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心中的蘆葦賞析

心中的蘆葦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3-04 00:46:42

1. 名家寫景散文賞析及感想

《在蘆葦盪中行走》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作者以第一人稱的方式,把仙鶴擬人化,在寒冷的深秋,仙鶴南翔遷徙時向蘆葦傾述戀戀不舍的情懷,作者以仙鶴的視角描寫蘆葦堅定不移地在風中成長,為眾仙鶴及蘆葦盪中生存的眾鳥提供詩意的棲居,同時謳歌大自然,喚醒人們對大自然的愛護及保護。

在蘆葦盪中行走
康橋
蘆葦是不老的。
你看,在這深秋,在這蘆花盡落的時刻,蘆葦沒有憂傷,它用血液里的歌向每一個步入者傾訴。
此時,我正是蘆葦忠實的傾聽者。一步步走進蘆葦坦盪的慈愛與溫存。
一個漫長的夢。蘆葦的一生從那場細雨之後,飄落了。是的,蘆葦不記得自己落到地上的聲音,也不記得自己長出泥土的情景,就像我們當初不記得自己的啼哭一樣。痛苦是土地的事情,那塊泥土,承接它的泥土,喝的是咸澀的海水。從此,這被稱做蒹葭的禾苗,註定要成為海水喂養的孩子。
讓我化作一絲風一滴雨甚或風雨之中的翅膀,以最親切的方式走進……
那個春天多麼美好!還在襁褓中的蘆葦,從土中抬起頭來;和風撲面,蘆葦,你聞到了花朵和泥土的氣息;天空中飛翔著鳥兒的翅膀,你伸手就握住了春天;感受陽光、感受雨露、感受色彩的流動、感受心中流出的音樂,蘆葦,你唯獨忘記了感受自己的成長;盡情地舒展腰肢,風中,你笑著舞著,嫩嫩的芽由小到大,筍樣的身子由細變粗,地下的根莖也粗壯地匍匐開來……白天的星星呢?你學會思考,感覺頭顱沉重時,夏季已經來臨;圓錐樣花穗含朵朵小花,蘆葦,此時讓我親切地稱呼你葦,初綻新蕾之艷,你站立成風中的美男子,在炎炎烈日中,日漸豐滿地瀟灑;這是夏日,葦,請用你的薄翼扇動幾縷陽光;之後,我將遠行,而霜將至,雪將至;讓我記住,記住盈盈潤潤的月色照耀你,照耀你婆婆娑娑的醉意;記住你微風之中搖搖曳曳漾溢著的星光的氣息;而你,而你是否像我記著你一樣記住了我。
我已在遠方,在瑟瑟的秋風之外;遙望是最深切的祝福。此時,蘆葦,你由綠而黃的旗幟與身後的夕陽融為一體,多麼輝煌而燦爛的抒情;能與你同唱一首歌嗎?一首無憂無慮無悔無怨的歌;之後,我將不再回眸。
蒹葭蒼蒼,
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
在水一方。
伊人是我。白羽黑翎頭飾紅冠,窈窈窕窕,矗立於水中;隔著秋水隔著白霧,我仰首唳天、引頸和鳴。
水草交接的遠岸,秋風深了;蘆絮已白,葦,你如海如濤如雲如潮的舞動,我默念於心。
溯洄從之,
道阻且長;
溯游從之,
宛在水中央。
不用逆流而上,葦,我就在水的中央在你的夢中:頸修而高腳,赤睛而遠視,正在水中捕食魚蝦;看見了嗎?我就是你日思夜想的夢中情人,身體潔白羽翼豐滿,食於水而喙長,棲於陸而足高而善舞,翔於雲而聲聞天;我,古人筆下的遼東鶴,被你所愛所戀所迷的盤錦仙鶴,在臨霜而去。天漸漸冷了,我將繼續向南飛翔;飄洋過海到達遠方的島嶼,那裡,所有的日子都溫暖如春,陽光從天空而來,也從水上折射而來;到處是盛開的花朵……
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
所謂伊人,
在水之湄……
不要逆流而上,蘆葦,你要把寒冷握在手中,站定冬天,等候我歸來;記著,記著我們的故事;這個冬天,你將不再感到寒冷。
別離是為了再度的重逢,我們為自己的一次次背叛找到理由。是的,離開不是背叛;你一次又一次向我向我們張開寬容的懷抱;這是你的生地,渤海灣的灘頭,河海的交界處,我回來了;歷盡千山萬水,風霜雪雨,我率領我的眾姐妹回來了;尋著逝去的夢,我們———丹頂鶴、白頭鶴、白枕鶴、白鶴、灰鶴、大雁、黑嘴鷗……浩浩盪盪的隊伍,翔回我們的春天!
是的,春天醒來了。
這個春天多麼隆重:鶴來了,鷗來了,大葦鶯也來了,全世界所有喜歡濕地的鳥兒們都飛到這里來了……
而你卻睡了,濃濃地睡了;
這個春天多麼溫馨,你在自己的睡眠中開花了;靜靜地守候你,守候你的睡眠,守候你睡眠中甜美的笑;我們在你醒來的瞬間,含淚而歌而舞;緊緊地,緊緊地依戀你,我要向你講述我丟失的整個冬天,把我,把我的靈魂寄託在你無言的愛撫和關切中……
輕輕地,我走出;走出秋天的蘆葦盪;走出蘆葦盪中我的遐思我的感動。
讓我再一次回首,在回首中說:誰傾聽蘆葦,誰就能在蘆花落盡的時刻,喚回時光,喚回南飛的眾仙鶴。

註:此文發表於《人民日報》 (2001年06月07日 第十二版)
作者簡介:國家一級作家,著名軍旅詩人,著有詩集《寸草心》、《血緣之源》、《飛翔,向著太陽》、《生命的呼吸》、《征途》等詩集及21制高點叢書《天問:我是誰》(關於克隆、關於世界、關於詩人)。有詩集獲全軍文藝新作品獎一等獎、首屆齊魯文學獎、共青團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中國人民解放軍圖書獎、2010年被評為首屆十佳軍旅詩人。

