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邊城翠翠賞析

邊城翠翠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3-09 22:24:43

⑴ 分析一下<邊城>里翠翠這個人物形象

翠翠是沈從文《邊城》中的女主人公,是作者傾注著"愛"與"美"的理想的版藝術形象。

翠翠權是一位清純可愛的鄉村女孩,是美的化身。她的愛情故事是一首凄美的歌,她是作者鄉戀情感與懷舊思想孕育起來的一個血肉豐滿的人物形象,作者也通過翠翠這一藝術形象表現出了對「現代文明」的無情批判。

(1)邊城翠翠賞析擴展閱讀

《邊城》它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為背景,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描繪了湘西地區特有的風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愛情悲劇,凸顯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與心靈的澄澈純凈。

翠翠是沈從文《邊城》中的女主人公,是作者傾注著「愛」與「美」的理想的藝術形象。沈從文在《老伴》《水雲》等文中說過,翠翠是由「絨線鋪的小女孩」、青島嶗山的「一個鄉村女子」以及「身邊新婦」(即夫人張兆和)三個原型「合成」的。

⑵ 邊城中翠翠的外貌描寫

邊城中翠翠的外貌描寫如下:

「翠翠在風日里長養著,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她且教育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隻小獸物。人又那麼乖,如山頭黃麂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

翠翠的形象取材於瀘溪絨線鋪的女孩、青島嶗山的鄉村女子和「身邊的新婦」沈夫人。翠翠的形象凝聚了沈從文的文化戀母情結,銘刻下沈從文對湘西苗族文化的無盡傷逝和眷戀。

《邊城》是沈從文的代表作,入選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排名第二位,僅次於魯迅的《吶喊》。

(2)邊城翠翠賞析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邊城》成書於1931年,那正是沈從文愛情事業雙豐收的季節。

1931年社會雖然動盪不安,但總體上還是稍顯和平,這個時候中國有良知的文人,都在思考著人性的本質,沈從文自然是走在前沿的,於是,他希望通過自己對湘西的印象,描寫了一個近似於桃花源的湘西小城,給都市文明中迷茫的人性指一條明路。人間尚有純潔自然的愛,人生需要皈依自然的本性。

翠翠人物簡介

翠翠是個天真善良、溫柔清純的小女孩,是作者傾注「愛」與「美」的理想的藝術形象。翠翠來到人間,便是愛的天使與愛的精靈。她爺爺把她領大,一老一少相依為命。她既是愛情的女兒,又是大自然的女兒。在她身上「天人合一」,她是美的精靈與化身。

作者簡介

沈從文(1902-1988)原名沈岳煥,湖南鳳凰縣人,漢族(其父為漢族),但有部分苗族(沈從文祖母是苗族)和土家族(沈從文母親是土家族)血統,現代著名作家、歷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說代表人物,筆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

⑶ 邊城中對翠翠的評價

邊城)中的主人公翠翠,是沈從文嚮往的優美人性與人生的化身與極致。這個湘西少女,是渡船老人的外孫女,祖孫倆相依為命, 長期生活在山水間、渡船上,青山綠水與古樸的環境造就了翠翠清 澈透明的性格,她美麗、熱情、純真,從不發愁,從不動氣,又從小常 看著老人向那些困憊的旅人贈飲一杯涼茶,甚至不收過渡者的賞 錢,過著勤儉、寧靜的生活。隨著歲月的更替,翠翠的情感發生了變 化,作者細膩地展示了這個少女情竇初開時充滿愛的心靈,她喜歡 看迎送新娘的喜轎,愛在頭發上插朵野花,樂於聽人唱歌,因為在一 次龍舟競渡時邂逅船總的兒子儺送,從此暗暗傾心。至此,作者向 讀者展現了翠翠的青春的覺醒和萌動,朦朧的憧憬和少女羞澀的美 妙心態,表現人類感情中極為美好的一面。而在儺送遠走,渡船老 人又溘然長逝後,翠翠懷著對老祖父的傷悼之情和對戀人的思念, 守著渡口,雖有失落,但依然抱著期待,盡管儺送「這個人也許永遠 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採」,翠翠仍一如既往,因循著傳統的方式,平 和地生活著、等待著。作者通過這一形象,特別是通過這一人物在
愛情生活中的態度,描繪出人世間一種純潔美好的感情、謳歌了象 征著愛與美的人性與人生,「為人類『愛』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說明」

