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秋懷詩王蘋賞析

秋懷詩王蘋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3-04 02:45:35

『壹』 字「蓼谷」的山東歷史文人是誰

王蘋(1661~1720)字秋史,號蓼谷山人,自稱七十二泉主人。清代濟南歷城人。祖籍臨山衛(今屬浙江),後遷居歷城。因他寫有詩句:「亂泉聲里誰通屐,黃葉林間自著書」;「黃葉下時牛背晚,青山缺處有人行」的名句,時人稱之為「王黃葉」。蘋年輕時性情狂放,酷愛詩歌,「人以狂士目之」。少年時曾至山西,中進士前後兩度至江浙,游覽祖國名山大川,創作了大量詩篇。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中進士,被授任知縣。王蘋為人至孝,因母親年老不願遠行,遂改任成山衛(今屬山東榮成)教授(明、清州縣學官名,掌管學校課試,傳授學業)。此間講習詩文,與諸生研討學問,贏得學生們的敬愛。因成山衛僻處海隅,不便奉養老母,一年後棄官還鄉。在趵突泉西元代萬竹園舊址結廬潛居,專注於詩文寫作。因其廬舍築於名列濟南七十二名泉之二十四位的望水泉之上,故將所居稱之為「二十四泉草堂」,同時在草堂前後闢地種菜,開鑿池塘,並導泉為溪,縈回園內,使園內又成為讀書吟詩的勝地,時人稱為王氏「南固」,曾有詩雲:「百年竟落書生手,滿郡猶呼閣老亭」。一生賦詩3000多首,傳世詩集有《二十四泉草堂集》,其中收詩1000多首。其文集乾隆年間由胡德琳刪訂後,稱《蓼村集》。

代表詩作

【秋懷詩其一】秋聲跋扈土垣東,促迫村莊萬樹紅。雁陣昏黃浮綠水,蟲吟慘淡訟酸風。諸山未醒重陽酒,亂帙平分一畝宮。細讀農書閑把瓮,且將種菜論英雄。

『貳』 閱讀下面這首清詩,回答問題。(8分)秋懷詩王蘋秋聲跋扈土垣東, 促迫村莊萬樹紅。雁陣昏黃浮綠水,蟲吟


小題1:前兩聯寫出復了秋風制的蕭殺。(1分)首聯運用擬人手法,(1分)寫秋風跋扈、摧紅樹葉,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秋風的囂張蕭殺;(1分)頷聯用雁陣低飛、秋蟲哀鳴襯托秋風的緊促凄冽。(1分)(意思對即可)
小題2:詩人通過寫自己細讀農書,汲水灌園,像劉備一樣躬耕田園;(2分)表達了閑適恬淡的生活態度和歸隱田園的願望。(2分)

『叄』 能不能幫忙賞析一下秋懷詩 王蘋 前兩聯的修辭手法 還有最後一句表達的思想感情

前兩句運用擬人修辭
最後一句表達了作者的生活態度和歸隱田園的願望秋懷回詩王蘋 秋聲跋扈土垣答東, 促迫村莊萬樹紅。 雁陣昏黃浮綠水,蟲吟慘淡訟酸風 諸山未醒重陽酒,亂帙平分一畝宮。 細讀農書閑把瓮,且將種菜論英雄

『肆』 古詩問題

高適
端午 登高
岑參

強欲登高去, 無人送酒來。
遙憐故園菊, 應傍戰場開。

唐代以九月九日重陽節登高為題材的好詩不少,並且各有特點。岑參的這首五絕,表現的不是一般的節日思鄉,而是對國事的憂慮和對戰亂中人民疾苦的關切。表面看來寫得平直樸素,實際構思精巧,情韻無限,是一首言簡意深、耐人尋味的抒情佳作。

這首詩的原注說:「時未收長安。」唐天寶十四載(755)安祿山起兵叛亂,次年長安被攻陷。至德二載(757)二月肅宗由彭原行軍至鳳翔,岑參隨行。九月唐軍收復長安,詩可能是該年重陽節在鳳翔寫的。岑參是南陽人,但久居長安,故稱長安為「故園」。

古人在九月九日重陽節有登高飲菊花酒的習俗,首句「登高」二字就緊扣題目中的「九日」。劈頭一個「強」字,則表現了詩人在戰亂中的凄清景況。第二句化用陶淵明的典故。據《南史·隱逸傳》記載:陶淵明有一次過重陽節,沒有酒喝,就在宅邊的菊花叢中獨自悶坐了很久。後來正好王弘送酒來了,才醉飲而歸。這里反用其意,是說自己雖然也想勉強地按照習俗去登高飲酒,可是在戰亂中,沒有象王弘那樣的人來送酒助興。此句承前句而來,銜接自然,寫得明白如話,使人不覺是用典,達到了前人提出的「用事」的最高要求:「用事不使人覺,若胸臆語也。」(邢邵語)正因為此處巧用典故,所以能引起人們種種的聯想和猜測:造成「無人送酒來」的原因是什麼呢?這里暗寓著題中「行軍」的特定環境。

