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春千古名句
這首《武陵春》為作者中年孀居後避亂金華時所作。她歷盡亂離之苦,所以詞情極為悲戚。上片極言眼前景物之不堪,心情之凄苦。下片進一步表現悲愁之深重。全詞充滿「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
這首詞借暮春之景,寫出了詞人內心深處的苦悶和憂愁。全詞一喝三嘆,語言優美,意境,有言盡而意不盡之美。
這首詞繼承了傳統的詞的作法,採用了類似後來戲曲中的代言體,以第一人稱的口吻,用深沉憂郁的旋律,塑造了一個在孤苦凄涼環中流盪無依的才女形象。
這首詞簡煉含蓄 ,足見李清照煉字造句之功力。
其中「風住塵香花已盡」一句已達至境:既點出此前風吹雨打 、落紅成陣的情景,又繪出現今雨過天晴,落花已化為塵土的韻味;既寫出了作者雨天不得出外的苦悶,又寫出了她惜春自傷的感慨,真可謂意味無窮盡。
這首詞由表及裡,從外到內,步步深入,層層開掘,上半闋側重於外形,下半闋多偏重於內心 。「日晚倦梳頭」、「欲語淚先流」是描摹人物的外部動作和神態。這里所寫的「日晚倦梳頭」,是另外一種心境。
這時她因金人南下,幾經喪亂,志同道合的丈夫趙明誠早已逝世,自己隻身流落金華,眼前所見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景,睹物思人 ,物是人非,不禁悲從中來,感到萬事皆休,無窮索寞。因此她日高方起,懶於梳理。「欲語淚先流」,寫得鮮明而又深刻。這里李清照寫淚,先以「欲語 」作為鋪墊,然後讓淚奪眶而出,簡單五個字,下語看似平易,用意卻無比精深,把那種難以控制的滿腹憂愁一下子傾瀉出來 ,感人肺腑、動人心弦
B. 武陵春中那一句是千古名句
敘述哀傷的原因和哀傷的程度:「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在春天裡版花開花落年年權如此,並沒有新的變化,而人卻與以前大不一樣了,國破、家亡、夫死,她對一切都喪失了興趣。即使有心訴說自己的遭遇和心情,也是言未出而淚先流,這比「聲淚俱下」的描寫更深入了一層。她的悲哀是不可觸摸的,不但不能說,而且不能想,一想到就會淚如雨下。在這里作者利用「日晚倦梳頭」和「欲語淚先流」兩個外在的行為具體地表達了她內心的濃重哀愁。
C. 李清照的「武陵春」的名句是啥謝謝!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語淚先流.
載不動許多愁.
武陵春
【宋】李清照
風住塵香花已盡, 日晚倦梳頭。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 也擬泛輕舟。 只恐雙溪舴艋舟, 載不動許多愁。
D. 千古名句!
一、《行路難·其一》
唐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譯文:
金杯里裝的名酒,每斗要價十千;玉盤中盛的精美菜餚,收費萬錢。胸中郁悶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劍環顧四周,我心裡委實茫然。想渡黃河,冰雪堵塞了這條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風雪早已封山。
象呂尚垂釣溪,閑待東山再起;伊尹乘舟夢日,受聘在商湯身邊。何等艱難!何等艱難!歧路紛雜,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邊?相信總有一天,能乘長風破萬里浪;高高掛起雲帆,在滄海中勇往直前!
二、《月下獨酌·其一》
唐代: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相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譯文:
花叢中擺下一壺好酒,無相知作陪獨自酌飲。
舉杯邀請明月來共飲,加自己身影正好三人。
月亮本來就不懂飲酒,影子徒然在身前身後。
暫且以明月影子相伴,趁此春宵要及時行樂。
我唱歌月亮徘徊不定,我起舞影子飄前飄後。
清醒時我們共同歡樂,酒醉以後各奔東西。
但願能永遠盡情漫遊,在茫茫的天河中相見。
三、《靜夜思》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譯文:
明亮的月光灑在床前的窗戶紙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層霜。
我禁不住抬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遠方的家鄉。
四、《早發白帝城》
唐代: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譯文:
清晨,朝霞滿天,我就要踏上歸程。從江上往高處看,可以看見白帝城彩雲繚繞,如在雲間,景色絢麗!千里之遙的江陵,一天之間就已經到達。
兩岸猿猴的啼聲不斷,回盪不絕。猿猴的啼聲還回盪在耳邊時,輕快的小船已駛過連綿不絕的萬重山巒。
五、《關山月》
唐代: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譯文:
一輪明月從祁連山升起,穿行在蒼茫雲海之間。
浩盪的長風吹越幾萬里,吹過將士駐守的玉門關。
當年漢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覬覦青海大片河山。
這里就是歷代征戰之地,出征將士很少能夠生還。
戍守兵士遠望邊城景象,思歸家鄉不禁滿面愁容。
此時將士的妻子在高樓,哀嘆何時能見遠方親人。
E. 李清照的《武陵春》中表現詩人愁緒重重的名句
《武陵春》 -李清照
