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師說常考名句

師說常考名句

發布時間: 2021-03-05 10:33:15

① 《師說》常考的翻譯!

你不會哪個就考哪個,我們又不是出題老師,就算是常考的句子,也有不考的可能版,翻譯的話最重權要的還是虛詞啊,把握不好就扣分,這篇課文又不長,你一句句的研究也用不了多久啊,還有這篇課文是要求全文背誦誒...老師當然會考一些你想不到的句子

② 《師說》的名句

1、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白話文:古代求學的人一定有老師。老師是靠他來傳授道理、講授學業、解答疑難問題的。

2、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白話文:無論地位高低,無論年紀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存在的地方。

3、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白話文:從師的風尚不流傳已經很久了,想要人們沒有疑難,也難啊!

4、聖人無常師。

白話文:聖人沒有固定的老師。

5、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白話文:學生不一定不如老師,老師也不一定比學生賢能,懂得的道理有先有後,學問和技藝各有專門研究,如此罷了。

(2)師說常考名句擴展閱讀:

《師說》大約是作者於貞元十七年至十八年(801—802),在京任國子監四門博士時所作。貞元十七年(801),辭退徐州官職,閑居洛陽傳道授徒的作者,經過兩次赴京調選,方於當年十月授予國子監四門博士之職。

此時的作者決心藉助國子監這個平台來振興儒教、改革文壇,以實現其報國之志。但來到國子監上任後,卻發現科場黑暗,朝政腐敗,吏制弊端重重,致使不少學子對科舉入仕失去信心,因而放鬆學業;當時的上層社會,看不起教書之人。

在士大夫階層中存在著既不願求師,又「羞於為師」的觀念,直接影響到國子監的教學和管理。作者對此痛心疾首,借用回答李蟠的提問撰寫這篇文章,以澄清人們在「求師」和「為師」上的模糊認識。

③ 《師說》里的五句重點句子

1、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古代求學的人一定有老師專。老師是靠他來傳授屬道理、講授學業、解答疑難問題的。
這兩句是論述教師的作用,說明從師學習的必要,這是構成中心論點的一項重要內容。
2、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無論地位高低,無論年紀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存在的地方。
這一句論述了擇師的態度與標准,意思是說,從師是為了學道,應不論其地位高低和年紀大小。這是構成中心論點的另一項重要內容。
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人應該從師學習,從師是為了學道,應不論其地位高低和年紀大小。
3、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從師的風尚不流傳已經很久了,想要人們沒有疑難,也難啊!
這一句是從反面證明中心論點:人應該從師學習。
4、聖人無常師。
聖人沒有固定的老師。
這一句包含著廣泛學習的意思。世上學問門類眾多,人總是各有長短,要想得到廣泛的知識,就要向許多內行的人學習,體現了以有道者為師的觀點,從正面證明中心論點。
5、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學生不一定不如老師,老師也不一定比學生賢能,懂得的道理有先有後,學問和技藝各有專門研究,如此罷了。

④ 《師說》一文中如果考默寫哪些句子考到的可能性比較大

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2.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內
3.是故聖容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
4.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背景:
《師說》是唐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韓愈任四門博士時,是說明教師的重要作用,從師學習的必要性以及擇師的原則。抨擊當時士大夫之族恥於從師的錯誤觀念,倡導從師而學的風氣。同時,也是對那些誹謗者的一個公開答覆和嚴正的駁斥。作者表明任何人都可以作自己的老師,不應因地位貴賤或年齡差別,就不肯虛心學習。文末並以孔子言行作證,申明求師重道是自古已然的作法,時人實不應背棄古道 。

易考的語句一般是中心句、主旨句。不過還是不要投機取巧,踏踏實實背下來吧。

⑤ 師說 勸學中高三常考的名句是啥

我記得當年我學習這兩篇時候,老師都要求背的,裡面的議論內容都有可能考,下面我就按照我的感覺說說可能考的,僅僅是我個人覺得可能會考的,不一定就會准,想要完全答對還是加油給背下來。我個人覺得容易背下來的方法就是去理解內容,讀懂內容了,背誦就相較容易。

  1. 《師說》:

  • 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 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遠矣,而恥學於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

  •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 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2. 《勸學》:

  •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

  • 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已。

  •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地之高也;不臨深淵,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

  •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

  •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

  •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善蛇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上面所說這些當年我們都考過,還有些我沒說的可能也會考,最有效的辦法就只能是背了,加油吧!祝你好考個好成績,也希望我給你列的這些真的有用。

⑥ 師說中的重點句子

1、古之學者必有師抄。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古代求學的人一定有老師。老師是靠他來傳授道理、講授學業、解答疑難問題的。
這兩句是論述教師的作用,說明從師學習的必要,這是構成中心論點的一項重要內容。
2、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無論地位高低,無論年紀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存在的地方。
這一句論述了擇師的態度與標准,意思是說,從師是為了學道,應不論其地位高低和年紀大小。這是構成中心論點的另一項重要內容。
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人應該從師學習,從師是為了學道,應不論其地位高低和年紀大小。
3、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從師的風尚不流傳已經很久了,想要人們沒有疑難,也難啊!
這一句是從反面證明中心論點:人應該從師學習。
4、聖人無常師。
聖人沒有固定的老師。
這一句包含著廣泛學習的意思。世上學問門類眾多,人總是各有長短,要想得到廣泛的知識,就要向許多內行的人學習,體現了以有道者為師的觀點,從正面證明中心論點。
5、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學生不一定不如老師,老師也不一定比學生賢能,懂得的道理有先有後,學問和技藝各有專門研究,如此罷了。

