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劉景文賞析
① 蘇軾的《贈劉景文》
《贈劉景文》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作於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給好友劉景文的一首勉勵詩。此詩前半首說「荷盡菊殘」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氣節,後半首通過「橙黃橘綠」來勉勵朋友困難只是一時,樂觀向上,切莫意志消沉。抒發作者的廣闊胸襟和對同處窘境中友人的勸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遠。
全詩:
荷盡已無擎雨蓋,
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
正是橙黃橘綠時。
注釋:
⑴劉景文:劉季孫,字景文,工詩,時任兩浙兵馬都監,駐杭州。蘇軾視他為國士,曾上表推薦,並以詩歌唱酬往來。
⑵荷盡:荷花枯萎,殘敗凋謝。擎:舉,向上托。雨蓋:舊稱雨傘,詩中比喻荷葉舒展的樣子。
⑶菊殘:菊花凋謝。猶:仍然。傲霜:不怕霜動寒冷,堅強不屈。
⑷君:原指古代君王,後泛指對男子的敬稱,您。須記:一定要記住。
⑸正是:一作「最是」。橙黃橘綠時:指橙子發黃、橘子將黃猶綠的時候,指農歷秋末冬初。
譯文:
荷花凋謝連那擎雨的荷葉也枯萎了,只有那開敗了菊花的花枝還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緻你一定要記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黃、橘子青綠的秋末冬初的時節啊。
② 請簡要賞析蘇軾的《贈劉景文》
《贈劉景文》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作於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版,是送給好友劉景權文的一首勉勵詩。此詩前半首說「荷盡菊殘」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氣節,後半首通過「橙黃橘綠」來勉勵朋友困難只是一時,樂觀向上,切莫意志消沉。抒發作者的廣闊胸襟和對同處窘境中友人的勸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遠。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這兩句寫景,景中寓意。「荷」多比喻君子,而時值歲尾,荷枯葉盡,正以喻君子生不逢時,難免潦倒失路;菊常以喻晚節,而景文晚年並無虧缺,猶有凌霜傲雪之枝。「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這兩句議景,揭示贈詩目的。一般來講,人到暮年,加上一生失意,難免消沉頹唐,但對於讀書人,尤其是對有理想、有抱負的讀書人,又未嘗不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所以,詩人以「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兩句,對友人言辭懇切,感人至深。
③ 《贈劉景文》這首詩表達了詩人
《贈劉景文》是北宋蘇軾所作,通過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意在歌頌劉景內文孤高傲世的容高潔品格,表達了對處窘境中友人的勸勉和支持,勉勵朋友珍惜這大好時光,樂觀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全詩原文如下: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白話文意思是:荷花凋謝連那擎雨的荷葉也枯萎了,只有那開敗了菊花的花枝還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緻你一定要記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黃、橘子青綠的秋末冬初的時節啊。
(3)贈劉景文賞析擴展閱讀
這首詩是詩人寫贈給好友劉景文的。詩的前兩句寫景,抓住「荷盡」、「菊殘」描繪出秋末冬初的蕭瑟景象。「已無」與「猶有」形成強烈對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後兩句議景,揭示贈詩的目的。說明冬景雖然蕭瑟冷落,但也有碩果累累、成熟豐收的一面,而這一點恰恰是其他季節無法相比的。
在作者看來,一年中最美好的風光,莫過於橙黃橘綠的初冬景色。而橘樹和松柏一樣,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堅貞的節操。作者欣賞其友人,既憫傷其愁苦,又希望他振作,不致因老病困窮而長此頹唐下去,所以用比興手法使劉不僅看到荷枯葉盡的一面,還有傲霜雪抗嚴寒和收成果實的一面,希望他能振作起來,堅持下去。
