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酈道元的三峽賞析

酈道元的三峽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3-06 03:38:30

❶ 酈道元的三峽 與其簡介!! 希望知道的朋友告訴我一下!!

江水又東,逕廣溪峽,斯乃三峽之首也。峽中有瞿塘、黃龕二灘。其峽蓋自昔禹鑿以通江,郭景純所謂巴東之峽,夏後疏鑿者也。
江水又東,逕巫峽,杜宇所鑿以通江水也。江水歷峽東,逕新崩灘。此山漢和帝永元十二年崩,晉太元二年又崩。當崩之日,水逆流百餘里,湧起數十丈。今灘上有石,或圓如簞,或方似屋,若此者甚眾,皆崩崖所隕,致怒湍流,故謂之「新崩灘」。其頹崖所余,比之諸嶺,尚為竦桀。其下十餘里,有大巫山,非惟三峽所無,乃當抗峰岷、峨,偕嶺衡、疑。其翼附群山,並概青雲,更就霄漢,辨其優劣耳。西,即巫山者也。其間首尾百六十里,謂之巫峽,蓋因山為名也。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於夏水襄陵,沿泝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山獻〕多生檉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江水又東,逕流頭灘。其水並峻急奔暴,魚鱉所不能游,行者常苦之,其歌曰: 「灘頭白勃堅相持,倏忽淪沒別無期。」袁山松曰:「自蜀至此,五千餘里;下水五日,上水百日也。」
江水又東,逕宜昌縣北,縣治江之南岸也。北臨大江,與夷陵相對。
江水又東,逕狼尾灘,而歷人灘。袁山松曰:「二灘相去二里。人灘,水至峻峭。南岸有青石,夏沒冬出,其石,數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須發皆具:因名曰人灘也。」
江水又東,逕黃牛山,下有灘名曰黃牛灘。南岸重嶺疊起,最外高崖間有石,
色如人負刀牽牛,人黑牛黃,成就分明。既人跡所絕,莫得究焉。此山既高,加以江湍紆洄,雖途逕信宿,猶望見此物,故行者謠曰:「朝發黃牛,暮宿黃牛;叄朝叄暮,黃牛如故。」言水路紆深,回望如一矣。 江水又東,逕西陵峽。宜都記曰:「自黃牛灘東入西陵界,至峽口百許里,山水紆曲,而兩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見日月,絕壁或千許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類。林木高茂,略盡冬春。猿鳴至清,山谷傳響,泠泠不絕。」所謂三峽,此其一也。山松言:「常聞峽中水疾,書記及口傳悉以臨懼相戒,曾無稱有山水之美也。及余來踐躋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聞之不如親見矣。其疊崿秀峰,奇構異形,固難以辭敘。林木蕭森,離離蔚蔚,乃在霞氣之表。仰矚俯映,彌習彌佳,流連信宿,不覺忘返。目所履歷,未嘗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觀,山水有靈,亦當驚知己於千古矣。」
譯文:
江水又向東,流經廣溪峽,這就是三峽的開端.峽谷中有瞿塘、黃龕兩處險灘。這個峽谷從過去大禹開鑿疏通江水,郭景純叫做巴東之峽的那個峽谷。
江水又向東去,經巫峽,杜宇所鑿的用以疏通江水的峽谷。江水經過峽谷向東,又經新崩灘。這座山漢和帝永元十二年崩裂,晉太元二年又崩裂。在崩塌的時候,江水倒流一百多里,湧起幾十丈的巨浪。現在險灘上都還有石塊,有的圓的像竹簍子,有的方的像房屋,都是山體崩裂掉下來,致使湍流激起波瀾,所以叫做「新崩灘」。這個斷崖所殘留的部分,和其它眾多山嶺相比,還算是聳立突出的。再往下十多里,有一座大巫山,不單是三峽所沒有的,就算和岷山、峨眉山都能一比高低,與衡山、九疑山可一決雌雄。群山像翅膀一樣靠著它,一起直指青雲,它更接近銀河,和群山一辨優劣。西面,就是巫山。 這之間首尾長六十里,叫做巫峽,是借山起的名。
從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高山連綿不絕,沒有一點中斷的地方;重重的懸崖,層層的峭壁,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見太陽和月亮。
至於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時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絕了。有時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須急速傳達,早晨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這兩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騎上快馬,駕著風,也沒有這樣快。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時候,雪白的急流,碧綠的潭水,迴旋著清波,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高山上多生長著姿態怪異的柏樹,懸泉和瀑布在那裡飛流沖盪。水清,樹榮,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橫生。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結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高處的猿猴放聲長叫,聲音持續不斷,異常凄涼,空盪的山谷里傳來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峽中的漁民唱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江水又向東,流經流水灘。這里的水都湍急異常,魚鱉都不能游弋,行人常常感到苦惱,他們編成歌謠:「灘頭用盡力氣與水相持,突然之間就會被水淹沒與家人永別。」袁山松說:「從四川到這里,五千多里,順流而下只要五日,逆流而上要用百日。」 江水又向東流,經過宜昌縣的北面,縣的治所在江水的南岸。北臨大江,與夷陵遙相對應。
江水又向東流,經過狼尾灘,又經過人灘。袁山松(晉朝著名文人)說:「這兩個岸灘相距二里遠。人灘,江水非常湍急。江的南岸有許多青色的大石,夏天被水淹沒冬天露出來,這些石頭,有好幾十步(步:古時長度單位)遠,都是人臉的形狀,有的大有的小;那些紋絡清晰的,頭發鬍子都能分辨出來:因此叫做「人灘」。
江水又向東,經過黃牛山,山下有一個險灘叫黃牛灘。南岸重重疊疊的山嶺一層層聳起,最外高峻的山崖間有塊石頭,顏色像一個人背著刀牽著牛,人是黑色的牛是黃色的,看上去非常鮮明。因為人難以到達,不能夠窮究實際情況。此山既高,再加上江水湍急紆洄曲折,即使走上兩天兩夜,還能望到這個石頭,所以走路的人編成歌謠說:「早晨從黃牛山下出發,晚上還在黃牛山下投宿;三天三夜,黃牛山還是像原來一樣看得清楚。」說的就是水路曲折,(走很長的路後)回頭望去黃牛山還像原來一樣。
江水又向東,經過西陵峽。《宜都記》里說:「從黃牛灘向東進入西陵峽,至西陵峽的出口一百里左右,山水曲曲折折,兩岸山脈高峻、重重疊疊,不是日中或夜半,看不見日月,絕壁有的有千丈左右,那石頭是彩色的,形狀大多像一些東西。樹木高大茂密,大略 。猿鳴特別清越,在山谷中傳響,清脆的聲音傳送不絕。」所說的三峽,這就是其中之一。山松說:「常聽說峽中水流湍急,記錄下來的或口口相傳的都是拿恐懼相警戒,不曾有人稱贊山水的美麗。等到我來到這個地方,並感到欣喜以後,才相信耳聞不如親眼所見。那重重疊疊秀麗的山峰,奇特的構造怪異的形狀,本來就難以用語言來描繪。林木陰森肅穆,鬱郁蔥蔥,
。仰頭欣賞,俯身體味,越熟悉越感到好,流連了兩天,忘了返回。眼睛所看到的,從未有過。自從高興地看到這個奇等的景觀,山水如果有靈性,也應當一定會象遇到知己一樣高興。 從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高山連綿不絕,沒有一點中斷的地方;重重的懸崖,層層的峭壁,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見太陽和月亮。
到了於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時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絕了。有時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須急速傳達,早晨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這兩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騎上快馬,駕著風,也沒有這樣快。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時候,雪白的急流,碧綠的潭水,迴旋著清波,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高山上多生長著姿態怪異的柏樹,懸泉和瀑布在那裡飛流沖盪。水清,樹榮,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橫生。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結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高處的猿猴放聲長叫,聲音持續不斷,異常凄涼,空盪的山谷里傳來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峽中的漁民唱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注釋:

