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莉妹妹賞析
『壹』 有誰知道如何寫人物鑒賞----瑪蒂爾德
論 瑪 蒂 爾 德
——《項鏈》導讀
在一間低矮的小閣樓上,一位容貌衰老的「勞苦人家的粗壯耐勞」的婦女,獨自坐在窗前凝神遐思,她回想起十年來經歷的風風雨雨,回想起十年前那個給她帶來深刻變化的舞會,回想起當年編織的夢的追求……想到此,她感慨萬千,不能自已——
一
這位名叫瑪蒂爾德的女子本來不應是城市平民的一員,她出生在一個小職員的家裡,完全可以象其他中產階級婦女一樣:嫁給一個同等地位的小職員,建立起溫馨的小家庭,承擔起社會賦予她的應盡的責任和義務——事實上,在瑪蒂爾德成為路瓦載夫人後,她的人生之路仍按生活的邏輯自然向前延伸。
她婚後的生活就是如此:差強人意的住宅,「好香的肉湯」,有一個小女僕「替她做瑣碎家事」;還有一萬八千法郎的遺產……因此,這位不需要任何勞作的少婦風采依然,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保養她那美麗的容貌、「粉嫩的手指」和作種種「狂亂的夢想」。
命運為她安排了這種舒適的生活,但她卻對此毫不知足,不屑一顧,統統以「寒傖」、「窮酸」而鄙視之。
她憑什麼不守本分、想入非非呢?
「她是一位美麗動人的姑娘。」這可不是每個女子都具備的條件。假若穿上一件漂亮的長衣裙,再戴上一掛精美的鑽石項鏈,出現於上流社會的喜慶宴會,足使那些自視為高貴無比的太太小姐們黯然失色!——夜會上動人的一幕證明瑪蒂爾德對此有著充分的自信。
她又是一位受過良好教育的女子。教會女校是貴婦人的搖籃,它賦予瑪蒂爾德以高雅的氣質和溫柔的性情,這位「天生聰明」的瑪蒂爾德當初無疑是一位優秀的學生。
更為糟糕的是,她竟然異常熟悉上流貴婦人的生活方式!與那位佛萊思節夫人——一位典型的貴婦人——的交往讓瑪蒂爾德得以親眼目睹這些令人心動神搖的場面:寬敞的客廳,東方的帷幕,古式的壁衣,珍奇的古玩,粉紅色的鱸魚和松雞的翅膀……還可以在幽靜的廳堂里,帶著迷人的微笑,「跟那些一般女人所仰慕最樂於結識的男子閑談」。
瑪蒂爾德的自身素質與上層貴婦人相比毫不遜色。她具備了躋身於貴族階層的全部條件--家景的貧寒和地位的低微除外!因此,「她覺得她生來就是為著過高雅和奢侈的生活」,並為此而「不斷地感到苦惱」。
於是,悲劇發生了。
假若瑪蒂爾德容貌平平,假若她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而粗俗不堪,假若她沒有交結"有錢的女朋友"而對上流社會的生活方式一無所知,那麼,一切都不會發生,瑪蒂爾德將會安分守己地充當路瓦載夫人而毫無怨言。
假若瑪蒂爾德出生高貴,我們有充分理由相信,她將成為貴夫人中一朵鮮艷無比的花朵,交際場上一顆冉冉升起的耀眼明星。不是嗎?那個難忘的星期一的夜晚,發生在教育部禮堂的動人一幕充分展現了她的無比魅力!
二
但這都僅僅是假設。現實是:她丟失了項鏈!當她正向理想王國邁進,似乎將要叩開大門之時,忽然跌落到社會的最底層--連原先中產階級的地位都無法保全,而成為一個普通的下層勞動婦女。
要是那時候沒有丟掉項鏈,她現在是怎樣一個境況呢?誰知道呢?誰知道呢?
可憐的瑪蒂爾德當然無法預測未來的命運,可常識告訴她:丟失項鏈將是災難的降臨,在未來的歲月中必須為此付出及其沉重的代價!
夜會上,瑪蒂爾德的迷人風采降服了所有的男賓,他們「都注視她,打聽她的姓名,求人給介紹,部里機要處的人員(白領階層!)都想跟她跳舞,部長也注意她了」。
多少年來朝思暮想、縈繞於懷的就在於此,還有什麼比得到上層男子青睞,統統拜倒在她石榴裙下更令人陶醉的嗎?至於貴婦人的羨妒的目光則讓其感奮不已!虛榮心得到極度滿足的直接後果必然產生更為強烈的慾望,去尋找機會再顯身手。無論如何,她已不可能回復到原先那種單調、寂寞和貧寒的「路瓦載夫人式」的生活。夜會的成功意味著潘多拉盒子被打開,從此一發而不可收。
因此,夜會後的瑪蒂爾德不可避免地命運面臨著兩種選擇:一是某位上層男子不顧世俗偏見,與她傾心相愛,娶其為妻;一是瑪蒂爾德投入某個男人的懷抱,成為他的情婦,手中的玩物。
在十九世紀後期的法國,資本主義制度已得到相當的發展,社會秩序的確立導致等級森嚴的社會關系,而中世紀以來溫情脈脈的道德觀念則已被銅銹蝕得面目全非,白馬王子和灰姑娘的故事成了徹頭徹尾的童話。那些自視高貴的正人君子們極少有勇氣或者說犯不著與傳統觀念決裂,聯姻本身是一種鞏固社會地位和達到某種目的的手段--如果他尚不能將個人的前途置之度外的話,至於所謂的「愛情」生活則完全可以通過聯姻之外的方法得以補償。既然在婚前她無法"讓一個有錢的體面人認識她,了解她,愛她,娶她",婚後的路瓦載夫人——將永不可能成為豪門貴族家庭的女主人。
那麼,「假若沒有丟失項鏈」,答案不是顯然的么?瑪蒂爾德丟失了項鏈,但人性得以復歸,客觀上遏止了其在墮落的道路上的迅速下滑。從這個意義上講,項鏈的丟失拯救了一個人的靈魂。於是,瑪蒂爾德開始了真正有意義的充實的生活——城市平民的生活。
這是一場人生的悲喜劇。
三
另一個極端亦會導致墮落。
在生活中不乏一些女子經受不住貧困和債務的重壓而走向墮落,她們可以去偷、去搶、去騙、去賣身——只要瑪蒂爾德願意,她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因為在婦女,美麗、豐韻、嬌媚,是她們的出身」。
我們來看看這對夫婦陷入什麼樣的困境:家中可憐的一點積蓄和丈夫繼承的一筆遺產賠償殆盡,外加一萬八千法朗的可怕債務,還有不能如期償還債務而面臨破產或坐牢威脅的巨大精神壓力--他們瘦弱的肩膀上承受得了這付重擔嗎?
