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羅江客舍賞析

羅江客舍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3-10 09:59:27

❶ 桂州臘月 戎昱

這首詩作於搬家時,抒寫對故居一草一木依戀難舍的深厚感情。全詩是說,春風駘盪,景色宜人,我來辭別往日最喜愛的湖上亭。微風中,亭邊柳條、藤蔓輕盈招展,彷彿是伸出無數多情的手臂牽扯我的衣襟,不讓我離去。這情景真叫人愁牽恨惹,不勝留戀;住了這么久了,亭邊柳樹枝頭的黃鶯,也跟我是老相識了。在這即將分離的時刻,別情依依,鳴聲悠悠,動人心弦,使人久久難於平靜…… 詩人採用擬人化的表現手法,創造了這一童話般的意境。詩中的一切,無不具有生命,帶有情感。這是因為戎昱對湖上亭的一草一木是如此深情,以致在他眼裡不只是自己不忍與柳條、藤蔓、黃鶯作別,柳條、藤蔓、黃鶯也象他一樣無限痴情,難舍難分。他視花鳥為摯友,達到了物我交融、彼此兩忘的地步,故能憂樂與共,靈犀相通,發而為詩,才能出語如此天真,詩趣這般盎然。 這首詩的用字,非常講究情味。用「系」字抒寫不忍離去之情,正好切合柳條、藤蔓修長的特點,又符合春日和風拂拂的情景,不啻是天造地設。這種擬人化的寫法為後人廣泛採用。宋人周邦彥「長條故惹行客,似牽衣待話,別情無極」,王實甫《西廂記》「柳絲長,玉驄難系」、「柳絲長,咫尺情牽惹」等以柳條寫離情,都是與這句詩的寫法一脈相承的。「啼」字既指黃鶯的啼叫,也容易使人聯想到辭別時離人傷心的啼哭。一個「啼」字,兼言情景兩面,而且體物傳神,似有無窮筆力,正是斫輪老手的高妙之處。 好是春風湖上亭,柳條藤蔓系離情。黃鶯久住渾相識,欲別頻啼四五聲 作者採用擬人化的手法,賦予柳條藤蔓、黃鶯以人的情感,並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對湖上亭的依戀之情。(或:借景抒情。通過柳條、藤蔓、黃鶯的描寫,表現惜別之情。) 用「系」字既切合柳條藤蔓修長柔軟的特點,又寫出了柳條藤蔓牽衣拉裾的動作,表現它們依戀主人不忍主人離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黃鶯鳴叫的特點,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別,讓人聯想到離別的眼淚。 朝代:唐 體裁:七絕 [出處] 全唐詩:卷270_13 作者簡介:戎昱,唐代詩人,荊南(今湖北江陵)人。生卒年不詳。曾舉進士,登第與否,記述不一。得到杜甫的器重。曾任辰州刺史、虔州刺史。 【戎昱】(744~800)唐代詩人。荊州人。少年舉進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後中進士。寶應元年(762),從滑州、洛陽西行,經華陰,遇見王季友,同賦《苦哉行》。大歷二年(767)秋回故鄉,在荊南節度使衛伯玉幕府中任從事。後流寓湖南,為潭州刺史崔?、桂州刺史李昌?幕僚,頗受信用。建中三年(782)居長安,任侍御史。翌年貶為辰州刺史。後又任虔州刺史。晚年在湖南零陵任職,流寓桂州而終。他是中唐前期比較注重反映現實的詩人之一。名作《苦哉行》寫戰爭給人民帶來災難。羈旅遊宦、感傷身世的作品以《桂州臘友》較有名。存詩125首,明人輯有《戎昱詩集》。 戎昱,荊南人,登進士第。衛伯玉鎮荊南,辟為從事。建中中,為辰、虔二州刺史。存詩125首,明人輯有《戎昱詩集》。其詩語言清麗婉朴,鋪陳描寫的手法較為多樣,意境上大多寫得悲氣縱橫(詩中常有「愁」、「淚」、「哭」、「啼」、「悲」、「涕」等字),頗為感人。題材上寫邊塞戎旅和秋思送別的詩很多。代表作有《塞下曲》、《移家別湖上亭》、《苦哉行五首》、《羅江客舍》、《客堂秋夕》、《從軍行》、《江城秋霽》、《送陸秀才歸覲省 》、《霽雪》、《江上柳送人》、《辰州建中四年多懷》、《八月十五日》、《出軍》、《紅槿花》、《桂州歲暮》、《旅次寄湖南張郎中》等,其中以《塞下曲》和《移家別湖上亭》兩首為最著名。《塞下曲》寫戍邊將士在劫空敵塞(虜塞)後凱旋歸來,「高蹄戰馬三千匹,落日平原秋草中」,場面十分壯闊,撼動人心.《移家別湖上亭》寫詩人搬家與「湖上亭」道別,亭邊的「柳條藤蔓」彷彿系著離情,那黃鶯也象與久居此地的詩人認識似的,因為將要離別連連地叫了四五聲(「頻啼四五聲」),寫得很是生動有趣。集五卷,今編詩一卷。參考資料: http://ke..com/view/932035.html?wtp=tt

❷ 含有夜的詩詞

別看我就是一隻羊
求所有帶有「夜」字的詩句,或詞句

1、松月生夜涼,風泉滿清聽。——孟浩然《宿業師山房期丁大不至》
2、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杜甫《春夜喜雨》
3、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杜甫《旅夜書懷》
4、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張九齡《望月懷遠》
5、少婦今春意,良人昨夜情。——沈佺期《雜詩三首·其三》
6、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王灣《次北固山下》
7、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雲;——李白《夜泊牛渚懷古》
8、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杜甫《月夜》
9、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10、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王維《送梓州李使君》
11、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墟。——孟浩然《歲暮歸南山》
12、山暝聽猿愁,滄江急夜流。——孟浩然《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
13、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韓翃《酬程延秋夜即事見贈》
14、天秋月又滿,城闕夜千重。——戴叔倫《江鄉故人偶集客舍》
15、清瑟怨遙夜,繞弦風雨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林暗草驚風 將軍夜引弓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追答
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夜雨做成秋,恰上心頭,教他珍重護風流。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夜雨槐花落,微涼卧北軒 。
夜月登壇醮,松風森磬聲 。
夜深彭衙道, 月照白水山 。
夜深經戰場, 寒月照白骨 。
夜台淪清鏡,窮塵埋結綠。
夜聞秋聲,吹動岑寂 。
夜寄崔主簿,幽人寂無寐 。
夜下征虜亭,船下廣陵去 。
夜卧松下月,朝看江上煙 。
夜堂深處逢,無端銀燭殞 。

❸ 紅槿花中越鳥啼在字花中指什麼動物

戎昱,(744~800)唐代詩人。荊州(今湖北江陵)人,郡望扶風(今屬陝西)。少年舉進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後中進士。寶應元年(762),從滑州、洛陽西行,經華陰,遇見王季友,同賦《苦哉行》。大歷二年(767)秋回故鄉,在荊南節度使衛伯玉幕府中任從事。後流寓湖南,為潭州刺史崔瓘、桂州刺史李昌巙幕僚。建中三年(782)居長安,任侍御史。翌年貶為辰州刺史。後又任虔州刺史。晚年在湖南零陵任職,流寓桂州而終。
中唐前期比較注重反映現實的詩人之一。名作《苦哉行》寫戰爭給人民帶來災難。羈旅遊宦、感傷身世的作品以《桂州臘夜》較有名。存詩125首,明人輯有《戎昱詩集》。其詩語言清麗婉朴,鋪陳描寫的手法較為多樣,意境上大多寫得悲氣縱橫(詩中常有「愁」、「淚」、「哭」、「啼」、「悲」、「涕」等字),頗為感人。題材上寫邊塞戎旅和秋思送別的詩很多。代表作有《塞下曲》、《移家別湖上亭》、《苦哉行五首》、《羅江客舍》、《客堂秋夕》、《從軍行》、《江城秋霽》、《送陸秀才歸覲省 》、《霽雪》、《江上柳送人》、《辰州建中四年多懷》、《八月十五日》、《出軍》、《紅槿花》、《桂州歲暮》、《旅次寄湖南張郎中》等,其中以《塞下曲》和《移家別湖上亭》兩首為最著名。《塞下曲》寫戍邊將士在劫空敵塞(虜塞)後凱旋歸來,「高蹄戰馬三千匹,落日平原秋草中」,場面十分壯闊,撼動人心.《移家別湖上亭》寫詩人搬家與「湖上亭」道別,亭邊的「柳條藤蔓」彷彿系著離情,那黃鶯也象與久居此地的詩人認識似的,因為將要離別連連地叫了四五聲(「頻啼四五聲」),寫得很是生動有趣。集五卷,今編詩一卷。

