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實秋賞析
① 梁秋實的我的一位國文老師賞析
《我的一位國文老師》是梁實秋散文中寫人的名篇,作者用風趣幽默而又飽含深情的筆調刻畫了一個貌丑性凶但卻敬業愛生的獨特的老師形象。
全文共12自然小節,可分四段:
第一段(第1小節):總寫不能忘記國文老師的原因。
這一小節先交代「我」遇見國文老師的時間是「十八九歲的時候」,這是一個「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年齡,也是個不太懂事的年齡。然後用「印象最深」、「受益」「最多」來概括「我」不能忘記這位國文先生的原因。開頭很簡潔,連用兩個表程度的副詞「最」突出強調了國文先生在「我」記憶中的位置,同時也勾起了讀者閱讀的慾望。
第二段(2——6小節):敘寫國文先生的外貌特徵和行為習慣。
一般對於尊者長者的回憶常常總會規避一些缺點和不足,而梁實秋對國文先生徐錦澄的描寫,卻可以用「大不敬」來形容。
首先是綽號不雅——「徐老虎」,一旦一個人的名號與「老虎」掛上勾,就足見其凶其狠了。
再看他的「像貌」(現在一般寫為「相貌」),腦袋「有稜有角」的,頭「很尖,禿禿的,亮亮的」,臉形「卻是方方的,扁扁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過分地集中在臉上很小的一塊區域里」。這一副尊容作者概之以「古怪」實在是再恰當不過了。
我們再看他的行為習慣,「他的身材高大,但是兩肩總是聳得高高的」,「鼻孔里藏著兩筒清水鼻涕,不時地吸溜著」,「他常穿的是一件灰布長袍」,袍子上「油漬斑讕」。「他經常是仰著頭,邁著八字步,兩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兒似的」。這樣一些習慣性動作,描寫細膩,個性鮮明,讀來令人忍俊不禁,梁實秋文風的諧趣由此可見一斑。
當然,徐先生最突出的特點是喜歡罵人,作者連用四個小節寫了徐先生的「罵人」。因為下午用國語講授的課與畢業無關,學生們大都不認真聽講,其他國文先生總是例行公事,敷衍了事。唯獨徐先生為了維護自身的尊嚴(即所謂的「正當防衛」)「老是綳著臉」,「老是開口罵人」。在總寫徐先生的罵人習慣之後,作者重點敘述了一次自己挨罵的經過。起因是一位性急的同學在徐老師作文題還沒寫完的時候就詢問「題目怎麼講」,於是徐老師「轉過身來」,「冷笑兩聲」,「勃然大怒」,「滔滔不絕」地把那個發問的學生痛罵了一頓。「我」出於義憤,挺身而出「分辯了幾句」。於是,老先生把所有的怒火都潑到「我」的頭上,「我」被「足足罵了」「一個鍾頭」,由此還得到一個使「我」終身難忘的「警句」:「你是什麼東西?我一眼把你望到底!」這一部分,作者用生動的細節描寫把徐老師蠻橫兇狠好罵的性格刻畫得惟妙惟肖。也正因為這個機緣,使徐老師認識了「我」,從而也就使「我」成了從徐老師處「得益最多的學生」。
這一段的描述看似不敬,看似不雅,但我們絲毫看不出厭惡,看不出仇恨。我們感覺到的更多的卻是有趣,好玩,甚至是可愛。作者實際上是在用一種風趣幽默的筆調來調侃自己所喜歡的尊長,不敬的描寫中飽含的卻是深深的愛意。
第三段(7——11小節)敘寫「我」從徐先生處所得到的益處。
