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筆賞析
Ⅰ 《鬼滅之刃》:203話劇情如何解析彼岸花的伏筆如何看待
分享動漫無窮的樂趣,解析動漫最深的真諦,團結動漫一切的力量。大家好!我是楓木君。
《鬼滅之刃》最新一話在延刊後也是如期而至。總歸來說結合目前的故事概況,《鬼滅之刃》203話帶給我們的並非悲劇性結尾,在末尾處充斥著濃烈的溫馨氣息,伴隨未來的,必然是溫暖祥和的感人式結局。
楓木君的結語:《鬼滅之刃》203話的到來,無疑是印證了之前關於美好結局的推測,在炭治郎變成鬼的時候就已經註定了會有這種結局,無論鱷魚老師是想要藉助炭治郎鬼化是為了加固兄妹感情還是單純的復活炭治郎,這些都不得而知,唯一能知曉的就是鬼滅之刃的結局已經註定,就是像現在203話結尾最後幾頁那樣溫馨的結局。
可能還有一到兩話就完結了,204話的封面也說了“斬殺了惡鬼的炭治郎他們,走向的結局是….”。估計下一話就是解答伏筆的日常局,交代每個人之後的結局,在溫馨中為鬼滅之刃劃上完整的句號。
雖說不夠完美,但已經足夠精彩
PS:以上內容由“楓木君動漫”原創首發,我是楓木君,一個普普通通的動漫愛好者,喜歡就關注,更多精彩動漫文章邀您分享!
Ⅱ 賣油翁 賞析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寫陳堯咨善射,賣油翁略表贊許。
文章開頭就對陳堯咨作概括介紹,他"善射","當世無雙"並"以此自矜"。射技高超,以常理而論,定然是人人贊賞,射者自命不凡也是常情。這就為下文做了伏筆。但是,賣油老頭對其"發矢十中八九",卻只"但微頷之"。這里以極其精練的筆墨提出了矛盾,在讀者心中產生了懸念,就自然地引出了下文。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說明熟能生巧的道理。
康肅公一貫"自矜",對賣油老頭對其箭術所表示的不以為然的態度,是不會輕易放過的,自然要追問:"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賣油老頭回答:"無他,但手熟爾。"這一問一答,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就是"熟能生巧"。康肅公一時還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反認為是"輕吾射",至此矛盾更加激化,賣油老頭只好現身說法"以我酌油知之"。又用具體事實證明"熟能生巧","乃取一葫蘆置於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作了這一番表演之後,賣油老頭為解除康肅公的疑慮,說道:"我亦無他,惟手熟爾。"這個回答很重要,既回答了並非"輕吾射",又再次說明熟能生巧的道理。康肅公心中豁然開朗了,由"忿然"到"笑而遣之"結束了全文。
本文以賣油翁自錢孔瀝油而錢不濕的這件小事,說明了"熟能生巧"這個普通的道理。
一般說理文章,常常要發議論,說為什麼應該這樣,為什麼不應該那樣。而這篇文章並沒有高談闊論,只是記敘賣油翁與陳堯咨對答和賣油翁酌油的經過,來說明"熟能生巧"的道理。本文著重寫的是射箭和酌油都可以由於手熟達到高超的技藝,而不是寫陳堯咨的射箭。所以寫陳堯咨的射箭只用了"矢中八九"四個字,寫得十分簡略。這樣繁簡得當,突出文章的重點。
Ⅲ 關於伏筆的記敘文句子加賞析
1.整體感知文章內容,明確中心。
2.看出文章各個部分之間的聯系,大體了解文章的思路,版理清文章結構權,劃分文章層次。
3.感受文章的語言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4.結合上下文理解詞義和句義,領會詞句在特定語言環境中的含義和作用。
5.找出文中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關鍵語句,體會這些語句的深層含義。
6.欣賞文章中優美、精闢的語句,初步欣賞文學作品中的形象和描寫,體會語言的生動性和形象性。
7.閱讀散文,要理解作者所寫的人或事物中蘊含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選材、組材的特點,體會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點。
8.閱讀小說,要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分析人物外貌、語言、行動、心理活動的描寫,了解故事的情節,理解環境描寫的作用,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
略讀,細讀,重讀,
1先大概了解意思
2帶著問題仔細讀
3多讀能更好的掌握書的思想感情
4抓住文章主要內容,理清行文思路
Ⅳ 名家散文賞析
徐志摩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橋》賞析
原文
我所知道的康橋
我這一生的周折,大都尋得出感情的線索。不論別的,單說求學。我到英國是為要從盧梭②。盧梭來中國時,我已經在美國。他那不確的死耗傳到的時候,我真的出眼淚不夠,還做悼詩來了。他沒有死,我自然高興。我擺脫了哥倫比亞③大博士銜的引誘,買船漂過大西洋,想跟這位二十世紀的福祿泰爾④認真念一點書去。誰知一到英國才知道事情變樣了:一為他在戰時主張和平,二為他離婚,盧梭收康橋給除名了,他原來是Trinity Col-lege的fellow⑤,這一來他的fellowCship⑥也給取消了。他回英國後就在倫敦住下,夫妻兩人賣文章過日子。因此我也不曾遂我從學的始願。我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里混了半年,正感著悶想換路走的時候,我認識了狄更生⑦先生。狄更生——Goldsworthy Lowes Dickinson——是一個有名的作者,他的《一個中國人通信》(Letters form John chinaman)與《一個現代聚餐談話》(A ModernSymposium)兩本小冊子早得了我的景仰。我第一次會著他是在倫敦國際聯盟協會席上,那天林宗孟⑧先生演說,他做主席;第二次是宗孟寓里吃茶,有他。
