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楊次公春蘭賞析
① 與蘭有關的詩詞及解析
蘇軾(1037-1101)一生坎坷,曾兩次任杭州太守,多次來過越州。元?五年(1090年)在杭州為友人楊次公題春蘭和蕙詩各一首。其《題楊次公春蘭》雲:"春蘭如美人,不採羞自獻。時聞風露香,蓬艾深不見。丹青寫真色,欲補離騷傳。對之如靈均,冠佩不敢燕。"詩頌選贊楊次公畫出了春蘭之"真色",達到了可補《離騷》而無愧於屈原的地步。蘭本來就是美人,蓬艾再深也掩埋不了它,因為它有芳香,借清風而遠播。從中也抒發了自己真色不變的品格。他的《題楊次公蕙》詩也是如此:"蕙本蘭之族,依然臭味同。曾為水仙佩,相識《楚辭》中。幻色雖非實,真相亦竟空。雲何起微馥,鼻觀已先通。"詩從蘭蕙同族寫起,指出它們均為屈原原佩。"水仙"即屈原。《拾遺記》寫楚人思念屈原,稱他為水仙。後四句寫楊次公的蕙圖,觀者疑為真蕙,一縷微馥似撲鼻而來。詩側重於寫蘭蕙的幽香。
蘭花因其高潔,歷來是詩人的寵愛。
清代繆公恩在《露蘭》詩說:「笑靨半含還半吐,素心皎皎濯醍醐。」他把蘭花的姿態描摩成面頰上笑成酒渦而含羞的女子,潔白的素心像被洗去了油污一樣朴實而美麗。
清代張綸英《蘭草》詩說:「小草時作花,嫣紅間蔥青。閑階濯新雨,綽態何娉娉。」他把蘭花姿態描繪成姿態柔美,面目美麗的女子。清代張問陶《蘭》詩說:「偶檢叢蘭畫幾枝,各標神韻肯參差。高花飛舞低花笑,同倚春風自不知。」他把蘭花花姿描擬成飛舞歡笑的目樣。
清代李慈銘《題子縝畫蘭二絕句》(其二)詩說:「綽約豐肌分外妍,鏡中倩影不勝憐。」他把蘭花的姿態描繪成姿態柔美,她豐滿的肌膚格外爭妍斗艷的女子。深居皇宮的康熙皇帝也贊頌蘭花「婀娜多姿碧葉長」,把蘭花的輕盈美麗的花姿造型,描儈得令人叫絕。這可能是古人對蘭花花姿最類的描繪了。
張學良將軍的《詠蘭詩》說:「花中真君子,風姿寄高雅。」他把蘭花的花姿比喻風度儀態高雅的君子。
② 春蘭如美人,不採羞自獻。時聞風露香,蓬艾深不見。是蘇東坡的哪首詩順便解釋下自獻和蓬艾是什麼意思。
出自北宋蘇軾的《題楊次公春蘭》。
自獻:主動展現。
蓬艾:泛指叢棘荒草。
原文為:
春蘭如美人,不採羞自獻。時聞風露香,蓬艾深不見。
丹青寫真色,欲補離騷傳。對之如靈均,冠佩不敢燕。
譯文:
春蘭花就像是美人,不需要採摘,那嬌羞的神色就主動展現在人們面前。哪怕是蓬草和艾草再多看不到被掩蓋的春蘭,但是隨著清風陣陣,依然時不時可以聞到那沁人的馨香。
楊次公的這春蘭圖用妙筆丹青把春蘭如實畫了下來,達到了可補《離騷》而無愧於屈原的地步。面對著這春蘭花,就好像是面對著靈均,讓人不敢把它戴在頭上佩在身上來褻瀆他。
(2)題楊次公春蘭賞析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蘇軾任龍圖閣學士知杭州。這首詩作於同年,是作者欣賞楊次公的春蘭圖後的題畫之作。
作者簡介: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其文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傳世。
③ 春蘭如美人
蘇軾(來1037-1101)一生坎坷,曾兩次任杭自州太守,多次來過越州。元?五年(1090年)在杭州為友人楊次公題春蘭和蕙詩各一首。其《題楊次公春蘭》雲:"春蘭如美人,不採羞自獻。時聞風露香,蓬艾深不見。丹青寫真色,欲補離騷傳。對之如靈均,冠佩不敢燕。"詩頌選贊楊次公畫出了春蘭之"真色",達到了可補《離騷》而無愧於屈原的地步。蘭本來就是美人,蓬艾再深也掩埋不了它,因為它有芳香,借清風而遠播。從中也抒發了自己真色不變的品格。他的《題楊次公蕙》詩也是如此:"蕙本蘭之族,依然臭味同。曾為水仙佩,相識《楚辭》中。幻色雖非實,真相亦竟空。雲何起微馥,鼻觀已先通。"詩從蘭蕙同族寫起,指出它們均為屈原原佩。"水仙"即屈原。《拾遺記》寫楚人思念屈原,稱他為水仙。後四句寫楊次公的蕙圖,觀者疑為真蕙,一縷微馥似撲鼻而來。詩側重於寫蘭蕙的幽香。
④ 古詩賞析
王安石是一朝宰相,是宋代位高權重的人物。他的變法,在當時掀起了轟動,還把蘇軾這位宋代第一文人捲入了這場政治浪潮。然而,王安石的變法,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
王安石的《梅花》,是借梅花"凌寒獨自開"的堅韌,抒發自己對執行新政的堅定態度,不屈不撓,決不妥協的思想感情.