第7小節是這一段的總領,「居然」表達了「我」的意想不到。「受益最多」既照應文章開頭,又統領下文。
第8小節主要寫徐先生選編教材的獨到和講課的親切。徐先生不滿足於現成的教材,他自編教材,新舊兼收,決不厚此薄彼。正因為徐先生的教材選得好,「我」對國文的興趣也「因此提高了不少」。這表明徐先生不僅僅是一位敬業的老師,更是一位有識見的老師。徐先生講課介紹作者時說自己曾和作者一起吃過飯,使學生頓生親切之感。
第9小節主要寫徐先生的課文誦讀。作者用「有腔有調」「有板有眼」「有感情」「有氣勢」「有抑揚頓挫」等詞語對徐老師的朗讀作了高度評價。
第10小節主要寫徐先生的改作文。作者先引用一般老師在改作文時常用的評語,然後介紹徐先生改作文的特色——「大勾大抹」,徐先生追求的是簡潔、硬朗——「筆筆都立起來」,「虎虎有生氣」。「我」後來所寫的文章能夠有一點「硬朗挺拔之氣」正是得益於先生的「教誨」。這里又一次照應了開頭。
第11小節主要介紹了徐先生給學生所講的作文技巧。小到用字的技巧,說理的技巧,大到文章起承轉合的技巧,徐先生都一一傳授,使「我」「至今受用」。
從這一段的描述看,徐先生既是一位有見識的有作為的素養極高的老師,又是一位敬業的愛生的人品極高的老師。
第四段(第12小節)寫「我」對徐先生的深深懷念。
作者先從時間的間隔上寫自己的懷念,「將近五十年了」,可見相隔時間之久,將近半個世紀沒有見面,但先生的音容笑貌竟記得如此清晰,足見懷想之深;作者又從空間的間隔上寫自己的懷念,「聽說他已早歸道山」,陰陽兩隔,更添惆悵之情。文末的「悵惘敬慕」可謂是點睛之筆,「悵惘」是因為一直「未能與先生一通音訊」且先生已不在人世,「敬慕」是因為先生出眾的才華和高尚的人品。
梁實秋的散文內蘊豐盈,行文崇尚簡潔,重視文調,追求「絢爛之極趨於平淡」的藝術境界及文調雅潔與感情滲入的有機統一。且因洞察人生百態,文筆機智閃爍,諧趣橫生,嚴肅中見幽默,幽默中見文采。晚年懷念故人、思戀故土的散文更寫得深沉濃郁,感人至深。本文在寫作上主要有如下特點:
一、欲揚先抑,似貶實褒
從文章的開頭,我們不難看出作者是要褒揚自己的國文老師,可從文章的第二小節開始,作者不惜筆墨,連用四個小節,寫老師可怕的綽號、怪異的相貌、猙獰的凶笑、不良的習慣……但這些看似貶損的描寫並無惡意,作者實際上是在通過這些富有個性特徵的描寫來突出國文老師的有趣和可愛,同時也與下文寫老師的認真、敬業、愛生形成了表和里的反向襯托,外在的丑正襯託了內在的美。
二、善抓特徵,描畫細膩
作者不愧為散文大家,在他的筆下,人物栩栩如生。究其因,是作者善抓特徵所致。那有稜有角的腦袋輪廓,那禿禿亮亮的尖頭,那方方扁扁的臉形,那總是聳得高高的肩頭,那常吸溜鼻涕的酒糟鼻子,那油漬斑斑的長袍都是我們在古今人物畫廊中從未見到過的。也許作者本身就是漫畫高手,寥寥幾筆,人物就形神兼備了。
三、語言幽默,諧趣橫生
詼諧幽默本就是梁實秋散文的語言風格,本文依然體現了這種風格。本來回憶自己恩師的文章應該嚴肅莊重些,但作者偏偏不肯。你看他寫老師的鼻子,一會兒說他「鼻尖有一些紅,像酒糟的」,一會兒說他「鼻孔里藏著兩筒清水鼻涕,不時地吸溜著,說一兩句話就要用力的吸溜一聲,有板有眼有節奏」 ,一會兒又說他「也有時忘了吸溜,走了板眼,上唇上便亮晶晶地吊出兩根玉箸,他用手背一抹」,真是竭盡調侃之能事,文中這樣風趣幽默的描寫比比皆是,但毫無做作之感,真正達到了爐火純青、出神入化的境界。