以後我常到他家裡去。他看出我的煩悶,勸我到康橋去,他自己是王家學院(King』s Col-lege)的fellow。我就寫信去問兩個學院,回信都說學額早滿了,隨後還是狄更生先生替我去在他的學院里說好了,給我一個特別生的資格,隨意選科聽講。從此黑方巾、黑披袍的風光也被我占著了。
初起我在離康橋六英里的鄉下叫沙士頓地方租了幾間小屋住下,同居的有我從前的夫人張幼儀女士與郭虞裳⑨君。每天一早我坐街車(有時自行車)上學到晚回家。這樣的生活過了一個春,但我在康橋還只是個陌生人誰都不認識,康橋的生活,可以說完全不曾嘗著,我知道的只是一個圖書館,幾個課室,和三兩個吃便宜飯的茶食鋪子。狄更生常在倫敦或是大陸上,所以也不常見他。那年的秋季我一個人回到康橋,整整有一學年,那時我才有機會接近真正的康橋生活,同時,我也慢慢的「發見」了康橋。我不曾知道過更大的愉快。
①哥倫比亞,這里指哥倫比亞大學,在美國紐約。
②盧梭,通譯羅素(1872—1970),英國哲學家、邏輯學家,1921年曾來中國講學。
③康橋,通譯劍橋,在英國東南部,這里指劍橋大學。
④福祿泰爾,通譯伏爾泰(1694—1778),法國啟蒙思想家、哲學家、作家。
⑤林宗孟,即林長民,晚清立憲派人士,辛亥革命後曾任司法總長。
⑥狄更生,英國作家、學者。徐志摩在英國期間曾得到他的幫助。
⑦fellowship即評議員資格。
⑧Trinity College的fellow,即三一學院(屬劍橋大學)的評議員。
⑨郭虞裳,未詳。
知道志摩,就不能不知道志摩的康橋。
一篇《我所知道的康橋》在案前,今夜,我就只有康橋了。此刻的我便是康橋唯一的遊客。
版 畫
上前一步,即抵達你營造的「單獨」境界,這正是你智慧的靈光一閃,也需得以犀利的心靈去撫觸。僅以平靜客觀的態度和三個「你要發現」的排比句,就完成了一個人生的大穎悟,這出自性靈的會心之見,悟透的人自有心領神會的一笑。再如後文中「不滿意的生活大都是自取的」「有幸福是永遠不離母親扶養的孩子,有健康是永遠接近自然的人」,這種從眼前景物盪開去,通過冥想的途徑,反映個人情思的格言警句式的哲理短句,文中俯拾皆是,可圈可點。恰如散置在夜空里的星星,讓人眼前一亮又一亮。
從中可窺志摩煉字煉句,想像比喻的功夫,已達圓熟境界。
若以版畫技法相擬,一刀一刀是刻在畫版上的,無法隨意塗改,沒有相當把握,怎敢輕易下刀?也是最見畫家功力所在。
勿容置疑,志摩是屬於才華橫溢的那一路作家。但臨到面對至愛的康橋,我們一向自信的詩人憂心忡忡。你說:「一個人要寫他最心愛的對象,不論是人是地,是多麼使他為難的一個工作?你怕,你怕描壞了它,你怕說過分惱了它,你怕說太謹慎辜負了它。」
這是多麼動人的憂慮,又何嘗不是我們常人的經驗?最神聖鍾愛的事物,總是最不敢輕易提及,唯恐褻瀆了它。
康橋,那是志摩心中千遍萬遍唱不盡的愛寵,是斷斷不肯對它做騷人墨客式的清論高談、評頭論足。你甚至已經斷言:「這回是寫不好的。」你的擔憂至少讓我明白了兩層意思:愛是用血寫的詩;其次是,我相信,志摩將要盡全部心力、筆力之所能,畫一個心中的康橋給我們的。
國 畫
隨志摩踏時光而行,步步有聲。
康河近了。我聽到你的心跳。我望著你的背影正一步一履朝自己心跳過的地方走去,朝自己曾經的鞋聲走去,朝自己哭過的哭和笑過的笑走去了。
你輕輕嘆一口氣,自言自語:「這么快就離開那個春天這么遠了?」可不是嗎,那一個特定的春天,成了你和康橋永恆的季節。那些個不能釋懷的日子,成了你一生的感動。
你也算是見過真山遠水的人,但你竟毫不遲疑地斷言:「我敢說,康河是全世界最秀麗的一條水。」我縱有一百個質疑的理由,我不忍心給自己一個質疑的自由。你此刻的心情我想我知道。
此時的康河,已被偷換概念成你心中理想的象徵。你不是地理學家,你無需科學的精密與嚴謹。況且,誰又能不容許「情人眼裡出西施」的偏頗?你的執著,令每一個讀到這的人不能不深深動容。不是為康河之美,而是你炙人的痴情。我能感覺得到你的血在燒,在字里行間竄流。志摩是實實在在愛瘋了康橋的。
隨即,你以中國畫常用的散點透視法,引導我從不同角度瀏覽康橋,交給我三幅傳神寫意的中國水墨:
淡泊悠遠、田園情調的康河壩築圖
堂皇典麗、氣象高華的學院建築群
超凡脫俗,維妙維肖的克萊亞三環洞橋
第一幅:拜倫潭——果子園——星光下的水聲——近村晚鍾聲——河畔倦牛芻草聲。
神秘的層境尤需次第疊出,疊而不重。星光、波光,鍾聲、水聲,人煙氣、生靈氣,筆性和墨氣渾然天成。不僅想像瑰麗,色彩繽紛,而且感覺奇特,極富視聽之美。沒有玄奇的意象,卻似有玄機伏筆,讓人產生無邊玄想。不知不覺中已被志摩所釀制的神秘悠遠的氣氛所覆蓋。而志摩本身則完全進入物我合一,無人交感的渾然之境。
第二幅:志摩並不著意描繪學院建築群,而以具有暗示性的墨意留白,提供給人想像的空間和回味不盡的「意趣」。以柯羅的田野畫和肖邦的小夜曲這些具有暗示意味的形象與意境引起讀者聯想與共鳴。遙想志摩當年置身其間,方帽黑袍,一卷在手,何等愜意瀟灑,最是神采飛揚了。景、人、情交融,才成最美的畫境。
第三幅:克萊亞三環洞橋,在志摩筆下,美得不誇張也不尖銳。但志摩最是善用隱詞的高手,一個「怯憐憐」,有聲有色有味,立時給一個平平凡凡的小橋注入了血脈與精氣神兒。文字的高度妙用,被志摩童話般的魔手耍活了。小橋自有了她玲玲瓏瓏的風韻,正是那種「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小家碧玉式的純凈與溫潤。初初入眼並不奪人,需
得「凝神地看著,更凝神地看著」,這才品出她的脫俗之美。如古人所說:「花好在顏色,顏色人可效;花妙在精神,精神在莫造。」這份「精神」是要人穿過眼簾,用心去感受的。志摩在問:「看還有一絲屑的俗念沾滯不?」當然沒有了,也許真的沒有了,也許單是沖著你那痴情,不容許自己再有了。
正如蓬頭垢面的清晨不宜欣賞女人一般,志摩是不樂意我在不適當的天時與氣候,去賞壞了他的康橋的。
志摩的天性是唯美的,唯美的志摩正是叔本華所說「即使明天是世界末日,今晚仍要在園中遍植玫瑰」的那種人。志摩受不了康橋不夠完美。