自:從,此處有「在」之意。三峽:指長江上游重慶、湖北兩省間的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峽全長實際只有四百多里。

略無:毫無。闕:空缺。

嶂(zhàng):屏障似的高峻山峰。

停午:一作「亭午」,中午。夜分:半夜。

曦(xī):日光。

夏水襄陵:夏天大水漲上了高陵之上。襄,上。陵,大的土山。

沿:順流而下。溯(sù):同「溯」,逆流而上。

或:有時。王命:朝廷的文告。宣:宣布,傳達。

朝發白帝:早上從白帝城出發。白帝:城名,在重慶市奉節縣。

江陵:今湖北省江陵縣。

奔:賓士的快馬。御風:駕風。

以:認為。此句謂和行船比起來,即使是乘奔御風也不被認為是快。或認為「以」當是「似」之誤。(見清趙一清《水經注刊誤》)

素湍:浪花翻滾的急流。綠潭:綠色的潭水。

回清倒影:迴旋的清波倒映著岸上景物的影子。

絕巘(yǎn):險峻的山峰。巘,凹陷的山頂。

懸泉:從山頂飛流而下的泉水。飛漱:飛流沖盪。漱,噴射。

清榮峻茂:清清的江水,欣欣向榮的樹木,高峻的山峰,茂盛的野草。

晴初:初晴的日子。霜旦:打霜的早晨。

屬(zhǔ):連續。引:延長。凄異:凄涼異常。

哀轉久絕:悲哀婉轉,很久才能消失。

巴東:漢郡名,在現在重慶雲陽、奉節一帶。

沾:打濕。

裳:(cháng)

賞析一:

酈道元的《三峽》(首段)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以不到區區200字的篇幅,作者描寫了三峽錯落有致的自然風貌。
作者用「自三峽七百里中」起筆,既交代了描寫對象,又介紹了其總體長度。
接著,作者先寫山,用「兩岸高山,略無闕處」寫山之「連」,「重岩疊嶂,隱天蔽日」寫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側面烘托,讓人進一步感到三峽的狹窄,寥寥數筆形象地勾勒出三峽磅礴逶迤、雄偉峭拔的整體風貌,使讀者很快被三峽的雄險氣勢所吸引。
水是山的眼睛。作者按自然時令來寫水,先寫水勢最大最急的夏季。用「夏水襄陵,沿泝阻絕」正面極寫水勢之險惡、水位之高、水流之急。「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通過對比、誇張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暴漲後的水流之疾。再寫水勢減小的春冬,此時的三峽可用一「秀」字概括。「素湍」「綠潭」,兩種色彩、兩種情態,動靜交織,對比鮮明;「怪柏」「懸泉」「瀑布」,也是有靜有動、有聲有色,山水樹木交匯其中,蔚為奇觀。「清榮峻茂」一句話四字寫三物:「清」字寫水,「峻」字寫山,「榮」「茂」寫柏樹。「良多趣味」,又摻入了作者的審美意趣,使得詩情畫意融為一體。寫秋水,作者用一「霜」字暗示,寫三峽秋景的清寒,並用猿鳴來烘托蕭瑟的秋高,讓人不勝凄涼。
作為描寫山水之作,本文並非單純寫景色,而是以情托景(如「良多趣味」托出春冬景色之佳,「猿嘯」「凄異」托出秋季景色之涼),緣情入景(如開頭幾句體現了初賞三峽的總體之情,使人頓有雄偉奇險之感,以下再分寫時而悚懼,時而欣喜,時而哀凄的四季之情),作者以情而非四季的順序來布局謀篇。
一切景語皆情語,初學寫作者,寫景狀物要做到寫出其特點,要和自己的思想感情相一致。

作者介紹:

酈道元,字善長,范陽涿鹿(今河北諑州市)人,生年不詳,北魏孝昌三年(527年)卒於關中(今陝西臨漳)。酈道元出生於官宦世家,其祖父、父親曾多年為官。酈道元成年之後,也多次出任中央和地方官吏,到過很多地方。酈道元做官期間,執法嚴格,辦事果斷,對各種違法行為予以嚴加懲處,因此觸犯了一些地方豪強和皇親國戚,後遭皇室暗算而死。

酈道元從少年時代起就有志於地理學的研究。他喜歡游覽祖國的河流、山川,尤其喜歡研究各地的水文地理、自然風貌。他充分利用在各地做官的機會進行實地考察,足跡遍及今河北、河南、山東、山西、安徽、江蘇、內蒙等廣大地區,調查當地的地理、歷史和風土人情等,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每到一個地方,他都要游覽名勝古跡、山川河流,悉心勘察水流地勢,並訪問當地長者,了解古今水道的變遷情況及河流的淵源所在、流經地區等。同時,他還利用業余時間閱讀了大量古代地理學著作,如《山海經》、《禹貢》、《禹本紀》、《周禮職方》、《漢書·地理志》、《水經》等,積累了豐富的地理學知識,為他的地理學研究和著述打下了基礎。

通過把自己看到的地理現象同古代地理著作進行對照、比較,發現其中很多地理情況隨著時間的流逝發生了很大變化。如果不及時把這些地理現象的變遷記錄下來,後人就更難以弄明白歷史上的地理變化。因此,應該對此時的地理情況進行詳細的考察,同時查閱古代文獻,與古代的地理學著作相印證,將地理面貌的歷史變遷盡可能詳細、准確地記載下來。為此,酈道元決定以《水經》為藍本,以作注的形式寫一本完整的地理學著作。

《水經》是三國時代桑欽所著的一部地理學著作,此書簡要記述了137條全國主要河流的水道情況。原文僅1萬多字,記載相當簡略,缺乏系統性,對水道的來龍去脈及流經地區的地理情況記載不夠詳細、具體。為此酈道元利用自己掌握的豐富的第一手資料。在《水經》的基礎上,酈道元終於完成了《水經注》這一地理學名著。