梁實秋的文章,平淡中有餘味,自然中彰顯大家風范。雖然是簡單的一篇散文,卻真實的描繪出了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形散神聚,讓人回味無窮
② 憶青島 梁實秋賞析
《梁實秋名作欣賞》里有一篇樓肇明寫的『憶青島』賞析。是PDF格式的,我不好發回上來。
《梁實秋名作答欣賞》下載地址http://www.namipan.com/d/
③ 梁實秋散文中年賞析怎麼才能提高
華燈初上,獨自漫無目的的游盪在秋意微涼的街,一首深沉而悲傷的歌強行入耳,心臟不禁觸動,一種帶著酸性的刺痛湧上心田,迅雷不及掩耳得淹沒整個心海,、。許久之後才知,那一首《父親》。
還記得小的時候,老師讓寫作文總會讓寫「我的父親」或者「我的母親」這樣的題目。那時候的我們天天和父母在一起,總感覺沒有什麼,或者不好意思寫一些煽情的話語。等到我們長大了,離開了父母,在經歷生活的打磨之後,再回想以前父母的呵護,卻發現囊中羞澀,關於父母的記憶是那麼稀薄。
「父親」這個稱呼,對我而言有時候真的好陌生,陌生到不知道怎樣叫出口,陌生到記不起那麼一個可以對應的笑容。在《詩經·陟岵》中有寫兒子出門在外,遙想家人對自己的思念。寫其父,言道:「陟彼岵兮,瞻望父兮。父曰:『嗟!予子行夙夜無已。上慎旃哉!猶來無止!』」兒子在外勞役,其父的殷殷叮嚀期盼,讓人如聞其聲,見其人。我想每一個父親應該都有這樣的一面吧!
印象中,父親是一個嚴肅的人,平日里總是板著個臉,我和姐姐都不願意親近他,而在鄉親們眼中的父親卻是一個性格溫和的老實人,為人和善,不與人爭不與人吵。
記憶的書簽中,除了因為調皮被父親狠狠地揍了兩次以外,記得最清楚的就是11歲那年,因為和同伴玩出了格,摔裂了腿骨,父親一個人放下一切帶我四處奔走求醫。
那年的冬天是我記憶中過的最寒冷的一個冬天。哪一種寒冷在之後的很多年裡我都不曾遇見過,但每一次回憶起來都記憶猶新,好像就在剛在經受過一樣。
當時,在我出事後,急壞了家裡的所有人,畢竟家裡只有我一個男孩子。在深受中國傳統思想影響的農村,我就是家族血脈傳承的希望,在那段時間里,父親放下所有的事帶著我四處求醫,從鄉村郎中到鎮上醫院,縣醫院和市醫院,幾乎走了個遍,可我的情況一直不見好轉。在零幾年那會,對於川北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而言,又能有多少積蓄呢!就兩三個月的時間,家中的積蓄便所剩無幾。
迫於金錢上的壓力,我後來被送回到縣上的醫院治療。沒有錢住院就借宿在親戚家裡,但畢竟也不能白住在別人家,在那段時間里父親不斷地將家裡的東西往親戚家送,就當是叨饒別人的報酬。
住宿的問題算是解決了,之後就是我數個月治療時間。
那個冬天,為了節省親戚家到醫院三元的車費錢,父親每天都會蹬著一輛生了銹的老式自行車送我去醫院,然後再接回親戚家,每日如此往返於兩地。縣城地勢較高,緊靠青藏高原,所以冬天的氣溫很低。記得那一年冬天我凍瘡幾乎布滿全身,癢的時候就像千萬只蟲子在皮膚里撕咬,難受至極。
清晨,從北方經長途跋涉南下的冷空氣讓大地披上了白裝,甚是好看,但似乎並沒有人有心情去欣賞,因為新生的朝陽要融化掉這一抹新裝。在朝陽和晨霜的戰斗中,我用圍巾多餘的部分緊緊的包裹著雙手,可雙手依舊被凍得發痛發紫。父親用力的蹬著車,時不時問我冷不冷。我被凍得不能說話,只能重重的點一下頭,然後用裹了圍巾的手抱著父親的腰,感受著父親的身體隨著蹬車的節奏晃動。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父親的身體是那麼有力量。