在我有限的地理知識里,英國的冬天總是霧著一張臉,而志摩則說是「走極端」「荒謬的壞」。你用了一個歐化長句「逢著連綿的霧盲天你一定不遲疑地甘願進地獄本身去試試」把消化這句子的節奏放慢、時間拉長,感受力也加強了。沒有人會再懷疑冬遊康橋將是怎樣愚蠢的選擇。一個「盲」字用神了,語言在一瞬間活了過來,並擴大到無限,具有一種超現實的情趣。
總還是那個詩人的志摩。三幅畫畢,方興未艾,又信手拈來兩節小詩。再次以樂器的層次滋潤著我們的聽覺、視覺、嗅覺、觸覺的通感,就象在人心胸鋪展開兩方好平的陽光,令人浸潤其間,享受一種不可言詮的溫柔的感動。
如果說「康橋的靈性全在一條河上」。
那麼,康河的靈性則全在它脫俗的神性之美。康橋也因此而有了它最動人的質地。
油 畫
只是浮光掠影的寫意水墨畫,對於至愛康橋的志摩來說,是不盡興的。如果說第三段是以中國畫的散點透視法畫了康橋的「線」,那麼志摩在第四段則以西洋油畫的焦點透視法,濃墨重彩地畫了康橋的「點」。這巨幅油畫我叫它——康橋之春。
布局嗎?當然也還是依你:
把「恣蔓」的草叢給牛馬的「脛蹄;」把「新來的潮潤」給「寂寞的柳條」;把「飲煙」給「佳蔭里的村舍」;把仙姿給素裙紗帽、長篙輕點的女郎;把春的長袍披給康橋,把康橋——還給志摩。
康河水波依舊,你說,去租船吧,就那種別處不常有的長形撐篙船。——在水一方,你手持長篙,盈盈而笑,輕吟一句:「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彷彿從來就不曾離去。誰能知曉你這尾深水魚的快樂?莊子負手不答,但——我想,我知道。
河身多曲折,時隱時現你單衫微寒的身影。我以為:一條河的走姿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百轉柔腸;船撐得好壞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一葉扁舟,去留由己的小情小趣;住慣都市不解季節變遷,還是遠離塵囂不食人間煙火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還保有一顆對自然的敏感之心。
志摩說得對,人類是「病」了,病在「入世深似一天,離自然就遠似一天」。這不禁使我想起清朝畫家盛大士的一句話:「凡人多熟一分世故,即多一分機智;多一分機智,即少一分高雅。」我們離蘇東坡「人間有味是清歡」的境界是越來越遙遠了,追求清歡的心念也越來越淡薄了。五官要清歡,總遭遇油膩、噪音、污染;心情要清歡,找不到可供散步的綠野田園。有時想找三五知己去啜一盅熱茶,可惜心情也有了,朋友也
有了,只是有茶的地方總在都市中心人聲最嘈雜的所在。清歡已被擁擠出塵世,人間也越來越逼人以濁為歡,以清為苦,而忘失生命清明的滋味。
志摩給我們開了一帖葯方——不完全遺忘自然。
豈止是不遺忘,你是完完全全把自己融入自然,也終於完成自己於無邊的自然之中。
你看:志摩在「天然織錦」般的草坪上讀書、看雲、擁抱大地。你把這里描繪成草的天堂。人給自然一個天堂,自然也還給人一個天堂。
志摩在「薄霜鋪地」的林子里散步,聽鳥語、盼朝陽、尋泥里蘇醒的花香、體會最微細神妙的春信。寫景在字面上也還是歷代詩詞中常見的那種春之美。但以前只知道春天有多美,這會兒才感到春天有多騷,象足了一個嬌俏的、愛嗔鬧著小姐脾氣的小女人。
她的呼吸、她的體溫,近在咫尺,伸手可觸。那是逼著人忍不住要去相親的生命。
志摩正順著「水溶溶的大道」登上土埠,與康橋拉開些距離,再賞康橋。這是全文中最能體現志摩藝術風格的一段。溶擬人、排比、比喻、反復、歐化長句於一體。無論是語言的創新、意象的融鑄、節奏的掌握,以及某些難以宣說的高度氣氛之營造,都不是一般的游記散文所堪比擬的。硬是一步步使讀者從內心深處逼出一個鮮活水靈的春之康橋。
志摩又順著草味和風,騎車「迎著天邊扁大的日頭」放輪遠去了,去愛花、去愛鳥、去愛人情、去偷嘗晚景的溫存、去綠草綿綿處尋夢。
盡管,我無法道出「帶一卷書,走十里路,選一塊清凈地,看天,聽鳥,讀書。倦了時,和身在草綿綿處尋夢去」這樣的消遣是怎樣的沉味,但怎能叫人立刻停止那玄幽的迷思?只是你這一「尋夢」,怎麼就不醒了?春已經走得很遠了,秋露已重,你可有一件禦寒的夾袍?可有一隻唐詩中焚著一把雪的紅泥小火爐?
只是你這一「尋夢」,怎麼就不歸了?被風翻到三十六頁便停住了,成為文學史上的孤本,而康橋在你筆下也便成了千古絕唱。你明明允諾我們「今夜只能極簡的寫些,等以後有興會時再補。」卻羽化登仙般地翩翩如鶴歸去,讓我們空懸著一顆再讀康橋的心,苦等至今。假如你能象火鳥,自焚之後又在灰燼中復活,自無涯返回有涯來看看你久別的康橋,而康橋前傾到的已是他人。志摩會怎樣?
你果然是個真性情的人,竟毫不掩飾地對我說:「我這一輩子就只那一春,說也可憐,算是不曾虛度」「我不曾知道過更大的愉快。」
情必近於痴而始真。未料見過世界的志摩,你的歡愉竟是這樣窄窄的、小小的,僅僅容納得下一個康橋。我為你的執著感動得直想哭……
我在想,我一直在想,若能給志摩多一年的康橋春天該有多好。再轉念,其實在時間的流里,原沒有什麼絕對的長與短,只要能真正感受到生命的豐盈,瞬間即在永恆。
篇末那兩幅夕照圖是無論如何,也無法一筆帶過的。它不是描在紙上,也不是刻有畫版上,是一刀一刀鐫刻在志摩血肉心壁上的。
也試著讓自己隔著籬笆,看天風迎面趕一群羊過來,夕陽從它們的後背照過來,把它們照成金色的透明體,誰能懷疑它們不是一群仙界的靈物?誰又能不感到那種「神異性的壓迫直逼過來」。大自然的美有時是會逼人落淚的。而我們跪伏在大自然面前的詩人,正是這畫幅中最傳神惹眼的點睛之筆。只輕輕一點,就把自然景觀提升到人文景觀
的層境。
斜陽下草原上的罌粟花,再次迷眩了我的視覺。究竟象什麼?最善比喻的志摩竟「吝嗇」地用省略號一點了之,成了畫境中的留白。一百個讀者就有一百種想像,想像的空間與深度頓時無限遼闊。
志摩在收筆了。一定還有一些什麼,你是不肯說的;還有多少藏在口袋裡的情懷,你也不再輕易向人說道。也許四月的黃昏知道,四月黃昏的康橋知道。
但志摩卻給我們一個突兀的結尾:「誰知我這思鄉的隱憂」。你怎能把鄉愁說得如此輕易?康橋,它也許是別人的故鄉,但必定是你的異鄉。一讀再讀,才得頓悟的剎那。
於軀殼,你是過客,但於靈魂,康橋正是你的歸宿,它是志摩心靈的故鄉啊!
