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現代音樂賞析

現代音樂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3-07 21:40:44

1. 音樂藝術是怎樣欣賞的

音樂藝術的特徵

音樂以在時間上流動的音響為物質手段,表現人的審美感受,從而形成一定的「音樂形象」。音樂的物質手段是音響,它必須按照一定規律組合和運動才能構成「音樂語言」。「情動於中,故形於聲,聲成文,謂之音」。音樂語言的主要因素是音量、音色、拍子、節奏、和聲、旋律等。音樂一般分為聲樂和器樂兩種基本形式。聲樂用人的聲音結合語調作為表現手段,成為歌唱藝術。器樂一般分為弦樂、管樂和打擊樂等,它們除了作為聲樂的伴奏,也是獨立的音樂形式。器樂沒有語言藝術因素,藝術境界更加廣闊,電子樂器的大量產生擴大了器樂的表現能力。聲樂或器樂都具有強烈的時代性,帶有突出的民族色彩。

豐富的音樂色彩

聽到一些柔和的音響,就似乎能看到嫩綠、淺藍之類的柔和色彩,產生一種溫暖的感覺;聽到一些低沉、渾濁的音響時,就似乎能看到深黑、灰綠之類的暗淡色彩,產生一種陰冷的感覺。為什麼音樂能引起我們除聽覺外的其他各種感覺?為什麼音樂能具有震撼人的內心世界的極其豐富的表現力?這種奧妙來自於音樂通過「通感」和「比擬」這兩座橋梁,把人的感覺心靈與大千世界緊密聯系在一起。「通感」是指由於「條件反射」所形成的各種感覺相通的現象。由於「通感」人們才產生了領域廣闊的「類比聯想」。正是由於有了這種復雜微妙的聯系,才產生了「綠肥紅瘦」「紅杏枝頭春意鬧」等美妙的詩句,才使得人們感覺到紅色的熱烈激動、綠色的安詳寧靜、橙色的溫暖愉快,才使得人們在聽音樂時,非聽覺的感覺領域也隨之興奮,從而完成了對音樂形象的整體感受。

貝多芬在《第五(命運)交響曲》中用節奏性短促、和聲式的「命運主題」來比擬「命運在敲門」,概括了黑暗勢力對人們追求光明、追求幸福生活的挑釁、壓迫和阻礙。二胡曲《空山鳥語》用輕快、跳躍的音調來表現空山鳥語,它還包含著活潑、清新的氣氛,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緒等。

其實,在音樂和顏色之間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媒介——情感,或者說是心理反應。柔和的音調與柔和的色彩在人們心中引起的心理反應和情感是一樣的。這就是格式塔心理學所說的,人的內心結構與外在自然中的形式(如聲音、形象、色彩等)有一種同質同構、異質同構的對應關系。

所以,人們乾脆就認為音樂本身也有豐富的色彩。有宏偉瑰麗的,有秀麗細膩的,有濃艷豐富的,有淡雅潔凈的;有風格色彩、和聲色彩、地方色彩和民族色彩等等。有趣的是,隨著科學的進步,音樂與顏色的結合更加親密也更加巧妙了。激光已榮耀地擔任了音樂的夥伴,現代都市的娛樂場所、電視台、影視圖案都運用了這一現代音樂手段。

2. 關於古代詩詞的現代音樂的賞析

夜中不能抄寐,起襲坐彈鳴琴。

薄帷鑒明月,清風吹我襟。

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

徘徊何相見,憂思獨傷心。

這首詩從字面意義上看描寫了作者深夜彈琴的情景和孤獨不安的憂思。如果我們不知道作者生活在魏晉南北朝相交的時代,不知道當時黑暗的社會政治環境和作者自身所處的地位境況,我們就不能很好的理解作者的情懷,不知道作者為何夜不能寐?不知道其實詩中的「孤鴻」、「翔鳥」都是另有所指,更不知道詩的背後還另有所隱,即對當時政治的不滿和憤懣以及對渾濁的社會政治的揭露和批判。由於當時黑暗高壓的政治環境,此詩多用比興,寫得比較隱晦曲折。