氣溫實在太低,我身體被凍的不斷顫抖,父親脫下他破舊的軍大衣把我唔得嚴嚴實實,而他則穿著件毛衣繼續蹬著車。還記得有一次,因為我手被凍的太厲害,醫院護士找了很久也沒找不到血管,就對父親各種訓斥和臉色。我到現在都還清楚記得父親當時那充滿委屈和愧疚的眼神。
父親其實很心疼我和姐姐,只是他不像媽媽那樣表現出來,他只是默默地關心著我們。姐姐上高中的時候,他怕姐姐沒錢受委屈,就偷偷讓媽媽給姐姐拿錢,可就是不自己給,也不表現出他的關心。還記得『512地震』當天,當時我和姐姐都在學校,地震時嚇壞了父親,他先是到鎮上找到了我,在知道我沒事以後,又步行數百公里去姐姐的學校將姐姐接回家。我不知道父親是怎樣在沒有食物的情況下走完那數百公里的,我只知道在大學時候我和朋友騎行五十多公里之後,雙腿好幾天都酸痛不已。
14歲那年,父親離開了我們,我對他的記憶也就到那一年就終止了。走之前他得了一場重病,一場到現在我都不知道具體是什麼的病。他腹部積水,沒有知覺,大小便失禁。在最後的那一段時間里,他記憶也開始消退,記不起母親,不認識姐姐,唯一記得的就是兒子,他的兒子,可那段時間我在學校,在他還記得我的時候我卻不在他身邊。後來,他終究還是忘了我,哪怕我就在他的面前,他都不知道我就是他記憶里的那個「兒子」。
父親是叫著我的名字走的,在他走的時候記起了我。在他走之前家人就通知我,希望我能見他最後一面,可我最終還是沒有來得及。我已經忘記了在聽到宣告他離去的鞭炮聲時我腦子里想的是什麼了,也許我當時腦袋裡本身就是一片空白。
在父親走後,母親為了送我上學,和親戚去了外地打工,好幾年都不曾回去過。姐姐畢業後去過很多地方,而我一直一個人,從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學,從少年到青年。
④ 梁實秋《雪》的賞析或者評論,
雪 梁實秋
李白句:「燕山雪華大如席」。這話靠不住,詩人誇張,猶「白發三千丈」之類。據科學的報導,雪花的結成視當時當地的氣溫狀況而異,最大者直徑三至四吋。大如席,豈不一片雪花就可以把整個人蓋住?雪,是越下得大越好,只要是不成災。雨雪霏霏,像空中撒鹽,像柳絮飛舞,緩緩然下,真是有趣,沒有人不喜歡。有人喜雨,有人苦雨,不曾聽說誰厭惡雪。
但雪虐風號之際,飢寒交迫,就許一口氣上不來,焉有閑情逸致去細數「一片一片又一片……飛入梅花都不見」?晉王子猷居山陰,夜雪初霽,月色清朗,忽然想起遠在剡的朋友戴安道,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假如沒有那一場大雪,他固然不會發此奇興,假如他自己饘粥不繼,他也不會風雅到夜乘小船去空走一遭。至於謝安石一門風雅,寒雪之日與兒女吟詩,更是富貴人家事。
一片雪花含有無數的結晶,一粒結晶又有好多好多的面,每個面都反射著光,所以雪才顯著那樣的潔白。我年輕時候聽說從前有烹雪論茗的故事,一時好奇,便到院里就新降的積雪掬起表面的一層,放在瓶里融成水,煮沸,走七步,用小宜興壺,沏大紅袍,倒在小茶盅里,細細品啜之,舉起喝乾了的杯子就鼻端猛嗅三兩下我一點也不覺得兩腋生風,反而覺得舌本閑強。我再檢視那剩餘的雪水,好像有用礬打的必要!空氣污染,雪亦不能保持其清白。有一年,我在汴洛道上行役,途中車壞,時值大雪,前不巴村後不著店,飢腸轆轆,