2. 南方的夜賞析

馮至《「南方的夜」》賞析
《「南方的夜」》是馮至《北游及其它》詩集中第三輯《暮春的花園》中的一首,大約寫於1929年6月到8月之間。值得注意的是,同樣作為《暮春的花園》中的詩,《月下歡歌》、《暮春的花園》、《「南方的夜」》這三首詩都是詩人在認識姚可琨之後寫出的風格與前期截然不同的愛情詩。如果把這三首詩放在一起來看則正像是一部愛情敘事曲。《月下歡歌》是詩人在突然捕捉到愛情的對象時的狂喜。在靜靜的元月之夜,他暢想著美好的愛情的火苗燃成燎原之勢,心裡被熱烈的希望激動著,情不自禁的他感謝「無邊的月色」、感謝「博大的上帝」、感謝「父親同母親」甚至感謝「中華的民族」孕育出「在同一個民族裡邊生長」的愛人,「宇宙的一切」 都成為詩人感謝的對象。《暮春的花園》是詩人對愛的追求進入到第二個階段的心聲。此時詩人不僅僅要抒發個人的熱烈情感,而是要與所愛的人交流和共鳴。反復出現的「你願意嗎」是詩人忐忑的詢問,更是詩人內心強烈的呼喚。呼喚愛人的回應,期盼雙雙走進愛的花園。而《「南方的夜」 》則是詩人最大膽袒露自己的感情,熱情的對愛人抒發心中的情熱,渴望與愛人共同陶醉於愛情的濃郁的情味里。整首詩歌完全改變了詩人一貫的自卑、害羞的心態,也不再只沉醉於初識愛情的狂喜和忐忑的征詢,而是狂熱而堅定地要抓住這一份美好的感覺。正因於此,《「南方的夜」》在這一輯中佔有獨特的地位和審美特徵。
首先從詩的內容上來看,詩歌營造了這樣一個溫柔美麗的畫面:繁星閃爍映照碧綠的湖面,一對戀人依偎著坐在北國夏夜的湖濱,輕輕的交談著。北國的初夏之夜,雖然已經不再是狂風肆虐,奇寒刺骨,但多少還是給人以陰涼的感覺。這樣的環境和氣氛使女主人公自然覺得「大熊星總像是寒帶的白熊」白果松「樹上的積雪還沒有消融」。而與此形成強烈對比的是:詩人感受到的卻是「夜的蘆葦蒸發著濃郁的情熱」,燕子掠過的湖面星影歡快的舞蹈。同樣的景色在不同的人心中卻產生不同的感覺,反應出兩個人不同的心境,而境由心生,我們不難發現其中的深意。於是,雖然對方所感受到的是「秋天般的沉寂」,詩人仍舊要用南方歸來的燕子做信使要喚醒她心中「凄冷」的印象。詩人還試圖用自己的感受感染女主人公的心思,反復出現的「你也嗅一嗅吧」 ,「」請你看一看吧「,「請你聽一聽吧」 急切而真誠的表現出詩人的熱望。實際上這種渴望並不只是試圖驅散她心中的「秋冬般的平寂」而是帶有明顯的象徵意味。細心的讀者不難發現詩人描繪的散發著濃郁的情熱的「南方的夜」只是存在於詩人的想像中,這種對「南方的夜間的陶醉」是詩人對愛情的陶醉,是沉浸在愛情熱烈的情熱里。但是這種陶醉在對方身上沒有得到相同程度的共鳴,對方仍舊居身現實覺得「全身都覺得凄冷」。這一熱一冷很貼切地表現了在戀愛中的男女對愛情的感受不同步的矛盾,於是,詩人便用熱烈的氣味、景象、聲音急迫地想使愛人進入與自己相同的精神境界。這讓我們想起穆旦的《詩八首》中「你底眼睛看見這一場火災,/你看不見我,雖然我為你點燃;」 為愛情點燃的火焰在女方看來是可怕的火災,女性在對愛情感受和接受的滯後性在這兩首詩中有了驚人的一致。不過,《「南方的夜」 》中詩人並沒有因此而煩惱產生「我們相隔如重山」的無奈感慨 而是托從南方歸來的燕子之口反復向她述說、描繪「南方的夜」的絢麗景色,努力將自己的愛情之火溫暖身邊 「胸中總是秋冬般的平寂」的愛人。最後,詩人又用寂寞的花要火一般開放來大膽表露自己的心曲,表明自己感情的堅定,同時也是對姑娘的進一步激勵。希望愛人能夠和自己一樣火一般綻放愛情之花。
其次,《暮春的花園》中這三首詩與馮至同一本詩集中第一輯《無花果》中愛情詩的基調頗有不同。《無花果》寫於1926年秋至1927年夏,也就是詩人去哈爾濱之前所作,內容也是書寫愛和相思⑵。但是整輯的氣氛都是沉鬱而壓抑的,充滿了愛情的苦悶和傷感、迷茫。而《暮春的花園》中詩歌則一掃沉重悲哀,寂寞陰暗的情緒而代之以熱情的歌頌和快樂的期待。尤其是《「南方的夜」》更描繪出詩人堅定地准備迎接愛情的光熱將之溫暖愛人的心窩的信心和勇氣。而詩人之所以會產生如此強烈的對愛情的嚮往與期待並大膽的表露在詩中與詩人此時的生活經歷是息息相關的。1929年2月14日馮至第一次在楊晦家中與姚可昆相識,根據姚可琨的回憶:1929年1月21日馮至在副刊上發表了一首譯詩,是法國詩人Arvers寫的一首十四行詩,寫作者愛慕一個女人卻從不表示隱隱地擔受相思之苦;2月28日 ,副刊上又出現了他的《月下歡歌》;5月里有《暮春的花園》;而《「南方的夜」》就是馮至與姚相約在北海公園湖邊散步時構思後寫成的⑴。現實生活中的愛情滋潤著馮至敏感的神經,他不再悲哀於愛情的有花無果,而是要讓寂寞了二十年的愛情之花「在靜夜裡火一般地開放」了。
最後,值得注意的是,《「南方的夜」》是馮至陷入愛中所作的比較突出表現了對愛情的光明的追求和勇敢的面對的幾首詩之一

3. 蒹葭原文翻譯及賞析

蒹葭
佚名 〔先秦〕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譯文
河邊蘆葦青蒼蒼,秋深露水結成霜。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又太長。順著流水去找她,彷彿在那水中央。
河邊蘆葦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岸那一邊。
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攀登難。順著流水去找她,彷彿就在水中灘。
河邊蘆葦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水邊那一頭。
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曲難求。順著流水去找她,彷彿就在水中洲。
如果把詩中的「伊人」認定為情人、戀人,那麼,這首詩就是表現了抒情主人公對美好愛情的執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悵心情。精神是可貴的,感情是真摯的,但結果是渺茫的,處境是可悲的。
然而這首詩最有價值意義、最令人共鳴的東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創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難即這一具有普遍意義的藝術意境。好詩都能創造意境。意境是一種格局、一種結構,它具有含容一切具備相似格局、類同結構的異質事物的性能。「在水一方」的結構是:追尋者——河水——伊人。由於詩中的「伊人」沒有具體所指,而河水的意義又在於阻隔,所以凡世間一切因受阻而難以達到的種種追求,都可以在這里發生同構共振和同情共鳴。
由此看來,不妨把《蒹葭》的詩意理解為一種象徵,把「在水一方」看作是表達社會人生中一切可望難即情境的一個藝術范型。這里的「伊人」,可以是賢才、友人、情人,可以是功業、理想、前途,甚至可以是福地、聖境、仙界;這里的「河水」,可以是高山、深塹,可以是宗法、禮教,也可以是現實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其他任何障礙。只要有追求、有阻隔、有失落,就都是它的再現和表現天地。如此說來,古人把蒹葭解為勸人遵循周禮、招賢、懷人,今人把它視作愛情詩,乃至有人把它看作是上古之人的水神祭祖儀式,恐怕都有一定道理,似不宜固執其一而否決其他,因為它們都包蘊在「在水一方」的象徵意義之中。
自然,當我們處在與「在水一方」類似的境遇時,應當欣賞的是它的銳意追求,而不是它的悲觀失望。這首詩以水、蘆葦、霜、露等意象營造了一種朦朧、清新又神秘的意境。早晨的薄霧籠罩著一切,晶瑩的露珠已凝成冰霜。一位羞澀的少女緩緩而行。詩中水的意象正代表了女性,體現出女性的美,而薄薄的霧就像是少女蒙上的紗。她一會出現在水邊,一會又出現在水之洲。尋找不到,急切而又無奈的心情正如螞蟻爬一般癢,又如刀絞一般痛。就像我們常說的「距離產生美感」,這種美感因距離變得朦朧,模糊,不清晰。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間位置都是模糊的,給人以霧里看花、若隱若現、朦朧縹緲之感。蒹葭、白露、伊人、秋水,越發顯得難以捉摸,構成了一幅朦朧淡雅的水彩畫。詩的每章開頭都採用了賦中見興的筆法。通過對眼前真景的描寫與贊嘆,繪畫出一個空靈縹緲的意境,籠罩全篇。詩人抓住秋色獨有的特徵,不惜用濃墨重彩反復進行描繪、渲染深秋空寂悲涼的氛圍,以抒寫詩人悵然若失而又熱烈企慕的心境。詩每章的頭兩句都是以秋景起興,引出正文。它既點明了季節與時間,又渲染了蒹蒼露白的凄清氣氛,烘託了人物悵惘的心情,達到了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藝術境地。「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輝映,渾然一體,用作起興的事物與所要描繪的對象形成一個完整的藝術世界。開頭寫秋天水邊蘆葦叢生的景象,這正是「托象以明義」,具有「起情」的作用。因為蘆葦叢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會呈現出一種迷茫的境界,這就從一個側面顯示了詩的主人公心中的那個「朦朧的愛」的境界。王夫之《姜齋詩話》說:「關情者景,自與情相為珀芥也。情景雖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樂之觸,榮悴之迎,互藏其宅」,《蒹葭》這首詩就是把暮秋特有景色與人物委婉惆悵的相思感情澆鑄在一起,從而渲染了全詩的氣氛,創造了一個撲朔迷離、情景交融的意境,正是「一切景語皆情語」的體現。總之,《蒹葭》詩的豐富美感,不論是從欣賞的角度,還是從創作的角度,頗值得我們重視和予以認真探討。