3. 求音樂鑒賞論文 關於音樂劇 現代音樂的

經過上音樂鑒賞選修課,多多少少使我了解了一些音樂樂理的知識,也使我領略了中外聞名的音樂樂曲,我對音樂有了新的認識。在還沒有上課之前,因為對音樂沒有太多的了解,思想中總以為上音樂鑒賞的選修課是一種比較枯燥無味的過程。也許是我不太了解音樂的緣故在還沒有開始之前,就已經這樣懼怕,而且我一直不明白,為什麼選修課程都是一些諸如音樂美術影視等等一類的課程。在我記憶中,從高中開始就沒有音樂美術等課程,久而久之也就將它們淡忘了。而如今,感覺又回到小時候上音樂課,因為唱歌的時候總跑調,我因此一度對音樂灰心喪氣。但是在看電視搜台的時候聽到有好聽的歌曲總要停下來去聽,也許是對音樂的「另類」喜歡,我選擇了音樂鑒賞作為我的選修科目。在學習樂理知識的同時,也非常榮幸能夠聽到各種各樣樂器演奏的中外名曲。這也使得我在課程結束以後覺得受益匪淺。下面就讓我來談一下這學期所聽音樂給我的一點感受。
在很多人心目中,《命運》代表著貝多芬;同樣,在另外一些人的心目中,貝多芬代表著《命運》。我想,世界上再沒有一首交響曲能夠獲得如此廣闊的知名度以及接受度。貝多芬的偉大,則很大程度上也來自於這部代表作給他帶去的聲譽和敬仰。一開場那四聲令人恐懼的有力音符,幾乎讓每個人只要一聽到它就會永遠無法忘卻!真的,充滿了震懾力的經典段落,如此簡短卻又如此令人揮之不去!當然,貝多芬對於這四個音符的解釋最為權威——命運在敲門!是啊,開門見山,整部作品的主題一覽無遺。或許這四個音符給所有人的影響真的太深刻了,所以音樂一開場就表現出一種前所未有的恐怖感覺!我想,這正是貝多芬音樂才華與他個人精神最充分結合的表現!接下去,我們好似看到了一幅激烈戰斗的場面,每一個音符,每一段旋律似乎都在舞刀弄劍、奮勇拚殺!你可以把主角想像成貝多芬乃至任何一個不屈不撓的戰士或革命斗爭史實。但我覺得這還是遠遠不夠的——對於聽眾而言,主角應該是你自己!那麼敵人是誰,很明了——命運!因為我想,每個人都有面對命運考驗的時候。主題在重復著,恐怖的聲音依然在回盪,似乎斗爭者並沒有徵服這個強大的「命運對手」!我想很多聽眾在這里會感到一絲精神上的疲乏。
正在這時,第二樂章舒緩的旋律傳來了,似乎是一位母親伸出了雙手來撫慰剛剛經歷了一場惡戰的兒子,也好像是幾名攜手斗爭的勇士在大戰之後對敵人、對未來進行交流、思索。雖然音樂是平緩的,但是內在含有一種催人奮進的默默力量,好像在不斷的鼓動戰士繼續前進。在經歷了第一樂章激烈的掙扎之後,聽眾們在這里得到了片刻的休息,好似是一劑療傷葯。第三樂章是快板諧謔曲,但是卻聽不到任何「幽默、諧謔的成分」 。在這里戰士重新拿起了武器,回到了陰雲籠罩的戰場,音樂的氣氛也突然從平和轉為陰暗。好像戰士腳踏著犧牲者們的血跡在一步一步朝命運之神逼近,不斷積累著力量和勇氣。
《命運交響曲》的第三、第四樂章是連續演奏的,從第三樂章最後一部分那平靜、憂郁的緩慢突然跳躍到第四樂章一開始那突如其來、如同山洪暴發一般的合奏。其實這個手法來自於《第四交響曲》的第一樂章——從引子轉到正題的那一部分。正是由於成功寫下了《第四》的首樂章,才給《命運》的終曲樂章帶來了靈感。我想任何一個聽眾面對著如此洶涌而來的凱旋之聲,心中應該無不感覺激盪——黑暗被打破了、命運被征服了、陽光重新照耀大地!戰士在慶祝自己的勝利、人群在歡唱勝利的頌歌!聽眾也可以送一口氣,甚至為作品的偉大而感到一絲快慰和激動。我想這正是為什麼幾百年來,有許多人可以從《命運交響曲》中獲取力量、鼓起勇氣面對生活壓力、人生挑戰的重要原因!
聆聽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激揚的心彷彿被一隻無形的手牽引。穿越歲月滄桑,破空而來,在一片深邃蒼莽的林海中升騰,升騰。那些擎天的枝幹亘古孑遺, 那些震顫的葉片蓬勃頑強,那些繁茂的果實樂觀堅忍,風撼不動,雷劈不倒,時而豪氣干雲,時而陰柔宛轉,於百轉千回中傳遞著不屈的精神和意志。是什麼,能夠像音樂一樣如此暢通地溝通人類與自然?是哪種生命,能夠點燃人內心抗爭的慾望,錚錚鐵骨,生生不息?
聆聽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似乎就是人生命運的縮影。那激按昂的曲調,那富於變化的旋律,似乎把人的心境都帶到了他曲折的命運之中。然而,再那聽起來讓人感覺困難重重的生活里,又有一種堅毅的精神,從絕望之中脫穎而出,扭轉了局面,告訴人們:「只有堅定不移的信念,勇於向命運挑戰的精神,才能突破困境,改變命運,讓命運拜倒在自己的腳下。」
正如恩格斯聽了《命運交響曲》的演出。他在寫給妹妹的信中贊美這部作品說:「如果你不知道這奇妙的東西,那麼你一生就算什麼也沒有聽見。」他說,他在第一樂章里聽到了「那種完全的絕望的悲哀,那種憂傷的痛苦」;在第二樂章里聽到了「那種愛情的溫柔的憂思」;而第三、第四樂章里「用小號表達出來的強勁有力、年輕的、自由的歡樂」,又是那麼鼓舞人心。恩格斯用短短的幾句話,揭示了《命運交響曲》的精髓。
而如今,當世人面對著一個物慾橫流的商品社會,又人多少人能像貝多芬那樣執著的追求自己的理想,「不到長城非好漢」呢?許多人無奈於生活,工作的壓力,誘惑,物慾橫流流盡了血汗,歌舞昇平平息了壯志,最終把最初的理想長埋於歲月的流逝中,或平平淡淡走過一生,或碌碌無為迷失自我,有迷失的世界裡無目的的繼續漂流。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給我們敲響了警鍾,使我倍覺汗顏。遙想著在歷史塵卦記憶的深處曾經有那麼一個人戰勝了命運的不公擺布,在天地間瀟灑的走了一回,我常不敢仰望這份神聖的偉大,因為在他所營造的音樂世界裡就是意味著教人如何挺著腰站著生存,教人向命運所帶來的不公與苦痛挑戰,生當人中傑,死也為鬼雄。
是的,不要因為生活的不公而放棄希望,生活需要希望長相依,人生需要理想來相伴,於是,我又重整一下了疲倦的心情,重新踏上追求理想,挑戰命運的長征。