雪的可愛處在於它的廣被大地,覆蓋一切,沒有差別。冬夜擁被而眠,覺寒氣襲人,蜷縮不敢動,凌晨張開眼皮,窗欞窗簾隙處有強光閃映大異往日,起來推窗一看,——啊!白茫茫一片銀世界。竹枝松葉頂著一堆堆的白雪,杈芽老樹也都鑲了銀邊。朱門與蓬戶同樣的蒙受它的沾被,雕欄玉砌與瓮牖桑樞沒有差別待遇。地面上的坑穴窪溜,冰面上的枯枝斷梗,路面上的殘芻敗屑,全都罩在天公拋下的一件鶴氅之下。雪就是這樣的大公無私,裝點了美好的事物,也遮掩了一切的蕪穢,雖然不能遮掩太久。
雪最有益於人之處是在農事方面,我們靠天吃飯,自古以來就看上天的臉色,「天上同雲,雨雪雰雰。……既沾既足,生我百般。」俗語所說「瑞雪兆豐年」,即今冬積雪,明年將豐之謂。不必「天大雪,至於牛目」,盈尺就可成為足夠的宿澤。我自己也有過一點類似的經驗,堂前有芍葯兩欄,書房檐下有玉簪一畦,冬日幾場大雪掃積起來,堆在花欄花圃上面,不但可以使花根保暖,而且來春雪融成了天然的潤溉,大地回蘇的時候果然新苗怒發,長得十分茁壯,花團錦簇。我當時覺得比堆雪人更有意義。
據說有一位梟雄吟過一首詠雪的詩:「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出門一啊喝,天下大一統。」俗話說「官大好吟詩,何況一位梟雄在夤緣際會躊躇滿志的時候?這首詩不是沒有一點巧思,只是趣味粗獷得可笑,這大概和出身與氣質有關。我們這位梟雄的詠雪,應該算是很出色的一首歪詩。
乃就路邊草棚買食,主人饗我以掛面,我大喜過望。但是煮麵無水,主人取洗臉盆,舀路旁積雪,以混沌沌的雪水下面。雖說飢者易為食,這樣的清湯掛面也不是頂容易下咽的。從此我對於雪,覺得只可遠觀,不可褻玩。蘇武飢吞氈渴飲雪,那另當別論。
⑤ 《錢》 梁實秋 賞析
梁實秋寫《錢》的時代與現在有很長一段時間相隔了。他散淡地從民俗寫起,寫了平民和富商對錢財的基本態度,引經據典,給我們擺出了古往今來很多人的生財之道和守財之心。即便今天讀起來也是惟妙惟肖,讓人覺得很有味道。梁先生認為「俗也好,雅也好,事在人為,錢無雅俗可辯。」本著這個想法,梁先生的《錢》,沒有普見的教化,也沒有更多的鞭笞,而是很平淡的寫了人們想聚財的心態,並對這種心態給予了最大的寬容和理解。守財奴在梁先生的筆下也是那麼的有一點點無奈,有一點點可愛。特別是對平民甚至貧民的守財聚財心態,刻畫得更是惟妙惟肖並給予了理解和同情。通過很多的描寫,我們清楚的揣摩到梁先生對錢的一個很明確的態度,聚財守財,特別是平民貧民的聚財守財不但不應笑話、鄙棄,更應該給予理解和包容,他希望平民貧民能夠通過這種方式,早日「爬上社會的階梯」,這種關懷在當時的文章和觀點中是不多見的。同時隱含的另一層意思也是顯而易見的,斂財和貪財是梁先生所不恥的,這樣聚集起來的錢是「阿堵物」!怎麼才是一個正確的對待錢財的態度呢?怎麼才能聚財守財而不至貪得無厭發展到斂財和貪財呢?梁先生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標准,錢嘛,「無凍餒之憂,有安全之感」即可,最高明的是「不求生活水準之全面提高,而是在幾點上稍稍突破,自得其樂」,切切不可「人為財死」而後已!
