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汪曾祺作品賞析

汪曾祺作品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3-03 15:33:48

A. 汪曾祺《徏》賞析

只要了解汪老的整個的文學精髓就很好把握這兩句了,汪老的文章中處處流露出的是對自然人性的贊美,是沒有任何功利性的。是一種隨遇而安的,淡泊明志的人生觀。

B. 金岳霖先生,作者汪曾祺的 賞析

有趣一詞,可以有兩種解釋,一種是好玩,天真;還有一種解釋是有趣味,有值得研究的內涵。汪曾祺筆下的金岳霖先生,給人的感覺是兩者兼而有之,既天真,又有內涵。這「有趣」,是通過金岳霖的言行舉止表現出來的。
文章一開始就點出文章的主旨——「有趣」。被稱為「老金」的金岳霖教授是西南聯大眾多有趣的教授中的一位。作者把金岳霖放在一個大的環境中寫出來,使得「有趣」既有共性,又有個性,讓人好奇心頓生,忍不住往下讀。

金岳霖的「有趣」首先體現在他的外貌上。他的帽子,眼鏡,腦袋,衣服無一不怪。「常年戴著一頂呢帽,進教室也不脫下。」「呢帽的前檐壓得比較低,腦袋總是微微地仰著。」「眼鏡一隻的鏡片是白的,一隻是黑的。這就更怪了。」這樣一個人是不是很怪?讀著讀著我們發現,原來他的怪是由於眼睛不好,怪中有不怪。

外表是第一面,並不能決定人物形象。人物的活動,人物的內心世界才是最關鍵的。因此,接下去作者選用的第二個素材是他的教學方式。作者用這樣幾句話描寫他上課,「金先生很注意地聽著」「Yes!請坐!」「有問必答,很耐心」學生林國達死了,「一堂課,金先生一直沒有笑容。」這些話表現出金先生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認真負責,愛護學生的高尚品德,不奇不怪。不過,一開始作者就說金岳霖是一個「有趣」的人,他的上課怎麼可能沒有一些精彩的令人回味的情節呢?於是,我們不難找到作者精心選擇的一些細節。不知道學生的名字,就叫她們衣服的顏色;對付學生的怪問題,就給他怪答案;上「符號邏輯」選修課,他會停下來問自己的得意門生,這堂課就成了他們師生二人的對話。你看,是不是很有趣?這是行為上的有趣。這樣的行為背後,有著精神上的原因,當學生問他為什麼要學枯燥的邏輯學,他回答說:「我覺得它很好玩。」好玩這兩個字,正對應了「有趣」。他覺得邏輯學好玩,產生了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他學有所成,學有所愛,惟其如此,他才能快樂地教書,有趣地上課。

作者並沒有把筆墨停留在金岳霖的外表和他的教學方式上,而是把目光投向了他的整個生活,力圖從其他的生活側面發掘他的內心世界,尋找「有趣」的深層原因。

從興趣愛好上看,金教授的專業是邏輯學,可他閱讀面廣,對其他小說也很有興趣。為什麼要讀其他小說,還不是因為那些書「有趣」?因為「有趣」才去讀。而熱愛讀書的人總是熱愛生活的人。金教授還有其他愛好,「斗雞」「和雞一起在桌上吃飯」,「到處搜羅大梨、大石榴,拿去和別的教授的孩子比賽」,這種對動物和孩子特有的愛,也表現出了金教授的善良,有趣,活得豐富多彩。許多成人都拒絕了自己的童年時代,不愛動物,不愛孩子,變得麻木,冷酷,這是多麼可悲的事情!而金教授的愛好卻是那樣「有趣」「另類」,其中飽含著對生命純粹的熱愛。

