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望翻譯及賞析

望翻譯及賞析

發布時間: 2020-12-19 23:23:21

❶ 春江夕望古詩翻譯和賞析

春江夕望
唐代:盧綸洞庭芳草遍,楚客莫思歸。經難人空老,逢春雁自飛。
東西兄弟遠,存沒友朋稀。獨立還垂淚,天南一布衣。

❷ 劉秉忠江邊晚望翻譯及賞析

這首詩由晚望江景,引出對歷史和現實的評說,融寫景、議論、抒情於一內體。
最後兩句寫如何攻容打偏居東南的南宋,早就已經在忽必烈的准備和謀劃之中。
後四句,把千古公認的英雄與現實的豪傑兩相對照,表達了對忽必烈的贊美之情。

❸ 春望原文翻譯及賞析

長安淪陷,國家破碎,只有山河依舊;春天來了,人煙稀少的長安城回里草木茂密。感於答戰敗的時局,看到花開而潸然淚下,內心惆悵怨恨,聽到鳥鳴而心驚膽戰。連綿的戰火已經延續了一個春天,家書難得,一封抵得上萬兩黃金。愁緒纏繞,搔頭思考,白發越搔越短,簡直要不能插簪了。
賞析:全篇圍繞「望」字展開,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結合。詩人以寫長安城裡草木叢生,人煙稀少來襯托國家殘破。起首一「國破山河在」,觸目驚心,有一種物是人非的歷史滄桑感。寫出了國破城荒的悲涼景象。「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兩句以物擬人,將花鳥人格化,有感於國家的分裂、國事的艱難,長安的花鳥都為之落淚驚心。通過花和鳥兩種事物來寫春天,寫出了事物睹物傷情,用擬人的手法,表達出亡國之悲,離別之悲。

❹ 王績《野望》原文、譯文及賞析

《野望》唐代:王績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採薇。
譯文
傍晚時分站在東皋縱目遠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該歸依何方,
層層樹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嶺披覆著落日的餘光。
牧人驅趕著那牛群返還家園,獵人帶著獵物馳過我的身旁。
大家相對無言彼此互不相識,我長嘯高歌真想隱居在山岡!
這首詩寫的是山野秋景。全詩於蕭瑟怡靜的景色描寫中流露出孤獨抑鬱的心情,抒發了惆悵、孤寂的情懷。「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邊地。東皋,指他家鄉絳州龍門的一個地方。他歸隱後常游北山、東皋,自號「東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現了百無聊賴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寫薄暮中所見景物:「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舉目四望,到處是一片秋色,在夕陽的余暉中越發顯得蕭瑟。在這靜謐的背景之上,牧人與獵馬的特寫,帶著牧歌式的田園氣氛,使整個畫面活動了起來。這四句詩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圖,光與色,遠景與近景,靜態與動態,搭配得恰到好處。
然而,王績還不能像陶淵明那樣從田園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後說:「相顧無相識,長歌懷採薇。」說自己在現實中孤獨無依,只好追懷古代的隱士,和伯夷、叔齊那樣的人交朋友了。
讀熟了唐詩的人,也許並不覺得這首詩有什麼特別的好處。可是,如果沿著詩歌史的順序,從南朝的宋、齊、梁、陳一路讀下來,忽然讀到這首《野望》,便會為它的樸素而叫好。南朝詩風大多華靡艷麗,好像渾身裹著綢緞的珠光寶氣的貴婦。從貴婦堆里走出來,忽然遇見一位荊釵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樸素美就會產生特別的魅力。王績的《野望》便有這樣一種樸素的好處。
這首詩的體裁是五言律詩。自從南朝齊永明年間,沈約等人將聲律的知識運用到詩歌創作當中,律詩這種新的體裁就已醞釀著了。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問手裡律詩遂定型化,成為一種重要的詩歌體裁。而早於沈、宋六十餘年的王績,已經能寫出《野望》這樣成熟的律詩,說明他是一個勇於嘗試新形式的人。這首詩首尾兩聯抒情言事,中間兩聯寫景,經過情──景──情這一反復,詩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層。這正符合律詩的一種基本章法。

