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的紅蘿卜賞析
⑴ 《說說福克納老頭》賞析
福克納讓他小說中的人物聞到了"耀眼的冷的氣味",冷不但有了氣味而且還耀眼,一種對世界的奇妙感覺方式誕生了。然而仔細一想,又感到世界原本如此,我在多年前,在那些路上結滿了白冰的早晨,不是也聞到過耀眼的冰的氣味嗎?未讀福克納之前,我已經寫出了《透明的紅蘿卜》,其中有一個小男孩,能聽到頭發落地的聲音。我正為這種打破常規的描寫而忐忑不安時,彷彿聽到福克納鼓勵我:小夥子,就這樣干。把舊世界打個落花流水,讓鮮紅的太陽照遍全球!
從此後,我忙於"建國"的工作,把福克納暫時冷落了。但我與這個美國老頭建立了一種相當親密的私人關系。我經常在夜深人靜時想起他。我還用見到他的書就買這種方式來表示我對他的敬意。
每隔上一段時間,我就翻翻福克納的書。他在書里寫了些什麼對我來說已經不重要了。至今我也沒把他老人家的哪一本書從頭到尾讀完過。我看他的書時,就像跟我們村子裡的一個老大爺聊天一樣,東一句西一句,天南地北,漫無邊際。但我總是能從與他的交流中得到教益。
當我一度被眼前那些走紅的小說鬧得眼花繚亂時,福克納對我說:伙計,要永遠定出比你的能力更高的目標,不要只是為想超越你的同時代人或是前人而傷腦筋,要盡力超越你自己。
當我看到別人的成功發財心中酸溜溜時,福克納對我說:伙計,好的作家從來也不去申請什麼創作基金之類的東西,他忙於寫作,無暇顧及。如果他不是一流作家,那他就說:沒有時間或經濟自由,以此來自欺欺人。其實,好的藝術可以來自小偷、私酒販子、或者馬夫。僅是發現他們能夠承受多少艱辛和貧困,就實在令人懼怕。我告訴你,什麼也不能毀滅好的作家,惟一能夠毀滅好的作家的事情就是死亡。好的作家沒有時間去為成功和發財操心。
與福克納老頭相交日久,我也發現了他一些可愛的小毛病。譬如說話沒准,喜歡吹牛。明明沒當上空軍,卻到處說自己開著飛機上天打過空戰,腦袋裡還留下一塊彈片。而且他還公開宣稱,從不為自己說過的話負責,譬如他曾經說過的一個作家為了創作,可以去搶劫自己的母親。他跟海明威的關系也像兩個小男孩似的,打起來很熱鬧,但沒有什麼質量。盡管如此,我還是越來越喜歡他。也許是因為他有這些缺點我才能歷久不衰地喜歡他。
前幾年,我曾去北京大學參加了一個福克納國際討論會,結識了來自福克納故鄉大學的兩位教授。他們回國後寄給我一本有關福克納生活的畫冊,其中有一幅福克納穿著破膠鞋、披著破外套、蓬亂著頭發,手拄著鐵鍬、站在一個牛欄前的照片。我多次注視著這幅照片,感到自己與福克納息息相通。
⑵ 莫言小說麻風的兒子主要講的什麼,請哪位大神賞析一下,謝謝
莫言,原名管謨業,中國新一輩極具活力的作家之一。自八十年代中以一系列鄉土作品崛起。雖然早期被歸類為「尋根派」作家,但其寫作風格素以大膽見稱,小說中總是充滿進攻型的語言。例如成名作《紅高粱家族》里,不斷出現的血腥場面中充滿著強烈的感情控訴,但在「屎尿橫飛」的場景之間,其實正是演義著一段現代革命的歷史。故事中那片廣袤狂野的高粱地,也被描繪成一個把歷史、傳統、城鄉縱橫交錯的遼闊炫麗空間。 