胡適在《追悼志摩》一文里曾經對志摩的理想作過這樣的概括:「他的人生觀真是一種『單純信仰』,這裡面只有三個大字:一個是愛、一個是自由、一個是美。他夢想這三個理想能夠會合於一個人生里。」而愛、自由、美正是康橋所有。
因此,康橋在志摩心中已不再是一群學院的代名詞,而是:一個美學觀點、一個博愛的載體、一個自由的象徵,是一種理想中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境界。完全是形而上感覺的升華。
有人用畫筆呈情,有人用眼眸承情,有人用文字陳情,志摩你是以對康橋第三度山水般的心契與領會,與讀到它的人以心換心的。正如你自己的話:「你要打開人家的心,先得打開你自己心。」
我以為:一篇好文章全靠「文氣充沛」。「文氣」是文章的靈魂,也最見作品的盡境。這篇散文之所以成為我國現代早期游記散文的代表作,徐志摩散文的巔峰之作而膾炙人口,首先在於它的感人,其次是它完美的藝術形式。而感人的是志摩的真情投入。
「真正震撼人心的作品,必然是直指本心,寫出人性的共相,觸及人性的本然,使讀者會其心而同其心」,這篇散文便是了。
志摩描繪的是康橋的皮肉骨,我們得到的卻是它的神;勾勒出的是康橋的點線面,我們進入的卻是整個畫廊。在有意無意之間,已不得不思志摩所思、感志摩所感、悟志摩所悟,只有答應了自己隨了志摩的思路行去,並以心靈的顫動、呼應那無法抗拒的接引。康橋固然遙不可及,但我們的夢想與神往,借志摩的一支筆替我們都實現了;康橋固然本來就美,也是志摩實在寫得好,硬是把這一個康橋給寫足了。
文氣也在回盪中飽滿高漲,充沛於字里行間,讓我們一次又一次震懾於志摩不凡的才情。而在此文完美的藝術形式中最為亮麗襲人的,是志摩的語言藝術,頗值一提。
寫景時慣常使用歐化長句,把讀者「消化」一個句子的時間拉長、節奏放慢,恰似一種從容漫步山水的心情;而寫感悟,則多用短句,以適合表達感情的急促與熱烈。或用長句把一串短句輕輕托住,或長短句錯綜出現,使長短相間,錯落有致,快慢相節,形成一種起伏的韻律美。
反復、排比手法恰到好處的運用,使語言有了強烈的節奏感和音樂感,洋溢著靈動的樂譜情調,甚至寫出了滿紙的迴音與樂聲。
志摩是這樣自如地操作著語言,不僅使它精確,而且賦予它「活」的生命,尋求語言新關聯的能力,選用機能性強的語字,使語言的內在世界豐盈而飽滿,多姿多彩而富於表情。曲折而非直線、起伏而非平坦。時而開門見山,時而迴廊九曲,時而騰達、時而沉落,既一針見血、又十面埋伏。相當耐讀,差堪玩味。功力之深,已達心手兩忘的境界。
這使我賞讀的過程中一直有一個錯覺:讀到的明明是一篇散文,實際上得到的卻是一首好詩。即使不分行也讀得出是詩,是詩化了的意境,是詩歌語言的魅力。
每讀一遍都有新鮮的感動。《我所知道的康橋》是一遍就可以讀懂的,因為它——語近;但也許是好多遍也讀不懂的,因為它——情遙。把清代詩評家沈德潛的「語近情遙、含吐不露」移來此處,是否最為貼切?
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志摩的確是悄悄地走遠了,但揮不去帶不走的是他的康橋。它做為學院建築留在英國,它做為一篇具有生命質感的美文,留在中國文學史中。自然中的康橋會老,但文字中的康橋,將在所有愛志摩的讀者心中永遠年輕。
Ⅳ 紅岩的伏筆有什麼
紅岩》賞析
《紅岩》是一部描寫重慶解放前地下共產黨組織與國民黨反動派進行激烈斗爭的長篇小說。這部作品極富現實性與革命性,小說中除了少數人物和情節是虛構外,大部分人物形象在現實中都有其原型,都是真人真事。《紅岩》作為一部紅色經典著作,鼓舞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它歌頌了共產黨人崇高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氣概,批判反動派的自私、腐敗、殘酷,揭示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革命事業才能取得成功,人們才能重獲新生。
整部作品主要圍繞兩個政治集團,兩種精神力量展開。一種是以許雲峰、江姐為代表的地下共產黨組織,他們高舉共產主義的旗幟,充滿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另一種是以徐鵬飛為代表的特務組織,其信奉極端個人主義、利己主義,鏟除異己,對共產黨人進行殘酷的迫害,渣滓洞和白公館這兩個秘密監獄就是最好的證據。
再來談談小說的藝術特色。在結構上,小說的結構宏偉嚴謹,思路清晰。以主要人物的活動為中心,牽引出多條線索,將表現的觸角伸向四面八方。例如,寫成嵐的活動引出工人斗爭的;寫特務頭子徐鵬飛暗中針對對手嚴醉的舉動引出反動派內部斗爭的線索;寫甫志高的叛變革命引出獄中斗爭的線索等等,藝術構思十分精巧。在寫人手法上,作者善於運用對比、烘托、鋪墊、細節、語言、心理描寫等手法刻畫人物,塑造了一個個性格鮮明的
人物形象。例如,運用心理描寫展現人物性格的有,『『甫志高想到革命勝利到來之日,他不僅是一般黨員,而且是一個重慶文化界有影響的人物…」,表現其在思想上的局限性,沒有正確認識到革命的性質,好大喜功,只為個人前途考慮,也為下文甫的判變埋下伏筆。從細節描寫展現人物,如描寫甫志高主動抬箱子交給江姐引起江姐質疑,體現他急於表功的心態。善於用對比手法烘託人物,如寫許雲峰發現沙坪書店的變化後,敏銳地感到不安與危機,當即決定撤銷這處聯絡站,轉移人員,體現了許的警惕與果斷,與甫志高的麻痹大意與猶豫形成鮮明對比。另外,小說十分注重環境氣氛的渲染,作品開頭就渲染了一種白色恐怖的氛圍。例如,反動派禁止共產黨創辦的刊物的發行,特務打傷學生。還有對渣滓洞監獄的惡劣環境,手銬、老虎凳等刑具的描寫,營造了緊張、凝重的氣氛。這些環境描寫暗示了敵人的兇殘、冷酷,對情節發展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是小說中的一大亮點。許雲峰是文中的主要人物,其身份是地下黨工運書記,負有重要職責。他敏銳、果敢,富有革命經驗,從細微變化中便能發現險情,洞擦敵人的陰謀;他臨危不懼,顧全大局。為掩護市委書記李敬原,面對甫志高的誘捕,許毅然迎敵人走去;他堅忍無私,不怕犧牲,挖地道是為了讓更多的同志逃出去。另外,江姐也是作者著墨較多的人物。她一出場給人的印象是一個為人穩重的大姐,行事干練。當她遭受丈夫被敵人迫害的意外打擊後,盡管萬分悲痛,但想到未