然而,瑪蒂爾德「一下子顯出了英雄氣慨,毅然決然打定了主意」,迎接十年艱苦生活的嚴峻考驗!
是什麼原因導致她沒有墮落而勇敢面對現實,接受生活的挑戰呢?
在賠項鏈,還債務過程中所作的種種努力以及貫穿全文的字里行間,我們可以明顯感到小職員的謹小慎微和誠實、天真的性格在瑪蒂爾德身上是統一的--她畢竟有別於缺乏良好教育的下層平民和充滿了虛偽、道德淪喪的資產階級的。此外,對自己理想的執著追求精神亦證明她是一個性格堅強的人。
可是這並不是瑪蒂爾德鼓起勇氣承受十年艱苦生活磨難的根本原因。
我們還是來看看瑪蒂爾德十年後的形象吧。當初引起她「狂亂的夢想」的所有資本--高雅、美麗和溫柔盪然無存,「她胡亂地挽著頭發,歪斜地系著裙子,露著一雙通紅的手,高聲大氣地說著話……」此刻,出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一個真正的「窮苦人家的粗壯耐勞的婦女」,既不是中產階級的小家碧玉,也不是珠光寶氣的貴婦人。
但有一點是不會改變的,那就是對上層資產階級生活的熱烈嚮往,這種至死不渝的努力追求在十年磨難中得到淋漓盡致的表現,即對這個夜會的美好的回憶:
有時候,她丈夫辦公去了,她一個人坐在窗前,就回想起當年那個舞會來。那個晚上,她多麼美麗,多麼讓人傾倒啊。
一夜風流,十年艱辛。值,還是不值?瑪蒂爾德的回答是肯定的。這個夜會是她一生中唯一的高潮,是她自身價值的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的體現,是她暗淡無光的人生經歷中留下的光輝亮點。一生中能有那麼一次就足夠了,對這個夜會的永恆的回憶是這十年來精神的支柱,力量的源泉!
她是一位虛榮心達到極點的女人!
四
小說的結尾是這篇精美作品中最精美的一筆。多少年來,多少人想把它作為另一故事的開端,寫出一部「《項鏈》第二」。其實以我愚見,大可不必勞神。因為小說情節乃至女主人公的命運發展至此已達極限,並無太多的發揮餘地。
但畢竟作者給我們留下了玩味的餘地。
佛萊恩節夫人告知這掛項鏈的真正價值,就意味著瑪蒂爾德一瞬間成為一個擁有三萬六千法朗的「富婆」,她可以藉此舒舒服服地度過後半生,把十年來的巨大損失彌補回來,甚而至於可以在這個金錢萬能社會中獲得一席之地,成為一位資產階級婦女。
但是,有一點是永遠不會尋找回來的,那就是昔日躊躇滿志、躍躍欲試的那份企求,那份夢想。從項鏈丟失的第一天起,瑪蒂爾德就明確地意識到今生已與「高雅而奢華的生活」無緣,而此時的她更是面目全非,人老珠黃,已不可逆轉地成為一個城市平民——無論是外貌還是氣質。
十年來,所有的艱難困苦都是為那個的成功的夜會所付出的代價,所謂「三萬六千法朗」只是這一代價的「物化」而已,正因為一夜的風流是以十年艱辛和三萬六千法朗為代價,才顯得它的價值彌足珍貴。對夜會的美好回憶使其心理獲得平衡,虛榮心得以滿足,於是瑪蒂爾德勇敢地承受所有的苦難。
要是瑪蒂爾德終身不知那掛「精美的鑽石項鏈」的真正的價值,那末她仍將「陶醉在幸福的雲霧里」,內心異常充實地度過餘生。
可是現在,無可追回的青春,一生孜孜以求的希望全部被一場誤會所葬送,「栽」在一掛僅值五百法朗的贗品上,這是一個無論如何也無法接受的鐵的事實。瑪蒂爾德要接受這一嚴峻的事實遠比接受十年艱辛要痛苦得多。
「我可憐的瑪蒂爾德,那掛項鏈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朗!……」佛萊思節夫人此話無異於在流血的傷口上放把鹽,其效果卻不遜於《祝福》中四嬸的「你放著罷,祥林嫂!」瑪蒂爾德很難因意外得到三萬六千法朗而驚喜若狂——假若她果真會因此發狂的話,結局只有一個:精神的徹底崩潰。
盡管作者本人對產生瑪蒂爾德悲劇命運的社會原因認識不足,而歸結為偶而丟失項鏈之使然,盡管作者對女主人公抱有同情之心。但是,莫泊桑對她虛榮心的揭露是徹底的。從中我們可以充分感受到十九世紀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強烈的理性批判精神。
十九世紀批判現實主義文學描寫了許多中下層青年為改變命運而抗爭,最終失敗的悲劇性事件--當然並不是都遇上丟失項鏈之類倒霉事。德萊塞筆下的嘉羅琳·米貝(嘉莉妹妹)就沒有丟失項鏈,於是她成了赫斯渥之流的情婦;而《紅與黑》中的於連·索黑爾則已成功地獲得一紙驃騎兵中尉的委任狀,但最後仍不容於貴族階級而被推上斷頭台。我們來聽聽他在法庭上的慷慨陳詞吧:
先生們,我沒有這個榮幸屬於你們的階級,在你們眼裡,我是一個反抗自己的卑賤命運的農民……有些人要用我來殺一儆百,使這樣一種年輕人永遠喪失勇氣,他們出生一個卑賤的階級里,可以說是受著貧困的煎熬,但是他們在幸受到良好的教育,並且大膽地混入有錢人高傲地稱為上流社會的圈子裡。
這就是我的罪行。先生們,它將受到格外嚴厲的懲罰……
於連只有說對一半,社會對人性的扼殺是外在的因素,而資產階級思想對他的毒害使其性格的扭曲則是真正的原因。如若不然,社會上不過少了一些正直、善良、勤勞的中下層人民,而多了一批奸詐卑劣的紳士和寡廉鮮恥的貴婦人而已。
『貳』 英語論文有什麼好點的題目
1、試論《失樂園》中Satan的形象
《失樂園》是日本小說家渡邊淳一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講述了一對中年男女因婚外戀而雙雙殉情的故事。女主人公松原凜子是醫學教授之妻,男主人公久木祥一郎是出版社的主編。
2、Fielding小說的現實主義意義』sFiction
