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散文集賞析
A. 《朱自清散文集》的賞析或是介紹性文字~
朱自清的早期散文,可分為寫實議論和敘事抒情兩大類。前者如《生命的價格-七毛錢》、專《航船中的文明》、屬《白種人-上帝的驕子》、《阿河》、《哀韋傑三君》、《旅行雜記》,直接從現實生活取材,是以夾敘夾議手法抨擊黑暗社會的名篇;後者如《背影》、《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綠》、《荷塘月色》、《月朦朧,鳥朦朧,簾卷海棠紅》、《白水漈》,更是情景交融、充滿詩情畫意而膾炙人口的佳作,代表了他的散文藝術的最高成就。
朱自清的散文創作,從清秀雋永到質朴腴厚再到激進深邃,打上鮮明的時代印記,顯示出他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審美旨趣。郁達夫在,新文學大系·現代散文導論》中說:「朱自清雖則是一個詩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夠貯滿那一種詩意。」應該說,這是對朱自清散文藝術的一個很精到的評價。
B. 朱自清散文賞析,點評
朱自清的精短散文《春》,意象單純,主題明朗,語言優美,人們往往把它解讀為一篇「春的贊歌」。其實這是一種誤讀。《春》與朱自清眾多的寫景抒情散文一樣,看似晶瑩剔透,一目瞭然,但它卻像一杯醇酒一般,蘊涵了綿長而清洌的韻味與芳香,要真正品嘗出它的滋味並非易事。在這篇「貯滿詩意」的「春的贊歌」中,事實上飽含了作家特定時期的思想情緒、對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現了作家骨子裡的傳統文化積淀和他對自由境界的嚮往。1927年之後的朱自清,始終在尋覓著、營造著一個靈魂深處的理想世界——夢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頗不寧靜」的拳拳之心,抵禦外面世界的紛擾,使他在幽閉的書齋中「獨善其身」並成就他的治學。「荷塘月色」無疑是經過了凄苦的靈魂掙扎之後,找到的一方幽深靜謐的自然之境,曲折地體現了他「出淤泥而不染」的人格操守;而「早春野景」則使他的夢的世界走向了一個開闊、蓬勃的境地,突出地展示了他要在春天的引領下「上前去」的人生信念。後者自然是前者的延續、轉化、提升。但不管這兩個世界有多麼不同,它們都源於朱自清的一種理想追求甚至是一種烏托邦式的幻想。《春》確實描寫、謳歌了一個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靈世界的一種逼真寫照。
細讀朱自清的《春》,我不由地有這樣一種感覺:這是一個大病初癒的文化人,面對春意盎然的原野,他又重新找回了一種自信和自尊,編織著自己的理想之夢。這是一個經歷了「心靈煉獄」的知識分子,在大自然溫暖的懷抱中,他沉醉其間,詩情聯翩,感受到了一種「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和「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心靈沖動。他從時代的「十字街頭」撤退下來,又在這里找到了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我總覺得,朱自清筆下的「春景圖」,不是他故鄉江浙一帶的那種溫暖潮濕的春景,也不是北方城郊的那種壯闊而盎然的春景,更不是如畫家筆下那種如實臨摹的寫生畫,而是作家在大自然的啟迪和感召下,由他的心靈釀造出來的一幅藝術圖畫。在這幅圖畫中,隱藏了他太多的心靈密碼。
朱自清研究專家吳周文先生說:「在很多散文中,朱自清慘淡經營詩的意境,將人格美的『情』與自然美的『景』兩者交融起來,創造了情與景會、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這種境界的構思,整個地展現自我人格,以美妙的意象作為人格的外化手段,於是他的筆下,自然美成為自我人格的精神擬態,或象徵性的寫照;個人特定的情緒、思想,也因自然美的依附,得到了詩意的寫照,或者說得到了模糊性的象徵。怎樣創造這種意境,完成自然美與人格美二者的附麗與連結?對此,朱自清則是繼承弘揚以形傳神、重在神似的藝術精神這一整體性的審美把握,加上『詩可以怨』的審美理想的制導,生成了風格的隱秀與清逸的色彩。」(吳周文《詩教理想與人格理想的互融》,《文學評論》1993年第3期)對朱自清散文的深層意蘊,我以為這些話是深中肯綮的。朱自清屬於那種感情和感覺特別敏銳、細膩、真摯的人,對大自然的四季變化和山水花鳥等等,又有著特有的親和情懷和觀賞興致。