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擬詠懷名句

擬詠懷名句

發布時間: 2021-03-03 18:27:01

Ⅰ 關於三國演義的名言歇後語成語

出自《三國演義》的成語。如:

1、髀肉復生(劉備):形容長期清閑,事業毫無成就。

2、如魚得水(劉備與諸葛亮):比喻得到了與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對自己非常合適的環境。

3、三顧茅廬(劉備與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後用來比喻多次專誠拜訪。

4、初出茅廬(諸葛亮):形容剛出來做事,缺乏實際經驗,比較幼稚。

5、集思廣益(諸葛亮):指集中眾人的意見,擴大工作的效果。

6、鞠躬盡瘁(諸葛亮):形容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7、望梅止渴(曹操):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8、才高八斗(曹植):形容學問高,文採好。

9、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學高超,文思敏捷。

10、超群絕倫(關羽):形容高出眾人之上,沒有人能與其相比。

12、如嚼雞肋(楊修)比喻很乏味。

13、老牛舐犢(楊修的父親楊彪):比喻父母愛撫子女。

14、勢如破竹(杜預):比喻軍隊一路連打勝仗,形勢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樣的順利。

15、車載斗量(吳國的中大夫趙咨):形容數量很多並不稀罕。

16、吳下阿蒙(吳國名將呂蒙):形容沒有學識的粗人。

17、出言不遜(張郃):形容說話不客氣,沒有禮貌。

18、大器晚成(崔琰):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經過長時間的鍛煉才能成器。

19、負重致遠(人稱「鳳雛」的龐統,陸績,顧邵):背著沉重的東西送到遠方。

20、樂不思蜀(劉禪):比喻樂而忘本。

21、言過其實(馬謖):指言語浮誇,超過實際才能。後也指話說得過分,超過了實際情況。

22、寶刀未老:(黃忠)形容人到老年還依然威猛,不減當年。

23、草船借箭:運用智謀,憑借他人的人力或財力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24、不知所雲:不知道說得是些么。形容說話內容混亂,無法理解。

25、萬事具備,只欠東風:比喻一切都已俱備,只差最後一個重要條件。

26、三足鼎立:比喻三方面對立的局勢

27、作姦犯科:為非作歹,觸犯法令。

28、欲擒故縱:故意先放開他,使他放鬆戒備,充分暴露,然後再把他捉住。

29、刮目相待:(呂蒙)比喻去掉舊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來看待人或事物。

30、妄自菲薄:(出師表)自己看不起自己。

31、手不釋卷:(呂蒙)書本不離手。形容勤奮好學。

32、堅壁清野:(荀彧)對付強敵入入侵的一種方法。使敵人既攻不下據點,又搶不到物資。

(三)出自《三國演義》中的俗語、歇後語。

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諸葛亮皺眉頭——計上心來

魯肅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塗

諸葛亮大擺空城計——化險為夷

曹操諸葛亮——脾氣不一樣

諸葛亮三氣周瑜——略使小技

諸葛亮弔孝——裝模作樣

司馬懿稱諸葛亮為——天下奇才

曹操吃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曹操殺華佗——諱疾忌醫

董卓進京——來者不善

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

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

周瑜打黃蓋———個願打,一個願挨

張飛穿針——粗中有細

4、與《三國演義》有關的詩詞

(1)蘇東坡《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2)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3)辛棄疾的《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4)杜甫的《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八陣圖》:「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5)劉禹錫《蜀先主廟》:「天下英雄氣,千秋尚凜然。勢分三足鼎,業復五銖錢。得相能開國,生兒不象賢。凄涼蜀故妓, 來舞魏宮前。」

(6)李商隱的《東阿王》:「國事分明屬灌均,西陵魂斷夜來人。君王不得為天子,半為當時賦洛神。」

(7)杜宣的《江陵懷古之二》:「春風吹遍古荊州,西蜀雄關壯兩眸。三國英雄茅屋裡,綸巾羽扇說千秋。」

Ⅱ 蔣寅擬與避有哪些論正方法

一.互文性是中國古典詩歌的一般特徵

互文性(intertextualité)又譯作「本文間性」,這個術語從它誕生以來就一直是個含混不清的概念,在不同批評家的著作里被給予不同的定義、賦予不同的意義,甚至因范圍的不斷擴大、所產生的命題日益增多而被指責為大而無當的理論神話。盡管如此,人們還是樂於使用這個概念,因為它「囊括了文學作品之間互相交錯、彼此依賴的若干表現形式」,使文學寫作中的引用(citation)、暗示(allusion)、參考(référence)、仿作(pastich)、戲擬(parodie)、剽竊(plagiat)及各種方式的照搬套用有了概括其本質和統一性的理論視角。根據法國學者蒂費納·薩莫瓦約《互文性研究》一書對互文性理論的源流、學說及其批評實踐的梳理,我認為索萊爾斯(Philippe Sollers)的定義最簡潔地說明了互文性的含義:「每一篇文本都聯系著若干篇文本,並且對這些文本起著復讀、強調、濃縮、轉移和深化的作用。」《互文性研究》的作者將互文性歸結為文學的記憶,它分別由文本、作者和讀者所負載,形成文學寫作中的變換和聯系。這無疑是有見地的,記憶本是文化自身積累和衍生的基本能力之一,但就文學而言,記憶還不能全部說明創作的主觀能動性,只有加上摹仿,互文性的形成機制才能得到全面的揭示。