⑷ 邊城中翠翠人物形象的意義

《邊城》是一曲充滿愛和美的人生頌歌,青年男女的情愛,祖孫父子的親愛,人們相互之間的友愛,風俗風景的可愛,以及這些愛中蘊涵的美,融合在整個故事和人物形象之中,給讀者以強烈的藝術美感。主人公翠翠是愛和美的化身,是一個剛剛脫離兒童期般的船家少女,她出現在讀者面前,一舉一動還帶點兒童的稚氣,體現童貞美。她用美好的心靈抒寫了一首湘西邊地少女淳樸、堅貞、情愛美的詩篇,這正是翠翠的典型所在。通過翠翠的這一形象,作者淡化了現實的黑暗與痛苦,而謳歌一種古樸的象徵著「美」與「愛」的人性與生活方式,亦即作者所冀求的自然、健康、優美的人生形式。作品雖寫了愛情卻又不重於愛情本身,而且通過翠翠等人物在愛情生活中的態度、舉措來抒發作者心靈對人生和性情的呼喚。

⑸ 《邊城》中翠翠的人物形象分析

藝術形象。翠翠來到人間,便是愛的天使與愛的精靈。她爺爺把她領大,一老一少相依為命。她既是愛情的女兒,又是大自然的女兒。在她身上「天人合一」,她是美的精靈與化身。

她在愛上儺送後,沒想到儺送的哥哥也愛上了她。出於對愛情的忠貞,她明確向爺爺表示拒絕。然而,她與儺送的愛情卻忽然受到嚴重挫折,儺送遠走他鄉。

爺爺也死了使她一夜之間「長成大人」。最後,她像爺爺那樣守住擺渡的崗位,苦戀並等待著儺送的歸來,這些充分表現了翠翠性格堅強的一面。

(5)邊城翠翠賞析擴展閱讀:

翠翠自幼父母雙亡,內心無比孤獨。雖然有外公無微不至地照顧自己,但是並不能真正理解她作為一個青春少女的情懷。她「看著天上的紅雲,聽著渡口飄來鄉生意人的雜亂聲音,心中有些薄薄的凄涼」。沒有人能體會一個思春少女的感情,所以她感到「這日子成為痛苦的東西了」。

她為這無奈的生活而痛哭,外公不能明白她內心的哀痛,只能哄勸她說:「不許哭,做一個大人,不管有什麼事都不許哭。要硬扎一點,結實一點,才配活到這塊土地上!」對於一個花季少女,這樣的話太不切實際了。

天保和儺送為了她唱歌「決斗」,她卻毫不知情,只能在夢中希望愛情的實現,現實好像和她毫無相干。最後天保闖灘而死,儺送離家出走,外公為她的婚事憂愁而亡,她卻並不能了解這一切的前因後果,只能凄涼地守著渡船,等待著心上人的歸來。

「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沒有人能告訴她要孤獨地等到什麼時候。

外公因為女兒和那個軍人的悲劇,在他心裡留下不可磨滅的傷痕。翠翠害怕地痛哭讓他覺得莫名其妙,他給孫女講她母親的故事,更讓孫女感動不已。對於天保兄弟的選擇,他卻沒有直接告訴翠翠,反而讓孫女「心中不免有點亂」。

他對翠翠「溫和悲憫地笑」,表現了他內心的矛盾,既愛孫女,又害怕她再走母親的老路,卻不能直接說出來。節選部分以後因天保的死造成孫女的悲劇,他又無能為力,不能向任何人求助訴說,只能撒手而去。可以說他是在孤獨中死去的。

沈從文(1902年—1988年),原名沈岳煥,湘西鳳凰縣人。1930年後赴青島大學執教,創作作品多了起來。沈從文讀過兩年私塾,正規教育僅是小學,他的知識和智慧更多是自然和人生這部大書給他的。

沈從文,撰寫出版了《邊城》《長河》等小說,以及《唐宋銅鏡》《龍鳳藝術》《戰國漆器》《中國古代服飾研究》等學術專著[2]。他活了86歲,文學水平十分高,即使在講課也體現出坦言和直率品質。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邊城

0

⑹ 《邊城》中翠翠的人物形象分析

翠翠是個天真善良、溫柔清純的小女孩,是作者傾注「愛」與「美」的理想的藝術形象。翠翠來到人間,便是愛的天使與愛的精靈。她爺爺把她領大,一老一少相依為命。她既是愛情的女兒,又是大自然的女兒。在她身上「天人合一」,她是美的精靈與化身。