他的寫景,往往是景中有「我」,「我」中有景,景「我」合一。他所以要調動起自己的一切感官以及思想和情感,反復品味、字斟句酌、「用筆如舌」,正是要把自己的全部人生、人格投入到大自然的形神中去,讓自然的美與他人生的美渾然為一。他不像魯迅,在描寫自然中採取一種超然的、審視的態度,甚至不惜寫了自然的丑來;他也不像周作人,在刻畫自然中沉溺其間、忘卻自己,恨不得化為自然的一部分。朱自清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是投入的、虔誠的,但同時又是自覺的、清醒的。從這一點來說,他是最得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和「中庸之道」的真諦的。在《春》這篇簡短而明朗的散文中,同樣體現了他的人格操守和審美理想。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在朱自清所有的散文中,開篇就寫得如此明朗、歡快、昂奮的作品,似乎還不多見。這不是一個不諳世事的青少年的作文,這是一個飽經憂患的中年知識分子的精心之作。作者所以有這樣一種心境和情緒,一定是因為他走過了一段最陰暗的日子後,找到了一種柳暗花明的感覺。他是在借明媚的春光,抒發自己的一種心境。「盼望著,盼望著」,動詞的疊用,顯得突兀、有力、急切,隱含了他曾經的陰暗、苦悶歲月,以及在那煎熬中對未來的苦苦求索。現在光明終於降臨到了眼前,他怎麼能按捺住歡欣鼓舞的心情呢?「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這是初春的朦朧景象,但又何嘗不是他此時此刻的內心體驗呢?
在作品中,朱自清展現的是一個欣欣向榮、多姿多彩、全方全位的春天。地上是大片大片嫩綠的小草,田野上是一棵一棵盛開的桃樹、杏樹、梨樹,在如火如荼的花團中,飛舞著成群的蜜蜂、蝴蝶;在晴朗、溫馨的天空中,吹拂著軟和的楊柳風,氤氳著土香、草香、花香的氣息,彌漫著各種鳥兒動聽的樂曲,還有牧童嘹亮的笛聲……作者在這里把大自然寫活了、寫足了、寫透了,把大自然詩化了。在這一幅詩化的春景中,作者卸掉了一切的思想情感重負,一頭撲入了這春的世界中,就像一個孩子投入了母親的懷抱一樣。他想在綠草如茵的草地上打滾、踢球、賽跑、游戲,盡情地體驗生命的活潑與自由。他全身心地動用自己的視覺、嗅覺、聽覺、想像、幻想,享受大自然的美好與撫愛。在這里,大自然是如此美好,人的生命也變得如此美好。在美的自然中,朱自清深切地體驗到了生命的自由、活力和燦爛,展現了他赤子一般的情懷和天真無邪的個性。
但這種美麗的生命體驗畢竟是暫時的、甚至是虛幻的。朱自清信奉「剎那主義」,並把它當做醫治心靈創傷的良葯,而他又深知自己作為一個知識分子肩上的重任,作為一個普通人還有許許多多不容推卸的義務。他要追尋一種有為、有價的人生,他要精心地、甚至是刻意地去完善自己的道德和人格。因此在《春》的後半部分,作品歡快的調子突然變得舒緩、沉靜,出現了綿綿的春雨、朦朧的晚景、為生活行色匆匆的人們、辛勤勞作的農民。超然的自然景觀巧妙地轉換成了一幅現實圖畫,朱自清也從夢的世界回到了濕漉漉的土地上。「舒活舒活筋骨,抖擻抖擻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兒事去。」「『一年之計在於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朱自清在這里寫的是春天裡奔波和勞作的人們,更是寫自己的心理、決心和希望。
文章寫到這里,其實可以打住了。但朱自清卻給了我們一個意想不到的結尾,使春天的意象變得更為完整、瑰麗,使朱自清的人生、人格變得更加耀人眼目。他連用三個比喻謳歌春天,把春天形容為新生的娃娃、美麗的姑娘、健壯的青年。使舒緩、沉靜的格調驀然剛健、清新起來,與作品的開頭緊緊呼應;把滑向平實的現實情境又突然推進到了作品上半部分營造的那種明朗、歡快的意境中去,整個意境又連成了一片。春天的「新」、「美」、「力」,注入了朱自清的整個身心,朱自清也化入了整個春天,在春天的引領下執著前行。朱自清獲得了「新生」。
在朱自清的全部散文中,《春》是風格演變特別明顯的篇目。究竟是哪些原因促成了這種演變?這篇散文在朱自清的創作中具有哪些特別的意義?依然值得我們去探究。
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C. 朱自清散文賞析
還是《故都的秋》好,它的好,就像散文里說的那樣,如飲醇酒,如吟古風,在品,在詠。
D. 朱自清散文集里任意片段賞析
<匆匆>——朱自清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罷:現在又到了那裡呢?
