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唐宋詩詞賞析論文

唐宋詩詞賞析論文

發布時間: 2021-03-05 06:17:46

Ⅰ 唐詩宋詞人文解讀2000字論文

一、周密思考,慎重落筆
論文提綱論文是一項「系統工程」,在正式動筆之前,要對文章進行通盤思考,檢查一下各項准備工作是否已完全就緒。首先,要明確主題。主題是文章的統帥,動筆之前必須想得到十分清楚。清人劉熙載說:「凡作一篇文,其用意俱可以一言蔽之。擴之則為千萬言,約之則為一言,所謂主腦者是也。」(《藝概》)作者要想一想,自己文章的主題能否用一句話來概括。主題不明,是絕對不能動手寫文的。其次,是理清思路。思路是人訂]思想前進的脈絡、軌道,是結構的內在依據。動筆之前,對怎樣提出問題,怎樣分析問題,怎樣解決問題,以及使用哪些材料等,都要想清楚。第三,立定格局。所謂「格局」,就是全文的間架、大綱、輪廓。在動筆之前先把它想好「立定」,如全文分幾部分,各有哪些層次,先說什麼,後說什麼,哪裡該詳,哪裡該略,從頭至尾都應有個大致的設想。第四,把需要的材料准備好,將各種事實、數據、引文等找來放在手頭,以免到用時再去尋找,打斷思路。第五,安排好寫作時間、地點。寫作要有相對集中的時間,比較安靜的環境,才能集中精力專心致志地完成畢業論文寫作任務。
古人說:「袖手於前,方能疾書於後。」魯迅也曾說,靜觀默察,爛熟於心;凝神結想,一揮而就。做好了充分的准備,寫起來就會很快。有的人不重視寫作前的准備,對所寫的對象只有一點粗淺的認識就急於動筆,在寫作過程中「邊施工邊設計」,弄得次序顛倒,手忙腳亂,或做或掇,時斷時續,結果反而進展緩慢。所以,在起草之前要周密思考,慎重落筆。
二、一氣呵成,不重「小節」
在動筆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備,一旦下筆之後,則要堅持不懈地一口氣寫下去,務必在最短時間內拿出初稿。這是許多文章家的寫作訣竅。有的人寫文章喜歡咬文嚼字,邊寫邊琢磨詞句,遇到想不起的字也要停下來查半天字典。這樣寫法,很容易把思路打斷。其實,初稿不妨粗一些,材料或文字方面存在某些缺陷,只要無關大局。暫時不必去改動它,等到全部初稿寫成後,再來加工不遲。魯迅就是這樣做的,他在《致葉紫》的信中說:
先前那樣十步九回頭的作文法,是很不對的,這就是在不斷的不相信自己——結果一定做不成。以後應該立定格局之後,一直寫下去,不管修辭,也不要回頭看。等到成後,擱它幾天,然後再來復看,刪去若干,改換幾字。在創作的途中,一面煉字,真要把感興打斷的。我翻譯時,倘想不到適當的字,就把這些字空起來,仍舊譯下去,這字待稍暇時再想。
否則,能因為一個字,停到大半天。這是魯迅的經驗之談,對我們寫畢業論文也極有啟發。
三、行於所當行,止於所當止
北宋大文學家蘇拭在談到他的散文寫作時說:「吾文如萬斜泉涌,不擇地而出。在乎地,滔滔汩汩,雖一日干里無難;及其與山石曲折,隨地賦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文說》)蘇拭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作文如行雲流水,有神出鬼沒之妙,旁人不可企及。但他總結的「行於所當行,止於所不可不止」,則帶有一定的普遍性。
「行於所當行」,要求作者在寫作時,該說的一定要說清楚,不惜筆墨。如一篇文章的有關背景,一段事情的來龍去脈,一種事物的性質特徵等,如果是讀者所不熟悉的,就應該在文章中講清楚,交代明白,不能任意苟簡,而使文意受到損害,以致出現不周密、不翔實的缺陷。
「止於所不能不止」,就是說,不該寫的,一字也不可多寫,要「惜墨如金」。如果情之所至,任意揮灑,不加節制,也不肯割愛,勢必造成枝蔓橫生,冗長拖杏,甚至出現「下筆千言,離題萬里」的毛病。

Ⅱ 唐詩宋詞鑒賞論文怎麼寫

寫論文的時候內容提要應把論文的主要觀點提示出來,便於讀者一看就能內了解論文內容的要點。論容文提要要求寫得簡明而又全面,不要羅哩羅嗦抓不住要點或者只是乾巴巴的幾條筋,缺乏說明觀點的材料。 內容提要可分為報道性提要和指示性提要。
報道性提要,主要介紹研究的主要方法與成果以及成果分析等,對文章內容的提示較全面

Ⅲ 有關唐詩宋詞概覽的論文

從小就對文字感興趣,既然現在自己寫的東西不能成為鉛字,就發到網上小自戀一下吧~
美的化身

——領略唐詩宋詞中的藝術之美

從小就對唐詩宋詞有著一種莫名的情素,剛學會認字父親便教我念詩。雖然來了科大,讀了理科,卻仍愛默默地玩味著這千年余韻,體會著作者心中那種欲說還休的感情,感受著這千年文化之美。

在中國,凡是稍通文墨的人,沒有不喜歡唐詩宋詞的。唐詩宋詞的魅力在哪兒?我覺得藝術之美是詩詞最吸引人的地方。以最切近而又最神秘的方式伴隨著人類精神的歷史,以最明顯的表象和最莫測的本質挑戰著人的智慧,以最崇高的承諾和最艱苦的承受塑造著人的心靈,因一個字麾集無數天才的激情:美。唐詩宋詞便是這歷史長河沉澱出來最美的結晶,是美的化身。

