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崆峒賞析

崆峒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3-06 09:16:54

㈠ 牧野流星的點評鑒賞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正是「一曲悲歌吊知己,十年隱痛隔幽冥。」十年光陰一彈指,江山代有人才出,誰還記起十年前小金川上繆長風、雲紫蘿與北宮望那一場生與死的決戰?北宮望終元兇授首,繆長風大仇得報,雲紫蘿帶著對孟元超的愛意、繆長風的情義而長埋於小金川,留下的是孟元超那無盡思念、繆長風那深深的哀痛。然而這段情感悲劇並不隨著雲紫蘿的離去而煙消雲散,孟元超、繆長風、楊牧依然活在人間,雲紫蘿同孟元超、楊牧所生的兒子終將長大,這段愛情悲劇也於十年後伴隨著下一代的孟華、楊炎的長大而再掀波瀾,上一代的愛恨終於波及下一代,差點又釀成了新的悲劇,作為孟元超和雲紫蘿所生的兒子孟華,自小在迷茫中遠離了母親,十多年間,伴隨著內心的迷惑、自身情感的波折、武學境界的探索、俠義精神的踐行,終成為一代大俠,於此也可告慰著雲紫蘿的在天之靈。
七年前於一場意外間離開了母親,自此之後,相信那一幕幕往事不時困擾著孟華的幼小心靈。幼時父親對他的並不疼愛的態度、父親的突然間自縊、母親與姑姑的爭斗、不速之客將其從靈堂帶走、落入了兩位師父之手、大師父的慘死、落入崆峒道士之手、再度被三師父相救、隱身石林學藝,一幕幕的往事莫不困擾著這位七歲大孩子的幼小心靈,而七年後二師父的突然出現帶來了《孟家刀譜》,帶來了比武之約,無疑更讓內心的困惑更為增加。兩位師父的受傷後突然失蹤,加劇了他身邊的謎團,他只有靠自己去揭開那一個個的謎團,欣慰的是母親是抗清的英雄,為小金川的百姓獻身於戰場之上,這讓孟華足感自豪,種種發生的事又表明孟元超與其有著莫大的關系,於是有了小金川之行。遺憾的是,意外相逢那以為「死去多年」的名義上父親楊牧的一番挑撥言語徹底毒害了他那迷惑的心靈,真相宛若「揭開」,帶著「謎團解開的痛苦」,更伴隨著「父親」是鷹犬的自卑,為「父親」他勢必找孟元超報仇,然殺了孟元超無疑是為虎作悵,俠義道和愛人都不會原諒他的。他渴望找孟元超了結恩仇,他又怕真正面對著孟元超那一刻;獨個內心間在「報仇」的慾望和逃避的茫然中痛苦掙扎著,而這一切無從傾訴,只能獨個默默地承受;另一方面,因楊牧的原因他更受著金碧峰、江上雲般名門出身的子弟誤解和鄙視,名門子弟那高高在上態度又深深傷害著他,「為什麼江上雲可以托生於名門,他卻註定了要做楊牧的兒子」,這一切讓他自卑、讓他灰心失意。而那一場父子間的決斗終將這場悲劇推向高潮,一場父子相殘甚至是同歸於盡的人間悲劇於一瞬間將要發生,所幸的是這場悲劇於最後關頭終被阻止,惡夢醒來了,真相也大白了,父子相認了,心中的雲翳吹散了,他終於解脫了心頭的迷茫困惑,帶著自信走向人生的未來。
孟華在內心的迷茫的同時,也經受著愛情的波瀾,他在內心最為痛苦迷離中,遇到了深愛著他的女子金碧漪。如果說,唐經天與冰川天女的愛情故事宛如童話中王子和公主般純潔,那麼孟華和金碧漪的愛情故事更似公主與流落與民間的王子的愛情,天下第一劍客金逐流和六合幫主史紅英的愛女,以金家在武林的地位,金碧漪稱得上武林中的「公主」可說是不過分,而孟華作為義軍領袖孟元超的兒子,一定程度上與金家也稱得上「門當戶對」,可惜相逢、相愛之時,孟華的公開身份卻是清廷鷹犬楊牧的兒子,這就如同童話中那流落民間而不知身世的王子頗有相似之處。孟華的身世一天未揭開,兩個之間的愛情宛如隔著一條深深的階級鴻溝,金碧漪這一邊的金碧峰、江上雲甚至關東大俠尉遲炯也都譏諷著,觀此深覺等級觀念其實存在於世間的每個角落,武林中也不例外,儼然成為武林貴族的金碧峰和江上雲公然渺視著「出身不好」的孟華,多少眼中孟華彷彿「癩蛤蟆想吃天鵝肉」,這一切種種都為這場愛情設置了不可逾越的障礙,更深深地傷害著孟華的自尊心,讓他於高貴如江上雲面前感到自卑,甚至灰心失意般的想放棄。而惟其如此,更顯現了這段愛情的可貴,是真正的愛情終能戰勝一切,還是金碧漪「慧眼識英雄」,在所有人都懷疑孟華時只有她相信著孟華;在所有人認為她同江上雲才是「天生一對」時,她卻感受到與江上雲的格格不入及孟華才是她的所愛,初次相見,她眼中是一個既幫助了百姓惡戰清廷高手的孟華,又是口口聲聲要殺了孟元超的孟華,眼前究竟是什麼人無疑使她感到好奇,好奇的心令得她慢慢走近孟華,終被吸引而產生愛意,她不辭辛勞千里奔波,只為了揭開孟華身上的謎團,避免那一場即將來臨的悲劇決斗,最終一番辛勞沒有白費,她終於在最危急的關頭阻止了這場悲劇的發生。於孟華而言,他於內心最痛苦、茫然而無法自處之際遇到了金碧漪,既在他受清廷高手包圍地助他脫險,又給予他痛苦心靈以關懷,這一切令他痛苦的心得到了愛情的安慰,也讓他除「報仇」之外更多了幾分愛情的渴求,一定程度上令得他多了一份理智,不致於讓精神於心靈的痛苦掙扎間崩潰,也許姻緣總是天生註定的,愛人間的相互吸引是不需要理由的,盡管他曾因自卑而想黯然離去,然內心間這份真愛卻能沖破一切令得兩人最終走到一起,結局自然是美好的,隨著孟華的身世之謎揭開,「王子」的身份恢復了,於是一切障礙於一夜間不復存在,隨著金逐流對這段愛情的認可為這段愛情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童話色彩般的王子和公主最終締結世間最美好的良緣。孟華與金碧漪的愛情,不是轟轟烈烈、驚天動地的愛情悲劇,沒有更多的第三者插足,兩人之間沒有什麼誤會而引發的波折,有著只是彼此內心間那無言卻又執著的愛意,也是童話般純潔的愛,讓人讀後泛起一絲感動或是會心一笑,如此足矣!
伴隨著那一份內心的迷茫、感情的波折,是於武學境界中不斷的求索和攀登,於孟華而言,其武學的進境同樣激盪著人心。記得羅立群先生在評價「梁派武功」中曾有過這樣的評語:「梁派武功的獲得者,其武功修煉過程,書中往往不予介紹,或只是簡單地予以描述,缺乏其他新派武功大家(如金庸)那種細細敘述主人公的練功成長的經歷段落,其實,這類主人公練功成長的經歷是不應忽視和遺漏的,因為在這類練功過程中,往往包含對主人公慘痛經歷的敘述和人物本身堅韌性格的表達,同時,還蘊含了那種因禍得福、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哲理意境。缺少了這一點,勢必影響在武功描寫中發掘人性,開闊意境,從而減弱了梁派武功震撼人心的吸引力。羅立群先生的說法當有一定道理,但也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其實即就金庸而言,15部小說也不見得每一部都詳細敘述了主人公的練功歷程,同時練功歷程勢必伴隨著太多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奇遇,用得多了頗有俗套之嫌。