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一個小農家的暮賞析

一個小農家的暮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3-04 02:48:47

A. 一個小農家的暮的作品賞析

在詩中,詩人首先描繪了一幅「農婦夜炊圖」:「她」在灶下煮飯,灶里燃燒著新砍的山柴,必必剝剝地響,散發著誘人的清香;山柴熊熊,從灶門透出「嫣紅的火光」,映紅了她的臉龐,映紅了她青布的衣裳。在這幅夜炊圖中,詩人實寫了夜炊時的聲響「必必剝剝的響」和光色「嫣紅的火光」、「青布的衣裳」,虛寫了味感「我們能感覺聯想到山柴的清香和彌漫的飯香」,藉此傳達出了農家生活的靜謐和溫暖。這就從總體上為全詩奠定了一個安寧和暖的基調。
接著,詩人又靈活地調整焦距,重點描繪了一幅「農夫收工圖」。這里,詩人以房屋農婦為基本視點,拉長了焦距,鏡頭緩緩地從屋裡拉到田間,又從田間拉回到屋角,仍然聚焦到田間,最後又延伸到了屋外的「欄里」。焦距的頻繁移動,使對農夫的描繪不再是上文農婦夜炊式的特寫,而是突現出了一個行動的流程,多層次、多角度、多方面地傳達出農家生活的「真」內容:田間的荷鋤耕作、收工後的調狗看牛以及農家溫暖安康的人倫情調。
最後,詩人的視點又從屋裡轉到屋外常見的自然景物:青山、松樹、月亮等,在這靜謐美麗的景色中,孩子們在月亮下面出現了:他們舉頭看著天上的月亮,數著天上的星星,唱著動人的兒歌……在這幅「孩子觀月圖」中,居於中心位置的物象是月亮。景色中的核心是月亮——無月則不見青山與松林;而數天上的星星則是看月的連帶動作。
最後所唱的兒歌同樣也是以月亮為比喻的喻象的。月亮是晶瑩潔白、沉靜美麗的,這幅畫面以月亮為中心,無疑強化了這首詩靜謐美妙、富有童話色彩的氛圍和情調。而孩子們數天上星星時的顛倒錯亂,則突出了他們的渾然未琢的童心,體現了自然之「真」。實際上,前面兩幅圖畫從根本的意義上來說也正是一種沒有經過現代文明雕琢的童心世界,稚拙質朴,一派天然——這就是這幅孩子觀月圖與那兩幅圖的最根本的一致之所在。
《一個小農家的暮》精心地有層次地勾畫了三個生活畫面:農婦夜炊圖、農夫收工圖、孩子觀月圖,藉此寫出了農家生活的「真自然」。這三個畫面,從形式上來看,是以「暮」為背景、以農家生活為中心的空間排列,雖然詩中也有橫向的勾連,但從總體上來看,各個畫面中的主體都在各行其是,因而畫面之間的關系只是一種有序的空間並置,其有序性正根源於詩人在一個以小農家的生活為總體框架的題材范圍內對視點的有序推移(屋內一田間一場間)。但是,從實質上來看,各個畫面在沒有因果關系的並置中,又從不同角度傳達出了農家生活安謐恬淡的氛圍,這種共同的氛圍使這些畫面具有了共同的指向性和趨同性——它們都傳達出了詩人對祖國農家生活的憧憬與嚮往。換言之,詩人是把自己濃郁的思國之情——這一「思想中最真的一點」寄託在這三種恬淡的農家之景的形象描繪之中的,從而造成了情與景融、意與境諧的優美意境,實現了其「於自然界中見到真處」的審美理想。 南通大學副校長、中國屈原學會副會長周建忠:與許多海外赤子直抒胸臆的愛國詩篇不同,劉半農在這首《一個小農家的暮中》沒有把對祖國的思念以濃烈火爆的方式噴瀉而出,而是含蓄地把它寄寓在對一個小農家晚間生活場景這一「真自然」的白描之中,精心地勾畫了一組富有中國鄉土氣息和田園風光的「真自然」的畫面。

B. 求兩首詩的賞析

一、母愛:《遊子吟》賞析

慈 母 手 中 線 ,
游 子 身 上 衣 ;
臨 行 密 密 縫 ,
意 恐 遲 遲 歸 。
誰 言 寸 草 心 ,
報 得 三 春 暉 !