❹ 描寫寒冷的雨的唐詩宋詞詩句

太多太多了,請參考部分,比較出名的一句是:「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唐·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冷雨表達的感情:寒雨的那寒意不僅彌漫在滿江煙雨之中,更沁透在兩個離人的心頭。


1、滿江寒雨正蕭騷(唐·杜牧·《見吳秀才與池妓別因成絕句》)

2、雨後輕寒猶未放(宋·歐陽修·《蝶戀花》)

3、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唐·李煜·《相見歡》)

4、簾外瀟瀟微雨、做輕寒(宋·蘇軾·《虞美人》)

5、寒雨連江夜入吳(唐·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6、翦翦輕寒雨後(宋·無名氏·《西江月》)

7、霏微盡日寒塘雨(宋·黃庭堅·《菩薩蠻》)

8、暮煙寒雨(宋·柳永·《鵲橋仙》)

9、伏雨朝寒悉不勝(清·納蘭性德·《浣溪沙》)

10、沾衣況是新寒雨(清·納蘭性德·《蝶戀花》)

11、草屋寒燈雨(宋·曹組·《點絳唇》)

12、多寒易雨(宋·朱敦儒·《清平樂》)

13、紅杏梢頭寒食雨(宋·毛滂·《蝶戀花》)

14、寒雨霏霏江上路(宋·王之道·《蝶戀花》)

15、宿雨朝寒(宋·王之道·《點絳唇》)

16、雨電亂寒空(宋·王質·《水調歌頭》)

17、謖謖東風作雨寒(宋·趙長卿·《鷓鴣天》)

18、近寒食雨草萋萋(唐·無名氏·《雜詩》)

19、濕雲吹雨寒(清·納蘭性德·《菩薩蠻》)

20、絲雨濕輕寒(宋·韓淲·《臨江仙》)

21、經雨斗添寒(宋·宋太宗·《緣識》)

22、或來或去寒無雨(宋·宋太宗·《緣識》)

23、二月寒食經新雨(宋·宋太宗·《緣識》)

24、蕭蕭微雨晚來寒(宋·吳儆·《浣溪沙》)

25、雨後紗窗幾陣寒(宋·朱敦儒·《卜運算元》)

26、雨罷寒生(唐·馮延巳·《採桑子》)

27、雨罷寒生(唐·馮延巳·《採桑子》)

28、羅衣怯雨輕寒透(宋·張孝祥·《虞美人》)

29、寒雨連日夜(宋·曹勛·《山居雜詩九十首》)

30、到處冷煙寒雨、為君愁(宋·毛滂·《虞美人》)

31、落花夜雨辭寒食(宋·吳文英·《菩薩蠻》)

32、冷煙寒雨又黃昏(宋·毛滂·《玉樓春》)

33、斗吐出、寒煙寒雨(宋·蔣捷·《賀新郎》)

34、雨過寒輕好清晝(宋·晁補之·《洞仙歌》)

35、別淚飛寒雨(宋·洪適·《點絳唇》)

36、廉纖細雨褪餘寒(宋·王千秋·《西江月》)

37、清明雨過杏花寒(宋·王千秋·《西江月》)

38、雨打茅堂六月寒(宋·釋心月·《偈頌一百五十首》)

39、山雲帶雨寒(元·王冕·《有感 其四》)

40、孤燈寒照雨(唐·司空曙·《雲陽館與韓紳宿別》)

41、澤國寒多雨(宋·陸游·《夜雨》)

42、寒雨連三夕(宋·陸游·《夜雨》)

43、絲雨綿雲五月寒(宋·汪元量·《湖州歌九十八首》)

44、玉山高並雨峰寒(唐·杜甫·《九日藍田崔氏庄》)

45、雨{上雨下酸}寒食(宋·釋妙倫·《偈頌八十五首》)

46、鶗鴃一聲寒食雨(宋·王仲修·《宮詞》)

47、忌雨嫌風更怯寒(宋·范成大·《夏日田園雜興》)

48、曉夢驚寒初過雨(宋·王采·《蝶戀花》)

49、暮雨生寒(宋·周邦彥·《齊天樂》)

50、雨餘寒薄(宋·趙師俠·《滿江紅》)

51、夜來和雨宿寒溪(宋·釋道寧·《偈六十三首》)

52、寒雨颯颯枯樹濕(唐·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七首》)

53、乍雨乍晴寒食路(宋·王詵·《玉樓春》)

54、細風蔬雨鷺鷥寒(宋·賀鑄·《減字浣溪沙/浣溪沙》)

55、破屋懸寒雨(元·王冕·《遣興 其一》)

56、寒雨蕭蕭(宋·董穎·《薄媚 西子詞》)

57、陋屋雨來初變寒(宋·陸游·《初寒》)

58、絲雨釀寒輕(宋·杜安世·《朝中措》)

59、黃昏寒雨(宋·汪元量·《憶秦娥》)

60、閣雨浮雲寒尚輕(宋·盧炳·《鷓鴣天》)

61、雨逗一分寒(宋·陳著·《卜運算元》)

62、窗寒新雨晴(唐·牛嶠·《菩薩蠻》)

63、淮波寒重雨疏疏(宋·趙佶·《臨江仙》)

64、雨後曉寒輕(宋·魏夫人·《好事近》)

65、尋憂夜雨寒(元·王冕·《遣興 其三》)

66、競出寒雨余(宋·陸游·《白發》)

67、夕雨寒聲小(宋·趙令畤·《虞美人》)

68、茆檐寒雨夜蕭蕭(宋·陸游·《感舊》)

69、分付一檐寒雨(宋·毛滂·《更漏子》)

70、澗底雨寒愁束薪(宋·陸游·《書意》)

71、側寒斜雨(宋·呂渭老·《望海潮》)

72、滴空階、寒更雨歇(清·納蘭性德·《金縷曲亡婦忌日有感》)

73、雨後寒輕(宋·仲殊·《柳梢青》)

74、一郡荊榛寒雨中(唐·韋應物·《登樓寄王卿》)

75、雨趣輕寒(宋·丘崈·《沁園春》)

76、寒雨傷百草(唐·孟郊·《感懷》)

77、卷雨樓前寒翠擁(宋·石孝友·《玉樓春》)

78、暮雨乍收寒淺(宋·陳東·《西江月》)

79、雨嬌寒食(清·鄭燮·《念奴嬌 桃葉渡》)

80、小庭寒雨綠苔微(唐·顧夐·《浣溪沙》)

81、帶雨方知國色寒(唐·羅隱·《牡丹》)

82、□□寒雨來(宋·方回·《西齋秋感二十首》)

83、暮天絲雨輕寒(宋·張榘·《水龍吟》)

84、蒙蒙寒雨濕裘茸(宋·張耒·《絕句》)

85、冷煙寒雨埋荒草(宋·王采·《漁家傲》)

86、雨寒雲不起(元·王冕·《山中雜興 其四》)

87、梨花寒食雨餘天(宋·陳三聘·《西江月》)

88、滿載松林寒雨(元·馮子振·《鸚鵡曲 松林》)

89、果然寒雨中(宋·梅堯臣·《汝墳貧女》)

90、雨後寒輕(宋·寶月·《柳梢青》)

91、寒雨燈窗(宋·吳文英·《宴清都》)

92、江雨晚生寒(元·王冕·《對雨 其一》)

93、燕未成家寒食雨(宋·吳錫疇·《春日》)

94、寒江暮雨頻(元·趙孟*·《巫山一段雲 朝雲峰》)

