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風波蘇軾千古名句
❶ 蘇軾的《定風波》
《定風波》 蘇 軾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賞析:此詞作於蘇軾黃州之貶後的第三個春天。它通過野外途中偶遇風雨這一生活中的小事,於簡朴中見深意,於尋常處生奇警,表現出曠達超脫的胸襟,寄寓著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首句莫聽穿林打葉聲 ,一方面渲染出雨驟風狂,另一方面又以莫聽二字點明外物不足縈懷之意。何妨吟嘯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 ,呼應小序同行皆狼狽 ,余獨不覺,又引出下文誰怕即不怕來。徐行而又吟嘯,是加倍寫;何妨二字透出一點俏皮,更增加挑戰色彩。首兩句是全篇樞紐,以下詞情都是由此生發。竹杖芒鞋輕勝馬 ,寫詞人竹杖芒鞋,頂風沖雨,從容前行,以輕勝馬的自我感受,傳達出一種搏擊風雨、笑傲人生的輕松、喜悅和豪邁之情。一蓑煙雨任平生 ,此句更進一步,由眼前風雨推及整個人生,有力地強化了作者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懷。以上數句,表現出曠達超逸的胸襟,充滿清曠豪放之氣,寄寓著獨到的人生感悟,讀來使人耳目為之一新,心胸為之舒闊。過片到山頭斜照卻相迎三句,是寫雨過天晴的景象。這幾句既與上片所寫風雨對應,又為下文所發人生感慨作鋪墊。結拍回首向來蕭瑟處 ,歸去 ,也無風雨也無晴 。這飽含人生哲理意味的點睛之筆,道出了詞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獲得的頓悟和啟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屬尋常,毫無差別,社會人生中的政治風雲、榮辱得失又何足掛齒?句中蕭瑟二字,意謂風雨之聲,與上片穿林打葉聲相應和。風雨二字,一語雙關,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風雨,又暗指幾乎致他於死地的政治風雨和人生險途。縱觀全詞,一種醒醉全無、無喜無悲、勝敗兩忘的人生哲學和處世態度呈現在讀者面前 。讀罷全詞,人生的沉浮、情感的憂樂,在我們的理念中自會有一番全新的體悟。
定風波一共有兩個。
定風波 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
蘇軾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萬里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定風波 蘇軾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第二個很出名了,但是第一個那句「此心安處是吾鄉」也是千古名句。
❷ 定風波 蘇軾古詩詞
定風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內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容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詞作。深得道家曠達豪放的精神。此詞通過野外途中偶遇風雨這一生活中的小事,於簡朴中見深意,於尋常處生奇景,表現出曠達超脫的胸襟,寄寓著超凡脫俗的人生理想。上片著眼於雨中,下片著眼於雨後,全詞體現出一個正直文人在坎坷人生中力求解脫之道,篇幅雖短,但意境深邃,內蘊豐富,詮釋著作者的人生信念,展現著作者的精神追求。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趕上了下雨,拿著雨具的僕人先前離開了,同行的人都覺得很狼狽,只有我不這么覺得。過了一會兒天晴了,就做了這首詞。
不要害怕樹林中風雨的聲音,何妨放開喉嚨吟唱從容而行。拄竹杖曳草鞋輕便勝過騎馬,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麼可怕?披一蓑衣任憑湖海中度平生。
料峭的春風把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頭上斜陽已露出了笑臉,回首來程風雨瀟瀟的情景,歸去不管它是風雨還是放晴。
❸ 蘇軾《定風波》中的名句!!!!!!!!
我認為名句應該算是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莫聽竹林穿葉聲,回
何妨徐行且答沉吟。
竹杖芒鞋輕勝馬,
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
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來時蕭瑟處,
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這里說的是自己心中無限的感慨。人生的風雨,官場仕途的黑暗,讓人感覺人世間的無常。但是蘇軾的心態是坦然的,誰怕?一蓑煙雨便笑看風雲了。
後面描寫的是作者在一陣微冷的早春寒風吹來後,看見山頭的陽光斜照著,給酒醒後的他帶來了一陣暖意。回頭看看自己走過來的路,一片蕭瑟,迷惘處,彷彿不知不覺中就這樣的在風雨中過來了。感悟自己的人生道路,不正是如此嗎?