這 首 廣 為 流 傳 的 《 游 子 吟 》 的 作 者 孟 郊 , 生 於 公 元 751年 , 死 於 814年 , 字 東 野 , 唐 代 的 著 名 詩 人 。 他 一 生 窮 困 不 得 志 , 只 是 勤 奮 寫 詩 。 他 寫 詩 , 以 「 苦 吟 」 而 聞 名 , 多 出 一 句 , 多 用 一 字 , 都 要 苦 心 琢 磨 , 反 復 和 吟 誦 。 他 有 不 少 作 品 , 深 刻 、 真 實 地 訴 說 了 封 建 社 會 的 罪 惡 , 反 映 了 廣 大 勞 動 人 民 的 心 聲 。 現 在 這 首 《 游 子 吟 》 淋 漓 盡 致 地 寫 出 了 游 子 思 鄉 、 思 母 的 心 情 , 所 以 一 直 流 傳 至 今 。
這 首 詩 中 的 「 恐 」 講 得 是 生 怕 、 害 怕 的 意 思 。 「 誰 言 」 指 得 是 誰 說 的 意 思 。 「 寸 草 」 說 得 是 小 草 。 「 三 春 暉 」 則 是 說 春 天 的 陽 光 , 春 季 三 個 月 總 稱 為 「 三 春 」 。 而 這 首 詩 的 詩 名 「 游 子 吟 」 是 指 游 子 之 歌 。 「 游 子 」 講 的 是 離 開 父 母 , 遠 在 他 鄉 的 人 。
遠 離 故 鄉 的 人 , 會 時 時 想 念 慈 愛 的 母 親 , 想 起 她 那 日 日 夜 夜 的 操 勞 , 想 起 她 對 兒 女 的 辛 勤 撫 養 , 慈 母 近 來 過 得 舒 心 嗎 ?身 子 骨 兒 可 硬 朗 嗎 ?
此 刻 , 詩 人 又 想 起 離 家 前 夕 慈 母 給 他 縫 衣 服 的 情 景 來 了 。 一 豆 燈 光 下 , 老 人 家 一 手 拿 著 針 線 , 縫 啊 , 縫 啊 , 縫 得 那 樣 精 心 , 那 樣 密 實 , 恨 不 能 把 全 部 的 愛 都 縫 進 去 , 好 為 遠 行 的 兒 子 遮 風 蔽 寒 啊 !生 怕 兒 子 離 家 太 遠 , 太 久 , 遲 遲 不 歸 , 更 怕 兒 子 衣 服 破 了 無 人 縫 補 。 所 以 , 在 兒 子 臨 行 之 前 , 在 昏 暗 的 燈 光 下 , 她 一 針 針 , 一 線 線 , 縫 啊 , 縫 啊 … … 春 草 靠 著 陽 光 的 照 耀 才 能 生 長 。 慈 母 啊 !你 的 溫 暖 勝 過 三 春 的 陽 光 !你 的 恩 情 叫 兒 子 如 何 報 答 呢 ?
多 美 的 一 幅 圖 畫 啊 !母 親 兒 子 之 間 那 種 藕 斷 絲 連 的 情 意 , 盡 在 這 短 短 的 幾 行 詩 句 中 , 表 露 無 遺 。