其次,從他結交的朋友看,都是文化修養高的人。在他的陋室里,真有「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的味道!「君子之交淡如水,坐定之後,清茶一杯,閑話片刻而已」他們的友情,讓人羨慕。這些是不怪的。怪的是他對林徽因的特殊的感情,他欣賞她,從林徽因死後依然念念不忘看,金教授一定非常愛慕她,用自己特殊的方式紀念她。這時的「怪」,已經不是好玩,而是飽含著一種人格力量,一種人生態度。

汪曾祺精心選擇了金岳霖外表,教學,生活,情感等方面的磚石,按照由外而內的順序搭建起金岳霖這個人物形象的大廈,表現了他的「有趣」,好玩,天真,同時又有生命的內涵,讓人受到金教授崇高人格的熏陶。

C. 汪曾祺作品集句子賞析

汪曾祺的散文抄寫風俗,談文化襲,憶舊聞,述掌故,寄鄉情,花鳥魚蟲,瓜果食物,無所不涉。在《夏天的昆蟲》中,他向讀者介紹了蟈蟈、蟬、蜻蜓、螳螂的品種、習性和孩童捕捉昆蟲的情形。如他說:「叫蛐子(蟈蟈的俗稱)是可以吃的。得是三尾的,腹大多子。扔在枯樹枝火中,一會兒就熟了。味極似蝦」。說北京的孩子在竹竿上塗上黏膠捉蟬。作者小時候用蜘蛛網捉蟬"選一根結實的長蘆葦,一頭撅成三角形,用線縛住,看見有大蜘蛛網就一絞,三角里絡滿了蜘蛛網,很黏。瞅准了一隻蟬,輕輕一捂,蟬的翅膀就被粘住了。"讀到此處,不覺會心一笑,好像說的就是我自己童年的情形。
汪曾祺的散文不注重觀念的灌輸,但發人深思。如《吃食的文學》和《苦瓜是瓜嗎》,其中談到苦瓜的歷史,人對苦瓜的喜惡,北京人由不接受苦瓜到接受,最後談到文學創作問題:「不要對自己沒有看慣的作品輕易地否定、排斥」「一個作品算是現實主義的也可以,算是現代主義的也可以,只要它真是一個作品。作品就是作品。正如苦瓜,說它是瓜也行,說它是葫蘆也行,只要它是可吃的。」