詩歌中的色彩之美極大的吸引著我們的眼球,激發起我們的聯想,帶給我們一個色彩鮮明的的美麗世界。

詩歌雖然不能像繪畫那樣直觀地再現色彩,卻可以通過語言的描寫,喚起讀者相應的聯想和情緒體驗。

白居易的《問劉十九》:「綠蟻斬醅酒,紅泥小人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這是一首相飲的小詩,其誘人之處,正在於「綠」酒、「紅」爐兩種色彩的和諧配合,在天寒欲雪的背景下,產生了一種親切而溫暖的情味,彷彿在向客人含笑招手。構成了一幅和諧溫馨的畫面。色彩的組合給唐宋詩詞帶來了濃郁的畫意和鮮明的節奏。「兩個黃鵬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黃、翠、白、青四種顏色,點綴得錯落有致;而且由點到線,向著無垠的空間延伸,畫面靜中有動,富有鮮明的立體節奏感。在這里,明麗的色彩組合,正繪出了詩人舒展開闊的心境。「煙中列岫青無數,雁背夕陽江欲暮。」這是周邦彥《玉樓春》詞中的名句。「青無數」指暮靄中青山連綿,眺望不盡;而雁背上那暗紅的夕照卻不過一縷而已。青、紅二色的對比,一個無限在,一個非常小;然而正是在無邊青蒼的背景上,才襯托出這一縷晚照是那樣地引人注目和令人依戀。詩人愛用鮮明的對比色,來增加感情色彩的濃度。白居易回憶江南春色之美,說:「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楊萬里贊美西湖荷花的姿色風韻,說:「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蔣捷感嘆時序匆匆,春光易過,說:「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他在另一首詞中寫秋天清晨籬落間的景色之美,有句雲:「月有微黃禽無影,掛牽牛數朵青花小。秋太淡,添紅棗。」這些佳句都是用鮮明的對比色,使畫面顯得十分絢麗,詩人的情感也表現得明朗而熱烈。這種「著色的情感」,具有繪畫的鮮明性和直觀感,彷彿可以使人觸摸,增強了詩歌意境的感染力,也給我們一幅鮮明美麗的圖畫。還有一種色彩的暗地對比,初看似不覺得,一加玩味,就感到富有含蓄的畫意美。杜甫的「夜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上句明言「黑」,下句暗點「紅」;四野黑雲中閃爍著一星漁火,以黑襯紅,所以感到特別明亮。錢起的「竹憐新雨後,山愛夕陽時」,兩句都未明寫色彩,而雨後之竹含「翠」,夕陽在山見「紅」,仍暗寓鮮明的色彩對比。陶峴的「鴉翻楓葉夕陽動,鷺立蘆花秋水明」,則寫出了光與色的變幻和對比。烏鴉翻動楓葉,使得葉上的夕陽之光不停晃動;白鷺站在蘆花灘上,映得秋水格外澄明。上句是紅與黑的對比,下句是青與白的映照。色彩在詩人筆下產生了神奇的美感。

這些色彩組合給我們帶來了可以想像的美感,也是詩人詞者智慧的體現。詩詞的藝術美還不僅停留在色彩的描繪上,還在時空關繫上表現了一種超越現實的美。在詩詞中讓我們通過空間去感受時間,通過知覺去感受思想,進而領悟作者在詩中寄託的歷史哲理。這一方面我覺得劉禹錫應該是極其突出的一例。如其《金陵五題》中的名篇《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朱雀橋面對金陵城的朱雀門,跨秦淮河上,是當年極其繁華的交通要道;烏衣巷在今南京市東南,從東晉以來王、謝兩大家族都居住在這里。此詩就是通過寫金陵這些當年最繁華處所的衰敗,來寄託歷史興亡的感慨。歸根結底是寫歷史的變遷。這個變遷既大又快:當年王、謝豪族的聚居之地,可以想像是何等繁華,如今卻衰破殘敗得不成樣子。正是:「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當年豪門氏族煊赫一時的榮華富貴,竟如過眼雲煙,而且消失得竟是那樣快,以至先前飛去的燕子重新飛來時已人世全非,燕子以為重上王、謝之堂,其實卻是「飛入尋常百姓家」了。這樣更有力地突出了人世的變遷和歷史的無情,表達的歷史詠嘆也更深沉、更悲涼。

詩人筆下所表現的時間是詩化的、藝術的、想像的時間,非現實的時間。從美學——心理學的角度看是所謂的「心理時間」。《現代心理美學》指出:審美思維中的心理時空,「是不同與一般認知心理時空的特殊時空表象,是美感活動的感性直觀形式,是審美主體在長期的審美實踐中所內化而成的審美心理結構,它在審美活動中具有主動整合對象的感性材料與主體的心理內容的作用。離開了審美心理時空這個中介,許多審美現象將是難以理解的。」在藝術創作中,這種審美心理時空由於浸透了作者的審美感情,常常表現為一種「審美錯覺」:它表面上不符合生活中客觀存在的時空真實,但卻可以創造出一個又一個忠於審美感情的時空情境,因而比生活真實的時空更富於美的色彩。在劉禹錫詩中歷史變遷之大,是通過歷史變遷之速表現出來的。五百年的滄桑巨變,竟如同燕子飛來飛去的轉眼之間,這才更有力的表現了人世的變易和歷史的無情。這個變化的速度,就成為詩人構思這首詩的出發點。「飛回的燕子是五百年前的燕子」——這當然是一個錯覺,但卻是一個藝術的錯覺、審美的錯覺。它雖不符合生活的真實,但卻比生活的真實更美,包含著更豐富的審美內涵。

唐詩宋詞還反映了人對自然的渴望,是人們厭倦了俗世的爾虞我詐,對回歸自然的憧憬。所以詩詞中包含了自然之美。

宋朝郭熙在他的畫論《林泉高致》中說:「君子之所以愛夫山水者,其旨安在?丘園,養素所常處也;泉石,嘯傲所常樂也;漁樵,隱逸所常適也;猿鶴,飛鳴所常親也。塵囂韁鎖,此人情所常厭也。」李白也極其追求自然與自由之美。他的詩歌也是自然之美的體現者。

李白的美學思想與莊子美學有著鮮明的淵源關系,又受到南朝詩歌理論的深刻影響和時代美學思想的感染,所以他對自然之美極其推崇。他熱愛自然提倡「天真」,追求真美。在他的詩中就反復提出了這樣的觀點:

自從建安來,綺麗不足珍。聖代復元古,垂衣貴清真。

(《古風》第一)

醜女來效顰,還家驚四鄰。壽陵失本步,笑殺邯鄲人。一曲斐然子,雕蟲喪天真。

(《古風》第三十五)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贈江夏韋太守良宰》)

張顛老死不足數,我師此義不師古。古來萬事貴天生,何必要公孫大娘渾脫舞?

(《草書歌行》)

朴散不尚古,時訛皆失真。(《酬王補闕惠翼庄廟宋丞泌贈別》)

李白詩中提到的「清真」、「天真」、「天然」、「天生」,都是「自然」的意思,都是強調和推崇詩歌創作中的自然之美。他所說的「朴」即是「真」,也就是自然;「朴散」即是失真,也就是喪失了自然之美,所以是應當反對的。他的詩歌鮮明的體現出崇尚自然的美學觀,從而表現了自然美是詩詞的一大特點。這些追求自然美的詩詞不是刻意地去尋找什麼、追求什麼,不是勉強地去說明什麼、表現什麼,而只是在客觀景物的觸發之下,把心中蘊蓄的情感自然而然宣洩出來。這種自由馳騁、隨心所欲,不得而思、不假人力的情感抒發,造成了一種真率、朴實、明快、流暢的風格,這就是詩歌中自然美的原因。當然,這種創作中的「無意識」、「非自覺」,並不等於沒有思想寄託、沒有道德和審美觀念,只不過詩人的思想已在藝術創作的爐冶中,錘煉、轉化成一種審美情感。

然而詩詞最大的魅力便是意象之美,意象也是中國古典美學的一個核心。欣賞著詩詞,我們的意識便只被一個完整而單純的意象佔住,微塵便是大千,我們忘記時光的飛馳,剎那便是終古。

