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庖丁解牛名句

庖丁解牛名句

發布時間: 2021-03-09 01:22:44

Ⅰ 庖丁解牛學案1通假字 2特殊句式 3一詞多義 4詞類活用 5名句難句翻譯

【庖丁解牛特殊句式】
技盍至此乎 【省略句】 技盍至(於)此乎

臣之所好者,道也 【判斷句】

技經肯綮之未嘗 【賓語前置】 未嘗技經肯綮

視為止,行為遲 【省略句】 視為(之)止,行為(之)遲

詩句名言警句

自己的書房: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Ⅲ 關於成功的文言文名句

一、 愛國愛民篇
1、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過零丁洋>>
2、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 宋•陸 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3、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宋•陸 游<<示兒>>
4、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唐•杜牧<<泊秦淮>>
5、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 清•徐錫麟<<出塞>>
6、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 清•秋 瑾<<對酒>>
7、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宋•辛棄疾
8、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宋•文天祥<<揚子江>>
9、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唐•王昌齡<<出塞>>
10、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11、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唐•杜甫
12、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顧炎武

二、 壯志篇
1、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三國•魏•曹操<<步出廈門行>>
2、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唐•李白<<行路難>>
3、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 清•曹雪芹<<紅樓夢>>
4、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清•龔自珍<<已亥雜記>>
5、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唐•劉禹錫<<酬樂天詠老見示>>
6、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活百歲。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
7、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唐•黃 巢<<不第後賦菊>>
8、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唐•王 翰<<涼州詞>>
9、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唐•杜甫<<望岳>>
三、 道德品行篇
1、君子坦盪盪,小人常戚戚。 <<論語•學而>>
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論語•子路>>
3、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宋•司馬光<<訓儉示康>>
4、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三國•諸葛亮<<誡子書>>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史記》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新唐書》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原道》
雕蟲小技,壯夫不為。《法言.吾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後漢書》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禮記.雜記》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荀子》
爾無我詐,我無爾虞。《左傳》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論語》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國語》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孟子》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六代代》
彼一時,此一時也。《孟子》
輔車相依,唇亡齒寒。《左傳》
庖丁解牛,游刃有餘。《莊子》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禮記》
避其銳氣,擊其惰歸。《孫子》
國正天心順,官清民自安《警世通言》
乘興而來,敗興而歸。《晉書》
差之毫釐,謬以千里。《禮記》
掛羊頭,賣狗肉。《晏子春秋》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容齋續筆》
管中窺豹,只見一斑《晉書》
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荀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楚辭》
黃鍾毀棄,瓦釜雷鳴。《楚辭》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孟子.盡心上》
韓信將兵,多多益善。《史記》
華而不實,脆而不堅。《左傳》
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孟子》
禍兮福氣倚,福兮禍所伏。《老子》
道不同,不相為謀。《論語》
既來之,則安之。《論語》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西遊記》
盡信書,不如無書。《孟子》
道不拾遺,夜不閉戶。《史記》
君子坦盪盪,小人常戚戚。《論語》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論語》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莊子》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史記》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孟子》
煢煢孑立,形影相弔。《陳情表》
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論語》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賣柑者言》