4. 心中的蘆葦 閱讀答案

泊船瓜州
京口瓜州一水間,
鍾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
商山早行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
因思杜陵夢,鴻雁滿回塘.
渡漢江
嶺外音書斷,經冬夏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便插茱萸少一人。

邯鄲至除夜思家
邯鄲驛里逢冬至,
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還應說著遠行人。
雜詩
君從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時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長安九日
心逐南雲逝,形隨北雁來。
故園籬下菊,今日幾花開?
逢入京使
故園東望路漫漫,
雙袖龍鍾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
憑君傳語報平安。

思鄉

5. 蒹葭賞析500

「古之寫相思,未有過之《蒹葭》者。」

相思之所謂者,望之而不可即,見之而不可求;雖辛勞而求之,終不可得也。於是幽幽情思,漾漾於文字之間。吾嘗聞弦歌,弦止而餘音在耳;今讀《蒹葭》,文止而余情不散。

蒹葭者,蘆葦也,飄零之物,隨風而盪,卻止於其根,若飄若止,若有若無。思緒無限,恍惚飄搖,而牽掛於根。根者,情也。相思莫不如是。露之為物,瞬息消亡。佛法雲: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情之為物,虛幻而未形。莊子曰:樂出虛,蒸成菌。一理也。霜者,露所凝也。土氣津液從地而生,薄以寒氣則結為霜。求佳人而不可得,於是相思益甚,其情益堅。故曰「未晞」,「未已」。雖不可得而情不散,故終受其苦。求不得苦,愛別離苦!此相思之最苦者也!

情所系著,所謂伊人。然在水一方,終不知其所在。賈長江有詩雲:「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夫悅之必求之,故雖不知其所蹤,亦涉水而從之。曰「溯洄」,曰「溯游」,上下而求索也。且道路險阻彎曲,言求索之艱辛,真可謂「上窮碧落下黃泉」。然終於「兩處茫茫皆不見」,所追逐者,不過幻影雲霧,水月鏡花,終不可得。

相思益至,如影在前,伸手觸之,卻遙不可及。「宛在水中央」一句,竟如斷弦之音,鏗鏘而悠長。痴人耶?夢境耶?每讀到此,不由喜《蒹葭》選自《詩經•國風•秦風》,大約是255年以前產生在秦地的一首民歌。

關於這首詩的內容,歷來意見分歧。歸納起來,主要有下列三種說法:一是「刺襄公」說。《毛詩序》雲:「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禮,將無以固其國焉。」今人蘇東天在《詩經》辨義沖闡析說:「『在水一方』的『所謂伊人』(那個賢人),隱喻周王朝禮制。如果逆周禮而治國,那就『道阻且長』、『且臍』、『且右』,意思是走不通、治不好的。如果順從周禮,那就『宛在水中央』、『水中低』。『水中讓」,意思是治國有希望。」二是「招賢」說。姚際恆的《詩經通論》和方玉潤的《詩經原始》都說這是一首招賢詩,「伊人」即「賢才」:「賢人隱居水濱,而人慕而思見之。」或謂:「徵求逸隱不以其道,隱者避而不見。」三是「愛情」說。今人藍菊有、楊任之、樊樹雲、高亭、呂恢文等均持「戀歌」說。如自恢文說:「這是一首戀歌,由於所追求的心上人可望而木可即,詩人陷入煩惱。說河水阻隔,是含蓄的隱喻。」

由於此詩之本事無從查實,詩中的「伊人」所指亦難徵信,故而以上三說均難以最終定論。在這里,我們姑且先把它當作一首愛情詩來解讀。

《蒹葭》屬於秦風。周孝王時,秦之先祖非子受封於秦谷(今甘肅天水)。平王東遷時,秦襄公因出兵護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後來秦逐漸東徙,都於雍(今陝西興平)。秦地包括現在陝西關中到甘肅東南部一帶。秦風共十篇,大都是東周時代這個區域的民歌。

【層次結構】

此詩三章重疊,各章均可劃分為四個層次:

首二句以蒹葭起興,展現一幅河上秋色圖:深秋清晨,秋水森森,蘆葦蒼蒼,露水盈盈,晶瑩似霜。這境界,是在清虛寂寥之中略帶凄涼哀婉色彩,因而對詩中所抒寫的執著追求、可望難即的愛情,起到了很好的氣氛渲染和心境烘托作用。

三、四句展示詩的中心意象:抒情主人公在河畔徜徉,凝望追尋河對岸的「伊人」。這「伊人」是他日夜思念的意中人。「在水一方」是隔絕不通,意味著追求艱難,造成的是一種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抒情主人公雖望穿秋水、執著追求,但「伊人』嘟飄渺阻隔。可望難即,故而詩句中盪漾著無可奈何的心緒和空虛悵惆的情致。

以下四句是並列的兩個層次,分別是對在水一方、可望難即境界的兩種不同情景的描述。「溯洞從之,道阻且長」,這是述寫逆流追尋時的困境:艱難險阻無窮,征途漫漫無盡,示意終不可達也。「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這是描畫順流追尋時的幻象:行程處處順暢,伊人時時宛在,然而終不可近也。既逆流,又順流,百般追尋,執著之意可見;不是困境難達,就是幻象難近,終歸不得,悵恫之情愈深。至此,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情境得到了具體而充分的展現。

全詩三章,每章只換幾個字,這不僅發揮了重章疊句、反復吟詠、一唱三嘆的藝術效果,而且產生了將詩意不斷推進的作用。從「白露為霜」到「白露末烯」再到「白露未已」,這是時間的推移,象徵著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尋時間之長;從「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淚」,再到「在水之浚」,從「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抵」,再到「宛在水中址」,這是地點的轉換,象徵著伊人的飄渺難尋;從「道阻且長」,到「道阻且濟」,再到『值阻且右」,則是反復渲染追尋過程的艱難,以凸現抒情主人公堅執不已的精神。重章疊句,層層推進,這是《詩經》沖的民歌常用的表現方法。

【內容述評】

如果把詩中的「伊人」認定為情人、戀人,那麼,這首詩就是表現了抒情主人公對美好愛情的執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悵心情。精神是可貴的,感情是真摯的,但結果是渺茫的,處境是可悲的。

然而這首詩最有價值意義、最令人共鳴的東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創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難即這一具有普遍意義的藝術意境。好詩都能創造意境。意境是一種格局、一種結構,它具有含容一切具備相似格局、類同結構的異質事物的性能。「在水一方」的結構是:追尋者——河水——伊人。由於詩中的「伊人」沒有具體所指,而河水的意義又在於阻隔,所以凡世間一切因受阻而難以達到的種種追求,都可以在這里發生同構共振和同情共鳴。

由此看來,我們不妨把《蒹葭》的詩意理解為一種象徵,把「在水一方」看作是表達社會人生中一切可望難即情境的一個藝術范型。這里的「伊人」,可以是賢才、友人、情人,可以是功業、理想、前途,甚至可以是福地、聖境、仙界;這里的「河水」,可以是高山、深塹,可以是宗法、禮教,也可以是現實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其他任何障礙。只要有追求、有阻隔、有失落,就都是它的再現和表現天地。如此說來,古人把蒹葭解為勸人遵循周禮、招賢、懷人,今人把它視作愛情詩,乃至有人把它看作是上古之人的水神祭祖儀式,恐怕都有一定道理,似不宜固執其一而否決其他,因為它們都包蘊在「在水一方」的象徵意義之中。