菲爾丁(Fielding)是英國現實主義小說家,1707年4月22日生於薩默塞特郡格拉斯頓伯里的一個貴族家庭。早期的創作活動以編劇為主,先後寫有二十五部喜劇、笑劇和小歌劇,諷刺社會政治的黑暗。後期致力寫作長篇小說
(2)嘉莉妹妹賞析擴展閱讀
1,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題目非常有必要的,因為畢業論文也不算是一個小工程,要是都不是自己感興趣的,那麼在這么長的寫作時間里,想必是會很痛苦的。
2,題目過大也不能過小,畢竟是本科論文,專業的內容還是要有的,盡量選擇自己能力范圍內的,最好是那種可以小角度看大問題的題目。比如要寫斷背山這部電影,一定要從電影中體現中美文化差異,其中分別有婚姻觀,家庭教育觀等等。但是如果以一部電影為出發點,其實角度就比較小了。如果是以中西方文化差異這個題目由太大,只從斷背山這部電影的角度出發,內容範圍就縮小很多。
3,選題一定要選擇資料豐富的,本科論文相對研究生論文,要求的寫作水平還是沒有這么高的,畢竟相對知識水平也是有限的,幾千字的論文比平常寫的幾百字的作文難度還是要大一些的,可也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的。所以最好是找參考資料較多的題目,可以多多參考下。
『叄』 文學作品賞析10篇每篇400字左右 趕著要
文學作品賞析10篇
1 《簡愛》是一本具有多年歷史的文學著作。至今已152年的歷史了。它的成功在於它詳細的內容,精彩的片段。在譯序中,它還詳細地介紹了《簡愛》的作者一些背景故事。
從中我了解到了作者夏洛蒂.勃郎特的許多事。她出生在一個年經濟困頓、多災多難的家庭;居住在一個遠離塵器的窮鄉僻壤;生活在革命勢頭正健,國家由農民向工業國過渡,新興資產階級日益壯大的時代,這些都給她的小說創作上打上了可見的烙印。《簡愛》這本小說,主要通過簡.愛與羅切斯特之間一波三折的愛情故事,塑造了一個出生低微、生活道路曲折,卻始終堅持維護獨立人格、追求個性自由、主張人生平等、不向人生低頭的堅強女性。
簡.愛生存在一個父母雙亡,寄人籬下的環境。從小就承受著與同齡人不一樣的待遇:姨媽的嫌棄,表姐的蔑視,表哥的侮辱和毒打......然而,她並沒有絕望,她並沒有自我摧毀,並沒有在侮辱中沉淪.所帶來的種種不幸的一切,相反,換回的卻是簡.愛的無限信心,卻是簡.愛的堅強不屈的精神,一種可戰勝的內在人格力量.
2《羊脂球》
小說以羊脂球這樣一個被侮辱、被損害的妓女形象為代表,歌頌了法國人民敢於反抗普魯土侵略者的凜然正氣,以及他們維護民族利益的愛國情操和善良熱情,樂於助人的高尚品德。它以羊脂球被同車旅伴推入火坑的丑惡事件為中心,揭露了法國統治階級的代表——商人、貴族、廠長兼參議員、修女及民主黨人等上流社會的各種角色——在強敵壓境、國家危急的嚴重時刻,首先考慮的不是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尊嚴,而是個人的安危和金錢上的得失。當生命財產受到威脅的時候,他們採取的是不折不扣的保命哲學,口裡還堂而皇之地說什麼「遇到最強大的人是永遠不應抵抗的」。盡管他們懂得,敵人的無理要求,是對法國和法國人民的羞辱與侵害,他們表面上顯出一副怒不可遏的架勢,然而實際上,在民族利益和個人利益發生沖突時,這些「愛護名譽」的權威人士沒有片刻猶豫,立即倒向敵人一邊,雙手把羊脂球奉獻給敵人去蹂躪。尤其令人憤慨的是兩個所謂代表上帝的修女也為虎作倀。至於嘴裡哼著《馬賽曲》、抵抗高調唱得震天響的民主黨人高尼岱,不費吹灰之力就收到了「坐享其成,暗中獲利」的好處。這一些鮮明而生動地表現了那些雙手插在口袋裡弄得錢幣叮當響的體面人物和社會上的各種反動勢力沆瀣一氣、狼狽為好的醜行,具有極大的概括意義。
3.《茶花女》
年輕貌美的瑪格麗特是巴黎最著名的妓女,因酷愛茶花,人稱「茶花女」。她與並不富有的阿爾芒相愛,並拒絕了其他所有的追求者,也就意味著她拒絕了錢財來源。瑪格麗特身患肺結核,阿爾芒帶她到鄉下療養,享受甜蜜生活,也因此耽誤了探望父親的時間。於是,阿爾芒的父親來巴黎找他,獲知了兒子現在的狀況。他讓阿爾芒去巴黎等他,自己卻來到鄉下以身份地位財力為由要求瑪格麗特離開阿爾芒,瑪格麗特傷心欲絕,但還是同意了。阿爾芒回到鄉下,發現瑪格麗特已經回到了巴黎,又開始紙醉金迷的墮落生活,比以前更甚。不明就裡的阿爾芒展開了瘋狂的報復,他找了一個漂亮的妓女作情婦,隨時刺激瑪格麗特。瑪格麗特忍受不了,離開巴黎又病重住院,很快處於彌留狀態。她把事情的真相寫在了日記里,交給了自己的朋友,求她轉交給阿爾芒。直到死去,阿爾芒也沒能來看她。直到聽說瑪格麗特死去,來到她的遺物拍賣會現場,即作品開頭的部分
感觸:一個嬌媚放浪的女子與一個矜持嬌貴的女子相比,我會毫不憂郁地選擇第二者。在當今這個時代,女人們放棄自己的地位,自己的尊嚴,卑躬屈膝地用自己的肉體來得到物慾的滿足。但是當我看到《茶花女》時,我的心為之震撼,我沒想到一個妓女需要用錢來澆灌的生活,會讓人覺得如此的高貴。
瑪格麗特的生活,我不直該用什麼來詞語來形容。或放盪,或精彩,或悲慘,或深刻……這種濃濃的,令我揮灑不去的印象,促使著我寫下個人對《茶花女》的理解。我們不應該再用世俗的眼光,去衡量一個如此高貴的妓女。她的身份是許多公爵夫人所恥笑的;是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有一點點權利的人都可以蹂躪的;是我們在談笑時嗤之以鼻的;是……大概「妓女」這個字眼,充斥著大家的排擠、偏見。