Ⅳ 關於牛的諺語和名言警句

成語
牛刀割雞:
亦作「牛刀割雞」。比喻大材小用
牛刀小試:
比喻有很大的本領,先在小事情上顯一下身手
牛高馬大:
比喻人長得高大強壯
牛鬼蛇神:
①牛首之鬼和蛇身之神。形容作品虛幻怪誕。亦喻指虛幻怪誕的作品。②比喻歪門邪道之流
牛黃狗寶:
牛黃,牛膽囊中的結石;狗寶,狗臟器中的凝結物。兩者都是內臟病變的產物,因以喻壞透了的心腸
牛驥同皂:
亦作「牛驥同槽」。謂牛與千里馬同槽而食。比喻賢愚不分
牛角書生:
喻勤讀之士
牛角之歌:
春秋時,寧戚很窮,想見齊桓公而出仕,一天,乘桓公出城迎客的機會,在車下喂牛,「扣牛角疾歌」。桓公聞而贊其為「非常人」,命後車載之,拜為上卿。見《呂氏春秋·舉難》、《晏子春秋·問下二》。漢劉向《說苑·尊賢》亦載此事。後以「牛角之歌」、「牛下歌」為窮士自求用世的典故
牛口之下:
《史記·商君列傳》:「夫五羖大夫,荊之鄙人也。聞秦繆公之賢而原望見,行而無資,自粥於秦客,被褐食牛。期年,繆公知之,舉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秦國莫敢望焉。」《呂氏春秋·舉難》等又載有寧戚飯牛得到齊桓公賞識的事。後以「牛口之下」、「牛口」借指卑下的地位
牛郎織女:
①牽牛星(俗稱牛郎星)和織女星。兩星隔銀河相對。神話傳說:織女是天帝孫女,長年織造雲錦,自嫁河西牛郎後,就不再織。天帝責令兩人分離,每年只准於七月七日在天河上相會一次。俗稱「七夕」。相會時,喜鵲為他們搭橋,謂之鵲橋。古俗在這天晚上,婦女們要穿針乞巧。見《月令廣義·七月令》引南朝梁殷芸《小說》、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歲華紀麗》卷三引漢應劭《風俗通》。②今常喻指分居兩地的夫妻
牛馬襟裾:
猶言衣冠禽獸
牛溲馬勃:
亦作「牛溲馬渤」。①牛溲,即牛遺,車前草的別名。馬勃,一名馬牷,一名屎菰,生於濕地及腐木的菌類。兩者皆至賤,均可入葯。②借指卑賤而有用之材
牛蹄中魚:
處在牛蹄踏出的小坑裡的魚。喻瀕臨絕境。語本漢劉向《說苑·善說》:「莊周貧者,往貸粟於魏文侯。文侯曰:『待吾邑粟之來而獻之。』周曰:『乃今者周之來見,道傍牛蹄中有鮒魚焉,大息謂周曰:「我尚可活也。」周曰:「須我為汝南見楚王,決江淮以溉汝。」鮒魚曰:「今吾命在盆瓮之中耳,乃為我見楚王,決江淮以溉我,汝即求我枯魚之肆矣。」』」《莊子·外物》有類似記載,作「車轍中有鮒魚焉」
牛聽彈琴:
比喻聽不懂
牛童馬走:
舊時泛指地位卑下的人。牛童,牧童;馬走,猶僕役
牛頭不對馬嘴:
比喻答非所問或對不上號
牛星織女:
即牛郎織女
牛羊勿踐:
勿使牛羊踐踏。比喻愛護。語出《詩·大雅·行葦》:「敦彼行葦,牛羊勿踐履,方苞方體,維葉泥泥。」鄭玄箋:「草木方茂盛,以其終將為人用,故周之先王為此愛之,況於人乎?」
牛衣病卧:
形容貧病交迫
牛衣對泣:
漢代王章在出仕前家裡很窮,沒有被子蓋,生大病也只得卧牛衣中,他自料必死,哭泣著與妻子訣別。妻子怒斥之,謂京師那些尊貴的人誰能比得上你呢,「今疾病困戹,不自激昂,乃反涕泣,何鄙也。」見《漢書·王章傳》。後以「牛衣對泣」、「牛衣夜哭」謂因家境貧寒而傷心落淚
牛衣歲月:
謂貧困的生活
版築飯牛:
版築,造土牆;飯牛,喂牛。相傳商代賢者傅說築於傅岩,武丁用以為相。事見《書·說命上》。春秋時衛國賢者寧戚飯牛車下,扣牛角而歌,桓公異之,拜為上卿。事見《呂氏春秋·舉難》。後以「版築飯牛」為賢臣出身微賤之典
充棟汗牛:
謂書籍堆得高及棟梁,多至牛馬運得出汗。形容藏書或著述之富。語出唐柳宗元《陸文通先生墓表》:「其為書,處則充棟宇,出則汗牛馬。」
老牛舐犢:
喻愛子之情。牛愛其犢,常舔之。舐,舔
筆誤作牛:
《晉書·王獻之傳》:「桓溫嘗使扞王獻之呴書扇,筆誤落,因畫作烏駁牸牛,甚妙。」後因以「筆誤作牛」喻隨機應變,化拙成巧或持功補過
喘月吳牛:
相傳吳地之牛畏熱,見月亦疑為日,喘息不已。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後因以為典實。亦比喻因受某事物之苦而畏懼其類似者
吹牛拍馬:
吹噓奉承
槌牛釃酒:
殺牛濾酒。謂備餚酒以燕享
對牛彈琴:
亦作「對牛鼓簧」。喻對不懂事理的人講道理或言事。常含有徒勞無功或諷刺對方愚蠢之意。語本漢牟融《理惑論》:「公明儀為牛彈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聞,不合其耳矣。」
飯牛屠狗:
①喻指從事低賤之事。②指從事賤業者
放牛歸馬:
語本《書·武成》:「乃偃武修文,歸馬於華山之陽,放牛於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後以「放牛歸馬」比喻不再用兵
風馬牛不相及:
《左傳·僖公四年》:「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孔穎達疏引服虔曰:「牝牡相誘謂之風……此言『風馬牛』,謂馬牛風逸,牝牡相誘,蓋是末界之微事,言此事不相及,故以取喻不相干也。」一說:風,放逸,走失。謂齊楚兩地相離甚遠,馬牛不會走失至對方地界。後用以比喻事物之間毫不相干
犀牛望月:
《關尹子·五鑒》:「譬如犀牛望月,月形入角,特因識生,始有月形,而彼真月,初不在角。」謂犀牛望月久,故感其影於角。明陳繼儒《太平清話》卷四:「呂東萊畜犀帶一圍,文理縝密,中有一月影,過望則見,蓋犀牛望月之久,故感其影於角。」後因形容長久盼望
犀照牛渚:
《晉書·溫嶠傳》:「扞溫嶠呴至牛渚磯,水深不可測,世雲其下多怪物,嶠遂毀犀角而照之。須臾,見水族覆火,奇形異狀,或乘馬車著赤衣者。嶠其夜夢人謂己曰:『與君幽明道別,何意相照也?』意甚惡之。嶠先有齒疾,至是拔之,因中風,至鎮未旬而卒。」後多用「犀照牛渚」喻洞察幽微
服牛乘馬:
役使牛馬駕車
割雞焉用牛刀:
謂處理小事何用禮樂。後用以喻做小事情不值得用大的力量。雞,也寫作「雞」
歸馬放牛:
謂戰爭止息,不再用兵。語出《書·武成》:「乃偃武修文,歸馬於華山之陽,放牛於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孔穎達疏:「此是戰時牛馬,故放之,示天下不復乘用。」
汗牛充棟:
唐柳宗元《文通先生陸給事墓表》:「其為書,處則充棟宇,出則汗牛馬」。謂書籍存放時可堆至屋頂,運輸時可使牛馬累得出汗。後用「汗牛充棟」形容著作或藏書極多
呼牛呼馬:
亦作「呼牛作馬」。語本《莊子·天道》「昔者子呼我牛也,而謂之牛;呼我馬也,而謂之馬。」後以「呼牛呼馬」、「呼牛作馬」指毀譽由人,悉聽自然
瘠牛僨豚:
謂瘦弱的牛覆壓在小豬上,小豬必死。比喻強國雖德衰,兵臨弱國,弱國亦亡。語本《左傳·昭公十三年》:「寡君有甲車四千乘在,雖以無道行之,必可畏也,況其率道,其何敵之有!牛雖瘠,僨於豚上,其畏不死。」杜預註:「僨,仆也。」孔穎達疏:「前覆曰仆。言牛倒豚上,豚必死也。言牛雖瘠者,謂魯以晉為無德輕之,故以瘦牛自喻。」
瘠牛羸豚:
瘦弱的牛和豬。比喻弱小民族或國家
繭絲牛毛:
形容細密
繭絲牛毛:
如蠶絲,如牛毛。比喻細密繁多
九牛一毛:
九條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極其微小,微不足道。語出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假令仆伏法受誅,若九牛亡一毛,與螻蟻何以異?」
牽牛下井:
喻使不出力
牽牛織女:
指牽牛星、織女星。亦指古代神話中的牛郎、織女
敲牛宰馬:
謂宰殺牲畜
蛇神牛鬼:
比喻各色邪惡或各種歪人
犁牛之子:
比喻父雖不善卻無損於其子的賢明
馬勃牛溲:
馬勃,菌類;牛溲,車前草。比喻至賤之物
馬面牛頭:
猶牛頭馬面
馬牛襟裾:
穿衣服的馬牛。http://..com/question/77791025.html?si=1

諺語
牛不吃水強按頭:比喻強迫人做不願作的事。

牛不知角彎,馬不知臉長:比喻人缺乏自知之明.

牛有千斤之力,人有倒牛之方:比喻對手再強也會有辦法制伏。
牛不吃水強按頭:比喻強迫人做不願作的事。

牛不知角彎,馬不知臉長:比喻人缺乏自知之明.