就「梁派武功」而言,其實也有不少練功的成長的歷程,如霍天都父子兩代苦心創立「天山劍派」,雖然沒有多少奇遇,似乎更能表達出人物性格的堅韌,同時奇遇太多了似乎更增添了小說的虛幻色彩。在描述上,「梁派武功」似乎更重視於通過磨練而不斷開闊眼界,在自身武學的基礎上更進一層樓,從而最終戰勝對手,當然在羽生先生的35部小說其實也是各種描述的手法並用,至於效果好與不好,那自是「見仁見智」的問題。本書中孟華的練功歷程及武學進境應是綜合了以上兩種描述的手法,既是「細細敘述了他的練功成長」,也讓其通過不斷的歷練而開不、闊自身的武學境界,一方面是不斷獲得奇遇,如自小拜得三位當世高手為師,後從段仇世手中獲得《孟家刀譜》,石林劍峰意外得到張丹楓留下的《玄功要訣》、《無名劍法》,得繆長風、金逐流等當世高手指點,步入上乘劍法之境界,絕處獲得古波斯的武功,又與天竺高僧交流武學而得天竺的上乘武學,再從唐經天處得到天山劍法的精髓,孟華身上奇遇之多,於梁著的全部主角中可謂不多見。與此同時,伴隨著孟華奇遇的獲得的同時,也讓孟華先後與正邪頂尖高手的對抗而不斷獲得武學的進境,在全書中,孟華先後交戰過洞冥子、繆長風、「四僧四道五官」、金碧峰、江上雲、衛托平、孟元超、金逐流、歐陽沖、勞超伯、奢羅上人、鍾展、海蘭察、諸青崖等等,就梁著主角中,能與這么多一流交手交戰而使到武學境界不斷提高,孟華也算得上首屈一指了。綜觀全書中,孟華似乎有「三次奇遇」和「三場大戰」對其武學進境有著重大的影響,「三次奇遇」之一為石林劍峰得到張丹楓遺下的《玄功要訣》和「無名劍法」,這可是中原武學中最上乘的武功,張丹楓的影響力於本書中再次顯現,使其武學境界一下子得到飛升,這次奇遇使其武學超過了同時代的世家子弟金碧峰、江上雲,直迫武林頂尖高手;奇遇之二為於天山一行奇得古波斯和天竺的上乘武學,使其在中土上乘武學外接觸到不同的武學領域,開闊了武學眼界;奇遇之三為被囚禁於崆峒地下室絕境中,苦心參悟,最終融匯貫通了中土、波斯、天竺的上乘武學,從而步進了武學的頂峰。「三場大戰」之一是石林中與洞冥子一戰,這是武功初成與一流高手的一戰,是一次對所學如何運用的磨練,敗中取勝洞冥子,不但增強了自信心更增進對上乘武學的理解;大戰之二是小金川與繆長風一戰,第一次與武林中最頂尖的名家比劍,雖然敗了但是在繆長風的指點下更加參悟了上乘劍法的要訣「重、拙、大」,於武學境界上更進一層;大戰之三自是崆峒山上與海蘭察那生與死的對決,這是代表俠義道與清廷的一場宣戰,也是其融會貫通最上乘武學會的一戰,這一戰不僅讓其名揚天下,更讓其武學修為達到頂尖境界,以致當世第一劍客金逐流感嘆長江後浪推前浪,再過三年孟華的劍術就將超過他。「三次奇遇」、「三場大戰」最終成就了孟華,也成就了那獨具一格的美感的「梁派武功」。
「他們的行蹤飄忽,草原上的牧民把他們比作牧野流星,雖然是一閃而過,卻帶來了光亮。」這就是書的結局對孟華行蹤的交待,也是給孟華的一個定位,「流星」雖然是一閃而過,但是在自身消失之後,那一束不滅的星輝將長久地留在人們心中,給人以希望和溫暖,而這束星輝就是孟華帶來的那種「俠義」精神,其實這不僅是對孟華結局的交待,貫穿於整部小說中,孟華所扮演的正是「流星」的角色,從踏出石林開始,孟華的足跡踏遍了西南、西北,小金川、柴達木、青海、西藏、回疆、天山、崆峒、回疆,每一次都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不作長久的停留,但是每一次都留下了他的俠義事跡,小金川激戰「四僧四道五官」,拉薩制止清廷挑動西藏內亂的陰謀,回疆上揭穿了歐陽沖、段劍青師徒的野心,天山上力助天山派抗擊外魔來犯,崆峒山上名揚天下的一戰,匆匆地經過,留下的是足以長久激盪人心的事跡,相信這些事跡多少年過去後依然有人記起,這就是那一閃而過的流星獨有的魅力,也是孟華身上表現的魅力,而伴隨著孟華匆匆而過的足跡,踏過是那西部大地的大好河山,且看那「臨異境,林石涌奇峰」的石林之奇,西北大地上雪崩之險,青海草原之宏大,西藏噴泉的奇觀,新疆天山的雄偉,回疆溫泉的溫暖,種種奇觀異境莫不出現於書中,當然更有那「刁羊」的古老而又充滿喜氣的風俗,還有那民俗風情的回疆民歌,一切無不伴隨著孟華走過的足跡而盡展於書中,讀罷全書,彷彿在羽生先生帶領下一游西北大地,從而得到另一種愉悅和美感。
伴隨著孟華的成長這條主線,全書中另一條副線是那一場十八年前發生的崆峒派謎案,當年崆峒派兩大後起之秀丹丘生和何洛,於一場迎親途中,竟落得一慘死一被逐出門牆,這個秘密一直埋藏了十八年,無疑牽動著許多人的心。十八年後,一場早以安排妥當的「審判大會」上,卻是風雲突變,丹丘生辯無可辯而更拒絕爭辯的情形中,當年的當事人和證人竟是一一現身,一步步揭開謎案的真相,這場 謎案背後竟是清廷與俠義道圍繞義軍軍餉的爭奪,在這場爭奪的背後隱藏的又是牟麗珠的繼母毒害生父之仇,清廷安排奪取義軍軍餉的毒計,何洛借機殘害同門,爭奪掌門的殘忍,洞玄子嫁禍丹丘生,忍讓兒子屍體再添創傷的狠心,洞妙真人被毒害之真相,一面是海蘭察、洞玄子、何洛的狠毒卑劣,另一面卻是牟麗珠飛劍復仇的痛快、丹丘生忍辱負重,緘默不語的苦心,正邪之間本不兩立,於這場謎案中更表現得入木三分。整整十八年,丹丘生幾度生死,始終拒絕說出真相,為的是顧全崆峒一派的聲名;牟麗珠隱忍十八年,為的也是丹丘生的名聲,更為的是在適當的時機公布當年的真相。三個月的快樂時光,十八年的漫長等待,遺憾的是當年都缺乏了那一份勇氣,這或許是顧全大局之舉,也未嘗不是一種自我的壓抑的殘忍,同時也為著等待那手刃仇人的一刻,丹丘生和牟麗珠為此都作出了巨大的犧牲。審判大會上,正是牟麗珠的突然出現,驚震了洞真子、洞冥子,徹底扭轉了丹丘生的不利局面,當年缺乏的那一份勇氣於「審判大會」中表露出來,面對種種的責難非議,牟麗珠以自身的遭遇揭開了當年的謎案,駁斥了種種的非議,其表現出來的勇氣讓人肅然起敬,甚至壓倒了丹丘生。讓人欣慰的是,最終兩人找回了當年所沒有的勇氣,走到了一起,相隨共伴走完未來的人生道路,終是有情人終成眷屬,以前失去的未來總會得到補償,這一對歷盡苦難的愛侶終得到所有人的祝福。
作為孟元超和雲紫蘿所生的兒子,孟華在經歷了不解、迷茫,終於解開心中一切謎團,父子相認,自此走上俠義道的坦途。那麼雲紫蘿與楊牧所生兒子的楊炎,人生道路又將何如?畢竟楊牧不同於孟元超,孟元超終是義軍領袖,而楊牧還是清廷鷹犬,這註定了七年後楊炎與孟華不同的人生歷程。 一切正如羽生先生於卷尾詞所書: 大地忍令浮劫火,風霜歷盡訂三生。少年豪氣任縱橫。 折戟消兵歌牧野,沉沙洗甲看流星。難忘最是兄弟情。
——出自天山游龍的《折戟消兵歌牧野,沉沙洗甲看流星》