今天,我們俗也好,雅也好,身處鬧市,有太多的誘惑。想起以前讀過一篇小品文,大致是講一個窮得連媳婦都沒人肯給說的農夫,在偶得一小塊耕地後,就嚮往著有房子;在有了房子後就嚮往著有媳婦和孩子;在有了媳婦和孩子後就嚮往著有馬車,可以出村到鎮上看看;有了馬車後,因為到鎮上受到了官吏的欺侮就嚮往著自己也能做縣官,不受欺侮;做了七品後就嚮往著做六品、五品……最好是一品大員;做了一品大員後就嚮往著乾脆也不在那一人之下了,就嚮往著做皇帝;做了皇帝你以為他就能知足嗎?不是,他嚮往著長生不老,永生永世做皇帝!!其實,雖然時代不一樣了,但是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著諸如和古人一樣的誘惑,房子是一室一廳還是三室一廳或者是別墅,車子是夏利、富康還是蓮花跑車,錢多而優則仕,也是很多人的心態。多想想梁先生說的罷「不如早些散盡資財,作些有益之事,清請白白……」。小富即安可能倒是今天很應該提倡的一種平和心態了……
⑥ 梁實秋散文賞析500字
《請客》
常聽人說:「若要一天不得安,請客;若要一年不得安,蓋房;若一輩子不得安,娶姨太太。」請客只有一天不得安,為害不算太大,所以人人都覺得不妨偶一為之。
所謂請客,是指自己家裡邀集朋友便餐小酌,至於在酒樓飯店「鋪筵席,陳尊俎」,呼朋引類,飛觴醉月,享用的是金樽清酒,玉盤珍羞,最後一鬨而散,由經手人員造賬報銷,那種宴會只能算是一種病狂或是罪孽,不提也罷。
婦主中饋,所以要請客必須先歸而謀諸婦,這一謀,有分教,非十天半月不能獲致結論,因為問題牽涉太廣,不能一言而決。
首先要考慮的是請什麼人。主客當然早已內定,陪客的甄選大費酌量。眼睛生在眉毛上邊的宦場中人,吃不飽餓不死的教書匠,一身銅臭的大腹賈,小頭銳面的浮華少年……若是聚在一個桌上吃飯,便有些像是雞兔同籠,非常勉強。把素未謀面的人拘在一起,要他們有說有笑,同時食物都能順利的從咽門下去,也未免強人所難。主人從中調處,殷勤了這一位,怠慢了那一位,想找一些大家都有興趣的話題亦非易事。
所以客人需要分類,不能魚龍混雜。客的數目視設備而定,若是能把所有該請的客人一網打盡,自然是經濟算盤,但是算盤亦不可打得太精。再大的圓桌面也不過能坐十三四個體態中型的人。說來奇怪,客人單身者少,大概都有寶眷,一請就是一對,一桌只好當半桌用。有人請客寬發箋帖,心想總有幾位心領謝謝,萬想不到人人惠然肯來,而且還有一位特別要好帶來一個七八歲的小寶寶!主人慌忙添座,客人謙讓「孩子坐我腿上!」大家擠擠攘攘,其中還不乏中年發福之士,把圓桌圍得密不通風,上菜需飛越人頭,斟酒要從耳邊下注,前排客滿,主人在二排敬陪。
擬菜單也不簡單。任何家庭都有它的招牌菜,可惜很少人肯用其所長,大概是以平素見過的飯館酒席的局面作為藍圖。家裡有廚師廚娘,自然一聲吩咐,不再勞心,否則主婦勢必親自下廚操動刀俎。主人多半是擅長理論,真讓他切蔥剝蒜卻未必能夠勝任。所以擬定菜單,需要自知之明,臨時「鑽鍋」翻看食譜未必有濟於事。四冷葷,四熱炒,四壓桌,外加兩道點心,似乎是無可再減,大魚大肉,水陸雜陳,若不能使客人連串的打飽嗝,不能算是盡興。菜單擬定的原則是把客人一個個的填得嘴角冒油。而客人所希冀的也往往是一場牙祭。有人以水餃宴客,餡子是豬肉菠菜,客人咬了一口,大叫:「喲,裡面怎麼凈是青菜!」一般人還是欣賞肥肉厚酒,管它是不是爛腸之食!