D. 汪曾祺《尋常茶話》及賞析

尋常茶話
○ 汪曾祺

我對茶實在是個外行。茶是喝的,而且喝得很勤,一天換三次葉子。每天起來第一件事,便是燒水,沏茶。但是毫不講究,對茶葉不挑剔。青茶、綠茶、花茶、紅茶、沱茶、烏龍茶,但有便喝。茶葉多是別人送的,喝完了一筒,再開一筒。喝完了碧螺春,第二天就可以喝蟹爪水仙。但是不論什麼茶,總得是好一點的。太次的茶葉,便只好留著煮茶葉蛋。《北京人》里的江泰認為喝茶只是「止渴生津利小便」,我以為還有一種功能,是:提神。《陶庵夢憶》記閔老子茶,說得神乎其神。我則有點像董日鑄,以為「濃、熱、滿三字盡得茶理」。我不喜歡喝太燙的茶,沏茶也不愛滿杯。我的家鄉論為客人斟茶斟酒:「酒要滿,茶要淺」,茶斟得太滿是對客人不敬,甚至是罵人。於是就只剩下一個字:濃。我喝茶是喝得很釅的。曾在機關開會,有女同志嘗了我的一口茶,說是「跟葯一樣」。
我讀小學五年級那年暑期,我的祖父不知怎麼忽然高了興,要教我讀書。「穿堂」的右側有兩間空屋。里間是佛堂,掛了一幅丁雲鵬畫的佛像,佛的袈裟是朱紅的。佛像下,是一尊烏斯藏銅佛。我的祖母每天早晚來燒一柱香。外間本是個貯藏室,房樑上掛著乾菜,乾的棕葉,靠牆有一壇「臭鹵」,麵筋、百葉、筍頭、莧菜秸都放在裡面臭。臨窗設一方桌,便是我的書桌。祖父每天早晨來講《論語》一章,剩下的時間由我自己寫大小字各一張。大字寫《圭峰碑》,小字寫《閑邪公家傳》,都是祖父從他的藏帖里拿來給我的。隔日作文一篇,還不是正式的八股,是一種叫做「義」的文體,只是解釋《論語》的內容。題目是祖父出的。我共做了多少篇「義」,已經不記得了。只記得有一題是「孟子反不伐義」。
祖父生活儉省,喝茶卻頗考究。他是喝龍井的,泡在一個深栗色的扁肚子的宜興砂壺里,用一個細瓷小杯倒出來喝。他喝茶喝得很釅,喝一口,還得回味一下。
他看看我的字、我的「義」;有時會另拿一個杯子,讓我喝一杯他的茶,真香。從此我知道龍井好喝,我的喝茶濃釅,跟小時候的熏陶也有點關系。
後來我到了外面,有時喝到龍井茶,會想起我的祖父,想起孟子反。
我的家鄉有「喝早茶」的習慣,或者叫做「上茶館」。上茶館其實是吃點心,包子、蒸餃、燒麥、千層糕……茶自然是要喝的。在點心未端來之前,先上一碗干絲。我們那裡原先沒有煮干絲,只有燙干絲。干絲在一個敞口的碗里堆成塔狀,臨吃,堂倌把裝在一個茶杯里的佐料——醬油、醋、麻油澆入。喝熱茶,吃干絲,一絕!
抗日戰爭時期,我在昆明住了7年,幾乎天天泡茶館。「泡茶館」是西南聯大學生特有的說法。本地人叫做「坐茶館」,「坐」,本有消磨時間的意思,「泡」則更勝一籌。這是從北京帶過去的一個字,「泡」者,長時間地沉溺於其中也,與「窮泡」、「泡蘑菇」的「泡」是同一語源。聯大學生在茶館里往往一泡就是半天。干什麼的都有,聊天、看書、寫文章。有一位教授在茶館里讀梵文。有一位研究生,可稱泡茶館的冠軍。此人姓陸,是一怪人。他曾經徒步旅行了半個中國,讀書甚多,而無所著述,不愛說話。他簡直是「長」在茶館里。上午、下午、晚上,要一杯茶,獨自坐著看書。他連漱洗用具都放在一家茶館里,一起來就到茶館里洗臉刷牙。聽說他後來流落到四川,窮困潦倒而死,悲夫!
昆明茶館里賣的都是青茶,茶葉不分等次,泡在蓋碗里。文林街後來開了一家「摩登」茶館,用玻璃杯賣綠茶、紅花——滇紅、滇綠。滇綠色如生青豆,滇紅色似「中國紅」葡萄酒,茶味都很厚。滇紅尤其經泡,三開之後,還有茶色。我覺得滇紅比祁(門)紅、英(德)紅都紅,這也許是我的偏見。當然比斯里蘭卡的「利普頓」要差一些——有人喝不來「利普頓」,說是味道很怪。人之好惡,不能勉強。
我在昆明喝過烤茶。把茶葉放在粗陶的烤茶罐里,放在炭火上烤得半焦,傾入滾水,茶香撲人。幾年前在大理街頭看到有烤茶罐賣,猶豫一下,沒有買。買了,放在煤氣灶上烤,也不會有那樣的味道。