牛犢子追兔子,有勁使不上:指受某種條件限制,有力氣也使不出來。

牛耕田,馬吃谷:比喻待遇不公平,受苦的受苦,享福的享福。 http://..com/question/14241974.html?si=1

名言警句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魯迅

我好象一隻牛,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血。 —— 魯迅

老牛亦知夕陽晚,不用揚鞭自奮蹄。

風吹草低見牛羊。――《樂府詩集·敕勒歌》

系向牛頭充炭直。――唐·白居易《賣炭翁》

不數歲,田百頃,樓閣萬椽,牛羊蹄躈各千計。――《聊齋志異·促織》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

純離為牛。――《左傳·昭公五年》

東鄰殺牛。――《禮記·坊記》

牛曰太牢。――《大戴禮記·曾子天圓》http://..com/question/81262045.html?si=1

牛有千斤之力,人有倒牛之方:比喻對手再強也會有辦法制伏。

牛套馬,累死倆:套:指套車。指一快一慢,互相牽掣。比喻做事難以合作。

牛頭不對馬嘴:比喻胡拉亂扯,二者毫不相關

牛皮不是吹的,火車不是推的:指不憑空說大話,要看真本事。
回答者: 00lzh00 - 高級魔法師 六級 1-12 10:32
牛的成語如下:
汗牛充棟 九牛一毛 牛溲馬勃 對牛彈琴 庖丁解牛
目無全牛 九牛二虎之力 寧為雞口,不為牛後
寧為雞口,毋為牛後 牛刀小試 風馬牛不相及
氣沖牛斗 犀牛望月 氣沖鬥牛 牛頭馬面 馬牛其風
吳牛喘月 牛不喝水強按頭 寧為雞口,無為牛後
一牛九鎖 犀照牛渚 如牛負重 氣吞牛斗 氣壯如牛
牛衣對泣 牛毛細雨 牛郎織女 一牛吼地 執牛耳
多如牛毛 九牛一毫 瘠牛羸豚 雞口牛後 牛黃狗寶
買牛賣劍 老牛舐犢 一牛鳴 一牛鳴地 羞以牛後
氣喘如牛 氣克鬥牛 馬牛襟裾 騎牛讀漢書 牛鬼蛇神
牛溲馬渤 土牛木馬 爭貓丟牛 泥牛入海 瘠牛僨豚
風牛馬不相及 初生牛犢不怕虎 割雞焉用牛刀
九牛拉不轉 繭絲牛毛 雞屍牛從 汗牛充屋 牛鼎烹雞
買牛息戈 馬勃牛溲 馬浡牛溲 馬面牛頭 蛇神牛鬼
司馬牛之嘆 牛頭不對馬面 騎牛覓牛 蹊田奪牛
齊王舍牛 牛衣歲月 牛聽彈琴 亡羊得牛 椎牛饗士
蝸行牛步 獼猴騎土牛 歸馬放牛 喘月吳牛 吹牛拍馬
充棟汗牛 帶牛佩犢 槌牛釃酒 版築飯牛 服牛乘馬
對牛鼓簧 風馬牛 汗牛塞棟 呼牛呼馬 蠒絲牛毛
襟裾馬牛 目牛無全 犁牛騂角 犁牛之子 扛鼎抃牛
老牛破車 牛高馬大 牛刀割雞 牛驥共牢 牛驥同槽
牛驥同皂 牛角掛書 殺雞焉用牛刀 以羊易牛
鼠入牛角 牛農對泣 牛頭不對馬嘴 牛蹄之涔
牛馬襟裾 牛羊勿踐 牛衣病卧 牛口之下 牽牛下井
牽牛織女 敲牛宰馬 牛衣夜哭 牛之一毛 牛蹄之魚
牛蹄中魚 牛星織女 牛童馬走 童牛角馬 屠所牛羊
散馬休牛 休牛歸馬 休牛散馬 椎牛歃血 壯氣吞牛
牛角書生 牛角之歌 牛驥同皂 裾馬襟牛 犂牛騂角
犂牛之子 賣劍買牛 鯨吸牛飲 呼牛作馬 飯牛屠狗
放牛歸馬 隔山買老牛 筆誤作牛 搏牛之虻 床下牛斗
牛的諺語:
牛不吃水強按頭:比喻強迫人做不願作的事。

牛不知角彎,馬不知臉長:比喻人缺乏自知之明.

牛犢子追兔子,有勁使不上:指受某種條件限制,有力氣也使不出來。

牛耕田,馬吃谷:比喻待遇不公平,受苦的受苦,享福的享福。

牛有千斤之力,人有倒牛之方:比喻對手再強也會有辦法制伏。

牛套馬,累死倆:套:指套車。指一快一慢,互相牽掣。比喻做事難以合作。

牛頭不對馬嘴:比喻胡拉亂扯,二者毫不相關

牛皮不是吹的,火車不是推的:指不憑空說大話,要看真本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魯迅

我好象一隻牛,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血。 —— 魯迅

老牛亦知夕陽晚,不用揚鞭自奮蹄。

風吹草低見牛羊。――《樂府詩集·敕勒歌》

系向牛頭充炭直。――唐·白居易《賣炭翁》

不數歲,田百頃,樓閣萬椽,牛羊蹄躈各千計。――《聊齋志異·促織》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

純離為牛。――《左傳·昭公五年》

東鄰殺牛。――《禮記·坊記》

牛曰太牢。――《大戴禮記·曾子天圓》
回答者: 月朗心希 - 舉人 四級 1-12 10:31

Ⅳ 《莊子》中的《庖丁解牛》的名句有哪些

「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
這句話就是成語「目無全牛」的出處。
「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餘地矣」成語:「游刃有餘」
「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成語「躊躇滿志」

Ⅵ 庖丁解牛的名句有哪些

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
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餘地矣.
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