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確乎是漸漸空虛了。在默默里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去的盡管去了,來的盡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屋裡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於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著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
在逃去如飛的日子裡,在千門萬戶的世界裡的我能做些什麼呢?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匆罷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麼呢?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麼痕跡呢?我何曾留著像游絲樣的痕跡呢?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的回去罷?但不能平的,為什麼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
你聰明的,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
賞析——
朱自清運用多種修辭方式,委曲盡致地展示自己的內心世界,讓讀者清晰地把握住他的意念流動的脈絡。文章開頭,作者以三個排比句來描寫春景,把燕子再來,楊柳再青,桃花再開,跟與之相反的「日子一去不復返」相映襯,使人想起時光的流逝,引動思緒,點出題眼,以抒情性的設問句式,提出時間是被人「偷了」,還是「自己逃走了」的問題,深感時不我待。然後,在第二、三段,緊接著前面的設問,引出另外的問題,作者把自己過去生命時間的流喻作一滴水,把大自然「時間的流」比作大海,以渺小和浩瀚兩相對比,抒發了傷時而又惜時的感嘆。在時光來去匆匆中間,以擬人化手法,賦予時光的象徵太陽以生命,說太陽在自己身旁悄聲地挪移,伶俐地跨過,輕盈地飛去,作用為此而感到茫然和惶恐。他借饒有情味的太陽之匆匆出沒,寄託奔涌的情思,深化題旨。最後在第四段內,作者全用設問句來追尋自己過去生命」游絲樣的痕跡」,顯示了對生命價值的嚴肅思考和對生活執著的追求,並以「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作結,與開頭反復和呼應,表現了難以平靜的心情。作者一方面發揮奇妙的想像力,另一方面充分運用多種修辭方法,特別是用貫穿全篇的十一個設問或反問句,作為情緒發展的線索,借有限的物象,展示無限的思緒,並藉助於精巧的構思,把「磅礴郁積,在心裡盤旋迴盪」已久的感情加以極盡「層層疊疊、曲折頓挫之致」(《短詩與長詩》)的表達,叩人心扉,耐人吟味。
文章起首,作者描繪了燕子去了來,楊柳枯了青,桃花謝了開的畫面,以自然物的榮枯現象、時序的變遷作渲染,暗示時光流逝的痕跡。作者由此想起自己二十四年共八千多個日子像「一滴水滴在大海里」無影無蹤,「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作者再進一步,具體而微地刻繪了在日常生活中吃飯、洗手,上床乃至嘆息的瞬間,時間就此「逃去如飛」,自己過去的日子猶如「被微風吹散了」的「輕煙」,「被初陽蒸融了」的「薄霧」那樣消逝。作者深感既然「來到這世界」,就不能「白白走這一遭」,層次井然地揭示了題旨。朱自清珍惜寸陰的思想無疑與古人「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詩句,和「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的箴言的精義暗合,但因朱自清「於人們忽略的地方,加倍地描寫,使你於平常身歷之境,也會有驚異之感」(《「山野掇拾」》),這一寫法就使空靈而抽象的時間概念化為具體的物象,給人以真切的質感和強烈的流動感,彷彿成為人們朝夕與共的伴侶,鮮活靈動地呈現於讀者面前。
E. 朱自清散文《背影》的賞析
本文是作者追憶八年前的事。 作者當時在北京大學哲學繫念書,得知祖母去世,從北京趕到徐州與父親一道回揚州奔喪。 喪事完畢,父親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書,父子在浦口惜別。此文把父子之間的真摯感情表現得淋漓盡致,然又不同於一般作品去描寫人物肖像、神情、音容笑貌等,而是抓住人物形象的一個特徵「背影」,不惜筆墨作具體細致的刻畫。