⑦ <師說>里哪些句子是常考的

<<師說>>

作者 韓愈

【原文】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也,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雲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於時,學於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譯文】

古代求學的人必定有老師。老師,(是)靠(他)來傳授道理,講授學業,解答疑難問題的人啊。人不是一生下來就懂得道理的,誰能沒有疑惑(的問題)?(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師(學習),那些成為疑難問題的,(就)始終不能解答了。出生在我前頭(的人),他懂得道理本來早於我,我(應該)跟從(他),把他當做老師;出生在我後面(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早於我,我(也應該)跟從(他),把他當做老師。我(是向他)學習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還是比我晚呢?因此,無論(地位)高低貴賤,無論(年紀)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所在的(地方)。

唉,(古代)從師(學習)的風尚不流傳已經很久了,要人沒有疑惑就難了!古代的聖人,他們超出一般人很遠,尚且(要)跟從老師請教;現在的一般人,他們(的才智)低於聖人很遠,卻以向老師學習為恥。因此,聖人(就)更加聖明,愚人(就)更加愚昧。聖人之所以(能)成為聖人,愚人之所以成為愚人,(原因)大概都出在這里吧!(人們)愛他的孩子,(就)選擇老師來教他。(但是)對他自己呢,卻以跟從老師(學習)為可恥,(真是)糊塗啊!那些孩子們的老師,(是)教孩子們文字,(幫助他們)學習斷句的(老師),不是我所說的(能)傳授那些(大)道理,解答那些(有關大道理的)疑難問題的(老師)。不理解(書本上的)字句,不能解決(大道理的)疑難問題,有的(書本上的字句)向老師學習,有的(大道理的疑難)不向老師學習;小的方面(倒要)學習,大的方面(卻反而)放棄(不學),我未能看出那種人(是)明白(事理)的!巫醫樂師和各種工匠,(他們)不以互相學習為恥。士大夫這一類(人),(一聽到有人)稱「老師」稱「弟子」等等,就許多人聚(在一塊兒)譏笑人家。問他們(為什麼譏笑),(他們)就說:「那個(人)同那個(人)(指老師和學生)年齡差不多,道德學問也差不多啊,(以)地位低(的人為師),就可羞恥,(以)官職高(的人為師),就近乎諂媚!」唉!(古代那種)跟從老師(學習)的好風尚不能恢復,(從這些話里就)可以明白了。巫醫樂師和各種工匠,君子們認為(是)不值得一提的,現在君子們的見識竟反而比不上(他們),可真奇怪啊!

聖人沒有固定的老師,孔子(曾)以郯子、萇弘、師襄、老聃為師,郯子這些人,他們的賢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說:「三個人同行,(裡面)一定有(可以當)我的老師(的人)。」因此,學生不一定(永遠)不如老師,老師不一定(樣樣都)比學生賢能,(老師和學生的區別只是)聽到道理有的早有的遲,學問和技藝(各)有(各的)專長,(只是)如此罷了。

李家的孩子(叫)蟠(的),年紀十七(歲),喜歡古文,六經的經文和傳文都普遍學習了,(他)不受(當時士大夫那種恥於從師的)時俗的限制,向我學習。我贊許他能夠遵行古人(從師)的正道,(所以)寫(這篇)《師說》送給他。

⑧ 師說 重點名句

1、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古代求學的人一定有老師。老師是靠他來版傳授道理、講授學業、權解答疑難問題的。
這兩句是論述教師的作用,說明從師學習的必要,這是構成中心論點的一項重要內容。
2、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無論地位高低,無論年紀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存在的地方。
這一句論述了擇師的態度與標准,意思是說,從師是為了學道,應不論其地位高低和年紀大小。這是構成中心論點的另一項重要內容。
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人應該從師學習,從師是為了學道,應不論其地位高低和年紀大小。
3、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從師的風尚不流傳已經很久了,想要人們沒有疑難,也難啊!
這一句是從反面證明中心論點:人應該從師學習。
4、聖人無常師。
聖人沒有固定的老師。
這一句包含著廣泛學習的意思。世上學問門類眾多,人總是各有長短,要想得到廣泛的知識,就要向許多內行的人學習,體現了以有道者為師的觀點,從正面證明中心論點。
5、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學生不一定不如老師,老師也不一定比學生賢能,懂得的道理有先有後,學問和技藝各有專門研究,如此罷了。

⑨ 師說中的名句

《師說》中的名句有:
古之學者必有師。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聖人無常師。
聞道有先後,業術有專攻。

⑩ 師說常考的理性詩句有哪些

《師說》理性句子:

一,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 師不必賢於弟子。

二,聞道有先後 術業有專攻 如是而已。

三,師者 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