Ⅶ 請給我一些古文中的名句佳句

你沒提具體要求,我只好...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史記》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新唐書》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原道》 雕蟲小技,壯夫不為。《法言.吾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後漢書》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禮記.雜記》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荀子》 爾無我詐,我無爾虞。《左傳》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論語》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國語》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孟子》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六代代》
彼一時,此一時也。《孟子》 輔車相依,唇亡齒寒。《左傳》
庖丁解牛,游刃有餘。《莊子》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禮記》
避其銳氣,擊其惰歸。《孫子》 國正天心順,官清民自安《警世通言》
乘興而來,敗興而歸。《晉書》 差之毫釐,謬以千里。《禮記》
掛羊頭,賣狗肉。《晏子春秋》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容齋續筆》
管中窺豹,只見一斑《晉書》 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荀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楚辭》
黃鍾毀棄,瓦釜雷鳴。《楚辭》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孟子.盡心上》
韓信將兵,多多益善。《史記》 華而不實,脆而不堅。《左傳》
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孟子》 禍兮福氣倚,福兮禍所伏。《老子》
道不同,不相為謀。《論語》 既來之,則安之。《論語》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西遊記》 盡信書,不如無書。《孟子》
道不拾遺,夜不閉戶。《史記》 君子坦盪盪,小人常戚戚。《論語》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論語》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莊子》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史記》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孟子》
煢煢孑立,形影相弔。《陳情表》 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論語》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賣柑者言》
古詩佳句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曹操《龜別壽》(櫪:養馬的地方)
本是同根生,想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詩》(相:偏指一方,我)
捐躲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忽:看輕,不在意)
死者雖自貴,視之若埃塵。----左思《詠史》
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左思《詠史》(世胄:世家子弟)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陶淵明《移居》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雜詩》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陶淵明《雜詩》
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劉世慶《世說新語》
時危見臣節,世亂識忠良。----鮑照《代出自薊北門行》
少壯輕年月,遲暮惜光輝。----何遜《贈諸游舊》(遲暮:晚年)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歸》
悠悠洛陽道,此會在何年。----陳子昂《春夜別人》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宋之問《渡漢江》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陳子昂《登幽州台歌》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鸛雀樓》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瞑》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王維《鳥鳴澗》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王維《漢江臨眺》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王維《觀獵》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
人世有代謝,往來成古念。----孟浩然《與諸子登峴山》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流血塗野草,豺狼盡冠纓。----李白《古風》(冠纓:官帽,此指官吏)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李白《夜宿山寺》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獨酌》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書懷》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杜甫《偶題》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杜甫《前出塞》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奉贈韋左丞文二十二韻》
朱門灑肉臭,路有凍死骨。----杜甫《自京趙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會當:終當,表將來定要這樣)
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杜甫《水檻遣心》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杜甫《春望》(烽火:借指戰爭。抵:值得)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春望》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
高者未必賢,下者未必愚。----白居易《澗底松》
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白居易《買花》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李商隱《樂游原》
百勝難慮敵,三折乃良醫。----劉禹錫《學院公體三首》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賈島《尋隱者不遇》
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杜荀鶴《春宮怨》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賈島《題李凝幽居》
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盧延讓《苦吟》(吟:吟詩,作詩)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紳《憫農》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溫庭筠《商山早行》
歲老根彌壯,陽驕葉更陰。----王安石《孤桐》
雨過浮萍合,蛙聲滿四鄰。----蘇軾《雨過後步至四望亭下》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李清照《絕句》
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陸游《示子》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菩薩蠻.書西江造口壁》
吹燈窗更明,月照一天雪。----袁枚《十二月十五夜》
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錢鶴灘《明日歌》(蹉跎:光陰白白地過去)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屈原《離騷》
余將董道而不豫兮,固將重昏而終身。----屈原《涉江》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劉希夷《白頭吟》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賀知章《詠柳》
飛流直下三知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望廬山瀑布》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李白《上李邕》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李白《南陵別兒童入京》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白《將進灑》
拜迎長官心欲碎,鞭撻黎庶令人悲。----高適《封丘縣》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高適《燕歌行》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杜甫《絕句四首》
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晴蜓款款飛。----杜甫《曲江》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杜甫《蜀相》
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杜甫《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鄭公》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杜甫《戲為六絕句》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
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岑參《逢入京使》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日斜深巷無人跡,時見梨花片片開。----戴叔倫《過柳溪道院》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崔護《題都城南庄》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孟郊《登科後》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人生幾回仿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劉禹錫《西塞山懷志》
長恨人生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劉禹錫《竹枝詞》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劉禹錫《浪淘沙》
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劉禹錫《樂天見示......以寄》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劉禹錫《烏衣巷》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劉禹錫《竹枝詞》
請君莫奏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劉禹錫《楊柳枝詞》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白居易《放言》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白居易《長恨歌》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
一樹春風千萬枝,嫩於金色軟於絲。----白居易《楊柳枝詞》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白居易《長恨歌》
若為化作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柳宗元《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李賀《南園》
春水初生乳燕飛,黃蜂小尾撲花歸。----李賀《南園》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杜牧《過華清宮絕句》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杜牧《泊秦淮》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杜牧《山行》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杜牧《江南春絕句》
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王翰《涼州詞》
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李商隱《韓東郎即席為詩相送》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李商隱《詠史》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李商隱《無題》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李商隱《無題》
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一寸功。----杜荀鶴《題弟侄書常》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元稹《菊花》
今朝有灑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羅隱《自遣》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張繼《楓橋夜泊》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李商隱《賈生》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黃巢《題菊花》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浣溪沙》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晏殊《無題》
不畏浮雲遮望月,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登飛來峰》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王安石《元日》
濃綠萬枝紅一點,動人春花不須多。----王安石《詠石榴》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桔綠時。----蘇軾《贈劉景文》
荷盡已無擎天蓋,菊殘猶有傲霜枝。----蘇軾《冬景》
宮中美人一破顏,驚塵濺血流千載。----蘇軾《荔枝嘆》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
月子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楊萬里《竹枝歌》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晴蜓立上頭。----楊萬里《小池》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朱熹《春日》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觀書有感》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秦允《鵲橋仙》
當年不肯嫁春風,無端卻被秋風誤。----賀鑄《蹭莎行》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陸游《書憤》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
天機雲錦用在我,剪裁妙處非刀尺。----陸游《九月一日,讀詩稿有感,走筆作歌》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陸游《病起書懷》
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歐陽修《踏莎行》
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早逢春。----蘇鱗《獻范仲淹詩》
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高明《琵琶記》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葉紹翁《游園不值》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正氣滿乾坤。----王冕《墨梅》
從來好事天生儉,自古瓜兒苦後甜。----白樸《喜來春》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於謙《詠石灰》
遙知百國微茫外,未改忘危負歲年。----戚繼光《過文登營》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鄭燮《題竹石》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己亥雜詩》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龔自珍《五言雜詩》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趙翼《論詩》
字字看來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曹雪芹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譚嗣同《獄中題壁》