在經歷《紅高粱》的寫作高峰後,莫言繼續尋求突破,創作了大量中短篇作品及數部極具份量的長篇小說如《酒國》及《豐乳肥臀》等,不少的小說集如《紅耳朵》及《傳奇莫言》亦先後在台灣推出。由於童年大部份時間也在農村度過,莫言自謂一直深受民間故事或傳說所影響,故鄉高密的一景一物就正正是他創作的靈感泉源。小時在鄉下流傳的鬼怪故事的,也成為莫言許多荒誕小說的材料。《十三步》>中出現了神秘的南美洲魔幻寫實,描寫一個人的「變身」,以華麗的語言帶出一浪接一浪的神秘。《酒國》則以充滿浪漫色彩的描寫,繪劃出一個盛產名酒地方的故事。《紅樹林》實現了小說題材的時空轉換和創作方法的探索更新,是對自己的一大超越。 無論故事的情境氣氛是華麗炫目、荒誕無稽還是鬼靈精怪,莫言的豐富想像空間與澎湃輾轉的辭鋒總是能叫人驚嘆不已——誠如張大春在為《紅耳朵》作序時所言:「千言萬語,何若莫言」! 莫言小檔案 1955年2月 生於山東高密,童年時在家鄉小學讀書,後因文革輟學,在農村勞動多年。 1976年 加入解放軍,歷任班長、保密員、圖書管理員、教員、幹事等職。 1981年 開始創作生涯。迄今有長篇小說《紅高梁家族》、《天堂蒜苔之歌》等,中短篇小說集《透明的紅蘿卜》、《爆炸》等。另有《莫言文集》五卷。 1986年 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 1991年 畢業於北京師范大學魯迅文學院創作研究生班並獲文藝學碩士學位 1997年 以長篇小說《豐乳肥臀》奪得中國有史以來最高額的「大家文學獎」,獲得高達十萬元人民幣的獎金 1997年 脫離軍界,轉至地方報社《檢察日報》工作,並為報社的影視部撰寫連續劇劇本
⑶ 黑夜給我黑色的眼睛,而我卻用它尋找光明,是什麼意思出自哪裡
顧城的《一代人》
原文: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一代人:指在文革歷史階段中成長起來的人。
黑夜:暗指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政治運動。
全詩共兩句話。「黑夜」與「光明」形成暗色與亮色的鮮明反差,「黑色的眼睛」是經過變形的意象,滲透出強烈的感情色彩。
凝聚著批判精神,它以黑對黑,對黑夜的龐大淫威報以深沉的否定。相對色彩繽紛的光明世界來說,黑色是一個終極,與光明構成了對立。但我認為「黑色的眼睛」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在暗喻我們擁有黑色眼睛人種的中華民族。
(3)透明的紅蘿卜賞析擴展閱讀:
《一代人》是朦朧派詩人顧城於1979年在北京所寫的一首詩。這首詩是新時期朦朧詩的代表作之一,流傳較廣。它抒發了一代人的心聲,也寄託了一代人的理想與志向—歷經「黑夜」後對「光明」的頑強的渴望與執著的追求。
這首詩在藝術手法上也充分地體現了顧城詩歌的藝術特色,在意象的營構上匠心獨具。詩人採用了與生活中生命感受密切相關的意象,用出人意料的組合表達了他對世界、生活、生命的新鮮體驗。他還盡量使用明確、簡單的詞彙和句子來表達心中的感受,避免詩歌的語言受到晦澀難懂等流弊的污染。
⑷ 駱駝祥子的句段賞析!急!