風住塵香花已盡 日晚倦梳頭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 也擬泛輕舟
只恐雙溪舴艋舟 載不動許多愁
這首詞是宋高宗紹興五年(1135)作者避難浙江金華時所作。當年她是五十三歲。那時,她已處於國破家亡之中,親愛的丈夫死了,珍藏的文物大半散失了,自己也流離異鄉,無依無靠,所以詞情極其悲苦。
首句寫當前所見,本是風狂花盡,一片凄清,但卻避免了從正面描寫風之狂暴、花之狼藉,而只用「風住塵香」四字來表明這一場小小災難的後果,則狂風摧花,落紅滿地,均在其中,出筆極為蘊藉。而且在風沒有停息之時,花片紛飛,落紅如雨,雖極不堪,尚有殘花可見;風住之後,花已沾泥,人踐馬踏,化為塵土,所余痕跡,但有塵香,則春光竟一掃而空,更無所有,就更為不堪了。所以,「風住塵香」四字,不但含蓄,而且由於含蓄,反而擴大了容量,使人從中體會到更為豐富的感情。次句寫由於所見如彼,故所為如此。日色已高,頭猶未梳,雖與《鳳凰台上憶吹簫》中「起來慵自梳頭」語意全同,但那是生離之愁,這是死別之恨,深淺自別。
三、四兩句,由含蓄而轉為縱筆直寫,點明一切悲苦,由來都是「物是人非」。而這種「物是人非」,又決不是偶然的、個別的、輕微的變化,而是一種極為廣泛的、劇烈的、帶有根本性的、重大的變化,無窮的事情、無盡的痛苦,都在其中,故以「事事休」概括。這,真是「一部十七史,從何說起」?所以正要想說,眼淚已經直流了。
前兩句,含蓄;後兩句,真率。含蓄,是由於此情無處可訴;真率,則由於雖明知無處可訴,而仍然不得不訴。故似若相反,而實則相成。
上片既極言眼前景色之不堪、心情之凄楚,所以下片便宕開,從遠處談起。這位女詞人是最喜愛遊山玩水的。據周輝《清波雜志》所載,她在南京的時候,「每值天大雪,即頂笠、披蓑,循城遠覽以尋詩」。冬天都如此,春天就可想而知了。她既然有游覽的愛好,又有需要借游覽以排遣的凄楚心情,而雙溪則是金華的風景區,因此自然而然有泛舟雙溪的想法,這也就是《念奴嬌》中所說的「多少游春意」。但事實上,她的痛苦是太大了,哀愁是太深了,豈是泛舟一游所能消釋?所以在未游之前,就又已經預料到愁重舟輕,不能承載了。設想既極新穎,而又真切。下片共四句,前兩句開,一轉;後兩句合,又一轉;而以「聞說」、「也擬」、「只恐」六個虛字轉折傳神。雙溪春好,只不過是「聞說」;泛舟出遊,也只不過是「也擬」,下面又忽出「只恐」,抹殺了上面的「也擬」。聽說了,也動念了,結果呢,還是一個人坐在家裡發愁罷了。
王士稹《花草蒙拾》雲:「『載不動許多愁』與『載取暮愁歸去』、『只載一船離恨向兩州』,正可互觀。『雙槳別離船,駕起一天煩惱』,不免徑露矣。」這一評論告訴我們,文思新穎,也要有個限度。正確的東西,跨越一步,就變成錯誤的了;美的東西,跨越一步,就變成丑的了。象「雙槳」兩句,又是「別離船」,又是「一天煩惱」,惟恐說得不清楚,矯揉造作,很不自然,因此反而難於被人接受。所以《文心雕龍·定勢篇》說:「密會者以意新得巧,苟異者以失體成怪。」「巧」之與「怪」,相差也不過是一步而已。
李後主《虞美人》雲:「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只是以愁之多比水之多而已。秦觀《江城子》雲:「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則愁已經物質化,變為可以放在江中,隨水流盡的東西了。李清照等又進一步把它搬上了船,於是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隨水而流,並且可以用船來載。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中的《仙呂·點絳唇纏令·尾》雲:「休問離愁輕重,向個馬兒上馱也馱不動。」則把愁從船上卸下,馱在馬背上。王實甫《西廂記》雜劇《正宮·端正好·收尾》雲:「遍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又把愁從馬背上卸下,裝在車子上。從這些小例子也可以看出文藝必須有所繼承,同時必須有所發展的基本道理來。
這首詞的整個布局也有值得注意之處。歐陽修《採桑子》雲:「群芳過後西湖好,狼藉殘紅,飛絮蒙蒙,垂柳欄干盡日風。笙歌散盡遊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周邦彥《望江南》雲:「游妓散,獨自繞回堤。芳草懷煙迷水曲,密雲銜雨暗城西,九陌未沾泥。桃李下,春晚未成蹊。牆外見花尋路轉,柳陰行馬過鶯啼,無處不凄凄。」作法相同,可以類比。譚獻《復堂詞話》批歐詞首句說:「掃處即生。」這就是這三首詞在布局上的共有特點。掃即掃除之掃,生即發生之生。從這三首的第一句看,都是在說以前一階段情景的結束,歐、李兩詞是說春光已盡,周詞是說佳人已散。在未盡、未散之時,芳菲滿眼,花艷掠目,當然有許多動人的情景可寫,可是在已盡、已散之後,還有什麼可寫的呢?這樣開頭,豈不是把可以寫的東西都掃除了嗎?及至讀下去,才知道下面又發生了另外一番情景。歐詞則寫暮春時節的閑淡愁懷,周詞則寫獨步回堤直至歸去的凄涼意緒,李詞則寫由風住塵香而觸發的物是人非的深沉痛苦。而這些,才是作家所要表現的,也是最動人的部分,所以叫做「掃處即生」。這好比我們去看一個多幕劇,到得晚了一點,走進劇場時,一幕很熱鬧的戲剛剛看了一點,就拉幕了,卻不知道下面一幕內容如何,等到再看下去,才發現原來自己還是趕上了全劇中最精採的高潮部分。任何作品所能反映的社會人生都只能是某些側面。抒情詩因為受著篇幅的限制,尤其如此。這種寫法,能夠把省略了的部分當作背景,以反襯正文,從而出人意外地加強了正文的感染力量,所以是可取的。
F. 【武陵春】中,化無形為有形,用誇張的比喻來形容愁苦的千古名句
你好!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舴艋舟:小船。形容愁苦之多之沉重。
打字不易,採納哦!