抓住了梅花不怕嚴寒在寒冬高傲怒放的特徵.
王安石詩中"凌寒""獨"等都充分表現了梅花的美.
特點是通過視覺,嗅覺的描寫, 抓住梅花"獨",與眾不同的特徵,寫出了梅花的香與美,表達作者不為艱難困苦,仍堅持不懈的感情.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1)。
遙知不是雪(2),為有暗香來(3)。
【注釋】
(1)凌寒:冒著嚴寒。(2)遙:遠遠的。(3)為:因為。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賞析】
這是首詠梅詩,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通過歌詠梅花,贊美了堅貞不屈的精神和純潔高尚的品格。
第一二兩句,贊美梅花不畏嚴寒。梅花生長的地方在牆角,這是一個很不顯眼的偏僻角落,數量不多,只有幾枝,這說明梅花遭到了冷遇,受到排擠,但是它似乎並不在乎這些,也不覺得寂寞,在百花凋零的嚴冬季節,只有梅花還抵抗著嚴寒,獨自開放,報道春天的來臨。一個「凌」字和一個「獨」字,突出了梅花在惡劣環境中堅貞不屈的精神。
第三四句,歌頌梅花芬芳的品格。梅花顏色似雪,又開在殘雪未化的深冬時節,所以自古以來的詠梅詩大都聯繫到雪,或者以雪襯梅,或者以雪喻梅,雪和梅結下了不解之緣,第三句說知道那不是雪,不是雪為什麼還要想到雪呢?第四句回答說,因為梅和雪有共同之處,它們都是那樣潔白純潔一塵不染,那麼又根據什麼來決確定的呢?回答說,因為有沁人的芳香悄悄飄來,雪不具備芳香的品格,這就是詩人筆下的梅花,她生在牆角,凌寒獨放,為人們暗暗送來芳香,這是多麼可貴的精神,多麼高尚的品格啊!
王安石是北宋的改革家,他在推行新法的過程中,不斷遭到排擠打擊,再度罷相,但他光明磊落,堅貞不屈,詩人在他的作品中常常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託在所詠的事物上,這首詩便是一例,在詩人的心目中梅花不畏嚴寒,潔白芬芳,就是人的崇高精神品質的化身,所以說詩人是藉助梅花詠物抒情,表達自己堅強的性格和美好的理想。
【作者簡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號半山,臨川(今屬江西)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幼年好學,二十二歲中進士,宋神宗時先任參知政事,後兩度任宰相。任職後,要求改革「積貧積弱」的局面,積極推行新法,但遭到守舊派等的激烈反對,障礙重重,終被迫辭職。晚年退居金陵。曾封為荊國公,世稱王荊公。他一生寫了不少反映人民疾苦和社會問題的作品。詩、詞、散文也有不少名篇。他的作品,風格峭拔,筆力雄健,結構嚴謹,文辭精練,對宋代文學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有《臨川集》存世。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注釋]
1.曉:早晨。 凈慈寺:全名「凈慈報恩光孝禪寺」,與靈隱寺為西湖南北山兩大著名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閣秘書。
2. 四時:春夏秋冬四季。在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時節。
3.無窮碧:因蓮葉面積很廣,似與天相接,故呈現無窮的碧綠。
4.別樣:特別,不一樣。別樣紅:紅得特別出色。
[賞析]
西湖美景歷來是文人墨客描繪的對象,楊萬里的這首以其獨特的手法流傳千古,值得細細品味。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首句看似突兀,實際造句大氣,雖然讀者還不曾從詩中領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從詩人贊嘆的語氣中感受到了。這一句似脫口而出,是大驚大喜之餘最直觀的感受,因而更強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詩人用一「碧」一「紅」突出了蓮葉和荷花給人的視覺帶來的強烈的沖擊力,蓮葉無邊無際彷彿與天宇相接,氣象宏大,既寫出蓮葉之無際,又渲染了天地之壯闊,具有極其豐富的空間造型感。「映日」與「荷花」相襯,又使整幅畫面絢爛生動。全詩明白曉暢,過人之處就在於先寫感受,再敘實景,從而造成一種先虛後實的效果,讀過之後,確實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與四時同」的美麗風光。
[作者簡介]
楊萬里(1127—1206)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字廷秀,號誠齋。紹興二十四年進士。孝宗時官至太子侍讀。光宗召為秘書監。工詩。為「南宋 四大家」之一。初學「江西詩派」,後學王安石及晚唐詩,終自成一家。一生作詩二萬余首。亦能文。有《誠齋集》。
是這個吧?