讀《駱駝祥子》有感
深圳中學 初一(8)班 張書銘0824
在一個幽靜的下午,我讀完了這本悲劇著作——《駱駝祥子》。駱駝、祥子,咋一看,都是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作者老舍卻硬生生地把他們放到了一起,一個故事就這樣發生了……
《駱駝祥子》真實地描繪了北京一個人力車夫的悲慘命運。祥子來自農村,在他拉上租來的洋車以後,立志買一輛車自己拉,做一個獨立的勞動者。他年輕力壯,正當生命的黃金時代;又勤苦耐勞,不惜用全部力量去達到這一目的。在強烈的信心的鼓舞和支持下,經過三年的努力,他用自己的血汗換來了一輛洋車。但是沒有多久,軍閥的亂兵搶走了他的車;接著反動政府的偵探又詐去了他僅有的積蓄,主人躲避特務追蹤還使他丟了比較安定的工作;虎妞對他的那種推脫不開的「愛情」又給他的身心都帶來磨難。迎著這一個又一個的打擊,他作過掙扎,仍然執拗地想用更大的努力來實現自己夢寐以求的生活願望。但一切都是徒然:用虎妞的積蓄買了一輛車,很快又不得不賣掉以料理虎妞的喪事。他的這一願望「象個鬼影,永遠抓不牢,而空受那些辛苦與委屈」;在經過多次挫折以後,終於完全破滅。他所喜愛的小福子的自殺,吹熄了心中最後一朵希望的火花,他喪失了對於生活任何企求和信心,從上進好強而淪為自甘墮落:原來那個正直善良的祥子,被生活的磨盤輾得粉碎。這個悲劇有力地揭露了舊社會把人變成鬼的罪行。
祥子是一個性格鮮明的上等車夫的形象,在他身上具有勞動人民的許多優良品質。他善良純朴,熱愛勞動,對生活具有駱駝一般的積極和堅韌的精神。平常他好象能忍受一切委屈,但在他的性格中也蘊藏有反抗的要求。對車廠主人劉四爺的報復心情,都可以說明這一點。他一貫要強和奮斗,也正是不安於卑賤的社會地位的一種表現。他不想貪圖劉四的六十輛車,不願聽虎妞的話去做小買賣,都說明他所認為的「有了自己的車就有了一切」。他所夢想的不過是以自己的勞動求得一種獨立的生活。這是一種個體勞動者雖然卑微、卻是正當的生活願望。作品描寫了他在曹宅被孫偵探搶去了自己辛苦攢來的積蓄以後,最關心的卻是曹先生的委託,就因為曹先生在他看來是一個好人,而不是什麼「亂黨」。還描寫了他對於老馬和小馬祖孫兩代的關切,表現出他的善良和正直。象這樣勤儉和要強的人最後也終於變成了混混,走上了自我墮落的道路,就格外清楚地暴露出不合理的社會腐蝕人們心靈的罪惡。作品寫道:「苦人的懶是努力而落了空的自然結果,苦人的耍刺兒含有一些公理。」又說:「人把自己從野獸中提拔出,可是到現在人還把自己的同類驅到野獸里去。祥子還在那文化之城,可是變成了走獸。一點也不是他自己的過錯。」老舍正是從這樣一種認識出發,懷著對於被侮辱與被損害者的深切同情,寫下這個悲劇的。這就使這部作品具有激憤的控訴力量和強烈的批判精神,深深地烙上讀者的心坎。
祥子,這個本是一個高等車夫的賣力苦乾的青年,淪落為一個下等的小混混,哦,不,是老混混。使得一個力求上進、力爭上游的年輕人,墮落了。
⑸ 透明的紅蘿卜好詞好句
莫言《透明的紅蘿卜》好句好段
1、菊子姑娘臉色灰白,使勁地抓住她身邊一個姑娘的肩頭。當他的情人吃了小鐵匠的鐵拳時,她就低聲呻喚著,眼睛象一朵盛開的墨菊。
2、夜已經很深了,黑孩溫柔地拉著風箱,風箱吹出的風猶如嬰孩的鼾聲。河上傳來的水聲越加明亮起來,似乎它既有形狀又有顏色,不但可聞,而且可見。河灘上影影綽綽,如有小獸在追逐,尖細的趾爪踩在細沙上,聲音細微如同毳毛纖毫畢現,有一根根又細又長的銀絲兒,刺透河的明亮音樂穿過來。