她在愛上儺送後,沒想到儺送的哥哥也愛上了她。出於對愛情的忠貞,她明確向爺爺表示拒絕。然而,她與儺送的愛情卻忽然受到嚴重挫折,儺送遠走他鄉。

爺爺也死了使她一夜之間「長成大人」。最後,她像爺爺那樣守住擺渡的崗位,苦戀並等待著儺送的歸來,這些充分表現了翠翠性格堅強的一面。

(6)邊城翠翠賞析擴展閱讀:

翠翠自幼父母雙亡,內心無比孤獨。雖然有外公無微不至地照顧自己,但是並不能真正理解她作為一個青春少女的情懷。她「看著天上的紅雲,聽著渡口飄來鄉生意人的雜亂聲音,心中有些薄薄的凄涼」。沒有人能體會一個思春少女的感情,所以她感到「這日子成為痛苦的東西了」。

她為這無奈的生活而痛哭,外公不能明白她內心的哀痛,只能哄勸她說:「不許哭,做一個大人,不管有什麼事都不許哭。要硬扎一點,結實一點,才配活到這塊土地上!」對於一個花季少女,這樣的話太不切實際了。

天保和儺送為了她唱歌「決斗」,她卻毫不知情,只能在夢中希望愛情的實現,現實好像和她毫無相干。最後天保闖灘而死,儺送離家出走,外公為她的婚事憂愁而亡,她卻並不能了解這一切的前因後果,只能凄涼地守著渡船,等待著心上人的歸來。

「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沒有人能告訴她要孤獨地等到什麼時候。

外公因為女兒和那個軍人的悲劇,在他心裡留下不可磨滅的傷痕。翠翠害怕地痛哭讓他覺得莫名其妙,他給孫女講她母親的故事,更讓孫女感動不已。對於天保兄弟的選擇,他卻沒有直接告訴翠翠,反而讓孫女「心中不免有點亂」。

他對翠翠「溫和悲憫地笑」,表現了他內心的矛盾,既愛孫女,又害怕她再走母親的老路,卻不能直接說出來。節選部分以後因天保的死造成孫女的悲劇,他又無能為力,不能向任何人求助訴說,只能撒手而去。可以說他是在孤獨中死去的。

沈從文(1902年—1988年),原名沈岳煥,湘西鳳凰縣人。1930年後赴青島大學執教,創作作品多了起來。沈從文讀過兩年私塾,正規教育僅是小學,他的知識和智慧更多是自然和人生這部大書給他的。

沈從文,撰寫出版了《邊城》《長河》等小說,以及《唐宋銅鏡》《龍鳳藝術》《戰國漆器》《中國古代服飾研究》等學術專著[2]。他活了86歲,文學水平十分高,即使在講課也體現出坦言和直率品質。