❺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全文翻譯及理解

宋代詞人晏殊《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譯文:

欄外的菊花籠罩著一層愁慘的煙霧,蘭花沾露好似默默飲泣。羅幕閑垂,空氣微寒,一雙燕子飛去。明月不明白離別之苦,斜斜的銀輝直到破曉還穿入朱戶。

昨天夜裡秋風勁吹,凋零了綠樹。我獨自登上高樓,望盡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想給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連綿,碧水無盡,又不知道我思念的人究竟在何處。

此詞寫深秋懷人,是宋詞的名篇之一,也是晏殊的代表作之一。

上片描寫苑中景物,運用移情於景的手法,注入主人公的感情,點出離恨;下片承離恨而來,通過高樓獨望生動地表現出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態,蘊含著愁苦之情。

全詞情致深婉而又寥闊高遠,深婉中見含蓄,廣遠中有蘊涵,很好地表達了離愁別恨的主題。

(5)望翻譯及賞析擴展閱讀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原文: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詩詞賞析

「檻菊愁煙蘭泣露」,寫秋曉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籠罩著一層輕煙薄霧,看上去似乎脈脈含愁;蘭花上沾有露珠,看起來又像默默飲泣。

蘭和菊本就含有某種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潔),這里用「愁煙」「泣露」將它們人格化,將主觀感情移於客觀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愁」「泣」二字,刻畫痕跡較顯,與大晏詞珠圓玉潤的語言風格有所不同,但借外物抒寫心情、渲染氣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這兩種現象之間本不一定存在聯系,但在充滿哀愁、對節候特別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不耐羅幕輕寒而飛去。

這里與其說是燕子的感覺,不如說是寫簾幕中人的感覺,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輕寒,而且在心理上也盪漾著因孤孑凄清而引起的寒意。燕的雙飛,更反托出人的孤獨。這兩句只寫客觀物象,不著有明顯感情色彩的詞語,表示的感情非常委婉含蓄。

「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上片後兩句是說,明月不明白離別的痛苦,斜斜的銀輝直到破曉還穿入朱戶。

從今晨回溯昨夜,明點「離恨」,情感也從隱微轉為強烈。明月本是無知的自然物,它不了解離恨之苦,而只顧光照住戶,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應怨恨它,但卻偏要怨。這種彷彿是無理的埋怨,卻正有力地表現了女主人公在離恨的煎熬中對月徹夜無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棖觸的。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過片承上「到曉」,折回寫今晨登高望遠。「獨上」應上「離恨」,反照「雙飛」,而「望盡天涯」正從一夜無眠生出,脈理細密。

「西風凋碧樹」,不僅是登樓即目所見,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聽西風落葉的回憶。碧樹因一夜西風而盡凋,足見西風之勁厲肅殺,「凋」字正傳出這一自然界的顯著變化給予主人公的強烈感受。

景既蕭索,人又孤獨,幾乎言盡的情況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現出一片無限廣遠寥廓的境界:「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這里固然有憑高望遠的蒼茫之感,也有不見所思的空虛悵惘,但這所向空闊、毫無窒礙的境界卻又給主人公一種精神上的滿足,使其從狹小的簾幕庭院的憂傷愁悶轉向對廣遠境界的騁望,這是從「望盡」一詞中可以體味出來的。

高樓騁望,不見所思,因而想到音書寄遠:「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彩箋,這里指題詩的詩箋;尺素,指書信。兩句一縱一收,將主人公音書寄遠的強烈願望與音書無寄的可悲現實對照起來寫,更加突出了「滿目山河空念遠」的悲慨,詞也就這渺茫無著落的悵惘中結束。