瑪格麗特無疑是一個值得令人追憶的妓女。為了奢侈的生活,她不惜犧牲自己的愛情;為了純潔的愛情,她不惜犧牲自己的生活;為了毫不相乾的另一位女子,她不惜犧牲自己的愛情。她的一生,正如書中所說,「她的生命已經不屬於她自己的了。」她都在為著別人而活。為著別人而活,本身高貴的人,我們就稱之為「無私」;本身低賤的人,我們就叫作是「狗」。命運給予人們的,總是如此的不公平。
瑪格麗特沒有干凈的身體,卻有一顆干凈的心靈;許多讓我們認為是「值得尊敬」的有身份的人,有著干凈的身體,卻缺少一顆干凈的心靈。上帝有時會睡覺,但是又不能不關照著人間,於是上帝就如貓頭鷹一般睜隻眼,閉隻眼。而瑪格麗特,正巧是上帝閉著的那隻眼中的一個不幸的妓女。
一直到死,她都無法得到片刻的自由,片刻的安寧。她的心靈、生命就如一碗沒有端平的雞湯,雖然很珍貴,卻始終還是要灑出來;就如一葉孤單的小舟,不、飄盪在渺無人煙的海域上,找不到能讓她休息的港灣。
4.《霧都孤兒》
這是一部十分著名的小說,作者狄更斯,是英國的一位非常著名的作家。
這部小說的主人公是一個叫奧里弗的孤兒,他的童年是在濟貧院里度過的。後來,他被送到一個棺材鋪里當學徒。因不堪忍受老闆娘的壓迫,他向倫敦逃去。路上,他遇上了一個外號機靈鬼的人,把他騙進了賊窩,在兩次偷盜中,他都遇到了好人,把他留在家裡撫養,但又一次次的被抓回去。終於,由於南西變好,告訴了他們偶然聽到的一個秘密,說奧里弗的同父異母哥哥為了財產,要殺他,於是逮捕了賊窩的人,但出於同情,奧里弗放過了它的哥哥。奧里弗的災難終於結束了,他被他第一次偷的那位老紳士收為義子。奧里弗才知道,他偷的兩次,被偷的竟然是他父親的好友和他的親姨媽。
整部小說曲折驚險,讓人不僅為奧里弗的身世嘆息,為壞人說憤怒,被善良人所感動,為奧里弗最後的幸福生活而高興。而我最喜愛的人物,是在兩次奧里弗陷入危難時,沒有計較他偷了東西,而是十分同情他,並幫助了他的兩個人。因為他們的善良,奧里弗才得救,也因為他們的善良,才使世界上少了一個受苦的孩子,是將來少了一個賊,多了一個好人。如果世間的人都想他們一樣的話,我想,世上便不會有受苦的人,不會有那麼多的孤兒。正如一首歌中所唱的:「只有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而我也為其中的南西所感動,她是賊窩得一分子,但她沒有被賊窩染黑了心,她知道悔改,知道去憐憫一個孤兒。但她也是被那個善良的人所感動了,可見如果多一個善良人,也許可以多感化一個在賊窩里的一刻還有一點點人性的心。但是,我也為南西所悲哀,她最後的結局十分慘,她被打死了,而打死她的人,確是她一直不捨得離開的人。南西曾有許多機會逃離那個骯臟的世界,但她放棄了,就是捨不得最後那個打死她的人。
奧里弗,南西,善良的紳士和小姐,賊窩里的人以及《霧都孤兒》中的所有人,都使我知道了許多東西。《霧都孤兒》,一本好書。
5.《紅與黑》
說《紅與黑》出版至今已有200年左右的歷史了,為什麼在這風雲變幻的200年中小說仍可以經久不衰?原因在於小說不僅十分成功地塑造了於連·索黑爾這個極富時代色彩,又具有鮮明個性的藝術形象,而且通過主人公的經歷,展示了法國復辟王朝時期廣闊的時代畫卷,觸及到當時許多尖銳的社會問題。小說主人公於連的經歷和遭遇反應了當時廣大小資產階級青年的普遍命運。於連生性聰穎、高傲、熱情、堅毅,但又自私、多疑。在僧侶貴族當政、門閥制度森嚴的封建社會,因出生平民而備受歧視。這種受壓迫的地位使他滋長了對現實的不滿情緒:啟蒙思想和拿破崙的影響,培養了他的反搞性格。他立志要像拿破崙那樣靠個人才智建立功勛,飛黃騰達。但是在復辟時期,拿破崙式的晉身之道已被貴族階層堵死了。
就在這樣的岩石底下,一株小樹彎彎曲曲地生長。於連為了博取大家用賞識,明知毫無價值,卻還把拉丁文的《新約全書》背得滾瓜爛熟。他那驚人的背誦能力讓他跨進了維立葉爾市長家,當起家庭教師來。在那段時期,他與德.瑞那夫人發生了曖昧關系,大部分是為了反抗和報復貴族階級對他的凌辱。但是,紙醉金迷、利慾熏心的上流社會也腐蝕了於連的靈魂,助長了他向上爬的慾望和野心。
於連進入陰森恐怖的神學院後,親眼目睹了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丑惡內幕,於是他便耍起了兩面派手法,這種表裡不一的行為居然得到院長的表睞和寵幸。神學院的生活進一步扭曲了於連的性格,強化了他向上爬的野心和虛偽的作風。於連給木爾侯爵當私人秘書後雖然還不時流露出平民階級的思想意識,但在受到侯爵重用,征服瑪特爾小姐後,於連的「平民階級叛逆心」已消失。他成了復辟王朝的忠實走卒。正當於連一步步走向他所嚮往的「光明」時,因槍擊德·瑞那夫人而徹底斷送了自己的前程,把自己送上了斷頭台。
作為一部優秀的批判現實主義小說,《紅與黑》並沒有從概念出發,將主人公於連圖解成一個追求功利的符號。相反,作者卻給予了他深切的同情,通過人對慾念的執著追求與追求不到的痛苦來批判那個時代特定的社會現實,這也是《紅與黑》流傳至今魅力長存的原因。
6.《嘉莉妹妹》
18歲的嘉羅琳(嘉莉)離開自己的父母,到芝加哥找姐姐,想謀求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雖然之前曾經去過姐姐家一次,但畢竟對城市生活非常陌生。在火車上,被推銷員德魯埃認識,互相交換了在芝加哥的地址。
到達姐姐家後,找工作並非非常的順利,曾經在一個每周收入只有四塊半的鞋店工作,但是,在給姐姐交完每周四塊錢的食宿費後,只有五角錢的使用空間,而這些,並沒有阻擋住對城市燈紅酒綠生活的嚮往,富人生活的誘惑始終在吸引著她,但是,出路在哪裡呢?