㈡ 《滿江紅·怒發沖冠》賞析

岳飛此詞,激勵著中華民族的愛國心。抗戰期間這首詞曲以其低沉但卻雄壯的歌音,感染了中華兒女。 前四字,即司馬遷寫藺相如「怒發上沖冠」的妙,表明這是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此仇此恨,因何愈思愈不可忍?正緣獨上高樓,自倚闌干,縱目乾坤,俯仰六合,不禁熱血滿懷沸騰激昂。——而此時秋霖乍止,風澄煙凈,光景自佳,翻助郁悶之懷,於是仰天長嘯,以抒此萬斛英雄壯志。著「瀟瀟雨歇」四字,筆鋒微頓,方見氣度淵靜。 開頭凌雲壯志,氣蓋山河,寫來氣勢磅礴。再接下去,作者以「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十四個字,出乎意料,令人叫絕,此十四字,如見將軍撫膺自理半生壯志,九曲剛腸,英雄正是多情人物。功名是其所期,豈與塵土同埋;馳驅何足言苦,堪隨雲月共賞。(此功名即勛業義,因音律而用,宋詞屢見)試看此是何等胸襟,何等識見! 過片前後,一片壯懷,噴薄傾吐:靖康之恥,指徽欽兩帝被擄,猶不得還;故下言臣子抱恨無窮,此是古代君臣觀念。此恨何時得解?功名已委於塵土,三十已去,至此,將軍自將上片歇拍處「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之勉語,說與人體會。雄壯之筆,字字擲地有聲! 以下出奇語,現壯懷,英雄忠憤氣概,凜凜猶若神明。金兵入據中原,止畏岳家軍,不啻聞風喪膽,故自岳飛言,「匈奴」實不足滅,踏破「賀蘭」直搗黃龍並非誇大其辭。「飢餐」、「渴飲」一聯合掌;然只有如此才足以暢其情、盡其勢。未至有復沓之感者,以其中有真氣在。 有論者設:賀蘭山在西北,與東北之黃龍府,遙距千里,有何交涉?那克敵制勝的抗金名臣老趙鼎,他作《花心動》詞,就說:「西北欃槍未滅,千萬鄉關,夢遙吳越」;那忠義慷慨寄敬胡銓的張元干,他作《虞美人》詞,也說:「要斬樓蘭三尺劍,遺恨琵琶舊語」!這都是南宋初期的愛國詞作,他們說到金兵時,均用「西北」、「樓蘭」(漢之西域鄯善國,傅介子計斬樓蘭王,典出《漢書·西域傳》),可見岳飛用「賀蘭山」和「匈奴」,是無可非議的。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滿腔忠憤,丹心碧血,傾出肺腑。用文學家眼光視之結束全篇,神氣十足,無復豪發遺憾,令人神旺,叫人起舞。然而岳飛頭未及白,金兵自陷困境,由於奸計,宋皇朝自棄戰敗。「莫須有」千古奇冤,聞者發指,豈可指望他率軍協同中原父老齊來朝拜天闕哉?悲夫。 詞不以文字論長短,若以文字論,亦當擊賞其筆力之沉厚,脈絡之條鬯,情趣之深婉,皆不同凡響,倚聲而歌,乃振興中華之必修音樂藝術課也。
賞析二
岳飛這首《滿江紅》,是很引人注目的名篇。 原作
為什麼這首詞第一句就寫「怒發沖冠」,表現出如此強烈的憤怒的感情?這並不是偶然的,這是作者的理想與現實發生尖銳激烈的矛盾的結果。因此,必須對這個問題有所了解,才能正確理解這首詞的思想內容。岳飛在少年時代,家鄉就被金兵佔領。他很有民族氣節,毅然從軍。他指揮的軍隊,英勇善戰,接連獲勝,屢立戰功。敵人最怕他的軍隊,稱之為「岳爺爺軍」,並且傳言說:「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岳飛乘勝追擊金兵,直至朱仙鎮,距離北宋的京城汴京只有四十五里了。金兵元氣大傷,准備逃歸,還有不少士卒紛紛來降。岳飛看到這樣大好的抗戰形勢,非常高興,決心乘勝猛追,收復中原。就在這關鍵的時刻,當時的宰相秦檜,為了和金人議和,一日連下十二道金字牌,令岳飛班師回朝。岳飛悲憤萬分,說「十年之力,廢於一旦!」秦檜把岳飛看成是他投降陰謀的主要障礙,又捏造說,岳飛受詔逗留,抵制詔令,以「莫須有」(也許有)的罪名,將他害死。岳飛被害時,才三十九歲。了解了這些情況,對這首詞中充滿的強烈感情,就不難理解了。 上片寫作者要為國家建立功業的急切心情。開頭這幾句寫在瀟瀟的雨聲停歇的時候,他倚著高樓上的欄桿,抬頭遙望遠方,仰天放聲長嘯,「壯懷激烈」!嘯是蹙口發出的叫聲。「壯懷」,奮發圖強的志向。他面對投降派的不抵抗政策,真是氣憤填膺,「怒發沖冠」。「怒發沖冠」是藝術誇張,是說由於異常憤怒,以致頭發豎起,把帽子也頂起來了。「三十功名塵與土」,表現作者渴望建立功名、努力抗戰的思想。三十歲左右正當壯年,古人認為這時應當有所作為,可是,岳飛悔恨自己功名還與塵土一樣,沒有什麼成就。「八千里路雲和月」,是說不分陰晴,轉戰南北,在為收復中原而戰斗。「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這與「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意思相同,反映了作者積極進取的精神。這對當時抗擊金兵,收復中原的斗爭,顯然起到了鼓舞鬥志的作用。與主張議和,偏安江南,苟延殘喘的投降派,形成了鮮明的對照。「等閑」,作隨便解釋。「空悲切」,即白白的痛苦。下片寫了三層意思:對金貴族掠奪者的深仇大恨;統一祖國的殷切願望;忠於朝廷即忠於祖國的赤誠之心。「靖康」是宋欽宗趙桓的年號。「靖康恥」,指宋欽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京城汴京和中原地區淪陷,徽宗、欽宗兩個皇帝被金人俘虜北去的奇恥大辱。「猶未雪」,指還沒有報仇雪恨。由於沒有雪「靖康」之恥,所以,岳飛發出了心中的恨何時才能消除(「臣子恨,何時滅」)的感慨。這也是他要「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的原因。古代的戰車叫「長車」。賀蘭山,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的西北邊。 有一種說法,認為這首詞不是岳飛寫的,理由之一就是根據上面這句話。因為岳飛講「直搗黃龍,與諸君痛飲」,即渡過黃河向東北進軍,不會向西北進軍的。「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不是岳飛的進軍路線。因為對這句詞的解釋牽涉到這首詞是不是岳飛寫的問題,因而顯得更為重要了。原來這是用典。《西清詩話》載姚嗣宗《崆峒山》詩:「踏碎賀蘭石,掃清西海塵。」這兩句詩是針對西夏講的,所以用「賀蘭石」。姚嗣宗是北宋人,岳飛借用這個典故,借用他要打敗西夏的壯志來表達他要打敗金兵的豪情,所以這句詞沒有問題。「山缺」,指山口。「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充分表達了作者對敵人的刻骨仇恨和報仇雪恥的決心。「壯志」,指年輕時的理想。「胡虜」是古代對我國北方少數民族侮辱性的稱呼。「虜」,指俘虜。這里所謂的「胡虜」、「匈奴」,皆代指金貴族掠奪者。最後「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兩句說,等到收復中原、統一祖國的時候,就去報捷。「舊山河」,指淪陷區。「闕」,宮殿。」天闕」,指朝廷。我國古代進步的知識分子,往往都把忠於朝廷看作愛國的表現。在封建社會里,尤其在民族矛盾激化,上升為主要矛盾的時期,「忠於朝廷」與愛國常常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因此,岳飛在這首詞中所表露的忠於朝廷的思想,是跟渴望殺盡敵人、保衛祖國疆土的壯志,密切結合著的。 從藝術上看,這首詞感情激盪,氣勢磅礴,風格豪放,結構嚴謹,一氣呵成,有著強烈的感染力。
背景
岳飛 (1103-1141年),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建炎三年(1129年)秋,兀術南侵,改任建康(今江蘇南京)留守的杜充不戰而降。金軍得以渡過長江天險,很快就攻下臨安、越州(今紹興)、明洲等地,高宗被迫流亡海上。岳飛率孤軍堅持敵後作戰。他先在廣德攻擊金軍後衛,六戰六捷。又在金軍進攻常州時,率部馳援,四戰四勝。次年,岳飛在牛頭山設伏,大破金兀術,收復建康,金軍被迫北撤。從此,岳飛威名傳遍大江南北,聲震河朔。七月,岳飛升任通州鎮撫使兼知泰州,擁有人馬萬余,建立起一支紀律嚴明、作戰驍勇的抗金勁旅「岳家軍」。