人類的一切活動都始於摹仿,文學創作同樣也不例外。「借鑒已有的文本可能是偶然或默許的,是來自一段模糊的記憶,是表達一種敬意,或是屈從一種模式,推翻一個經典或心甘情願地受其啟發」。而在以古為尚的中國,摹擬更是經典形成以後的普遍風氣,從魏晉到南北朝之間擬古一直是詩壇的時尚,在陸機、謝靈運、江淹等詩人的創作中,擬古更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特徵。直到唐代,大詩人李白的創作中還明顯留下擬古的痕跡。擬古的結果形成古典詩歌普遍而清晰的互文關系,並滲透於詩歌文本的各個層次。甚至可以說,互文性是中國古典詩歌最突出的文本特徵,也是古典詩歌作品最普遍的現象。

鑒於詩歌史上普遍的摹仿和因襲關系,梁代鍾嶸《詩品》就用推源溯流之法論列歷代詩人,揭示其間的傳承和影響關系,其實質正是出於對其作品互文性的體認。唐朝詩僧皎然《詩式》將文本的相似概括為語、意、勢三個層次的「三同」,而作者的有意摹仿便有所謂「三偷」。偷語之例,如傅咸《贈何劭王濟》詩有「日月光太清」句,陳後主《入隋侍宴應詔》詩擬作「日月光天德」;偷意之例,如柳惲《從武帝登景陽樓》詩有「太液滄波起,長楊高樹秋」句,沈佺期《酬蘇味道》化作「小池殘暑退,高樹早涼歸」;偷勢之例,如嵇康《送秀才入軍》有「目送歸鴻,手揮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句,王昌齡《獨游》脫胎為「手攜雙鯉魚,目送千里雁。悟彼飛有適,嗟此罹憂患」。皎然的「三偷」之說雖從語詞、取景、立意的不同角度區分了詩歌文本中不同類型的摹仿,但由於唐代詩學的中心問題在於意象和造句,所以「三偷」所論的摹仿也只限於句與聯的范圍,集中在語詞的層面。到宋代,釋惠洪將這種摹仿合理化,在《冷齋夜話》提出「脫胎換骨」的理論:

山谷雲:「詩意無窮,而人之才有限。以有限之才,追無窮之意,雖淵明、少陵不得工也。」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語,謂之換骨法;規模其意形容之,謂之奪胎法。如鄭谷《十日菊》曰:「自緣今日人心別,未必秋香一夜衰。」此意甚佳,而病在氣不長。西漢文章雄深雅健者,其氣長故也。曾子固曰:「詩當使人一覽語盡而意有餘,乃古人用心處。」所以荊公作《菊詩》則曰:「千花百卉雕零後,始見閑人把一支。」東坡則曰:「萬事到頭終是夢,休,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愁。」又如李翰林詩曰:「鳥飛不盡暮天碧。」又曰:「青天盡處沒孤鴻。」然其病如前所論。山谷作《登達觀台》詩曰:「瘦藤拄到風煙上,乞與遊人眼界開。不知眼界闊多少,白鳥去盡青天回。」凡此之類,皆換骨法也。顧況詩曰:「一別二十年,人堪幾回別。」其詩簡緩而立意精確。舒王作《與故人詩》曰:「一日君家把酒杯,六年波浪與塵埃。不知烏石江頭路,到老相逢得幾回。」樂天詩曰:「臨風杪秋樹,對酒長年身。醉貌如霜葉,雖紅不是春。」東坡《南中作》詩曰:「兒童悞喜朱顏在,一笑那知是醉紅。」凡此之類,皆奪胎法也。學者不可不知。

關於這段話的解釋,即脫胎換骨究竟是黃庭堅的說法還是惠洪的引申發揮,學者們有不同看法。我傾向於認為是惠洪的發明,脫胎法是沿襲前人的意思而重新造句,接近皎然的「偷意」;換骨法是引申改造前人的意思,類似皎然說的「偷勢」,但已不局限於一聯一句,而擴大到全篇的取意。事實上,詩歌文本的摹仿本來就是多層次的,不止限於語句,還包括主題和結構。賀裳《載酒園詩話》卷一論「三偷」,即將其內涵大為擴展,羅列了主題和結構等不同層次的例證。如果按照後人的習慣用法,意與主題相關,勢與結構相關,那麼偷語、偷意、偷勢就可以概括語詞、主題、結構三方面的摹仿,而這些方面也正是詩歌中互文關系發生的主要層面。

在語詞、主題、結構三個層面中,語詞的互文不用說是最普遍的現象,國外研究中國詩歌的學者也注意到,「《詩經》《楚辭》以來的著名古典作品裡的用例,作為最理想的詩語的典型,優先地而且系統地被繼承下去。新的詩語產生,大致只限於在現有作品中找不到與它相適應的用例的場合」。這使得古今詩歌文本因這繼承性而形成緊密的文本關聯。被譽為集古典詩歌大成的詩聖杜甫,其詩歌創作最突出的特點,在宋人看來便是「無一字無來處」。揭示杜詩語句的出典,找出它們與前代作品的淵源關系,一直是宋代以來注家最傾注心力之所在。今天用互文性理論來審視中國傳統文學中最常見的用典、用事、用語現象,研究意象與語匯的語義生成方式,更讓我們對古典詩歌創作與注釋中對「無一字無來處」的追求獲得全新的認識,並形成古典詩歌藝術和詩歌史研究的一個新的知識生長點。語詞互文較為常見,有關用典研究的論著已有專門探討,本文不再涉及,而只就結構和主題層面的互文現象作些考察。