陶潛在「悠然見南山」時,杜甫在見到「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時,李白在覺得「相看兩不厭,惟有敬亭山」時,辛棄疾在想到「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時,姜夔在見到「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時,都見到山的美,但他們卻創造出了各自不同的意象,體現了山不同的美。袁行霏先生指出:「詩的意象帶有強烈的個性特點,最能見出詩人的風格。詩人有沒有獨特的風格,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是否建立了他個人的意象群。一個意象成功的創造出來以後,雖然可以被別的詩人沿用,但往往只有一個或幾個詩人筆下才最有生命力。以至這個意象便和這一個或幾個詩人聯系在一起,甚至成了詩人的化身。」我覺得李白便極其成功的把所創造出的意象與個人性格完美的結合起來,使其達到了極致。

李白一生遍游祖國的名山大川,卻恰恰沒有到過劍閣蜀道,但卻寫出了千百年來舉世公認的絕唱《蜀道難》,這不是客觀事物的真實描繪,而是詩人心靈的創造,是憑借想像虛構的產物!詩中古老的傳說、渺茫的歷史,與六龍回日的山峰、沖波逆折的江水,與黃鶴猿猱的襯托、豺狼虎蛇的渲染穿插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極其瑰麗神奇的圖畫。這幅圖畫是以李白一生遍游名山大川的生活積累,以他對崇山峻嶺的深切感受為基礎的。但同時可以看出,當他的生活積累經過大膽想像的加工而重新表現出來時,竟變得如此充滿生命力!通過這些神秘莫測的想像,看到了詩人偉大的藝術創造力和無比卓越的才華,同時也看到了他無限豐富的心靈世界。在詩中,李白竭力描繪渲染蜀山的高峻、蜀道的艱難,如「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厓轉石萬壑雷」……但人們讀後並不感到情緒低沉,反而為詩中誇張的描寫、雄健的氣勢所激動,感受到一種雄渾的美,一種征服者的喜悅。這是因為李白所創造的意象極鮮明的表現了他的個性特徵,實際上是他人格的化身。詩人「縱其心思之氤氳磅礴,上下縱橫,凡六合以內外皆不得而囿之」(葉燮《原詩》),藉助對蜀道山川的描繪,寄託了他開闊的胸襟和豪邁的氣魄,表現了對偉大和不平凡事物的追求,顯示了一種偉大的內在力量。詩中那突兀崢嶸和令人驚心動魄的山川事物,就成為作者心靈的藝術展示。李白用他熱烈奔放的感情為我們創造出了這么一種獨一無二的意象美。詩人的審美感情和某種物象結合,創造出了一種意象美,也就創造出了生動的藝術形象來。

唐詩宋詞完美地把詩詞創作與藝術美學結合了起來,給我們帶來了美的享受,也洗滌著我們的性靈,我們將把這些流傳千古的絕唱保留、傳承……

想像那月照唐朝雨落宋朝,該是怎樣的意境啊!

感謝詩詞。感謝她們使那些古代大師們不朽的藝術和精神,千百年來得以源遠流長。感謝她們把我們帶進的美學世界。走進唐詩宋詞,就是走進一個神奇迷人的美麗王國。那是一個人類精神之花全面盛開的季節。我們的大師從一張薄薄的書頁上站起來,沿著字里行間向我們走來,一襲古裝,長發飄飄,風姿萬千:古樸雄渾的子昂,清朗雄健的王之渙,閑靜談遠的孟浩然,飄逸豪放的李白,沉鬱頓抑的杜甫,清揚暢麗的白居易,奇詭璀璨的李賀,精巧艷麗的溫庭筠,凄婉優柔的李煜,閑雅清婉的晏殊,豪放曠達的蘇軾,雄放流暢的陸游……

詩詞與美,讓我們用眼睛去看,用頭腦去想像,用心靈去感受,用人生去體驗這永遠燦爛的美……

Ⅳ 大學生唐詩宋詞鑒賞論文

1500字10分?00去了。

Ⅳ 唐詩宋詞論文 3000字

寫論文時可以先稍微提一下李清照詞的風格婉約中又有幾種,然後找到你想論述的版觀點進行展開,然後權找一首李清照經典的詞(如《聲聲慢》)進行賞析,並對個別詞句進行鑒賞,同時也可以找一些婉約詞派的詞與之進行對比,比如柳永,晏殊,秦觀,李煜等。通過對比論證的方式,讓李清照的詞更別有一番風味。

Ⅵ 我要寫一個關於唐宋詩詞風格的論文(2000字左右)

個人覺得你這個題目太大了,我覺得要麼做一兩個名人的比較,要麼專門寫一個人的。因為唐宋詩詞太多了。

Ⅶ 寫一個關於<唐宋詩詞賞析>的論文,大約3000字吧,謝謝.

初識蘇東坡還是從他那首《水調歌頭》開始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好像是在初中的課本里的,覺得這首詞里有種很高遠的境界,淡淡的愁里透出股人生的淡定。特別是那最後一句影響最深,記得當時還是好多流行歌曲里唱的。後來學了越來越多的他的詩,他的詞,他的文,對他的生平也了解得越來越多,喜愛之情與日俱增。

我初中時很喜歡小說,高中時才開始看看散文,那是受了史鐵生《我與地壇》的影響,覺得散文竟能寫得如此之好。還記得高二暑假借了本余秋雨的散文精選集,晚上一個人在燈下讀。窗外夜色如水,蟲聲唧唧,窗內擁燈夜讀,在鄉村的環境中有種無比的愜意,現在想來都是種難得的人生享受。當讀到《蘇東坡突圍》時都是熱淚盈眶,為他的命運悲不平,為他的曠達所激動。記得當時最後那段話,我讀了又讀,現在想來言猶在耳: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顏觀色的從容,一種終於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需聲張的厚實,一種並不陡峭的高度。這樣評價他毫不為過,他以一種無人能及的大氣環視周圍的一切,在顛沛流離中不失人生的淡定。

林語堂曾言:蘇東坡的人品,具有一個多才多藝的天才的深厚、廣博、詼諧,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爛漫的赤子之心——正如耶穌所說具有蟒蛇的智慧,兼有鴿子的溫柔敦厚。從蘇東坡的一生經歷看他的成就,就會對他有更深的認識。他少時高中進士,可謂才華橫溢,踏入仕途後曾書《思治論》,體現文韜武略。但因政見不合,他屢次主動請求外放。在密州(應該是後來又貶到此地時吧),他寫下拉那首著名的《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崗。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我讀到這首詞時,有滿懷的慷慨激昂。特別是最後那句: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讓我深深感受到那種豪情與壯志。蘇東坡的才氣是無人能比的,而這也使他被人嫉,最終因「烏台私案」而貶官黃州,也正是在那裡,他嘆了口氣,道出了:人生識字憂患始。但也是從那裡起,他的思想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轉向老莊和佛禪尋求解脫,也是在那裡,他寫出了流傳千古的前後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清楚地記得這是當時高二學的詩,當時放在一起的還有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和秦觀的「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以及別的一些詞,但相比之下,氣勢與境界就相差很大了。他這一貶就永沒起身,離了朝廷,一貶再貶,越貶越遠,先是輾轉於揚州、定州,最後被貶到了當時的荒蠻之地廣西嶺南,以至於海南島。但的心境卻越來越曠達,他把老莊哲學從無限的時間與空間的立場看待人生的苦難與歡樂及世間是是非非的觀照方法,與禪宗以「平常心」對待一切變故、順乎自然的生活態度結合起來,求得個人心靈的平靜。他沒有像許多文人那樣,在抑鬱中苦捱時日,而是隨遇而安,很快能融入到當地的生活中,並自得其樂。他一次與弟子由的對話中說,「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由此可以看出他的生活哲學,也可以看出他的心境。即使在貶到嶺南後,他還寫出了: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他自從二十一歲考中進士就回家過兩次,一次失怙,一次喪母,一生中在各地輾轉流離,但他卻說出了: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此心安處即吾鄉。我想如果讓我離家三年我會是什麼感覺,會忍不住地思念親人,懷念朋友。我是戀舊的人,那些老朋友在我心裡總是最好的,到了一地我也會有好多的新朋友,但我沒有那份「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滿隨天外雲卷雲舒。」的豁達與清曠。我還是我,所以才會贊嘆他一貶再貶後的淡定,壯志難酬後的豁達。