由於工作的辛苦,淋雨病到後,這唯一的工作也就沒有了。姐夫無法得到應得的食宿費補貼家用,讓嘉羅琳產生回老家的念頭。推銷員德魯埃在找到嘉莉後,了解她的情況,願意資助她,又鼓起了她繼續待在城市的念頭。嘉莉給姐姐留了一張紙條後,就和德魯埃一起在租住一個公寓里。
從此以後,嘉莉就在德魯埃的影響下,開始去適應城市生活,去看演出、吃飯等,此時的她,認為有錢的日子真舒服,也感到非常的幸福。這是她到芝加哥之後第一次感到幸福,特別是透過陽台的窗戶,看到路邊走過的,曾和她在鞋店工作類似的女工時,她非常滿足目前的物質生活。
通過德魯埃,嘉莉也認識了酒店經理赫斯特伍德。相對對城市生活不太陌生的嘉莉發現,赫斯特伍德其實比德魯埃更風趣幽默,更善解人意。其實要知道,他們兩人的區別,主要是由於工作的不同,塑造的人物性格也就不同,而這些,嘉莉她不知道。
在德魯埃外出工作時,她發現自己和赫斯特伍德非常談的來,頻頻的約會,心中會時不時地想起赫斯特伍德。但是,這種變化被德魯埃發現後,告訴她,赫斯特伍德是有妻子和孩子的,嘉莉發覺自己受到了欺騙,准備疏遠赫斯特伍德。
赫斯特伍德是有妻子和孩子,但是追逐物質享受和交際的妻子,沒有和丈夫有過多的交流,赫斯特伍德和妻子的生活沒有激情。嘉莉的純潔讓他心動,可是自己的資產都在妻子名下,錢的問題讓赫斯特伍德非常尷尬。
為了和心動的人在一起,為了不受到妻子的諷刺挖苦,逃。赫斯特伍德一心想和嘉莉遠離這個讓他痛苦和煩悶的家,讓嘉莉離開德魯埃和自己在一起。一天營業結束後,赫斯特伍德拿了酒店的營業款,當夜找到嘉莉,欺騙她德魯埃受傷把她拉上了開往蒙特里爾的火車。
雖然離開了芝加哥,但是,偵探的到來還是讓赫斯特伍德交出了大部分公款,同時,為了避免遇到昔日的熟人,他們到達紐約。
紐約的生活水平,讓赫斯特伍德認為必須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否則的話,留下的錢無法長久滿足嘉莉日常的開銷,畢竟嘉莉沒有太多城市工作的經驗,生活的壓力目前不應該讓她有。
赫斯特伍德把留下錢的一大部分與別人合夥開了一個酒店,他負責經營。工作忙碌的他,漸漸沒有時間陪在嘉莉身邊,嘉莉打發時間,認識了新來的鄰居萬斯先生和夫人。他們三人會到百老匯吃飯、看演出。嘉莉意識到,在百老匯大街上遊玩的人,才是真正的有錢人,他們不是單單地來遊玩,是來擺闊的,讓嘉莉非常羨慕。
可是,赫斯特伍德合夥的生意受騙了,兩人的生活開始拮據起來,經常為一些瑣碎的事發生爭吵。接連半年多的時間,逐漸年老的赫斯特伍德也沒有找到工作,也喪失了繼續工作的熱情。無奈之下,嘉莉想起在芝加哥時,自己曾有過一次登台演出的經歷,當時是幫助德魯埃給別人許下的諾言,挽回了德魯埃的面子。
工夫不負有心人,嘉莉從合唱歌舞隊開始了她的舞台生涯。由於她熱情的投入,迅速地得到經理的認可和提拔。在開始的一段時間里,她還用自己的錢照顧赫斯特伍德,但是她發現,赫斯特伍德沾染上賭博的毛病,讓她惱火。在給赫斯特伍德留下一部分錢後,和一個女同伴在外邊單獨租了一個住處。
嘉莉的演出工作,一直比較順利,慢慢地,她也成了百老匯出名的女演員。離開嘉莉的赫斯特伍德,最後也死去了。出名後的嘉莉,車馬有了,豪華的住處也有了,銀行的存款也有了,請她吃飯、玩的朋友也非常多,但是她覺得自己並不幸福,她會一個人靜靜地坐在躺椅上,看著窗外,她覺得,物質生活滿足的她,非常孤單。
故事到這就講完了。享受物質生活的嘉莉為什麼不幸福呢?任何一個在城市生活的人,都想過富裕的生活,希望自己有房、有車、有存款,為什麼得到這些條件的嘉莉不幸福呢?其實,她剛到芝加哥的時候,在火車上,她也是對目前的生活非常執著的嚮往,真正得到的今天,卻不幸福,感到孤單?為什麼?到底生活最終的目標應該是什麼,才能讓人真正感到幸福呢?