95、朝來寒雨晚來砧(近代·寧調元·《秋興,三疊前韻》)

96、雨澀風慳如此寒(宋·劉過·《梅花》)

97、雨入輕寒(宋·劉辰翁·《漢宮春》)

98、為君挑盡寒雨(元·張可久·《百字令 贈彈一弦子張文秀》)

99、沖雨沖風不怕寒(宋·陸游·《蔬圃絕句》)

100、雨多蕭蕭蠶簇寒(宋·張耒·《有感三首》)

101、雨色秋來寒(唐·李白·《酬裴侍御對雨感時見贈》)

102、疏雨冷煙寒食(宋·韓淲·《風入松》)

103、雨長新寒(宋·史達祖·《醉落魄/一斛珠》)

104、澹煙疏雨耿寒林(宋·曹勛·《雜詩二十七首》)

105、瀟瀟寒雨滿江樓(元·王冕·《秋夜偶成 其六》)

106、地爐封火欺寒雨(宋·陸游·《題庵壁》)

107、隔窗寒雨(宋·周邦彥·《早梅芳/喜遷鶯》)

108、爐暖聽寒雨(宋·陸游·《燕堂東偏一室頗深暖盡日率困於吏牘比夜乃得》)

241、汀洲暮雨寒(唐·李中·《寒江暮泊寄左偃》)

242、雨昏石硯寒雲色(宋·蘇軾·《和文與可洋川園池三十首 書軒》)

243、棧雲寒欲雨(宋·陸游·《劍門關》)

244、白日寒生陰壑雨(·郁華·《乙亥中伏逭暑牯嶺》)

245、朝雨催寒細似毛(宋·胡寅·《和單令》)

246、雨打寒林晚復昏(宋·衛宗武·《宣妙寺偶成》)

247、雨寒日暴渾無賴(宋·魏了翁·《次韻黃侍郎滄江海棠六絕》)

248、向寒雨望中(宋·李坦然·《風流子》)

249、冷落江天寒食雨(宋·吳琚·《浪淘沙》)

250、老龍吟徹寒潭雨(宋·戴山隱·《滿江紅》)

251、寒雨夜猿啼(唐·武元衡·《送嚴紳游蘭溪》)

252、空城寒雨來(唐·賈島·《泥陽館》)

253、雨過陵陽晚樹寒(唐·劉滄·《經麻姑山》)

254、蕭蕭寒雨夜(唐·翁洮·《葦叢》)

255、暗山寒雨李將軍(唐·韓偓·《山驛》)

256、松竹寒時雨(唐·黃滔·《貽李山人》)

257、角聲經雨透雲寒(唐·李洞·《寄東蜀幕中友》)

258、古陵寒雨集(唐·周朴·《句》)

259、霏霏寒雨數家村(宋·陸游·《小舟自紅橋之南過吉澤歸三山》)

260、高齋寒雨中(宋·陸游·《雨中獨酌》)

109、杏花疏雨逗清寒(宋·張榘·《浪淘沙》)

110、移病何妨寒雨中(宋·陸游·《初寒在告有感》)

111、輕風裊寒雨(宋·邵雍·《秋懷三十六首》)

112、不勝多病畏寒雨(宋·陸游·《初晴》)

113、薄寒吹雨罩花村(宋·胡寅·《春日幽居示仲固彥沖十絕》)

114、庭院輕寒新雨過(宋·張耒·《寒食》)

115、雨沫飄寒溝(唐·李賀·《崇義里滯雨》)

116、寒梢雨里愁無那(宋·莫將·《木蘭花/玉樓春》)

117、海雨寒濛濛(唐·賈島·《辭二知己》)

118、冥冥寒食雨(宋·劉一止·《冥冥寒食雨》)

119、寒雨連天夜入吳(唐·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二首》)

121、脈脈搖寒雨(宋·孫惔·《點絳唇》)

122、猶寒欲雨暮春天(宋·劉辰翁·《山花子》)

123、蠟屐沖寒雨(元·王冕·《會友》)

124、夜雨鳴寒蛩(宋·陳師道·《妾薄命二首》)

125、一簾新雨杏花寒(宋·方岳·《春暮》)

126、宿雨送寒秋欲晚(宋·陸游·《題酒家壁》)

127、著雨歸來燕子寒(宋·艾性夫·《失題》)

128、數點杏梢寒食雨(宋·張元干·《天仙子》)

129、水亭暮雨寒猶在(唐·李商隱·《回中牡丹為雨所敗二首》)

130、欲寒還暖雨還晴(宋·吳芾·《久欲乞歸未得一日蒙恩放歸不勝欣喜塗中得十》)

131、客愁重、時聽蕉寒雨碎(宋·吳文英·《高山流水》)

132、半乘寒架雨(宋·董嗣杲·《齊天樂》)

133、疏雨寒煙(元·張玉娘·《蘇幕遮 春曉》)

134、雨中乙種寒蔬(宋·陸游·《秋獲後即事》)

135、寒蛩虛館雨蕭蕭(宋·艾性夫·《哭環州先生》)

136、連雨催寒黃著苔(宋·曹勛·《天台書事十三首》)

137、廉纖小雨破花寒(宋·梅堯臣·《再和》)

138、寒雨敲青箬(宋·宋伯仁·《梅花喜神譜·爛熳二十八枝》)

139、那復凄寒雨(宋·張九成·《擬古》)

140、夜雨輕寒拂曉晴(宋·張耒·《暮春》)

141、天地寒更雨(唐·王昌齡·《別劉諝》)

142、雨砌長寒蕪(唐·白居易·《閑坐看書貽諸少年》)

143、寒雨落池聲(唐·姚合·《武功縣中作三十首》)

144、雨葉敲寒(元·張翥·《水龍吟 西池敗荷》)

145、雨葉敲寒(元·張翥·《水龍吟 西池敗荷》)

146、風香雨色晝陰寒(宋·仇遠·《言懷》)

147、黃葉古祠寒雨積(明·於謙·《岳忠武王祠》)

148、木花滯寒雨(唐·李賀·《高平縣東私路》)

149、冷煙寒雨(宋·柳永·《受恩深》)

150、江上今朝寒雨歇(唐·杜甫·《寒雨朝行視園樹》)

151、冷煙寒雨(宋·柳永·《受恩深》)

152、料看雨、玉笙寒擁(宋·翁元龍·《玲瓏四犯》)

153、木花滯寒雨(唐·李賀·《高平縣東私路》)

154、山風吹雨墮寒聲(元·王冕·《歸來》)

155、仍當寒雨余(宋·陳師道·《寄黃充》)

156、寒添雨後秋(宋·方回·《丙申重九前後得今日都無病一句成十首》)

157、寒皋微雨餘(唐·錢起·《晚出青門望終南別業》)

158、入寒長雲雨(南北朝·何遜·《南還道中送贈劉諮議別詩》)

159、暮歸沖雨寒無睡(宋·蘇洵·《九日和韓魏公》)

160、雨映寒空半有無(宋·劉敞·《微雨登城二首》)

161、雨作春寒斷是寒(宋·方回·《六十五春寒吟七首》)

162、幾雨幾晴寒食時(宋·方岳·《海棠》)

163、江樓黑寒雨(唐·岑參·《鳳翔府行軍送程使君赴成州》)

164、蕙帳夜雨空寒(宋·侯置·《鳳皇台上憶吹簫/鳳凰台上憶吹簫》)

165、雨後輕寒天氣(宋·沈端節·《如夢令》)

166、快雨薄寒一夕間(宋·晁說之·《京居秋感五絕句》)

167、半簾豆雨語寒螿(宋·陳普·《自哂》)

168、寒蔬雨半荒(宋·方岳·《不寐》)

169、鹵簿蒙寒雨(宋·王禹偁·《太師中書令魏國公冊贈尚書令追封真定王趙挽》)

170、蕭騷寒雨夜(唐·杜牧·《栽竹》)

171、雨餘山景寒(唐·韋應物·《東林精舍見故殿中鄭侍御題詩,追舊書情,涕》)

172、天寒楚塞雨(唐·岑參·《送陶銑棄舉荊南覲省》)