第三句開頭一個「遙」字,是渲染自己和故園長安相隔之遠,而更見思鄉之切。作者寫思鄉,沒有泛泛地籠統地寫,而是特別強調思念、憐惜長安故園的菊花。這樣寫,不僅以個別代表一般,以「故園菊」代表整個故園長安,顯得形象鮮明,具體可感;而且這是由登高飲酒的敘寫自然發展而來的,是由上述陶淵明因無酒而悶坐菊花叢中的典故引出的聯想,具有重陽節的節日特色,仍貼題目中的「九日」,又點出「長安故園」,可以說是切時切地,緊扣詩題。詩寫到這里為止,還顯得比較平淡,然而這樣寫,卻是為了逼出關鍵的最後一句。這句承接前句,是一種想像之辭。本來,對故園菊花,可以有各種各樣的想像,詩人別的不寫,只是設想它「應傍戰場開」,這樣的想像扣住詩題中的「行軍」二字,結合安史之亂和長安被陷的時代特點,寫得新巧自然,真實形象,使我們彷彿看到了一幅鮮明的戰亂圖:長安城中戰火紛飛,血染天街,斷牆殘壁間,一叢叢菊花依然寂寞地開放著。此處的想像之辭顯然已經突破了單純的惜花和思鄉,而寄託著詩人飽經戰爭憂患的人民的同情,對早日平定安史之亂的渴望。這一結句用的是敘述語言,朴實無華,但是寓巧於朴,余意深長,耐人咀嚼,頓使全詩的思想和藝術境界出現了一個飛躍。

顆詩心 一樣情懷——江總與岑參的重陽詩比較談

心逐南雲逝,形隨北雁來。

故鄉籬下菊,今日幾花開。

——江總《於長安歸還揚州九月九日行微山亭賦韻》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

遙憐故鄉菊,應傍戰場開。

——岑 參《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重陽是中國一個重要的節日。關於這個節日的來源,古籍早有記載:「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古代,九為陽數,農歷九月九日,兩九相重,所以叫重陽,又叫重九。

佳節來臨,兄弟姐妹,親朋至友,總是歡聚一堂,共度良辰。「邀歡任落風前帽,促飲爭吹酒上花」(宋祁《九日置酒》),大家開懷暢飲,竟至於「諸山未醒重陽酒」(王蘋《秋懷詩》),「醉把茱萸仔細看」(杜甫《九日藍田會飲》)。而那些因種種原因不能團聚的人,則「每逢佳節倍思親」(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苦厭繁機少適懷,欣逢重九啟賓罍。」(韓琦《乙巳重陽》)平時為公務所累,為家事所牽,到了重陽,似覺寬余,人們便要開懷暢飲了。但重陽飲酒,只是節日活動的一個內容。佳節之際,適值菊花吐蕊之時,故賞菊品菊,便成了古時節日的風尚。宋代范成大的「世情兒女無高韻,只看重陽一日花」(《重陽後菊花二題》),雖是譏誚之語,但藉此,不難想像節日這天,「出門俱是看花人」的空前盛況。重陽節還有其他的一些活動,如登高、插茱萸、放風箏等。「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親」(孟浩然《九日》),「漢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臨曙色開。……且欲近尋彭澤宰,陶然共醉菊花杯」(崔曙《九月登望仙台呈劉明府》),「九日登高望,蒼蒼遠樹低」(劉長卿《九日登李明府北樓》),「白頭太守真愚甚,滿插茱萸望辟邪」(宋祁《九日置酒》),「夜靜弦聲響碧空,宮商信任往來風」(高駢《風箏》)等詩句,都再現了重陽佳節那豐富多彩的節日風習。

到了重陽,文人墨客,則常常詩思泉涌,情感難抑。南陳詩人江總的《於長安歸還揚州九月九日行微山亭賦韻》和唐代詩人岑參的《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就是兩首著名的重陽佳作。

江總在陳時,官至尚書令,到晚年,陳滅於隋,從此鬱郁寡歡。詩人在回揚州途中經山東微縣微山亭所詠的這首重陽小詩,就在強烈的故鄉之念中,流露出亡國的隱痛。

重九之日,岑參正行軍在外。時逢安史之亂,一直戍守邊關的詩人,眷戀家鄉,記掛社稷,字里行間,滲透著思鄉意、愛國情,一腔熱血,憂國憂民。

應該說,這不同時代的兩首同題材詩作,題旨是很接近的。作者「每逢佳節倍思親」,但這種思念又不只為區區兒女情所囿,而能廓開胸襟,繫念國家、人民,其情懷,不是給人凄苦,而是予人激昂,情感強烈,感染力強。

詩歌以情感人,怎樣將這種「情」表現得淋漓盡致,引人共鳴,詩人總是根據自己對生活的獨特理解,採取不同的藝術角度。江總的詩即景抒情,感情比較含蓄。作者思鄉心切,但全詩沒有一言一句直接發泄這種情懷,前兩句言所見之景:流雲南逝,大雁南歸;後兩句言所想之境:故鄉籬菊,花事何如?但實景虛象,絕非隨意拈來,而是精心擇用。這樣,故土之眷盡在這眼前、遠處的景物之中;亡國之恨,則全蘊於景點構成的圖畫里。