其實追求高標准、高品位的生活,永遠都不會錯。物質生活的追求需要,但不是目的,人應該過有意義的生活,有真正推心置腹的朋友,有一個和睦溫馨的家,有自己的責任和義務,這樣的生活,才是幸福的。
7.《雙城記》
雙城記》是一部波瀾壯闊的歷史與感人肺腑的愛情故事的交織體。全書充溢著撲朔迷離的色彩,正映照了當代的時代氣息。它用一連串引人入勝的故事作為杠架,細致地描寫了法國大革命的前因後果,成就和錯誤,而主人公西德尼.卡爾頓、露西.曼內特和查爾斯.達爾內之間的真摯的情感成為亮麗的一筆。
小說中的主要人物有性格都十分鮮明,在每個人的身上蘊含著一種單純的情感。曼內特是個深愛女兒的父親,在歷經磨難後仍然寬容地將心愛的女兒嫁給仇人的兒子。露西是溫柔善良的典型的賢妻良母,為了可能讓丈夫看到自己一眼,每天下午風雨無阻地到大牆對面站兩個小時。達爾內正直、豁達,是個在當時社會少有的貴族,他為了自己"神聖的目標"和真摯的愛情,放棄了爵位與財產;為了搭救老管家而隻身回到險象環生的法國。小說中還有一個人物,也就是那個有點令人憎惡的泰雷茲.德發日了。但是她也是極其悲劇意味的人,失去親人的悲慘經歷使她從一開始就苦大仇深,在她看來,活著的意義就是在革命勝利到來之時為死去的親人報仇,可是等到革命勝利時,她許多年來夢寐以求的復仇卻失去了對象,她的憤怒之深是可以想像的,然而為了發泄積憤卻拿侯爵兄弟的兒子及其家人抵罪,她走上了一條與那些偽貴族同樣殘忍的道路,於是她的種種行為使她一步步失去了讀者同情與諒解。而小說的戲劇性在於,泰雷斯因為手槍走火而結束了她那咄咄逼人的生命,也許這才是她最佳的結局。
他愛上了露西,卻不願去追求,他內心的善良使他擔心自己"難免使她痛苦,悲哀和侮辱,拖著她一起墮落。"他的愛是無私的,奉獻的,他滿足於偶爾看看自己朝思暮想的人兒,他羨慕達爾內,他恨他,但在痛苦情緒糾纏中,他依舊帶著誠摯的祝福,願他們永遠幸福,因為"愛常常比恨更為強有力得多"。這個表面上懶散,放縱,好貪杯的"無用之徒",內心卻是個極崇高,極純潔的人。最後,他向露西表達了愛情,那段話是我一直鉻記在心的,每次讀起,都不免心中感到酸楚,如果他能多給自己一點兒信心,或許這個悲劇也不會如此的傷人。"我希望你知道你是我靈魂的最後的夢。我是在墮落的生活中見到了你和你的父親,還有你所經營的這個甜蜜的家,才恢復了我心中自以為早已死灰的往日的夢想。我也因此才感到比任何時候都要凄涼可憐。自從我見到你以後,我才為一種原以為不會再譴責我的悔恨所苦惱。我聽到我以為早已永遠沉默的往日的聲音在悄悄地催我上進。我曾有過許多沒有成形的想法:重新奮起,改弦更張,擺脫懶散放縱的習慣,把放棄了的斗爭進行下去可那隻是個夢,整個兒是個夢,一個沒有結果的夢,醒來時還躺在原來的地方,不過我仍希望你知道你曾喚起過我這樣的夢。"
8.《飄》
我覺得《飄》的最大魅力在於深刻描述了男女之間因為情感的錯位而產生的一種扣人心弦、揪心抓狂式的感受。每每男女主人公一而再再而三地錯過彼此的那種情景出現就特別想罵他們傻,其中最令人心裡堵著的地方就是小說的結尾,一方幡然醒悟,而另一方卻去意已決。也許每個看到這里的人都會產生這樣的想法:要懂得珍惜真正愛你的人。而這恰恰最能夠直抵自己對待情感的態度和狀況。每一個人都渴望愛情,你愛著一個人,你是多麼的希望他/她懂得珍惜,對不對?另外一個人在愛著你,他/她同樣也希望你懂得珍惜,難道不是嗎?如果你和對方的愛出現了錯位,那麼作為第一種情形,你會向他/她推薦,看一下《飄》,甚至還特別想把最後那個章節翻給他/她看:珍惜我吧,再不珍惜,我可要走了哦
如果是第二種情形,他/她就會向你推薦,看一下《Gone with the wind》,而且也是多麼想把最後那個章節翻給你看。因此,在我看來,天底下的愛情就可以歸結為N個錯位的情愛交流,只有真正找到彼此相愛的人的時候,才能夠使得雙方的位置准確而且才能奏出美妙的愛情之歌。
那麼,什麼才是真正的彼此相愛的人、真正值得廝守一生的人呢?並不是所有你愛的人,也並不是所有愛你的人都值得真正的珍惜並與之結合。愛斯佳麗的人何其多啊?但是真正值得她依靠和相守的卻只有瑞特一個,但她卻不那麼懂得珍惜,而斯佳麗一直愛著的、眷戀著的那個阿希里卻並不適合她。於是,我們遇到幾乎人人都會有的困境:面對我愛的人和愛我的人,我們該怎麼選擇呢?
有這么一句話:聰明的女人會嫁給愛她的男人,而愚蠢的女人才會嫁給她愛的男人。在理論上,這是非常經典的判斷。而事實,在戀愛里,沒有誰是聰明的,其實全都是傻瓜。在愛情里,只有運氣好的傻瓜和運氣糟糕的笨蛋而已。一個傻瓜愛上了一個笨蛋,卻居然發現這個笨蛋也是愛著自己,這簡直是可遇不可求的一對——笨蛋配傻瓜,當然他們是幸福的。
而在《飄》里,像瑞特這樣在愛情上表現得極端聰明游刃有餘的成熟男人,換一個角度看,他其實是個大笨蛋(斯佳麗就更不用說了),為了這么一個女人真心付出但是一直都沒有能獲得她內心多年來像對待阿希里一樣的愛。但是面對愛情,我們還能說什麼呢?愛情的奧秘,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每個人,只要你用心經營,同樣會有一曲自己的愛情之歌,希望它少些哀怨和憂愁,多一些歡樂與幸福。
恢弘悲壯的南北戰爭都只是成了愛情故事的大背景而已,其中令人盪氣回腸、哀怨曲折的愛情啊~並不會隨著老南方的遠去而GONE WITH THE WIND~
9.《復活》
當我第一次看到「復活」這個書名時,我心裡就產生了疑問:誰,怎樣就復活了?然而當我把這本沉甸甸的大書從書架上拿下來時,我知道了答案就在這一片片的白紙黑字里,只有用心去讀,才能體會到作者叫它「復活」的用意。
看完了書,合上書頁後,聶赫留朵夫成了一個思考的對象。這本書的主人公就是他。貴族青年聶赫留朵夫早年與家中的女僕卡秋莎產生了愛情,但沒有過多的表露。當他做了幾年的軍官回來後,原本善良的他變成了一頭野獸,他玷污了卡秋莎,給了她一筆錢後就拋棄了她。在一次法庭審理案件時,聶赫留朵夫作為陪審員,目睹了審理馬斯洛娃(卡秋莎)毒死人命案的經過,當馬斯洛娃的眼睛掃過他時,他心裡極度恐慌,並產生了自己無法控制的悔恨情緒。隨後的幾天里經過思想的斗爭,決定「救助」馬斯洛娃,及其他一些受苦的人並與馬斯洛娃一同流放到西伯利亞。