竟的革命事業,用堅強的意志克制悲傷的情緒。當她因甫志高叛變被捕入獄時,面對敵人的嚴刑逼供毫不畏懼,體現其甘願為革命事業犧牲的大無畏精神。即便在臨刑的前一刻,她依然鎮靜平和,最後從容就義。可見,江姐是一個對真理堅貞不渝,具有崇高信仰的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
盡管革命歲月早已遠去,人們甚至淡忘了那段血與火的歷史,但革命留存的紅岩精神在今天仍有極大的現實意義,尤其是對我們青年學生。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要用紅岩精神鞭策自己,繼承先烈的遺志,以青春之我,創造青春之民族,青春之國家,資以樂其無涯之生。
Ⅵ 好段賞析
1、《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片段
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 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里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 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 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樑,便會拍的一聲,從後竅噴出一陣煙霧。何首烏藤和木蓮藤纏絡著, 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何首烏有擁腫的根。有人說,何首烏根是有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於是常常拔它起來,牽連不斷地拔起來,也曾因此弄壞了泥牆,卻從來沒有見過有一塊根象人樣。如 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遠。
賞析:作者開頭用了一系的排比句式,描寫出了春天的百草園,短短的句話,就讓我們看到了百草圖的美景。作者寫了百草園的靜景之後,又由靜景轉到動物,先用兩個「不必說」從整體上寫百草園,再寫局部的「泥牆根一帶」;由低到高寫靜物,再由高到地寫動物;整體是從植物到動物,局部是從動物到植物。
2、《格列佛游記》片段:
我打算起來,卻動彈不得,我仰天躺著,這時才發現胳膊、腿都緊緊地被縛在地上;我的頭發又長又密,也被縛在地上。我覺得從腋窩到大腿,身上橫綁著幾根細繩。我只能向上看,太陽漸漸熱起來,陽光刺痛了眼睛。我聽到周圍人聲嘈雜,可是我那樣躺著,除了天空以外,什麼也看不見。過了一會兒,只覺得有個活東西在我左腿上蠕動,它越過我胸脯,慢慢地走上前來,幾乎來到我的下頷前了。我盡可能用眼睛朝下望,卻原來是一個身長不到六英寸、手裡拿著弓箭、背著一個箭袋的活人。同時,我覺得至少還有四十來個一模一樣的人 ( 我猜想 ) 跟在他的後面。我非常吃驚,大吼了起來,嚇得他們回頭就跑。
後來有人告訴我,他們中間有幾個人因為從我的腰部往地下跳,竟跌傷了。但是他們不久又走了回來。有一個人竟敢走到他能看到我整個面孔的地方,他舉起兩手抬眼仰視,表示驚訝,用尖銳而清晰的聲音高喊 :「海琴那•帶古爾」,其餘的人也把這句話喊了幾遍,但是那時我還不懂他們的意思。讀者們可以相信,我一直這樣躺著是非常不舒服的,最後終於掙紮起來,想掙脫綁縛。我很僥幸,一下子就掙斷了繩索,並且拔出了地上那些縛住我左臂的木釘。我把左臂舉到面前,才發現了他們捆縛我的方法。這時我用力猛扯一下,雖然十分疼痛,卻把左邊綁我頭發的繩索掙鬆了一點,這樣才稍稍能夠把頭轉動兩英寸光景。但是我還沒來得及捉住他們,他們就跑掉了;他們齊聲尖銳刺耳地大喊,喊聲過後,我聽到一個人高聲喊道 : 「陶爾哥•奉納克」;一眨眼工夫,我覺得百來枝箭射中了我的左手,像針一樣刺痛了我;接著他們又向天空射了一陣,就像我們歐洲人丟炸彈似的,我想有不少支箭落在我身上 ( 雖然我不覺得 ), 有的還落在我臉上,我就趕忙用左手遮住了臉。這一陣箭雨過去以後,我不勝悲痛地呻吟起來,過了一會兒我又掙扎著要脫身,他們又放了一陣比剛才放的那些還長的箭,有些人還想用矛刺我的腰部;幸虧我穿著一件牛皮背心,他們刺不進去。
賞析:
小說一開篇就以構思奇特奠定了全書的基調。格列佛被風暴吹到荒島上,醒來時發現自己已被百多個小人五花大綁。這段文字生動地描述了初次走進格列佛視野里的小人們的言行舉止,特別是他們不斷地射箭刺痛格列佛的行為,為以後情節的進展埋下了伏筆。
開篇的文筆樸素簡練。作家曾經聲明:「我寧願用最簡單樸素的文筆把平凡的事實敘述出來,因為我寫這本書主要是向你報道,而不是供你消遣。」盡管格列佛漫遊各國情景各異、遭遇不同,但整部小說的布局、風格前後一致,格列佛每次出海的前因後果都有詳盡的交待,復雜紛繁的情節均按時間、空間順序依次描述,文字簡潔生動,故事性強,所以雅俗共賞。
3、一個是閬苑仙范葩,一個是美玉無理瑕。若說 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 心事終虛化?一個枉自磋嗟呀,一個空勞牽掛; 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 少淚珠兒?怎經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紅樓夢》枉 凝 眉
