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君何能爾的爾賞析
Ⅰ 問君何能爾的何的意思
何在此處是「怎麼、如何」的意思。爾表示「這樣」,整句話的意思便是,問您怎麼才能(做到)這樣呢?
Ⅱ 問君何能爾 心遠地自偏。賞析
本篇是《飲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詩歌的主旨是展示詩人運用魏晉玄學 「得意忘象」之說領悟「真意」的思維過程,富於理趣。然而,它不是枯燥乏 味的哲理演繹。詩中寫了悠然自得的情,也寫了幽美淡遠的景,在情景交融的 境界中含蓄著萬物各得其所、委運任化的哲理;這哲理又被詩人提煉、濃縮到 「心遠地自偏」、「此中有真意」等警句,給讀者以理性的啟示,整首詩的韻 調也更顯得雋秀深長。 宋代朱熹說:「晉宋人物,雖曰尚清高,然個個要官職,這邊一面清談, 那邊一面招權納貨。陶淵明真個能不要,此所以高於晉宋人物。」晚景和詩人從中獲得的無限樂趣。表現了詩人熱愛田園生活的真情和高潔人格。
Ⅲ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的意境是什麼
。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這是陶淵明的名作《飲酒》其五。世人多熟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而我更喜歡「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陶淵明那天然、如璞玉一般的詩詞一直為我所喜愛,其詩直抒胸臆,沒有一點矯揉造作的成分。「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表現了作者自得其樂的隱居生活和那種悠然、恬靜、消雅的心情,這種意境更是每一個現代人畢生追求但卻永遠無法達到。其實,有時候,我們應該讓我們收攏身心,遠離一些名利、一些物質的追求、一些世俗,心情自然會變得寧靜起來,靜靜的……漸漸的……人和人之間、整個社會之間將會更為真率,更為自然!
Ⅳ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賞析
這句話1.是議論句,用了設問2.心遠:心情閑適,心志高遠3.表達作者對偏遠地方的追求,喜歡優美平靜的日子
Ⅳ "問君何能爾"的爾什麼意思 這句話出自哪裡
陶淵明詩: 飲酒·其五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暄。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爾:這樣
Ⅵ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是什麼意思
問我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遠,自然就會覺得所處地方僻靜了。
原文: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白話譯文:
居住在人世間,卻沒有車馬的喧囂。問我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遠,自然就會覺得所處地方僻靜了。在東籬之下採摘菊花,悠然間,那遠處的南山映入眼簾。山中的氣息與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飛鳥,結著伴兒歸來。這裡面蘊含著人生的真正意義,想要辨識,卻不知怎樣表達。
此文出自魏晉·陶淵明《飲酒其五》
(6)問君何能爾的爾賞析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陶淵明的《飲酒》並不是酒後遣興之作,而是詩人借酒為題,寫出對現實的不滿和對田園生活的喜愛,是為了在當時十分險惡的環境下借醉酒來逃避迫害。他在第二十首詩中寫道「但恨多謬誤,君當恕罪人」,可見其用心的良苦。
陶淵明的時代,是門閥士族的時代,政治黑暗,官場腐敗,且易招來殺身之禍,他痛感世道的險惡,生活的艱辛,又不願為五斗米折腰,終於在義熙元年(405年),他四十一歲時,當了八十餘日的彭澤令後棄官歸隱,長歸園田,不再出仕,親執耒耜,躬自勞作。
由於社會的長期分裂和動盪不安,再加上統治者的荒淫奢侈,許多敢於批評朝政的士大夫文人,動輒被無辜殺戮。因此,當時文人們懼談政治,盡是躲開政治,有的以遊山玩水,隱逸不仕,酗酒放浪,玄學清談等方式來表示自己沒有政治野心,免得被統治者猜忌,以招來人身傷害。
橫禍難料的黑暗現實造成的這種畸形的社會風氣,不能不影響破落貴族出身的陶淵明。他從二十九歲第一次出仕江州祭酒到四十一歲解去彭澤令,前後幾仕幾隱,實際做官時間不到三年,他的理想火花就這樣在黑暗現實里稍縱即逝。因此,他借「醉人」的語言,指責黑暗社會,揭露政治危機,鄙棄虛偽世俗。
Ⅶ 問君何能爾的爾是什麼意思
爾表示「這樣」,整句話的意思便是,問您怎麼才能(做到)這樣呢?