相比語詞層面的互文,主題和結構的互文不那麼明顯,也不那麼常見,有時需要獨特的眼光才能發現。清代詩論家田雯提出的「詩文演法」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

余嘗謂白香山《琵琶行》一篇,從杜子美《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詩得來。「臨潁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揚揚。與余問答既有以,感時撫事增惋傷」。杜以四語,白成數行,所謂演法也。鳧脛何短,鶴脛何長,續之不能,截之不可,各有天然之致,不惟詩也,文亦然。楊升庵曰:「郭象《莊子注》雲:『工人無為於刻木,而有為於運矩;主上無為於親事,而有為於用臣。』柳子厚演之為《梓人傳》一篇,凡數百言。毛萇《詩傳》雲:『漣,風行水成文也。』蘇老泉演之為《蘇文甫字說》一篇,亦數百言。皆得脫胎換骨之三昧。」知此則余之論白、杜之詩,瞭然無疑義矣。

田雯這里所舉的詩、文中的「演法」,都屬於發揮前人作品的片言只語或脫胎其主題的例子,單從語詞表面有時已很難辨認新文本與前人作品的關系。吉拉爾·熱奈特《隱跡稿本》將這種經過轉換或摹仿已無法由語詞直接辨析的互文性稱作超文性(hypertextualité),它是互文性關系中比較隱晦的一種。好在中國古代文學批評一向建立在涵詠和玩味的基礎上,對文本的廣泛熟悉和細致閱讀是對批評家的基本要求,因此歷代批評家和注家為我們留下了大量的有關作品互文性的各類例證,可以讓我們從容地討論互文性問題,關鍵就看用什麼方式更方便。就詩歌而言,我覺得根據互文形成的原因,將互文的類型分為標題摹仿、主題摹仿、風格摹仿三類,似乎比較簡明。它們通常都依賴於經典化的名篇,因此名篇摹仿就不必再專設一類。

先看標題摹仿的互文,它指前後作品因標題相同而發生摹仿關系。這通常出現在有意識的擬作之間,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李商隱與楊億的同題之作《淚》:

永巷長年怨綺羅,離情終日思風波。湘江竹上痕無限,峴首碑前灑幾多。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殘楚帳夜聞歌。朝來灞水橋邊問,未抵青袍送玉珂。(李)

錦字梭停掩夜機,白頭吟苦怨新知。誰聞隴水回腸後,更聽巴猿拭袂時。漢殿微涼金屋閉,魏宮清曉玉壺欹。多情不待悲秋氣,只是傷春鬢已絲。(楊)

李商隱詩前三聯連續排比歷史上與淚有關的典故,尾聯以更進一層的筆法突出灞橋送別之悲,結構很是獨特。《西昆酬唱集》中楊億、錢惟演、劉筠的《淚》二首,都是摹仿李商隱之作,但錢、劉二首除偶有體物語(如「蠟炬風高翠箔輕」、「銀屏欲去連珠迸」),不似原作以人生情境貫穿全篇外,尾聯也沒有李詩那種提綱挈領的意味。清初張篤慶《擬西昆四詩》,「淚」一首則取閨怨主題,一意到底,也沒有仿效李商隱的寫法。只有楊億一首亦步亦趨,結構完全脫胎於原作,尾聯也用了同樣的筆法。如此徹底的結構摹仿當然是很罕見的,通常都是由部分的構思或語詞摹仿形成作品間的互文。

主題摹仿的互文在許多情況下與標題摹仿重合,因為主題詞經常突出在標題中;同時它也經常與題材的因襲部分重疊,除擬古或樂府題之外,許多主題摹仿本來就是基於相同題材的。自古以來文學選本按題材分類編排也是為了便於學習和摹仿,人們寫作某一主題時,很容易從流行的選本或類書中找到可供摹仿的範本。請看《全唐詩》卷二所收的唐高宗李治《七夕宴懸圃二首》:

羽蓋飛天漢,鳳駕越層巒。俱嘆三秋阻,共敘一宵歡。璜虧夜月落,靨碎曉星殘。誰能重操杼,纖手濯清瀾。

霓裳轉雲路,鳳駕儼天潢。虧星凋夜靨,殘月落朝璜。促歡今夕促,長離別後長。輕梭聊駐織,掩淚獨悲傷。

我很懷疑這是高宗同一首詩的兩個稿本,或者有一首是他人之作,誤編在高宗名下。不管怎麼說,兩章的構思取意過於相似,只是中兩聯內容調換了一下位置。有學者認為「靨碎曉星殘」的隱喻襲自陳後主《七夕宴重詠牛女各為五韻》的「靨色隨星去,髻影雜雲來」,其實《藝文類聚》所收庾信《鏡賦》已有這一比喻。陳叔寶詩未收入唐初類書,而《藝文類聚》卷四所收的一系列七夕詩文表明,高宗詩四聯的內容只不過是前代作品的重新排列組合。其中隋王眘《七夕》是與高宗詩內容重疊最多的一首:

天河橫欲曉,鳳駕儼應飛。落月移妝鏡,浮雲動別衣。歡逐今宵盡,愁隨還路歸。猶將宿昔淚,更上去年機。

首聯同為天河、鳳駕,頷聯都有落月,只是星換作了雲,頸聯也是寫歡促別長,尾聯更是不約而同地只著墨於織女重上織機,掩淚獨悲,而不及牛郎,兩詩無論立意或構思都很相似。考慮到唐初類書的編纂和流行都與宮廷的文學教育有關,我們有理由推測高宗二詩與王眘詩之間可能存在摹仿關系。這種由立意—構思的摹仿形成的互文在《文選》和類書盛行的唐代,在唐詩盛行的宋、元、明代,在宋詩盛行的清代,都是很常見的。

風格摹仿的互文,是更為普遍的現象。因為古人通行的師法原則是得性情之近,就各體之宜,即選擇師法對象首先考慮與自己性情相近的作家,具體到寫作某種體裁時再選擇擅長此體的作家。這樣,一般情況下的寫作,更多地是以對某個作家某種風格的摹仿為主。即以所謂擬古而言,除陸機、江淹等少數作家外,也不是摹擬某些作品,而是摹擬一種風格或抒情方式。如庾信《擬詠懷二十八首》即屬於摹擬阮籍《詠懷詩》的表現形式,李白《擬古十二首》則是摹擬《古詩十九首》的風格。古詩雲:

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文選》卷二九)

太白則曰:

涉江弄秋水,愛此荷花鮮。攀荷弄其珠,盪漾不成圓。佳期彩雲重,欲贈隔遠天。相思無由見,悵望涼風前。(《李太白全集》卷二四)

太白詩意完全脫胎於古詩:采荷思遠,欲贈無由,悵望不已;詩的抒情主人公也同樣是空閨思婦。這種摹仿是公開的,標題還特別聲明,很可能是詩人早期創作留下的習作;也有特定境遇下的模擬,如清初陳祚明久客京師,病中無聊,以《古詩十九首》各詩首句開端擬其風格自抒己情。成熟作者的摹仿,除個別作品在題目中標明外,往往都不顯山露水,甚至還要掩藏摹仿的痕跡——蹈襲畢竟不是才華豐富和有創造力的表現。賀裳說「盜法一事,詆之則曰偷勢,美之則曰擬古。然六朝人顯據其名,唐人每陰竊其實」,就是指的這種差別。當一種風格成為時尚後,作者們經常是通過摹仿經典作品來實現風格化的追求。比如李攀龍曾說「七言律體,諸家所難,王維、李頎頗臻其妙」,李頎的作品因此而被明七子輩奉為楷模,李攀龍詩中清楚可見摹仿李頎的痕跡。李頎最著名的七律《送魏萬之京》寫道:

朝聞遊子唱離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鴻雁不堪愁里聽,雲山況是客中過。關城樹(一作曙)色催寒近,御苑砧聲向晚多。莫見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蹉跎。(《全唐詩》卷一三四)

李攀龍有一首《送皇甫別駕往開州》(《滄冥先生集》卷七),明顯可見李頎詩的影子:

銜杯昨日夏雲過,愁向雲山送玉珂。吳下詩名諸弟少,天涯宦跡左遷多。人家夜雨黎陽樹,客渡秋風瓠子河。自有呂虔刀可贈,開州別駕豈蹉跎。

李攀龍詩送皇甫別駕往開州與李頎詩題旨相同,同用下平聲五歌韻,韻腳重了四個字,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它與李頎詩的關系。雖然造句不太模擬李頎,但詩的結構卻脫胎於後者:首聯送別從昨日寫起,頷聯將遠行之愁換作遠謫之悲,頸聯也用了黎陽樹、瓠子河兩個專有名詞敘寫前途所歷,同時帶出夏秋季節的變換,尾聯以勿蹉跎歲月相激勵,尤見脫化李頎詩的痕跡。相似的結構、韻腳,再配以慷慨的意氣、瀏亮的聲情,李攀龍就成功地實現了對李頎原作風格的逼真摹仿。查為仁《蓮坡詩話》稱王士禛《午日觀競渡寄懷家兄兼答辟冒疆感舊之作》「深得義山神味,正不妨與《九日》詩格調相同」,也是同樣的例子。