其實使我感慨最深的作品還是他的那首《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微微的悲涼中充滿了豁達與坦盪,那種「一蓑煙雨任平生」的境界被無數人所嚮往,這和他另外一首詩意境很像:人生到處如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哪復計東西。他把老莊的曠遠和禪宗的淡定都滲透在了他的詩詞文里。我有好幾本日記的扉頁都題有這首詞,也是用來在憂愁煩悶是激勵自己的吧,其實這是一種求之難得的境界,可望而不可即。一次見一qq好友的簽名檔是: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不禁又感慨一番。

蘇軾最終在宋徽宗大赦時得以北歸,但長期流放的折磨和長途跋涉的艱辛使他一病不起,在歸程中靜靜地走了。他給後世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財富,尤其是他對人生的淡定讓後人一直仰望。蘇軾是一千年來歷代人都熱愛的大詩人,值得所有人敬愛。

Ⅷ 關於唐詩宋詞鑒賞的論文八百字以上

唐詩宋詞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兩顆明珠,唐代被稱為詩的時代,而宋代則被稱為詞的時代。詞源於民間,始於唐,興於五代,盛於兩宋。在宋代,隨著城市的發展和市民階層的興起,物質生活的豐富,人們對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更加強烈。
在宋詞的發展繁榮過程中,整個社會的導向作用同樣十分明顯。如果說唐代的詩人在某種程度上還只是供皇室及其統治者御用的工具和玩物而已,那麼宋代的詞人已由被別人欣賞而一躍登上了政治舞台,並成為宋代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宋代皇帝個個愛詞,宋代大臣則個個是詞人。宋代政治家范仲淹、王安石、司馬光、蘇軾等都是當時的著名詞人。在封建社會中從不出頭露面的女子李清照也成為一代詞宗,名垂千古。在當時的科舉考試中,流傳著這樣的諺語:「蘇文熟,吃羊肉;蘇文生,吃菜羹。」由此足見詞人蘇軾被崇拜的程度。正是全社會的認同和推崇,宋詞才得以佳篇疊出,影響久遠。

原因如下:
① 兩宋城市手工業、商業經濟的繁榮,是宋詞興盛的物質基礎.
② 市民階層的擴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豐富的文化娛樂生活.
③ 兩宋社會矛盾尖銳,文學家用詞更能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

先講宋詞的成就。詞源於唐代的曲子詞,句子有長有短,和樂曲緊密結合在一起,可以歌唱。由於宋代商業發展、城市繁榮,市民數量不斷增加,能夠歌唱的詞比其他形式的文學作品更適應市井娛樂生活的需要,而當時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又很尖銳,句子長短不齊的詞也更便於抒發人們憂國憂民的思想,因此便逐漸興盛起來,取代詩而成為文學的主流。課文按北宋前期、北宋中後期和南宋四個階段,分別介紹了柳永、蘇軾、李清照、辛棄疾與陸游的詞作風格及其成就。柳永是北宋詞壇婉約派的重要代表。他長期在都市裡生活,作品多表現城市的繁華和男女的悲歡離合之情,尤長於抒寫羈旅的孤寂與鄉愁。他的詞作,多採用俚俗口語,通俗生動,「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葉夢得:《避暑錄話》),因而流傳很廣。他的詞作,還大量融入鋪敘的成分,不僅擴大詞的境界,也為元曲的發展開啟了門徑。蘇軾是北宋中後期豪放派的開創者和主要代表,他的詞作題材十分廣泛,大大拓展了詞的內容,並以豪邁奔放的感情,為詞注入了強大的生命力。兩宋之交的李清照,是傑出的婉約派女詞人,她提出「詞別是一家」的主張,善於用白描手法、淺白詞句,表達內心的真實情感。南宋的辛棄疾和詩人陸游,主張積極抗金,作品都以豪放為主,深刻地表達了恢復中原的強烈願望,蘇軾和辛棄疾是宋代最具代表性、成就最高的詞作家,教材還在「歷史縱橫」小欄目和圖注中分別介紹了他們的生平。必須指出的是,宋代的豪放派作家,作品以豪放為主,但也寫出一些非常動人的婉約詞,並非只是一味地豪放。