3、他雙膝跪地,拔出了一個蘿卜,蘿卜的細根與土壤分別時發出水泡破裂一樣的聲響。黑孩認真地聽著這聲響,一直追著它飛到天上去。天上纖雲也無,明媚秀麗的秋陽一無遮攔地把光線投下來。
4、黑孩把蘿卜舉起來,對著陽光察看。他希望還能看到那天晚上從鐵砧上看到的奇異景象,他希望這個蘿卜在陽光照耀下能象那個隱藏在河水中的蘿卜一樣晶瑩剔透,泛出一圈金色的光芒。但是這個蘿卜使他失望了。它不剔透也不玲瓏,既沒有金色光圈,更看不到金色光圈裡苞孕著的活潑的銀色液體。
5、一群群綿羊般的白雲從青藍藍的天上飛奔而過,投下一團團稍縱即逝的暗影,時斷時續地籠罩著蒼白的河灘和無可奈何的河水。女人們臉上都出現一種荒涼的表情,好象寸草不生的鹽鹼地。莫言經典語錄
6、孩子想著,想著,那些紫色的葉片,綠色的葉片,在一瞬間變成井中水,緊跟著黃麻也變成了水,幾只在黃麻梢頭飛躦的麻雀變成了綠色的翠鳥,在水面上捕食魚蝦……
7、姑娘的心高高懸著,嘴巴半張開,睫毛也不眨動一下地瞅著老鐵匠微微仰起的表情無限豐富的臉和他細長的脖頸上那個象水銀珠一樣靈活地上下移動著的喉結。凄婉哀怨的旋律如同秋雨抽打著她心中的田地,她正要哭出來時,那旋律又變得昂揚壯麗浩渺無邊,她的心象風中的柳條一樣飄盪著,同時,有一種麻酥酥的感覺從脊椎里直沖到頭頂,於是她的身體非常自然地歪在小石匠肩上,雙手把玩著小石匠那隻厚繭重重的大手,眼裡淚光點點,身心沉浸在老鐵匠的歌里,意里。老鐵匠的瘦臉上煥發出奪目的光彩,她彷彿從那兒發現了自己象歌聲一樣的未來……
⑹ 透明的紅蘿卜讀書筆記
《透明的紅蘿卜》讀後感
對於莫言的作品,我讀得不是很多,只是略讀過他的幾篇小說,對於作者的生活寫作背景有一個大概的了解。所以在寫之前,我查閱了關於《透明的紅蘿卜》的相關資料,對於他這樣的大有影響的成名作,我還是不敢妄加評論的。篇小說是要多讀幾遍才能慢慢體會,慢慢感受的。第一次讀莫言的作品的人會有些感覺晦澀難懂。下面我就我自己對文章部分想法分享給大家,為看完文章有些的困惑的讀者提供一點參考。我最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大多數人看完後最為困惑的一個地方,那就是小說為什麼題為「透明的紅蘿卜」。透明紅蘿卜的第一次出現,就已經在文章後半部了,這也是文章的高潮部分。「泛著青藍幽幽光的鐵砧子上,有一個金色的紅蘿卜。紅蘿卜的形狀和大小都象一個大個陽梨,還拖著一條長尾巴,尾巴上的根根須須象金色的羊毛。紅蘿卜晶瑩透明,玲瓏剔透。透明的、金色的外殼里苞孕著活潑的銀色液體。紅蘿卜的線條流暢優美,從美麗的弧線上泛出一圈金色的光芒。光芒有長有短,長的如麥芒,短的如睫毛,全是金色,……」
讀完全文,我們不難發現,如果去掉蘿卜,其實這還是個完整的故事。那莫言為什麼要加上蘿卜這個意象呢?而且還是透明的?就我自己的理解來說,因為小時候的飢餓經歷,莫言的小說對「吃」「喝」一直是情有獨鍾的。在《透明的紅蘿卜》的開頭部分,生產隊長正是一邊咬著手裡的高粱面餅子,一邊去敲出工鍾的。吃,比一天內的任何一種工作都要來得早、來得重要。這里,莫言還特別地寫到隊長的吃的活動結束的情形:「走到鍾下時,手裡的東西全沒了,只有兩個腮幫子像秋田裡搬運糧草的老田鼠一樣飽滿地鼓著。」紅蘿卜每每出現在飢餓(無論是「食物」還是其他,第一次是出於對食物的渴望;第二次尋找紅蘿卜中出現了菊子姑娘和小石匠在黃麻地里的一幕;第三次是小鐵匠在無意中傷害了心愛的姑娘之後的困獸之舉)需要覓食的情況下,因此莫言用作為食物的紅蘿卜來統領一切應該是有道理的。