《題楊次公春蘭》蘇軾
春蘭如美人,不採羞自獻。時聞風露香,蓬艾深不見。丹青寫真色,欲補離騷傳。對之如靈均,冠佩不敢燕。
《題楊次公春蘭》中的前四句,詠贊了蘭花清香芬芳的嬌羞。 詩頌選贊楊次公畫出了春蘭之"真色",達到了可補《離騷》而無愧於屈原的地步。蘭本來就是美人,蓬艾再深也掩埋不了它,因為它有芳香,借清風而遠播。從中也抒發了自己真色不變的品格。
解釋是在查不到,不好意思了!
⑤ 請問:有贊美蘭花的名句
1、蘭之猗猗,揚揚其香。不採而佩,於蘭何傷。——唐·韓愈《幽蘭操》
譯文:蘭花開時,在遠處仍能聞到它的幽幽清香;如果沒有人採摘蘭花佩戴,對蘭花本身有什麼損傷呢?
2、春蘭如美人,不採羞自獻。時聞風露香,蓬艾深不見。——北宋·蘇軾《題楊次公春蘭》
譯文:春蘭花就像是美人,不需要採摘,那嬌羞的神色就主動展現在人們面前。哪怕是蓬草和艾草再多看不到被掩蓋的春蘭,但是隨著清風陣陣,依然時不時可以聞到那沁人的馨香。
3、孤蘭生幽園,眾草共蕪沒。雖照陽春暉,復悲高秋月。——唐·李白《古風·孤蘭生幽園》
譯文:孤獨的蘭生長在幽深的園子里,各種雜草一起把它掩沒。雖然春日陽光曾將它關照,可秋月旋即升上高空,使它又陷入悲傷。
4、寄君青蘭花,惠好庶不絕。——唐·李白《自金陵溯流過白璧山玩月達天門寄句容王主簿》
譯文:寄您一枝青青的蘭花,願我倆和諧美滿友誼長存。
5、身在千山頂上頭,突岩深縫妙香稠。非無腳下浮雲鬧,來不相知去不留。——清·鄭板橋《題畫蘭》
譯文:蘭花生長在山岩的頂處,它的香氣飄散四溢,在突出的岩石和岩縫中,美妙的花香濃郁芬芳。不是腳下沒有浮雲翻滾的喧鬧,只是蘭花不願去理睬它們,不知道它們什麼時候來到,更不會在它們離去時去挽留。
⑥ 求有關蘭花詩詞的解析文字
蘇軾(1037-1101)一生坎坷,曾兩次任杭州太守,多次來過越州。元?五年(1090年)在杭州為友人楊次公題春蘭和蕙詩各一首。其《題楊次公春蘭》雲:"春蘭如美人,不採羞自獻。時聞風露香,蓬艾深不見。丹青寫真色,欲補離騷傳。對之如靈均,冠佩不敢燕。"詩頌選贊楊次公畫出了春蘭之"真色",達到了可補《離騷》而無愧於屈原的地步。蘭本來就是美人,蓬艾再深也掩埋不了它,因為它有芳香,借清風而遠播。從中也抒發了自己真色不變的品格。他的《題楊次公蕙》詩也是如此:"蕙本蘭之族,依然臭味同。曾為水仙佩,相識《楚辭》中。幻色雖非實,真相亦竟空。雲何起微馥,鼻觀已先通。"詩從蘭蕙同族寫起,指出它們均為屈原原佩。"水仙"即屈原。《拾遺記》寫楚人思念屈原,稱他為水仙。後四句寫楊次公的蕙圖,觀者疑為真蕙,一縷微馥似撲鼻而來。詩側重於寫蘭蕙的幽香。
蘭花因其高潔,歷來是詩人的寵愛。
清代繆公恩在《露蘭》詩說:「笑靨半含還半吐,素心皎皎濯醍醐。」他把蘭花的姿態描摩成面頰上笑成酒渦而含羞的女子,潔白的素心像被洗去了油污一樣朴實而美麗。
清代張綸英《蘭草》詩說:「小草時作花,嫣紅間蔥青。閑階濯新雨,綽態何娉娉。」他把蘭花姿態描繪成姿態柔美,面目美麗的女子。清代張問陶《蘭》詩說:「偶檢叢蘭畫幾枝,各標神韻肯參差。高花飛舞低花笑,同倚春風自不知。」他把蘭花花姿描擬成飛舞歡笑的目樣。
清代李慈銘《題子縝畫蘭二絕句》(其二)詩說:「綽約豐肌分外妍,鏡中倩影不勝憐。」他把蘭花的姿態描繪成姿態柔美,她豐滿的肌膚格外爭妍斗艷的女子。深居皇宮的康熙皇帝也贊頌蘭花「婀娜多姿碧葉長」,把蘭花的輕盈美麗的花姿造型,描儈得令人叫絕。這可能是古人對蘭花花姿最類的描繪了。
張學良將軍的《詠蘭詩》說:「花中真君子,風姿寄高雅。」他把蘭花的花姿比喻風度儀態高雅的君子。