摹擬作風是明代詩文創作中最顯著也是最為人詬病的特徵。自李夢陽倡「文必秦漢,詩必盛唐」之說,舉世風靡。嘉、隆以降,「王元美、李於鱗紹明北地、信陽之業而過之,天下學士大夫蘊義懷風,感慨波盪以從之」,一代詩文創作遂籠罩在以摹仿剿襲為能事的擬古風氣中,而明人對盛唐詩的摹仿也成為文學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互文現象之一。當然,必須指出的是,明人之學盛唐,雖然也不乏字襲句擬、生吞活剝的例子,但上乘之作都屬於整體性的風格摹仿,隱約能看出某篇作品的影子,卻又不易指實字句的因襲關系。這是因為明人的詩歌創作觀念並非摹擬二字即可概括,他們同時還講求變化,用他們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擬議以成其變化」。相對摹仿對象而言,擬議是求合,變化是求離。也就是說,摹仿的目標本來就有似與不似或者說形似與神似的差異。更何況對許多作者來說,創作的意圖根本就不在於摹仿,皎然的「三偷」因此才被後人視為笑柄。除了那些毫不在乎自己的作品同不同於前人的極端的自我表現論者,大多數作者的摹仿本身,或在摹仿的同時都希望超越摹仿的對象,希望自己的藝術表現更勝原作一籌,所謂「襲而愈工,若出於己者」,或者像美國作曲家羅芮姆(Ned Rorem)很俏皮的表達:「天才的定義在於他有沒有偷的能力。」而那些將獨創性放在首位的作家則不僅不屑於摹仿,甚至在意識到前人作品時還要故意廻避藝術表現層面的相似。這在陸機《文賦》即已有表達:「雖杼軸於予懷,怵他人之我先。」葉燮《原詩》論前後作者和作品的關系,曾說:「夫惟前者啟之,而後者承之而益之;前者創之,而後者因之而廣大之。使前者未有是言,則後者亦能如前者之初有是言;前者已有是言,則後者乃能因前者之言而另為他言。」後者為避免蹈襲、重復前人之言而另為他言,便是自覺的規避意識,前人用「犯」與「避」作為指稱蹈襲和規避的概念。沈德潛《說詩晬語》卷下雲:「詠古詩未經闡發者,宜援據本傳,見微顯闡幽之意。若前人久經論定,不須人雲亦雲。王摩詰《西施詠》、李東川《謁夷齊廟》,或別寓興意,或淡淡寫景,以避雷同剿說,此別行一路法也。」即以王維、李頎為例說明唐代詩人的規避意識。通常認為,即使學習和模仿也要避免表面的相似,如方東樹提出「學《選》詩當避《選》體」,主張「不但避其詞與格,尤當避其意。蓋《選》詩之詞格與意,為後人指襲,在今日已成習熟陳言。往者海峰先生好擬古人之意格,豈不為客氣偽詩乎?今學漢魏、阮公,當玩其文法高妙,氣體雄放,而避其詞意」。這種規避表面上掃清了本文間互文性的痕跡,但它本身恰恰是互文的結果,當然也應該視為互文的一種形態,或許可稱為「隱性的互文」。如此說來,詩歌寫作的基本宗旨其實是要超越模仿的,那麼我們為什麼還要將互文性作為詩歌的基本問題來討論呢?這是因為,互文性研究不是僅僅要說明不同作品間存在的相似性和模仿關系——這是古代詩歌批評極為關注的問題,它更關注這種互文關系對作品的藝術表現所產生的具體影響。即使將古代詩歌批評常見的模仿關系辨析(如三偷之說)姑置一旁,互文性研究要作的事仍然還更多。上文提到的擬議和規避就不是模仿所能涵括的互文的概念,雖然它們從來就是貫穿在詩歌乃至文學寫作的重要原則,但其間的內在關聯迄今缺乏專門的研究,尤其是規避與互文性的特殊關系,更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

二.詩歌文本的擬議與變化

互文性概念對於文學研究的重要,在於它指出了先後產生的文本之間存在的一種普遍關聯。這種關聯在很多時候與模仿無關,事實上,只要一個作者知道某個文本,寫作時就會意識到它的存在,詩思從而與之相關。晚清徐鼒有一首《題露筋祠壁》詩寫道:

湖前湖後綠雲堆,湖上菰蒲繞岸回。老尼拾柴小尼爨,不知門外白蓮開。

單獨看這首詩也沒什麼特別的地方,只有一點比較奇怪,那就是作者為什麼要寫尼姑不知門外白蓮開放。是暗示「空門氣味長」,尼姑們不知世間風光嗎?如果我們熟悉王士禛著名的《再過露筋祠》一絕:「翠羽明璫尚儼然,湖雲祠樹碧於煙。行人系纜月初墮,門外野風開白蓮。」就知道,徐鼒所以寫尼姑「不知門外白蓮開」,正是他意識中有王詩存在。王士禛這首七絕在清代非常有名,「論者推為此題絕唱」,陸以湉認為「詩不即不離,天然入妙,故後來作者皆莫之及」。這個例子足以說明,經典之作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後代作者的藝術思維,即使他無意摹仿,詩思也會不經意地與之相關。在王士禛以前的作品中,如謝肇淛《露筋祠》(《小草齋集》卷五)雲:「白璧自不涅,微驅何所求?至今女郎祠,颯颯英風秋。惆悵千古事,月照清淮流。」熊文舉《露筋祠》(《雪堂先生集選》卷五)雲:「依依不似薴蘿村,螻蟻烏鳶達者尊。底事蚊蟁常聚散,煙波江上立貞魂。」都沒有寫到白蓮,而自從王士禛詩成為此題絕唱,後人的詩思就常與白蓮相連了,徐鼒並不是一個偶然的例子。

徐鼒的露筋祠詩雖可以說明詩歌史上一些作品間互文性發生的原因,卻還不足以成為互文性研究的典型例證。互文性研究對文本關系的考察不只著眼於一個文本從以前的文本中獲得了什麼,即「文本漸次吸收外部材料的過程」,其根本目的在於從文本的關聯中了解新出文本較原有文本增添了什麼,提升了什麼。由此著眼,則黃景仁《綺懷》與李商隱《無題》的關系可作為一個有趣的個案。

黃景仁《綺懷》十六首對李商隱《無題》的摹仿是人所共知的一個事實。據林昌彝《射鷹樓詩話》卷五載:

武進黃仲則《綺懷》詩十六首,人多傳為中表之私。但觀詩中如「妙諳諧謔擅心靈,不用千呼出畫屏」等語,似非閨秀身分,想不過婢子略有慧心者。又雲「試歌《團扇》難終曲,但脫青衣便上升。曾作龍華宮內侍,人間駔儈恐難勝」,則為青衣小婢無疑矣。又「夤緣湯餅筵前見」,若果中表之親,縱已適人,亦不必夤緣始得見也。宜黃陳少香先生曩客毗陵,聞彼處士夫言之甚悉,皆指為仲則姑母某姓之婢,似可無疑。總之,義山《錦瑟》,諸說不一,皆可為寄情之什,作香草美人觀可也。

無論其本事若何,到詩人寫作《綺懷》時,當年的戀人已嫁為人婦且有子嗣,他只有纏綿而無望地追憶少年時代這段不可明言的初戀,於是李商隱風格綺旎而又旨趣隱晦的《無題》自然地成了他仿效的範本。正如舊日注家所指出的,「義山不幸而生於黨人傾軋、宦豎橫行之日,且學優奧博,性愛風流,往往有正言之不可,而迷離煩亂、掩抑紆回,寄其恨而晦其跡者」。黃仲則的初戀雖不便明言,卻也無須故作隱諱,事實上《綺懷》的題旨是相當清楚的,一個個記憶的片段包括與情人的初識、幽會的歡愛,離別與重逢的悵恨,連綴起對往事的追懷。除了情人的名姓被隱去,所有的情節都像是自敘傳,因此它全然放棄《無題》的象徵傾向,而集中摹仿其語詞和修辭,然後是取意和構思。

首先我們看一個純粹在語詞層面因襲李商隱詩的例子,那就是第三首:「旋旋長廊綉石苔,顫提魚鑰記潛來。闌前罽藉烏龍卧,井畔絲牽玉虎回。端正容成猶斂照,消沉意可漸凝灰。來從花底春寒峭,可借梨雲半枕偎。」本章追憶與情人幽會的情景。第四句的「烏龍卧」用《搜神後記》所載晉代張然的故事。張然有狗名烏龍,其妻與家奴私通,想謀殺張然。關鍵時刻,烏龍咬傷家奴,救了主人。這個故事雖與幽會有關,但用以比擬詩人的密約幽歡,終究不貼合兩人的身份。黃景仁所以用「烏龍」之典,應是源於李商隱《題二首後重有戲贈任秀才》(《玉溪生詩集箋注》卷一)的先例:「遙知小閣還斜照,羨煞烏龍卧錦茵。」同樣的,「玉虎」句也是脫胎於李商隱《無題》(同上卷二)「金蟾嚙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一聯,可作為一個旁證。黃景仁《綺懷》確實常從李商隱詩中借用詞語,最典型的是第十五首:

幾回花下坐吹簫,銀漢紅牆入望遙。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纏綿思盡抽殘繭,宛轉心傷剝後蕉。三五年時三五月,可憐杯酒不曾消。

次句「銀漢紅牆」明顯是因襲李商隱《代應》(同上卷三)「本來銀漢是紅牆,隔得盧家白玉堂」一聯,原詩的比喻表現換成寫實,平添一層幽艷絕俗的浪漫色彩。花下吹簫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蕭史、弄玉的故事,但我卻認為此句的取境脫胎於李商隱《銀河吹笙》(同上)「悵望銀河吹玉笙,樓寒院冷接平明」一聯。如果說「銀漢紅牆」還是「偷語」的話,那麼這就屬於「偷勢」了。而頷聯兩句又可以說是「偷意」,不是么?上句是從李商隱《無題》(同上卷一)「昨夜星辰昨夜風」化出而反用其意,下句暗用李商隱《涼思》(同上卷三)「永懷當此節,倚立自移時」之意,又脫化姜夔所造而經高啟襲用出名的「滿身風露立多時」之語,遂成語意雙絕的不朽名句,一個懷著絕望的痴情追憶刻骨銘心的初戀的詩人形象也呼之欲出。後來讀者無不激賞這一聯,包括同時代的名詩人洪北江、楊荔裳。兩句語淺情深,纏綿中又有著香奩體難以企及的天然渾成,說不出的悱惻動人。頸聯的取意則藉助於李商隱另一首《無題》(同上卷二)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而更錘煉其修辭的表現力。李句譬喻雖奇警,但僅著眼於展示結局;而黃句在強化結果的直觀性呈現的同時,更補充表現了內心情感的纏綿和一次次經受創傷的過程,使兩個比喻更具有視覺的刺激性,從而更強烈地傳達內心的創痛。這已不能說是簡單的摹仿了,而應該說是高度藝術性的改造,是對原有修辭之表現力的大幅度提升。明代謝榛曾說:「作詩最忌蹈襲,若語工字簡,勝於古人,所謂『化陳腐為新奇』是也。」黃景仁《綺懷》對李商隱詩作的摹仿,正是這方面的一個成功範例。

稍加紬繹就會發現,黃景仁對李商隱的摹仿實在很少停留在語詞上,更多地是藉助於語詞進入構思的層面。因而理清其間的互文性,對於《綺懷》的解讀就是非常關鍵的一步。比如第七首寫道:

自送雲軿別玉容,泥愁如夢未惺忪。仙人北燭空凝盼,太歲東方已絕蹤。檢點相思灰一寸,拋離密約錦千重。何須更說蓬山遠,一角屏山便不逢。

此詩第五、七句也與李商隱《無題》有關,這次是取《無題四首》(同上)其二「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和其一「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兩聯。不同的是,這里既不是借鑒,也不是改造李商隱的藝術表現,而是用李商隱的藝術表現為引子,發展出一個新的藝術表現,就像音樂家以前人作品的一個樂句為動機發展出一個樂段,前人謂之「出處」。這乃是構思層面的匠心,取什麼內容和朝什麼方向發展,都有多樣的可能性。比如「何須更說蓬山遠,一角屏山便不逢」是在肯定「蓬山遠」的前提下立論,強調即使不遠也阻隔難逢;若取另一首《無題》(同上)的「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就會發展為別一種意思了。確實,一個動機在不同作者或同一作者手上可能有許多種發展,正向、側向、反向,一般來說正向肯定少於後二者,因為從獨創性的角度著眼,詩家總是偏愛「翻案」的。且看《綺懷》第十六首:

露檻星房各悄然,江湖秋枕當遊仙。有情皓月憐孤影,無賴閑花照獨眠。結束鉛華歸少作,屏除絲竹入中年。茫茫來日愁如海,寄語羲和快著鞭。

Ⅲ 白天馳這個名字打分是多少

文化印象96 分。(主要參考成語、詩詞、名言、名人用字等因素)
五格數理73 分。(主要參考了名字用字的姓名學筆畫組合的搭配關系)

用字的意義:

天:天指天空,也指自然界或天然的,以及萬物的主宰。(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415,660次)
《說文解字》釋雲:顚也。至高無上,從一、大。

馳:意指車馬等奔跑,快跑,嚮往,傳播,傳揚等。(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36,380次)
《說文解字》釋雲:大驅也。從馬也聲。

總評:

天此字能較好的與您的姓氏搭配。
馳馳系男子名常用字。能較好的與起名用字天搭配。
字義天表示天兵、天穹、天地;馳表示傳揚、嚮往、疾行,意義優美。
音律白、天、馳的讀音是bái、tiān、chí,聲調為陽平、陰平、陽平,音律優美,朗朗上口。
字型白為半包圍結構,姓名學筆畫5畫;天為上下結構,姓名學筆畫4畫;馳為左右結構,姓名學筆畫13畫;字型優美,利於書寫。
五格該名字的五格筆畫搭配為5-4-13,五格俱佳。
意蘊成語馳名天下擴展了名字的意境。

文化印象:成語釋名、趣味解釋、名言名句和名人用字
成語釋名:
馳名天下 別有洞天 馳名中外(解釋)
海闊天空 馳名當世福地洞天 璧坐璣馳(解釋)

趣味解釋:

綠野蒼茫馳駿馬藍天浩翰搏雄鷹
天高碧宇隨鵬舉路遠輕風任馬馳
海闊天空地馳騁
大鵬俯視萬春寨天馬馳騁五里街

名言名句: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毛澤東《沁園春·雪》
天下有情人。
-庾信《擬詠懷詩 十九》

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
-毛澤東《六言詩·給彭德懷同志》
天涯何處無芳草。
-寧調元《王君衍約作北郭昌華之游,黃晦聞、李茗柯》

名言名句

名人用字:

葉天士:清代名醫,最擅長治療時疫和痧痘等症,是中國最早發現猩紅熱的人。

關天培:(1781-1841),字仲因,號滋圃。鴉片戰爭中抗英名將。

賈馳:中國古代(唐)著名詩人,文學家。其代表作主要有:《橫吹曲辭·入關》、《復睹三鄉題處留贈》等。

傳統解析:五行八字、屬相、五格數理

五行、屬相分析:

溫馨提示:由於您沒有指定詳細的出生日期和時間,故此信息無法獲取。因為五行八字需要提供詳細的生日信息才能進行推算!

五行屬相

>>五行、五格、生肖起名 五格數理解析:

結構解析外格 14
(陰火) 1白 5天 4馳 13天格 6
(陰土)人格 9
(陽水)地格 17
(陽金)總格 22 (陰木)天格數是先祖留傳下來的,其數理對人影響不大。

地格數又稱前運,影響人中年(36歲)以前的活動力。

人格數又稱主運,是整個姓名的中心點,影響人的一生命運。

外格又稱變格,影響人的社交、智慧等,其數理不用重點去看。

總格又稱後運,影響人中年(36歲)以後的命運。

天格6解析安穩余慶吉人天相數。
地格17解析突破萬難的剛柔兼備數。
人格9解析大成之數,或成或敗,難以把握。
外格14解析為人慷慨,施恩招怨,浮沉不定。
總格22解析秋草逢霜的兩士相爭數。
三才解析
(天人地)雖成功運不佳,但若任勞任怨,苦幹巧幹,則境遇可安定。
基礎運解析
(人地)基礎穩定,有財運,但可能有不滿意之事發生。
成功運解析
(人天)容易遭受勞苦,但終究苦盡甘來,可能得到成功。
人際關系
(人外)是非判斷力強,富有活動力,但過於逞強好勝,較能寬容他人,有濟困救貧之俠義氣概。