紹興三年,岳飛因剿滅李成、張用等「軍賊游寇」,得高宗獎「精忠岳飛」的錦旗。次年四月,岳飛揮師北上,擊破金傀儡偽齊軍,收復襄陽、信陽等六郡。岳飛也因功升任清遠軍節度使。同年十二月,岳飛又敗金兵於廬州(今安徽合肥),金兵被迫北還。紹興五年(1135年),岳飛率軍鎮壓了楊么起義軍,從中收編了五、六萬精兵,使「岳家軍」實力大增。 紹興六年,岳飛再次出師北伐,攻佔了伊陽、洛陽、商州和虢州,繼而圍攻陳、蔡地區。但岳飛很快發現自己是孤軍深入,既無援兵,又無糧草,不得不撤回鄂州(今湖北武昌)。此次北伐,岳飛壯志未酬,鎮守鄂州(今武昌)時寫下了千古絕唱的名詞《滿江紅》。 《滿江紅》創作的具體時間應該是在岳飛入獄前不久。詞中有多處可以用來證明這一觀點「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這兩句歷來是考證《滿江紅》作者問題最為關鍵的內容,但幾乎所有的解釋都不夠准確。 認為《滿江紅》是岳飛所作的,都把時間定於岳飛第一次北伐,即岳飛30歲出頭時。如鄧廣銘先生就持此說。 這一觀點其實是錯誤的,理由有五: 一是當時的岳飛無論就其閱歷資歷還是心境,根本不具備寫出像《滿江紅》那樣悲憤交加、氣勢磅礴的內涵與底氣。那時的岳飛正仕途輝煌躊躇滿志,怎麼可能滿腔悲憤「怒發沖冠」?怎麼可能覺得「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又何來氣度「待重頭收拾舊山河」? 二是岳飛當時對功名非常重視,並在其詩詞中經常有所流露。如寫於紹興二、三年秋屯駐江州時的《題翠岩寺》中「功名直欲鎮邊圻」,以後的《小重山》中「白首為功名」,表明當時岳飛頭發已白,仍然有心功名。直至紹興十年大破金軍前,岳飛在《寄浮圖慧海》中依然表明「功業要刊燕石上」。這些同期及以後的詩詞表明,當時的岳飛非常重視功名。 三是《滿江紅》一經問世即廣泛流傳,如此非同尋常之作,如果真是岳飛三十歲青雲直上之時所作,豈能就此湮沒不見蹤影? 四是不理解「三十」與「八千」。這是關鍵中的關鍵,幾乎所有研究此詞的學者都把「三十」看作是「三十歲」,因此認定此詞作於岳飛30歲出頭。實際上這里是指「三十年」,即三十年的功名。封建社會的功名是從幼時求學開始的,並非一出生就能追求的。岳飛自幼時習武讀書到入獄前,正好30年上下,是個約數。「八千」也是個約數,只是表示征戰路程的艱辛和漫長。 五是不理解「塵與土」與「雲和月」的含義。前者是指一錢不值,因為岳飛到入獄時才清醒地認識到自己歷來非常重視的功名原來毫無價值。後者是指竹籃打水,岳飛十年征戰,功毀一旦。如此,此二句就一目瞭然了:一生追求的功名其實一錢不值,一生漫長的征戰最後前功盡棄。 由此可以大致框定:《滿江紅》應該誕生在岳飛於紹興十年七月下旬奉詔被迫班師到入獄之間的一年多時間里。 「怒發沖冠」和「仰天長嘯」。此二句從未有人做過詳細考證,卻是界定《滿江紅》具體創作時間的重要依據之一。從字面看,顯示岳飛的憤怒到了極致。在那段時間里,岳飛究竟何時最為憤怒?在班師途中,岳飛撕心裂肺悲憤交加:「所得諸郡,一旦都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隨後,岳飛又被剝奪了兵權,聽命於可恥屈辱的和談。但真正令岳飛「怒發沖冠」的,當是得知對自己的陷害之時。有位好心的部將設法通知正在廬山的岳飛關於王俊上告張憲「背叛」的消息。岳飛立刻明白這是「項庄舞劍,意在沛公」。從不許勝利到屈膝求和,再到陷害忠良,要加害自己,此時的岳飛終於忍不住「怒發沖冠」而「仰天長嘯」,應該是順理成章的。查張憲入獄應該是在紹興十一年九月上旬後,岳飛是十月上旬下廬山的。因此,《滿江紅》的誕生理當就在其間的二十多天里。 「瀟瀟雨歇」。此句亦從未有人考證,詩詞是情景交融的,「瀟雨」一詞詩人總是用來形容秋天的冷雨,「歇」顯然是指雨的斷斷續續。於是此句也就清楚了:秋雨綿綿時斷時續。此句既點明了作者是在秋雨中創作,也反映了作者心情的郁悶和沉重。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人們歷來總是把「等閑」看作虛詞,其實不然,它應該是岳飛當時真實處境的具體寫照。在此前數年岳飛所作的詞中,已有「白首為功名」,表明岳飛那時的頭發已經斑白。在隨後軍事上指揮的一系列重大戰役,以及在政治上受到的一系列沉重打擊,顯然在催白岳飛的頭發。因此,岳飛當然不甘心少年時就有的理想就此破滅。查岳飛一生征戰,三十歲時正忙得不可開交,談何「等閑」,唯獨到快四十歲時卻成為一個無職無權之人而被迫閑散在野,其內心之悲切和壯志之不已的激烈沖突可想而知。 上述考證表明,《滿江紅》的內容完全符合岳飛入獄前的年齡、心情和處境。 岳飛創作《滿江紅》的具體地點是在廬山東林寺,解讀的密碼,就隱藏在詞的字里行間 東林寺建於東晉大元九年(384年),南面廬山,北倚東林山,環合四抱,有如城廓,是佛教凈土宗(又稱蓮宗)的發源地。岳飛與廬山有不解之緣。紹興六年,岳飛因母亡守喪,岳母墳就在廬山。紹興七年,也因故回到廬山。岳飛與東林寺主持慧海關系非常密切,曾專門作詩《寄浮圖慧海》。《滿江紅》中有三處「密碼」可以用來界定其誕生地點就在東林寺。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歷來都公認《滿江紅》是登高而作,卻不知岳飛的具體所處,只得含糊解釋成某處高樓,其實當時岳飛就在東林寺,因為《滿江紅》的開篇就隱藏著創作地點的秘密。 廬山東林寺有一則著名的典故。東林寺門口有一條清澈的小溪,名虎溪,要進東林寺就必須經小溪上的虎溪橋。據傳說,東晉時東林寺主持慧遠在寺院深居簡出,人們稱之為「影不出山,跡不入俗」。他送客或散步,從不逾越寺門前的虎溪。如果過了虎溪,寺後山林中的神虎就會吼叫起來。有一次,慧遠與來訪的詩人陶淵明和道士陸修靜談得投機,送行時不覺過了虎溪橋,後山的神虎立刻就長吼不止,三人相視大笑。這個文壇佳話,稱為「虎溪三笑」,一直流傳至今。由於此虎是守寺護僧之神,因此在虎溪橋畔有一頭石虎怒目而視憑欄而踞。了解了虎溪橋畔的神虎和這則典故,就很容易看出,岳飛看著秋雨中威武不屈的石虎觸景生情,利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把自己比作了護國看家的神虎,眼看著趙構們「越界」而「仰天長嘯」,這才有後面的「飢餐胡虜肉」和「渴飲匈奴血」之詞。 《滿江紅》的詞韻隱藏著其誕生地點的第二個秘密。唐朝大詩人李白在游東林寺時有一首詩,名為《廬山東林寺夜懷》:我尋青蓮宇,獨往謝城闕。霜清東林鍾,水白虎溪月。天香生虛空,天樂鳴不歇。冥坐寂不動,大千入毫發。湛然冥真心,曠絕斷出沒。李白寫詩是抒懷,岳飛作詞也是抒懷,而且《滿江紅》正是步了《廬山東林寺夜懷》的韻,特別是「闕」、「月」和「歇」這三個押韻的字都是來自李白的詩。更能說明問題的是《滿江紅》中有「壯懷」與「壯志」。按理說,同一首詩詞中用兩個相同的字是犯忌的,因此比較少見。但李白的詩卻有「天香」與「天樂」。兩個「壯」對兩個「天」,顯然絕非巧合。而且,還能明顯看出《滿江紅》的「天闕」也應該是受到了李白兩個「天」的影響。 李白在東林寺還寫過另一首詩,名為《別東林寺僧》:「東林送客處,月出白猿啼,笑別廬山遠,何煩過虎溪。」 《滿江紅》中也可以看出追隨這首詩的痕跡。「憑欄處」正是「送客處」的模仿,「長嘯」無疑是「猿啼」的翻版。《滿江紅》中的神虎精神更是與李白「過虎溪」的畏懼形成鮮明比照。 「朝天(金)闕」。此句隱藏著解讀《滿江紅》誕生地點的第三個秘密。此句自《滿江紅》現世以來從未見有人作出過合乎邏輯的解釋,因為不了解其中也隱藏著一個東林寺的典故。 一般寺院的主殿稱為大雄寶殿,但東林寺的主殿稱「神運寶殿」。相傳慧遠初到廬山選擇結廬之處,認為東林寺址在叢林之中,無法結廬,打算移到香谷山去結廬。夜夢神告:「此處幽靜,足以棲佛」。是夜雷雨大作,狂風拔樹。翌日該地化為平地,池中多盛良木,作為建寺之材。「神運」之名,由此而來。 有了這則典故和前述的鋪墊,此句就能理解了,其實很簡單,也很直白,就是在功成之日再來朝拜東林寺的「神運寶殿」,因為神是天神,「神運寶殿」就象徵著天上的宮闕。岳飛自比神虎,理當朝拜天闕。 還要解釋一下,此句為何歷來有「天」與「金」二說。很可能岳飛在奮筆疾書一氣呵成《滿江紅》之際,於最後收筆時有了點猶豫。他先用了「金」字,當然決不是朝拜皇帝的金鑾寶殿,而是朝拜金碧輝煌的神運寶殿。岳飛在詩詞中把佛像稱為「金仙」,如建炎四年四月十二日《廣德軍金沙寺壁題記》中的「陪僧僚謁金仙」。畢竟是身在佛寺,理當朝拜佛祖金身。但岳飛繼而又改為「天」字,一來以避深惡痛絕的「胡虜」之「金」,二來受李白的影響以映襯東林寺神運寶殿的典故,三來更能暗合自比的神虎形象。由於「天」與「金」在詞中的基本含義相通,就不能排除岳飛原作中的修改,而抄者忠於原詞照錄的可能。由於後來者在謄抄或刻錄時只能二選其一,於是有了「朝天闕」與「朝金闕」兩種版本。 《滿江紅》蘊含的典故,清楚地表明其誕生地就在廬山東林寺。 多少年來,人們研究《滿江紅》,為尋找岳飛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費盡周折而不得。對《滿江紅》的上述破解,終於使人看到了岳飛真實的內心世界。