④ 贈劉景文全文翻譯
作品譯文
荷花凋謝連那擎雨的荷葉也枯萎了,只有那開敗了菊花的花枝還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緻你一定要記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黃、橘子青綠的秋末冬初的時節啊。
贈劉景文
荷盡已無擎雨蓋,
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
正是橙黃橘綠時。
詞語注釋
⑴劉景文:劉季孫,字景文,工詩,時任兩浙兵馬都監,駐杭州。蘇軾視他為國士,曾上表推薦,並以詩歌唱酬往來。
⑵荷盡:荷花枯萎,殘敗凋謝。擎:舉,向上托。雨蓋:舊稱雨傘,詩中比喻荷葉舒展的樣子。
⑶菊殘:菊花凋謝。猶:仍然。傲霜:不怕霜動寒冷,堅強不屈。
⑷君:原指古代君王,後泛指對男子的敬稱,您。須記:一定要記住。
⑸正是:一作「最是」。橙黃橘綠時:指橙子發黃、橘子將黃猶綠的時候,指農歷秋末冬初。
(4)贈劉景文賞析擴展閱讀:
《贈劉景文》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作於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給好友劉景文的一首勉勵詩。此詩前半首說「荷盡菊殘」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氣節,後半首通過「橙黃橘綠」來勉勵朋友困難只是一時,樂觀向上,切莫意志消沉。抒發作者的廣闊胸襟和對同處窘境中友人的勸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遠。
此詩是蘇軾於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任杭州太守時所作。蘇軾在杭州見劉時,劉已五十八歲。經蘇軾向朝廷竭力保舉,劉才得到小小升遷。不想只過了兩年,景文就死去了。蘇軾感劉人生坎坷遭遇,應當時景色作此詩作。
這首詩寫的是初冬的景色。為了突出「橙黃橘綠,這一年中最好的景緻,詩人先用高度概括的筆墨描繪了一幅殘秋的圖景:那曾經碧葉接天、紅花映日的諸蓮塘荷,現在早已翠減紅衰,枯敗的莖葉再也不能舉起綠傘,遮擋風雨了;獨立疏籬的殘菊,雖然蒂有餘香,卻亦枝無全葉,唯有那挺拔的枝幹斗風傲霜,依然勁節。
自然界千姿萬態,一年之中,花開花落,可說是季季不同,月月有異。這里,詩人卻只選擇了荷與菊這兩種分別在夏、秋獨占勝場的花,寫出它們的衰殘,來襯托橙橘的歲寒之心。詩人的高明還在於,他不是簡單地寫出荷、菊花朵的凋零,而將描寫的筆觸伸向了荷葉和菊枝。這是因為,在百花中,「唯有綠荷紅菡萏」,是「此花此葉長相映」的(李商隱《贈荷花》)。
歷來詩家詠荷,總少不了寫葉:如「點溪荷葉疊清錢「(杜甫《絕句漫興九首》)、「接天蓮葉無窮碧」(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留得枯荷聽雨聲」(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由此看來,終荷花之一生,荷葉都是為之增姿,不可或缺的。蘇軾深知此理,才用擎雨無蓋表明荷敗凈盡,真可謂曲筆傳神。
同樣,菊之所以被譽為霜下之傑,不僅因為它蕊寒香冷,姿懷貞秀,還因為它有挺拔勁節的枝幹。花殘了,杖還能傲霜獨立,才能充分體現它孤標傲世的品格。詩人的觀察可謂細致,詩人把握事物本質的能力亦可謂強。這兩句字面相對,內容相連,是謂「流水對」。「已無」、「猶有」,一氣呵成,寫出二花之異。
可是,不論是先謝還是後凋,它們畢竟都過時了,不得不退出競爭,讓位於生機盎然的初冬驕子──橙和橘。至此,詩人才滿懷喜悅地提醒人們:請記住,一年中最美好的風光還是在「青黃雜糅,文章爛兮」(屈原《橘頌》)的初冬時節。
這里橙橘並提,實則偏重於橘。從屈原的《橘頌》到張九齡的《感遇(江南有丹橘)》,橘樹一直是詩人歌頌的「嘉樹」,橘實則「可以薦嘉客」。橘樹那「經冬猶綠林」、「自有歲寒心」的堅貞節操,豈止荷、菊不如,直欲與松柏媲美了。「菊殘猶有傲霜枝」,後來就有人借用它比喻堅貞不屈的人。
⑤ 閱讀 贈劉景文
【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寫贈給好友的劉景文(名孝孫)的。詩的前兩句寫景,抓住「荷盡」、「菊殘」描繪出秋末冬初的蕭瑟景象。「已無」與「猶有」形成強烈對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後兩句議景,揭示贈詩的目的。說明冬景雖然蕭瑟冷落,但也有碩果累累、成熟豐收的一面,而這一點恰恰是其他季節無法相比的。詩人這樣寫,是用來比喻人到壯年,雖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為的黃金階段,勉勵朋友珍惜這大好時光,樂觀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蘇軾的《贈劉景文》,是在元佑五年 (1090)蘇軾在杭州任知州時作的。《苕溪漁隱叢話》說此詩詠初冬景緻,「曲盡其妙」。詩雖為贈劉景文而作,所詠卻是初冬景物,了無一字涉及劉氏本人的道德文章。這似乎不是題中應有之義,但實際上,作者的高明之處正在於將對劉氏品格和節操的稱頌,不著痕跡地糅合在對初冬景物的描寫中。因為在作者看來,一年中最美好的風光,莫過於橙黃橘綠的初冬景色。而橘樹和松柏一樣,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堅貞的節操。