其次,為什麼要強調蘿卜是「透明」。我們知道伴隨著透明的紅蘿卜這個意象之後是兩次爭奪,第一次黑孩和小鐵匠爭奪作為食物的紅蘿卜,這個蘿卜在黑孩眼中是神聖的理想的,因此帶有金色的光環;而小鐵匠與黑孩的爭奪卻有一點賭氣的成分,是被小石匠與菊子姑娘的親熱激發出來的佔有欲的爆發。而結果,在小石匠與菊子姑娘的逼迫下,蘿卜被小鐵匠扔到了水中,水中月鏡中花,永遠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象徵,在這場爭斗中,黑孩與小鐵匠都是可悲的失敗者,這樣我們就可以理解,雖然失去的只是一個蘿卜,黑孩心中的美的理念卻動搖了,這對他打擊很大,可以忍受一切常人無法忍受的痛苦的他,這時候卻軟軟地倒在小石匠與菊子姑娘中間。這樣,他後來的苦苦尋覓也可以解釋了(黑孩是如此的執著,以至於他把蘿卜地里的每一個蘿卜都拔下來舉到陽光下端詳)。第二次爭奪是發生在小鐵匠和小石匠之間,這個前面已有說明。
但為什麼文章中黑孩會選擇蘿卜而不是同樣能果腹的地瓜呢?這就和莫言的童年經歷有關。在12歲那年,莫言也曾給鐵匠拉風箱,也曾在附近的地里偷過一個紅蘿卜,結果呢,當他正坐在那兒狼吞虎咽時,就被一個貧農逮住,揍了一頓,還把他的一雙鞋剝下來,送到工地交給了頭。領導就叫他向毛主席請罪,工地上二百多人黑鴉鴉站成一片,領導把毛主席像高高舉起來,這個十二歲的孩子跪下,哭道:我罪該萬死,我罪該萬死。回家後,還被家裡人打了個半死,還因此連累了本來可以參軍的哥哥。這種童年的恥辱是刻骨銘心的,莫言就自然而然地把它帶到了自己的小說中。而這個蘿卜為什麼還是透明的呢?我想莫言是想讓這種赤裸裸的對吃的渴望,多少帶上一些理想的色彩,使人們對那個由於飢餓而人情淡泊的時代,還不至於徹底絕望。因為透明,「紅蘿卜」在這里還是一個「美」的意象,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有人曾經問過莫言:透明的紅蘿卜究竟象徵著什麼?莫言說「大概的意思也許能說出來,說清了也難」。為什麼連作者自己都說不清楚呢?我想,作家是把筆尖插進小說人物的無意識領域中去了。在談創作靈感時,莫言曾說:我寫這篇小說的時候,已經聽老師講過很多課,構思時挺省勁的,寫作時沒有什麼顧忌。我跟幾個同學講過,有一天凌晨,我夢見一塊紅蘿卜地,陽光燦爛,照著蘿卜地里一個彎腰勞動的老頭;又來了一個手持魚叉的姑娘,她叉出一個紅蘿卜,舉起來,迎著陽光走去。紅蘿卜在陽光下閃爍著奇異的光彩。我覺得這個場面特別美,很像一段電影。那種色彩、那種神秘的情調,使我感到很振奮。其他的人物、情節都是由此生酵出來的。當然,這是調動了我的生活積累,不足的部分,可以用想像來補足。
這段話中有兩個要點值得我們推敲的。其一是「老師講過的很多課」對創作這篇小說的影響。顯然,這是指課堂上的文學理論對創作的指導作用。其二是作家的一個夢直接給小說創作帶來靈感。把這兩點聯系起來看,如果老師講的課和作者的夢一定有一個契合點的話,那麼這個契合點應該就是「無意識」了。
當然以上只是對該小說冰山的一角進行了一些討論,整個作品的藝術文化價值,我還不能賞析出來。我對整部作品的總體看法是,莫言對這篇小說的構思是新穎別致的。他顛覆了主題先行的創作模式,首先捕捉的是一個金色紅蘿卜的意象,然後內心產生一種感受,這種感受不斷膨脹,最後成就全篇。這是一種「內省型的思維方式」,帶有明顯的個人色彩且感情真摯。
⑺ 簡要分析一下莫言小說【透明的紅蘿卜】
1、朦朧形態