❷ 求三峽,(酈道元)賞析

翻譯:在三峽的七百里中,兩岸山連著山,幾乎沒有半點空隙。層層疊疊的山岩峰巒,遮蔽了天空,擋住了日光。假如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陽和月亮。到了夏季,大水漫上兩岸的丘陵,上行、下行的水路都斷絕了。有時皇帝有詔命必須火速傳達,早晨從白帝城動身,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里的路程,即使騎上賓士的駿馬,駕著長風飛翔,也沒有如此迅速。春冬季節,白色的急流,迴旋著清波;碧綠的深潭,倒映著兩岸山色。極為陡峭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姿態奇特的柏樹,大小瀑布,在那裡飛射沖刷,江水清澈,樹木繁盛,群山峻峭,綠草豐茂,確實很有趣味。每逢雨後初晴或霜天清晨,樹林山澗冷落而蕭索,常有猿猴在高處長聲鳴叫,聲音連續不斷,異常凄厲。回響在空曠的山谷中,很長時間才消失。所以打魚的人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模山范水抒情寫意——談《三峽》(徐應佩、吳功正等)

本文是《水經》中《江水》中的「(江水)又東過巫縣南,鹽水從縣東南流注之」的一條注。記敘了長江三峽雄偉壯麗的奇景,能激發人們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總寫三峽的特點:山高嶺連,中間狹窄。「自三峽七百里中」,交代峽之長,接著指出兩岸山的特點在於「連」。「略無闕處」,毫無殘缺的地方,進一步寫「連」。下面接著寫山的「高」。山峰相重,群山復疊,山上壘山,說明山高。山隱匿於天空,遮蔽住太陽,從另一個角度寫山的高。「重」和「疊」,就山本身的狀態寫其高,是俯瞰而得;「隱」和「蔽」,以天和日來襯其高,乃仰視所見。下面兩句,則以特定條件下的情景形象地綜合表現以上特點。只有正午和半夜的時候才能見到太陽和月亮。如果不是「兩岸」連山,哪怕只有一岸連山,也不會形成這種狀況;如果連山有缺,其他時間於缺處也能見到日月;如果連山不高,也不必待到這時才見日月;如果三峽不窄,其他時候也可見到日月。正午見日,夜半見月,由特定條件充分顯示了三峽特點。

「至於夏水襄陵,沿泝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寫夏季三峽情景:水漲流速,交通阻斷。夏季水漲,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航的船隻都被阻絕了。這里所寫的是水勢大水流速情況下的通例。下舉一特例,以進一步證明水速。只有王朝的緊急命令要向各地傳達時,才會有航船。這一方面照應了平常情況下是「沿泝阻絕」的,同時藉此可寫出船行之快。朝發白帝,暮到江陵,補筆交代「其間千二百里」,則時速約為百里,加上更用奔馬和疾風作比較,給人的感受也就更為形象而深刻了。

本節承上段而來。上段寫三峽山的特點,為本節寫水設置了條件。山高,則水的落差大,山高自然流急。山連,則水不得他泄,必然盡在漕中。峽窄,則斷面小,單位面積里的水的流量也就大。水「漲」的因素和峽的特點及條件,構成了水流的湍急。作者是為江水作注,重點是寫水,而水以夏季為盛,故先寫「夏水」。為寫水勢,先寫山勢,這既能揭示水速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嶺相互映襯,能形成一幅險峻壯奇的圖畫。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寫春冬時三峽情景:水退潭清,風景秀麗。以「春冬之時」領起,很自然地轉換了描寫對象,時易則景異,鏡頭中搖出了另外一種景象。白色的急流回映著清光,綠色的水潭倒映著景物的影子。這里先寫俯視江中所見。「湍」是動態,「潭」為靜境。以「素」飾「湍」,水如白練,明凈輕快,上有清光回照,白中間青,水光變幻。深水為潭,以「綠」飾「潭」,益見深沉寧靜。水中有影,則水平如鏡,倒影入潭,更覺風光秀麗。急流上波光粼粼,深潭裡景物重重,動靜相雜,色彩各異,相映成趣,堪稱秀麗雋逸。下文即寫仰視所見,由峽底寫到山上。以「絕」狀山,以「怪」寫柏,道出了當地的自然特徵。山岩陡削,高聳入雲,故為「絕」。山上的柏樹,托足於岩石之間,正午之時方見日光,它要曲體向陽,加之峽窄風大,自然枝幹扭曲,何況年代久遠,當然要變成「怪」形。在這人跡罕至、鳥獸少見的境地,「怪柏」顯示著旺盛的生命力和堅強的意志,給山水之間投進了一股生命的活流,使人頓覺生意盎然。作者寫此,還只是給「懸泉瀑布」勾勒出一個背景。山靜、泉飛、柏怪、水奇,靜中有動,聲色紛沓,山水相配,構成了一幅挺拔超脫的圖畫,這和「素湍綠潭,回清倒影」又大為異趣。最後作者總括說:水清、木榮、山峻、草茂,實在富有趣味。以極為精練的四字,狀寫了四種景物,且各具特色,由景境導出了作者的心境。

作者將冬春二季放在一道寫,要兼及兩季的特點。冬季水竭,才會出現「素湍綠潭」,春天物鮮,始有草木「榮茂」。本節所寫與上節所述,意趣迥異。夏水急猛,春水潺;夏水多險,春水富趣。作者認為三峽風光「良多趣味」,和封建士大夫對三峽「悉以臨懼相戒」的思想感情大相徑庭。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寫秋天三峽情景:水枯氣寒,猿鳴凄涼。以「霜旦」的「霜」暗指秋季,開筆多變。接著以實景補足前意,林澗之間,清冷肅穆。這時已無江水喧騰,也不見草木爭榮,而是充滿了凄清肅殺的氣氛。寫秋峽以代表性事物猿來表現,寫猿又分兩層,一是直接敘述,一是引漁歌為證。寫猿又圍繞著「山」和「哀」兩個重點,從而顯示秋峽的特色。以「高」形容猿,指明是高山上的猿,以「長」形容嘯,送聲長遠,暗示是在長峽之中。「空谷傳響」,直言在山中。「久絕」,回應「兩岸連山,略無闕處」。寫漁歌也是一言「峽長」,一言聲哀。從猿鳴之中,使人進一步體會到山高、嶺連、峽窄、水長,同時山猿哀鳴,渲染了秋天的蕭瑟氣氛。

本文雖屬節選,但全文結構嚴謹,布局巧妙,渾然一體,尤其作者在描山摹水上更見功力。由於作者曾「踐躋此境」,有具體感受,所以能掌握三峽的特點和不同季節的風貌。首先,作者採取先大而小,先總後分的辦法,按季節分層次,寫得起迄分明,各具特色。其次,善於選取富有特徵性的事物,寥寥幾筆,使境界全出,叫讀者恍如身臨其境。如以「朝發白帝,暮到江陵」表現水流湍急,以「素湍綠潭,回清倒影」形容江水澄澈,風光嫵媚,以「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渲染猿鳴幽凄、山谷空曠,都言簡意賅,情景交融。再次,各個部分,各有側重,互相映襯,互相補充,從不同角度寫出了三峽特色,而下面的三個部分,又都圍繞著首段關於山峽總的特點來寫。最後,作者運筆富於變化,有正面落筆,有側面烘托,有粗線勾勒,有工筆細描,有明言直寫,有隱喻暗示,有全景鳥瞰,有特寫鏡頭,有仰觀遠景,有俯察近物,有繪形寫貌,有摹聲錄音,有自己立言,有由人代語,雖只幾百字的短文,卻概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納山水草木,羅入清猿怪柏,真可謂片言敵萬語,尺素羅千里。