翻譯
我憤怒得頭發豎了起來,獨自登高憑欄遠眺,驟急的風雨剛剛停歇。抬頭遠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長嘯,一片報國之心充滿心懷。三十多年來雖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塵土微不足道,南北轉戰八千里,經過多少風雲人生。好男兒,要抓緊時間為國建功立業,不要空空將青春消磨,等年老時徒自悲切。靖康之變的恥辱,至今仍然沒有被雪洗。作為國家臣子的憤恨,何時才能泯滅!我要駕著戰車向賀蘭山進攻,連賀蘭山也要踏為平地。我滿懷壯志,打仗餓了就吃敵人的肉,談笑渴了就喝敵人的鮮血。待我重新收復舊日山河,再帶著捷報向國家報告勝利的消息!

㈢ 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1)—(2)小題。(8分)崆 峒 ① 譚嗣同斗星高被眾峰吞,莽盪山河劍氣昏。隔斷塵

(1)本詩通過對崆峒山的描寫,把崆峒山人格化了,抒發了詩人不逃避現實版、積極向上的壯志權豪情。
(2)(答案示例)這首詩用詞富有表現力。首句用一「吞」字,極寫「眾峰」之高,而且點活了「眾峰」,「眾峰」彷彿伸長了脖子,張大了嘴巴,要把「斗星」吞沒,一派氣吞鬥牛的氣概,氣勢非凡。或:這首詩深得用典之妙。尾聯化用了《桃花源記》的典故,「不應仍問武陵源」表達出詩人追求的並非世外桃源,而是「桃花紅滿谷」的崆峒山,抒發了詩人積極向上的思想感情,用筆委婉,含意深遠。(還可從象徵、映襯、動靜結合、情景交融等方面作答,分析具體合理即可)

㈣ 十首與雪有關的古詩,帶賞析

1.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簡要賞析: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嫌」、「穿」把春雪比作人,使雪花彷彿有了人的美好願望與靈性,同時這穿樹飛花的春雪似乎也給人春的氣息,為詩歌增添了濃烈的浪漫主義色彩,渲染了熱鬧的喜悅氣氛,這就是運用擬人手法的妙處。

2.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賞析:充滿他們心頭的,只有為友人歸家的喜悅之情。因此,那掛在枝頭的積雪,在詩人的眼中變成一夜盛開的梨花,就象美麗的春天突然到來。「即」、「忽如」等詞形象、准確地表現了早晨起來突然看到雪景時的驚異神情。經過一夜,大地銀裝素裹,煥然一新,此時的雪景分外迷人。

3.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絕。

賞析:「似」與「不似」寫梅與雪交相輝映的奇絕之景。梅花與飛雪同時的情景之下,寫梅往往說到雪,以雪作背景。正因為梅與雪同時,加之梅花與雪花有相似之處,詩人便常常將它們聯系起來。梅花和雪花形相似、色相近,而質相異,神相別,因而本詞中詞人寫了「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之後,即拔起一筆:「似和不似都奇絕」。「似」是言色,「不似」則言香。朦朧月色之中,雪白梅潔,暗香浮動,這確實是種奇妙的境界。

4.千峰筍石千株玉,萬樹松蘿萬朵銀。

賞析:我想起舊事仍然感到有點惆悵,你初出遠門一定非常辛苦。

5.六齣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

賞析:人坐在窗前,欣賞著雪花飄入庭戶,雪花把窗外的竿竿青竹變成了潔白的瓊枝,整個世界都變得明亮了。於是詩人想到此時如果登上高樓觀賞野景,那野外一切崎嶇(qíqū)難走的道路都將被大雪覆蓋,展現在眼前的將是坦盪無邊的潔白世界。