名家賞析:
這首曲是專門詠嘆寶玉和黛玉的。
《枉凝眉》,意思是白白地皺眉頭,命運就這樣無情,追悔、痛苦、嘆息、遺憾,全都無用。
那一僧一道對頑石說的「美中不足,好事多磨」,是大有深意的,寶黛愛情的幻滅就是一條注腳。一個是絕色佳人,一個是翩翩少年;一個聰明絕頂,一個博學多才;一個無意於功名利祿,一個從不說「仕途經濟」的混帳話;她整天為他哭泣嘆息,他整天為她牽腸掛肚;她心裡只有他,他心裡只有她——這不正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嗎?然而在榮國府那樣的牢籠里,他們的愛情始終被壓抑著。張生還可跳過粉牆去同鶯鶯幽會,杜麗娘還可在夢里同柳夢梅結成夫妻,寶玉和黛玉最終連這點幸運也沒有。封建道德觀念在貴族之家就是天條,窒息了人的一切天性。「父母之命,媒的之言」,以及賈家的敗落最終隔斷了他們的緣分。黛玉這個多情善感的女孩子,像一支柔嫩的小草在「風刀霜劍」凌逼之下枯槁了。她和寶玉的戀愛過程,始終伴隨著痛苦和煩冤,最終還是一場虛幻,「命運」把他們大大地捉弄了一場。這出和著血淚的戀愛悲劇,不僅使作者為之「淚盡」,二百年後的今天仍是人們談論不盡的話題。
4、 秋 詞 劉禹錫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
秋詞(其一)賞析: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遠是一個悲懷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為一種獨特的意象,讓一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於是,秋,便在一頁頁枯色的紙張里,在一個個方正的漢字中低吟,把那縷縷的哀怨、愁緒、思念、牽掛,熏染得迷迷離離。
然而劉禹錫的《秋詞》,卻另闢蹊徑,一反常調,它以其最大的熱情謳歌了秋天的美好。更為難得可貴的是,《秋詞》還是詩人被貶朗州後的作品,讓人佩服劉禹錫的待人處世。原詩兩首,所選的是第一首。
5、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賞析:詩人寫進入邊塞後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壯麗的風光,畫面開闊,意境雄渾,近人王國維稱之為「千古壯觀」的名句。邊疆沙漠,浩瀚無邊,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邊塞荒涼,沒有什麼奇觀異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濃煙就顯得格外醒目,因此稱作「孤煙」。一個「孤」字寫出了景物的單調,緊接一個「直」字,卻又表現了它的勁拔、堅毅之美。沙漠上沒有山巒林木,那橫貫其間的黃河,就非用一個「長」字不能表達詩人的感覺。落日,本來容易給人以感傷的印象,這里用一「圓」字,卻給人以親切溫暖而又蒼茫的感覺。一個「圓」字,一個「直」字,不僅准確地描繪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現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詩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緒巧妙地溶化在廣闊的自然景象的描繪中。
o(∩_∩)o~
o(∩_∩)o~
o(∩_∩)o~
o(∩_∩)o~
Ⅶ 作文賞析
1我渴望母親能找到一份好工作
母親終於找到工作了!
農忙過後,阿姨打來電話說她為母親找到了一份清閑的工作。聽到這個消息,全家沸騰了。母親耕了大半輩子的田,每天早出晚歸,風吹日曬,如今終於解放了,可以過上比較清閑的日子,作為兒子的我怎能不高興呢?
接到消息後,母親便開始收拾東西。突然她湊到我跟前說:「我……我沒身份證。」我一驚:「你怎麼會沒身份證?沒身份證就去不成了。」母親的臉紅了:「我都沒想過要去打工,而且辦一張身份證挺貴的。」我想了想說:「去跟阿姨借吧,兩姐妹應該差不了多少!」母親想了想,笑了。
母親六姐妹,她是過得最苦的一個,自從父親染上賭後,母親便一個人支撐著家,一人承包五畝田,每天忙忙碌碌未有一天假日,這樣的生活她已堅守了十多年了。我心如刀割,眼淚悄悄流滿了臉。
母親擦擦我臉上的淚水,笑著說:「沒事,幸好還沒過播種期,耕田照樣掙錢。」說完,拿起草帽,扛起鋤頭,頂著烈日又向田裡走去。
看著她遠去的身影,我的眼淚又來了。
我多麼渴望母親能找份好工作,過上幸福的生活!
賞析:
本文通過母親找到又失去工作的敘寫,表達了小作者渴望母親找到一份清閑的工作以改善生活狀況的強烈願望,從中也表現了小作者對母親深深的愛!
全文行文自然流暢,描寫細致:對母親的動作、語言、神情都描寫得極其到位:如告訴我沒有身份證時的「湊」、「輕聲說」、「臉紅」、「都沒想過去打工」、「辦身份證貴」等;當母親返回家中時,她「輕輕地推門」、「探出她的小頭」、「勉強而羞澀的笑」、「笑著安慰我」等,形象地展示了母親的質朴、無華、寬厚、堅強……
「身份證」這一細節也極具藝術性,「借身份證」這一情節為下文母親返鄉埋下了伏筆,亦為下文刻畫母親的外在形象作了鋪墊。下文通過母親掏身份證刻畫了她因長年勞作而粗糙的手——亦與上文「母親耕了大半輩子的田,每天早出晚歸,風吹日曬」在內容上相照應;我拿過阿姨的身份證,通過母親與阿姨外貌的對比,刻畫了母親由於生活的重負而過早蒼老的形象。
另外,在大多學生都渴望實現個人願望的作文中,小作者渴望的不是個人理想,而是母親能過得好一點,這點孝心實屬難能可貴!文中母親的心血沒有白付,目前的她生活狀況雖不算好,但她應該會因有這樣懂事的兒子而感到欣慰!