4. 如何分析現代音樂特別是無調性音樂

調式只規定了在某種音群組織中音與音之間的關系,並沒有規定這些音的絕對高度。所以,可以在調式不變的前提下將主音移到任何一個音上。這樣一來,雖然音與音之間的相對關系沒有改變(假定旋律也沒有改變),但每個音的音高都變了,所以音樂的「味道」也改變了。為了分別這種不同,我們使用一個新的概念——調性。
調性指的是在一定音高位置上的一定調式。形象地說就是「主音高度+調式=調性」。例如,主音為C,調式為大調,就合起來稱為「C大調」;同樣以C為主音,調式為小調,則稱之為「c小調」。這里的「C大調」、「c小調」就是調性,這樣的說法完整地說明了調的性質,所以音樂家不僅用它作為調的名稱,還常常直接用它作為作品的名稱,比如「C大調交響曲」、「e小調奏鳴曲」等等。
同樣的調性可以「移植」到相隔一個八度或幾個八度的地方而性質不變;換言之,如果主音的音名沒有改變,只是向上或向下按純八度的音程移動,調性就沒有發生變化。

在無調性音樂中,這種結構被徹底破壞了,無所謂主音、屬音,它們成了無君無臣的一群,可以自由自在地進行到任何一個。比如貝爾格的歌劇《露露》中的「露露之歌」,勛伯格的《五首管弦樂小曲》第五首。 再詳細說一下無調性(atonality): 現代主義音樂的創作手法之一。用以指音與音之間、和弦與和弦之間無調性中心,沒有功能聯系,缺乏調性感覺的創作手法與音樂類型。它產生於20世紀初期,由19世紀後期音樂中變音體系的極度發展、調性的頻繁變化、和弦結構的復雜化以及功能聯系的消失等因素而逐步形成。它的特點為無中心音或中心和弦,無調號,無調式特性,半音階的各音均可自由應用,盡可能不採用傳統的和弦結構,避免能產生調性作用的和聲進行。與此有關的是旋律、和聲、曲式、節奏與音樂構成方法均與傳統有極大的差異。由於無調性音樂乃逐步形成,因此,調性模糊的音樂與無調性音樂之間,在感覺上常無明確的界限。 無調性一詞最初用以形容A.勛伯格作品中開始完全脫離傳統的作品(自作品10號《第二弦樂四重奏》的最後樂章起至作品22號,均屬這一類型)及其學生A.貝格、A.von韋貝恩等同類作品的特性。現代一般通用的無調性一詞,並不局限於勛伯格等作品的特性,而是所有具備無調性音樂特點的一種現代音樂類型的總稱。無調性音樂與勛伯格在1920年後開始應用的十二音技法(亦稱十二音序列音樂)不同,一般的無調性音樂並不根據某種特定的音列構成。而十二音序列音樂則在無調性音樂的基礎上,進一步消除調性的殘存影響和中心音的作用,根據特定要求將半音階的12個音,編排成序列原型進行創作,是一種有特定含義的無調性音樂。 舉個例子:在勛伯格的作品11號《三首鋼琴曲》之第 3首結尾處,其中無任何傳統意義的調中心存在,單純的音程與和弦和其他復雜的、不協和的音相結合,消除了可能產生的中心音作用。其中也無特定的序列,故屬於一般的無調性音樂范疇。