二、好學:《觀書有感》 賞析
半畝方塘一鑒開,
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半畝方塘〔方塘:方形的水塘〕一鑒開〔一鑒開:像一面鏡子被打開。鑒,鏡子。古時候,鏡子用鏡袱蓋上,用時打開。〕,
半畝方塘像一面鏡子被打開。
將書比作半畝方塘。書是長方形的,所以說「半畝方塘」。「一鑒開」,以鏡子作比,形容方塘極其清澈。
天光雲影共徘徊〔天光雲影共徘徊:天光和雲影一齊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動。〕。
天光和雲影一齊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動。
寫清澈方塘中倒映的美好景緻。「天光」「雲影」,比喻書中的內容。
問渠〔渠:它,指水塘。〕那〔那:同「哪」,怎麼。〕得清如許〔如許:如此,這樣。〕,
為〔為:因為。〕有源頭活水來。
問那方塘的水怎麼會這樣清澈,因為有活水從源頭不斷流來。
前兩句寫景,後兩句議論。一問一答,形象地表達了詩人深切而獨特的讀書感受,暗含哲理
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詩。全詩以方塘作比,形象地表達了一種微妙難言的讀書感受。池塘並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鏡一樣,清澈見底,映照著天光雲影。這種情景,同一個人在讀書中搞通問題、獲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認識時的情形頗為相似。這首詩所表現的讀書有悟、有得時的那種靈氣流動、思路明暢、精神清新活潑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為一位大學問家的切身的讀書感受。詩中所表達的這種感受雖然僅就讀書而言,卻寓意深刻,內涵豐富,可以做廣泛的理解。特別是「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兩句,借水之清澈,是因為有源頭活水不斷注入,暗喻人要心靈澄明,就得認真讀書,時時補充新知。因此人們常常用來比喻不斷學習新知識,才能達到新境界。人們也用這兩句詩來贊美一個人的學問或藝術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淵源。我們也可以從這首詩中得到啟發,只有思想永遠活躍,以開明寬闊的胸襟,接受種種不同的思想、鮮活的知識,廣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斷,新水長流。這兩句詩已凝縮為常用成語「源頭活水」,用以比喻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C. 10首古詩加賞析

夜宿山寺

李白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註解〕內
危樓:高樓,這里指建築在山容頂的寺廟。
百尺:虛指,不是實數,這里形容樓很高。
星辰:天上的星星統稱。恐:恐怕。
(翻譯〕
山上寺院的高樓多麼高,人在樓上一伸手就可以摘天上的星星。我不敢大聲說話,恐怕驚動天上的神仙。
〔賞析〕
《夜宿山寺》是李白的一首紀游寫景短詩。
首句正面描繪寺樓的峻峭挺拔、高聳入雲。發端一個「

」字,倍顯突兀醒目,與「高」字在同句中的巧妙組合,就確切、生動、形象地將山寺屹立山巔、雄視寰宇的非凡氣勢淋漓盡致地描摹出來了。
次句以極其誇張的技法來烘托山寺之高聳雲霄。字字將讀者的審美視線引向星漢燦爛的夜空,非但沒有「高處不勝寒」的感慨,反給人曠闊感,以星夜的美麗引起人們對高聳入雲的「危樓」的嚮往。
三、四句「不敢」寫出了作者夜臨「危樓」時的心理狀態,從詩人「不敢」與深「怕」的心理中,我們完全可以想像到「山寺」與「天上人」的相距之近,這樣,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
這里,詩人發揮大膽想像,渲染山寺之奇高,從而將一座幾乎不可想像的宏偉建築展現在我們面前。

D. 800字美文摘抄及賞析

王曦卓是來我的好朋友。

王曦卓是我們班源的班長。她長得很瘦很瘦,像一根光溜溜的樹枝。她長著一雙不大不小的眼睛,一對黑黑的眉毛。

她是我們的班長,還是老師的助手。在她管紀律的時間,如果有個別同學不聽她的話,他就讓那個同學和粉筆頭緊密接觸。

有一次,老師去取教學書,班裡立刻炸開了鍋。她馬上走上講台,拿起一個粉筆頭扔了出去,並說:「你們再說話,可別怪我的格尺不認人!」同學們馬上安靜了下來。

她不僅對別人很嚴厲,而且對自己也很嚴格。她的課外班很多,大概有5、6個。同學們常叫她「影子騎士」。因為她像影子一樣不停地奔波在課外班之間,所以大家都稱呼她為「影子騎士」。