1946年冬,開明書店在綠楊邨請客。飯後,我們到巴金先生家喝功夫茶。幾個人圍著淺黃色的老式圓桌,看陳蘊珍(蕭珊)「表演」:濯器、熾炭、注水、淋壺、篩茶。每人喝了三小杯。我第一次喝功夫茶,印象深刻。這茶太釅了,只能喝三小杯。在座的除巴金先生夫婦,有靳以、黃裳。一轉眼,43年了。靳以、蕭珊都不在了。巴老衰病,大概沒有喝一次功夫茶的興致了。那套紫砂茶具大概也不在了。
我在杭州喝過一杯好茶。
1947年春,我和幾個在一個中學教書的同事到杭州去玩。除了「西湖景」,使我難忘的有兩樣方物,一是醋魚帶把。所謂「帶把」,是把活草魚的脊肉剔下來,快刀切為薄片,其薄如紙,澆上好秋油,生吃。魚肉發甜,鮮脆無比。我想這就是中國古代的「切膾」。一是在虎跑喝的一杯龍井。真正的獅峰龍井雨前新芽,每蕾皆一旗一槍,泡在玻璃杯里,茶葉皆直立不倒,載浮載沉,茶色頗淡,但入口香濃,直透臟腑,真是好茶!只是太貴了。一杯茶,一塊大洋,比吃一頓飯還貴。獅峰茶名不虛傳,但不得虎跑水不可能有這樣的味道。我自此方知道,喝茶,水是至關重要的。
我喝過的好水有昆明的黑龍潭泉水。騎馬到黑龍潭,疾馳之後,下馬到茶館里喝一杯泉水泡的茶,真是過癮。泉就在茶館檐外地面,一個正方的小池子,看得見泉水咕嘟咕嘟往上冒。井岡山的水也很好,水清而滑。有的水是「滑」的,「溫泉水滑洗凝脂」並非虛語。井岡山水洗被單,越洗越白;以泡「狗古腦」茶,色味俱發,不知道水裡含了什麼物質。天下第一泉、第二泉的水,我沒有喝出什麼道理。濟南號稱泉城,但泉水只能供觀賞,以之泡茶,不覺得有什麼特點。
有些地方的水真不好。比如鹽城。鹽城真是「鹽城」,水是鹹的,中產以上人家都吃「天落水」。下雨天,在天井上方張了布幕,以接雨水,存在缸里,備烹茶用。最不好吃的水是菏澤,菏澤牡丹甲天下,因為菏澤土中含鹼,牡丹喜鹼性土。我們到菏澤看牡丹,牡丹極好,但茶沒法喝。不論是青茶、綠茶,沏出來一會和就變成紅茶了,顏色深如醬油,入口咸澀。由菏澤往梁山。住進招待所後,第一件事便是趕緊用不帶鹼味的甜水沏一杯茶。
老北京早起都要喝茶,得把茶喝「通」,這一天才舒服。無論貧富,皆如此。1948年我在午門歷史博物館工作。館里有幾位看守員,歲數都很大了。他們上班後,都是先把帶來的窩頭片在爐盤上烤上,然後輪流用水氽坐水沏茶。茶喝足了,才到午門城樓的展覽室里去坐著。他們喝的都是花茶。
北京人愛喝花茶,以為只有花茶才算是茶(北京很多人把茉莉花叫做「茶葉花」)。我不太喜歡花茶,但好的花茶例外,比如老舍先生家的花茶。
老舍先生一天離不開茶。他到莫斯科開會,蘇聯人知道中國人愛喝茶,倒是特意給他預備了一個熱水壺。可是,他剛沏了一杯茶,還沒喝上幾口,一轉臉,服務員就給倒了。老舍先生很憤慨地說:「他媽的!他不知道中國人喝茶是一天喝到晚的!」一天喝茶喝到晚,也許只有中國人如此。外國人喝茶都是論「頓」的,難怪那位服務員看到多半杯茶放在那裡,以為老先生已經喝完了,不要了。
龔定庵以為碧螺春天下第一。我曾在蘇州東山白勺「雕花樓」喝過一次新採的碧螺春。「雕花樓」原是一個華僑富商的住宅,樓是進口的硬木造的,到處都雕了花,八仙過海、福祿壽三星、龍、鳳、牡丹……真是集惡俗之大成。但碧螺春真是好。不過茶是泡在大碗里的,我覺得這有點煞風景。後來問陸文夫,文夫說碧螺春就是講究用大碗喝的。茶極細,器很粗,亦怪!
我還在湖南桃源喝過一次擂茶。茶葉、老薑、芝麻、米,加鹽放在一個擂缽里,用硬木的擂棒「擂」成細末,用開水沖開,便是擂茶。
菜可入饌,制為食品。杭州有龍井蝦仁,想不惡。裘盛戎曾用龍井茶包餃子,可謂別出心裁。日本有茶粥。《俳人的食物》說俳人小聚,食物極簡單,但「唯茶粥一品,萬不可少」。茶粥是啥樣的呢?我曾用粗茶葉煎汁,加大米熬粥,自以為這便是「茶粥」了。有一陣子,我每天早起喝我所發明的茶粥,自以為很好喝。四川的樟茶鴨子乃以柏樹枝、樟樹葉及茶葉為熏料,吃起來有茶香而無茶味。曾吃過一塊龍井茶心的巧克力,這簡直是惡作劇!用上海人的話說:巧克力與龍井茶實在完全「弗搭界」。