「山長水闊」和「望盡天涯」相應,再一次展示了令人神往的境界,而「知何處」的慨嘆則更增加搖曳不盡的情致。

❻ 求黃庭堅的《初望淮山》翻譯及賞析

初望淮山

宋 黃庭堅

風裘雪帽別家林,紫燕黃鸝已夏深。

三釜古人干祿意,一年慈母望歸心。

勞生逆旅何休息,病眼看山力不禁。

想見夕陽三徑里,亂蟬嘶罷柳陰陰。


翻譯:作者穿著裘衣,戴著帽子在風雪中離家,「而今已是夏末,作者離家已久,自然有思鄉之意。

三徑:蔣詡歸鄉里,荊棘塞門,舍中有三徑,不出,唯求仲、羊仲從之游。後以「三徑」指歸隱者的家園。

賞析:

首聯主要運用了對比手法,將離家時的裝束(風裘雪帽)和現在的景色(紫燕黃鸝)進行對比。表現了時光的流逝,暗含離家已久,思念家鄉之意,觸景生情,引出下面的人生感慨);也為最後一聯的寫景抒情埋下伏筆。

最後一聯表達了詩人表達了作者的思鄉之情和隱居的願望。運用聯想和想像(虛寫),描寫家鄉夏日傍晚的景色,表達思鄉之情;「三徑」運用蔣詡的典故,表達隱居的願望;「亂蟬嘶罷柳陰陰」以景結情,表達對家鄉的思念、隱居的願望,含蓄蘊藉,余韻悠長。


擴展內容:


黃庭堅作詩:


一是注重用字。用字「要字字有來處「。時人評黃庭堅作詩「一字一句,必月鍛季煉,未嘗輕發「。黃庭堅還提出詩的 「句中眼「 ,所謂「句中眼「即後人所說的「詩眼「,就是注重對關鍵字詞的錘煉,如「春風又綠江南岸「之「綠「字,即是錘煉而來,可謂「置一字如關門之鍵「。


二是重視句法。黃庭堅《送顧子敦赴河東》詩:「無人知句法,秋月自澄江「。何謂「句法「,從這句詩里可以看出,黃庭堅論詩的句法尚簡易,如秋月澄江,明晰可感。

在 《與王觀復第二書》中說:「但熟觀杜子美到夔州後古律詩,便得句法簡易而大巧出焉。平淡而山高水深,似欲不可企及,文章成就,更無斧齒鑿痕,乃為佳耳。「


三是講究章法。黃庭堅講章法命意言論甚多,如:「欲作楚辭,追配古人,直須熟讀《楚辭》,觀古人用意曲折處講學之,然後下筆。譬如巧女綉妙一世,若欲作錦,必得錦機乃能作錦。

「把章法結構喻為「錦機「。又如「山谷文章必謹布置,每見後學,多告以《原道》命意曲折。「又如:「作詩正如作雜劇,初時布置,臨了須打諢,方是出場。「綜合起來看,黃庭堅所謂章法是講求詩的結構的曲折變化,而這些曲折變化是通過學習前人作品揣摩出來的。

黃庭堅雖講詩法,但他並不固守詩法,而是要求最終超越詩法,達到 「不煩繩削而自合「的境界。

❼ 望江南 李煜 的譯文 注釋 背景及賞析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

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

【作者簡介】

李煜,南唐後主,字重光。中主李璟之子。在位17年。降宋後,被太宗趙光義賜牽機葯毒死。他是南唐最後一個皇帝,也是一個具有高度文化教養的文人。工書善畫,洞曉音律,詩詞文章無不擅長。他在我國文學史上的地位,主要決定於他獨特的藝術成就。他用清麗精煉的語言,表達復雜的思想感情,使詞成為抒情言志的新體詩,對後世詞壇較有影響。李煜雖算作是宋詞的開創者和奠基人。