這就是我的好朋友王曦卓。

E. 山居秋暝每一句賞析,要簡短,字要少

[原文]
山居秋暝
唐·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作品賞析

[賞析一]
詩的開頭兩句「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寫薄暮之景,山雨初霽,幽靜閑適,清新宜人。是詩人用大手筆勾畫的雨後山村的自然畫卷。其清新、寧靜,淡遠之境如在目前。一個「空」字,渲染出天高雲淡,萬物空靈之美。詩人隱居於此是何等的閑適,如此描繪山水田園之典型環境流露出詩人的喜愛之情。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被雨水洗滌後的松林,一塵不染,青翠欲滴;山石顯得格外晶瑩、剔透新亮;就連月光也像被洗過一樣,極其明亮皎潔;山雨匯成的股股清泉頓時流淌於拾級而上的石板上,又順著山澗蜿蜒而下,發出淙淙的清脆悅耳的歡唱,好似宛轉的「小夜曲」奏鳴。「照」與「流」,一上一下,一靜一動,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彷彿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脈搏在跳動。此時此刻詩人也彷彿覺得自己也被洗凈了一般,自然的美與心境的美完全融為一體,創造出如水月鏡般不可湊泊的純美詩境。此種禪意非隱居者莫屬。蘇軾把此聯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典範之秀句。
接下來詩人由寫景轉為寫人。在這幅山水畫作之中,山村的自然美和村民們的生活美是水乳交融的。「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此二句均為寫人——「浣女」、「漁夫」的活動的畫面。詩人採用了「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寫法。可不是么,既是夜間,又被竹林遮擋,怎麼能見到浣洗完衣服歸來的女人們呢!然而,竹海之中傳來的女人們緩步挪移時撥動夜露浸潤的翠竹,發出「沙沙」的聲響,又伴著她們銀鈴般的笑聲,好一派歡聲笑語的喧鬧竟打破了如此寧靜的夜空;再聽水面蓮葉波動,這便是漁夫乘著月光歸來。詩人觸景生情,感慨油然而生:山民們戴月而歸,隨性而起,這般勤勞、樸素、開朗的性格,遠比宦途官場清明、純凈得許多。這些細節無不傳達出詩人不僅喜愛這兒的景美,更喜愛這里的人美。這就很自然地給結句作了有力的鋪墊。
尾聯兩句「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是詩人有感而發。雖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願意留下來。王孫指詩人自己,這是詩人對《楚辭·招隱士》「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以久留」的詩意的反其義而用之,是說春天的芳華雖歇,秋景也佳,隱者自可久留。正如詩人在《青溪》所言:「我心素已閑,清川澹如此。」其喜歸自然,厭惡宦海之情溢於言表。
總之,這首山水田園詩畫山綉水,清新寧靜,寄情山水,於詩情畫意中寄託了詩人的高潔情懷和對理想的追求,含蘊豐富,耐人尋味。