2讓我握住你的手 震後的汶川散落著無數"手"的畫面。這些"手"用其無聲的手語向滾滾江河向蒼茫大地傳遞著無盡的悲情與靈魂的震撼。 ——題記 5.12是一個特殊的日子那一天十三億中國人失去了數萬同胞1428是一個特殊的時刻那一刻十三億中國人的心凝聚到了一起。 讓我握住你那焦慮的手 汶川地震剛剛發生六十六歲的你顧不得身體的疲憊懷著那顆焦慮的心馬上趕到災區。看到災區一片廢墟你緊緊地握住災民的手斬釘截鐵地說"中央會幫助你們!"你揮起巨手號令救援部隊"我就一句話是人民在養你們你們自己看著辦!"一場搶救群眾生命抗擊地震災害的斗爭在中華大地展開。你情系災區慰問災民忘我工作。你握住孤兒們的子安慰他們說"這是一場災難你們倖存下來了就要好好活下去。"感謝你溫爺爺!讓我握住你的子去感受你手中那愛的焦慮。 讓我握住你那溫馨的手 地震像惡魔一樣席捲了你的教室擾亂了正在上課的你的思緒。你的第一意識就是揮手招呼學生快跑。然而不幸卻發生了還有四名學生未跑出教室教學樓就要倒了。你顧不得自己的安危用你的手臂支撐你的軀體護住了四名學生。他們得救了而你卻走了永遠地走了。你為了學生放棄了你讓你的妻子和女兒失去了親人!你就是這樣一個普通的人民教師用於保護學生的姿勢定格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感謝你英雄的老師讓我握住你的手去感受你手中那愛的溫馨。 讓我握住你那真摯的手 你只有三歲我卻從心底里敬佩你。 當你被救援人員從廢墟里救出滿是血跡的身體還躺在擔架上便舉起你的手臂向救命恩人敬禮全世界的人都被你感動了。你那麼小就知道感恩用一個無聲的動作勝過了千言萬語。你的左手被截取兩根手指你卻不哭還堅定地說"我要像爸爸一樣當一個人民警察。"我從心底里為你鼓掌。感謝你小弟弟讓我握住你的手感受你那回報愛的真摯。 握住你的手我們的心在一起;握住你的手我們的愛在傳遞。地震震不倒我們災難嚇不倒我們因為十三億中國人的心相連情相依。 滾滾江河蒼茫大地可以作證:中國人的雙手必將換來雨後的陽光;中國人的雙手必將換來烈火驕陽;中國人的雙手必將換來軍歌喋亮。我們一定要高昂倔翠的頭顱挺起不屈的脊樑用我們的雙手重建家園;用我們的雙手托起"多難興邦"的艱巨使命! 讓我握住你的手„„ [點評] 立意深刻。全文抓住汶川地震的特殊背景在題記的引領下切合題意從浩瀚的材料中篩選了三個與"手"密切相關的人專物烘托描寫了三個典型場面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抒發了考生對汶川地震的英雄們無比崇敬的思想感情用真摯的感情讓讀者在感動與振奮中領悟無聲手語的深刻內涵。結構嚴謹。幾個材料分別用略有變化的小標題引領獨立成段連綴成篇使全文中心鮮明突出結構清晰完整。語言流暢。把自己的獨特感受融入。我"和你對話之中文筆清新流暢氛圍激情洋溢情真意切親切感人。
3又見枝頭吐新芽 早上媽媽把我從睡夢中叫醒時已是快八點了我來不及吃飯抓起書包就向外跑來到街上這才發現天上正下著豆兒大的雨滴。路上有不顧一切奔跑的人有撐起傘滿口甜言蜜語的情侶但我來不及欣賞這雨里的美景我在雨中沒命地奔跑著。突然一輛公共汽車停了下來司機問我是否要乘車?我想天下這么大的雨即使跑到學校也淋成"落湯雞"了於是我上了車。裡面的人太多了連個空位置也沒有了車里靜悄悄的人們都想著各自的心事都擁有自己不為人知的故事頭一致的往外看看雨自上而下的落在干凈的柏油路上濺起朵朵水花„„ "好香啊!哪兒飄來的花香?"一個眼中閃爍著希望的清波面帶微笑的小姑娘驚奇地說道。那一雙渴望的目光正四處搜索著在地板上的那盆花終於被她找到了那是一盆含笑花。她用手輕輕地摸著含笑花的花瓣情不自禁地贊美道"好美的花啊!像笑開的娃娃的臉。 正當我沉浸在這美好的畫面時突然一隻手搭在我的肩膀上說"請買票!"哦!光顧享受連票也忘了買真可笑於是我連忙解開書包帶子從容地拿出錢包„„啊!怎麼連一分錢也沒有了呢?想起來了早晨出來的急忘記帶了。可現在怎麼辦呢?我急得眼淚都快出來了車上的乘客都向我投來詫異、猜疑的目光。 "你找到了沒有?到底有沒有錢?"售票員惱了板著臉問道。 我窘極了太難為情了只能眼巴巴地向車內掃了一眼倏地我捉到一朵微笑!就是剛才那個有著小巧的鼻子、贊美含笑花的小女孩。她對我淺笑這是一個親切的寬慰的笑在唇邊在眼角都長有那麼一抹異樣的純情。小女孩細眉細眼清清純純的。那微張著粉嘟嘟的唇一派天真無邪的、善良安靜的樣子使我沉靜了許多。 車地板上的那盆含笑花散發出一股淡淡的香!果然她問我"姐姐你幾站路?"好隨便好熱心的詢問。 "給你。"她於是欠著身把手給我手心裡是一枚亮晶晶的硬幣。含笑花的香又幽幽襲來沁人心脾的清香! "你拿去呀姐姐。"她把小身子又向前探一探偏著小腦袋眼睛亮晶晶地閃著笑容。 "謝謝太謝謝了。"我真感動。 這時又一縷清香飄來我急忙低頭看那株含笑花卻驚喜的發現它枝頭上又長出了幾棵新芽。 [點評] 這篇滿分標桿範文主要靠以下兩點擦亮了閱卷老師的眼眸 一是本文抓住一點進行深入開掘從而寫出了獨具特色的作文。我們知道寫好人好事的文章很多也容易落入俗套但本文卻寫得與眾不同超凡脫俗令人耳目一新精神為之一振。何也?那是在於本文在寫作時並沒有貪多求全而是抓住了一個動人的、能反映人精神境界的"亮點"來全力以赴精雕細描;使得文章形象鮮明全文生輝。 二是本文雖是只敘寫故事寫得比較平直但是作者運用了比喻與象徵手法在篇未點題將含笑花上長出的幾棵新芽來比喻小姑娘從而來表現小姑娘的心靈之美和我們的希望揭示了故事中的深刻含義