自然,當我們處在與「在水一方」類似的境遇時,應當欣賞的是它的銳意追求,而不是它的悲觀失望。

這首詩以水、蘆葦、霜、露等意象營造了一種朦朧、清新又神秘的意境。早晨的薄霧籠罩著一切,晶瑩的露珠已凝成冰霜。一位羞澀的少女緩緩而行。詩中水的意象正代表了女性,體現出女性的美,而薄薄的霧就像是少女蒙上的紗。她一會出現在水邊,一會又出現在水之洲。尋找不到,急切而又無奈的心情正如螞蟻爬一般癢,又如刀絞一般痛。就象我們常說的「距離產生美感」,這種美感因距離變的朦朧,模糊,不清晰。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間位置都是模糊的,給人以霧里看花、若隱若現、朦朧縹緲之感。蒹葭、白露、伊人、秋水,越發顯得難以捉摸,構成了一幅朦朧淡雅的水彩畫。 詩的每章開頭都採用了賦中見興的筆法。通過對眼前真景的描寫與贊嘆,繪畫出一個空靈縹緲的意境,籠罩全篇。詩人抓住秋色獨有的特徵,不惜用濃墨重彩反復進行描繪、渲染深秋空寂悲涼的氛圍,以抒寫詩人悵然若失而又熱烈企慕友人的心境。詩每章的頭兩句都是以秋景起興,引出正文。它既點明了季節與時間,又渲染了蒹蒼露白的凄清氣氛,烘託了人物悵惘的心情,達到了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藝術境地。「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輝映,渾然一體,用作起興的事物與所要描繪的對象形成一個完整的藝術世界。開頭寫秋天水邊蘆葦叢生的景象,這正是「托象以明義」,具有「起情」的作用。因為蘆葦叢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會呈現出一種迷茫的境界,這就從一個側面顯示了詩的主人公心中的那個「朦朧的愛」的境界。 王夫之《姜齋詩話》說:「關情者景,自與情相為珀芥也。情景雖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樂之觸,榮悴之迎,互藏其宅」,《蒹葭》這首詩就是把暮秋特有的景色與人物委婉惆悵的相思感情交鑄在一起,從而渲染了全詩的氣氛,創造的一個撲朔迷、情景交融的意境,正是「一切景語皆情語」的體現。總之,《蒹葭》詩的豐富美感,不論是從欣賞的角度,還是從創作的角度,頗值得我們重視和予以認真的探討。

【藝術特色】

《蒹葭》是詩經中最優秀的篇章之一。它的主要特點,集中體現在事實虛化、意象空靈、整體象徵這緊密相關的三個方面。

一、事實的虛化

一般說來,抒情詩的創作是導發於對具體事物的感觸,因而在它的意境中,總可看到一些實實在在的人事場景。然而(蒙蒙)的作者卻似乎故意把其中應有的主要人物事件都虛化了。追尋者是 什麼人?他為什麼而追尋?我們不知道;被追尋的「伊人」是什麼 身份?為什麼他那麼難以得到?我們也不知道;以至於連他們是 男是女也無從確認。特別是「伊人」,音容體貌均無,一會兒在河的上游,一會兒在河的下游,一忽兒在水中央,一忽兒在水邊草地,飄忽不定,來去渺茫,簡直令人懷疑他是否真有實體存在。無疑,由於追尋者、特別是被追尋者的虛化,使整個追尋人物、追尋事件、追尋內容都變得虛幻願隴起來;然而也正是由於這事實的虛化、膜猶,詩的意境才顯得那麼空靈而富有象徵意味。

二、意象的空靈

實際上,詩中所描述的景象,並非目之所存的現實人事,而是一種心家。這種心象,也不是對曾經閱歷過的某件真事的回憶,而是由許多類似事件、類似感受所綜合、凝聚、虛化成的一種典型化的心理情境。這種心理情境的最大特點,是不粘不滯、空靈多蘊。「在水一方」,可望難即,就是這種空靈的心理情境的藝術顯現。在這里,由於追尋者和被追尋者的虛化,那看來是真景物的河水、道路險阻,乃至逆流、順流的追尋路線,以及伊人所在的「水中央」等諸種地點,也都成了虛擬的象徵性意象。對它們均不可作何時何地、河山何水的深究,否則,伊人既在河的上游又在河的下游就自相矛盾,連兩個人何以都不渡過河去也成了問題。《蒹葭》的成功,就在於詩人准確地抓住了人的心象,創造出似花非花、空靈蘊藉的心理情境,才使詩的意境呈現為整體性象徵。

三、意境的整體象徵

詩的象徵,不是某詞某句用了象徵辭格或手法,而是意境的整體象徵。「在水一方」,可望難即是人生常有的境遇,「溯徊從之,道阻且長」的困境和「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的幻境,也是人生常有的境遇;人們可能經常受到從追求的興奮。到受阻的煩惱、再到失落的惆悵這一完整情感流的洗禮,更可能常常受到逆流奮戰多痛苦或順流而下空歡喜的情感沖擊;讀者可以從這里聯想到愛情的境遇和喚起愛情的體驗,也可以從這里聯想到理想、事業、前途諸多方面的境遇和喚起諸多方面的人生體驗。意境的整體象徵,使嫌夜)真正具有了難以窮盡的人生哲理意味。王國維曾將這首詩與曼殊的〔蝶戀花〕「昨夜西風調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相提並論,認為它二「最得風人情致」,這顯然是著眼於它的意境的人生象徵意蘊。

事實的虛化、意象的空靈和意境的整體象徵,是一個問題的三個層面。從事實虛化到意象空靈,再到整體象徵,這大致上就是象徵性詩歌意境的建構過程。

【參考資料】

異人異境,使人慾仙。(明•鍾惺《詩經評點》)

此自是賢人隱居水濱,而人慕而思見之詩。「在水之循」,此一句已了,重加「溯徊」、「溯游」兩番摹擬,所以寫其深企願見之狀。於是於下一「在」字上加一「宛』牢,遂覺點睛欲飛,人神之筆。(清•姚際恆《詩經通論》)

細玩「所謂」二字,意中之人難向人說,而「在水一方」亦想像之詞。若有一定之方,即是人跡可到,何以上下求之而不得哉?詩人之旨甚遠,固執以求之抑又遠矣。(清,黃中松《詩疑辨證》)

三章只一意,特換韻耳。其實首章已成絕唱。古人作詩,多一意化為三疊,所謂一唱三嘆,佳者多有餘音。(清•方玉潤(詩經原始》)

詩境頗似象徵主義,而含有神秘意味。(陳子展《詩經直解」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徊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帷》:「一方,難至矣。」按(漢廣):「漢有游女,不可求思;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陳啟源(毛詩稽古編•附錄脫之曰:「夫悅之必求之,然惟可見而不可求,則慕悅益至。」二詩所賦,皆西洋浪漫主義所謂企慕(撫恤11汕t)之情境也。古羅馬詩人桓吉爾名句雲;「望對岸而伸手嚮往」,後世會心者以為善道可望難即、欲求不遂之致。德國古民歌詠好事多極障,每托興放深水中阻。但丁《神曲減寓微旨放美人隔河而笑,相去三步,如阻滄海。近代詩家至雲:「歡樂長在河之彼岸。」……(錢鍾書惜錐編)》之,嘆之,怨之,哭之!贊同
16| 評論
向TA求助 回答者: kuhapi | 二級採納率:66%

擅長領域: 暫未定製

參加的活動: 暫時沒有參加的活動

推薦答案
檢舉 | 2010-12-30 21:09 檢舉 | 2010-12-30 21:09 熱心網友
蒹葭者,蘆葦也,飄零之物,隨風而盪,卻止於其根,若飄若止,若有若無。思緒無限,恍惚飄搖,而牽掛於根。根者,情也。相思莫不如是。露之為物,瞬息消亡。佛法雲: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情之為物,虛幻而未形。莊子曰:樂出虛,蒸成菌。一理也。霜者,露所凝也。土氣津液從地而生,薄以寒氣則結為霜。求佳人而不可得,於是相思益甚,其情益堅。故曰「未晞」,「未已」。雖不可得而情不散,故終受其苦。求不得苦,愛別離苦!此相思之最苦者也!