(選自《中國古典文學名著賞析》,山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❸ 三峽的賞析

三峽的賞析:

作者用「自三峽七百里中」起筆,既交代了描寫對象,又介紹了其總體長度。先寫山,用「兩岸連山,略無闕處」寫山之「連」,「重岩疊嶂,隱天蔽日」寫山之「高」和險峻。

水是山的眼睛。作者按自然時令來寫水,先寫水勢最大最急的夏季。用「夏水襄陵,沿泝阻絕」正面描寫水勢之險惡、水位之高、水流之急。「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通過對比、誇張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暴漲後的水流之疾。

再寫水勢減小的春冬,此時的三峽可用一「秀」字概括。「素湍」「綠潭」,兩種色彩、兩種情態,動靜交織,對比鮮明;「怪柏」「懸泉」「瀑布」,也是有靜有動、有聲有色,山水樹木交匯其中,蔚為奇觀。

《三峽》以凝練生動的筆墨,寫出了三峽的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作者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寫山,突出連綿不斷、遮天蔽日的特點。寫水,則描繪不同季節的不同景象。

作者寫此,還只是給「懸泉瀑布」勾勒出一個背景。山靜、泉飛、柏怪、水奇,靜中有動,聲色紛沓,山水相配,構成了一幅挺拔超脫的圖畫,這和「素湍綠潭,回清倒影」又大為異趣。最後作者總括說:水清、木榮、山峻、草茂,實在富有趣味。以極為精練的四字,狀寫了四種景物,且各具特色,由景境導出了作者的心境。

文章先寫山,後寫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寫水則分不同季節分別著墨。在文章的節奏上,也是動靜相生,搖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洶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飛懸的瀑布,哀轉的猿鳴,悲涼的漁歌,構成了一幅幅風格迥異而又自然和諧的畫面,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引用的詩句表現了突出山高水長的特點同時渲染三峽秋色悲寂凄涼的氣氛。

(3)酈道元的三峽賞析擴展閱讀:

《三峽》是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酈道元創作的一篇散文。

此文是一篇明麗清新的山水散文,其記述了長江三峽的雄偉險峻,描繪出三峽各具特色的四季風光,展現出了長江萬里圖中一幀挺拔雋秀的水墨山水畫。

全文結構嚴謹,布局巧妙,渾然一體,其用語言簡意賅,描寫則情景交融,生動傳神。

❹ 酈道元的三峽字詞賞析(不要總的,要詳細點的,每段每句都要啊)

在三峽七百里江流中,兩岸高山連綿不絕,沒有一點中斷的地方;重重版的懸崖,層層權的峭壁,遮蔽了天空,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見太陽和月亮。
到了於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時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絕了,不能通行。有時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須急速傳達,早晨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這兩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騎上快馬,駕著風,也不像這樣快。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時候,白色的急流,碧綠的深潭,迴旋的清波,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高山上多生長著姿態怪異的柏樹,懸泉和瀑布在那裡飛流沖盪。水清,樹榮,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橫生。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結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清涼和寂靜,常有在高處的猿猴放聲長叫,聲音接連不斷,凄涼怪異,空曠的山谷里傳來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峽中的漁歌唱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❺ 酈道元的三峽原文與解析

原文:

三峽

酈道元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於夏水襄陵,沿泝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解析:

在三峽七百里之間,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完全沒有中斷的地方;重重疊疊的懸崖 峭壁,遮擋了天空和太陽。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時候,連太陽和月亮都看不見。等到夏天水漲,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時候,下行或上行的船隻都被阻擋了,不能通航。

有時候皇帝的命令要緊急傳達,這時只要早晨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騎上飛奔的馬,駕著疾風,也不如它快。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時候,就可以看見白色的急流,迴旋的清波。碧綠的潭水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

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山峰之間有懸泉瀑布飛流沖盪。水清,樹榮,山高,草盛,確實趣味無窮。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時候或下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經常有高處的猿猴拉長聲音鳴叫,聲音持續不斷,非常凄涼怪異。

空盪的山谷里傳來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峽中漁民的歌謠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5)酈道元的三峽賞析擴展閱讀:

賞析:

酈道元的《三峽》(選自《水經注》)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只用不到區區200字的篇幅,作者描寫了三峽錯落有致的自然風貌。全文描寫隨物賦形,動靜相生,情景交融,情隨景遷,簡潔精練,生動傳神。作者用「自三峽七百里中」起筆,既交代了描寫對象,又介紹了其總體長度。

接著,作者先寫山,用「兩岸連山,略無闕處」寫山之「連」,「重岩疊嶂,隱天蔽日」寫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側面烘托,讓人進一步感到三峽的狹窄,寥寥數筆形象地勾勒出三峽磅礴逶迤、雄偉峭拔的整體風貌,使讀者很快被三峽的雄險氣勢所吸引。

水是山的眼睛。作者按自然時令來寫水,先寫水勢最大最急的夏季。用「夏水襄陵,沿泝阻絕」正面描寫水勢之險惡、水位之高、水流之急。「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通過對比、誇張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暴漲後的水流之疾。

再寫水勢減小的春冬,此時的三峽可用一「秀」字概括。「素湍」「綠潭」,兩種色彩、兩種情態,動靜交織,對比鮮明;「怪柏」「懸泉」「瀑布」,也是有靜有動、有聲有色,山水樹木交匯其中,蔚為奇觀。「清榮峻茂」一句話四字寫四物:「清」字寫水,「峻」字寫山。

「榮」字寫柏樹,「茂」字寫草。「良多趣味」,又摻入了作者的審美意趣,使得詩情畫意融為一體。寫秋水,作者用一「霜」字暗示,寫三峽秋景的清寒,並用猿鳴來烘托蕭瑟的秋高,讓人不勝凄涼。作為描寫山水之作並非單純寫景色。

而是以情托景(如「良多趣味」托出春冬景色之佳,「猿嘯」「凄異」托出秋季景色之涼),緣情入景(如開頭幾句體現了初賞三峽的總體之情,使人頓有雄偉奇險之感,以下再分寫時而悚懼,時而欣喜,時而哀凄的四季之情),作者以情而非四季的順序來布局謀篇。

凡景語皆情語,初學寫作者,寫景狀物要做到寫出其特點,要和自己的思想感情相一致。

作者介紹:

酈道元(公元472年—527年),字善長,范陽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平東將軍酈范之子,南北朝時期北魏官員、地理學家。酈道元年幼時曾隨父親到山東訪求水道,少時博覽奇書,後又游歷秦嶺、淮河以北和長城以南的廣大地區,考察河道溝渠。