E. 釣人的孩子 賞析 汪曾祺

《釣人的孩子》出自汪曾祺,講述了抗日時期昆明一個惡作劇孩子,用帶線頭錢幣捉弄路人的小段子。文章中,用到了「滿臉是狡猾的笑容」、「小魔鬼」語言刻畫胖孩子,其意在文章最後指出對這孩子將來成長的擔憂 。 但我認為大師「苦心經營的隨便」在此文主旨中,斷然不能錯過兩點來讀: 1, 大師的寫作風格,他曾自述「在文風上,我是更有意識地寫得平淡的。但我不能一味地平淡。…我願意把平淡和奇崛結合起來。…奇,往往就有點洋。但是,我追求的是和諧。我希望寄奇崛於平淡,納外來於傳統,能把它們揉在一起。」大師是將自己創作思路與技巧風格大體上來講,簡單來說,就是「素雅」兩字,然後用「奇」調味。此篇《釣人的孩子》「簡簡幾筆,神韻全出」將那會兒的人物、生活狀態、甚至飲食皆勾勒而出,這滿臉狡猾笑容的小魔鬼便是在這種特別的「平淡」行文中的「奇」人,在全文中有了靈性,畫龍點睛。 2, 大師曾說: 「我的小說多寫故人往事,所反映的是一個已經消逝或正在消逝的時代。」 《釣人的孩子》此篇題為孩子,卻細致地記錄當時濃烈生活氣息。讀大師的文章似乎喚醒我們心中那段塵封已久,快要遺忘的記憶。

F. 汪曾祺散文《翠湖心影》賞析

翠湖的好處是建築物少。我最怕風景區擠滿了亭台樓閣。除了翠湖圖書館,有一簇洋房,是法國人開的翠湖飯店。這所飯店似乎是終年空著的。大門雖開著,但我從未見過有人進去,不論是中國人還是法國人。此外,大路之東,有幾間黑瓦朱欄的平房,狹長的,按形制似應該叫做「軒」。也許裡面是有一方題作什麼軒的橫匾的,但是我記不得了。也許根本沒有。軒里有一陣曾有人賣過面點,大概因為生意不好,停歇了。軒內空盪盪的,沒有桌椅。只在廊下有一個賣「糠蝦」的老婆婆。「糖蝦」是只有皮殼沒有肉的小蝦。曬幹了,賣給遊人喂魚。花極少的錢,便可從老婆婆手裡買半碗,一把一把撒在水裡,一尺多長的紅魚就很興奮的游過來,搶食水面的糠蝦,接喋有聲。糠蝦喂完,人魚俱散,軒中又是空盪盪的,剩下老婆婆一個人寂然地坐在那裡。