情所系著,所謂伊人。然在水一方,終不知其所在。賈長江有詩雲:「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夫悅之必求之,故雖不知其所蹤,亦涉水而從之。曰「溯洄」,曰「溯游」,上下而求索也。且道路險阻彎曲,言求索之艱辛,真可謂「上窮碧落下黃泉」。然終於「兩處茫茫皆不見」,所追逐者,不過幻影雲霧,水月鏡花,終不可得。

人在一個深秋的早晨,來到一條長著蘆葦的大河邊,訪尋他心愛的人,而那人卻使人感到行蹤不定、可望而不可即。於是他找呀找呀,從「白露如霜」的黎明,找到「白露未晞」,「白露未已」的午前,在長著蘆葦的秋水邊奔波,徘徊了好幾個小時,通過這種訪求過程的描寫,不僅表現了詩人對「伊人」的一往深情,而且寫出了他的欲見不得的焦急和悵惘的心情。詩中描繪的那條阻隔於詩人與伊人之間的秋水,既是眼前之景,又顯然別有含意,如果僅僅一水之隔,那他完全可以到達彼岸,見到伊人,何況詩人的追求又是那樣的執著和熱烈。因此我認為這條秋水實際上象徵著一種社會的阻力。正是這種阻力,才把牛郎和織女阻隔在銀河的兩岸,使他們「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全詩三章,每章前兩句寫景,點明時令,烘托氣氛;後六句寫尋求「伊人」不得的心情。全詩迴旋三迭,往復歌詠,情調凄婉動人,意境朦朧深邃。詩中寫「蒼蒼」,「萋萋」,「采采」的蒹葭,既是用來起興而懷「伊人」,又是用來烘托抒情主人公的。對於「伊人」,詩人知其地,而莫定其所,欲從靡由,故「溯洄」、「溯游」,往復其間,希望能與「伊人」一遇。用「蒹葭」起興,引出對「伊人」的尋求自然順理成章之。盡管詩人滿腔熱情地去「溯洄」、「溯游」,不畏「道阻且長」、「且躋」、「且右」,結果卻是可望而不可即。詩人因追求伊人而不得見所產生的空虛和悵惘之情是難以言喻的,而且用蕭瑟清秋的景象來襯托,詩人的這種情感就顯得更為突出,更為濃郁。正是緣景生情,情景相生,意到境成,清寥空靈的深秋之景與悵惘迷茫的懷人之思渾然無間,構成了全詩的藝術境界,給人以一種真切自然而又朦朧迷離的美感。
此外,本詩在結構上重復疊句。全詩共三章,句式相同,字數相等,只是在少數地方選用了近義詞或同義詞,如「萋萋」、「采采」分別放在「蒼蒼」的位置上,用「未晞 」、「未已」去分別取代「為霜」,這樣既做到了一唱三嘆,使詩人的感情得到了充分的表達,又使詩作行文富有變化而無重復呆滯之感。
《蒹葭》是十五風中的一篇,可謂「風」類詩的代表,讀它《詩經》的語言美,結構美,思想美可見一斑。

一、二句以兼葭起興,展現一幅河畔秋色圖:河水淼淼,蘆葦蒼蒼,露水結霜。這情景,是在清冷寂寥中略帶凄涼哀婉色調,對詩中所抒寫的執著追求、可望難即的愛情,起到了很好的氣氛渲染和心境烘托作用。 三、四句寫中心意象:抒情主人公在河畔徘徊,企慕追尋河對岸的「伊人」。這「伊人」是他日夜思念的意中人。「在水一方」是隔絕不通,相會不易,形成一種可望難即的境況。詩人心中盪漾起無可奈何的情緒和空虛惆悵的情致。
四、五句寫「在水一方」的一種特定情境:逆流追尋,艱難險阻無窮,征途漫漫無盡,終不可達。這是可望難即境況的常見情境之一,追尋者的悵惆情緒也因此而增強。
五、六句寫 「在水一方」的另一種特定情景:順流追尋,行程處處順暢,伊人時時宛在,然似真而幻,亦終不可近。追尋者的悵惘情緒也因此而更加強烈。