173、多雨鳥聲寒(唐·李嘉祐·《自常州還江陰途中作》)

174、山寒雨不開(唐·杜甫·《放船》)

175、雨濕禁花寒(唐·戴叔倫·《春日早朝應制》)

176、暮雨生寒(宋·袁去華·《垂絲釣》)

177、杏香寒、乍濕西園絲雨(宋·周密·《一枝春》)

178、雨餘天色漸寒滲(宋·無名氏·《花前飲》)

179、鳥浴寒潭雨(唐·許渾·《發靈溪館》)

180、松風灑寒雨(唐·李群玉·《登宜春醉宿景星寺寄鄭判官兼簡空上人》)

181、海雨隨風夏亦寒(唐·許渾·《朝台送客有懷》)

182、怕寒愁雨盡低垂(唐·段成式·《折楊柳七首》)

183、蠻花送雨寒(唐·許棠·《陳情獻江西李常侍五首》)

184、雨中青草寒(唐·方干·《送沛縣司馬丞之任》)

185、碧煙和雨鎖寒林(唐·沈彬·《金陵雜題二首》)

186、疏雨動輕寒(元·張玉娘·《南鄉子 清畫》)

187、經雨曉煙寒索寞(宋·黃庭堅·《次韻召之才將流民過懸帛嶺均田》)

188、寒花經雨尚黃香(宋·艾性夫·《人名詩戲效王半山》)

189、不是風寒即雨寒(宋·陳造·《早春十絕呈石湖》)

190、雨歇巫娥翠黛寒(元·王逢·《錢塘春感六首》)

191、寒雨泊孤舟(唐·劉長卿·《送李使君貶連州》)

192、寒雨對巴丘(唐·劉長卿·《巡去岳陽卻歸鄂州使院,留別鄭洵侍御,侍御》)

193、去入楚江寒雨(宋·晁補之·《宴桃源/如夢令》)

194、聞寒雨(宋·張元干·《上西平/金人捧露盤》)

195、寒雨蕭蕭落井梧(唐·羅隱·《聽琴》)

196、一丘寂寞寒雨(元·楊果·《摸魚兒 同遺山賦雁丘 花草粹編卷十二》)

197、秋風戒寒雨三日(宋·陸游·《雨三日歌》)

198、去年寒雨中(宋·陸游·《雨中登樓望大像》)

199、寒雨路從岩澗出(宋·葛紹體·《諸暨道中五首》)

200、餘寒雨濕衣(宋·徐鉉·《早春旬假獨直寄江舍人》)

201、餘寒逗雨(宋·盧祖皋·《眼兒媚》)

202、沙雨鷺鷥寒(唐·盧拱·《江亭寓目》)

203、雨澗天寒(元·張翥·《踏沙行 題趙善長王元章,為楊垓合寫三友圖》)

204、淺寒收雨東風起(元·邵亨貞·《水龍吟 戊申燈夕,雲間城中作 以上四印齊本》)

205、雨澗天寒(元·張翥·《踏沙行 題趙善長王元章,為楊垓合寫三友圖》)

206、山連欲雨寒(宋·陳與義·《心老久許為作畫未果以詩督之》)

207、曉浪噴寒雨(宋·祖無擇·《吏隱宜春郡詩十首》)

208、春城雨暫寒(唐·韋應物·《陪王郎中尋孔征君》)

209、春城雨色動微寒(唐·杜甫·《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

210、暮入寒江雨(唐·柳中庸·《江行》)

211、茅亭暮雨寒(唐·戎昱·《羅江客舍》)

212、更聞寒雨勸飛觴(唐·張南史·《陸勝宅秋暮雨中探韻同作》)

213、雞塞雨寒(宋·吳泳·《魚游春水》)

214、淺雨微寒春有思(宋·彭元遜·《瑞鷓鴣》)

215、蟋蟀聲寒初過雨(唐·白居易·《九日寄微之》)

216、一足獨拳寒雨里(唐·雍陶·《詠雙白鷺》)

217、雨昏寒浪掛帆遲(唐·許渾·《舟行早發廬陵郡郭寄滕郎中》)

218、雨中寒樹愁鴟立(唐·李咸用·《寄題從兄坤載村居》)

219、四更寒雨一燈明(元·王冕·《過漁浦》)

220、寂寞卧寒雨;拒霜更可憐(宋·陸游·《秋花嘆》)

221、靜眠寒葦雨颼颼(唐·鄭谷·《鷺鷥》)

222、雨後寒花特地香(唐·韓偓·《秋深閑興》)

223、晚雲藏雨碧山寒(唐·韓偓·《重和》)

224、寺寒三伏雨(唐·黃滔·《游東林寺》)

225、天寒霧雨正霏微(宋·陸游·《漁家》)

226、身寒立雨雞(宋·陳著·《山居避難六首》)

227、久雨收寒潦(宋·宋庠·《河陽秋思六首》)

228、雨侵寒牖夢(唐·杜牧·《寄內兄和州崔員外十二韻》)

229、空齋入雨寒(唐·張說·《聞雨》)

230、葉沾寒雨落(唐·韋應物·《寄酬李博士永寧主簿叔廳見待》)

231、寒砧雨外聞(唐·皇甫曾·《秋興》)

232、澗花寒夕雨(唐·耿湋·《登鍾山館》)

233、雁迷寒雨下空壕(唐·許渾·《故洛城》)

234、寒雨入停蟬(唐·李頻·《送友人游太原》)

235、號彗寒溜雨(唐·鄭損·《玉聲亭》)

236、並聞寒雨多因夜(唐·崔塗·《途中感懷寄青城李明府》)

237、寒雨蕭蕭燈焰青(唐·杜荀鶴·《館舍秋夕》)

238、寒食月明雨(唐·崔道融·《春閨二首》)

239、漸寒沙上雨(唐·唐求·《送友人歸邛州》)

240、又道是、連朝寒雨送行客(近代·王國維·《摸魚兒 秋柳》)

261、雨送新寒半掩門(宋·陸游·《雨中泊趙屯有感》)

262、雨寒疏竹上牽牛(宋·黃庭堅·《寄題瑩中野軒》)

263、秋聲入雨寒(宋·艾性夫·《杉樹牌晚憩》)

264、江雨灑燈寒(宋·方岳·《重陽》)

265、一枕寒聲湘浦雨(宋·高堯輔·《句》)

266、疾風甚雨暮生寒(宋·胡仔·《句》)

267、寒村夜雨斷人煙(宋·林亦之·《鮑待用輓詞四首》)

268、雨挾東風作嫩寒(宋·王希呂·《湖山十詠》)

269、晚雨催寒著破裘(宋·趙蕃·《寄懷子進昆仲三首》)

270、積雨了知寒在候(宋·趙蕃·《晚秋郊居八首》)

271、每寒食雨後夜涼(唐·白居易·《重題別東樓》)

272、庭寒雨半收(唐·白居易·《履道新居二十韻》)

273、拂簾寒雨響(唐·盧綸·《顏侍御廳叢篁詠送薛存誠》)

274、寒雨颯颯枯樹濕(宋·文天祥·《十五拍》)

275、寒雨秦郵夜泊船(清·王士禎·《高郵雨泊》)

276、寒雨蕭蕭夜打蓬(清·沈德潛·《雨泊話舊》)

277、三徑寒松含宿雨(宋·白玉蟾·《初冬即事》)

278、淡淡輕寒雨後天(宋·朱淑真·《春霽》)

279、微寒雨後天(宋·陳棣·《疊韻春日雜興五首》)

280、寒空雨止暫霏微(宋·方回·《喜雪》)

281、溪聲帶雨寒(宋·顧禧·《野眺》)

282、雨壓輕寒春較遲(宋·樓鑰·《楊花》)

283、雨送初寒問篋衣(宋·蘇轍·《十日二首》)

284、輕寒漠漠雨霏霏(宋·王同祖·《春日雜興》)

285、乍雨微寒養麥天(宋·楊公遠·《三用韻奉酬》)

286、一雨頓能寒(宋·趙蕃·《驟寒二首》)

287、江柳影寒新雨地(唐·白居易·《贈江客》)