Ⅷ 在【飲酒】中,怎麼賞析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飲酒·其五 晉·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這首飲酒詩是陶淵明僅存的116首五言詩中最能代表其個人思想的一首,飲酒這個題目下一共有20首詩,傳唱得膾炙人口的也是這一首最勝。其實,這首詩在陶淵明生活的時代並不出名,也不為人所共賞,因為在那個詩歌只能被運用在歌功頌德和表達志向的年代,這是一首「劃時代」的詩。 所謂「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說明了兩個問題,一是,人境的生活是「車馬喧」的,是無奈的;二是,作者的「在人境」與旁人的「在人境」不同,是沒有車馬喧囂的。接下來作者將視角放到第三人稱的角度,反問:「為什麽別人避開『車馬喧』,而你就能做到這樣呢?(問君何能爾)」回答是:「處在遠離喧囂的心念之中,當然就少有車馬的煩勞了,進而似乎連原來就在『人境』中的居所也變得偏僻起來。(心遠地自偏)」 再來就是描述了在這樣的心境中,生活也是恬靜而悠然的,這是全詩最為人稱道之處,用了兩個地點,兩個動作,把一種神仙般脫俗而又不失生趣的意境點畫得令人不盡嚮往——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山中氣象,無論是早上還是黃昏,都是讓人舒爽的。夕陽之下,在如此讓人舒爽的氣象之中,飛鳥結伴歸林,再承接上文中描述的悠然地採菊、眺望南山的生活,作者覺得似乎這裏就包含著人生的至理,但再去細細追尋,卻又無跡可辨了。 這首詩很美,美就美在全詩沒有一處是生硬的,這是完完全全純自然地、無意識地在描述著作者的人生追求的一幅畫面,但更妙的是連作者也忘記了自己的存在。這是一種無我,也是一種對「天人合一」的最佳詮釋。
Ⅸ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體現了什麼哲理
體現的哲理是:人不僅是在社會、在人與人的關系中存在的,而且,甚至更重要的,每一個個體生命作為獨立的精神主體,都直接面對整個自然和宇宙而存在。
出自:東晉 陶淵明《飲酒 其五》
原詩:
飲酒·其五
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釋義:
居住在人世間,卻沒有車馬的喧囂。
問我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遠,自然就會覺得所處地方僻靜了。
在東籬之下採摘菊花,悠然間,那遠處的南山映入眼簾。
山中的氣息與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飛鳥,結著伴兒歸來。
這裡面蘊含著人生的真正意義,想要辨識,卻不知怎樣表達。
結廬:建造住宅,這里指居住的意思。車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擾。悠然:自得的樣子。見:看見,動詞。南山:泛指山峰,一說指廬山。日夕:傍晚。
(9)問君何能爾的爾賞析擴展閱讀
主題思想:
這首詩表現了作者悠閑自得的心境和對寧靜自由的田園生活的熱愛,對黑暗官場的鄙棄和厭惡,抒發作者寧靜安詳的心態和閑適自得的情趣,以及返回自然的人生理想,又寫出了作者欣賞以及贊嘆大自然給人帶來的情感。
作者成就:
陶淵明是田園詩的開創者。他的田園詩以純朴自然的語言、高遠拔俗的意境,為中國詩壇開辟了新天地,並直接影響到唐代田園詩派。
在他的田園詩中,隨處可見的是他對污濁現實的厭煩和對恬靜的田園生活的熱愛。
因為有實際勞動經驗,所以他的詩中洋溢著勞動者的喜悅,表現出只有勞動者才能感受到的思想感情,如《歸園田居》第三首就是有力的證明,這也正是他的田園詩的進步之處。
陶淵明的詩文重在抒情和言志。抒情、寫景、議論緊密結合,情景交融,從中反映了作者的個性,他的清高自賞和不與世俗同習。
陶淵明筆下的景物往往被人格化,如青松、芳菊、歸鳥、孤雲,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景物,也是詩人高潔性格的象徵。
Ⅹ 在中,怎麼賞析問君何能爾
飲酒·其五 晉·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這首飲酒詩是陶淵明僅存的116首五言詩中最能代表其個人思想的一首,飲酒這個題目下一共有20首詩,傳唱得膾炙人口的也是這一首最勝.其實,這首詩在陶淵明生活的時代並不出名,也不為人所共賞,因為在那個詩歌只能被運用在歌功頌德和表達志向的年代,這是一首「劃時代」的詩.
所謂「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說明了兩個問題,一是,人境的生活是「車馬喧」的,是無奈的;二是,作者的「在人境」與旁人的「在人境」不同,是沒有車馬喧囂的.接下來作者將視角放到第三人稱的角度,反問:「為什麽別人避開『車馬喧』,而你就能做到這樣呢?(問君何能爾)」回答是:「處在遠離喧囂的心念之中,當然就少有車馬的煩勞了,進而似乎連原來就在『人境』中的居所也變得偏僻起來.(心遠地自偏)」
再來就是描述了在這樣的心境中,生活也是恬靜而悠然的,這是全詩最為人稱道之處,用了兩個地點,兩個動作,把一種神仙般脫俗而又不失生趣的意境點畫得令人不盡嚮往——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山中氣象,無論是早上還是黃昏,都是讓人舒爽的.夕陽之下,在如此讓人舒爽的氣象之中,飛鳥結伴歸林,再承接上文中描述的悠然地採菊、眺望南山的生活,作者覺得似乎這裏就包含著人生的至理,但再去細細追尋,卻又無跡可辨了.
這首詩很美,美就美在全詩沒有一處是生硬的,這是完完全全純自然地、無意識地在描述著作者的人生追求的一幅畫面,但更妙的是連作者也忘記了自己的存在.這是一種無我,也是一種對「天人合一」的最佳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