讀罷這本《復活》,我的感覺就是聶赫留朵夫能洗心革面,便會他原來的自己實在是非常不容易。早先他只是一個善良的貴族青年,過著屬於自己內心真實想法的生活,與卡秋莎也只是單純的喜愛。但是周遭的人不但不認可他,反而覺得他很好笑,使他逐漸不信任自己的善良。經過三年的軍旅生活,他更深刻的感受到了這一點,並決定做「跟大家一樣的人」。這使他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利益主義者」,迷戀酒色,享樂成癖。他把女人當作玩樂的工具,於是便在回來後誘奸了那個曾經單純可愛的卡秋莎。但是在法庭上的相遇為他敲響了警鍾。他不敢直視馬斯洛娃那雙斜睨的眼睛。他感覺是自己曾經的舉動迫使卡秋莎墮落成現在的馬斯洛娃,一個妓女,囚犯。於是經過多日的思想斗爭,他找回了自己的本色,他要去「救助」馬斯洛娃,並要徹底拯救她,與她結婚。這就是聶赫留朵夫的第一次復活,這讓他重新認識了這個世界。它有許多被污染的地方需要清理。然而,我認為聶赫留朵夫能做到這一點的確是很不容易,這也是給我感觸最深的一點。在周遭可以說是十分惡劣的環境中,他墮落了。可他能被與馬斯洛娃的重逢所震撼,並決定重新做人,這說明了他的本質還是善良的。他重新開始記日記,「同自己談話」,「同人人身上都存在的真正的聖潔的自己談話」,這是他人生的轉變。試想,在一個人人都享樂的貴族環境中,一個公爵,只因一個妓女、囚犯的一個眼神就改變了自己,這是多麼不可思議。然而聶赫留朵夫卻做到了,而且是在那個妓女、囚犯近乎於玩弄的態度下做到的。這不得不讓人好好思考一下自身。
10.《九三年》
西穆爾登對於郭文的感情如同高山流水,無邊無際同樣深深的打動了我.當他知道郭文放走了人犯時:臉色蒼白的像是一具死屍.他動也不動,好像一個受了雷擊的人.他彷彿是停止了呼吸,一大滴汗珠在他額上出現. 在決定是否判郭文為死刑時:他的臉色不再是蒼白色,也不是青灰色的了,了的臉色是泥土色.即使再場的人都是裹著屍布的死人,也不會比當時更靜寂.還有一段:一個注視自己嬰兒的母親,也不會比他此時的目光更慈祥,更無法形容……..然後他跪下來,輕輕地拿起郭文的手,把自己的嘴唇湊上去………西穆爾登深沉的心沒有什麼湧出來,他只能夠喊一句:郭文!這種深情讓我怎能不為之動容?讓我怎能不為之落淚?我的感情溶入風雲變幻的歲月里匯成一股不可名狀的感情猛烈的沖擊著我的心!
郭文沉思時有大段大段的說理,而此時的我絲毫不覺得煩躁!那些語言勢如破竹,汪洋辟捭。雖是說理卻字字句句流露出了千情萬感.看到後面我竟然如同在看懸念小說,急切的想再看下去.故事情節並無懸念卻能這樣的吸引我,因為___情!我急節的想要看到西穆爾登將如何面對郭文?他將會有怎樣痛苦的表現?我雖早知道孩子被救了,卻仍舊想知道孩子是怎樣被救的?為幾個孩子深深的擔憂,以情引人竟能有這樣的效果,真不愧是雨果!真不愧是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
『肆』 描寫景物佳句摘抄賞析
描寫景物的段落匯總如下
人行道上積雪和塵沙混在一起,被踐踏成堅實的硬塊, 馬路兩旁堆著累累的積雪。由於氣溫上升的緣故,這些雪堆漸漸變成灰色,松軟起來,表面也溶成一道道的小溝。街道潮濕、泥濘,從灰色三角屋頂上往下滴著溶雪。但是頭頂上的天空是蔚藍的,沒有一絲雲影,空氣里好象有千百萬個發光的原子,象水晶似的閃爍、舞蹈。
([德]托馬斯·曼:《布登勃洛克一家》)
多麼安靜,多麼活適1……幾步路以外,一道看不見的泉水斷斷續續的流著,好似脈管的跳動:忽而微弱,忽而劇烈。遠遠的天邊黑沉沉的。紫色的地上長著光禿與黑色的樹木,一層水汽在上面浮動。冬季末期的太陽,淡黃的年輕的太陽,蒙朧入睡了。飛鳥象明晃晃的箭一般破空而過。鄉間可愛的鍾聲遙遙呼應,一村復一村……
([法)羅曼·羅蘭;《約翰·克利斯朵夫》)
星期五卻天朗風和。是春天可愛的先驅之一,在陰寒的冬季里表明大地上還有和暖的天氣,美麗的風光。青天高掛著金黃的太陽,灑下了水晶似的、溫柔的光線。從麻雀的鳴聲里明明聽得出,室外是平靜,幸福的日子。嘉莉拉起了前窗,迎面吹來一陣南風。
([美]德萊塞:《嘉莉妹妹》)
冬季又快完了。風颳起來,還是很冷,可是有時在黃昏時候,忽然意想不到地從南方微微地吹來一陣和暖的春風,天上也沒有那種冷竦辣的氣象了。長久的沉寂之後,又有人吹笛子了,村裡又可以聽到奏樂的聲音了。船夫們停著槳,讓船順水漂下來,口中唱著贊美黑天的歌,現在正是這樣的時令。
([印]泰戈爾:《河邊的台階》)
『伍』 moon river歌曲賞析
[語言點解析]
1.Moon River, wider than a mile;
=Moon River, you are wider than a mile.
2.I'm crossing you in style some day: 我總有一天會把你體面地橫渡。
some day:將來總有一天
one day:一天,多用於表示過去的某一天。
in style:有氣派的(地);闊氣的(地);合時尚的(地)
例如:Some day I will also be dressed in style.將來總有一天我也會穿得很體面。
I'm crossing you in style some day中的you指月亮河。
穿過一條街道或橫渡一條河要用cross,
例如:cross a street:穿過街道;cross a river:橫渡一條河
3.Oh, dream maker, you heart breaker.
=Oh, you are a dream maker and a heart breaker.
詞作者在說:Oh, Moon River ,you make my dreams and also break my heart.意思是:你使我產生夢想,因為你美麗;你使我心碎,因為我夢不成真。《北京人在紐約》的開始曲把紐約比作天堂,也比作地獄,New York is a heaven and a hell與Oh, dream maker, you heart breaker有異曲同工之妙。
4.Wherever you're going:不論你去哪裡。
疑問詞+ever表示強調,「無論……」、「不論……」,
例如:Wherever he went, there was trouble.不管他去哪兒,那裡就有麻煩。
Whoever you are, you must abide by the law.不管你是誰,都要守法。
5.I'm going your way:我要跟你去。
way表示方向。
例如:Come this way.往這邊走。
6.two drifters:兩個漂泊者
在馬克·吐溫的小說《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里,Huckleberry逃出家;被有錢人收養,又受不了文明社會的拘束,便逃走。與黑人吉姆共乘一筏,在河上漂流,沿途見到許多各種各樣的事,包括諸多醜惡現象。在共同漂泊的日子裡,他們結下深厚的友誼。其實,電影《餐桌上的早餐》中的青年作家和霍莉也是兩個出來闖世界的drifters。德萊賽筆下的嘉莉妹妹也是一個類似的人物,都是drifters。
7.There's such a lot of world to see:世界豐富多彩,足夠看的。
8.We're after the same rainbow's end:我們都在追求同樣的彩虹盡頭。
be after:追求。
例如:He is always after fame.他總是追求名聲。
the rainbow's end:彩虹的盡頭,指歡樂。
9.Waiting' round the bend: waiting around the bend.