Ⅷ 《過小孤山大孤山》、《庖丁解牛》、《項羽之死》的文言文知識。

過小孤山大孤山》 陸游 八月一日,過烽火磯。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當是其一也。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及拋江過其下,嵌岩竇穴,怪奇萬狀,色澤瑩潤,亦與它石迥異。又有一石,不附山,傑然特起,高百餘尺,丹藤翠蔓,羅絡其上,如寶裝屏風。是日風靜,舟行頗遲,又秋深潦縮,故得盡見。杜老所謂「幸有舟楫遲,得盡所歷妙」也。 過澎浪磯、小孤山,二山東西相望。 小孤屬舒州宿松縣,有戍兵。凡江中獨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類,皆名天下,然峭拔秀麗皆不可與小孤比。自數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雲霄,已非它山可擬,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態萬變,信造化之尤物也。但祠宇極於荒殘,若稍飾以樓觀亭榭,與江山相發揮,自當高出金山之上矣。廟在山之西麓,額曰「惠濟」,神曰「安濟夫人」。紹興初,張魏公自湖湘還,嘗加營葺,有碑載其事。又有別祠在澎浪磯,屬江州彭澤縣,三面臨江,倒影水中,亦佔一山之勝。舟過磯,雖無風,亦浪涌,蓋以此得名也。昔人詩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傳者因謂小孤廟有彭郎像,澎浪廟有小姑像,實不然也。晚泊沙夾,距小孤一里。微雨,復以小艇游廟中,南望彭澤、都昌諸山,煙雨空濛,鷗鷺滅沒,極登臨之勝,徙倚久之而歸。方立廟門,有俊鶻摶水禽,掠江東南去,甚可壯也。廟祝雲,山有棲鶻甚多。 二日早,行未二十里,忽風雲騰涌,急系纜。俄復開霽,遂行。泛彭蠡口,四望無際,乃知太白「開帆入天鏡」之句為妙。始見廬山及大孤。大孤狀類西梁,雖不可擬小姑之秀麗,然小孤之旁,頗有沙洲葭葦,大孤則四際渺彌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江自湖口分一支為南江,蓋江西路也。江水渾濁,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過夕乃可飲。南江則極清澈,合處如引繩,不相亂。晚抵江州。州治德化縣,即唐之潯陽縣,柴桑、栗里,皆其地也;南唐為奉化軍節度,今為定江軍。岸上赤而壁立,東坡先生所謂「舟人指點岸如赬」者也。泊湓浦,水亦甚清,不與江水亂。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六日,其間一日阻風不行,實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雲。
編輯本段作者簡介
陸游(1125-1210),南宋 。字務觀,自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其父陸宰,是很有民族氣節的官員和學者,朝廷南渡後,他便回到家鄉箸書了。陸游自幼就受到愛國的家庭教育,立下了抗戰復仇的壯志。29歲參加進士考試,名在前列,因觸犯殲臣秦檜而被除名。孝宗時,被賜給進士出身,歷任夔州通判,提舉江南西路常平茶鹽公事,權知嚴州等地方官,還參贊王炎、范成大幕符軍事,後來做過朝議大夫,禮部郎中。65歲那年罷官,即回老家山陰閑居,死時年八十六。 陸游一生堅持抗金主張,雖多次遭受投降派的打擊,但愛國之志始終不渝,死時還念念不忘國家的統一,是南宋偉大的愛國詩人。
編輯本段題解
《過小孤山大孤山》選自《陸游集·入蜀記》,題目是編者加的。是作者在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八月一日和八月二日路過小姑山和大孤山時所寫的兩則日記。是時,陸游被起用為夔州(今四川奉節)通判,由故鄉山陰(今浙江紹興)出發赴任。一路沿長江逆流而上,歷盡兩岸奇山異景,因作《入蜀記》以記其勝。小孤山,又名髻山,在今江西彭澤北,安徽宿松東長江中,與南岸彭浪磯相對,俗訛小姑山。大孤山,在今江西九江市南潘陽湖出口處,與小孤山遙遙相對。
編輯本段背景
陸游主張抗金,恢復中原,被罷官。至1169年,起用為夔州(今重慶奉節)通判,由故鄉山陰(今浙江紹興)出發赴任。一路沿長江逆流而上,歷盡兩岸奇山異景。途中作者以日記紀行,集成日記體游記《入蜀記》,以記其勝。《過小孤山大孤山》是作者路過小孤山和大孤山時所寫的兩則日記
編輯本段譯文:
八月一日,(船)經過烽火磯。南朝以來,從武昌(今鄂城)到京口,都設置了很多(報警的)烽火台,這座山應該是其中之一。從船上看山,只是見到高聳的山峰罷了。等到拋錨停船後,(我)走過山下,(看到)岩石鑲嵌在洞穴里,奇形怪狀,色彩光亮潤澤,也和別的石頭不大一樣。又有一塊巨石,與烽火磯不相連。高峻雄偉地拔地而起,高約一百多尺,有紅藤綠蔓蒙絡在它上面,像寶石鑲嵌的屏風。這一天,風平浪靜,船走得很慢,又因為深秋,江水較淺,所以能看到這里的一切美景,(正像)杜甫所說的「幸有舟楫遲,得遲所歷妙」。 經過澎浪磯、小孤山,這兩座山東西相望。小孤山屬於舒州宿松縣,山上有兵戍守著。所有江中的獨山,如金山、焦山、落星山之類,都是名聞天下的,但從峭拔秀麗上看,都不能和小孤山相比。從幾十里外看去,小孤山碧綠的山峰高高聳立著,直插雲霄,已經不是別的山可以相比的了。越近(看)越秀麗,冬天,夏天,晴天,雨天,姿態變化萬千,確實是自然界風景最優美的地方。只是(山上的)廟宇太荒涼殘破了,如果再增加些樓台亭榭,與山光水色互相輝映,自然會比金山更漂亮了。