古人寫秋景,大多氣象衰颯,滲透悲秋情緒。然此處卻一反常情,寫出了深秋時節的豐碩景象,顯露了勃勃生機,給人以昂揚之感。因此宋人胡仔以之與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詩中「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兩句相提並論,說是「二詩意思頗同而詞殊,皆曲盡其妙」(《苕溪漁隱叢話》)。
⑥ 《贈劉景文》的詩意
《贈劉景文》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作於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給好友劉景文的一首勉勵詩。此詩前半首說「荷盡菊殘」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氣節,後半首通過「橙黃橘綠」來勉勵朋友困難只是一時,樂觀向上,切莫意志消沉。抒發作者的廣闊胸襟和對同處窘境中友人的勸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遠。
此詩是蘇軾於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任杭州太守時所作。蘇軾在杭州見劉時,劉已五十八歲。經蘇軾向朝廷竭力保舉,劉才得到小小升遷。不想只過了兩年,景文就死去了。蘇軾感劉人生坎坷遭遇,應當時景色作此詩作。
《贈劉景文》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
(正是一作:最是)
譯文
荷花凋謝連那擎雨的荷葉也枯萎了,只有那開敗了菊花的花枝還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緻你一定要記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黃、橘子青綠的秋末冬初的時節啊。
賞析
這首詩寫的是初冬的景色。為了突出「橙黃橘綠,這一年中最好的景緻,詩人先用高度概括的筆墨描繪了一幅殘秋的圖景:那曾經碧葉接天、紅花映日的諸蓮塘荷,現在早已翠減紅衰,枯敗的莖葉再也不能舉起綠傘,遮擋風雨了;獨立疏籬的殘菊,雖然蒂有餘香,卻亦枝無全葉,唯有那挺拔的枝幹斗風傲霜,依然勁節。自然界千姿萬態,一年之中,花開花落,可說是季季不同,月月有異。這里,詩人卻只選擇了荷與菊這兩種分別在夏、秋獨占勝場的花,寫出它們的衰殘,來襯托橙橘的歲寒之心。詩人的高明還在於,他不是簡單地寫出荷、菊花朵的凋零,而將描寫的筆觸伸向了荷葉和菊枝。這是因為,在百花中,「唯有綠荷紅菡萏」,是「此花此葉長相映」的(李商隱《贈荷花》)。歷來詩家詠荷,總少不了寫葉:如「點溪荷葉疊清錢「(杜甫《絕句漫興九首》)、「接天蓮葉無窮碧」(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留得枯荷聽雨聲」(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由此看來,終荷花之一生,荷葉都是為之增姿,不可或缺的。蘇軾深知此理,才用擎雨無蓋表明荷敗凈盡,真可謂曲筆傳神。同樣,菊之所以被譽為霜下之傑,不僅因為它蕊寒香冷,姿懷貞秀,還因為它有挺拔勁節的枝幹。花殘了,杖還能傲霜獨立,才能充分體現它孤標傲世的品格。詩人的觀察可謂細致,詩人把握事物本質的能力亦可謂強。這兩句字面相對,內容相連,是謂「流水對」。「已無」、「猶有」,一氣呵成,寫出二花之異。
可是,不論是先謝還是後凋,它們畢竟都過時了,不得不退出競爭,讓位於生機盎然的初冬驕子──橙和橘。至此,詩人才滿懷喜悅地提醒人們:請記住,一年中最美好的風光還是在「青黃雜糅,文章爛兮」(屈原《橘頌》)的初冬時節。這里橙橘並提,實則偏重於橘。從屈原的《橘頌》到張九齡的《感遇(江南有丹橘)》,橘樹一直是詩人歌頌的「嘉樹」,橘實則「可以薦嘉客」。橘樹那「經冬猶綠林」、「自有歲寒心」的堅貞節操,豈止荷、菊不如,直欲與松柏媲美了。「菊殘猶有傲霜枝」,後來就有人借用它比喻堅貞不屈的人。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曾將此詩與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一詩相提並論。兩詩雖構思和描寫手法相似,藝術工力悉敵,內容卻以蘇詩為勝。