子」句看,此詞大約作於辛棄疾南歸後不久。寄情於燕,令人尋味不盡。「黃柑薦酒」,黃柑釀制的臘酒。「青韭堆盤」,把韭菜等裝到五辛盤里。據《本草綱目·菜部》稱:「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蔥、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雜和食之,取迎新之意,號五辛盤」。故蘇軾《立春日小集戲李端叔》詩去:「辛盤得青韭,臘酒是黃柑」。「渾未辦」(還未辦、全然未辦),情境大異,如此良辰,其情緒之悵悵,浮漾紙面了。

下片繼寫「春已歸來」。試看:東風著意,她吹得梅花微綻,清香四溢;柳吐金絲,柔條婀娜;似乎一點兒閑空都沒有。可是偏於此前冠以「卻笑」二字,既淡出了「薰梅染柳」,春情畫意,又可見實中有虛,虛中有幻,在此「立春日」,不過是美麗的想像而已。緊接一轉說東風還會忙裡偷閑:「又來鏡里,轉換朱顏」。頓挫盤郁,至此始托出真情:「清愁不斷,問何人,會解連環」。《戰國策·齊策》六:「秦始皇(一作昭王)嘗使使者遺君王後玉連環,曰:『齊多知,而解此環不』?君王後以示群臣,群臣不知解。君王後引椎椎破之,謝秦使曰:『謹以解矣』。」此以清愁綿綿如連環不斷,無人可解,極言愁之多且深。最後一語破的:這愁是怕見花開花落,更是最怕去年由塞北來的大雁卻已先我而北還!那麼,這愁便也「憂端齊終南,澒洞不可掇」

10、好事近

七月十三日夜登萬花川穀望月作

楊萬里

月未到誠齋,先到萬花川穀。不是誠齋無月,隔一林修竹。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未是秋光奇絕,看十五十六。

詞前小序點明全詞的中心是「望月」,同時點明時間是「七月十三日夜」,地點是「萬花川穀」。

「月未到誠齋,先到萬花川穀。」「誠齋」,是楊萬里書房的名字,「萬花川穀」是離「誠齋」不遠的一個花圃的名字。開篇兩句,明白如話,說皎潔的月光尚未照進他的書房,卻照到了「萬花山谷」。作者用「未到」和「先到」巧設懸念,引人遐想。讀完這兩句,人們自然地要問:既然「誠齋」與「萬花川穀」相去不遠,何以月光照到了「萬花川穀」,作者的書房裡不見月光呢?緊接著兩句「不是誠齋無月,隔一林修竹。」使懸念頓解,也說明了作者為什麼要離開誠齋跑到萬花川穀去賞月。原來,在他的書房前面有一片茂密的竹林,遮蔽了月光。本句中的「隔」字與「修」字看似平平常常,實則耐人琢磨,有出神入化之妙。試想,竹子如果不是長得鬱郁蔥蔥,修長挺拔,怎麼會把月光「隔」斷?寥寥十一字,既解開了「月未到誠齋」的疑竇,也說明了書房處於竹林深處,環境幽雅僻靜。《宋史》記載,楊萬里在任永州零陵縣丞時,曾三次去拜訪謫居永州的張浚不得見面,後來「……以書談始相見,浚勉以正心誠意之學,萬里服其教終身,乃名讀書之室曰『誠齋』。」這樣,就可以想見楊萬里名為「誠齋」的書房是費了一番心思,作了精心的設置和安排的。

上片通過對照描寫,用「未到」和「先到」點明,此時誠齋仍處在朦朧暗影之中,而「萬花川穀」已是月光朗照。下片四句,便描寫「萬花川穀」的月色。「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兩句中只有「如玉」二字寫景,這兩字用巧妙的比喻,形象生動地描繪出碧空澄明、冰清玉潔的月夜景色。「才」字與「已」字相呼應,使人想到作者在「十三」的夜裡欣賞到這樣美妙的月景,有些喜出望外;也使人想到,盡管現在看到的月色象玉一般的晶瑩光潔,令人陶醉,但「十三夜」畢竟不能算是欣賞月色的最佳時刻。那麼,何時的月色最美呢?任人皆知,陰歷的十五、十六日月亮最圓,是觀賞月光最好的日子。這樣,詞的結尾兩句,也就很自然地推出一個新的境界:「未是秋光奇絕,看十五十六。」「未是」二字壓倒前句描寫的美妙如玉,剔透晶瑩的境界,推出一個「秋光奇絕」的新天地,指出即將來臨的十五十六才是賞月的最佳時刻。尾二句筆墨看似平淡,卻表現出一個不同凡響的藝術境界,說明作者對未來、對美有著強烈的憧憬和追求。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