作者這樣處理,主要同作者的家境和心境有著密切的關系。父親老境「頹唐」,飽經憂患,半生潦倒,家境慘淡、祖母逝世、奔走謀職之時,還不辭辛苦,不怕麻煩送兒子上北京,還艱難的爬過鐵道為兒子買橘子,而且反復叮嚀一路小心當時父親的心境不好,兒子的心境也不好。
因此,作者抓住父親這樣一個「背影」集中描繪,抒發特定環境下的思想感情,自然取得強烈的藝術效果。也正因為作品寫的是特定的家境、心境、慈父孝子之間相愛相憐,字里行間有淡淡的哀愁,顯得更加真摯動人。
(5)朱自清散文集賞析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背影》一文,寫於一九二五年。斯文乃追憶其八年前的一件往事。講述作者在北京大學哲學繫念書期間,得知祖母去世後,從北京趕到徐州與父親一道回揚州老家奔喪。辦完喪事後,其父到南京找工作,而作者則回北京念書,父子倆在今南京市浦口區惜別的情景。
此文後來收在了開明書店出版的散文集《背影》中。它是自清先生早期一篇極為有名的文章,也是現代文學史上的散文傑作。作者僅以一千五百字描寫了一個生活片斷,卻能感人至深,膾炙人口,自清先生的寫作技巧,焉不敬服人哉!
作者簡介
朱自清(1898~1948),中國散文家,詩人,學者。原名自華,號秋實,字佩弦,民主戰士。原籍浙江紹興,生於江蘇東海,長於揚州,1948年在北平因貧病逝世。1916年入北京大學預科,次年入哲學系,參加過五四運動,是文學研究會早期會員,還參與發起新文學史上第一個詩歌團體中國新詩社,開始發表新詩。
抗戰勝利後,參與愛國民主運動,在身患重病時,仍簽名於《抗議美國扶日政策並拒絕領取美援麵粉宣言》;死於貧病交迫之中,被譽為有骨氣的愛國文化人。作品收在《朱自清全集》里。主要文章,作品有《春》,《背影》,《匆匆》《荷塘月色》等。
F. 朱自清散文集好句賞析
朱自清散文好句:
1、走到那邊月台,須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父版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權要費事些。
2、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分;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分;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分。但是,聰明的,你通知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
3、過來的日子如輕煙,被和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麼痕跡呢?
4、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天里的星星。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象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並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一了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
5、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響,也沒有影子。
6、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事也交了卸,真是禍不單行的日子,我從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父親奔喪回家。
G. 朱自清散文集賞析
朱自清散文全集
前言
·蹤跡·
《蹤跡》是朱自清的詩與散文集,1924年12月由上海亞東圖書館出版。第一輯是新詩。
第二輯是散文。本書收錄其散文部分,仍以「蹤跡」為輯名,同時將散文詩《匆匆》也一並收入。
匆匆
歌聲
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
溫州的蹤跡
航船中的文明
·背影·
《背影》是朱自清的第一本散文集,1928年10月由開明書店出版。
分甲乙兩輯,並有序文一篇:《論現代中國的小品文》。
序
女人
白種人——上帝的驕子
背影
阿河
哀韋傑三君
飄零
白采
荷塘月色
一封信
《梅花》後記
懷魏握青君
兒女
旅行雜記
說夢
海行雜記
·你
我·
《你我》散文集,1936年3月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共收1925年至1934年秋所作的29篇文章,分