6. 蒹葭賞析

原文
蒹葭《詩經·國風·秦風》 蒹葭(jiān jiā)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sù)洄(huí)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qī),白露未晞(xī)。 所謂伊人,在水之湄(méi)。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jī);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ch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謂伊人,在水之涘(sì)。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zhǐ)。
[編輯本段]注釋
蒼蒼:茂盛的樣子。下文的「萋萋」「采采」都與「蒼蒼」的意思相同。 白露為霜:晶瑩的露水變成霜。為,凝結成。 所謂:所說,這里指所懷念的。 伊人:這個人或那個人.指詩人所思念追尋的人。 在水一方:在水的另一邊,即水的對岸。方,邊 遡洄(sù huí)從之:沿著彎曲的河邊道路到上游去找伊人。遡洄,逆流而上。遡,通「溯」,逆著河流向上遊走。洄,曲折盤旋的水道。從,跟隨、追趕,這里指追求、尋找。之,這里指伊人。 道阻:道路上障礙多,很難走。阻,險阻,道路難走。 溯游從之:順流而下尋找她。溯游,順流而下。「游」通「流」,指直流的水道。 宛在水中央:(那個人)彷彿在河的中間。意思是相距不遠卻無法到達。宛,宛然,好像。 凄凄:(通「萋萋」)茂盛的樣子。與下文「采采」義同。 晞(xī):曬干。 湄(méi):水和草交接的地方,指岸邊。 躋(jī):升高意思是地勢越來越高,行走費力。 坻(chí):水中的小洲或小島。 采采:茂盛的樣子。 未已:指露水尚未被陽光蒸發完畢。 涘(sì):水邊。 右:迂迴曲折。 沚(zhǐ):水中的沙灘。 之:代「伊人」
[編輯本段]今譯
蒹葭河畔蘆葦碧色蒼蒼,深秋白露凝結成霜。 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就在河水對岸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尋她,道路險阻而又漫長。 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彷彿就在水的中央。 河畔蘆葦一片茂盛,清晨露水尚未曬干。 我那魂牽夢繞的人,就在河水對岸一邊。 逆流而上去追尋她,道路坎坷艱險難攀。 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彷彿就在沙洲中間。 河畔蘆葦更為繁茂,清晨白露依然逗留。 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就在河水對岸一頭。 逆流而上去追尋她,道路險阻迂迴難走。 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彷彿就在水中沙洲。
[編輯本段]寫作背景
關於這首詩的內容,歷來意見分歧。歸納起來,主要有下列三種說法:一是「刺襄公」說。《毛詩序》雲:「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禮,將無以固其國焉。」今人蘇東天在《詩經》辨義中闡析說:「『在水一方』的『所謂伊人』(那個賢人),隱喻周王朝禮制。如果逆周禮而治國,那就『道阻且長』、『且躋』、『且右』,意思是走不通、治不好的。如果順從周禮,那就『宛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意思是治國有希望。」二是「招賢」說。姚際恆的《詩經通論》和方玉潤的《詩經原始》都說這是一首招賢詩,「伊人」即「賢才」:「賢人隱居水濱,而人慕而思見之。」或謂:「徵求逸隱不以其道,隱者避而不見。」三是「愛情」說。今人藍菊有、楊任之、樊樹雲、高亭、呂恢文等均持「戀歌」說。如呂恢文說:「這是一首戀歌,由於所追求的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詩人陷入煩惱。說河水阻隔,是含蓄的隱喻。」 由於此詩之本事無從查實,詩中的「伊人」所指亦難徵信,故而以上三說均難以最終定論。在這里,我們姑且先把它當作一首愛情詩來解讀。 《蒹葭》屬於秦風。周孝王時,秦之先祖非子受封於秦谷(今甘肅天水)。平王東遷時,秦襄公因出兵護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後來秦逐漸東徙,都於雍(今陝西興平)。秦地包括現在陝西關中到甘肅東南部一帶。秦風共十篇,大都是東周時代這個區域的民歌。
[編輯本段]簡評
「古之寫相思,未有過之《蒹葭》者。」 相思之所謂者,望之而不可即,見之而不可求;雖辛勞而求之,終不可得也。於是幽幽情思,漾漾於文字之間。吾嘗聞弦歌,弦止而餘音在耳;今讀《蒹葭》,文止而余情不散。 蒹葭者,蘆葦也,飄零之物,隨風而盪,卻止於其根,若飄若止,若有若無。思緒無限,恍惚飄搖,而牽掛於根。根者,情也。相思莫不如是。露之為物,瞬息消亡。佛法雲: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情之為物,虛幻而未形。莊子曰:樂出虛,蒸成菌。一理也。霜者,露所凝也。土氣津液從地而生,薄以寒氣則結為霜。求佳人而不可得,於是相思益甚,其情益堅。故曰「未晞」,「未已」。雖不可得而情不散,故終受其苦。求不得苦,愛別離苦!此相思之最苦者也! 情所系著,所謂伊人。然在水一方,終不知其所在。賈長江有詩雲:「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夫悅之必求之,故雖不知其所蹤,亦涉水而從之。曰「溯洄」,曰「溯游」,上下而求索也。且道路險阻彎曲,言求索之艱辛,真可謂「上窮碧落下黃泉」。然終於「兩處茫茫皆不見」,所追逐者,不過幻影雲霧,水月鏡花,終不可得。 相思益至,如影在前,伸手觸之,卻遙不可及。「宛在水中央」一句,竟如斷弦之音,鏗鏘而悠長。每讀到此,不由喜之,嘆之,怨之,哭之!
[編輯本段]層次結構
此詩三章重疊,各章均可劃分為四個層次: 首二句以蒹葭起興,展現一幅河上秋色圖:深秋清晨,秋水森森,蘆葦蒼蒼,露水盈盈,晶瑩似霜。這境界,是在清虛寂寥之中略帶凄涼哀婉色彩,因而對詩中所抒寫的執著追求、可望難即的愛情,起到了很好的氣氛渲染和心境烘托作用。 三、四句展示詩的中心意象:抒情主人公在河畔徜徉,凝望追尋河對岸的「伊人」。這「伊人」是他日夜思念的意中人。「在水一方」是隔絕不通,意味著追求艱難,造成的是一種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抒情主人公雖望穿秋水、執著追求,但「伊人』都飄渺阻隔。可望難即,故而詩句中盪漾著無可奈何的心緒和空虛惆悵的情致。 以下四句是並列的兩個層次,分別是對在水一方、可望難即境界的兩種不同情景的描述。「溯洄從之,道阻且長」,這是述寫逆流追尋時的困境:艱難險阻無窮,征途漫漫無盡,示意終不可達也。「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這是描畫順流追尋時的幻象:行程處處順暢,伊人時時宛在,然而終不可近也。既逆流,又順流,百般追尋,執著之意可見;不是困境難達,就是幻象難近,終歸不得,悵恫之情愈深。至此,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情境得到了具體而充分的展現。 全詩三章,每章只換幾個字,這不僅發揮了重章疊句、反復吟詠、一唱三嘆的藝術效果,而且產生了將詩意不斷推進的作用。從「白露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這是時間的推移,象徵著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尋時間之長;從「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再到「在水之涘」,從「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再到「宛在水中沚」,這是地點的轉換,象徵著伊人的飄渺難尋;從「道阻且長」,到「道阻且躋」,再到『道阻且右」,則是反復渲染追尋過程的艱難,以凸現抒情主人公堅執不已的精神。重章疊句,層層推進,這是《詩經》中的民歌常用的表現方法。詩中還巧妙的運用了如「蒼蒼」,「、凄凄」,使全文聲情兼備。
[編輯本段]內容述評
如果把詩中的「伊人」認定為情人、戀人,那麼,這首詩就是表現了抒情主人公對美好愛情的執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悵心情。精神是可貴的,感情是真摯的,但結果是渺茫的,處境是可悲的。 然而這首詩最有價值意義、最令人共鳴的東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創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難即這一具有普遍意義的藝術意境。好詩都能創造意境。意境是一種格局、一種結構,它具有含容一切具備相似格局、類同結構的異質事物的性能。「在水一方」的結構是:追尋者——河水——伊人。由於詩中的「伊人」沒有具體所指,而河水的意義又在於阻隔,所以凡世間一切因受阻而難以達到的種種追求,都可以在這里發生同構共振和同情共鳴。 由此看來,我們不妨把《蒹葭》的詩意理解為一種象徵,把「在水一方」看作是表達社會人生中一切可望難即情境的一個藝術范型。這里的「伊人」,可以是賢才、友人、情人,可以是功業、理想、前途,甚至可以是福地、聖境、仙界;這里的「河水」,可以是高山、深塹,可以是宗法、禮教,也可以是現實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其他任何障礙。只要有追求、有阻隔、有失落,就都是它的再現和表現天地。如此說來,古人把蒹葭解為勸人遵循周禮、招賢、懷人,今人把它視作愛情詩,乃至有人把它看作是上古之人的水神祭祖儀式,恐怕都有一定道理,似不宜固執其一而否決其他,因為它們都包蘊在「在水一方」的象徵意義之中。 自然,當我們處在與「在水一方」類似的境遇時,應當欣賞的是它的銳意追求,而不是它的悲觀失望。 這首詩以水、蘆葦、霜、露等意象營造了一種朦朧、清新又神秘的意境。早晨的薄霧籠罩著一切,晶瑩的露珠已凝成冰霜。一位羞澀的少女緩緩而行。詩中水的意象正代表了女性,體現出女性的美,而薄薄的霧就像是少女蒙上的紗。她一會出現在水邊,一會又出現在水之洲。尋找不到,急切而又無奈的心情正如螞蟻爬一般癢,又如刀絞一般痛。就象我們常說的「距離產生美感」,這種美感因距離變的朦朧,模糊,不清晰。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間位置都是模糊的,給人以霧里看花、若隱若現、朦朧縹緲之感。蒹葭、白露、伊人、秋水,越發顯得難以捉摸,構成了一幅朦朧淡雅的水彩畫。 詩的每章開頭都採用了賦中見興的筆法。通過對眼前真景的描寫與贊嘆,繪畫出一個空靈縹緲的意境,籠罩全篇。詩人抓住秋色獨有的特徵,不惜用濃墨重彩反復進行描繪、渲染深秋空寂悲涼的氛圍,以抒寫詩人悵然若失而又熱烈企慕友人的心境。詩每章的頭兩句都是以秋景起興,引出正文。它既點明了季節與時間,又渲染了蒹蒼露白的凄清氣氛,烘託了人物悵惘的心情,達到了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藝術境地。「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輝映,渾然一體,用作起興的事物與所要描繪的對象形成一個完整的藝術世界。開頭寫秋天水邊蘆葦叢生的景象,這正是「托象以明義」,具有「起情」的作用。因為蘆葦叢生,又在天光水 色的映照之下,必然會呈現出一種迷茫的境界,這就從一個側面顯示了詩的主人公心中的那個「朦朧的愛」的境界。 王夫之《姜齋詩話》說:「關情者景,自與情相為珀芥也。情景雖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樂之觸,榮悴之迎,互藏其宅」,《蒹葭》這首詩就是把暮秋特有的景色與人物委婉惆悵的相思感情交鑄在一起,從而渲染了全詩的氣氛,創造的一個撲朔迷離、情景交融的意境,正是「一切景語皆情語」的體現。總之,《蒹葭》詩的豐富美感,不論是從欣賞的角度,還是從創作的角度,頗值得我們重視和予以認真的探討。
[編輯本段]藝術特色
蒹葭《蒹葭》是詩經中最優秀的篇章之一。它的主要特點,集中體現在事實虛化、意象空靈、整體象徵這緊密相關的三個方面。
事實的虛化
一般說來,抒情詩的創作是導發於對具體事物的感觸,因而在它的意境中,總可看到一些實實在在的人事場景。然而(蒙蒙)的作者卻似乎故意把其中應有的主要人物事件都虛化了。追尋者是 什麼人?他為什麼而追尋?我們不知道;被追尋的「伊人」是什麼 身份?為什麼他那麼難以得到?我們也不知道;以至於連他們是 男是女也無從確認。特別是「伊人」,音容體貌均無,一會兒在河的上游,一會兒在河的下游,一忽兒在水中央,一忽兒在水邊草地,飄忽不定,來去渺茫,簡直令人懷疑他是否真有實體存在。無疑,由於追尋者、特別是被追尋者的虛化,使整個追尋人物、追尋事件、追尋內容都變得虛幻願隴起來;然而也正是由於這事實的虛化、膜猶,詩的意境才顯得那麼空靈而富有象徵意味。
意象的空靈
實際上,詩中所描述的景象,並非目之所存的現實人事,而是一種心家。這種心象,也不是對曾經閱歷過的某件真事的回憶,而是由許多類似事件、類似感受所綜合、凝聚、虛化成的一種典型化的心理情境。這種心理情境的最大特點,是不粘不滯、空靈多蘊。「在水一方」,可望難即,就是這種空靈的心理情境的藝術顯現。在這里,由於追尋者和被追尋者的虛化,那看來是真景物的河水、道路險阻,乃至逆流、順流的追尋路線,以及伊人所在的「水中央」等諸種地點,也都成了虛擬的象徵性意象。對它們均不可作何時何地、河山何水的深究,否則,伊人既在河的上游又在河的下游就自相矛盾,連兩個人何以都不渡過河去也成了問題。《蒹葭》的成功,就在於詩人准確地抓住了人的心象,創造出似花非花、空靈蘊藉的心理情境,才使詩的意境呈現為整體性象徵。
意境的整體象徵
詩的象徵,不是某詞某句用了象徵辭格或手法,而是意境的整體象徵。「在水一方」,可望難即是人生常有的境遇,「溯徊從之,道阻且長」的困境和「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的幻境,也是人生常有的境遇;人們可能經常受到從追求的興奮。到受阻的煩惱、再到失落的惆悵這一完整情感流的洗禮,更可能常常受到逆流奮戰多痛苦或順流而下空歡喜的情感沖擊;讀者可以從這里聯想到愛情的境遇和喚起愛情的體驗,也可以從這里聯想到理想、事業、前途諸多方面的境遇和喚起諸多方面的人生體驗。意境的整體象徵,使嫌夜)真正具有了難以窮盡的人生哲理意味。王國維曾將這首詩與晏殊的〔蝶戀花〕「昨夜西風調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相提並論,認為它二「最得風人情致」,這顯然是著眼於它的意境的人生象徵意蘊。 事實的虛化、意象的空靈和意境的整體象徵,是一個問題的三個層面。從事實虛化到意象空靈,再到整體象徵,這大致上就是象徵性詩歌意境的建構過程。
[編輯本段]武俠小說
武俠作家小椴《開唐·教坊》及《開唐·劍器》中的人物,為唐教坊效力。後多遊走於江湖草野,多識醫術,善舞劍,與羅卷齊名。小名蒹葭,被人戲稱「肩胛」,又稱「小骨頭」,開唐第一部中出現,曾力救唐太子李建成的遺孤「卻奴」。蒹葭對卻奴有授藝之功,卻無師徒之名。唐皇宮救人一戰受傷,又為救苦敵,內力大傷。留下滿室珠寶予卻奴,死於長滿蘆葦的湖畔。是一個迷一般的人物,在整個故事中都表現了他孤獨,神秘,與仁義的性格。可歌可泣。
[編輯本段]參考資料
異人異境,使人慾仙。(明•鍾惺《詩經評點》) 此自是賢人隱居水濱,而人慕而思見之詩。「在水之湄」,此一句已了,重加「溯徊」、「溯游」兩番摹擬,所以寫其深企願見之狀。於是於下一「在」字上加一「宛』牢,遂覺點睛欲飛,人神之筆。(清•姚際恆《詩經通論》) 細玩「所謂」二字,意中之人難向人說,而「在水一方」亦想像之詞。若有一定之方,即是人跡可到,何以上下求之而不得哉?詩人之旨甚遠,固執以求之抑又遠矣。(清,黃中松《詩疑辨證》) 三章只一意,特換韻耳。其實首章已成絕唱。古人作詩,多一意化為三疊,所謂一唱三嘆,佳者多有餘音。(清•方玉潤(詩經原始》) 詩境頗似象徵主義,而含有神秘意味。(陳子展《詩經直解》)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徊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帷》:「一方,難至矣。」按(漢廣):「漢有游女,不可求思;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陳啟源(毛詩稽古編•附錄脫之曰:「夫悅之必求之,然惟可見而不可求,則慕悅益至。」二詩所賦,皆西洋浪漫主義所謂企慕之情境也。古羅馬詩人桓吉爾名句雲;「望對岸而伸手嚮往」,後世會心者以為善道可望難即、欲求不遂之致。德國古民歌詠好事多極障,每托興放深水中阻。但丁《神曲》減寓微旨放美人隔河而笑,相去三步,如阻滄海。近代詩家至雲:「歡樂長在河之彼岸。」……(錢鍾書《管錐編》)