搜集有關的風土民情、歷史故事、神話傳說。酈道元仕途坎坷,終未能盡其才。其曾任御史中尉、北中郎將等職,還做過冀州長史、魯陽郡太守、東荊州刺史、河南尹等職務。執法嚴峻,後被北魏朝廷任命為為關右大使。北魏孝昌三年(527年),被蕭寶夤部將郭子恢在陰盤驛所殺。

酈道元撰《水經注》四十卷。且其文筆雋永,描寫生動,既是一部內容豐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優美的山水散文匯集。可稱為中國游記文學的開創者,對後世游記散文的發展影響頗大。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但均已失傳。

❻ 三峽酈道元賞析(不超過50字)

全文共四段,是四幅挺拔雋秀的水墨山水畫,第一段寫山,後三段寫水。

第一句作回者用「自答三峽七百里中」起筆,既交代了描寫對象,又介紹了其總體長度。接著,作者寫山,用「兩岸連山,略無闕處」寫山之「連」。

重岩疊嶂,隱天蔽日」寫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側面烘托,讓人進一步感到三峽的狹窄,寥寥數筆形象地勾勒出三峽磅礴逶迤、雄偉峭拔的整體風貌,使讀者很快被三峽的雄險氣勢所吸引。

(6)酈道元的三峽賞析擴展閱讀:

全文以凝練生動的筆墨,寫出了三峽的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作者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寫山,突出連綿不斷、遮天蔽日的特點。

寫水,則描繪不同季節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漫上丘陵,來往的船隻都被阻絕了。「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雪白的激流,碧綠的潭水,迴旋的清波,美麗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贊嘆「良多趣味」。

作者寫景,採用的是大筆點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餘字,就把七百里三峽萬千氣象盡收筆底。寫春冬之景,著「素」「綠」「清」「影」數字。

❼ 酈道元的三峽的翻譯及內容

三峽

酈道元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分,夜不見曦月。
至於夏水襄陵,沿泝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譯文:

從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高山連綿不絕,沒有一點中斷的地方;重重的懸崖,層層的峭壁,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見太陽和月亮。
到了於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時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絕了。有時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須急速傳達,早晨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這兩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騎上快馬,駕著風,也沒有這樣快。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時候,雪白的急流,碧綠的潭水,迴旋著清波,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高山上多生長著姿態怪異的柏樹,懸泉和瀑布在那裡飛流沖盪。水清,樹榮,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橫生。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結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高處的猿猴放聲長叫,聲音持續不斷,異常凄涼,空盪的山谷里傳來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峽中的漁民唱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注釋:

自:從,此處有「在」之意。三峽:指長江上游重慶、湖北兩省間的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峽全長實際只有四百多里。

略無:毫無。闕:空缺。

嶂(zhàng):屏障似的高峻山峰。

停午:一作「亭午」,中午。夜分:半夜。

曦(xī):日光。

夏水襄陵:夏天大水漲上了高陵之上。襄,上。陵,大的土山。

沿:順流而下。溯(sù):同「溯」,逆流而上。

或:有時。王命:朝廷的文告。宣:宣布,傳達。

朝發白帝:早上從白帝城出發。白帝:城名,在重慶市奉節縣。

江陵:今湖北省江陵縣。

奔:賓士的快馬。御風:駕風。

以:認為。此句謂和行船比起來,即使是乘奔御風也不被認為是快。或認為「以」當是「似」之誤。(見清趙一清《水經注刊誤》)

素湍:浪花翻滾的急流。綠潭:綠色的潭水。

回清倒影:迴旋的清波倒映著岸上景物的影子。

絕巘(yǎn):險峻的山峰。巘,凹陷的山頂。

懸泉:從山頂飛流而下的泉水。飛漱:飛流沖盪。漱,噴射。

清榮峻茂:清清的江水,欣欣向榮的樹木,高峻的山峰,茂盛的野草。

晴初:初晴的日子。霜旦:打霜的早晨。

屬(zhǔ):連續。引:延長。凄異:凄涼異常。

哀轉久絕:悲哀婉轉,很久才能消失。

巴東:漢郡名,在現在重慶雲陽、奉節一帶。

沾:打濕。

裳:(cháng)

賞析一:

酈道元的《三峽》(首段)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以不到區區200字的篇幅,作者描寫了三峽錯落有致的自然風貌。
作者用「自三峽七百里中」起筆,既交代了描寫對象,又介紹了其總體長度。
接著,作者先寫山,用「兩岸高山,略無闕處」寫山之「連」,「重岩疊嶂,隱天蔽日」寫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側面烘托,讓人進一步感到三峽的狹窄,寥寥數筆形象地勾勒出三峽磅礴逶迤、雄偉峭拔的整體風貌,使讀者很快被三峽的雄險氣勢所吸引。
水是山的眼睛。作者按自然時令來寫水,先寫水勢最大最急的夏季。用「夏水襄陵,沿泝阻絕」正面極寫水勢之險惡、水位之高、水流之急。「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通過對比、誇張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暴漲後的水流之疾。再寫水勢減小的春冬,此時的三峽可用一「秀」字概括。「素湍」「綠潭」,兩種色彩、兩種情態,動靜交織,對比鮮明;「怪柏」「懸泉」「瀑布」,也是有靜有動、有聲有色,山水樹木交匯其中,蔚為奇觀。「清榮峻茂」一句話四字寫三物:「清」字寫水,「峻」字寫山,「榮」「茂」寫柏樹。「良多趣味」,又摻入了作者的審美意趣,使得詩情畫意融為一體。寫秋水,作者用一「霜」字暗示,寫三峽秋景的清寒,並用猿鳴來烘托蕭瑟的秋高,讓人不勝凄涼。
作為描寫山水之作,本文並非單純寫景色,而是以情托景(如「良多趣味」托出春冬景色之佳,「猿嘯」「凄異」托出秋季景色之涼),緣情入景(如開頭幾句體現了初賞三峽的總體之情,使人頓有雄偉奇險之感,以下再分寫時而悚懼,時而欣喜,時而哀凄的四季之情),作者以情而非四季的順序來布局謀篇。
一切景語皆情語,初學寫作者,寫景狀物要做到寫出其特點,要和自己的思想感情相一致。

作者介紹: 三峽

酈道元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分,夜不見曦月。
至於夏水襄陵,沿泝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譯文:

從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高山連綿不絕,沒有一點中斷的地方;重重的懸崖,層層的峭壁,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見太陽和月亮。
到了於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時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絕了。有時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須急速傳達,早晨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這兩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騎上快馬,駕著風,也沒有這樣快。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時候,雪白的急流,碧綠的潭水,迴旋著清波,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高山上多生長著姿態怪異的柏樹,懸泉和瀑布在那裡飛流沖盪。水清,樹榮,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橫生。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結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高處的猿猴放聲長叫,聲音持續不斷,異常凄涼,空盪的山谷里傳來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峽中的漁民唱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注釋:

自:從,此處有「在」之意。三峽:指長江上游重慶、湖北兩省間的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峽全長實際只有四百多里。

略無:毫無。闕:空缺。

嶂(zhàng):屏障似的高峻山峰。

停午:一作「亭午」,中午。夜分:半夜。

曦(xī):日光。

夏水襄陵:夏天大水漲上了高陵之上。襄,上。陵,大的土山。

沿:順流而下。溯(sù):同「溯」,逆流而上。

或:有時。王命:朝廷的文告。宣:宣布,傳達。

朝發白帝:早上從白帝城出發。白帝:城名,在重慶市奉節縣。

江陵:今湖北省江陵縣。

奔:賓士的快馬。御風:駕風。

以:認為。此句謂和行船比起來,即使是乘奔御風也不被認為是快。或認為「以」當是「似」之誤。(見清趙一清《水經注刊誤》)

素湍:浪花翻滾的急流。綠潭:綠色的潭水。

回清倒影:迴旋的清波倒映著岸上景物的影子。

絕巘(yǎn):險峻的山峰。巘,凹陷的山頂。

懸泉:從山頂飛流而下的泉水。飛漱:飛流沖盪。漱,噴射。

清榮峻茂:清清的江水,欣欣向榮的樹木,高峻的山峰,茂盛的野草。

晴初:初晴的日子。霜旦:打霜的早晨。

屬(zhǔ):連續。引:延長。凄異:凄涼異常。

哀轉久絕:悲哀婉轉,很久才能消失。

巴東:漢郡名,在現在重慶雲陽、奉節一帶。

沾:打濕。

裳:(cháng)

賞析一:

酈道元的《三峽》(首段)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以不到區區200字的篇幅,作者描寫了三峽錯落有致的自然風貌。
作者用「自三峽七百里中」起筆,既交代了描寫對象,又介紹了其總體長度。
接著,作者先寫山,用「兩岸高山,略無闕處」寫山之「連」,「重岩疊嶂,隱天蔽日」寫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側面烘托,讓人進一步感到三峽的狹窄,寥寥數筆形象地勾勒出三峽磅礴逶迤、雄偉峭拔的整體風貌,使讀者很快被三峽的雄險氣勢所吸引。
水是山的眼睛。作者按自然時令來寫水,先寫水勢最大最急的夏季。用「夏水襄陵,沿泝阻絕」正面極寫水勢之險惡、水位之高、水流之急。「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通過對比、誇張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暴漲後的水流之疾。再寫水勢減小的春冬,此時的三峽可用一「秀」字概括。「素湍」「綠潭」,兩種色彩、兩種情態,動靜交織,對比鮮明;「怪柏」「懸泉」「瀑布」,也是有靜有動、有聲有色,山水樹木交匯其中,蔚為奇觀。「清榮峻茂」一句話四字寫三物:「清」字寫水,「峻」字寫山,「榮」「茂」寫柏樹。「良多趣味」,又摻入了作者的審美意趣,使得詩情畫意融為一體。寫秋水,作者用一「霜」字暗示,寫三峽秋景的清寒,並用猿鳴來烘托蕭瑟的秋高,讓人不勝凄涼。
作為描寫山水之作,本文並非單純寫景色,而是以情托景(如「良多趣味」托出春冬景色之佳,「猿嘯」「凄異」托出秋季景色之涼),緣情入景(如開頭幾句體現了初賞三峽的總體之情,使人頓有雄偉奇險之感,以下再分寫時而悚懼,時而欣喜,時而哀凄的四季之情),作者以情而非四季的順序來布局謀篇。
一切景語皆情語,初學寫作者,寫景狀物要做到寫出其特點,要和自己的思想感情相一致。

作者介紹:

❽ 酈道元的 三峽 描寫夏天江水的景色賞析怎麼寫

上段寫三峽山的特點,為本節寫水設置了條件。山高,則水的落差大,山高自然流急。山連,則水不得他泄,必然盡在漕中。峽窄,則斷面小,單位面積里的水的流量也就大。水「漲」的因素和峽的特點及條件,構成了水流的湍急。作者是為江水作注,重點是寫水,而水以夏季為盛,故先寫「夏水」。為寫水勢,先寫山勢,這既能揭示水速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嶺相互映襯,能形成一幅險峻壯奇的圖畫。

《三峽》以凝練生動的筆墨,寫出了三峽的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

作者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寫山,突出連綿不斷、遮天蔽日的特點。寫水,則描繪不同季節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漫上丘陵,來往的船隻都被阻絕了。「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 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雪白的激流,碧綠的潭水,迴旋的清波,美麗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贊嘆「良多趣味」。而到了秋天,則「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那凄異的叫聲持續不斷,在空曠的山谷里「哀轉久絕」。三峽的奇異景象,被描繪得淋漓盡致。

作者寫景,採用的是大筆點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餘字,就把七百里三峽萬千氣象盡收筆底。寫春冬之景,著「素」「綠」「清」「影」數字;寫秋季的景色,著「寒」「肅」「凄」「哀」數字,便將景物的神韻生動地表現了出來。

文章先寫山,後寫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寫水則分不同季節分別著墨。在文章的節奏上,也是動靜相生,搖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洶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飛懸的瀑布,哀轉的猿鳴,悲涼的漁歌,構成了一幅幅風格迥異而又自然和諧的畫面,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

1.材料的安排。作者先寫三峽的整體風貌,然後抓住三峽最有特點的時間——夏天,春冬,晴初霜旦,寫出了三峽的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

2.語言的運用。本文多用對偶句式,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讀起來收放有致,很有節奏感。語言精練,表現力強,充滿生氣。
1.文章先寫山,後寫水。寫山,突出連綿不斷、遮天蔽日的特點;寫水,則描繪不同季節的不同景象。

2.春冬之景:「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秋景:「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作者寫景,採用的是大筆點染的手法,春冬之景,著「素」「綠」「清」「影」數字,寫秋季的景色,著「寒」「素」「凄」「哀」數字,便將景物的神韻生動地表現了出來。

❾ 酈道元的三峽的翻譯和賞析

三峽

酈道元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分,夜不見曦月。
至於夏水襄陵,沿泝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譯文:

從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高山連綿不絕,沒有一點中斷的地方;重重的懸崖,層層的峭壁,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見太陽和月亮。
到了於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時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絕了。有時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須急速傳達,早晨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這兩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騎上快馬,駕著風,也沒有這樣快。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時候,雪白的急流,碧綠的潭水,迴旋著清波,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高山上多生長著姿態怪異的柏樹,懸泉和瀑布在那裡飛流沖盪。水清,樹榮,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橫生。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結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高處的猿猴放聲長叫,聲音持續不斷,異常凄涼,空盪的山谷里傳來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峽中的漁民唱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注釋:

自:從,此處有「在」之意。三峽:指長江上游重慶、湖北兩省間的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峽全長實際只有四百多里。