[賞析二]
這首詩寫山居所見秋山雨後黃昏的迷人景色和融怡陶醉的心境,大約是詩人隱居終南或輞川別墅時所作。詩的境界清澄透明,玲瓏剔透,恰似一泓秋水,其中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詩歌於詩情畫意當中寄託著詩人的高潔情懷和對理想生活的執著追求。
首聯整體著眼,大筆勾勒,交待季節,點明狀態,給人以身臨其境,神清氣爽之感。「空山」、「新雨」、「晚秋」,平平實實的幾個字,極易引發人們的聯想,山居環境的靜謐,新雨過後的清新,秋日天氣的颯爽,白日向晚的安寧,字里行間彌漫著一股清幽明潔之氣。「空山」是王維慣用的詞語,耐人尋味。此處絕無冷清、空洞之意,也不是禪宗所謂的空寂、虛無,結合全詩來看,「空山」包含以下四層意思:一指山中林木繁茂,翠綠成蔭,遮掩了人們活動的痕跡,正如王維《鹿柴》所雲「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二是指此處遠離塵囂,人跡罕至,「峽里誰知有人事,世中遙望空雲山」(《桃源行》),有如世外桃源,遺世獨立,又如洞天福地,快樂怡人;三是指山雨初霽,萬物一新,銀輝四射,天地生輝,呈現在詩人眼前的是一派空明潔凈,熠熠生輝的燦爛圖景;四指空而不虛,靜而不寂,活力無限,意趣萬千,因為山中有歡歌笑語,漁舟晚唱,有明月朗照,清泉潺潺。可見,雨後空山帶給人們的不是孤獨、寂寞,不是沉寂、死滅,而是生機活力,妙趣橫生。
頷聯小處著眼,工筆細描,動靜結合,光色輝映,營造出一個雅緻脫俗、明媚空靈的迷人世界。皓月當空,朗照萬物;蒼松如蓋,亭亭凈植;松葉如針,清翠欲滴;水珠點點,閃閃發光;樹影斑駁,月光輝映,灑下一地的星星點點,有如細碎銀子鋪滿山林,給人以如夢似幻,飄飄欲仙之感。落一「照」字,不同於「瀉」,朱自清《荷塘月色》寫月光:「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與花上。」用「瀉」寫出了月光如水,靜謐朗照,柔媚生輝的特點。王維寫月光用「照」字,光色兼備,狀態逼真,活現月照松林,回光返射,閃爍不定,迷離恍惚的特點;也引導讀者去留意空山松林沐浴月華的恬靜光潔和明亮空靈。如果說第一句側重寫月下松林的幽美景緻的話,那麼,第二句就是寫月下溪流的活潑生機。你瞧:山泉流淌,淙淙作響;月映溪流,素潔如練;流水空明,清澈見底;溪流彎彎,活潑機靈。面對這一溪清幽潔明,空靈剔透的山泉,恨不得掬一水山月滋潤滄桑的面龐,擷一縷清音唱響心靈的浪花。著一「流」字,盡顯風流,頗有柳宗元《小石潭記》「斗折蛇行,明滅可見」的韻味,也引導人們去體味小溪或水石相激飛花濺玉的閃亮或穿林繞石琤琤琮琮的合鳴。王維一「流」,可謂意態橫生,妙趣無窮!
頸聯拓展一步,進到人事生活,而這種生活出現在山中黃昏這一特有的情境中,便顯現出迷人的色彩。上句寫姑娘:一群天真無邪的農家少女浣衣歸來,結伴同行;她們嬉戲玩鬧,笑逐顏開,吵醒沉睡的山林,激活了寂靜的生機,銀鈴般的笑聲回盪在空曠幽深的竹林中。下句寫漁人:幾艘小船滿載星輝,盡興而歸,滿眼荷葉紛紛倒向兩邊,掀翻了無數晶瑩剔透的水珠。此情此景,讓人心生羨慕,多麼想,搖一船沉甸甸的豐收喜悅來迎接又一個靜謐幽美的夜晚;多麼想,唱一池脆生生的漁舟小調去歡送又一個余輝掩映的黃昏。姑娘也好,漁人也罷,詩人只聽見竹林中的喧鬧而不見其人,只見到蓮株的搖動而不見行舟,自可想見竹林蓮叢的茂密幽深,人們竟是裹在這樣一個鬱郁蔥蔥的綠色世界裡,這是何等動人的景象啊!而且,我們完全有理由推想,生活在這個世外桃源的人們,勤勞純朴,心性高潔;安居樂業,幸福快樂;率性真誠,一派天然。難怪末聯詩人要由衷地傾吐出「王孫」可留的感嘆了。
尾聯巧用《楚辭·招隱士》之典,《招隱士》末句雲:「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以久留。」原意是招王孫出山入仕,王維反用其意,自成佳構,增無限趣味,「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春芳雖然自然而然的消歇了,但秋光一樣美麗迷人,「王孫」自可不必離去了。貌似勸人,實則自勉。「山中」比朝中好,潔凈純朴,可以遠離官場污濁而潔身自好;「山中」比塵世好,純潔空靈,可以遠離世俗庸碌而修養性情。詩人對山中生活的迷戀之情,躍然紙上。另外,從全詩所用意象也可看出作者的思想情趣。皎皎明月,純潔空明;鬱郁青松,亭亭凈植;幽幽清泉,潺潺流淌;森森翠竹,修直挺拔;卓卓清蓮,污而不染;……凡此種種,在傳統詩文裡面,都是一些清閑雅緻,高潔不俗的意象,由此不難看出王維對理想生活的念念不忘之心。