【賞析】

這是一首憶舊詞。原作有兩首,內容相近,這里選第一首。

這首記夢小詞,是李煜亡國入宋被囚居汴京時的作品。抒寫了夢中重溫舊時游娛生活的歡樂和夢醒之後的悲恨。以夢中的樂景抒寫現實生活中的哀情。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句意是:一切的悲憤,都來自昨夜夢中之事。這句話總領全詞,點明主旨。所恨的當然不是「昨夜夢魂中」事,而是昨夜這場夢的本身。夢中的事固然是他時時眷戀的,但夢醒後所面對的殘酷現實卻使他倍感難堪,所以反而怨恨起昨夜的夢了。廖廖八字將日夜思念、悲憤交加、郁愁難解的心情概括地描述出來。有盪氣回腸之至。

「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這三句均寫夢境。在夢境中又重現了昔日南唐春季去游上苑時的歡樂情景。「車如流水馬如龍」這句話出自《後漢書·馬皇後紀》本該為:「車如流水,馬如游龍。」在唐詩中也有成句:「車如流水馬如龍,仙史高台十二重。」盡管前人一再說過,卻未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而一經李煜入詞,便成佳句。原因在於:一是出現在夢境中,富於迷離惝之感;二是有上下文烘托,猶綠葉之扶紅花。此句雖只七字,卻寫出了內苑車馬喧闐的景象,而詞人游興之濃,亦寓於字里行間。

緊接著再加上一句充滿贊嘆情味的結尾——花月正春風。這一句寫出了游賞時間和觀賞對象;同時還象徵著李煜生活中最美好,最春風得意的時候。這一句將夢游之樂推向最高潮。而詞卻就在這高潮中陡然結束。

從表面上看,似乎是是對往昔繁華的眷戀,實際上作者更想表達的是今日處境的無限凄涼。夢境越是美好,現實就越是悲慘。這是一種「正面不寫,寫反面」的藝術手法的成功運用。這首小詞, 「深哀淺貌,短語長情」,在藝術上達到高峰。「以夢寫醒」、「以樂寫愁」、「以少勝多」的高妙手法,使這首小詞獲得耐人尋味的藝術生命

【譯文】

昨夜之夢,引發了多少悲恨啊。

夢境中呈現的依舊是昔日游上苑的情景:春光融融,和風煦煦,繁花似錦,隨從前呼後擁,儀仗車水馬龍,好不氣派啊。可眼下……

❽ 春日晚望左緯賞析

春日晚望來 (宋•左緯)
屋角風微煙霧霏,源柳絲無力杏花肥。
朦朧數點斜陽里,應是呢喃燕子歸。
賞析:
首句作者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春天到來柳條的柔軟、細長、隨風輕拂的情態和杏花茂盛、濃艷、潤澤的風姿
次句,作者通過對夕陽景象的描寫,那夕陽的余暉中,天際出現幾點模糊的黑影,那應該是低聲婉啼的燕子歸巢了,在夕陽西下時,燕子翻飛,從而也讓人體會到詩人那種閑適的心境。

❾ 春望的翻譯及賞析,中心

春望
[唐]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zān)。
譯文:
故國淪亡,唯有山河依舊。春光寂寞,荒城草木叢生。
感傷時局,見花難禁涕淚。悵恨別離,鳥鳴每每驚心。
愁看烽火,早有陽春三月。一信萬金,家中音訊難得。
愁緒纏繞,白發愈搔愈短。頭發稀少,幾乎不能插簪。