詞是一種詩歌藝術形式,是中國古代詩體的一種,亦稱宋詞、曲子詞、詩余、長短句。始於中國南北朝時期的南朝梁代,形成於唐代,在宋代達到其頂峰。一開始伴曲而唱,所以寫詞又稱作填詞、倚聲。後來逐漸獨立出來,成為一門專門的詩歌藝術。
詞牌,也稱為詞格,是填詞用的曲調名。詞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節奏。這些旋律、節奏的總和就是詞調。詞與調之間,或按詞制調,或依調填詞,曲調即稱為詞牌,其通常根據詞的內容而定。宋後,詞經過不斷的發展產生變化,主要是根據曲調來填詞,詞牌與詞的內容並不相關。當詞完全脫離曲之後,詞牌便僅作為文字、音韻結構的一種定式。
按長短規模分,詞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一90字)和長調(91字以上,最長的詞達240字)。一首詞,有的只一段,稱為單調;有的分兩段,稱雙調;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稱三疊或四疊。
按音樂性質分,詞可分為令、引、慢、三台、序子 、法曲、大麴、纏令、諸宮調九種。
按拍節分,常見有四種:令,也稱小令,拍節較短的;引,以小令微而引長之的;近,以音調相近,從而引長的;慢,引而愈長的。
按創作風格分,大致可以分成婉約派和豪放派
一、宋詞對唐詩的繼承關系
「唐詩宋詞」一語,宋詞與唐詩並稱,不唯標示「一時代有一時代之文學」之義,而且也說明,宋詞是庶幾可與唐詩媲美的一大詩體。宋季承唐,然而如魯迅先生所言,好詩差不多已被唐人作完了。所以,到了宋代,宋人在詩歌創作方面,要不落唐人的窠臼,確乎很難。但是,唐人所留下的豐富的文學遺產,宋人也並不有白白浪費,而是將它們更多更靈活運用在「詞」這一詩歌體式上,使詞在宋代獲得了空前絕後的發展。
我們在論宋詞與唐詩的關系時,往往更多的注意於宋詞與唐詩的區別。差別的確是主要的也是重要的,在本書的宋詞部分,筆者也主要著眼於宋詞最主要的藝術特徵(當然也是與唐詩的不同之處)來展開論述。但在此緒論中,就像我們在論述唐詩的藝術特性前必須先說明唐詩對前代的繼承關系一樣,我們也必須先說明宋詞對唐詩的繼承關系。
可以肯定地說,宋詞能取得如此顯赫的成就,如果不是建立在唐詩如此卓越的成就和如此純熟的技巧之上,是絕對不可想像的。從後來挖掘出來的敦煌曲子詞來看,詞在進入文之手以前,除了它的句式長短參差不齊外,與此前的民間歌謠並沒有什麼兩樣,一樣的主要是採用那種簡單、質朴、直率的表現方法。到中晚唐文人開始實驗填詞以後,就像一切民間文學向文人的文學的轉變一樣,詞也就不知不覺地發生著變化,漸漸地帶有了文人的因而也是更藝術化的色彩(當然,也會有負面影響,例如少了質朴和直率,但這比竟是次要的)。最早實驗詞的創作的白居易、劉禹錫,尤其是後來大量進行詞的創作的溫庭筠、韋庄等,他們本就是唐的重要詩人,他們的加入,必然地會把他們在詩歌創作中的種種技巧,帶到詞的創作中來。另外,五代、宋的詞作者,也幾乎都是詩人,他們一面作詩、一面填詞,唐詩的各種技巧自然就會融匯、滲入到詞的創作中去,使詞的創作更加精美。實際上,我們只要對宋詞的藝術稍稍加以分析,就會發現,宋詞在意象、寫景抒情手法的運用方面,在詞的境界營造方面,甚至在語言的錘煉、借代、典故等手法的運用方面,與唐詩都有著明顯的繼承關系。倒如下面秦觀的名詞《八六子》: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鏟盡還生.念柳外青驄別後,水邊紅袂分時,愴然暗驚.
無端天與娉婷,夜月一簾幽夢.
春風十里柔情,怎奈何、歡娛漸隨流水.素弦聲斷,翠綃香減,那堪片片飛花弄晚.
蒙蒙細雨籠晴,正銷凝,黃鸝又啼數聲.相對於詩,這是一首地道的詞,它的情韻、它的色澤、它的意境,都是地道的詞味兒的。但是如果我們再仔細一品味,卻發現它在很多方面,與唐詩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例如首句的「倚危亭」,看似是詩人的獨創,但實際上,登高抒懷、寄愁正是唐詩人常用的寫法,此類例子可以說是舉不勝舉,例如杜甫的「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登樓》)、杜牧的「樓倚霜樹外,鏡天玩一毫」(《長安望秋》)、李商隱的「迢遞高城百尺樓,綠楊枝外盡汀州」(《安定城樓》)、許渾的「一上高樓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州」(咸陽城東樓);甚至是「危」字的用法,也找得出唐詩的淵源,如杜甫的「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李商隱的 「江風揚浪動雲根,重碇危檣白日昏」(《贈劉司戶賁》)至於接下來的以「芳草」比喻「恨」,以「萋萋」形容「芳草」,那更是唐詩中常見的意象和寫法;甚到 「鏟盡還生」一語,也並非完全沒有借鑒,例如白居易的「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賦得古原草送別》)、孟浩然的「林花掃更落,徑草踏還生」。下面的「柳外」、「青驄」也一樣,單純的「柳」的意象就不用說了,就是以「柳外青驄」來暗示戀情、離別的寫法,也不是完全無所本的,如李商隱的《無題》中就有「斑騅只系垂楊岸,何處西南待好風」、儲光羲的《釣魚彎》中就有「日暮待情人,維舟綠楊岸」,雖然它們之間有較大的區別,但也不能說它們完全沒有聯系。至於「青驄」代車馬、「紅袂」代女性的寫法,也是唐詩中龐大的借代體系中所有的。至於下片中「夜月、春風、飛花、細雨、黃鸝」的意象,以及用大量的類似意象來渲染愁緒的寫法,以及它所創造的迷朦的意境,與唐詩都有著直接的借鑒關系。例如下面韋應物的《寒食寄京師諸弟》:「雨中禁火空齋冷,江上流鶯獨坐聽。把酒著花想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也運用了大量的這類意象來渲染愁緒,其意境也有些相似。就是「娉婷、一簾、十里柔情」這些詞語及其組合,應該說與唐詩也是有關系的,如杜牧的《贈別二首》(其一)中,幾乎就包含了所有這些意象和句式,其詩如下:「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筆者選擇秦觀這片詞來說明宋詞對唐詩的繼承關系,並不是它與唐詩有特別多的雷同處、借鑒得特別多,這實在是宋詞創作中的一個普遍現象。這並不足怪,下如唐詩是在前代巨大遺產的基礎上創新、 發展一樣,宋詞亦是在唐詩豐富的遺產的基地上進行創造的。
論到這種繼承性,這里自然就產生了一個問題,即,宋詩與宋詞都繼承了唐詩這一遺產,那麼,為什麼宋詩的成就遠在唐詩之下,亦不及宋詞呢?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多種多樣的,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即,詩與詞不同的體式是造成這一差異的重要原因之一。為了更好地說是這一問題,我們不妨先打一個也許不十分恰當的比喻:唐詩的創作藝術好比是一種專利,宋詩人把這種專利拿來製作同一種東西,盡管他們並非完全沒有創造、沒有革新、沒有增補,但是他們製作的畢竟是詩,是同一種東西,因此,這些東西一上市,就會被人窺見雷同處、摹仿處、剽竊處,被人控告侵犯了唐人的專利。正國為此(當然還會有別的原因),宋詩就希望有一點自己的東西,例如詩的議論化和散文化等,但不幸的是,這些東西新則新矣,但卻或多或少地違背了詩的藝術規律。但宋代的詞人則不同,雖然他們也繼承了唐詩的創作藝術,但是,他們製作的卻是另一種東西,是長短句的詞,盡管明眼人也能窺見它們之間的某種繼承關系,但這卻不會被人視為侵犯了專利。有一種也許較為極端的現象可以證明這一點:宋詞中也有很多摹仿、點化、甚至照搬唐人的詩句的,這種情總如果出現在宋詩中,是萬萬逃不掉蠹魚之譏的。但它出現在宋詞里,情況卻大不一樣,由於詞的長短句式的不同框架、不同的韻味,卻彷彿給唐人原句注入了新的生命。例如晏幾道的《蝶戀花》:
醉別西樓醒不記,春夢秋雲,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還少睡,畫屏閑展吳山翠.