⑺ 邊城中翠翠詳細的人物形象分析

翠翠是沈從文心目中的湘西苗族文化女神,是沈從文用「他者」(西方)的眼光看出來的湘西苗族幕的「本質」。
「翠翠在風日里長養著,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她且教育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隻小獸物。人又那麼乖,如山頭黃麂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平時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對她有所注意時,便把光光的眼睛瞅著那陌生人,作成隨時皆可舉步逃入深山的神氣,但明白了人無機心後,就又從從容容在水邊玩耍了。」這個形象可以說是「優美、健康、自然」。不過這形象也含有深深的隱痛:「黃麂一樣……隨時皆可舉步逃入深山」,隱喻苗族先人在漢族的壓力下,從中原地區向洞庭湖地區遷徙,並溯沅水退入湘西的深山裡。深山是他們最後的庇護所和自由天地,在這里他們是「在家的」。翠翠的形象取材於瀘溪絨線鋪的女孩、青島嶗山的鄉村女子和「身邊的新婦」沈夫人。《邊城》里的愛情故事,討論的是文化問題,性的話語和文化的話語交織在一起。翠翠的形象凝聚了沈從文的文化戀母情結,銘刻下沈從文對湘西苗族文化的無盡傷逝和眷戀。
翠翠的身世是個悲劇,翠翠的父親是個綠營屯戊軍人,嚴格地說,對苗族文化而言是一種異質(heterogeneity)。翠翠本身是漢文化(父系文化)和苗文化(母系文化)融合的產物。從翠翠父母的愛情悲劇里,我們可以看到漢文化同苗族文化的不平等關系,以及這種權力關系在苗/漢文化關繫上的歷史沖突和歷史悲劇(如乾嘉苗民起義)。
翠翠這個無所歸依的孤雛無疑是湘西苗族文化的象徵。
「在一種近於奇跡中,這遺孤居然長大成人,一轉眼便十三歲了。」爺爺這個閱盡人事、飽經風霜的老人是苗族古老歷史的象徵。「爺爺和翠翠」是苗族「民族古老,文化年輕」的形象的說明。爺爺目睹了翠翠父母的悲劇,「口中不怨天,心卻不能完全同意這不幸的安排」。「他從不思索自己的職務對於本人的意義,只是靜靜地很忠實的在那裡活下去」。「翠翠大了,他也得把翠翠交給一個人,他的事才算完結!交給誰?必需什麼樣的人方不委屈她?」年邁衰老的爺爺是翠翠唯一的依靠,「假若爺爺死了」,翠翠這個歷史的孤兒能否加入到新的歷史的腳步中去呢?
黃狗與苗族盤犬崇拜和犬始祖神話有關,也與二老儺送有關。《邊城》第十節,二老劃龍舟翻船落水,翠翠斥黃狗說:「得了,裝什麼瘋,你又不劃船,誰要你落水呢?」又《鳳子》第三章,紳士將他的狗取名為「儺送」——「那紳士把信件接到手上,吩咐那隻較大的狗:『儺送,開門去罷』。」白塔苗族傳統價值觀念的象徵,如風俗淳樸、重義輕利等,也就是沈從文說的「正直素樸人情美」。
渡船這只方頭渡船很有特點:船上立一枝竹竿,掛一個鐵環,在兩岸牽一段廢纜。有人過渡時,把鐵環掛在廢纜上,牽船來回過渡——這是一個封閉、單調的意象,是一種與河流(線性時間、一元歷史)無關的存在狀態,隱喻苗族古老的生活方式。
「鳳灘、茨灘不為凶,下面還有繞雞籠;繞雞籠也容易下,青浪灘浪如屋大。爺爺,你渡船也能下鳳灘、茨灘、青浪灘嗎?」時間觀翠翠「輕輕哼著巫師十二月里為人還願請神的歌玩」,請張果老、鐵拐李、關夫子、尉遲公、洪秀全、李鴻章等「雲端下降慢慢行」,「今來坐席又何妨!」——這是一種原始的時間意識,在這里,所有的時間段落:過去、現在、未來都共時性地展現。以祖先崇拜和原型回歸為基礎的時間描述,通過節日期間的神話和禮儀慶祝活動,不斷地獲得再生。

⑻ 《邊城》的情節概括,及翠翠和爺爺的人物形象分析。

邊城主要內容:

生活在湘西古城茶峒的翠翠和爺爺擺渡為生,當地船總順順的兩個兒子天保和儺送同時喜歡上了翠翠。但翠翠卻鍾情於兩年前龍舟賽上看到的老二儺送。

兄弟兩個以唱山歌來向翠翠表白,讓翠翠自己決定。天保不敵儺送,憤而獨自駕船遠行做生意,卻不幸出事身亡,儺送為此深深自責,便隻身去了桃源不再回來。

船總順順因為兩個兒子的事情不再與翠翠爺爺交好,在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翠翠爺爺安靜地離開人世,自此,翠翠獨自在江邊擺渡,等待儺送的歸來。

人物形象分析:

1、翠翠

翠翠是個天真善良、溫柔清純的小女孩,是作者傾注「愛」與「美」的理想的藝術形象。翠翠來到人間,便是愛的天使與愛的精靈。

她爺爺把她領大,一老一少相依為命。她既是愛情的女兒,又是大自然的女兒。在她身上「天人合一」,她是美的精靈與化身。

2、爺爺

爺爺保有著中國傳統的美德,他對孫女翠翠親情無限。為翠翠的親事操心擔憂,盡力促成翠翠愛情的實現。在生活上,對翠翠也是無比關懷,不讓翠翠坐熱石頭,惟恐翠翠生病。

(8)邊城翠翠賞析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邊城》成書於1931年,那正是沈從文愛情事業雙豐收的季節。1931年社會雖然動盪不安,但總體上還是稍顯和平,這個時候中國有良知的文人,都在思考著人性的本質。