[賞析三]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詩中明確寫有浣女漁舟,詩人怎下筆說是「空山」呢?原來山中樹木繁茂,掩蓋了人們活動的痕跡,正所謂「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鹿柴》)。由於這里人跡罕至,「峽里誰知有人來,世中遙望空雲山」(《桃源行》);自然不知山中有人來了。「空山」兩字點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霽,萬物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氣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卻有皓月當空;群芳已謝,卻有青松如蓋。山泉清冽,淙淙流瀉於山石之上,有如一條潔白無瑕的素練,在月光下閃閃發光,多麼幽清明凈的自然美啊!王維的《濟上四賢詠》曾經贊嘆兩位賢士的高尚情操,謂其"息陰無惡木,飲水必清源」。詩人自己也是這種心志高潔的人,他曾說:」寧息野樹林,寧飲澗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嶇見王侯。」(《獻始興公》)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嗎?這兩句寫景如畫,隨意灑脫,毫不著力。像這樣又動人又自然的寫景,達到了藝術上爐火純青的地步,非一般人所能學到。「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竹林里傳來了一陣陣的歌聲笑語,那是一些天真無邪的姑娘們洗罷衣服笑逐著歸來了;亭亭玉立的荷葉紛紛向兩旁披分,掀翻了無數珍珠般晶瑩的水珠,那是順流而下的漁舟劃破了荷塘月色的寧靜。在這青松明月之下,在這翠竹青蓮之中,生活著這樣一群無憂無慮、勤勞善良的人們。這純潔美好的生活圖景,反映了詩人過安靜純朴生活的理想,同時也從反面襯托出他對污濁官場的厭惡。這兩句寫的很有技巧,而用筆不露痕跡,使人不覺其巧。詩人先寫"竹喧""蓮動",因為浣女隱在竹林之中,漁舟被蓮葉遮蔽,起初未見,等到聽到竹林喧聲,看到蓮葉紛披,才發現浣女、蓮舟。這樣寫更富有真情實感,更富有詩意。
詩的中間兩聯同是寫景,而各有側重。頷聯側重寫物,以物芳而明志潔;頸聯側重寫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時,二者又互為補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蓮,可以說都是詩人高尚情操的寫照,都是詩人理想境界的環境烘托。
既然詩人是那樣地高潔,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個稱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說:「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本來,《楚辭·招隱士》說:「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詩人的體會恰好相反,他覺得「山中」比「朝中」好,潔凈純朴,可以遠離官場而潔身自好,所以就決然歸隱了。
這首詩一個重要的藝術手法,是以自然美來表現詩人的人格美和一種理想中的社會之美。表面看來,這首詩只是用「賦」的方法模山范水,對景物作細致感人的刻畫,實際上通篇都是比興。詩人通過對山水的描繪寄慨言志,含蘊豐富,耐人尋味。