宴客的吉日近了,主婦忙著上菜市,挑挑撿撿,撿撿挑挑,又要物美又要價廉,裝滿兩個籃子,半途休憩好幾次才能氣喘汗流的回到家。泡的,洗的,剝的,切的,鬧哄一兩天,然後醜媳婦怕見公婆也不行,吉日到了。客人早已折簡相邀,難道還會不肯枉駕?不,守時不是我們的傳統。准時到達,豈不像是「頭如穹廬咽細如針」的餓鬼?要讓主人干著急,等他一催請再催請,然後徐徐命駕,姍姍來遲,這才像是大家風范。當然朋友也有特別性急而提早蒞臨的,那也使得主人措手不及慌成一團。客人的性格不一樣,有人進門就選一個比較最好的座位,兩腳高架案上,真是賓至如歸;也有人寒暄兩句便一頭扎進廚房,聲稱要給主婦幫忙,系著圍裙伸著兩只油手的主婦連忙謙謝不迭。等到客人到齊,無不飢腸轆轆。
落座之前還少不了你推我讓的一幕。主人指定座位,時常無效。除非事前擺好名牌,而且寫上官銜,分層排列,秩序井然。敬酒按說是主人的責任,但是也時常有熱心人士代為執壺,而且見杯即斟,每斟必滿。不知是什麼時候什麼人興出來的陋習,幾乎每個客人都會雙手舉杯齊眉,對著在座的每一位客人敬酒,一霎間敬完一圈,但見杯起杯落,如「兔兒爺搗碓」。不喝酒的也要把汽水杯子高高舉起,虛應故事,喝酒的也多半是擰眉皺眼的抿那麼一小口。一大盤熱乎乎的東西端上來了,像翅羹,又像漿糊,一人一勺子,盤底花紋隱約可見,上面灑著的一層芫荽不知被哪一位像芟除毒草似的撥到了盤下,又不知被哪一位從盤下夾到嘴裡吃了。
還有人堅持海味非蘸醋不可,高呼要醋,等到一碟「忌諱」送上檯面海味早已不見了。菜是一道一道的上,上一道客人喊一次「太豐富,太豐富」,然後埋頭大嚼,不敢後人。主人照例謙稱:「不成敬意,家常便飯。」心直口快的客人就許提出疑問:「這樣的家常便飯,怕不要吃窮了?」主人也只好撲哧一笑而罷。將近尾聲的時候,大概總有一位要先走一步,因為還有好幾處應酬。這時候主婦踱了進來,紅頭漲臉,額角上還有幾顆沒揩乾凈的汗珠,客人舉起空杯向她表示慰勞之意,她坐下胡亂吃一些殘羹剩炙。
席終,香茗水果伺候,客人靠在椅子上剔牙,這時節應該是客去主人安了。但是不,大家雅興不淺,談鋒尚健,飯後磕牙,海闊天空,誰也不願首先言辭,致敗人意。最後大概是主人打了一個哈欠而忘了掩口,這才有人提議散會。天下無不散之筵席,奈何奈何?不要以為席終人散,立即功德圓滿,地上有無數的瓜子皮,紙煙灰,桌上杯碟狼藉,廚房裡有堆成山的盤碗鍋勺,等著你辦理善後!