「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正是蘇軾情景交融的人生感悟,這種豁達該是我們學習的,無論如何,走到今天的蘇軾都已經不再介懷,對待大自然的變化,正如他對人生的心態一樣的,既無風雨也無晴。 什麼都不再對他造成傷害。
❹ 定風波蘇軾 名句
但願人長久,千來里共嬋娟源。(《水調歌頭》)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念奴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定風波》)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 也無風雨也無晴。(《定風波》)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卜運算元》)
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江城子》)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蝶戀花》)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 蕭蕭暮雨子規啼。(《浣溪沙》)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和子由澠池懷舊》)
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汝濃抹總相宜。(《飲湖上, 初晴後雨二首(其二)》)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題西林壁》)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❺ 蘇軾 定風波中的名句
定 風 波 蘇軾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回而遂晴,答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此詞作於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貶謫黃州後的第三年。寫眼前景,寓心中事;因自然現象,談人生哲理。屬於即景生情,而非因情造景。作者自有這種情懷,遇事便觸發了。《東坡志林》中說:「黃州東南三十里為沙湖,亦曰螺師店,予買田其間,因往相田。」途中遇雨,便寫出這樣一首於簡朴中見深意,尋常處生波瀾的詞來。
❻ 古詩《定風波》的名句是什麼
1、名句: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2、全詩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3、譯文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趕上了下雨,拿著雨具的僕人先前離開了,同行的人都覺得很狼狽,只有我不這么覺得。過了一會兒天晴了,就做了這首詞。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葉的雨聲,不妨一邊吟詠長嘯著,一邊悠然地行走。竹杖和草鞋輕捷得勝過騎馬,有什麼可怕的?一身蓑衣任憑風吹雨打,照樣過我的一生。
春風微涼,將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頭初晴的斜陽卻應時相迎。回頭望一眼走過來遇到風雨的地方,回去吧,對我來說,既無所謂風雨,也無所謂天晴。
4、創作背景
這首記事抒懷之詞作於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豐五年)春,當時是蘇軾因「烏台詩案」被貶為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的第三個春天。詞人與朋友春日出遊,風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狽,詞人卻毫不在乎,泰然處之,吟詠自若,緩步而行。
5、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宋代文學家。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長子。公元1057年(嘉祐二年)進士。累除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端明殿學士、禮部尚書。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穎州等。公元1080年(元豐三年)以謗新法貶謫黃州。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宋徽宗立,赦還。卒於常州。追謚文忠。博學多才,善文,工詩詞,書畫俱佳。於詞「豪放,不喜剪裁以就聲律」,題材豐富,意境開闊,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來「詞為艷科」的傳統樊籬,以詩為詞,開創豪放清曠一派,對後世產生巨大影響。有《東坡七集》《東坡詞》等。
❼ 蘇軾的詩詞《定風波》
詩詞原文:《定風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專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屬,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白話譯文: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趕上了下雨,拿著雨具的僕人先前離開了,同行的人都覺得很狼狽,只有我不這么覺得。過了一會兒天晴了,就做了這首詞。
不要害怕樹林中風雨的聲音,何妨放開喉嚨吟唱從容而行。拄竹杖曳草鞋輕便勝過騎馬,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麼可怕?披一蓑衣任憑湖海中度平生。
料峭的春風把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頭上斜陽已露出了笑臉,回首來程風雨瀟瀟的情景,歸去不管它是風雨還是放晴。
❽ 蘇軾定風波的千古名句
《定風波》 蘇軾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 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版。 莫聽穿林打葉權聲, 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 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 微冷, 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 歸去, 也無風雨也無晴。 千古名句「也無風雨也無晴」
❾ 蘇軾《定風波》詩詞
1、原文
定風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2、譯文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趕上了下雨,拿著雨具的僕人先前離開了,同行的人都覺得很狼狽,只有我不這么覺得。過了一會兒天晴了,就做了這首詞。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葉的雨聲,不妨一邊吟詠長嘯著,一邊悠然地行走。竹杖和草鞋輕捷得勝過騎馬,有什麼可怕的?一身蓑衣任憑風吹雨打,照樣過我的一生。
春風微涼,將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頭初晴的斜陽卻應時相迎。回頭望一眼走過來遇到風雨的地方,回去吧,對我來說,既無所謂風雨,也無所謂天晴。
3、《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詞作。此詞通過野外途中偶遇風雨這一生活中的小事,於簡朴中見深意,於尋常處生奇景,表現出曠達超脫的胸襟,寄寓著超凡脫俗的人生理想。上片著眼於雨中,下片著眼於雨後,全詞體現出一個正直文人在坎坷人生中力求解脫之道,篇幅雖短,但意境深邃,內蘊豐富,詮釋著作者的人生信念,展現著作者的精神追求。
❿ 蘇軾《定風波》中的名句是什麼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