[賞析四]
這首詩寫出了清新、幽靜、恬淡、優美的山中秋季的黃昏美景。王維所居輞川別墅在終南山下,故稱山居。一場秋雨過後,秋山如洗,清爽宜人。時近黃昏,日落月出,松林靜而溪水清,浣女歸而漁舟從。如此清秋佳景,風雅情趣,自可令王孫公子流連陶醉,忘懷世事。此詩以一"空"字領起,格韻高潔,為全詩定下一個空靈澄凈的基調。全詩動靜結合,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月照松林是靜態,清泉流溢是動態。前四句寫秋山晚景之幽靜,五六句寫浣女漁舟之喧嘩。詩之四聯分別寫感覺、視覺、聽覺、感受,因象得趣,因景生情。反襯了當今社會官臣惰,貪,寫出詩人自己的高尚情操,寫出那無憂無慮,表達了作者十分嚮往這種生活。也表達了作者崇尚恬靜淡泊的田園生活,不願同流合污,潔身自好的人生態度。還有一點值得注意:古代文人多借清秋而寫悲傷之意,此詩則屬樂秋之佳作。《增訂評注唐詩正聲》郭雲:"色韻清絕。"《唐詩解》:"雅興淡中有致趣。"《唐詩矩》:"右丞本從工麗入,晚歲加以平淡,遂到天成。"《唐詩合選詳解》王雲翼雲:"前是寫山居秋暝之景,後入事言情,而不欲仕宦之意可見。"
這首山水名篇,於詩情畫意之中寄託著詩人高潔的情懷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詩的中間兩聯同是寫景,而各有側重。頷聯側重寫物,以物芳而明志潔;頸聯側重寫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時,二者又互為補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蓮,可以說都是詩人高尚情操的寫照,都是詩人理想境界的環境烘托。
既然詩人是那樣地高潔,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個稱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說:「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本來,《楚辭·招隱士》說:「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詩人的體會恰好相反,他覺得「山中」比「朝中」好,潔凈純朴,可以遠離官場而潔身自好,所以就決然歸隱了。
這首詩一個重要的藝術手法,是以自然美來表現詩人的人格美和一種理想中的社會之美。表面看來,這首詩只是用「賦」的方法模山范水,對景物作細致感人的刻畫,實際上通篇都是比興。詩人通過對山水的描繪寄慨言志,含蘊豐富,耐人尋味。 王維的人生大志也隱藏在字里行間。
中心:寫清幽安閑之境,表達了詩人順應天性,怡然自適。

[賞析五]
首聯點明時間和地點,表達了一幅景象:在秋天寂靜空靈的山林里,剛下過雨,迷濛不已。 頷聯動靜結合,有「明月照」和「石上流」:在寧靜的夜裡,皎潔的月亮發出柔和的光,星星點點地灑在地上;流水淙淙地流過,似乎在唱一首動聽的曲子。頸聯以小姑娘和漁夫來襯托山的寧靜。尾聯則抒發了詩人對恬靜,安詳的生活的嚮往。

F. 問一首詞的翻譯與賞析

、《鳳凰台上憶中吹簫(送韓西)》

寸寸微雲,絲絲殘照,有無明滅難消。正斷魂魂斷,閃閃搖搖。望望山山水水,人去去,隱隱迢迢。從今後,酸酸楚楚,只似今宵(朝)。 青遙,問天不應,看小小雙卿,裊裊無聊。更見誰誰見,誰痛花嬌?誰望(共)歡歡喜喜,偷素粉,寫寫描描?誰還管,生生死死(身身世世),暮暮(夜夜)朝朝?

這首詞是為別女友韓西而作,細膩地表現了她內心抑鬱的情緒,再現與女友分別使她墮入深淵的情景。巧用疊字抒情寫意,堪與詞作大家李清照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之句媲美,將雙卿後半生的酸楚盡相傾訴。「偷素粉、寫寫描描。誰還管,生生世世,夜夜朝朝。」這首詞,情境哀凄,詞義悲苦。用雙字二十餘疊,絲毫不露牽強痕跡。末尾三句,「誰還管,生生世世,夜夜朝朝」更是余怨無窮,緊緊扣人心弦,令人動容。

雙卿的詞,沒有華麗詞藻,大多採用生活語言,善於將自己的情感融於自然景物中,揭示生活悲劇中所蘊藏的美質,創造出具有高度美學意義的境界。她還善於掌握聲調韻律錯綜復雜的不同節奏,以適應自己思想感情有起伏變化。如《鳳凰台上憶吹簫》通篇語言質朴,且巧用疊字,造成回環詠嘆的藝術效果,纏綿悱惻,旋律優美,可謂情苦詞哀,已達極致,加上連用疊字二十餘韻,真可與李易安的《聲聲慢》相媲美,確是雙卿自述境況的凄絕的哀歌。