衣上酒痕詩里字,點點行行,總是凄涼意.紅燭自憐無好計,夜寒空替人垂淚.在這首精彩的詞中,不要說意象、寫景抒情、比喻等技巧的運用上繼承了唐詩的藝術技巧,就是在字面上也有幾處與唐人的詩句有些關系的,最末兩句,幾乎就是杜牧的成句。杜牧《贈別》詩:「多情卻總似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若單以個別的句子來對照,晏幾道是萬萬逃脫不掉書袋之名的。但若從詞的整體來衡量,杜牧的這兩句詩被稍加變化,放在一首結構、韻味全新的詞中,卻並不給人以多少摹仿、陳舊之感。如果借用系統論的觀點來看這樣的現象,就一點也不奇怪:詞對於詩而言,是一個不同的系統,即使同樣的詩句進入詞中,它也會獲得新的系統質。對於這種現象,前人實際也有所認識,例如明王世貞說:「『寒鴉千萬點,流水繞孤村』,隋陽帝詩也。『寒鴉數點,流水繞孤村』,少游詞也。語雖蹈襲,然入詞尤是當家。」又如清胡薇元也說:「晏元獻《珠玉詞》集中《浣溪沙?春恨》:『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本公七言律中腹聯,一入詞即成妙句,在詩中即不為工。此詩詞之別,學者須於此參之,則他詞亦可由此會悟矣。」為什麼「語雖蹈襲」的句子,「然入詞家尤是當家」呢?為什麼「在詩中即不為工」,「一入詞即成妙句」呢?這便是因為詞是一不同於詩的新的系統,同樣的詩句一進入詞,就獲得了新的系統質。至於更巧妙無痕跡的化用,那更可以視為一種全新的創造。如此詞中的「春夢秋雲,聚散真容易」可以說是化用了白居易的《花非花》中的「來如春夢不多時,去似秋雲無覓處」。但晏詞化用後,不僅更凝煉,更由於句式的變化,使它比原詩獲得了更深長的韻味。這種現象在宋詞中很多,可以說舉不勝舉。

當然,我們說宋詞繼承了唐詩的遺產,也並不是說宋詞就沒有自己的創造。前面我們說宋詞繼承唐詩的創作藝術生產了一種新的東西,這新的東西之「新」,當然就是唐詩中所沒有的。它最大的新,就是它長短交錯、變化多端的句式,這種句式,打破了唐詩(也打破中國古詩)齊言的傳統,為更自由、委婉、更有韻味的抒情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它的「言長」的藝術特性,就主要是由其句式、韻律及其所帶來的其他藝術技巧所造成的。其次,它之「新」還表現在它的「詩余」功能上、它的「詩余」題材的選擇上。這種新的功能與新的題材選擇,與它特定的體式、句式相結合,又帶來了宋詞一系列新的東西,例如它委婉、傾訴式的抒情韻味、細膩而多層折的描寫、對內心生活更細膩而深入的把握、裝飾設色的藝術、輕麗婉約的風格等。這種種之新,就造成了宋詞與唐詩很不相同的面目。對於宋詞與唐詩的區別,王國維有一段雖然簡約而不失精當的論述,他說:「詞之為體,要眇宜修,能言詩之所不能言,而不能盡言詩之所能言。詩之境闊,詞之言長。」這段評述,可以說包含了筆者以上所言宋詞之「新」,包括了它的體制、它的功能、它的題材特點等。在本書中我們探討宋詞的藝術,主要就抓住這些新的方面來進行研究。當然,對於它對唐詩藝術的繼承,我們也會給予適當的關注。
(二)、宋詞的藝術成就十分突出:首先,宋詞不同於一般宋詩的散文化、議論化,善於將抒情與寫景完美結合。在唐五代小令的基礎上,宋代演為許多中調和長調,在曲折動宕、開闔變化中,使情景緊密交融,其細致、具體、微妙處,有的甚至勝過唐詩。其次,宋詞又長於比興,多以微妙而又細致的比興手法,藉景物表達內心復雜而隱幽的感情,常以香草美人的傳統來寄託政治上的感慨,感人至深。再次,宋詞形成了眾多的藝術風格。宋詞雖沿襲著唐五代的傳統以抒發感情、性靈為主,形成「詩庄詞媚」的分野,以婉約為宗,但後來由於時代生活的變化,題材的擴大,藝術個性得到重視,藝術手法漸趨多樣,所以使宋詞風格在婉約和豪放之外,兼有真率明朗、高曠清雄、典雅精工、騷雅清勁、密麗險澀等多種風格。
唐代是我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強大的國力、兼收並蓄的文化精神與豐厚的文化積累,為唐詩的繁榮准備了充足的條件。眾多偉大、傑出的詩人把我國詩歌藝術的發展推向高峰。今天可考的唐詩作者三千七百多人,可見存世唐詩五萬四千餘首。這不過是唐詩的一部分,但我們從中已經可以大略窺見當時詩歌繁榮的面貌。

唐代初期,詩歌創作仍受南朝詩風的影響,題材較為狹窄,追求華麗詞藻。待到被稱為「四傑」的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出現,才擴大了詩的表現范圍,從台閣走向關山和塞漠,顯示出雄偉的氣勢和開闊的襟懷。他們無論寫邊塞,還是寫行旅、送別,都有著這樣的情思風貌。在詩的體式上,這時完成了五七言律體的定型。律詩屬於近體詩,是相對於古體詩而言的。古體分四、五、七言和雜言,平仄沒有限制,也不求對偶。近體詩平仄和押韻有一定的體式,也要求對偶。律體的定型,對我國詩歌的發展影響深遠,它成了我國古代詩歌的一種主要體式。

在初唐的後期,出現了兩位重要詩人:陳子昂和張若虛。陳子昂主張詩應該有所寄託。他的38首《感遇》詩,就是這一主張的實踐。但他寫得最好的詩是那首《登幽州台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抒寫不遇的悲愴,但其中蘊含的是自信和抱負,情懷壯偉,有一種得風氣之先而不被理解的偉大孤獨感。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寫月夜春江明麗純美的境界,融入濃烈情思和深刻哲理,婉轉的音調,無窮的韻味,創造出了非常完美的意境。陳子昂和張若虛藝術上的成熟,透露出盛唐詩歌行將到來的信息。

盛唐是唐詩發展的高峰。此時詩壇群星輝映。王維和孟浩然善於表現山水田園的美,表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那種寧靜平和的心境。王維的山水詩融詩情畫意於一體,把人引向秀麗明凈的境界,那境界里洋溢著蓬勃生機。《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雨後的松林間月色斑駁,流泉琮 。浣紗女踏著月色從竹林間喧鬧著歸來;漁人正分開荷葉搖舟遠去。山村之夜,如詩如畫。他還有一些詩,寧靜中帶幾分禪意。在唐代的重要詩人中,他是受佛教思想影響最為明顯的一位。但他不是一位完全遁世的詩人,有些詩寫得慷慨激昂,有的詩表現出濃烈的人間情思。那首《送元二使安西》,由於寫出了人們深情惜別時的普遍感受,後來被編入樂府,成為離筵上反復吟唱的歌曲《陽關三疊》。孟浩然善於用最省凈的筆墨,寫山水田園的秀美。《過故人庄》寫做客田家的喜悅,恬靜的農舍,真摯的友情,充滿濃郁的生活情趣。《春曉》寫春日那種明媚靜美舒暢的感受。那首《宿建德江》,只用20個字,便寫出了無盡的情思韻味:「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暮煙籠罩中的一抹樹林,一輪水中月影。在這朦朧而明凈、深遠而靜謐的境界中,彌漫著一縷淡淡的鄉愁。孟浩然的許多詩,都這樣以極儉省的文字,表現多重境界和情思。這時和王維、孟浩然的詩歌風格相近的還有常建、儲光曦等人。