這是因為,韓詩雖也含有一定哲理,卻仍只是一首單純的寫景詩;蘇詩則不然,它融寫景、詠物、贊人於一體,借物喻人,贊頌劉景文的品格和節操。韓詩所贊乃人人心目中皆中皆以為好的早春;蘇詩卻把那些「悲秋傷春」的詩人眼中最為蕭條的初冬寫得富有生意和詩意,於此也可見他曠達開朗、不同尋常的性情和胸襟。真是淺語遙情,耐人尋味。蘇軾這首詩雖為贈劉景文而作,所詠卻是初冬景物,了無一字涉及劉氏本人的道德文章。這似乎不是題中應有之義,但實際上,作者的高明之處正在於將對劉氏品格和節操的稱頌,不著痕跡地糅合在對初冬景物的描寫中。因為在作者看來,一年中最美好的風光,莫過於橙黃橘綠的初冬景色。而橘樹和松柏一樣,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堅貞的節操。因此如果以情韻與理趣來看,蘇詩卻似略勝一籌於韓詩。
⑦ 贈劉景文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
《贈劉景文》是北宋蘇軾所作,通過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意在歌頌劉景文孤高傲世的內高容潔品格,表達了對處窘境中友人的勸勉和支持,勉勵朋友珍惜這大好時光,樂觀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全詩原文如下: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白話文意思是:荷花凋謝連那擎雨的荷葉也枯萎了,只有那開敗了菊花的花枝還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緻你一定要記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黃、橘子青綠的秋末冬初的時節啊。
(7)贈劉景文賞析擴展閱讀
這首詩是詩人寫贈給好友劉景文的。詩的前兩句寫景,抓住「荷盡」、「菊殘」描繪出秋末冬初的蕭瑟景象。「已無」與「猶有」形成強烈對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後兩句議景,揭示贈詩的目的。說明冬景雖然蕭瑟冷落,但也有碩果累累、成熟豐收的一面,而這一點恰恰是其他季節無法相比的。
在作者看來,一年中最美好的風光,莫過於橙黃橘綠的初冬景色。而橘樹和松柏一樣,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堅貞的節操。作者欣賞其友人,既憫傷其愁苦,又希望他振作,不致因老病困窮而長此頹唐下去,所以用比興手法使劉不僅看到荷枯葉盡的一面,還有傲霜雪抗嚴寒和收成果實的一面,希望他能振作起來,堅持下去。
⑧ 贈劉景文這首詩
《贈劉景文》的大意是:荷花凋謝連那擎雨的荷葉也枯萎了,只有那開敗了菊花的花枝還傲內寒斗霜。一年最容好的景緻你要記住,那就是橙子金黃、橘子青綠的時節。這首古詩是寫秋末的景色,第一句以荷敗、菊殘,寫出了秋末的特徵。接下來詩人以橙子的金黃與橘子的青綠,把深秋的景色點綴得色彩鮮明而富有生氣。詩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調子,突出了秋天是收獲的季節。「擎雨蓋」指荷葉。第二行詩贊頌了菊花的殘枝有傲霜凌寒的氣概。
宋·蘇軾《贈劉景文》
[今譯] 您要記住,一年中最好的景色,是在橙子黃了、橘子綠了的時候啊!
[賞析] 詩寫秋景,是贈給他的好友劉景文(名孝孫)的。古人寫秋景,大多氣象衰颯,滲透悲秋情緒。然此處卻一反常情,寫出了深秋時節的豐碩景象,顯露了勃勃生機,給人以昂揚之感。因此宋人胡仔以之與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詩中「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兩句相提並論,說是「二詩意思頗同而詞殊,皆曲盡其妙」(《苕溪漁隱叢話》)。
[原作]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猶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⑨ 贈劉景文古詩鑒賞
贈劉景文
【宋】 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
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
最是橙黃橘綠時。
【注釋】
(1)擎:舉,向上托。(擎雨蓋:喻指荷葉)(2)傲霜:不怕霜凍,堅強不屈。(3)最:一作「正」(4)君:你,指劉景文。
【譯文】
荷葉敗盡,像一把遮雨的傘似的葉子和根莖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樣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風中依然顯得生機勃勃。別以為一年的好景將盡,你必須記住,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黃橘綠的時節啊!