7. 詩句的賞析

此詩寫天上一對夫婦牽牛和織女,視點卻在地上,是以第三者的眼睛觀察他們夫婦的離別之苦。開關兩句分別從兩處落筆,言牽牛曰迢迢,狀織女曰皎皎。迢迢、皎皎互文見義,不可執著。牽牛何嘗不皎皎,織女又何嘗不迢迢呢?他們都是那樣的遙遠,又是那樣的明亮。但以迢迢屬之牽牛,則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遠在他鄉的遊子,而以皎皎屬之織女,則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女性的美。如此說來,似乎又不能互換了。如果因為是互文,而改為皎皎牽牛星,迢迢河漢女,其意趣就減去了一半。詩歌語言的微妙於此可見一斑。稱織女為河漢女是為了湊成三個音節,而又避免用織女星在三字。上句已用了牽牛星,下句再說織女星,既不押韻,又顯得單調。河漢女就活脫多了。河漢女的意思是銀河邊上的那個女子,這說法更容易讓人聯想到一個真實的女人,而忽略了她本是一顆星。不知作者寫詩時是否有這番苦心,反正寫法不同,藝術效果亦迥異。總之,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這十個字的安排,可以說是最巧妙的安排而又具有最渾成的效果。
以下四句專就織女這一方面來寫,說她雖然整天在織,卻織不成匹,因為她心賓牛悲傷不已。纖纖擢素手意謂擢纖纖之素手,為了和下句札札弄機杼對仗,而改變了句子的結構。擢者,引也,抽也,接近伸出的意思。札札是機杼之聲。杼是織布機上的梭子。詩人在這里用了一個弄字。《詩經·小雅·斯干》:乃生女子,載弄之瓦(紡

8. 散文賞析

周作人:《小河》

一條小河,穩穩地向前流動。經過的地方,兩面全是烏黑的土;生滿了紅的花,碧綠的葉,黃的果實。
一個農夫背了鋤來,在小河中間築起一道堰。下流幹了;上流的水被堰攔著,下來不得;不得前進,又不能退回,水只在堰前亂轉。水要保他的生命,總須流動,便只在堰前亂轉。堰下的土,逐漸淘去,成了深潭。水也不怨這堰,--便只是想流動,