288、疏疏宿雨釀寒輕(宋·楊纘·《被花惱》)

289、雨悄風輕寒漠漠(宋·王沂孫·《淡黃柳》)

290、朝來雨寒一陣(宋·姚雲文·《洞仙歌》)

291、寒檐寂寂雨霏霏(唐·崔瓘·《贈營妓》)

292、雨借九秋寒(唐·張登·《重陽宴集同用寒字》)

293、寒雨蕭蕭不可聞(唐·徐凝·《八月望夕雨》)

294、擁聽寒雨暖於綿(唐·徐夤·《紙被》)

295、更疏雨、寒燈斷魂(元·陳孚·《太常引 以上二首見詞品卷五》)

296、怪雨腥風入座寒(宋·蘇軾·《丁公默送蝤蛑》)

297、荒煙寒雨暮山重(宋·王安石·《句容道中》)

298、惡風催雨剪刀寒(明·袁宏道·《桃花雨》)

299、東風一掃寒雨盡(宋·陳造·《次韻徐監岳四首》)

300、林塘掃寒雨(宋·李石·《山亭三首》)

❺ 蘇軾《獨覺》全詩的賞析,特別是詩中的字要有注釋,謝謝。

賞析

詩題《獨覺》,暗含著「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之深意。「誰盡了」的一聲長嘆,喚起了讀者對千古英雄的榮辱進退的沉思,感悟出「是非成敗,萬事皆空」的真諦。

多少顯赫一時的英雄人物在人類歷史的長廊上,只不過是急匆匆的過客。因此,柳宗元能樂天安命,與世無爭,先後在永州、柳州辛勤耕耘十五載,最後終老南荒,至今還深受人們景仰。

注釋
窗牖(yǒu 友)窗戶。牖:《說文·穴部》「在牆曰牖,在屋曰窗。」
寥落:稀疏。
良游:盡興之游。遲暮:比喻晚年、衰老。
末事:瑣碎小事。末:凡物之細碎如粉者曰「末」。
經世:處理國家大事。經,治理。
盡了:全部實現。盡,悉也,備也。



(5)羅江客舍賞析擴展閱讀

蘇軾《獨覺》的文學成就

蘇軾在文、詩、詞三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造詣,堪稱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

而且蘇軾的創造性活動不局限於文學,他在書法、繪畫等領域內的成就都很突出,對醫葯、烹飪、水利等技藝也有所貢獻。蘇軾典型地體現著宋代的文化精神。

從文學史的范圍來說,蘇軾的意義主要有兩點:首先,蘇軾的人生態度成為後代文人景仰的範式:進退自如,寵辱不驚。

由於蘇軾把封建社會中士人的兩種處世態度用同一種價值尺度予以整合,所以他能處變不驚,無往而不可。

當然,這種範式更適用於士人遭受坎坷之時,它可以通向既堅持操守又全生養性的人生境界,這正是宋以後的歷代士人所希望做到的。

其次,蘇軾的審美態度為後人提供了富有啟迪意義的審美範式,他以寬廣的審美眼光去擁抱大千世界,所以凡物皆有可觀,到處都能發現美的的存在。

這種範式在題材內容和表現手法兩方面為後人開辟了新的世界。所以,蘇軾受到後代文人的普遍熱愛,實為歷史的必然。

❻ 關於自傷的成語

  1. 救死扶傷、

  2. 傷風敗俗、

  3. 遍體鱗傷、

  4. 觸目傷懷、

  5. 傷天害理、

  6. 惡意中傷、

  7. 二虎相鬥,必有一傷、

  8.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9. 無傷大雅、

  10. 關門養虎,虎大傷人、

  11. 兩敗俱傷、

  12. 出口傷人、

  13. 勞民傷財、

  14. 構怨傷化、

  15. 物傷其類、

  16. 傷夷折衄、

  17. 以養傷身、

  18. 觸目傷神、

  19. 養虎傷身、

  20. 痛心傷臆、

  21. 有傷風化、

  22. 傷心蒿目、

  23. 再實之根必傷、

  24. 反裘傷皮、

  25. 黯然神傷、

  26. 敗材傷錦、

  27. 霸陵傷別

❼ 唐代詩人戎顯的簡介

莫非是說戎昱?

戎昱(rong yu)(744年~800年),唐代詩人。荊州(今湖北江陵)人,郡望扶風(今屬陝西)。少年舉進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後中進士。寶應元年(762),從滑州、洛陽西行,經華陰,遇見王季友,同賦《苦哉行》。大歷二年(767)秋回故鄉,在荊南節度使衛伯玉幕府中任從事。後流寓湖南,為潭州刺史崔瓘、桂州刺史李昌巙幕僚。建中三年(782)居長安,任侍御史。翌年貶為辰州刺史。後又任虔州刺史。晚年在湖南零陵任職,流寓桂州而終。中唐前期比較注重反映現實的詩人之一。名作《苦哉行》寫戰爭給人民帶來災難。羈旅遊宦、感傷身世的作品以《桂州臘夜》較有名。

生平介紹

戎昱,荊南人,登進士第。衛伯玉鎮荊南,辟為從事。建中中, 為辰、虔二州刺史。存詩125首,明人輯有《戎昱詩集》。其詩語言清麗婉朴,鋪陳描寫的手法較為多樣,意境上大多寫得悲氣縱橫(詩中常有"愁"、"淚"、"哭"、"啼"、"悲"、"涕"等字),頗為感人。題材上寫邊塞戎旅和秋思送別的詩很多。代表作有《塞下曲》、《移家別湖上亭》、《苦哉行五首》、《羅江客舍》、《客堂秋夕》、《從軍行》、《江城秋霽》、《送陸秀才歸覲省 》、《霽雪》、《江上柳送人》、《辰州建中四年多懷》、《八月十五日》、《出軍》、《紅槿花》、《桂州歲暮》、《旅次寄湖南張郎中》等,其中以《塞下曲》和《移家別湖上亭》兩首為最著名。《塞下曲》寫戍邊將士在劫空敵塞(虜塞)後凱旋歸來,"高蹄戰馬三千匹,落日平原秋草中",場面十分壯闊,撼動人心.《移家別湖上亭》寫詩人搬家與"湖上亭"道別,亭邊的"柳條藤蔓"彷彿系著離情,那黃鶯也象與久居此地的詩人認識似的,因為將要離別連連地叫了四五聲("頻啼四五聲"),寫得很是生動有趣。集五卷,今編詩一卷。

作品賞析

戎昱(約744年一800年),荊南(今湖北江陵)人,中唐著名現實主義詩人。年輕時考進士落榜,於是縱情游覽天下名城。他飄落導域,十分懷念家鄉,曾作《長安秋夕》詩:"昨霄西窗夢,夢入荊南道。遠客歸去來,在家貧亦好。"又有《雲夢故城秋望》:"夢渚鴻聲晚,荊門樹色秋。片雲凝不散,遙掛望鄉愁。"以寄託對家鄉的思念。

廣德元年(763年),顏真卿將節度荊南,邀戎昱為幕賓,後因事未成行。大歷三年(768年)杜甫到荊州,戎昱與他在諸宮會見,結為摯友。

戎昱的詩歌創作,對社會矛盾有相當深刻反映。《塞下曲》6首、《苦哉行》5首、《入劍門》等都是情感真摯,充滿現實主義的作品。他的詩歌反映了同情人民,憂慮國事的思想感情,傳為千古名篇。《苦辛行》、《詠史》、《塞上曲》抨擊玩弄權術的貴族和苟且偷安的朝臣,產生了重大影響。他的藝術風格以沉鬱為主,兼有雄放、哀婉、清新的特色。《唐音葵簽》卷三十六稱贊:"戎昱之於杜甫,尤其著者。" 補充一部分詩:

塞下曲

漢將歸來虜塞空,旌旗初下玉關東。

高蹄戰馬三千匹,落日平原秋草中。

途中寄李二

楊柳含煙灞岸春,年年攀折為行人。 好風若借低枝便,莫遣青絲掃路塵

移家別湖上亭

好是春風湖上亭,柳條藤蔓系離情。

黃鶯久住渾相識,欲別頻啼四五聲。

出軍

龍繞旌竿獸滿旗,翻營乍似雪中移。

中軍一隊三千騎,盡是並州游俠兒。

旅次寄湖南張郎中

寒江近戶漫流聲,竹影臨窗亂月明。

歸夢不知湖水闊,夜來還到洛陽城。

客堂秋夕

隔窗螢影滅復流,北風微雨虛堂秋。

蟲聲竟夜引鄉淚,蟋蟀何自知人愁。

四時不得一日樂,以此方悲客游惡。

寂寂江城無所聞,梧桐葉上偏蕭索。

從軍行

昔從李都尉,雙鞬照馬蹄。

擒生黑山北,殺敵黃雲西。

太白沈虜地,邊草復萋萋。

歸來邯鄲市,百尺青樓梯。

感激然諾重,平生膽力齊。

芳筵暮歌發,艷粉輕鬟低。

半酣秋風起,鐵騎門前嘶。

遠戍報烽火,孤城嚴鼓鼙。

揮鞭望塵去,少婦莫含啼。

江城秋霽

霽後江城風景涼,豈堪登眺只堪傷。

遠天螮蝀收殘雨,映水鸕鶿近夕陽。

萬事無成空過日,十年多難不還鄉。

不知何處銷茲恨,轉覺愁隨夜夜長。

江上柳送人

江柳斷腸色,黃絲垂未齊。

人看幾重恨,鳥入一枝低。

鄉淚正堪落,與君又解攜。

相思萬里道,春去夕陽西。

辰州建中四年多懷

荒徼辰陽遠,窮秋瘴雨深。

主恩堪灑血,邊宦更何心。

海上紅旗滿,生前白發侵。

竹寒寧改節,隼靜早因禽。

務退門多掩,愁來酒獨斟。

無涯憂國淚,無日不沾襟。

八月十五日

憶昔千秋節,歡娛萬國同。

今來六親遠,此日一悲風。

年少逢胡亂,時平似夢中。

梨園幾人在,應是涕無窮。

桂城早秋

遠客驚秋早,江天夜露新。

滿庭惟有月,空館更何人。

卜命知身賤,傷寒舞劍頻。

猿啼曾下淚,可是為憂貧。

塞下曲

慘慘寒日沒,北風卷蓬根。

將軍領疲兵,卻入古塞門。

回頭指陰山,殺氣成黃雲。

上山望胡兵,胡馬馳驟速。

黃河冰已合,意又向南牧。

嫖姚夜出軍,霜雪割人肉。

塞北無草木,烏鳶巢僵屍。

泱渀沙漠空,終日胡風吹。

戰卒多苦辛,苦辛無四時。

晚渡西海西,向東看日沒。

傍岸砂礫堆,半和戰兵骨。

單於竟未滅,陰氣常勃勃。

城上畫角哀,即知兵心苦。

試問左右人,無言淚如雨。

何意休明時,終年事鼙鼓。

北風凋白草,胡馬日駸駸。

夜後戍樓月,秋來邊將心。

鐵衣霜露重,戰馬歲年深。

自有盧龍塞,煙塵飛至今。

苦哉行五首(寶應中過滑州洛陽後同王季友作)

彼鼠侵我廚,縱狸授粱肉。

鼠雖為君卻,狸食自須足。

冀雪大國恥,翻是大國辱。

膻腥逼綺羅,磚瓦雜珠玉。

登樓非騁望,目笑是心哭。

何意天樂中,至今奏胡曲。

官軍收洛陽,家住洛陽里。

夫婿與兄弟,目前見傷死。

吞聲不許哭,還遣衣羅綺。

上馬隨匈奴,數秋黃塵里。

生為名家女,死作塞垣鬼。

鄉國無還期,天津哭流水。

登樓望天衢,目極淚盈睫。

強笑無笑容,須妝舊花靨。

昔年買奴僕,奴僕來碎葉。

豈意未死間,自為匈奴妾。

一生忽至此,萬事痛苦業。

得出塞垣飛,不如彼蜂蝶。

妾家清河邊,七葉承貂蟬。

身為最小女,偏得渾家憐。

親戚不相識,幽閨十五年。

有時最遠出,只到中門前。

前年狂胡來,懼死翻生全。

今秋官軍至,豈意遭戈鋋。

匈奴為先鋒,長鼻黃發拳。

彎弓獵生人,百步牛羊膻。

脫身落虎口,不及歸黃泉。

苦哉難重陳,暗哭蒼蒼天。

可汗奉親詔,今月歸燕山。

忽如亂刀劍,攪妾心腸間。

出戶望北荒,迢迢玉門關。

生人為死別,有去無時還。

漢月割妾心,胡風凋妾顏。

去去斷絕魂,叫天天不聞。

苦辛行

且莫奏短歌,聽余苦辛詞。

如今刀筆士,不及屠沽兒。

少年無事學詩賦,豈意文章復相誤。

東西南北少知音,終年竟歲悲行路。

仰面訴天天不聞,低頭告地地不言。

天地生我尚如此,陌上他人何足論。

誰謂西江深,涉之固無憂;

誰謂南山高,可以登之游。

險巇唯有世間路,一晌令人堪白頭。

貴人立意不可測,等閑桃李成荊棘。

風塵之士深可親,心如雞犬能依人。

悲來卻憶漢天子,不棄相如家舊貧。

勸君且飲酒,酒能散羈愁。

誰家有酒判一醉,萬事從他江水流。

長安秋夕(一作中秋感懷)

八月更漏長,愁人起常早。

閉門寂無事,滿院生秋草。

昨宵西窗夢,夢入荊南道。

遠客歸去來,在家貧亦好。

羅江客舍

山縣秋雲暗,茅亭暮雨寒。

自傷庭葉下,誰問客衣單。

有興時添酒,無聊懶整冠。

近來鄉國夢,夜夜到長安。

贈岑郎中

童年未解讀書時,誦得郎中數首詩。

四海煙塵猶隔闊,十年魂夢每相隨。

雖披雲霧逢迎疾,已恨趨風拜德遲。

天下無人鑒詩句,不尋詩伯重尋誰。

聞笛(一作李益詩)