廟在西邊山腳下,匾額上寫著「惠濟」二字,(裡面供奉的)神叫「安濟夫人」。紹興初年,魏國公張浚從湖南回來,曾經修繕過,有座碑記載了這件事。又有另一座廟在澎浪磯,在江州彭澤縣境內,三面臨著長江,山的倒影映在水中,也是一處名山勝景。船過澎浪磯,即使無風,浪也很大,澎浪磯大概因此而得名吧。 古人有詩:「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傳說的人說小孤山的廟里有彭郎像,澎浪磯廟里有小姑像,其實並不是這樣的。這天晚上,(我的船)就停在沙夾,距小孤山大約一里遠。天下著雨,(我)又乘小艇到小孤山的廟中瀏覽。向南遠望,彭澤、都昌一帶山巒,煙雨迷茫,沙鷗和白鷺時隱時現。登山臨水瀏覽名勝可算登峰造極了,徘徊了很長時間才回去。剛到廟門口站著,有一隻健美的老鷹正在追逐水鳥,掠過江面東南方向飛去,非常壯觀。守廟的人說,山上棲息著很多老鷹。 第二天早晨,(船)行不到二十里,忽然風起雲涌,(於是)急忙繫上攬繩。不一會兒,天又轉晴,(船又)繼續前行。泛舟到彭蠡口,四面望去,沒有邊際,這時我才領會李白「開帆入天鏡」這句詩的妙處。這時才看到廬山和大孤山。大孤山的樣子象西梁山,雖然比不上小孤山那樣秀麗,但是小孤山的旁邊,很有幾塊沙洲和初生的蘆葦;大孤山的四周卻是茫茫無際的江水,遠望它象浮在水面上一樣,也是一種奇觀呀!長江從湖口分出一支成為南江,是江西路一帶水域。(這一段)長江的水很渾濁,每逢要汲用江水時,都需用杏仁來澄清,過一個晚上才能喝。南江的水卻很清,兩江的水合流處象用繩尺劃分過一樣,不相混淆。晚上到達江州,州府設在德化縣,就是唐代的潯陽縣。柴桑、栗里,都屬於江州地面;南唐時由奉化軍管轄,現在是定江軍。岸上的土是紅色的,象牆一樣起直立著,東坡先生所說的「舟人指點岸如赬」,說的就是這個。(船)停泊在湓浦口,水也是很清的,不和江水相混。從七月二十六日到今天,前後才六天,其中有一天因為風阻(船)不能行,實際用了四天半的時間,逆水而上,航行了七百里。
編輯本段小孤山簡介
在安徽宿松縣和江西彭澤縣煙波浩淼的長江上,孑然兀立著一座風姿秀逸的山,這就是小孤山,它孤峰獨立,山高一百餘米,最稱著的為龍耳洞,洞內風光旖旎;自山下至山頂亭、塔、樓、閣錯落有致、古樹翠竹掩映,天水一色。 小孤山雖屬彈丸之地,名聲卻很大。被稱為山水詩鼻祖的謝靈運,有一首有名的《登江中孤嶼》,據說就是為小孤山而作。至於蘇東坡的「大孤小孤江中央」,更是膾炙人口的名句。陸游說:「凡江中孤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類,皆名天下。然峭拔秀麗,皆不可與小孤比」(《游小孤山記》)。小孤山被詩人們所青眯,最初有謝靈運,既而有顧況、盧仝、王安石、王十朋、陸游、王守仁、袁枚……連明朝皇帝朱元璋、朱厚焙也來附庸風雅。畫家們則紛紛將小孤山入畫,唐代李思訓的《長江絕島圖》,畫的就是小孤山與鄱陽湖上的大孤山。 小孤山之稱,區別於鄱陽湖中大孤山。它屹立在宿松城東南六十公里的長江中,秀峰獨立,形成於第四紀冰川時期。「障百川於千里,納群山於足下」。「海門石柱」、「長江絕獨」、「江上第一景」均為世人對小孤山之贊譽。此山高八十六米,圍僅一里許,因形如古代婦女頭上發髻,舊稱髻山。舟在江中行,船身移動,山貌漸變。鄉人雲:「南望一枝筆,西看似懸鍾,東看太師椅,北望嘯天龍。」南宋愛國詩人陸游贊曰:「姿態萬變,信造化之尤物也。」 小孤山南岸與彭浪磯相對峙,江流湍激如沸,海潮至此不得上,因有「海門第一關」之稱,為橫鎖長江的「楚塞吳關」。小孤山主要建築是始建於唐代的啟秀寺,坐落在半山腰,青瓦紅牆,寺內祀奉著小姑娘娘像,民稱「小姑廟」。小姑,乃民間傳說中一位純情美麗的少女。她與彭郎相愛,但終難成眷屬,於是投江殉情,死後化作秀資超然的「小孤山」,又名「小姑山」。彭郎因悲於小姑之死,遂化成石磯,立於江邊,即「彭浪磯」,亦名「彭郎磯」。山頂「梳妝亭」,傳為小姑梳妝處。亭台甚雅,六角兩層,且可憑窗眺雲山沃野。亭後「長生樹」,又稱「梭羅樹」,從石罅中生出,高壯蔥茂。老者雲:「此樹酷似月亮里的神樹。天上織女星用的那把梭子就是用這棵樹剜的」。小姑廟歷來香客眾多,香火鼎盛。 小孤山,無處不景,無景不奇;廟宇亭台,層次分明。山旁有龍角石,臨江陡峭;山中有龍耳洞,冬暖夏涼,深不可測;山頂有龍口,勢若仰天長嘯。還有一天門、龍眼石、瓊崖滴翠、彌陀閣、先月樓、半邊塔、海神龕、天妃殿、界潮祠、碧雲梯、卧羊石、觀濤石、御詩碑和廟藏文物以及眾名士題詠的海門石刻等。這些諸多古跡勝景為神話般的小孤山籠上了一層撲朔迷離的光環。游小孤,如步仙境。明代謝縉有詩贊曰:「半空岩石架高台,過客登臨此處來。佩玉尚聞仙子去,乘鸞疑見女郎回。澄江秋水明妝鏡,絕頂雲鬢綰髻堆。動人的傳說與奇秀的風光使小孤山充滿浪漫情調。 然而一旦戰雲突起,小孤山又成了兵家必爭之地,被稱為「海門第一關」。古時山上建有烽火台與炮台,駐有戍兵。每逢戰事,這一帶江面便戰火紛飛,樓船沖撞,濤聲伴著殺聲,震天動地。朱元璋與陳友諒、太平天國軍與曾國藩的湘軍、王陽明與朱宸濠……都曾在這一帶江上血戰。小孤山斜對岸的馬當,更是長江上的雄關要塞。抗日戰爭中,為了阻擋日軍軍艦溯江而上,中國軍民實施了馬當封江工程。千萬軍民不顧敵機的轟炸掃射,夜以繼日,在馬當江段上,鑿沉了滿載石塊的20艘大輪、駁船、躉船,600多艘帆船,滯緩了日軍的進攻。 當你泊船小孤山下,沿著那364級石階,躡磴捫蘿,一步步登上小孤山頂,立刻會有一股磅礴之氣沖撞著你。登高縱目,看上下天光,檣帆逶迤;大江澎湃,水闊天高。你可許會想起「小姑前年嫁彭郎」的傳說,或許會浮現出昔日江上干戈錚錚的鏖戰。大江與雄關相連,詩情與戰火交織,你會情不自禁地高吟一曲蘇東坡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圖片