一日農夫又來,土堰外築起一道石堰。土堰坍了;水沖著堅固的石堰,還只是亂轉。
堰外田裡的稻,聽著水聲,皺眉說道,--"我是一株稻,是一株可憐的小草,我喜歡水來潤澤我,怯怕他在我身上流過。小河的水是我的好朋友;他曾經穩穩的流過我面前,我對他點頭,他向我微笑。我願他能夠放出了石堰,仍然穩穩地流著,向我們微笑;曲曲折折的盡量向前流著,經過兩面地方,都變成一片錦綉。他本是我的好朋友,只怕他如今不認識我了;他在地底呻吟,聽去雖然微細,卻又如何可怕!這不你我的朋友平日的聲音,--被輕風攙著走上沙灘來時,快活的聲音。我只怕他這回出來的時候,不認識從前的朋友了,--便在我身上大踏步過去;我所以正在這里憂慮。"

田邊的桑樹,也搖頭說,--"我生的高,能望見那條小河,--他是我的好朋友,他送清水給我喝,使我能生肥綠的葉,紫紅的桑葚。他從前清澈的顏色,現在變了青黑;又是終年掙扎,臉上添許多痙攣的皺紋。他只向下鑽早沒有工夫對了我點頭微笑;堰下的潭,深過了我的根了。我生在小河旁邊,夏天曬不枯我的枝條。冬天凍不壞我的根。如今只怕我的好朋友,將我帶到沙灘上,拌著他卷來的水草。我可憐我的好朋友,但實在也為我自己著急。"

田裡的草和蝦蟆。聽了兩下的話,也都嘆氣,各有他們自己的心事。

水只在堰前亂轉;堅固的石堰,還是一毫不搖動。築堰的人,不知到哪裡去了。

賞析:

惡而知其美,好而知其惡 ,我們不要把人看成十全十美,也不要全盤否定一個人,雖說周作人當過漢奸,但許多方面周作人還是很有成就的,仁道主義、兒童教育、散文寫作都要超過魯迅。被判14年刑,因保護過李大釗之子李葆華,周作人給共產黨領導人寫信,共產黨讓其做翻譯,希臘作品多由周作人翻譯。

周作人的《小河》被胡適稱之為新詩的第一首傑作;

賞析:任何事物順其自然是最好的,五四時期,新舊交替,舊未退新未建,舊體制對人性的壓抑,對人精神的摧殘,長期壓抑,沒有疏導,個性不能自由生長,小河穩穩地向前流動,對其他人是有好處的,不會造成傷害,但是人為給堵了,築起了一道堰,而一旦爆發,就會造成傷害,堵是中國傳統文化突出的象徵;

現在的博士、研究生、大學生,遇到問題想不開,失戀等就自殺,現在的自殺很高,成長路上,父母所有的辛勤培育,付之東流,如何讓我們的孩子身理、心理都健康,是需要我們深思的!!讓孩子歡快向前走,自然而然地成長,不要讓他們不快樂、不樂觀、感受不到幸福的滋味。

9. 心中的蘆葦的讀後感

在我的記憶里,有一片茂密的蘆葦。她像自由的精靈,在遠離世俗的淡泊中,獨守江畔一方瘠土,瀟灑倜儻,瘦瘦的筋骨把生命的詩意一縷縷地挑亮,密密的蘆花像一片片燦爛的微笑,將野地的清苦和寧靜濃縮成永恆的沉默。
芊芊蘆葦,在灘塗上紮根,無拘無束;在纖橋旁搖曳,蓬蓬勃勃,從蒼翠的湖綠,漸漸化作凝重的黑色,卻依舊亭亭玉立,倩影婆娑。即使翻越季節的山巒,靜候白露降臨,那滿目的蘆花與天上的白雲融為一體,綿延至月光不能觸及的地方,也依舊潔白,充滿蓬勃的張力,然後在冰涼的純潔裡面畫上生命的句號。
這白發蒼蒼的蘆葦,是樵夫柴擔上悠然飄起的一縷秋光,是村姑眉宇間揮之不去的一抹蒼涼嫵媚,像衣香鬢影的女子涉水而來,從古代,從《詩經》,「蒹葭蒼蒼,在水一方」的窈窕淑女,映襯著茂密的蘆葦,成了三千年文明古國最優美的詩行。
倘若寄身木筏,去溯蘆葦之源,你也會發現,蒼涼凄美的蘆花那麼輕易地就能撥動深藏的滄桑和歷史的痛苦。
易水之濱,悲涼的旋律中,荊軻止別燕太子丹,踏上刺秦的不歸路,他身後的蘆花,一定在蕭蕭勁風中輕揚。汨羅江畔,披發行吟的逐臣屈原,掩涕嘆息,仰天長問。奸臣專權,楚王昏庸,居廟堂,不能為民解難,謫鄉野,不能替君分憂。生命的大寂寞郁結於心,奔涌於胸,使詩人縱身大江,盪起的漣漪是蘆葦悲鳴的淚滴。在濕濕的夜色中流淌。青青的生命的枝葉包裹起千千萬萬人民的崇敬和思念:投入歷史
的長河,成為端午節最深沉的紀念。
真正擁有蘆葦,是在大學時代。我喜歡在學校後面的江邊漫步——那裡,茂密的蘆花像無邊的綢帶,向著遠處緩緩鋪開。流蘇似的蘆葦,像雲,陣陣清香在如紗似霧的月光中彌散。牛乳般的暮靄流動如煙,小鳥在葦叢中呢喃,還有幾聲蟬鳴,幾聲蟲唱,寧靜,溫和,洋溢的詩情觸手可及。倘是周日:陽光緩緩地流瀉,我用葦葉編一隻小船,輕輕放入江中,看它悠悠隨風而去更多的時候,更多的時候我一卷在握,於蘆花下,和屈原共憤,跟太白同醉,與東坡同發少年狂,在綿綿秋雨和茸茸的蘆花織成的透明的心境中。我讀懂了字里行間的辛酸、痛苦、孤獨、濃醇、率真、和苦澀。人世滄桑和歷史悲劇熔鑄的慘痛,猶如滴血的利刃,我們的前人把它揉碎了,咽下,寧可肝腸寸斷,也要噙著淚帶著微笑,輕輕地說,往事如煙啊!
認識孱弱的,就像一根蘆葦,但人又是堅強的,從柔弱中煥發出無窮的韌性,那種連自己都有可能意識不到的堅韌,陪伴著我們一路向前。法國哲學家帕斯卡爾說:「思想形成人的偉大。人不過是一根蘆葦,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它是一根能思想的蘆葦。」 這根能思想的蘆葦,就是你,就是我……

10. 請對〝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賞析

意思是:蘆葦密密蒼蒼,晶瑩露水結成霜。我心中那女子,佇立在河水旁.蒹葭蒼蒼,專白露為霜兩句,從屬物象與色澤上點明了時間和環境。那生長在河邊的茂密蘆葦,顏色蒼青,那晶瑩透亮的露水珠已凝結成白刷刷的濃霜,那微微的秋風送著襲人的涼意,那茫茫的秋水泛起浸人的寒氣。在這一蒼涼幽緲的深秋清晨的特定時空里,詩人時而靜立,時而徘徊,時而翹首眺望,時而蹙眉沉思。他那神情焦灼、心緒不寧的情狀,不時地顯現於我們眼前,原來他是在思慕追尋著一個友人。「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兩句,交代了詩人所追慕的對象及伊人所在的地點,表現了詩人思見心切,望穿秋水,一個勁地張望、尋求。「伊人」,指與詩人關系親密、為詩人崇敬和熱愛而未曾須臾忘懷的人。「所謂」二字,表明「伊人」是常常被提及,不斷念叨著的,然而現在他卻在漫漫大河的另一方。「在水一方」,語氣肯定,說明詩人確信他的存在,並充滿信心去追求,只是河水隔絕,相會不易。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