甲乙兩輯,甲輯共13篇,除《自序》外本書全收;乙輯為書評序跋集,共16篇。本書只收《〈憶〉跋》,
《〈山野掇拾〉》,《〈子愷漫畫〉代序》,《〈燕知草〉序》,《葉聖陶的短篇小說》等5篇。
"海闊天空"與"古今中外"
揚州的夏日
看花
我所見的葉聖陶
論無話可說
給亡婦
你我
談抽煙
冬天
擇偶記
說揚州
南京
潭柘寺
戒壇寺
《憶》跋
《山野掇拾》
《子愷漫畫》代序
《燕知草》序
葉聖陶的短篇小說
·歐游雜記·
《歐游雜記》1934年9月由開明書店出版。
收錄游記11篇,其中《西行通訊》為附錄。
威尼斯
佛羅倫司
羅馬
滂卑故城
瑞士
荷蘭
柏林
德瑞司登
萊茵河
巴黎
西行通訊
·倫敦雜記·
《倫敦雜記》1943年4月由開明書店出版。
三家書店
文人宅
博物院
公園
加爾東尼市場
吃的
乞丐
聖誕節
房東太太
·標准與尺度·
《標准與尺度》,1948年4月由文光書店印行。收文23篇,多為文學雜談。本輯收錄《動亂時代》,
《中國學術界的大損失——悼聞一多先生》,《回來雜記》,《論嚴肅》,《論氣節》,《論吃飯》等6篇。
動亂時代
中國學術界的大損失
回來雜記
論嚴肅
論氣節
論吃飯
·論雅俗共賞·
《論雅俗共賞》1948年5月由觀察社出版,為「觀察叢書」之七,收文15篇。
本輯收錄《論雅俗共賞》,《論百讀不厭》,《論書生的酸氣》,《論老實話》等4篇。
論雅俗共賞
論百讀不厭
論書生的酸氣
論老實話
·語文影及其他·
《語文影及其他》是朱自清生前親手編定的最後一個集子,未及印行,幾個月後,
他就在貧病交加中離開了人世。建國初期,「朱自清全集編委會」曾將書名改為
《語文影》,准備收入全集,但終於未能印行。1985年10月,交由中國文
聯出版公司出版,書名仍用作者原來擬定的《語文影及其他》。分為「語文影」
和「人生的一角」兩輯。本書收錄了除《論轟炸》之外的所有文章。
說話
沉默
撩天兒
如面談
人話
論廢話
很好
是嘍嘛
不知道
話中有鬼
正義
論自己
論別人
論誠意
論做作
論青年
論東西
·集
外·
《集外》是朱自清生前未曾編成集子的散文。有些散文散失在解放前的各個報刊上,
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朱自清全集》後,經過搜集和整理,編入在《全集》第4卷內。
本書選收了30篇。另外,《南行通信》、《南行雜記》兩篇,是最近在1930年
《駱駝草》雜志上發現的,這次也收入本書。
H. 朱自清散文集摘抄、評論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這是宋詩人對江南六月荷塘盛景的描述。故園的荷塘不缺乏如此壯觀的景象,六月荷花盛開,點點隨風搖擺,應是怎樣的壯觀。只是這四月的荷,如同嗷嗷待哺的嬰兒,青澀而單薄,好在荷塘四周裊娜的垂柳早已舒展著溫婉的情絲,相伴靜靜的荷塘,讓這靜默的世界裡生機依然。
我漫步在荷塘邊幽靜的小路上,不忍離去,人事匆忙,很難有如此閑暇在這一池萌動的春色里徘徊。那孩提時代在荷塘邊嬉鬧的場面依稀浮動於眼前,只是時光將那些難忘的場景變成了愈走愈遠的記憶,倥傯歲月里唯有這靜靜的荷塘一如既往的等待著一季蔥蘢的盛會。也許,如今不再有喧鬧的人群依伴賞荷,然而,荷依舊會在六月的時節競相綻放。
多想靜靜地等待六月荷開的妖嬈,伴隨河堤楊柳依依的清漣,看田田的荷葉隨風盪漾。其實,此時我的心情,摻雜更多的是對故園春秋的眷戀。只是,生活中匆匆的忙碌,紛擾了我心中不解的情懷,遠離了難以割捨的鄉情。縱有多少的傾訴,也只能戀戀不舍地別她而去。
雨,一直在下,心緒如水一般的微動著。別過這一季淡淡的荷塘,可否借我一點時光,在六月荷開的盛日,再來看這一望無垠的蔥蘢。想起來,真的覺得那是一種奢望了,不知是俗世紛擾了曾經有過的素心,還是如今的荷塘不再是依盼的期所。或許,這靜靜的荷塘曾經給予了我太多太多的快樂,即使相隔多年,我依舊珍藏於心無法忘懷。
I. 《朱自清散文集》好詞10個 好句5個好句要賞析
好詞:蓊蓊鬱郁裊娜 狼藉,奔喪,蹣跚,妥帖,晶瑩,頹唐, 躊躇,瑣屑 頭涔涔、淚潸潸
好句:1.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 些白花,有裊娜(niǎo,nuó)地開著旳,有 羞澀地打著朵兒旳;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 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 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2.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 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 。 3.