問題:1.這段文字寫了翠湖什麼樣的好處?遊人可得到什麼樣的快樂?
2.既是「軒內空盪盪的」,為何又有「老婆婆」?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3.這段話可分為幾層?每層分別說些什麼?
1.描寫了
的靜幽雅緻,空曠安靜;遊人可從中自在觀賞,自由喜樂,自由玩耍。
2.這樣描寫是為了突出寂靜的美,
正因為寂靜,才有老婆婆,老婆婆的映襯,更能起到對比突出作用!
3.這段話可分為2層;第一層寫
的建築物稀少,環境清幽;第二層寫翠湖適合遊人遊玩!

G. 汪曾祺散文《槐花》其中一個句子賞析

疑問句
為下文做鋪墊,使文章顯得更富有靈氣,語言精煉而又恬淡,文風優美、淡雅,清新自然,少有世俗之氣

這是我胡鄒的,僅供參考

H. 汪曾祺五味鑒賞

一直很喜歡飲食的文化,買過好幾本關於吃的書。汪老落筆,平淡處見收放。最早讀汪老的文內章是容《胡同文化》,選在高中課本里。後來讀到《受戒》,為之絕倒。那種清新朴實唯美淡婉除了汪曾祺,更有誰呢?

汪曾祺師從沈從文,受老師的影響很大。但若沈從文的文章是山間的虎耳草,汪曾祺的文章就是帶有水鄉氣的菱荇,自有一種淡淡的清香。

《葵.薤》,《十五從軍行》我也讀過,並未悟出其中單葵就有大學問。「采葵持作羹」,葵就是冬莧菜,在四川、江西、湖南、湖北等省有。在吳其浚的《植物名實圖考》則列為蔬菜第一品。

葵原來在中國古代一度是最重要的蔬菜,《詩經》有「七月烹葵及菽」。後魏《齊民要術》以《種葵》為蔬菜第一篇。

據汪老說葵的味道與木耳菜相似:滑的。木耳菜稱落葵,葵的一種。在食堂吃了幾次,都難以下咽,有一種類似茼蒿的野菜的味道。

「薤」原來就是「藠頭」的葉子,「藠頭」小時候吃過幾次,那時覺得極像蒜,現在發現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室友室西安人,聽說吃羊肉泡饃要就著糖蒜,和腌藠頭的方法相似。

薤葉極細,故漢樂府有輓歌寫道「薤上露,何易唏,露唏明朝還落復,人死一去何時歸」,悲惋至極!

I. 汪曾祺 <昆明的雨> 賞析

《昆明的雨》表現了作者魂牽夢繞的昆明情結,讓作家在年近古稀的時候,還幾度千里迢迢來專到昆明,尋覓自屬己青年時代留下的足跡。

文章寫了作者在昆明期間對雨季的見聞感受,文章開篇就用一種清新自然、不落俗套的筆調寫出了昆明雨的特點,即:明亮、豐滿、使人動情的、停停下下但是並不單調。

其後作者沒有直接寫雨,而是寫了一些雨中的景物,如:菌子、楊梅和緬桂花。這些景物襯託了昆明的雨,使昆明的雨更加立體生動地展現在讀者的面前。

文章語言質朴,文字行雲流水,詩情畫意,趣味盎然,是一篇佳作。

(9)汪曾祺作品賞析擴展閱讀:

2017年,本文入選人教社新版語文教材,並邀請衛東為本文錄音。

細節積累的兩條原則:其一, 「用心地體驗」。其二, 「有心地記憶」。汪曾祺敘事文本的鮮明特色,和他超群的細節記憶是分不開的。

昆明氣候溫和,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如春,氣候宜人,年降水量1035mm,具有典型的溫帶氣候特點,城區溫度在0~29℃之間,年溫差為全國最小,這樣的氣候特徵在全球少有,鮮花常年開放,草木四季常青,是著名的「春城」、「花城」。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