G. 李清照的千古名句是什麼
《夏日絕句》:復
生當作人制傑,死亦為鬼雄。
《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
《醉花陰》: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一剪梅》: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漁家傲》: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漫有驚人句;
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孤雁兒》:
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
《鳳凰台上憶吹簫》:
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
《如夢令》: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武陵春》: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H. 《武陵春》中寫愁重的千古名句是啥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怕的是雙溪上那
蚱蜢
般的小船載不動自己內心沉重的哀愁。
I. 武陵春千古名句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在春天裡花開花落年年如此,並沒有新的變化,而回人卻與以前大不答一樣了,國破、家亡、夫死,她對一切都喪失了興趣。即使有心訴說自己的遭遇和心情,也是言未出而淚先流,這比「聲淚俱下」的描寫更深入了一層。她的悲哀是不可觸摸的,不但不能說,而且不能想,一想到就會淚如雨下。在這里作者利用「日晚倦梳頭」和「欲語淚先流」兩個外在的行為具體地表達了她內心的濃重哀愁。
J. 《武陵春》賞析
這是詞人晚年避亂金華期間所作。其時,
丈夫既已病故,作者孑然一身,歷盡亂離之
苦,在連天烽火中飄泊流寓,歷盡世路崎嶇
和人生坎坷,所以詞情極為悲戚。清吳衡照
《蓮子居詞話》卷二評曰:「悲深婉篤,猶令
人感伉儷之重。」所論甚切。
上片極言眼前景物之不堪,心情之凄苦。
首句用筆極為細膩:其意不過是說風吹花
落,卻不從正面著筆,而落墨於「風住」、「花
已盡」的結局。塵土因花落而香,說明落花遍
地,而這又反照出風之狂暴。一句中有三層
曲折,確是匠心獨動。次句寫日色已高,而
猶「倦」於梳頭,從側面揭示情懷之苦、心緒
之亂,筆法略同於其早期詞作《鳳凰台上憶
吹簫》中的「起來慵自梳頭」,但一為生離之
愁,一為死別之恨,巨細深淺均有所不同,
作者在遣辭上易「慵」為「倦」,正顯示了二者之
間的差別。三、四兩句是漱玉詞中並不多見
的直抒胸臆之筆。之所以一改含蓄風格,當
是因為洶涌澎湃的情潮已漫出心堤,無法遏
制,只好任其自由渲泄。「物是人非事事
休」,說明她生活中原有的美好東西已盡皆喪
失,無一留存,雖是放筆直書,卻具有高度
的概括力。
下片進一步表現悲愁之深重。聞說」二句
宕開一筆,寫自已有意泛舟雙溪,觀賞春
光,精神似稍振起。但「只恐」二句復又折
回,跌襯出更趨深重的愁情。「愁」本無形,
難以觸摸,而今船載不動,則其重可知、其
形可想。這是其構思新穎處。此外,下片中
「聞說」、「也擬」、「吸恐」六字前後勾連,也是
揭示作者內心活動的傳神筆墨。
全詞充滿「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表現
了她的故國之思。構思新穎,想像豐富。通
過暮春景物勾出內心活動,以舴艋舟載不動
愁的藝術形象來表達悲愁之多。寫得新穎奇
巧,深沉哀婉,遂為絕唱。
集評:
· 《唐宋詞百首詳釋》:全詞婉轉哀啼,令人
讀來如見其人,如聞其聲。本非悼亡,而實
悼亡,婦人悼亡,此當為千古絕唱。
· 王方俊《唐宋詞賞析》:本詞感情深切真
摯,構思新穎巧妙,語言淺近而含蓄深沉,
無論是直抒愁苦之情或細寫內心的微妙變
化,都很生動感人。
我也是 搜的 參考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