略無:毫無。闕:空缺。

嶂(zhàng):屏障似的高峻山峰。

停午:一作「亭午」,中午。夜分:半夜。

曦(xī):日光。

夏水襄陵:夏天大水漲上了高陵之上。襄,上。陵,大的土山。

沿:順流而下。溯(sù):同「溯」,逆流而上。

或:有時。王命:朝廷的文告。宣:宣布,傳達。

朝發白帝:早上從白帝城出發。白帝:城名,在重慶市奉節縣。

江陵:今湖北省江陵縣。

奔:賓士的快馬。御風:駕風。

以:認為。此句謂和行船比起來,即使是乘奔御風也不被認為是快。或認為「以」當是「似」之誤。(見清趙一清《水經注刊誤》)

素湍:浪花翻滾的急流。綠潭:綠色的潭水。

回清倒影:迴旋的清波倒映著岸上景物的影子。

絕巘(yǎn):險峻的山峰。巘,凹陷的山頂。

懸泉:從山頂飛流而下的泉水。飛漱:飛流沖盪。漱,噴射。

清榮峻茂:清清的江水,欣欣向榮的樹木,高峻的山峰,茂盛的野草。

晴初:初晴的日子。霜旦:打霜的早晨。

屬(zhǔ):連續。引:延長。凄異:凄涼異常。

哀轉久絕:悲哀婉轉,很久才能消失。

巴東:漢郡名,在現在重慶雲陽、奉節一帶。

沾:打濕。

裳:(cháng)

賞析一:

酈道元的《三峽》(首段)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以不到區區200字的篇幅,作者描寫了三峽錯落有致的自然風貌。
作者用「自三峽七百里中」起筆,既交代了描寫對象,又介紹了其總體長度。
接著,作者先寫山,用「兩岸高山,略無闕處」寫山之「連」,「重岩疊嶂,隱天蔽日」寫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側面烘托,讓人進一步感到三峽的狹窄,寥寥數筆形象地勾勒出三峽磅礴逶迤、雄偉峭拔的整體風貌,使讀者很快被三峽的雄險氣勢所吸引。
水是山的眼睛。作者按自然時令來寫水,先寫水勢最大最急的夏季。用「夏水襄陵,沿泝阻絕」正面極寫水勢之險惡、水位之高、水流之急。「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通過對比、誇張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暴漲後的水流之疾。再寫水勢減小的春冬,此時的三峽可用一「秀」字概括。「素湍」「綠潭」,兩種色彩、兩種情態,動靜交織,對比鮮明;「怪柏」「懸泉」「瀑布」,也是有靜有動、有聲有色,山水樹木交匯其中,蔚為奇觀。「清榮峻茂」一句話四字寫三物:「清」字寫水,「峻」字寫山,「榮」「茂」寫柏樹。「良多趣味」,又摻入了作者的審美意趣,使得詩情畫意融為一體。寫秋水,作者用一「霜」字暗示,寫三峽秋景的清寒,並用猿鳴來烘托蕭瑟的秋高,讓人不勝凄涼。
作為描寫山水之作,本文並非單純寫景色,而是以情托景(如「良多趣味」托出春冬景色之佳,「猿嘯」「凄異」托出秋季景色之涼),緣情入景(如開頭幾句體現了初賞三峽的總體之情,使人頓有雄偉奇險之感,以下再分寫時而悚懼,時而欣喜,時而哀凄的四季之情),作者以情而非四季的順序來布局謀篇。
一切景語皆情語,初學寫作者,寫景狀物要做到寫出其特點,要和自己的思想感情相一致。

作者介紹:

酈道元,字善長,范陽涿鹿(今河北諑州市)人,生年不詳,北魏孝昌三年(527年)卒於關中(今陝西臨漳)。酈道元出生於官宦世家,其祖父、父親曾多年為官。酈道元成年之後,也多次出任中央和地方官吏,到過很多地方。酈道元做官期間,執法嚴格,辦事果斷,對各種違法行為予以嚴加懲處,因此觸犯了一些地方豪強和皇親國戚,後遭皇室暗算而死。

酈道元從少年時代起就有志於地理學的研究。他喜歡游覽祖國的河流、山川,尤其喜歡研究各地的水文地理、自然風貌。他充分利用在各地做官的機會進行實地考察,足跡遍及今河北、河南、山東、山西、安徽、江蘇、內蒙等廣大地區,調查當地的地理、歷史和風土人情等,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每到一個地方,他都要游覽名勝古跡、山川河流,悉心勘察水流地勢,並訪問當地長者,了解古今水道的變遷情況及河流的淵源所在、流經地區等。同時,他還利用業余時間閱讀了大量古代地理學著作,如《山海經》、《禹貢》、《禹本紀》、《周禮職方》、《漢書·地理志》、《水經》等,積累了豐富的地理學知識,為他的地理學研究和著述打下了基礎。

通過把自己看到的地理現象同古代地理著作進行對照、比較,發現其中很多地理情況隨著時間的流逝發生了很大變化。如果不及時把這些地理現象的變遷記錄下來,後人就更難以弄明白歷史上的地理變化。因此,應該對此時的地理情況進行詳細的考察,同時查閱古代文獻,與古代的地理學著作相印證,將地理面貌的歷史變遷盡可能詳細、准確地記載下來。為此,酈道元決定以《水經》為藍本,以作注的形式寫一本完整的地理學著作。

《水經》是三國時代桑欽所著的一部地理學著作,此書簡要記述了137條全國主要河流的水道情況。原文僅1萬多字,記載相當簡略,缺乏系統性,對水道的來龍去脈及流經地區的地理情況記載不夠詳細、具體。為此酈道元利用自己掌握的豐富的第一手資料。在《水經》的基礎上,酈道元終於完成了《水經注》這一地理學名著。

❿ 余秋雨《三峽》賞析

三峽,博大的中華文化意象——《三峽》導讀
《三峽》一文與其說與景有關,不如說是作者心中內斂卻激越的豐富情感的外在體現。

文章脈絡清晰,由引子和三部分正文組成。

引子開門見山,點明了三峽在作者心中的地位。

第一部分寫白帝城,以李白的詩句、《白帝託孤》的樂曲和故事串起整個部分,一語道出詩人與山水的親密關系:「只能請那些在黃卷青燈間搔首苦吟的人們不要寫詩了,那模樣本不屬於詩人。」真正的詩人,是在湍急的水和險峻的山這間以一葉扁舟把酒臨風,沉著而激動地吟出心中精神與感動的人,如李白在白帝城悄然登舟,當時無專用,卻被傳記千年。而那些馳騁一時的戰將與戰事則隨滔滔江水滾滾東去。三峽,是真正的詩歌的搖籃,有那闕《早發白帝城》為證,有李白為證。