6.白雪紛紛何所似?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

賞析:柳絮,作為春時景物,有似花非花,因風而起,飄忽無根,滿天飛舞的特徵。晉伍輯之《柳花賦》曾形容:「揚零花而雪飛,或風回而游薄,或霧亂而飆零,野凈穢而同降,物均色而齊明。」謝道韞將此來比擬北風吹起漫天飛雪,堪稱契合無間。取柳絮可比其形言其大,點明當時的「雪驟」之景,而「因風起」更指出它隨風飄舞,漫無邊際的自然特點。(宋代的賀鑄《青玉案》詞有「滿城風絮」句。)由此較之,雪花柳絮,可謂是異跡而同趣了。如此再看「撒鹽空中」的比方,則未免有局促見肘之誚了。

7.才見嶺頭雲似蓋,已驚岩下雪如塵。

8.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開。

賞析:《苑中遇雪應制》詩中說:「不知庭霰(xiàn)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開。」他說他不知道庭院里今朝落下了雪花(庭霰:指落在庭院里的雪花),還以為昨夜庭院枝上開了花,比喻生動、貼切。

《小雪日戲題絕句》

唐·張登

甲子徒推小雪天,刺梧猶綠槿花然。融和長養無時歇,卻是炎洲雨露偏。

《和蕭郎中小雪日作》

唐·徐鉉

征西府里日西斜,獨試新爐自煮茶。籬菊盡來低覆水,塞鴻飛去遠連霞。

寂寥小雪閑中過,斑駁輕霜鬢上加。算得流年無奈處,莫將詩句祝蒼華。

《小雪》

唐·李咸用

散漫陰風里,天涯不可收。壓松猶未得,撲石暫能留。

閣靜縈吟思,途長拂旅愁。崆峒山北面,早想玉成丘。

《小雪》

唐·無可

片片互玲瓏,飛揚玉漏終。乍微全滿地,漸密更無風。

集物圓方別,連雲遠近同。作膏凝瘠土,呈瑞下深宮。

氣射重衣透,花窺小隙通。飄秦增舊嶺,發漢攬長空。

迥冒巢松鶴,孤鳴穴島蟲。過三知臘盡,盈尺賀年豐。

委積休聞竹,稀疏漸見鴻。蓋沙資澶漫,灑海助沖融。

草木潛加潤,山河更益雄。因知天地力,覆育有全功。

(4)崆峒賞析擴展閱讀

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元好問《摸魚兒·雁丘詞/邁陂塘》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盧梅坡《雪梅·其一》

昔去雪如花,今來花似雪。——范雲《別詩》

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人。——崔塗《除夜/巴山道中除夜書懷/除夜有懷》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毛澤東《沁園春·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李白《行路難·其一》

雪消門外千山綠,花發江邊二月晴。——歐陽修《春日西湖寄謝法曹歌》

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盧梅坡《雪梅·其二》

雪紛紛,掩重門,不由人不斷魂,瘦損江梅韻。——關漢卿《大德歌·冬》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佚名《採薇》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杜甫《絕句》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盧綸《和張僕射塞下曲·其三》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高適《別董大二首》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黃景仁《別老母》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祖詠《終南望余雪》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陳毅《青松》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滿長安道。——舒亶《虞美人·寄公度》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毛澤東《卜運算元·詠梅》

天將暮,雪亂舞,半梅花半飄柳絮。——馬致遠《壽陽曲·江天暮雪》

㈤ 跪求贈黔南賈使君的原文翻譯

原文:
綠發將軍領百蠻,橫戈得句一開顏。
少年圯下傳書客,老版去崆峒問道山。權
春入鶯花空自笑,秋成梨棗為誰攀。
何時定作風光主,待得征西鼓吹還。
翻譯:
綠發即黑發的賈使君統領百蠻之地,橫持長戈、即興賦詩想到好句子臉上就表現出開心的樣子,(賈使君)年紀輕輕便熟讀兵書,富有軍事才幹,西征建功立業後再返回崆峒故園。崆峒故園春天的鶯花無人欣賞,秋日的梨棗無人採摘。什麼時候才能成為這(故園)大好風光的主人呢?等到(賈使君)西征凱旋的時候。

㈥ 杜甫來麥積寫了哪一首詩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作者:杜甫【唐代】賞析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轉拙。許身一何愚,竊比稷與契。
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闊。蓋棺事則已,此志常覬豁。
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取笑同學翁,浩歌彌激烈。
非無江海志,蕭灑送日月。生逢堯舜君,不忍便永訣。
當今廊廟具,構廈豈雲缺。葵藿傾太陽,物性固莫奪。
顧惟螻蟻輩,但自求其穴。胡為慕大鯨,輒擬偃溟渤。
以茲悟生理,獨恥事干謁。兀兀遂至今,忍為塵埃沒。
終愧巢與由,未能易其節。沈飲聊自適,放歌頗愁絕。
歲暮百草零,疾風高岡裂。天衢陰崢嶸,客子中夜發。
霜嚴衣帶斷,指直不得結。凌晨過驪山,御榻在嵽嵲。
蚩尤塞寒空,蹴蹋崖谷滑。瑤池氣鬱律,羽林相摩戛。
君臣留歡娛,樂動殷樛嶱。賜浴皆長纓,與宴非短褐。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撻其夫家,聚斂貢城闕。
聖人筐篚恩,實欲邦國活。臣如忽至理,君豈棄此物。
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戰栗。況聞內金盤,盡在衛霍室。
中堂舞神仙,煙霧散玉質。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勸客駝蹄羹,霜橙壓香橘。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榮枯咫尺異,惆悵難再述。北轅就涇渭,官渡又改轍。
群冰從西下,極目高崒兀。疑是崆峒來,恐觸天柱折。
河梁幸未坼,枝撐聲窸窣。行旅相攀援,川廣不可越。
老妻寄異縣,十口隔風雪。誰能久不顧,庶往共飢渴。
入門聞號啕,幼子飢已卒。吾寧舍一哀,里巷亦嗚咽。
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豈知秋未登,貧窶有倉卒。
生常免租稅,名不隸征伐。撫跡猶酸辛,平人固騷屑。

㈦ 以下幾首詩的欣賞與原文,急

出塞二首(其一)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

但使龍城①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②。

這是一首名作,明代詩人李攀龍曾經推獎它是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清沈德潛《說詩晬語》說:「『秦時明月』一章,前人推獎之而未言其妙,蓋言師勞力竭,而功不成,由將非其人之故;得飛將軍備邊,邊烽自熄,即高常侍《燕歌行》歸重『至今人說李將軍』也。防邊築城,起於秦漢,明月屬秦,關屬漢,詩中互文。」他這段話批評李攀龍只知推獎此詩而未言其妙,可是他自己也只是說明了全詩的主旨,並沒有點出作者的匠心。

沈氏歸納的全詩的主旨基本是對的,但這個主旨的思想是很平凡的。為什麼這樣平凡的思想竟能寫成為一首壓卷的絕作呢?