⑦ 有關於蘭花品格的詩句啊
1、春蘭如美人,不採羞自獻。
時聞風露香,蓬艾深不見。
——【宋】 蘇軾 《題楊次公春蘭》
2.懊恨幽蘭強主張,花開不與我商量。
鼻端觸著成消受,著意尋香又不香。
——【明】 李日華 《蘭花二首》
3.手培蘭蕊兩三栽,日暖風和次第天。
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時有蝶飛來。
——【元】余同麓《詠蘭》
4.幽蘭香風遠, 蕙草流芳根。
——【唐】 李白
5.芳草碧萋萋,思君灕水西。
盈盈葉上露,似欲向人啼。
——【明】張羽 《著色蘭 》
6.雪徑偷開淺碧花,永根亂吐小紅芽。生無桃李春風面,名在山林處士家。政坐國香到朝市,不容霜節老雲霞。江蘺圃蕙非吾耦,付與騷人定等差。
——【宋】·楊萬里《三花斛三首右蘭花》
6.曉起微涼病骨蘇,國香和露到貧居。我今不向當門種,免被時人取次鋤。
——【宋】·黎道華《謝惠蘭花》
7.行盡離騷國,春深未見蘭。容非隱君子,甘老蕨薇間。
——【宋】·李曾伯《自湘赴廣道間雜詠·蘭花》
8.兩盆去歲共移來,一置雕闌一委苔。我拙事持令葉瘦,君能調護遣花開,隸人挑蠹巡千匝,稚子澆泉走幾回。亦欲效顰耘小圃,地荒終恐費栽培。
——【宋】·劉克庄《詠鄰人蘭花》
9.破除百卉發孤芳,造化工夫有抑揚。平易堂中無個事,一枝相對吐清香。
——【宋】·劉宰《和趙季行用蘭花韻三首》
10.結根喦谷謝群芳,多謝光風為發揚。騷客毋煩賦紉佩,省郎行矣趣含香。
——【宋】劉宰《和趙季行用蘭花韻三首》
⑧ 描寫蘭花的詩 要求附帶賞析,各位。 百度要是能查到 我也不提問。謝謝了。
http://tieba..com/f?kz=790780698
題畫蘭
(清)鄭燮 鄭板橋
身在千山頂上頭,突岩深縫妙香稠。
非無腳下浮雲鬧,來不相知去不留。
解釋
蘭花的生長環境在人跡罕至之處,蘭花開著,並散發著濃郁,奇妙的香氣。 不是沒有腳下的浮雲喧鬧,但是浮雲來的時候蘭花無意知會,去的時候也無意挽留.
----------------------------------------------------------------------
陶淵明《幽蘭》
幽蘭生前庭,含薰待清風。
清風脫然至,見別蕭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覺悟當念還,鳥盡廢良弓。
---------------------------------------------
http://ke..com/view/108884.htm#8
這些夠了么。可以去網路搜詩名,大部分可以搜到賞析的。望採納。謝謝!
⑨ 蘇軾的詩春蘭如美人對之如靈均,冠佩不敢燕是什麼意思l
《題楊次公春蘭》蘇軾
春蘭如美人,不採羞自獻。
時聞風露香,蓬艾深不見。
丹青寫真色,專欲補離騷傳。屬
對之如靈均,冠佩不敢燕。
【譯文】春蘭花就像是美人,不需要採摘,那嬌羞的神色就主動展現在大家面前。哪怕是蓬草和艾草(野草)再多看不到被掩蓋的春蘭,但是隨著清風陣陣,依然時不時可以聞到那沁人的馨香。(楊次公的這春蘭圖)用妙筆丹青把春蘭如實畫了下來,達到了可補《離騷》而無愧於屈原的地步(因為屈原經常以香草美人自喻,本詩的作者蘇軾也是用春蘭來自喻,表明自己的品格)。面對著這春蘭花,就好像是面對著靈均(屈原在《離騷》中自稱自己為靈均),讓人不敢用官職這種俗物來褻瀆他。【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