第二部分,寫過長約200千米的三峽時進入眼簾的神女峰。如果說三峽的洶涌奇險是力量、是激情、是陽剛,那麼神女峰的安靜與神女峰的傳說則帶著神秘美好陪伴著這力量、這激情、這陽剛。無以為報,三峽只有以湍急的浪與呼嘯的風作為無言的答謝。正好李白等詩人執著游吟出沒於險山惡水間,找尋這樣那樣的美,神女峰的美好與獨聳千年的落莫也被詩人用銳利的眼與澎湃的情淺淺吟出。作者在此處不吝筆墨地摘錄了舒婷的《神女峰》,於是,一個雖殘破卻仍留在整個民族心中的神話就這樣被描述。「與其在懸崖上展覽千年/不如在愛人肩頭痛哭一晚」。直接,簡單,卻有無究的色彩,與千百年前的那句「朝辭白帝彩雲間」異曲同工。

第二部分與第一部分一脈相連,足跡的轉移帶來感情的波浪思緒的火花,詩是唯一的出路。三峽,是屬於真正的詩人的,古往今來,沒有變更過。

第三部分則相對地平靜,正好激情澎湃後小憩片刻的詩人。有萬千思緒,王昭君、屈原激激盪盪湧上心頭,不僅是憑古,更是在古今一致的水面上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萬千感慨歸結為一句平平的「還好,還有一位女詩人留下了金光菊和女貞子的許諾,讓你在沒有月光的夜晚,靜靜地做一個夢,殷殷地企盼著。」夢里,怕者是把酒游吟的李白,珠淚輕垂的神女,盈盈淺笑的昭君,問天索地的屈原,滿目的熱淚,和那亘古不變的洶涌瑰麗。

全文無甚直接寫景之處,只是以三峽游蹤為經,編織中國文化的悠久歷史,多次凸現三峽的文化含義,詩人、奇山異水、神女、昭君、屈原,三峽幾乎是整個中華民族文化的見證者。在作者筆下,三峽,不只是傳統意義上的山水風景,更含有極具濃郁的文化氣息,是作者心中的一塊聖地,一個無從替代的意象。沒有太多的抒情,卻能讓人的心頭起伏不定,正如不需要風的吹拂,三峽的水湍急澎湃——因為水下暗流洶涌不禁佩服作者,不矯情不誇張,卻在平和之中帶讀者作了一番留下深刻印象的游歷。作者的學者氣息、文人氣息盡顯無遺。

《三峽》絕非泛泛的文人游記。讀罷《三峽》,心中的洶涌遠非釋卷便可以靜息。三峽是美景,更是歷史與理想、力量與激情的結合體。這片美景外國人不懂,不可能懂,在千百年中歷經滄桑的三峽僅屬於中華民族,這是只有我們才有的驕傲與狂放不羈。

無論你有沒有到過三峽,請與我一起,在余秋雨先生的帶領下作一番記憶情的三峽文化之旅。

《三峽》教學設計 首頁>>上一頁>>本頁
楊紅梅 陳玉芳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落實字詞,理解文意,熟讀成誦。

2.品析課文,引導學生領略三峽景色之美。

3.欣賞課文,引導學生揣摩作者筆法之妙。

【教學板塊】

朗讀—品析—欣賞—背誦

【教學過程】

序曲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是《三峽》(展示課題)。先看三峽簡介(多媒體播放三峽風光輯錄片,配以簡潔的文字說明)。 是啊,美麗的三峽吸引了多少人為之摧眉折腰啊!北魏著名地理學家、散文家酈道元就曾來過此地,用自己的親見親歷撩開了三峽的神秘面紗,讓世人真正認識了這一鬼斧神工的自然奇觀。這節課讓我們隨著他的描繪一起來領略三峽的無限風光吧。

本篇課文的學習分為四大板塊進行(文字投影)

教學板塊之一:朗讀課文,理解文意。

1.先請同學們自由誦讀課文,結合書下注音把語音讀准。

2.再請同學們大聲讀課文,結合書下注釋把語句讀順。

(第1、2步中穿插字詞落實)

3.聽老師帶著驚嘆、贊美之情吟誦課文。學生學讀。

4.讀完課文,同學們還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自由討論交流一下。

教學板塊之二:品析課文,領略美景。

1.請同學們邊讀課文邊透過文字領略三峽的美,准備用「三峽的……美」說一句簡單的話。 老師起個頭:三峽的山美。

同學們可接著說:水美、激流美、瀑布美、樹美、聲美、高猿美、民謠美、秋天美……

2.聽這些同學一說,我們腦海里有了一些模糊的影像了,但太模糊了,能不能在後面加一句描寫的話呢?譬如:三峽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峽,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幾乎沒有中斷的地方,重重的懸崖,層層的峭壁,遮蔽天空,擋住陽光。同學們准備一下,先在小組里說,後在班上說。(學生自由品析三峽之美)

3.老師把話題引向課外:三峽的美哪是文字能窮盡的呢?它還存在於我們的想像中,你能再說一句想像的話嗎?

老師給大家作個示範:三峽的雲美,你看,那漂浮在十二峰上的白霧,似煙非煙,似雲非雲,多麼婀娜多情,多麼幽深秀麗。

4.老師找了一組圖片,我們一起來欣賞欣賞。(音樂聲起,一幅幅三峽美景盡展眼前)

教學板塊之三:欣賞課文,揣摩妙點。

1.如此雄偉壯麗的奇景,散文家酈道元卻僅用一百五十餘字來描繪,且盡傳其神,其筆法令人不能不稱奇。現在我們用欣賞的眼光來審視評說課文的美(文字投影):我們欣賞文章,可從語言、結構、描寫的角度(動靜、粗細、遠近等多方面)著手。

老師舉個例子:課文的描寫手法美,正面落筆的「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形象而概括地描繪出三峽的地貌特點是山高嶺連,峽窄水長;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一句則從側面烘託了三峽峰巒綿延,隱天蔽日的山勢。

2.請同學們欣賞課文,說出課文的幾個妙點來。(學生合作學習,自由評說)

3.教師小結:酈道元真不愧為北魏著名的地理學家和散文家,他用地理學家豐富的游歷和散文家豐厚的文學功底,把《水經》里的一條注釋作得如此優美,真是慧眼獨具、匠心獨運。一百五十餘字的短文,卻能囊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納山水草木,羅入古猿怪柏,其筆法確實精妙至極。難怪余秋雨先生說酈道元《水經注》中的《三峽》,使後人再難調動描述的辭章了。

教學板塊之四:背誦課文,積累語言。

這樣的美文,我們理應先睹為快,先背為幸呀。同學們,讓我們轟轟烈烈地讀起來,背起來。

我們先請4位同學試背一下,每人背一小段,其他同學可以小聲地和背、齊背、吟誦。同時,在筆記本上作點詞句賞析積累。

尾聲

酈道元筆下的山水畫卷已成為三峽歷史的美好回憶,今朝的三峽正放射著世人矚目的光輝,宏偉的葛洲壩工程,紅火的三峽工地,正在成就著一個又一個世界奇觀。三峽過去是我們的驕傲,今天它仍是中國人的自豪!我相信,不管這塊神奇的土地怎麼變,三峽在我們心中的位置永遠不會變,三峽是我們心中永遠的三峽!三峽承載著我們永遠的愛!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