bend指河灣。
10.My Huckleberry Friend:引用馬克·吐溫小說中人物名,表示非常親近的朋友。這里譯作「老朋友」,見第6條解析。
[注釋與賞析]
這首《月亮河》是電影《餐桌上的早餐》中的插曲,於1961年獲第34屆奧斯卡最佳電影歌曲獎。這部電影描寫一位農村姑娘在紐約的生活經歷。這位農村姑娘名叫霍莉·戈萊特利,她嚮往上流社會的生活,一心想嫁給一個百萬富翁,於是到紐約去尋找一個「理想歸宿」。結果,在紐約謀生困難,她只好去作應召女郎。她結識了一位與她住鄰居的年輕作家,他們過著一種奇特而又充滿激情的生活,經歷了一次又喜又惱的戀愛。《紐約時報》的影評說:霍莉·戈萊特利是一個「野東西」,扮演霍莉的海普伯恩小姐是個天生具有魅力的小精靈,誰看了都會相信她,稱贊她。
歌唱者把「Moon River」擬人化,向她傾訴心腸。月亮河很寬,但是歌唱者表示將來總有一天要把她體面地渡過,有徵服困難的決心。正是這條令人嚮往的河又使人肝腸寸斷。但不管怎樣,歌者還是願意隨她前往任何她流經的地方,表達了一種知難而進的決心。接著歌者自比為兩個漂泊者出來看世界,堅持不懈地追求彩虹的盡頭,即歡樂的境界,月亮河和歌者仍是親密無間的好朋友。最後四行重復前面的內容,再次表達了歌者追求美好生活的願望。
『陸』 優美的寫景句子摘抄加賞析
優美的寫景句子摘抄加賞析
●在低低的呼喚聲傳過之後,整個世界就覆蓋在雪白的花蔭下了.
麗日當空,群山綿延,簇簇的白色花朵象一條流動的江河.彷彿世間所有的生命都應約前來,在這剎那裡,在透明如醇蜜的陽光下,同時歡呼,同時飛旋,同時幻化成無數游離浮動的光點.
【賞析】這段話運用生動優美的筆觸描繪了桐花盛開的美景,視覺與聽覺相結合,動靜結合,充滿了生機和動感.作者運用比喻的.手法,把繁華盛開的場景比作流動的江河,把陽光比作醇蜜,將這幅景象刻畫得美不勝收.最後的排比句,語勢加強,讓人感受到桐花盛開時噴發的生命力,彷彿整個山坡都被桐花覆蓋了,生命的張力無限延伸.
●那時候,在南京,剛剛開始記得一些零碎的事,畫面里常常出現一片美麗的郊野,我悄悄地從大人身邊走開,獨自坐在草地上,梧桐葉子開始簌簌地落著,簌簌地落著,把許多神秘的美感一起落進我的心裡來了.我忽然迷亂起來,小小的心靈簡直不能承受這種興奮.我就那樣迷亂地撿起一片落葉.葉子是黃褐色的,彎曲的,像一隻載著夢小船,而且在船舷上又長期著兩粒美麗的梧桐子.每起一陣風我就在落葉的雨中穿梭,拾起一地的梧桐子.必有一兩顆我所未拾起的梧桐子在那草地上發了芽吧?二十年了,我似乎又能聽到遙遠的西風,以及風里簌簌的落葉.我仍能看見那些載著夢的船,航行在草原里,航行在一粒種子的希望里.
【賞析】這段文字用優美的筆觸表達了對梧桐葉子的喜愛.「簌簌」的象聲詞生動形象,富有表現力,讓讀者也能猜到那種場景.「神秘的美感」寫出了秋日梧桐的特點,神秘的,優美的,梧桐葉子在作者眼中充滿了無窮的魅力和美好,極富有感染力.運用比喻的手法,生動形象地描寫了梧桐葉子的形態.作者從顏色、形狀等各方面做了描寫,同時將葉子比作小船,穿上還有船舷,船舷上是梧桐子,讓每個讀到的人都心馳神往,也想看一看這優美的梧桐樹.作者想像力豐富,將秋天的美感表現得淋漓盡致.
『柒』 名著環境描寫經典片段及賞析
人行道上積雪和塵沙混在一起,被踐踏成堅實的硬塊, 馬路兩旁堆著累累的積雪。由於氣溫上升的緣故,這些雪堆漸漸變成灰色,松軟起來,表面也溶成一道道的小溝。街道潮濕、泥濘,從灰色三角屋頂上往下滴著溶雪。但是頭頂上的天空是蔚藍的,沒有一絲雲影,空氣里好象有千百萬個發光的原子,象水晶似的閃爍、舞蹈。
([德]托馬斯·曼:《布登勃洛克一家》)
多麼安靜,多麼活適1……幾步路以外,一道看不見的泉水斷斷續續的流著,好似脈管的跳動:忽而微弱,忽而劇烈。遠遠的天邊黑沉沉的。紫色的地上長著光禿與黑色的樹木,一層水汽在上面浮動。冬季末期的太陽,淡黃的年輕的太陽,蒙朧入睡了。飛鳥象明晃晃的箭一般破空而過。鄉間可愛的鍾聲遙遙呼應,一村復一村……
([法)羅曼·羅蘭;《約翰·克利斯朵夫》)
星期五卻天朗風和。是春天可愛的先驅之一,在陰寒的冬季里表明大地上還有和暖的天氣,美麗的風光。青天高掛著金黃的太陽,灑下了水晶似的、溫柔的光線。從麻雀的鳴聲里明明聽得出,室外是平靜,幸福的日子。嘉莉拉起了前窗,迎面吹來一陣南風。
([美]德萊塞:《嘉莉妹妹》)
冬季又快完了。風颳起來,還是很冷,可是有時在黃昏時候,忽然意想不到地從南方微微地吹來一陣和暖的春風,天上也沒有那種冷竦辣的氣象了。長久的沉寂之後,又有人吹笛子了,村裡又可以聽到奏樂的聲音了。船夫們停著槳,讓船順水漂下來,口中唱著贊美黑天的歌,現在正是這樣的時令。
([印]泰戈爾:《河邊的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