4.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 ,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 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 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 他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 自己逃走了罷:現在又到了哪裡呢? 書名:溫州的蹤跡 好詞:稀疏而長絲縷微亂純凈柔軟平和 玲瓏掩映妖嬈紅艷欲滴留戀痕跡 月圓朦朧嫵媚嫣潤情韻風懷咫尺天涯 好句:「鉤彎」垂著雙穗,石青色;絲縷微 亂,若小曳於輕風中。紙右一圓月,淡淡 的青光遍滿紙上;月的純凈,柔軟與平和 ,如一張睡美人的臉。從簾的上端向右斜 伸而下,是一枝交纏的海棠花。花葉扶疏 ,上下錯落著,共有五叢;或散或密,都 玲瓏有致。葉嫩綠色,彷彿掐得出水似的 ;在月光中掩映著,微微有淺深之別。花 正盛開,紅艷欲流;黃色的雄蕊歷歷的, 閃閃的。襯托在叢綠之間,格外覺著妖嬈 了。枝欹斜而騰挪,如少女的一隻臂膊。 喲!朦朧的豈獨月呢;豈獨鳥呢?但是, 咫尺天涯,教我如何耐得? 《歌聲》:好詞:神迷心醉霏霏滑膩甜 軟倦怠浮艷 默然 好句:看啊,那都是歌中所有的。我用耳 ,也用眼,鼻,舌,身,聽著;也用心唱 著。我終於被一種健康的麻痹襲取了,於 是為歌所有。此後只由歌獨自唱著,聽著 ,世界上便只有歌聲了 那微雨偷偷洗去她們的塵垢,她們的甜軟 的光澤便自煥發了。在那被洗去的浮艷下 ,我能看到她們在有日光時所深藏著的恬 靜的紅,冷落的紫,和苦笑的白與綠 《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好詞:清雋 六朝金粉明漪頗悅人目柔膩裊娜宏闊 燈月交輝,笙歌徹夜豁然開朗熱蓬蓬渺 渺茫茫纏綿 好句:一眼望去,疏疏的林,淡淡的月, 襯著藍蔚的天,頗像荒江野渡光景;那邊 呢,郁叢叢的,陰森森的,又似乎藏著無 邊的黑暗:令人幾乎不信那是繁華的秦淮 河了。但是河中眩暈著的燈光,縱橫著的 畫舫,悠揚著的笛韻,夾著那吱吱的胡琴 聲,終於使我們認識綠如茵陳酒的秦淮水 了。 等到燈火明時,陰陰的變為沉沉了:黯淡 的水光,像夢一般;那偶然閃爍著的光芒 ,就是夢的眼睛了 那電燈下的人物,只覺像螞蟻一般,更 不去縈念。這是最後的夢;可惜是最短的 夢!黑暗重復落在我們面前,我們看見 傍岸的空船上一星兩星的,枯燥無力又搖 搖不定的燈光。我們的夢醒了,我們知道 就要上岸了;我們心裡充滿了幻滅的情思 《白種人——上帝的驕子》:好詞:驀 生兩次三番張皇失措侮蔑赤子之心一 針見血,一刀兩斷 好段:我向來總覺得孩子應該是世界的 ,不應該是一種,一國,一鄉,一家的。 我因此不能容忍中國的孩子叫西洋人為「 洋鬼子」。但這個十來歲的白種的孩子, 竟已被撳入人種與國家的兩種定型里了。 他已懂得憑著人種的優勢和國家的強力, 伸著臉襲擊我了。這一次襲擊實是許多次 襲擊的小影,他的臉上便縮印著一部中國 的外交史。他之來上海,或無多日,或已 長久,耳濡目染,他的父親,親長,先生 ,父執,乃至同國,同種,都以驕傲踐踏 對付中國人;而他的讀物也推波助瀾,將 中國編排得一無是處,以長他自己的威風 他的從容,他的沉默,他的獨斷獨行,他 的一去不回頭,都是力的表現,都是強者 適者的表現。決不婆婆媽媽的,決不粘粘 搭搭的,一針見血,一刀兩斷,這正是白 種人之所以為白種人。我真是一個矛盾 的人。無論如何,我們最要緊的還是看看 自己,看看自己的孩子!誰也是上帝之驕 子;這和昔日的王侯將相一樣,是沒有種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