沈從文自然是走在前沿的,於是,他希望通過自己對湘西的印象,描寫了一個近似於桃花源的湘西小城,給都市文明中迷茫的人性指一條明路。人間尚有純潔自然的愛,人生需要皈依自然的本性。

賞析:

翠翠的愛情故事,作者所表現出的似乎是一個「誰也沒有錯」的愛情悲劇,作者只是有意識的在人性層面上敘述故事,無意發掘悲劇產生的人為的、社會等方面的因素。

我們不妨來看看在這篇小說中天保和儺送所選擇的求愛方式:天保所選擇的車路—託人做媒,這種婚配方式是漢族人的傳統,在天保的婚俗觀念中還是漢人的「父母之命」。

因此在他一廂情願地托媒求婚失敗後,他反而怨恨老船夫:「鬼知道那老的存心是要把孫女嫁個會唱歌的水手,還是預備規規矩矩地嫁個人!」可見他把老船夫看成是翠翠婚事的主權人。

而且他的弦外之音嫁個會唱歌的水手,就不是「規規矩矩」的了。儺送所選擇的馬路—站在山頭唱歌,這是苗族人的傳統。苗族人是青年男女自由戀愛成婚。

然而自清雍正年間在湘西這邊實施「改土歸流」以來,伴隨著對苗民反抗的武力剿滅,一種無形的東西正慢慢滲透到這片准乎自然的人生天地里,古樸的民風也在日漸消失。

翠翠和這些上層人物相比,是這般的清純與美麗,天真與善良。她燭照著上流社會的腐朽生活,反襯著城裡人的「庸俗小氣自私市儈」。

沈從文也藉此揭露都市「現代文明」培育的虛偽、自私、怯懦……總之,翠翠是一位清純可愛的鄉村女孩,是美的化身。她的愛情故事是一首凄美的歌。

她是作者鄉戀情感與懷舊思想孕育起來的一個血肉豐滿的人物形象,作者也通過翠翠這一藝術形象表現出了對「現代文明」的無情批判。

⑼ 賞析《邊城》里的句子,要詳細的

1.小溪流下去,繞山岨流,約三里便匯入茶峒的大河。人若過溪越小山走去,則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邊。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近有了小小差異。小溪寬約二十丈,河床為大片石頭作成。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小溪既為川湘來往孔道,水常有漲落,限於財力不能搭橋,就安排了一隻方頭渡船。

賞析:這段話描繪了邊城淡淡的風景,凝練的文字清清淡淡,卻似水墨畫般清晰入目,讓人能感受到這方水土的潔凈美好。

2.風日清和的天氣,無人過渡,鎮日長閑,祖父同翠翠便坐在門前大岩石上曬太陽。或把一段木頭從高處向水中拋去,嗾使身邊黃狗自岩石高處躍下,把木頭銜回來。或翠翠與黃狗皆張著耳朵,聽祖父說些城中多年以前的戰爭故事。或祖父同翠翠兩人,各把小竹作成的豎笛,逗在嘴邊吹著迎親送女的曲子。

賞析:這段話描寫翠翠和祖父日常的生活,閑適淡然的日子,讓人跟著作者的筆觸走近了這座小鎮的深處,祖孫倆的善良、美好,讓人不忍心破壞。

3.茶峒地方憑水依山築城,近山的一面,城牆如一條長蛇,緣山爬去。臨水一面則在城外河邊留出餘地設碼頭,灣泊小小篷船。船下行時運桐油青鹽,染色的棓子。

賞析:好的寫景就該是簡潔而富有刻畫力的,在沈從文筆下找不到華麗的辭藻,但你卻可以清晰得從這樣的筆觸中感受到景物的輪廓,「城牆如一條長蛇,緣山爬去」,說不出的滋味,和文章淡淡的氣氛相得益彰。

4 水中游魚來去,全如浮在空氣里。兩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紙的細竹,長年作深翠顏色,逼人眼目。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時只需注意,凡有桃花處必有人家,凡有人家處必可沽酒。夏天則曬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褲,可以作為人家所在的旗幟。秋冬來時,房屋在懸崖上的,濱水的,無不朗然入目。黃泥的牆,烏黑的瓦,位置則永遠那麼妥貼,且與四圍環境極其調和,使人迎面得到的印象,實在非常愉快。

賞析:同是寫景,這一段為我們描繪了湖濱的四季風光:游魚竹林,桃花杏林,夏日花衣,秋冬瓦房,風光秀麗,平靜水光,塑造了一個平和美好的環境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