譯文 八月一日,(船)經過烽火磯。南朝以來,從武昌(今鄂城)到京口,都設置了很多(報警的)烽火台,這座山應該是其中之一。從船上看山,只是見到高聳的山峰罷了。等到拋錨停船後,(我)走過山下,(看到)岩石鑲嵌在洞穴里,奇形怪狀,色彩光亮潤澤,也和別的石頭不大一樣。又有一塊巨石,與烽火磯不相連。高峻雄偉地拔地而起,高約一百多尺,有紅藤綠蔓蒙絡在它上面,像寶石鑲嵌的屏風。這一天,風平浪靜,船走得很慢,又因為深秋,江水較淺,所以能看到這里的一切美景,(正像)杜甫所說的「幸有舟楫遲,得遲所歷妙」。 經過澎浪磯、小孤山,這兩座山東西相望.小孤山屬於舒州宿松縣,山上有兵戍守著。所有江中的獨山,如金山、焦山、落星山之類,都是名聞天下的,但從峭拔秀麗上看,都不能和小孤山相比。從幾十里外看去,小孤山碧綠的山峰高高聳立著,直插雲霄,已經不是別的山可以相比的了。越近(看)越秀麗,冬天,夏天,晴天,雨天,姿態變化萬千,確實是自然界風景最優美的地方。只是(山上的)廟宇太荒涼殘破了,如果再增加些樓台亭榭,與山光水色互相輝映,自然會比金山更漂亮了。廟在西邊山腳下,匾額上寫著「惠濟」二字,(裡面供奉的)神叫「安濟夫人」。紹興初年,魏國公張浚從湖南回來,曾經修繕過,有座碑記載了這件事。又有另一座廟在澎浪磯,在江州彭澤縣境內,三面臨著長江,山的倒影映在水中,也是一處名山勝景。船過澎浪磯,即使無風,浪也很大,澎浪磯大概因此而得名吧。 古人有詩:「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傳說的人說小孤山的廟里有彭郎像,澎浪磯廟里有小姑像,其實並不是這樣的。這天晚上,(我的船)就停在沙夾,距小孤山大約一里遠。天下著雨,(我)又乘小艇到小孤山的廟中瀏覽。向南遠望,彭澤、都昌一帶山巒,煙雨迷茫,沙鷗和白鷺時隱時現。登山臨水瀏覽名勝可算登峰造極了,徘徊了很長時間才回去。剛到廟門口站著,有一隻健美的老鷹正在追逐水鳥,掠過江面東南方向飛去,非常壯觀。守廟的人說,山上棲息著很多老鷹。 第二天早晨,(船)行不到二十里,忽然風起雲涌,(於是)急忙繫上纜繩。不一會兒,天又轉晴,(船又)繼續前行。泛舟到彭蠡口,四面望去,沒有邊際,這時我才領會李白「開帆入天鏡」這句詩的妙處。這時才看到廬山和大孤山。大孤山的樣子像西梁山,雖然比不上小孤山那樣秀麗,但是小孤山的旁邊,很有幾塊沙洲和初生的蘆葦;大孤山的四周卻是茫茫無際的江水,遠望它像浮在水面上一樣,也是一種奇觀呀!長江從湖口分出一支成為南江,是江西路一帶水域。(這一段)長江的水很渾濁,每逢要汲用江水時,都需用杏仁來澄清,過一個晚上才能喝。南江的水卻很清,兩江的水合流處像用繩尺劃分過一樣,不相混淆。晚上到達江州,州府設在德化縣,就是唐代的潯陽縣。柴桑、栗里,都屬於江州地面;南唐時由奉化軍管轄,現在是定江軍。岸上的土是紅色的,像牆一樣起直立著,東坡先生所說的「舟人指點岸如赬」,說的就是這個。(船)停泊在湓浦口,水也是很清的,不和江水相混。從七月二十六日到今天,前後才六天,其中有一天因為風阻(船)不能行,實際用了四天半的時間,逆水而上,航行了七百里。
編輯本段大孤山:
在鄱陽湖上,其狀如鞋,俗稱鞋山。民間傳說此名為玉女大姑在雲中落下的綉鞋變化而成,因而又名大姑山。
編輯本段知人論世
陸游是愛國主義詩派的一個典型的代表。受家庭教育的影響,他從小就樹立了憂國憂民的思想和殺敵報國的壯志。他生當民族矛盾尖銳、國勢危近的時代,他懷抱「鐵馬橫戈」「氣吞胡虜」的英雄氣概和「一生報國有萬死」的犧牲精神,決心「掃胡塵」「靖國難」,但在政治斗爭中,屢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擠、打擊,無法施展抱負,公元1210年,85歲的老詩人,抱著「死前恨不見中原」的遺恨,吟著「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洲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詩句,離開人世。他一生創作了大量作品,今存詩將近萬首。他的詩風格宏麗,豪邁奔放,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慷慨激昂,悲壯雄奇,在當時和後代的文壇上產生了深遠影響。
編輯本段詞句積累:
然 傑然特起 以 今以鍾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 然峭拔秀麗皆不可與小孤比 復以小艇游廟中 實不然也 若稍飾以樓觀亭榭 碧峰巉然孤起 夫夷以近,則游者眾。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之 信造化之尤物 而 突兀而已 自數十里外望之 徙倚久之而歸 徙倚久之而歸 岸土赤而壁立 何功之有哉? 而母立於茲 之二蟲又何知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編輯本段探究賞析
1、本文作為一篇游記,主要內容有哪些?其主旨是什麼? 主要內容: ①記過烽火磯的所見,突出山之「怪奇」。 ②寫過澎浪磯、小孤山所見之景,突出「峭拔秀麗」,且移步換景,由遠及近。 ③記八月二日所見之景,突出大孤山之奇:望之如浮水面,江水清濁分明。 ④結尾處交代六日行程,顯現日記體之特色。 主旨: 本文通過描寫所見的景物特色,表達了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也流露出作者的愛國忠君之情。 2、本文寫了很多景點,作者是怎樣將各個景點聯系在一起的? 由於景點太多,僅是孤立地寫出特徵,也可能會失之分散,給人一種凌亂之感。作者注意了景點間的聯系。 ①各處景物雖千姿百態,但又均有山與江水相互生發輝映的描寫,構成整體背景,使景物在多樣中見統一。 ②是注意各景點地理位置上的聯系。文章屢次寫江流和船行,即在分散的景點中貫以線索。寫澎浪磯和小孤山,「二山東西相望」,寫大孤山時又與小孤山作比,更見出其間聯系,從而由各景點共同組成一幅的長江山水圖。 ③在寫景的過程中,作者善於改變觀察角度和觀察點來進行描繪,將一幅幅立體可感的長江山水圖展現在讀者面前。如寫烽火磯時,有舟中的遠望;有拋江過其下的近觀,又有一石「傑然特起」的特定鏡頭。寫小孤山亦有「自數十里望之」的遠望;「愈近愈秀」的近觀;「冬晴夏雨」不同季節的變化;特別是對小孤山的描寫,觀察角度和觀察點的靈活多變,充分地展現了山水景物的千姿百態。 3、作者是怎樣融情入景,顯露自己的心境。 A、寫孤石。 「又有一石,不附山,傑然特起,高百餘尺……」山有萬狀,石有萬種,作者偏偏只寫「不附山,傑然特起」之石呢?我們自然會想到受南宋朝廷主和派排擠、打擊,仍不改恢復之志的詩人的孤傲情懷。 B、泊沙夾,游小孤山中廟宇,「徙倚久之而歸」。 「徙倚久之」,絕不僅僅只是想多看幾眼風景,更是表達了面對半壁江山百感交集的復雜心緒。 C、寫「俊鶻摶水禽」。 這本是自然的一種生存現象,算不上是怪異景色,而作者卻將其作為一景寫入其中,並嘆「甚可壯也」,我們不難發現,作者所感嘆的不僅僅是「俊鶻摶水禽」吧?聯系陸游的抱負理想及前半生的經歷,我們可以聯想到詩人此時多麼希望南宋的將士個個像俊鶻,希望南宋對金的斗爭像俊鶻摶水禽一樣威武雄壯,動人心魄。 D、江水清濁分明,「合處如引繩,不要亂」。 作者在文中寫江水清濁,隱喻主戰和主和兩派的勢不兩立。 4、作者在記述山川景物、名勝古跡的過程中,隨時融合抒情和議論,並將有關的傳聞軼事、前人詩句都信手捏來,還隨筆寫出郡縣沿革、地形防戍等情況,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豐富了作品的內容,使寫景記游具有思想深度,同時亦為景物添彩生色,使一景一物似乎都帶有了詩的靈氣,文的雅緻,神話的氛圍,歷史的積淀,詩文傳說與勝景相互映發,更為引人入勝。