入夜思歸切,笛聲清更哀。

愁人不願聽,自到枕前來。

風起塞雲斷,夜深關月開。

平明獨惆悵,飛盡一庭梅。

漢上題韋氏庄

結茅同楚客,卜築漢江邊。

日落數歸鳥,夜深聞扣舷。

水痕侵岸柳,山翠借廚煙。

調笑提筐婦,春來蠶幾眠。

閨情

側聽宮官說,知君寵尚存。

未能開笑頰,先欲換愁魂。

寶鏡窺妝影,紅衫裛淚痕。

昭陽今再入,寧敢恨長門。

衡陽春日游僧院

曾共劉諮議,同時事道林。

與君相掩淚,來客豈知心。

階雪凌春積,爐煙向暝深。

依然舊童子,相送出花林。

玉台體題湖上亭

湖入縣西邊,湖頭勝事偏。

綠竿初長筍,紅顆未開蓮。

蔽日高高樹,迎人小小船。

清風長入坐,夏月似秋天。

湖南雪中留別

草草還草草,湖東別離早。

何處愁殺人,歸鞍雪中道。

出門迷轍跡,雲水白浩浩。

明日武陵西,相思鬢堪老。

贈別張駙馬

上元年中長安陌,見君朝下欲歸宅。

飛龍騎馬三十匹,玉勒雕鞍照初日。

數裡衣香遙撲人,長衢雨歇無纖塵。

從奴斜抱敕賜錦,雙雙蹙出金麒麟。

天子愛婿皇後弟,獨步明時負權勢。

一身扈蹕承殊澤,甲第朱門聳高戟。

鳳凰樓上伴吹簫,鸚鵡杯中醉留客。

泰去否來何足論,宮中晏駕人事翻。

一朝負譴辭丹闕,五年待罪湘江源。

冠冕凄涼幾遷改,眼看桑田變成海。

華堂金屋別賜人,細眼黃頭總何在。

渚宮相見寸心悲,懶欲今時問昔時。

看君風骨殊未歇,不用愁來雙淚垂。

涇州觀元戎出師

寒日征西將,蕭蕭萬馬叢。

吹笳覆樓雪,祝纛滿旗風。

遮虜黃雲斷,燒羌白草空。

金鐃肅天外,玉帳靜霜中。

朔野長城閉,河源舊路通。

衛青師自老,魏絳賞何功。

槍壘依沙迥,轅門壓塞雄。

燕然如可勒,萬里願從公。

古意

女伴朝來說,知君欲棄捐。

懶梳明鏡下,羞到畫堂前。

有淚沾脂粉,無情理管弦。

不知將巧笑,更遣向誰憐。

聽杜山人彈胡笳

綠琴胡笳誰妙彈,山人杜陵名庭蘭。

杜君少與山人友,山人沒來今已久。

當時海內求知音,囑付胡笳入君手。

杜陵攻琴四十年,琴聲在音不在弦。

座中為我奏此曲,滿堂蕭瑟如窮邊。

第一第二拍,淚盡蛾眉沒蕃客。

更聞出塞入塞聲,穹廬氈帳難為情。

胡天雨雪四時下,五月不曾芳草生。

須臾促軫變宮徵,一聲悲兮一聲喜。

南看漢月雙眼明,卻顧胡兒寸心死。

回鶻數年收洛陽,洛陽士女皆驅將。

豈無父母與兄弟,聞此哀情皆斷腸。

杜陵先生證此道,沈家祝家皆絕倒。

如今世上雅風衰,若個深知此聲好。

世上愛箏不愛琴,則明此調難知音。

今朝促軫為君奏,不向俗流傳此心。

詠史(一作和蕃)

漢家青史上,計拙是和親。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婦人。

豈能將玉貌,便擬靜胡塵。

地下千年骨,誰為輔佐臣。

桂州臘夜

坐到三更盡,歸仍萬里賒。

雪聲偏傍竹,寒夢不離家。

曉角分殘漏,孤燈落碎花。

二年隨驃騎,辛苦向天涯。

再赴桂州先寄李大夫

玷玉甘長棄,朱門喜再游。

過因讒後重,恩合死前酬。

養驥須憐瘦,栽松莫厭秋。

今朝兩行淚,一半血和流。

題招提寺

招提精舍好,石壁向江開。

山影水中盡,鳥聲天上來。

一燈傳歲月,深院長莓苔。

日暮雙林磬,泠泠送客回。

謫官辰州冬至日有懷

去年長至在長安,策杖曾簪獬豸冠。

此歲長安逢至日,下階遙想雪霜寒。

夢隨行伍朝天去,身寄窮荒報國難。

北望南郊消息斷,江頭唯有淚闌干。

贈韋況征君

身欲逃名名自隨,鳳銜丹詔降茅茨。

苦節難違天子命,貞心唯有老松知。

回看葯灶封題密,強入蒲輪引步遲。

今日巢由舊冠帶,聖朝風化勝堯時。

送吉州閻使君入道二首

聞道桃源去,塵心忽自悲。

余當從宦日,君是棄官時。

金汞封仙骨,靈津咽玉池。

受傳三籙備,起坐五雲隨。

洞里花常發,人間鬢易衰。

他年會相訪,莫作爛柯棋。

廬陵太守近隳官,霞帔初朝五帝壇。

風過鬼神延受籙,夜深龍虎衛燒丹。

冰容入鏡纖埃靜,玉液添瓶漱齒寒。

莫遣桃花迷客路,千山萬水訪君難。

入劍門

劍門兵革後,萬事盡堪悲。

鳥鼠無巢穴,兒童話別離。

山川同昔日,荊棘是今時。

征戰何年定,家家有畫旗。

《至京兆尹李鑾》

山上青松陌上塵,雲泥豈合得相親。

世路盡嫌良馬瘦,唯君不棄卧龍貧。

千金未必能移性,一諾從來許殺身。

莫道書生無感激,寸心還是報恩人。

戎昱年輕時風流瀟灑,器宇不凡,很有文采,京兆尹李鑾很賞識他,希望他做自己的幕僚,並想把女兒嫁給他,只不過李鑾嫌他的姓氏與北方少數民族的戎族同字,心裡不是很喜歡,他希望戎昱改一下姓氏,婚事便可定下來,戎昱知道後寫下這首詩,即便是對李鑾的感謝,又申明不願因婚事而易姓的想法。其中,"千金未必能移性,一一諾從來許殺身"是流轉一時的名句

野史逸聞

戎昱

韓晉公滉鎮浙西,戎昱為部內刺史。郡有酒妓,善歌,色亦閑妙。昱情屬甚厚。浙西樂將聞其能,白滉,召置籍中。昱不敢留,俄於湖上為歌詞以贈之,且曰:"至彼令歌,必首唱是詞。"既至,韓為開筵,自持杯,令歌送之,遂唱戎詞。曲既終,韓問曰:"戎使君於汝寄情耶?"妓悚然起立曰:"然。"淚下隨言。韓令更衣待命,席上為之憂危。韓召樂將責曰:"戎使君名士,留情郡妓,何故不知而召置之,成余之過!"乃十笞之。命妓與百縑,即時歸之。其詞曰:"好去春風湖上亭,柳條藤蔓系人情。黃鶯久住渾相戀,欲別頻啼四五聲。"(出《本事詩》)

【譯文】

晉公韓滉鎮守浙西,戎昱是其屬內的刺史。郡內有一名侍酒妓女,善於唱歌,姿色也很嫻雅標致,戎昱對她有深厚的感情。浙西樂將聽說這位妓女善於唱歌,便告訴了韓滉,將她召來安排在樂妓隊伍里。戎昱自然不敢挽留,立即於湖上游宴時寫作歌詞贈給她,並且說:"到那裡以後,讓你唱歌時,一定要首先唱這曲歌詞。"到了浙西後,韓滉為她設筵,自己端起酒杯,令她唱歌送之,她便唱起了戎昱贈她的歌詞。唱完後,韓滉問道:"這是戎刺史寄情於你的一首歌吧?"妓女惶恐地起立答道:"是。"邊答邊流下了眼淚。韓滉讓她更衣待命。在座的客人都為她擔憂,不知主人會如何發落她。韓滉召來樂將責問道:"戎刺史是一位名士,寄情於這位妓女。為什麼不了解這種關系就把她召來安置在這里,釀成了我的過錯?"於是打了他十棍子,命令贈給她百匹細絹,立即把她送回去。戎昱寫的那首歌詞是:"好去春風湖上亭,柳條藤蔓系人情。黃鶯久住渾相戀,欲別頻啼四五聲。"