賞析

唐肅宗至德元載(756)六月,安史叛軍攻下唐都長安。七月,杜甫聽到唐肅宗在靈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頓在郎州的羌村,去投奔肅宗。途中叛軍俘獲,帶到長安。因他官卑職微,未被囚禁。《春望》寫於次年三月。
詩的前四句寫都城敗象,飽含感嘆;後四句寫心念親人境況,充溢離情。全詩沉著蘊藉,真摯自然。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開篇即寫春望所見:國都淪陷,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可是亂草遍地,林木蒼蒼,一個「破」字,使人怵目驚心。繼而一個「深」字,令人滿目凄然。司馬光說「『山河在』,明無余物矣;『草木深』,明無人矣。」(《溫公續詩話》)詩人在此明為寫景,實為抒感,寄情於物,托感於景。為全詩創造了氣氛。此聯對仗工巧,圓熟自然,詩意翻跌。「國破」對「城春」,兩意相反。「國破」的頹垣殘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對舉,對照強烈。「國破」之下繼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料;「城春」原當為明媚之景,而後綴以「草木深」則敘荒蕪之狀,先後相悖,又是一翻。明代胡震亨極贊此聯說:「對偶未嘗不精,而縱橫變幻,盡越陳規,濃濃淡淡,動奪天巧。」《唐音癸簽》卷九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兩句一般解釋是,花鳥本為娛人之物,但因感時恨別,卻使詩人見了反而墮淚驚心。另一種解釋為,以花鳥擬人,感時傷別,花也濺淚,鳥也驚心。兩說雖則有別,其精神卻能相通,一則觸景生情,一則移情於物,正見好詩含蘊之豐富。
詩的前四句,都統在「望」字中。詩人俯仰瞻視,視線由近而遠,又由遠而近,視野從城到山河,再由滿城到花鳥。感情則由隱而顯,由弱而強,步步推進。在景與情的變化中,彷彿可見詩人由翹首望景,逐步地轉入了低頭沉思,自然地過渡到後半部分——想望親人。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自安史叛亂以來,「烽火苦教多信斷」,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戰火仍連續不斷。多麼盼望家中親人的消息,這時的一封家信真是勝過「萬金」啊!「家書抵萬金」,寫出了消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時的急切心情,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鳴,因而成了千古傳誦的名句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遠方的慘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頹敗之景,不覺於極無聊之際,搔首躊躇,頓覺稀疏短發,幾不勝簪。「白發」為愁所致,「搔」為想要解愁的動作,「更短」可見愁的程度。這樣,在國破家亡,離亂傷痛之外,又嘆息衰老,則更增一層悲哀。
這首詩反映了詩人熱愛國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脈貫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離,感情強烈而不淺露,內容豐富而不蕪雜,格律嚴謹而不板滯,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得鏗鏘作響,氣度渾灝,因而一千二百餘年來一直膾炙人口,歷久而不衰。

❿ 《中夜起望西園值月上》譯文與賞析

《中夜起望西園值月上》

【作者】柳宗元【朝代】唐

覺聞繁露墜,開戶臨西園。

寒月上東嶺,泠泠疏竹根。

石泉遠逾響,山鳥時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將何言。

白話翻譯:

夜半醒來聽到了濃重的露珠滴落聲,打開門來面對愚溪西邊依稀的菜園。

一輪清冷的月亮正在東邊的嶺上升起,清越的聲音是水流沖刷著稀疏的竹根。

泉水從岩石上飛瀉而下越遠越覺響亮,山中的鳥兒不時地叫一聲實在驚人心魂。

我斜靠在房柱上一直等到天亮,心中寂寞到這般還有什麼話可言。

賞析:

全詩八句四十字,構思新巧,詩人抓住在靜夜中聽到的各種細微的聲響,來進行描寫,以有聲寫無聲,表現詩人所處環境的空曠寂寞,從而襯托他謫居中鬱悒的情懷,即事成詠,隨景寓情。從表面看來,似有自得之趣,而終難如陶、韋之超脫。

(10)望翻譯及賞析擴展閱讀

這首五言古詩作於詩人貶謫永州之時。公元810年(元和五年),柳宗元被貶永州的第六個年頭,他終於在瀟水西冉溪畔購得一地,經過疏泉穿池,構亭築屋,終於與農圃為鄰住了下來,還自己經營了菜園,「甘為永州民」。並與一位身份較低的女子結合,生了女兒。

《中夜起望西園值月上》當寫於在這期間。西園位於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面對這幅空曠寂寞的景象,詩人斜倚著柱子,觀看,諦聽,一直到天明。詩人「倚楹至旦」的沉思苦悶形象,發人深思。

他在這樣清絕的景色中沉思直至天邊破曉。「寂寞將何言」一句,可謂此時無言勝有言。「寂寞」兩字透出了心跡,他感到自己復雜的情懷無法用言語來表達。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