5. 請你結合實例分析一下近現代音樂的特徵

現在中國已經沒復有中制國音樂了,都是流行歌曲,而且都是唱愛情(而且不是失戀就是單相思,實在不行就天人永隔),能稱上藝術歌曲的也是按西方的風格來譜曲。總之中國古典音樂已經差不多了,而新時代的音樂又被流行歌曲給占據了。那種沒有生命力的歌曲不出現還好。即使藝術歌曲脫離了中國古典音樂的范疇,但起碼也有一定的中國特色,也可以算是新時代的中國歌曲。

6. 流行歌曲賞析論文

聽《發如雪》,覺得那歌詞相當的漂亮,銅鏡映無邪,多麼好的詞啊。

古代的詞,不都也是用來唱的嗎?

現在我們不寫詞了,但是我們依然將留下美奐美倫的詞句,不光詞句,還有古時無法留下的美好韻律,這些流行歌曲,包括那些優秀的影視,將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美好財富。

喜歡美麗的詞句,精緻的或者悠遠的,所有美麗的,還有韻律。

古時候的詞人詩人,大都是官員,我們這個時代的,大都是專業的了,柳永那樣的專業詞人,但是不會那麼窮了,呵呵。

多麼美的句子啊,戲劇的詞也是,大多都十分漂亮,像林黛玉說的大家都為了聽戲忘了那句子的好,落花水流紅。現代人不聽戲,電影也是啊,為何聽不得夜宴那華美的辭藻呢?

喜歡美麗的句子,如同喜愛帥旗的男子,如同喜歡美麗的姑娘,恨不得吃了它/他/她
流行歌曲中融入古典詩詞,既能實現古典詩詞的現代轉換,使古典詩詞多一種傳播的途徑,又能推動流行歌曲向新詩方向發展,使流行歌曲的地位和品格得到提升。這無疑是有一定道理的。優秀的古典詩詞大多語言精練、意境優美、意蘊深遠,富於形象性。一些具有深厚古典文化底蘊的當代流行歌曲詞曲作者,將古典詩詞重新譜曲,或巧妙地化用古典詩詞的語句、意境或意象,將古典詩詞的精華融入當代流行歌曲中。通過「詩化」、「雅化」、「音樂化」,使流行歌曲既有歌的明白曉暢,又有詩的含蓄雋永;既有中華民族傳統的精神與品格,又有現代人的精神與氣質;既有古典的語言內蘊,又有當代的音樂形式。這或許是當代歌詞發展的一個方向,事實上近年來也確實有一批音樂人有意識地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聽《醉赤壁》,覺得那歌詞相當的漂亮,銅鏡映無邪,多麼好的詞啊。

古代的詞,不都也是用來唱的嗎?

現在我們不寫詞了,但是我們依然將留下美奐美倫的詞句,不光詞句,還有古時無法留下的美好韻律,這些流行歌曲,包括那些優秀的影視,將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美好財富。

喜歡美麗的詞句,精緻的或者悠遠的,所有美麗的,還有韻律。

古時候的詞人詩人,大都是官員,我們這個時代的,大都是專業的了,柳永那樣的專業詞人,但是不會那麼窮了,呵呵。

多麼美的句子啊,戲劇的詞也是,大多都十分漂亮,像林黛玉說的大家都為了聽戲忘了那句子的好,落花水流紅。現代人不聽戲,電影也是啊,為何聽不得夜宴那華美的辭藻呢?