4有時我也想任性一次 乖巧的我從未想過叛逆聽話的我從沒記得反抗但文靜的我有時也想任性一回。 小時候 望著櫥窗中心儀已久的小熊維尼我心中有說不出的喜悅相信很快我就能擁有它了。然而媽媽手中卻捧著一本厚厚的字典她說「只有讀好書長大才能有出息到時候想玩什麼就玩什麼。」於是我告別櫥窗接過字典不舍地離去。彷彿心中失去了什麼般我知道那是一個孩子本該有的童真現在卻被一雙無形的手緊緊扼住。 小學時 「對不起。」我滿臉歉意地看著不得不「搬家」的同桌。空氣里含著令人窒息的元素一片詭異的沉寂。她默默地離去漸小的身影在我的心靈上烙上重重一記很不舍但——「跟一個差生在一起坐會影響你的學習的最好換一個好生給你我去找老師。」**的話猶在耳邊。我的心驟然抽緊一段珍貴的友誼難道都不能擁有嗎我無語。 中學時 寒假來臨之際「音樂培訓班」「數學培訓班」之間我猶豫不決。我熱愛音樂但我知道學習同樣很重要。我不是一個受上帝眷顧而天資聰穎的孩子優異的成績需要比別人多一倍的勤奮和汗水去爭取我顫栗了。媽媽對不起就讓我任性一次吧!於是我如願踏進了「音樂培訓班」媽媽只是沉默然後悶聲走進房間重重的關門聲讓我猶豫了究竟我做錯了嗎 現在 從未發現我的歌喉如此優美動聽滿足於獲得的鮮花和掌聲我想媽媽會諒解的吧。但現實就是如此殘酷一個清晨媽媽小聲地對爸爸嘀咕「這孩子要是當初報了『數學培訓班』學習肯定不會落下來。」這些話剛好被起床經過的我聽到心彷彿被萬箭射穿滴血地疼。當我把「音樂大賽一等獎」的獎狀遞給媽媽時媽媽神情復雜地看我一眼默默地離去。一陣風吹來吹走了獎狀也吹散了滴落的淚吹碎了我的心。起步又止無人在乎要它何用 睡夢中小熊維尼微笑著向我招手闊別已久的同桌緊握我的手輕聲說一句「好久不見」舞台上的我自信地向觀眾展現歌喉„„ 我知道前方的路很坎坷但我仍想走下去用我自己的方式不再是任人擺布的玩偶我要自己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 清晨的陽光射入樹林調皮的露珠在地上綻開一朵小花我張開雙臂呼吸著自由的空氣自由真好!有時我真的想任性一次。 點評①形式新穎結構優美。運用「蒙太奇」的手法截取了自我成長過程中的四幅場景小時候渴望小熊維尼、小學時同桌離去、中學時選擇「音樂培訓班」、現在媽媽責備不屑自己的音樂成績以小標題的形式巧妙地組合在了一起。②感情真摯立意深刻。小作者再現了內心真實的想法和選擇而這些都一次次被父母所回絕變成了一個任人擺布的「玩偶」由此讓小作者而產生了「有時我也想任性一次」的想法做一個自由自在的自我真實地反映出了當今社會父母對孩子的自由束縛的現狀。③語言優美句式靈活流暢自然。相信每一位讀過此文的讀者都會激起內心的情感共鳴
Ⅷ 朱自清散文《背影》的賞析
本文是作者追憶八年前的事。 作者當時在北京大學哲學繫念書,得知祖母去世,從北京趕到徐州與父親一道回揚州奔喪。 喪事完畢,父親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書,父子在浦口惜別。此文把父子之間的真摯感情表現得淋漓盡致,然又不同於一般作品去描寫人物肖像、神情、音容笑貌等,而是抓住人物形象的一個特徵「背影」,不惜筆墨作具體細致的刻畫。
作者這樣處理,主要同作者的家境和心境有著密切的關系。父親老境「頹唐」,飽經憂患,半生潦倒,家境慘淡、祖母逝世、奔走謀職之時,還不辭辛苦,不怕麻煩送兒子上北京,還艱難的爬過鐵道為兒子買橘子,而且反復叮嚀一路小心當時父親的心境不好,兒子的心境也不好。
因此,作者抓住父親這樣一個「背影」集中描繪,抒發特定環境下的思想感情,自然取得強烈的藝術效果。也正因為作品寫的是特定的家境、心境、慈父孝子之間相愛相憐,字里行間有淡淡的哀愁,顯得更加真摯動人。
(8)伏筆賞析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背影》一文,寫於一九二五年。斯文乃追憶其八年前的一件往事。講述作者在北京大學哲學繫念書期間,得知祖母去世後,從北京趕到徐州與父親一道回揚州老家奔喪。辦完喪事後,其父到南京找工作,而作者則回北京念書,父子倆在今南京市浦口區惜別的情景。
此文後來收在了開明書店出版的散文集《背影》中。它是自清先生早期一篇極為有名的文章,也是現代文學史上的散文傑作。作者僅以一千五百字描寫了一個生活片斷,卻能感人至深,膾炙人口,自清先生的寫作技巧,焉不敬服人哉!
作者簡介
朱自清(1898~1948),中國散文家,詩人,學者。原名自華,號秋實,字佩弦,民主戰士。原籍浙江紹興,生於江蘇東海,長於揚州,1948年在北平因貧病逝世。1916年入北京大學預科,次年入哲學系,參加過五四運動,是文學研究會早期會員,還參與發起新文學史上第一個詩歌團體中國新詩社,開始發表新詩。
抗戰勝利後,參與愛國民主運動,在身患重病時,仍簽名於《抗議美國扶日政策並拒絕領取美援麵粉宣言》;死於貧病交迫之中,被譽為有骨氣的愛國文化人。作品收在《朱自清全集》里。主要文章,作品有《春》,《背影》,《匆匆》《荷塘月色》等。
Ⅸ 怎樣判斷伏筆與鋪墊的用法
鋪墊:行將來臨的事物的襯托。例如,魯迅在《孔乙己》中寫道:「中秋過後,秋風是一天涼比一天,看看將近初冬;我整天的靠著火,也須穿上棉襖了」,文中這里通過自然環境的描寫,暗示當時天氣已經很冷了(秋風越來越涼,初冬,靠著火,穿棉襖),為下文寫孔乙己的悲慘遭遇作了鋪墊。再如,王周生的作品《這不是一顆流星》開頭寫「我」和孩子在體育館看戲熊,熊的出現,孩子異常激動,「我」奇怪,讀者也好奇:孩子見了熟悉的熊為什麼會如此激動呢?接著孩子希望熊死,更是使人大吃一驚,「我」對孩子的訓斥使孩子感到委屈,才吐露了深埋在孩子內心深處的隱情:要給阿婆做熊皮手套。讀者這時才恍然大悟,為孩子純朴天真的心靈由衷地激動。「熊」這個物件,為故事情節的發展作了絕妙的鋪墊。
伏筆:文章或文藝作品中,在前段里為後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例如,冰心的作品《小桔燈》的第一自然段,特意交代竹凳、牆上的電話,暗示下文中主人公小姑娘將和這兩件物件打上交道。果然,第三自然段中,小姑娘「挪動竹凳」 、「登上竹凳想去摘牆上的聽話器」 ,原來,小姑娘的媽媽生病了,她想打電話叫醫生來為媽媽看病。這些物件的提前出現,為故事情節的發展埋下了伏筆。
伏筆較隱蔽,是為下文要出現的事物提前做個交待,且前段與後段之間的內容較多。鋪墊是一步一步鋪陳,直到引導出重點或結果,較明顯。打個比方吧(不知道恰當不恰當),伏筆就像作者提前埋了個「定時炸彈」(具有隱蔽性),鋪墊就像作者一步一步的鋪路(其間你一定會想:這是要到哪裡去?),直到引著你到了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