盛唐有一些詩人,善於寫邊塞生活,如王昌齡、高適、岑參、祖詠等。他們大都到過邊塞,領略過邊塞的壯麗景色,嚮往邊塞立功。在他們的詩中,祖國山河的壯美與保家衛國的豪邁情懷表現得淋漓盡致。王昌齡寫了二十幾首邊塞詩,最有名的是《出塞》《從軍行》。他的邊塞詩有一種深厚的歷史感和清剛的風格。其他題材的詩他也寫得很好,七言絕句有極高的藝術成就。高適的詩風趨於雄壯慷慨:「萬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畫圖麒麟閣,入朝明光宮。大笑向文士,一經何足窮!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塞下曲》)從這首詩里我們可以感受到他的豪俠氣質。邊塞詩人的代表,還有岑參。他寫邊塞風物的雄奇瑰麗,寫軍人的豪雄奔放。荒漠與艱苦,在他筆下都成了充滿豪情的壯麗圖畫。

最能反映盛唐精神風貌、代表盛唐詩歌高度藝術成就的,是偉大詩人李白。李白是一位性格豪邁、感情奔放、不受拘束而又嚮往建功立業的詩人。他的詩充分表現了盛唐社會士人的自信與抱負,神采飛揚,充滿理想色彩。他的詩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極大地豐富了古體詩的表現技巧,把樂府詩的寫作推進到一個新的高度。他的七言絕句和王昌齡的七言絕句一起被後世推為唐人七絕的代表作。他的詩有著鮮明的藝術個性:爆發式的抒情、變幻莫測的想像和明麗的意象。他把樂府和歌行寫得有如行雲流水,感情噴涌而出時,便如黃河之水,奔騰千里,一瀉而下。他生於盛唐,感受著盛唐昂揚的時代精神,晚年又親眼看到唐代社會的衰敗,理想和現實之間產生巨大反差。他的詩里既有建立不世功業在指顧之間的信心,又常常有憤慨不平和對於朝廷黑暗的抨擊。他曾經奉詔入京,供奉翰林,得到唐玄宗的賞識,他以為建功立業的時候到了,得意揚揚。不久被權臣毀謗,被逐出朝廷,他才明白朝政其實已經腐敗不堪。他說自己是「吟詩作賦北窗里,萬言不值一杯水」,有才華而不得重用;而痛斥那些庸才卻春風得意,「驊騮拳不能食,蹇驢得意鳴春風」,直罵那些奸佞之徒「董龍更是何雞狗!」即使處在失意的境況中,他也不忘報國。安史亂起之後,他前後兩次從軍就是證明。他的詩想像瑰奇,常常想人所想不到處。前人評他的詩,說是「發想無端」,《蜀道難》《夢游天姥吟留別》都是例子。在想像之中,又常常帶著誇張的成分,寫愁生白發,說是「白發三千丈」;寫廬山的五老峰,說是:「青天削出金芙蓉」;寫黃河,說是「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他是一位富於想像的詩人,他的詩常常帶著強烈的主觀色彩。又由於他性格開朗豪放,他的詩意象明麗清新、色彩鮮艷。他純然是一位天才的詩人。

當時另一位偉大詩人,是被後人稱為「詩聖」的杜甫。杜甫比李白小11歲,兩人的深厚友情成為千古傳頌的文壇佳話。杜甫的青年時代,和許多盛唐詩人一樣,都有過「裘馬輕狂」的漫遊生活。但是他的主要活動是在安史之亂以後。他深受儒家思想影響,有「致君堯舜」的抱負,而一生卻窮愁潦倒,因此在感情上更能體驗到民眾的疾苦。安史之亂給唐代社會帶來巨大的破壞,半個中國淪為丘墟。杜甫在戰火中流離轉徙,寫下了《北征》民生疾苦的詩作。戰爭中許多重大事件、戰爭帶來的破壞、戰火中百姓的心態,在杜詩中都有極為生動的反映。唐代沒有任何一位詩人,像他那樣深廣地反映安史之亂的歷史,因此他的詩被稱為「詩史」。他由於自身的坎坷遭遇,對百姓的苦難深有感觸,發為歌吟,家國之痛與個人的悲哀也就融為一體。《春望》《登樓》《登岳陽樓》都是這樣的詩。「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百感交集,既是身世之感又是家國之悲,已經很難分開了。唐詩到杜甫是一大轉變,題材轉向寫時事、寫底層百姓的生活;寫法上採用敘事和細節描寫,在敘事和細節描寫中抒情。為便於寫時事,他多用古體,但他的更高的成就是律詩。在他一千四百多首詩中,律詩佔百分之七十以上。他的律詩的成就,主要是拓寬了表現范圍,盡力發揮律詩這一體式的表現力,既嚴格遵守格律規則,又打破格律的束縛。變化莫測而又不離規矩,寫得出神入化。像《春望》詩,都是例子。有時為了更完整地表現一個事件或由某一事件引起的感想,他採用組詩的形式。用組詩寫時事,是杜甫的創造。律詩,尤其是七律,到了杜詩,是高度的成熟了。在藝術手法和藝術風格上,杜甫與李白不同,李是感情噴涌而出,杜是反復詠嘆;李是想像瑰奇,杜是寫實;李是奔放飄逸,杜是沉鬱頓挫。一般認為,在中國的詩歌發展史上,杜甫帶有集大成的性質,對於後來者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

唐代中期,詩歌的發展走向多元化,出現了有明確藝術主張的不同流派。韓愈、孟郊和他們周圍的一些詩人,在盛唐詩歌那樣高的成就面前,另尋新路。他們追求怪奇的美,重主觀,常常打破律體約束,以散文句式入詩。在這一派的詩人里,李賀是一位靈心善感、只活了27歲的天才詩人。在他的詩里,充滿青春樂趣的五彩繽紛的世界,以及人生寥落的悲哀,與過早到來的遲暮之感交織在一起。他的詩,想像怪奇而豐富,意象色彩斑斕,而且組合密集。在這個詩派里,他的詩有著特別鮮明的風格特徵。這時的另一個詩派,以白居易、元稹為主。他們主張詩應有為而發,應有益於政教之用。白居易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元、白都寫有新題樂府,表示了對於國家的關心、對於黑暗現象的抨擊和對於生民疾苦的同情。白居易的50篇新樂府,有寫得好的,如《賣炭翁》等。在藝術表現上,白居易主張要寫得通俗易懂,趣味與韓、孟詩派正好相反。白居易既寫有大量的諷喻詩,也寫了不少閑適詩,而藝術上最成功的,是長篇歌行《長恨歌》和《琵琶行》。中唐的著名詩人還有柳宗元和劉禹錫,他們的藝術趣味既不同於韓、孟,也不同於元、白,而有著自己的特點。

Ⅸ 求10篇唐詩宋詞的鑒賞文章!