【出處】
姜葆夫、韋良成選注《常用古詩》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書畫家,與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轍、王安石和曾鞏並稱唐宋散文八大家。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在書法、繪畫、詩詞、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詣。他的書法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合稱「宋代四大家」;善畫竹木怪石,其畫論,書論也有卓見。是北宋繼歐陽修之後的文壇領袖,散文與歐陽修齊名;詩歌與黃庭堅齊名;他的詞氣勢磅礴,風格豪放,一改詞的婉約,與南宋辛棄疾並稱「蘇辛」,共為豪放派詞人。
嘉佑二年(1057)進士,任福昌縣主簿、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節度判官,召直史館。神宗元豐二年(1079)知湖州時,以訕謗系御史台獄,三年貶黃州團練使,築室於東坡,自號東坡居士。後量移諸州。哲宗元佑元年(1086)還朝,為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誥。九年,又被劾奏譏斥先朝,遠貶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歸,卒於常州。著有《東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
【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寫贈給好友的劉景文(名季孫)的。詩的前兩句寫景,抓住「荷盡」、「菊殘」描繪出秋末冬初的蕭瑟景象。「已無」與「猶有」形成強烈對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後兩句議景,揭示贈詩的目的。說明冬景雖然蕭瑟冷落,但也有碩果累累、成熟豐收的一面,而這一點恰恰是其他季節無法相比的。詩人這樣寫,是用來比喻人到壯年,雖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為的黃金階段,勉勵朋友珍惜這大好時光,樂觀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蘇軾的《贈劉景文》,是在元佑五年 (1090)蘇軾在杭州任知州時作的。《苕溪漁隱叢話》說此詩詠初冬景緻,「曲盡其妙」。詩雖為贈劉景文而作,所詠卻是初冬景物,了無一字涉及劉氏本人的道德文章。這似乎不是題中應有之義,但實際上,作者的高明之處正在於將對劉氏品格和節操的稱頌,不著痕跡地糅合在對初冬景物的描寫中。因為在作者看來,一年中最美好的風光,莫過於橙黃橘綠的初冬景色。而橘樹和松柏一樣,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堅貞的節操。
古人寫秋景,大多氣象衰颯,滲透悲秋情緒。然此處卻一反常情,寫出了深秋時節的豐碩景象,顯露了勃勃生機,給人以昂揚之感。因此宋人胡仔以之與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詩中「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兩句相提並論,說是「二詩意思頗同而詞殊,皆曲盡其妙」(《苕溪漁隱叢話》)。
[編輯本段]劉景文
劉季孫、字景文。北宋兩浙兵馬都監。蘇軾稱他為「慷慨奇士」。
[編輯本段]寫作背景
這首詩作於元佑五年(1090)初冬,當時蘇軾正在杭州任職,任兩浙兵馬都監的劉季孫也在。兩人過從甚密,交易很深。詩人一方面視劉景文為國士,並有《乞擢用劉季孫狀》予以舉薦;另一方面增此詩以勉勵之。(蘇詩贈此詩時,劉季孫已58歲了,難免有遲暮之感。)
【品味】
荷與菊是歷代詩家的吟詠對象,常給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可是為什麼此詩一開頭卻高度概括地描繪了荷敗菊殘的形象,展示了一幅深秋的畫面?這全然是為了強調和突出一年之中的最好景象:橙黃橘綠之時。雖然橙和橘相提並論,但事實上市人正偏重於橘,因為「橘」象徵著許多美德,故屈原寫《橘頌》而頌之,主要贊其「獨立不遷」、「精色內白」、「秉德無私」、「行比伯夷」。此詩的結句正有此意,在表達上熔寫景、詠物、贊人於一爐,含蓄地贊揚了劉景文的品格和秉性。
⑩ <<贈劉景文>>賞析
宋·蘇軾《贈劉景文》
[今譯] 您要記住,一年中最好的景色,是在橙子黃了、橘子版綠了的時候啊!
[賞析] 詩寫秋景權,是贈給他的好友劉景文(名孝孫)的。古人寫秋景,大多氣象衰颯,滲透悲秋情緒。然此處卻一反常情,寫出了深秋時節的豐碩景象,顯露了勃勃生機,給人以昂揚之感。因此宋人胡仔以之與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詩中「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兩句相提並論,說是「二詩意思頗同而詞殊,皆曲盡其妙」(《苕溪漁隱叢話》)。
[原作]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猶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