喜歡美麗的句子,如同喜愛帥旗的男子,如同喜歡美麗的姑娘,恨不得吃了它/他/她
流行歌曲中融入古典詩詞,既能實現古典詩詞的現代轉換,使古典詩詞多一種傳播的途徑,又能推動流行歌曲向新詩方向發展,使流行歌曲的地位和品格得到提升。這無疑是有一定道理的。優秀的古典詩詞大多語言精練、意境優美、意蘊深遠,富於形象性。一些具有深厚古典文化底蘊的當代流行歌曲詞曲作者,將古典詩詞重新譜曲,或巧妙地化用古典詩詞的語句、意境或意象,將古典詩詞的精華融入當代流行歌曲中。通過「詩化」、「雅化」、「音樂化」,使流行歌曲既有歌的明白曉暢,又有詩的含蓄雋永;既有中華民族傳統的精神與品格,又有現代人的精神與氣質;既有古典的語言內蘊,又有當代的音樂形式。這或許是當代歌詞發展的一個方向,事實上近年來也確實有一批音樂人有意識地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7. 現代歌曲賞析

1、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王灣《次北固山下》)
簡析:蘊含新事物孕育於舊事物解體之時的哲理
2、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曹操《龜雖壽》)
簡析:發揮主觀能動性,樂觀向上,積極進,將終生有益、無憾。
3、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簡析: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無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時,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生,生活不會因消逝而變得一片虛無。(常用來表達一種「想要挽留卻又不能留住」的心態。或對人生的感慨:盛衰浮沉,生死聚散,也如這花開花落、燕去燕來。)
4、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空喜歡;正入萬山圈子裡,一山放過一山攔。(楊萬里《過松源晨炊漆公店》)
簡析:它蘊涵著要透過現象看本質,不被假象所迷惑的道理。
5、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觀書有感》)
簡析:借景喻理,說明只有思想永遠活躍,接受種種不同新思想、新知識,方能才思不斷,新水長流。(或:人要心靈澄明,就得不斷學習,時時補充新知。)
6、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清朝趙翼《論詩》)
簡析:常用來贊美人才的人才輩出,也用來表示一代新人過去,又有一代新人出現,長江後浪推前浪。也含有「世事超越前人,不斷創新,不斷進取的必然趨勢」之哲理。
7、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簡析:它包含一切有所作為的人都應具有不怕困難、敢於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
8、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簡析: 歷經「山重水復」讓人懷疑無路可走,卻又意外地呈現出光明前景(或:表現感到困惑時,突然見到希望)。
9、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簡析:勸勉人們努力珍惜青春年華,世間沒有後悔葯。有「失去才知可貴」的哲理。
10、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蘇軾《浣溪沙•山下蘭芽短浸溪》)
簡析:表現作者雖處困境,仍力求振作精神 。只要主觀努力,心理健康,仍然能青春永駐,老當益壯。
11、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杜牧的《赤壁》)
簡析:詩中蘊含機遇造人的哲理,且隱含著詩人對自己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慨嘆之情。
12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陶淵明《飲酒》)
簡析:它蘊含著這樣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囂人境也無\"喧囂\"之感。
13、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 行路難》)
簡析:堅信不怕困難、勇往直前,抱負是必能實現的。
14、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己亥雜詩》)
簡析:闡明事物具有兩重性。
15、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謝跳樓餞別校書叔雲》)
簡析:詩句最具憂愁、苦悶之意。極欲擺脫,卻又無計可除。有「有新栽花花不發」的意蘊,也告誡人們:酒不解真愁。
16、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李煜《相見歡》)
簡析:詞句用巧妙地比喻寫\"愁\"。寓含一種既無可奈何,又無可解脫的別人不能理解的理趣。
17、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登飛來峰》)
簡析:詩中蘊含站得高,看得遠的道理。與王之渙「欲窮千里目,更上一曾樓」有異曲同工之妙。
18、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簡析:把對朋友的真摯感情升華為哲理,寫出四海之內有知心朋友,就是在天涯海角也還是近鄰一樣的親近,說明知心朋友是聲息相通的。
19、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簡析:前三句,表達了作者曠達胸襟,表現了作者感悟人生哲理:世界上不可能有永遠圓滿的事情。 後兩句,從「隔千里兮共明月」演化而來的,通過寫明月來表達對人生美好祝願,道盡了千載離人心願的詞句是:
20、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
簡析:無論朝代的興或亡,最苦的都是老百姓。
21、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劉楨《贈從弟》)
簡析:只要有堅貞的信念,任何艱難挫折都不會改變節操。
22、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簡析:在一處失去的,將會在別出找出來。
23、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李商隱《無題》)
簡析:常用來比喻教師的工作,被人們用來贊美無私奉獻的精神。
24、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簡析:表現了豁達的胸懷和奮發向上、努力進取的精神。喻含新事物不斷涌現的理趣。
25、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李清照《武陵春》)
簡析:景物依舊,人事迥異。有「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世事如棋局局新」的理趣。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