❽ 漁家傲 陸游賞析

漁家傲·寄仲高
東望山陰何處是?往來一萬三千里。寫得家書空滿紙。流清淚,書回已是明年事。
寄詞紅橋橋下水,扁舟何日尋兄弟?行遍天涯真老矣。愁無寐,鬢絲幾縷茶煙里。
陸升之,字仲高,山陰人,與陸游同曾祖,比陸游大十二歲,有「詞翰俱妙」的才名,和陸游感情好。陸游十六歲時赴臨安應試,他正好與陸游同行。公元1150年(高宗紹興二十年),陸升之任諸王宮大小學教授,阿附秦檜,以告發秦檜政敵李光作私史事(升之為李光侄婿),擢大宗正丞。據韋居安《梅磵詩話》記載,陸游有《送仲高兄宮學秩滿赴行在》詩以諷之,詩雲:「兄去游東閣,才堪直北扉。莫憂持晚,姑記乞身歸。道義無今古,功名有是非。臨分出苦語,不敢計從違。」指責他的行為有背於道義,要取得功名富貴,就不應不擇手段,以致為輿論所非議,因此陸游勸他及早抽身。仲高見到陸游的詩就很不高興。其後陸游入朝,仲高亦照抄此詩送行,只改「兄」字為「弟」字。兩人的思想分岐,是因對秦檜態度不同而起。公元1155年(紹興二十五年)秦檜死後,其黨羽遭受貶逐,仲高因此也遠徙雷州達七年。公元1163年(孝宗隆興元年),陸游罷樞密院編修官,還家待缺,而仲高自已雷州貶歸山陰。
是時兩人相遇,對床夜話。由於時間的推移和情勢的改變,彼此之間的隔閡也已消除。陸游應仲高之請作《復齋記》,歷述其生平出處本末,提到擢升大宗正丞那一段,說在他人可以稱得上是個美差,仲高升,任此職卻是不幸。在大節上,陸游仍不苟且,但口氣卻委婉多了;還稱道仲高經此波折,能「落其浮華,以返本根」,要向仲高學習。陸游入蜀後,乾道八年在閬中曾收到仲高寫給他的信,有詩記其事。據《山陰陸氏族譜》,仲高死於公元1174年(淳熙元年)六月,次年春陸游在成都始得訊,遂作《聞仲高從兄訃》詩。
這一首《寄仲高》的詞,當是公元1175年(淳熙二年)以前在蜀所作,只述兄弟久別之情,不再提及往事,已感無須再說了。
上片起二句:「東望山陰何處是?往來一萬三千里。」寫蜀中與故鄉山陰距離之遠,為後文寫思家和思念仲高之情發端。「寫得家書空滿紙」和「流清淚」二句,是為著寫思家之情的深切。「空滿紙」,情難盡:「流清淚」,情難抑,作者的傷感,深深地感染著讀者。作者道不盡的酸楚,豈是「家書」能表述清楚的。「書回已是明年事」句,緊接寫信的事,自嘆徒勞;又呼應起二句,更加傷感。一封家信的回復,竟要等待到來年,這種情境極為難堪,而表達卻極新穎。
前人詩詞,少見這樣寫。這一句是全詞意境最佳的創新之句。這種句,不可多得,也不能強求,須從實境實感中自然得來。陸游心境如此,感觸自心中油然而發,正所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下片起二句,從思家轉到思念仲高。「寄語紅橋橋下水,扁舟何日尋兄弟?」巧妙地借「寄語」流水來表達懷人之情。紅橋,在山陰縣西七里迎恩門外,當是兩人共出入之地,詞由橋寫到水,又由水引出扁舟;事實上是倒過來想乘扁舟沿流水而到紅橋。詞題是寄仲高,不是懷仲高,故不專寫懷念仲高專寫懷念高,只這二句,而「兄弟」一呼,已是情義滿溢了。
況寄言只憑設想,相尋了無定期,用筆不多,而酸楚之情卻更深一層了。陸游離開南鄭宣撫使司幕府後,經三泉、益昌、劍門、武連、綿州、羅江、廣漢等地至成都;又以成都為中心,輾轉往來於蜀州、嘉州、榮州等地在奔波中年華漸逝,已年屆五十,故接下去有「行遍天涯真老矣」之句。這一句從歸鄉未得,轉到萬里飄泊、年華老大之慨。再接下去二句:「愁無寐,鬢絲幾縷茶煙里。」典故用自杜牧《題禪院》詩:「觥船一棹百分空,十歲青春不負公,今日鬢絲禪榻畔,茶煙輕颺落花風。」陸游早年即以經濟自負,又以縱飲自豪,同於杜牧;而後老大無成,幾絲白發,坐對茶煙,也同於杜牧。身世之感相同,自然容易引起共鳴,信手拈用其詩,如同已出,不見用典的痕跡。這三句,是向仲高告訴自己的生活現狀,看似消沉,實際則不然。因為對消沉而有感慨,便是不安於消沉、不甘於消沉的一種表現。
這首詞從寄語親人表達思鄉、懷人及自身作客飄零的情狀,語有新意,情亦纏綿,在陸游的詞中是筆調較為凄婉之作。它的結尾看似有些消沉,而實際並不消沉,化憤激不平與熱烈為閑適與凄婉,又是陸詩與陸詞的常見意境。

❾ 槿花,是指什麼動物

戎昱,(744~800)唐代詩人。荊州(今湖北江陵)人,郡望扶風(今屬陝西)。少年舉進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後中進士。寶應元年(762),從滑州、洛陽西行,經華陰,遇見王季友,同賦《苦哉行》。大歷二年(767)秋回故鄉,在荊南節度使衛伯玉幕府中任從事。後流寓湖南,為潭州刺史崔瓘、桂州刺史李昌巙幕僚。建中三年(782)居長安,任侍御史。翌年貶為辰州刺史。後又任虔州刺史。晚年在湖南零陵任職,流寓桂州而終。中唐前期比較注重反映現實的詩人之一。名作《苦哉行》寫戰爭給人民帶來災難。羈旅遊宦、感傷身世的作品以《桂州臘夜》較有名。存詩125首,明人輯有《戎昱詩集》。其詩語言清麗婉朴,鋪陳描寫的手法較為多樣,意境上大多寫得悲氣縱橫(詩中常有「愁」、「淚」、「哭」、「啼」、「悲」、「涕」等字),頗為感人。題材上寫邊塞戎旅和秋思送別的詩很多。代表作有《塞下曲》、《移家別湖上亭》、《苦哉行五首》、《羅江客舍》、《客堂秋夕》、《從軍行》、《江城秋霽》、《送陸秀才歸覲省 》、《霽雪》、《江上柳送人》、《辰州建中四年多懷》、《八月十五日》、《出軍》、《紅槿花》、《桂州歲暮》、《旅次寄湖南張郎中》等,其中以《塞下曲》和《移家別湖上亭》兩首為最著名。《塞下曲》寫戍邊將士在劫空敵塞(虜塞)後凱旋歸來,「高蹄戰馬三千匹,落日平原秋草中」,場面十分壯闊,撼動人心.《移家別湖上亭》寫詩人搬家與「湖上亭」道別,亭邊的「柳條藤蔓」彷彿系著離情,那黃鶯也象與久居此地的詩人認識似的,因為將要離別連連地叫了四五聲(「頻啼四五聲」),寫得很是生動有趣。集五卷,今編詩一卷。

❿ 有名詩人的字 號

1、王維,唐代大詩人,字摩詰,代表作《山居秋暝》《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終南別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過香積寺》等。
2、李白,唐代大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代表作《古風》組詩、《夢游天姥吟留別》《蜀道難》《行路難》《將進酒》《贈汪倫》《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望廬山瀑布》等。
3、杜甫,唐代大詩人,字子美,因曾居長安城南少陵,在成都被嚴武薦為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後世稱之為杜少陵,杜工部。代表作「三吏」(《新安吏》、《潼關吏》、《石壕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秋興八首》、《登高》、《又呈吳郎》等。
4、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字介甫,號半山。王安石的成就主要是詞和文,在散文方面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詩詞代表作有《桂枝香 金陵懷古》《泊船瓜洲》等。
5、趙翼,字雲菘,號甌北,江蘇陽湖人(今常州市)。清代史學家。主要代表詩歌是《論詩》組詩,其中第二首最有名,「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6、陶淵明,東晉大詩人,字元亮,別號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潛,卒後親友私謚靖節。代表作《歸園田居》、《飲酒》組詩等,散文有《歸去來兮辭》《桃花源記》等
7、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文章的成就略高於詩歌。散文代表作《封建論》《三戒》、《捕蛇者說》、《童區寄傳》、《段太尉逸事狀》,詩歌代表作《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江雪》等。
8、劉禹錫,字夢得,中唐詩人,代表作《烏衣巷》《石頭城》《蜀先主廟》《西塞山懷古》《竹枝詞》等。
9、杜牧,字牧之,京兆萬年人,晚唐詩人,和李商隱一起並成為「小李杜」。詩歌代表作《感懷詩》《過華清宮絕句》、《赤壁》、《泊秦淮》、《山行》等,散文代表作《阿房宮賦》。
10、文天祥,字宋瑞,一字履善,號文山,南宋廬陵(今吉安)人。代表詩歌《正氣歌》《過零丁洋》,代表詞作《酹江月·驛中言別友人》。
11、蘇軾,字子瞻,自號東坡居士,四川湄山人。中國文學史藝術史的天才人物。唐宋八大家,散文代表作《前赤壁賦》《後赤壁賦》。詩詞代表作《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江城子 老夫聊發》《江城子 十年生死》等等等等。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