長恨歌
七言古詩
白居易
漢皇重色思傾國,
御宇多年求不得。
楊家有女初長成,
養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難自棄,
一朝選在君王側。
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宮粉黛無顏色。
春寒賜浴華清池,
溫泉水滑洗凝脂。
侍兒扶起嬌無力,
始是新承恩澤時。
雲鬢花顏金步搖,
芙蓉帳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
從此君王不早朝。
承歡侍宴無閑暇,
春從春遊夜專夜。
後宮佳麗三千人,
三千寵愛在一身。
金屋妝成嬌侍夜,
玉樓宴罷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
可憐光彩生門戶。
遂令天下父母心,
不重生男重生女。
驪宮高處入青雲,
仙樂風飄處處聞。
緩歌慢舞凝絲竹,
盡日君王看不足。
漁陽鼙鼓動地來,
驚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闕煙塵生,
千乘萬騎西南行。
翠華搖搖行復止,
西出都門百餘里。
六軍不發無奈何,
宛轉蛾眉馬前死。
花鈿委地無人收,
翠翹金雀玉搔頭。
君王掩面救不得,
回看血淚相和流。
黃埃散漫風蕭索,
雲棧縈紆登劍閣。
峨嵋山下少人行,
旌旗無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
聖主朝朝暮暮情。
行宮見月傷心色,
夜雨聞鈴腸斷聲。
天旋地轉回龍馭,
到此躊躇不能去。
馬嵬坡下泥土中,
不見玉顏空死處。
君臣相顧盡沾衣,
東望都門信馬歸。
歸來池苑皆依舊,
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
對此如何不淚垂?
春風桃李花開日,
秋雨梧桐葉落時。
西宮南內多秋草,
落葉滿階紅不掃。
梨園子弟白發新,
椒房阿監青娥老。
夕殿螢飛思悄然,
孤燈挑盡未成眠。
遲遲鍾鼓初長夜,
耿耿星河欲曙天。
鴛鴦瓦冷霜華重,
翡翠衾寒誰與共?
悠悠生死別經年,
魂魄不曾來入夢。
臨邛道士鴻都客,
能以精誠致魂魄。
為感君王輾轉思,
遂教方士殷勤覓。
排空馭氣奔如電,
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窮碧落下黃泉,
兩處茫茫皆不見。
忽聞海上有仙山,
山在虛無縹緲間。
樓閣玲瓏五雲起,
其中綽約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
雪膚花貌參差是。
金闕西廂叩玉扃,
轉教小玉報雙成。
聞道漢家天子使,
九華帳里夢魂驚。
攬衣推枕起徘徊,
珠箔銀屏迤邐開。
雲鬢半偏新睡覺,
花冠不整下堂來。
風吹仙袂飄飄舉,
猶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淚闌干,
梨花一枝春帶雨。
含情凝睇謝君王,
一別音容兩渺茫。
昭陽殿里恩愛絕,
蓬萊宮中日月長。
回頭下望人寰處,
不見長安見塵霧。
唯將舊物表深情,
鈿合金釵寄將去。
釵留一股合一扇,
釵擘黃金合分鈿。
但教心似金鈿堅,
天上人間會相見。
臨別殷勤重寄詞,
詞中有誓兩心知。
七月七日長生殿,
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願作比翼鳥,
在地願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
此恨綿綿無絕期。
【註解】:
1.漢皇:指唐明皇。
2.御宇:上帝治理天下。
3.「姊妹」句:姊妹指楊貴妃受寵後,其姊妹三人皆封夫人。
4.漁陽鼙鼓:指安祿山在漁陽起兵叛亂。
5.薄:臨近、靠近。
6.信:任憑。
7.碧落:道家稱天空為碧落。
8.青娥:年輕美貌的女子。
9.玉扃(jiong1):門閂。
10.迤(yi3)邐(li3)開:一路敞開。
11.闌干:縱橫。
12.「昭陽」兩句:意謂和玄宗的恩愛已成為過去,永遠斷絕了。在蓬萊宮中卻要長久度過寂寞的歲月。
13.鈿(dian4)合:鑲金花的合子。
14.「此恨」句:玄宗和楊貴妃生死離別的遺恨,永無絕期。
【賞析】:
這是一首著名的歌頌愛情的長篇敘事詩,作於元和元年(806)。全詩形象地敘述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

情悲劇。詩人借歷史人物和傳說,創造了一個迴旋宛轉的動人故事,並通過塑造的藝術形象,再現了現實

生活的真實,感染了千百年來的讀者。詩的主題是「長恨」。從「漢皇重色思傾國」起第一部分,敘述安

史之亂前,玄宗如何好色、求色,終於得到了楊氏。而楊氏由於得寵,(又鳥)犬升天。並反復渲染玄宗之

縱欲,沉於酒色,不理朝政,因而釀成了「漁陽鼙鼓動地來」的安史之亂。這是悲劇的基礎,也是「長恨

」的內因。形象地暗示唐玄宗迷色誤國,是這悲劇的根源。「六軍不發無奈何」起為第二部分,具體描述

了安史之亂起後,玄宗的倉皇出逃西蜀,引起了「六軍」駐馬要求除去禍國殃民的貴妃,「宛轉娥眉馬前

死」是愛情悲劇的形成。這是故事的關鍵情節。楊氏歸陰後,造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傷和纏綿悱惻的相

思。詩以酸惻動人的語調,描繪了玄宗這一「長恨」的心情,揪人心痛,催人淚下。「臨邛道士鴻都客」

起為第三部分,寫玄宗借道士幫助於虛無縹渺的蓬萊仙山中尋到了楊氏的蹤影。詩人採用浪漫主義手法,

忽而天上,忽而人間,在仙景中再現了楊氏「帶雨梨花」的姿容,並以含情脈脈,托物寄詞,重申前誓,

表示願作「比翼鳥」、「連理枝」,進一步渲染、深化「長恨」的主題。結局又以「天長地久有時盡,此

恨綿綿無絕期」深化了主題,加重了「長恨」的分量。令人低回沉思。全詩寫情纏綿悱惻,書恨杳杳無窮

。文字哀艷動人,聲調悠揚宛轉,千古名篇,常讀常新。「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

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正是詩人借前代帝妃的悲劇,抒發自己的痛苦與深情。
白居易
(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下[「圭」右加「阝」旁]人(今陝西渭南)人。貞元十六年(800)

中進士。曾任翰林學士、左拾遺、京兆府戶曹參軍。有《白氏長慶集》。白居易的詩明白如話平易淺暢。

這種平易淺切的詩歌語言在當時整個詩壇變革中正起到了瓦解舊的詩歌語言范型與格套的作用。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