原來,這首詩里,有一句最美最耐人尋味的詩句,即開頭第一句:「秦時明月漢時關」。這句詩有什麼妙處呢?得從詩題說起。此詩題名《出塞》,一望而知是一首樂府詩。樂府詩是要譜成樂章、廣泛傳唱的,為入譜傳唱的需要,詩中就往往有一些常見慣用的詞語。王昌齡這首詩也不例外。你看這開頭一句中的「明月」和「關」兩個詞,正是有關邊塞的樂府詩里很常見的詞語。《樂府詩集。橫吹曲辭》里不是就有《關山月》嗎?《樂府解題》說:「關山月,傷離別也。」無論徵人思家,思婦懷遠,往往都離不了這「關」和「月」兩個字。「關山三五月,客子憶秦川」(徐陵《關山月》),「關山夜月明,秋色照孤城」(王褒《關山月》),「關山萬里不可越,誰能坐對芳菲月」(盧思道《從軍行》),「隴頭明月迥臨關,隴上行人夜吹笛」(王維《隴頭吟》),例子舉不勝舉。看清這一點之後,你就明白這句詩的新鮮奇妙之處,就是在「明月」和「關」兩個詞之前增加了「秦」、「漢」兩個時間性的限定詞。這樣從千年以前、萬里之外下筆,自然形成一種雄渾蒼茫的獨特的意境,借用前代評詩慣用的詞語來說,就是「發興高遠」,使讀者把眼前明月下的邊關同秦代築關備胡,漢代在關內外與胡人發生一系列戰爭的悠久歷史自然聯系起來。這樣一來。「萬里長徵人未還」,就不只是當代的人們,而是自秦漢以來世世代代的人們共同的悲劇;希望邊境有「不教胡馬度陰山」的「龍城飛將」,也不只是漢代的人們,而是世世代代人們共同的願望。平凡的悲劇,平凡的希望,都隨著首句「秦」、「漢」這兩個時間限定詞的出現而顯示出很不平凡的意義。這句詩聲調高昂,氣勢雄渾,也足以統攝全篇。

詩歌之美,詩歌語言之美,往往就表現在似乎很平凡的字上,或者說,就表現在把似乎很平凡的字用在最確切最關鍵的地方。而這些地方,往往又最能體現詩人高超的藝術造詣。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杜甫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轉拙。

許身一何愚,竊比稷與契。

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闊。

蓋棺事則已,此志常覬豁。

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

取笑同學翁,浩歌彌激烈。

非無江海志,瀟灑送日月。

生逢堯舜君,不忍便永訣。

當今廊廟具,構廈豈雲缺?

葵藿傾太陽,物性固難奪。

顧惟螻蟻輩,但自求其穴。

胡為慕大鯨,輒擬偃溟渤?

以茲誤生理,獨恥事干謁。

兀兀遂至今,忍為塵埃沒。

終愧巢與由,未能易其節。

沈飲聊自遣,放歌破愁絕。

歲暮百草零,疾風高岡裂。

天衢陰崢嶸,客子中夜發。

霜嚴衣帶斷,指直不得結。

凌晨過驪山,御榻在嵽嵲。

蚩尤塞寒空,蹴踏崖谷滑。

瑤池氣鬱律,羽林相摩戛。

君臣留歡娛,樂動殷膠葛。

賜浴皆長纓,與宴非短褐。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鞭撻其夫家,聚斂貢城闕。

聖人筐篚恩,實欲邦國活。

臣如忽至理,君豈棄此物?

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戰栗。

況聞內金盤,盡在衛霍室。

中堂有神仙,煙霧蒙玉質。

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勸客駝蹄羹,霜橙壓香橘。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榮枯咫尺異,惆悵難再述。

北轅就涇渭,官渡又改轍。

群冰從西下,極目高崒兀。

疑是崆峒來,恐觸天柱折。

河梁幸未坼,枝撐聲窸窣.行李相攀援,川廣不可越。

老妻寄異縣,十口隔風雪。

誰能久不顧,庶往共飢渴。

入門聞號啕,幼子餓已卒。

吾寧舍一哀,里巷亦鳴咽。

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

豈知秋禾登,貧窶有倉卒。

生常免租稅,名不隸征伐。

撫跡猶酸辛,平人固騷屑。

默思失業徒,因念遠戍卒。

憂端齊終南,澒洞不可掇。

在杜甫的五言詩里,這是一首代表作。杜甫自京赴奉先縣,是在天寶十四載(755)的十月、十一月之間。是年十月,唐玄宗攜楊貴妃往驪山華清宮避寒,十一月,安祿山即舉兵造反。杜甫途經驪山時,玄宗、貴妃正在大玩特玩,殊不知安祿山叛軍已鬧得不可開交。其時,安史之亂的消息還沒有傳到長安,然而詩人途中的見聞和感受,已經顯示出社會動亂的端倪。所以千載以後讀了這首詩,誠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感。詩人敏銳的觀察力,不能不為人所嘆服。

原詩五百字,可分為三大段。開頭至「放歌破愁絕」為第一段。這一段千迴百折,層層如剝蕉心,出語的自然圓轉,雖用白話來寫很難得超過它。

杜甫舊宅在長安城南,所以自稱杜陵布衣。「老大意轉拙」,猶俗語說「越活越回去了」;怎樣笨拙法呢?偏要去自比稷與契這兩位虞舜的賢臣,所志如此迂闊,豈有不失敗之理。濩(huò;獲)落,即廓落,大而無當,空廓而無用之意。「居然成濩落」,即果然失敗了。契闊,即辛苦。自己明知定要失敗,卻甘心辛勤到老。這六句是一層意思,自嘲中帶有幽憤,下邊更逼進了一步。人雖已老了,卻還沒死,只要還未蓋棺,就須努力,仍有志願通達的一天,口氣是非常堅決的。孟子說,「禹思天下有溺者,猶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飢者,猶己飢之也,是以若是其急也。」老杜自比稷契,所以說「窮年憂黎元」,盡自己的一生,與萬民同哀樂,衷腸熱烈如此,自不免為同學老先生們所笑。他卻毫不在乎,只是格外慷慨悲歌。詩到這里總為一小段,下文便轉了意思。

隱逸本為士大夫們所崇尚。老杜說,我難道真這樣的傻,不想瀟灑山林,度過時光嗎?無奈生逢堯舜之君,不忍走開罷了。從這里又轉出意思來,既生在堯舜一般的盛世,當然人才濟濟,難道少你一人不得嗎?構造廊廟都是磐磐大才,原不少我這樣一個人,但我卻偏要挨上來。為什麼這樣呢?這說不上什麼原故,只是一種脾氣性情罷了,好比向日葵老跟著太陽轉呀。忠君愛國發乎天性,固然很好,不過卻也有一層意思必須找補的。世人會不會覺得自己過於熱中功名,奔走利祿?所以接下去寫道:為個人利益著想的人,象螞蟻似的能夠經營自己的巢穴;我卻偏要向滄海的巨鯨看齊,自然把生計都給耽擱了。自己雖有用世之心,可是因為羞於干謁,直到現在還辛辛苦苦,埋沒風塵。

下面又反接找補。上文說「身逢堯舜君,不忍便永訣」,但即堯舜之世,何嘗沒有隱逸避世的,例如許由、巢父。巢、由是高尚的君子,我雖自愧不如,卻也不能改變我的操行。這兩句一句一折。既不能高攀稷契,亦不屑俯就利祿,又不忍象巢、由跳出圈子去逃避現實,只好飲酒賦詩。沉醉或能忘憂,放歌聊可破悶。詩酒流連,好象都很風雅,其實是不得已呵。詩篇開首到此,進退曲折,盡情抒懷,熱烈衷腸非常真實。

第二段從「歲暮百草零」至「惆悵難再述」。這一段,記敘描寫議論並用。首六句敘上路情形,在初冬十月、十一月之交,半夜動身,清早過驪山,明皇貴妃正在華清宮。「蚩尤」兩句舊注多誤。蚩尤嘗作霧,即用作霧之代語,下雲「塞寒空」分明是霧。在這里,只見霧塞寒空,霧重故地滑。溫泉蒸氣鬱勃,羽林軍校往來如織。驪宮冬曉,氣象萬千。寥寥數筆,寫出了真正的華清宮。「君臣留難娛,樂動殷膠葛」兩句亦即白居易《長恨歌》所雲「驪宮高處入青雲,仙樂風飄處處聞」。說「君臣留歡娛」,輕輕點過,卻把唐明皇一起拉到渾水裡去。然則上文所謂堯舜之君,真不過說說好聽,遮遮世人眼罷了。

「彤庭」四句,沈痛極了。一絲一縷都出於女工之手,朝廷卻用橫暴鞭撻的方式攫奪來。然後皇帝再分賞群臣,叫他們好好地為朝廷效力。群臣如果忽視了這個道理,辜負國恩,豈不等於白扔了嗎?然而袞袞諸公,莫不如此,詩人心中怎能平靜!「臣如忽至理,君豈棄此物」,句中「如」、「豈」兩個虛詞,一進一退,逼問有力。百姓已痛苦不堪,而朝廷之上卻擠滿了這班貪婪庸鄙、毫無心肝的傢伙,國事的危險真象千鈞一發,仁人之心應該戰栗的。