《透明的紅蘿卜》呈現出一種朦朧形態,莫言將現實因素與非現實因素融合在一起,運用類似白描的,手法將那些作為心靈對應物的景物勾勒出來,故意拉大,象徵體和象徵義之間的距離,設置具有多重象徵意義的,意象,也導致了小說主題指向性的模糊,這與過去所倡導,和理解的「,清清楚楚,愛憎分明」,的小說截然不同。
2、濃墨重彩的民間語言
《透明的紅蘿卜》里的語言來自民間,並且是色彩化了的。民間語言是滔滔不絕、生動而有鄉土氣息的,通常一個最普通的農民說出來的話可能是最簡單的,但是活靈活現的。
3、魔幻的意象
小說主人公黑孩是這部小說的主題型魔幻意象,這個可憐的瘦小的孩子沒有得到過母愛,反倒因繼母的虐待而養成了沉鬱呆滯的性格,正如小石匠形容的,「動不動就像尊小石像一樣發呆,誰也不知道他尋思著什麼。
4、詩意意象
蘿卜能夠透明,還是紅色的。這已經是個意象,一個富於詩意的意象。它使人想起童話。
(7)透明的紅蘿卜賞析擴展閱讀:
主要內容:
里的主角,小黑孩是個孤兒,從小缺乏父親的教導且總是受到繼母的虐待,這從小黑孩的外貌就可以看出來:孩子赤著腳,光著脊樑,穿一條又肥又長的白底帶綠條條的大褲頭子,褲頭上染著一塊塊的污漬,有的像青草的汁液,有的像干結的鼻血。褲頭的下沿齊著膝蓋。孩子的小腿上布滿了閃亮的小疤點。
他的頭很大,脖子細長,挑著這樣一個大腦袋顯得隨時都有壓折的危險。文章中寫小黑孩被繼母從睡夢中打醒去挑水的段落寫的比較細致。小黑孩的遭遇使得他的性格變得沉默、倔強而孤獨,感情世界也變得空虛,從不願意主動跟別人打交道。而處在鄉村社群中心的青年們,他們對於黑孩從沒有屑於理解。
小黑孩和小石匠被派到滯洪閘工地幹活掙工分 ,受到了小石匠以及美麗善良的菊子姑娘的保護。但因為繼母虐待的陰影以及他對菊子姑娘一種隱隱的情慷 ,他甚至咬了菊子姑娘 ,在小石匠和小鐵匠打架時,意外地幫欺負他的小鐵匠去打小石匠。
小鐵匠動不動就讓黑孩去偷地瓜和紅蘿卜,因為黑孩視覺上的幻覺 ,他把紅蘿卜看成了有著金色外殼包著銀色液體的透明的紅蘿卜,從此對紅蘿卜有了一份特殊的感情,,最後當小鐵匠把他的蘿卜扔進了水裡再也找不到時,黑孩鑽進了蘿卜地, 把所有正在成長的紅蘿卜都拔了出來。
⑻ 《透明的紅蘿卜》的好詞好句有哪些
1、泛著青藍幽幽光的鐵砧子上,有一個金色的紅蘿卜。紅蘿卜的形狀和大小都象一個大個陽梨,還拖著一條長尾巴,尾巴上的根根須須象金色的羊毛。紅蘿卜晶瑩透明,玲瓏剔透。透明的、金色的外殼里苞孕著活潑的銀色液體。紅蘿卜的線條流暢優美,從美麗的弧線上泛出一圈金色的光芒。光芒有長有短,長的如麥芒,短的如睫毛,全是金色。
2、擔著滿滿兩桶水,他聽到自己的骨頭咯崩咯崩地響。肋條跟胯骨連在了一起。爬陡峭的河堤時,他雙手扶著扁擔,搖搖晃晃。上堤的小路被一棵棵柳樹扭得彎彎曲曲。柳樹幹上象裝了磁鐵,把鐵皮水桶吸得搖搖擺擺。
3、隊長披著夾襖,一手裡拤著一塊高粱面餅子,一手裡捏著一棵剝皮的大蔥,慢吞吞地朝著鍾下走。走到鍾下時,手裡的東西全沒了,只有兩個腮幫子象秋田裡搬運糧草的老田鼠一樣飽滿地鼓著。
4、*向前跑了。有跑的動作,沒有跑的速度,兩只細胳膊使勁甩動著,象谷地里被風吹動著的稻草人。人們的目光都追著他,看著他光著的背,忽然都感到身上發冷。
5、一群群綿羊般的白雲從青藍藍的天上飛奔而過,投下一團團稍縱即逝的暗影,時斷時續地籠罩著蒼白的河灘和無可奈何的河水。女人們臉上都出現一種荒涼的表情,好象寸草不生的鹽鹼地。莫言經典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