上述分析僅供參考!五行、五格、生肖起名

Ⅳ 6.求下列古詩文名句

12。拂衣遵沙垣。緩步入蓬屋。近澗涓密石。遠山映疏木。空翠難強名。漁釣易版為曲。援蘿權臨青崖。春心自相屬。交交止栩黃。呦呦食萍鹿。傷彼人百哀。嘉爾承筐樂。榮悴迭去來。窮通成休慽。未若長疏散。萬事恆抱朴。
13。對案不能食,拔劍擊柱長嘆息。 丈夫生世會幾時,安能蝶躞垂羽翼? 棄置罷官去,還家自休息。 朝出與親辭,暮還在親側。 弄兒床前戲,看婦機中織。 自古聖賢盡貧賤,何況我輩孤且直!
14。高館臨荒途,清川帶長陌。 上有流思人,懷舊望歸客。 塘邊草雜紅,樹際花猶白。 日暮有重城,何由盡離席
15。歷稔共追隨,一旦辭群匹。 復如東注水,未有西歸日。 夜雨滴空階,曉燈暗離室。 相悲各罷酒,何時同促膝

Ⅳ 求索名言

傳語又稱來紂力能索鐵自伸鉤。——《論衡·語譄》
矯菌桂以紉蕙兮,索胡繩之纚纚。——屈原《離騷》
直為親舊故,未忍言索居。——晉· 陶淵明《和劉柴桑》
索索無真氣,昏昏有俗心。——北國· 庾信《擬詠懷》

Ⅵ 飲酒的名句

飲酒的名句
1、少年行 唐 王維
新豐美酒斗十千,咸陽游俠多少年。
相逢意氣為君專飲,系馬高樓垂屬柳邊
2、飲中八仙歌 唐 杜甫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3、蘇幕遮·懷舊 宋 范仲淹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4、將進酒 唐 李白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5、漁家傲 宋 范仲淹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6、游山西村 宋 陸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7、過故人庄 唐 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Ⅶ 庾信擬詠懷其七經典之句

榆關斷音信,漢使絕經過。
胡笳落淚曲,羌笛斷腸歌。
纖腰減束素,別淚損橫波。
恨心終不歇,紅顏無復多。
枯木期填海,青山望斷河。

Ⅷ 漢魏晉時期的文學流派,代表作家,名句名篇,thanks

兩漢時期的 漢賦名家 賈誼 ,吊屈原賦 , 鵬鳥賦 , 陳政事疏 ,過秦論 。 晁錯, 論貴粟疏內容 ,守邊勸農疏 ,言兵事疏 。司馬相如 , 子虛賦 ,上林賦 。 司馬遷的史記 。 王充 , 論衡 。 班固 , 漢書 , 兩都賦 。 張衡 ,兩京賦 四愁詩 。
魏晉時期 詩賦 曹操 曹操集, 名篇, 蒿里行 短歌行 觀滄海 龜雖壽 。王粲 ,七哀詩 登樓賦 。 諸葛亮 出師表 。 曹丕, 燕歌行 。 曹植 ,五言詩 ,白馬篇 , 名都篇, 贈百馬王彪 ,辭賦 ,與楊德祖書 , 洛神賦。 阮籍 ,詠懷詩 , 大人先生傳。 嵇康 ,與山源絕交書, 幽憤書 , 琴賦 。 陳壽 三國志 。干寶 搜神記 。陸機 文賦 。 謝靈運 謝康樂集 。 范曄 後漢書 。 鮑照 擬行路難。 謝眺 謝宣城集。 劉勰 文心雕龍。 庾信 ,擬詠懷 哀江南。

Ⅸ 喜歡詩詞,就來一把詩詞名句接龍,看你能接多少句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陶淵明《飲酒》)
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
(王維《送梓州李使君》)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王維《過香積寺》)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王維《酬張少府》)
琴聲遍屋裡,書卷滿床頭。
(庾信《擬詠懷》)
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
(《陌上桑》)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李白《將進酒》)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杜甫《旅夜書懷》)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龍泉壁上鳴。
(秋瑾《鷓鴣天》)
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李端《聽箏》)
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
(王昌齡《從軍行》)
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塞黑。
(杜甫《夢李白二首》)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李賀《雁門太守行》)
開門郎不至,出門采紅蓮。
(《西洲曲》)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
(李煜《浪淘沙》)
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
(劉禹錫《竹枝詞》)
流水傳瀟浦,悲風過洞庭。
(錢起《省試湘靈鼓瑟》)
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
(崔顥《長干曲》)
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楊柳邊。
(王維《少年行》)
邊風飄飄那可度,絕域蒼茫更何有。
(高適《燕歌行》)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柳永《望海潮》)
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
(劉禹錫《竹枝詞》)
綢繆束薪,三星在天。
(《詩經·綢繆》)
天下公侯誇紫頷,國中儔侶尚烏衣。
(時大本《詠白燕》)
衣上酒痕詩里字,點點行行,總是凄涼意。
(晏幾道《蝶戀花》)
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
(魚玄機《寄李億員外》)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李白《長干行》)
梅花竹里無人見,一夜吹香過石橋。
(姜夔《除夜自石湖歸苕溪》)
橋東橋西好楊柳,人來人去唱歌行。
(劉禹錫《竹枝詞》)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
(《古詩十九首》)
離情被橫笛,吹過亂山東。
(王安石《江上》)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
(宋祁《木蘭花》)
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
(溫庭筠《菩薩蠻》)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杜甫《蜀相》)
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李白《憶秦娥》)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蔭子滿枝。
(杜牧《悵詩》)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蘇軾《蝶戀花》)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王維《觀獵》)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辛棄疾《菩薩蠻》)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崔護《題都城南庄》)
紅顏流落非吾戀,逆賊天亡自荒宴。
(吳偉業《圓圓曲》)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
(晏殊《破陣子》)
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
(杜甫《贈衛八處士》)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