清代陳廷焯在《白雨齋詞話》評曰:「 其情哀,其詞苦。用雙字至二十餘疊,亦可謂廣大神通矣。易安見之,亦當避席。」

8、《鳳凰台上憶吹簫(殘燈)》

已暗忘吹,欲明誰剔?向儂無焰如螢。聽土階寒雨,滴破殘更。獨自懨懨耿耿,難斷處、也忒多情。香膏盡,芳心未冷,且伴雙卿。星星。漸微不動,還望你淹煎,有個花生!勝野塘風亂,搖曳漁燈。辛苦秋蛾散後,人已病、病減何曾?相看久(人),朦朧成睡,睡去還(空)驚。

這是有一次,因勸諫丈夫,反給丈夫禁閉在廚房裡,只有一盞半明不滅的殘燈作著她,引起了她的幽怨,寫下了這心弦的哀音,人是凄涼,景是凄涼,事是凄涼,詞是凄涼,讀來讓人一掬同情之淚,讓人唏噓不止。

作者通過對殘燈的觀察、描繪,創造出凄涼的氛圍。夜晚,萬籟寂無聲,暮色中一盞殘燈搖曳閃爍微弱的燈光,孤獨凄冷,「獨自懨懨耿耿」的殘燈,如同燈下柔弱孤寂的作者,「香膏盡,芳心未冷,且伴雙卿」,無人陪伴的夜晚,有了殘燈的相隨,亦可聊以自慰。只是,他們的命運是那麼的相似,一個是即將熄滅的殘燈,一個是被折磨、被傷害的雙卿。看燈,也是在看自己,哀悼殘燈的命運,也是在感嘆自身的不幸,詞中雖沒有直言控訴壓迫她的惡勢力,然而字里行間,都浸透著一個封建社會中受盡侮辱、欺凌的女子的血和淚。
雙卿是善良的,她的感情是細膩的,常常借詠物來抒發自己的感慨。善於運用孤獨、衰殘、暗淡、凄冷的意象,來抒寫絕望的情懷,實為自己不幸的遭遇和悲涼的心境寫照。

9、《鳳凰台上憶吹簫(餉耕)》

紫陌春情,漫額裹春紗,
自餉春耕,小梅春瘦,細草春明。
春日步步春生。
記那年春好,向春鶯說破春情。
到如今,想春箋春淚,都化春冰。

憐春痛春春幾?被一片春煙,鎖住春鶯。
贈與春依,遞將春你,是依是你春靈。
算春頭春尾,也難算春夢春醒。
甚春魔,做一場春夢,春誤雙卿!

林清玄先生在其散文《時間之旅》中寫道:「夏夜裡風檐展書讀,讀到清朝詩人賀雙卿的《鳳凰台上憶吹蕭》,對於情愛有如此的注腳:這一閡充滿了春天的詞,讀起來竟是娥眉婉轉,千腸百結。賀雙卿用春天做了兩個層次的象徵,第一個層次是用春天來象徵愛情的瑰麗與愛情的不可把捉。第二個層次是象徵愛情的時序,縱使記得那年春好,一轉眼便已化成春冰,消失無蹤。」春天是美好的,然而,在悲情詞人的眼裡,美好的春光不但不能帶來歡娛,反而勾起她對往昔美好時光的無回憶和所思,物是人非,春光依舊,青春不再,了詞人平添無盡的憂思。人生如夢,一場春夢醒來,是春風春情耽誤了雙卿啊。春風無語,春雨不言,獨有雙卿在春的田野惆悵春天。

G. 七言絕句賞析

《回鄉偶書》
作者: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催。
兒童相見不相版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這是權一首久客異鄉,返回故里的感懷詩。全詩抒發了山河依舊,人事不同,人生
易老,世事滄桑的感慨。一、二句,詩人置於熟悉而又陌生的故鄉環境中,心情難於
平靜。首句寫數十年久客他鄉的事實,次句寫自己的「老大」之態,暗寓鄉情無限。
三、四句雖寫自己,卻從兒童方面的感覺著筆,極富生活情趣。詩的感情自然、逼
真,內容雖平淡,人情味卻濃足。語言朴實無華,毫不雕琢,細品詩境,別有一番天
地。全詩在有問無答中作結,哀婉備至,動人心弦,千百年來為人傳誦,老少皆知。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