「況聞」以下更進了一步。「聞」者虛擬之詞,宮禁事秘,不敢說一定。豈但文武百官如此,「中樞」、「大內」的情形又何嘗好一些,或者更加厲害吧。聽說大內的奇珍異寶都已進了貴戚豪門,此當指楊國忠之流。「中堂」兩句,寫美人如玉,被煙霧般的輕紗籠著,指虢國夫人,還是楊玉環呢?這種攻擊法,一步逼緊一步,離唐明皇只隔一層薄紙了。

似乎不宜再尖銳地說下去,故轉入平鋪。「暖客」以下四句兩聯,十字作對,謂之隔句對,或扇面對,調子相當地紆緩。因意味太嚴重了,不能不借藻色音聲的曼妙渲染一番,稍稍沖淡。其實,紆緩中又暗蓄進逼之勢。貂鼠裘,駝蹄羹,霜橙香橘,各種珍品盡情享受,酒肉凡品,自任其臭腐,不須愛惜的了。

文勢稍寬平了一點兒,緊接著又大聲疾呼:「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老杜真是一句不肯放鬆,一筆不肯落平的。這是傳誦千古的名句。似乎一往高歌,暗地卻結上啟下,令人不覺,《鏡銓》夾評「拍到路上無痕」,講得很對。驪山宮裝點得象仙界一般,而宮門之外即有路倒屍。咫尺之間,榮枯差別如此,那還有什麼可說的?是的,不能再說,亦無須再說了。在這兒打住,是很恰當的。

第三段從「北轅就涇渭」至末尾。全篇從自己憂念家國說起,最後又以自己的境遇聯系時局作為總結。「詠懷」兩字通貫全篇。

「群冰」以下八句,敘述路上情形。首句有「群冰」「群水」的異文。仇注「群水或作群冰,非。此時正冬,冰凌未解也。」此說不妥,此詩或作於十月下旬,正不必泥定仲冬。作群冰,詩意自愜。雖冬寒,高水激湍,故冰猶未合耳。觀下文「高崒兀」「聲窸窣」,作冰為勝。這八句,句句寫實,只「疑是崆峒來,恐觸天柱折」兩句,用共工氏怒觸不周山的典故,暗示時勢的嚴重。

接著寫到家並抒發感慨。一進門,就聽見家人在號啕大哭,這實在是非常戲劇化的。「幼子餓已卒」,「無食致夭折」,景況是凄慘的。「吾寧舍一哀」,用《禮記。檀弓》記孔子的話:「遇於一哀而出涕,予惡夫涕之無從也。」「舍」字有割捨放棄的意思,說我能夠勉強達觀自遣,但鄰里且為之嗚咽,況做父親的人讓兒子生生的餓死,豈不慚愧。時節過了秋收,糧食原不該缺乏,窮人可還不免有倉皇挨餓的。象自己這樣,總算很苦的了。是否頂苦呢?倒也未必。因為他大小總是個官兒,照例可以免租稅和兵役的,尚且狼狽得如此,一般平民擾亂不安的情況,自必遠遠過於此。弱者填溝壑,強者想造反,都是一定的。想起世上有多少失業之徒,久役不歸的兵士,那些武行腳色已都扎扮好了,只等上場鑼響,便要真殺真砍,大亂之來已迫眉睫,自然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與終南山齊高,與大海接其混茫了。表面看來,似乎窮人發痴,痴人說夢,那知過不了幾日,漁陽鼙鼓已揭天而來了,方知詩人的真知灼見啊!

這一段文字彷彿閑敘家常,不很用力,卻自然而然地於不知不覺中已總結了全詩,極其神妙。結尾最難,必須結束得住,方才是一篇完整的詩。他思想的方式無非「推己及人」,並沒有什麼神秘。結合小我的生活,推想到大群;從萬民的哀樂,定一國之興衰,自然句句都真,都會應驗的。以文而論,固是一代之史詩,即論事,亦千秋之殷鑒矣。

㈧ 杜甫全詩鑒賞

懷才見棄,報國思用
——杜甫《江漢》賞析

(陝西)王周平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

片雲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

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這首詩是杜甫漂泊湖北江陵、公安時所寫,當時,五十六歲的杜甫北歸無望,生計日蹙。

首聯寫詩人客滯江漢的窘境。「思歸客」 三字飽含了無限的辛酸,詩人思歸而不能歸,成為天涯淪落人。 次句寫得巧妙,在「一腐儒」前冠以「乾坤」二字,自謙中有自負,試問,乾坤之內,像杜甫這樣心憂社稷的「腐儒」能有幾人?

頷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詩人由遠浮天邊的片雲,孤懸明月的永夜,聯想到了自己客中情事,彷彿自己就與雲、月共遠同孤。此聯表面上寫片雲孤月,實則寫詩人自己:雖然遠在天外,他的一片忠心卻象孤月一樣的皎潔。

頸聯生動形象地表現詩人積極用世的精神。「落日」比喻「暮年」,「秋風」是寫實。年老的詩人飄流江漢,面對颯颯秋風,不僅沒有悲秋之感,反而覺得病快要好了,詩人身處逆境而壯心不已的拳拳之心已表露無遺。

尾聯用典,再一次表現了詩人老當益壯的情懷。《韓非子》中有「老馬識途」的故事:齊桓公伐孤竹返,迷惑失道,接受管仲建議,放老馬而隨之,果然「得道」。詩人以「老馬」自比,寫自己雖是一個「腐儒」,但心猶壯,病欲蘇,像老馬一樣,還是有用的。詩人顯然有怨憤之意:莫非我真是一個毫無可取的腐儒,連一匹老馬都不如么?這當然是言外之意,是從詩句中自然流露出來的。

此詩用凝煉的筆觸,抒發了詩人孤忠仍存,壯心猶在的慷慨情懷,集中地表現了一種到老不衰、頑強不息的精神

㈨ 詩句賞析摘抄

1、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欣賞】創作此詩的時候,詩人杜甫已經在成都草堂定居兩年,他親自耕作,種菜養花,對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寫下了這首描寫春夜降雨、潤澤萬物的美景詩作。

2、 錢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欣賞】全詩以「春」字為著眼點,景中寄情,字里行間流露出詩人喜悅輕松地情緒,以及對西湖春色細膩新鮮的感受。

3、 春日

【宋】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欣賞】這是一首哲理詩,詩中的「泗水」暗喻孔門,「尋芳」暗喻求聖人之道,「東風」暗喻教化,不露說理的痕跡。

4、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欣賞】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詩,抒發了詩人眺望江南、思念家鄉的`深切感情,同時也蘊含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強烈慾望。

5、《詠柳》

【唐】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欣賞】此詩借柳樹歌詠春風,把春風比作剪刀,說她是美的創造者,贊美她裁出了春天。詩之中洋溢著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詠柳》是詠物詩的典範之作。

6、 天凈沙·春

【元】白樸

春山暖日和風,闌干樓閣簾櫳,楊枊鞦韆院中。啼鶯舞燕,小橋流水飛紅。

【欣賞】運用繪畫技法,從不同空間層次描寫春天的景物,首句描繪的是遠景,次句是近景,第三局是中景,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景象躍然紙上。

7、 夜月

【唐】劉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桿南斗斜。

今日偏知春氣暖,蟲聲漸透綠紗窗。

【欣賞】恬謐的春夜,萬物的生息遷化在潛行。「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正是詩人全身心地去體察大自然的契機而得到的佳句。

8、鳥鳴澗

【唐】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欣賞】這首詩是詩人王維山水詩中的代表作品之一。這首詩的精妙之處在於「動」、「靜」對比襯托的詩情畫意,靜到極處的自然在詩人筆下有聲有色,生意盎然。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