Ⅸ 有關牛的成語和名言

牛的成語如下:汗牛充棟 九牛一毛 牛溲馬勃 對牛彈琴 庖丁解牛 目無全牛 九牛二虎之力 寧為雞口,不為牛後 寧為雞口,毋為牛後 牛刀小試 風馬牛不相及 氣沖牛斗 犀牛望月 氣沖鬥牛 牛頭馬面 馬牛其風 吳牛喘月 牛不喝水強按頭 寧為雞口,無為牛後 一牛九鎖 犀照牛渚 如牛負重 氣吞牛斗 氣壯如牛 牛衣對泣 牛毛細雨 牛郎織女 一牛吼地 執牛耳 多如牛毛 九牛一毫 瘠牛羸豚 雞口牛後 牛黃狗寶 買牛賣劍 老牛舐犢 一牛鳴 一牛鳴地 羞以牛後 氣喘如牛 氣克鬥牛 馬牛襟裾 騎牛讀漢書 牛鬼蛇神 牛溲馬渤 土牛木馬 爭貓丟牛 泥牛入海 瘠牛僨豚 風牛馬不相及 初生牛犢不怕虎 割雞焉用牛刀 九牛拉不轉 繭絲牛毛 雞屍牛從 汗牛充屋 牛鼎烹雞 買牛息戈 馬勃牛溲 馬浡牛溲 馬面牛頭 蛇神牛鬼 司馬牛之嘆 牛頭不對馬面 騎牛覓牛 蹊田奪牛 齊王舍牛 牛衣歲月 牛聽彈琴 亡羊得牛 椎牛饗士 蝸行牛步 獼猴騎土牛 歸馬放牛 喘月吳牛 吹牛拍馬 充棟汗牛 帶牛佩犢 槌牛釃酒 版築飯牛 服牛乘馬 對牛鼓簧 風馬牛 汗牛塞棟 呼牛呼馬 蠒絲牛毛 襟裾馬牛 目牛無全 犁牛騂角 犁牛之子 扛鼎抃牛 老牛破車 牛高馬大 牛刀割雞 牛驥共牢 牛驥同槽 牛驥同皂 牛角掛書 殺雞焉用牛刀 以羊易牛 鼠入牛角 牛農對泣 牛頭不對馬嘴 牛蹄之涔 牛馬襟裾 牛羊勿踐 牛衣病卧 牛口之下 牽牛下井 牽牛織女 敲牛宰馬 牛衣夜哭 牛之一毛 牛蹄之魚 牛蹄中魚 牛星織女 牛童馬走 童牛角馬 屠所牛羊 散馬休牛 休牛歸馬 休牛散馬 椎牛歃血 壯氣吞牛 牛角書生 牛角之歌 牛驥同皂 裾馬襟牛 犂牛騂角 犂牛之子 賣劍買牛 鯨吸牛飲 呼牛作馬 飯牛屠狗 放牛歸馬 隔山買老牛 筆誤作牛 搏牛之虻 床下牛斗 牛的諺語:牛不吃水強按頭:比喻強迫人做不願作的事.牛不知角彎,馬不知臉長:比喻人缺乏自知之明.牛犢子追兔子,有勁使不上:指受某種條件限制,有力氣也使不出來.牛耕田,馬吃谷:比喻待遇不公平,受苦的受苦,享福的享福.牛有千斤之力,人有倒牛之方:比喻對手再強也會有辦法制伏.牛套馬,累死倆:套:指套車.指一快一慢,互相牽掣.比喻做事難以合作.牛頭不對馬嘴:比喻胡拉亂扯,二者毫不相關 牛皮不是吹的,火車不是推的:指不憑空說大話,要看真本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 我好象一隻牛,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血.—— 魯迅 老牛亦知夕陽晚,不用揚鞭自奮蹄.風吹草低見牛羊.――《樂府詩集·敕勒歌》 系向牛頭充炭直.――唐·白居易《賣炭翁》 不數歲,田百頃,樓閣萬椽,牛羊蹄躈各千計.――《聊齋志異·促織》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 純離為牛.――《左傳·昭公五年》 東鄰殺牛.――《禮記·坊記》 牛曰太牢.――《大戴禮記·曾子天圓》

Ⅹ 《莊子》中的《庖丁解牛》的名句有哪些

你好!
「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
這句話就是成語「目無全牛」的出處。
「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餘地矣」成語:「游刃有餘」
「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成語「躊躇滿志」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望採納。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