相對地說,岑參的《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情感要率直強烈了許多。作者賦陳其事,直接敘狀自己的行動心理,表情達意。前兩句先敘自己的節日無聊。據史料記載,陶淵明九月九日沒酒喝,心中悶悶不樂,便坐在宅邊菊叢中採菊,遠遠望見穿白衣的王弘送酒來,便匆匆迎上去,捧起酒就喝。而現在岑參卻更不如陶令。當然,作者並非要像陶潛那樣有酒則喜,他的「強欲登高」、「無人送酒」只是突現自己的孤寂、失落。何以有這樣的情感?後兩句則袒露心跡,兵荒馬亂,戰燹不斷,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菊花無情,自開自謝,可鮮艷的花朵卻硝煙籠罩,其景其情,何其悲哀!作者不只因孤身在外,念起故鄉的菊景,而是傷時感事,表露反對戰亂,渴求和平的心跡。

角度雖有異,詩心出一轍。江總和岑參,雖身處不同的時代,但都有一顆關心國運和民瘼的詩心,其拳拳情愫,不能不給人以啟迪、激勵。

當然,古代也有不少詩人在佳節時流露出感傷的情緒。「靡靡秋已夕,凄凄風露交。蔓草不復榮,園木空自凋。清氣澄余滓,杳然天界高。哀蟬無留響,叢雁鳴雲霄。萬化相尋繹,人生豈不勞!從古皆有沒,念之中心焦。」時到秋末,萬物零落,天氣寒冷,風露交加;草茂已去,園木凋謝;天宇澄徹,空闊渺遠;哀蟬聲斷,群雁南鳴。這是東晉大詩人陶淵明《己酉歲九月九日》一詩描寫的重陽景象,詩人由景衰色弱,聯想到人生的勞頓與死亡,表現了重陽這個特定節日的獨特感受。與陶淵明有同樣感慨的還真不少。宋朝李清照《醉花陰·重陽》詞雲:「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西風卷簾,黃昏東籬,把盞臨風,怎能不黯然銷魂?哪裡只是「人比黃花瘦」,分明是觸景生情,情使形勞!重陽之時,正處深秋,人們望著「落木無邊江不盡」(陳師道《次韻李節推九日登南山》)的蕭瑟景色,自然會想起人生的秋天,感嘆韶光易逝,上述兩篇作品正是這種感情的流露。其他如「九日清樽欺白發,十年為客負黃花」(陳師道《九日寄秦覯》),「幾年回首夢雲關,此日重來兩鬢斑」(朱熹《奉酬九日東峰道人溥公見贈之作》),「蓬鬢轉添今日白,菊花猶似去年黃」(魯淵《重九》)等,都是這種感情的流露。我們不能說發出這些感嘆的詩人思想境界不高,因為封建時代令有才智者境途窘迫,難展宏圖,「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杜甫《登高》),乃是封建社會的悲劇。但也確有不少詩人於蕭瑟中振作,積極進取。元代張養浩《九日》詠嘆:「雲山自笑頭將鶴,人海誰知我亦鷗。幸遇佳晨莫辭醉,浮雲今古劇悠悠。」詩語蘊藉,風度瀟灑,顯示了豁達的襟抱。宋代蘇洵盡管是「佳節久從愁里過」,但仍然「壯心偶旁醉中來」(《九日和韓魏公》)。宋代另一詩人韓琦則「雖慚老圃秋容淡,且看黃花晚節香」(《九日水閣》),表現了自己一生正氣、矢志不渝的志向。明代李東陽的筆下,重陽美景境界開闊:「煙中樹色浮瓜步,城上山形繞建康」(《九日渡江》)。而唐代白居易那老而彌堅、壯心不已的襟懷,更是令人欽敬:「滿園菊花鬱金黃,中有孤絲色白霜。還似今朝歌舞席,白頭翁入少年場。」(《重陽席上賦白菊》)詩人以金黃鬱郁的菊花喻少年,以中間夾雜的白霜孤絲喻年長,作者並不以孤獨年老而寡歡,卻以少年意氣在「歌舞席」上一展風采。這種青春煥發的精神、樂觀開朗的性格、積極用世的思想,給人啟迪、促人奮起!明末清初傑出的愛國主義領袖顧炎武《酬王處士九日見懷之作》雲:「是日驚秋老,相望各一涯。離懷銷濁酒,愁眼見黃花。天地存肝膽,江山閱鬢華。多蒙千里訊,逐客已無家。」短短一首重陽之作,詩人懷摯友,發豪情,表達愛國盡忠的誠心,抒發忘我報國的志向,其一腔愛國熱血,洶涌澎湃,悲壯激昂,撼人心魄,動人魂靈!這種感情基調,與江總、岑參詩中所流露出的,還是比較接近、令人可敬的!

『伍』 秋懷詩(王蘋)中前兩聯中「秋風」有什麼特點,詩人是如何描寫的尾聯蘊含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給你標准答案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