更多散文參考資料:散文精選http://www.8888ln.com/
⑦ 梁實秋《狗》 賞析
作者是做了含蓄的諷刺。
狗指那些反對派里又叫又跳的走卒。
主人指那些故作同情其實支持「狗」的文人。
「我」對他們的態度雖然厭惡但是諒解。
聯系當時局勢考慮
⑧ 梁實秋的任何一個作品的賞析及內容簡介
梁實秋《雅舍》賞析
情暖無寒室
——梁實秋《雅舍》賞析
體驗是賞析的基礎。為了賞析,我們必須首先進入到作者此時此地、此情此景的具體感受中去。
抗日戰爭爆發之後,國民黨政府成立國民參政會,梁實秋被聘為參政員。北京落入日本侵略者的虎口之後,他離別一家老小,以國民參政會參政員的身份由香港到漢口又由漢口到重慶。與此同時,他被國民黨政府教育次長張道藩聘為教育部教科書編輯委員會中小學教科書組主任,此後入國立編譯館。開始抗戰八年在重慶的生活。這里,我認為應當注意兩點:一、梁實秋是愛國的。抗日戰爭爆發,他結束了相對平靜的優裕生活,離開北平的親人,過客居在外的清冷、孤寒的生活;二、對於這時期自己清冷、孤寒的生活,他主要是從日本侵略者的入侵、國家與民族的共同苦難來感受的。國民參政會雖然是國民黨專制統治下的一個民主花瓶,雖然是一個有名無實的虛設性的機構,但在一向受統治者冷落、歧視乃至迫害的中國知識分子中,尤其對於像梁實秋這樣的「重人情」的知識分子來說,參政員這一身份不能不是一種殊榮。國民黨及其下屬官僚對他的「重視」和「關心」,使他在本民族內部感到了溫暖。顯而易見,這種心理因素與當時的中下層知識分子,特別是左翼知識分子是不同的。但正是這種從民族內部「人情關系」中獲得的溫暖感受,對他的清寒乃至困難的客觀物質生活起了一種化解、一種消溶、一種稀釋作用。在《雅舍》一文中,我們處處感到這種化解、消溶和稀釋的痕跡。也可以說,這是《雅舍》一文的最顯著的思想特色和藝術特色。
「雅舍」是梁實秋在重慶北碚時的居所。關於它,梁實秋自己曾有過一個簡要的介紹:「因為要在北碚定居,我和業雅(龔業雅——引者)、景超(吳景超——引者)便在江蘇省立醫院斜對面的山坡上合買了一棟新建的房子。六間房,可以分為三個單位,各有房門對外出入,是標準的四川鄉下的低級茅舍,窗戶要糊紙,牆是竹篾糊泥刷灰,地板顫悠悠的吱吱作響。烽火連天之時有此亦可棲遲。沒有門牌,郵遞不便,因此我們商量,要給房屋起個名字,我建議用業雅的名字,名之為『雅舍』。……雅捨命名之由來不過如此,後來我寫的《雅舍小品》頗有一些讀者,或以為我是自命風雅,那就不是事實了。」(《白貓王子及其它·北碚舊游》)在這里,我們必須體驗到的有下列一點:正是在抗戰時期的顛沛流離中,正是在風雨飄搖的苦難日子裡,梁實秋才與這座「四川鄉下的低級茅舍」緊緊地聯系在一起。是它,在烽火連天之日給了作者以棲遲之地;是它,使作者得以在他鄉躲避風雨,阻擋嚴寒。不論它是何等的寒陋、何等的破敗,但作者在漫長的日子裡所獲得的安適和溫暖卻是它給予的。它不但是作者全部物質生活的主要依靠,也是作者整個心靈的主要慰安。在日日夜夜的相處中,作者在實際的生活和內在的心靈上都與「雅舍」有了千絲萬縷的聯系,成了作者朝夕與共的朋友和伴侶。它給了作者以心靈的慰安,作者也對它懷有溫暖的情意。在這時,社會的情意與物質對象的情意融為一體了,主觀感情對象化為客觀物質條件自身的特徵。「雅舍」儼然成了作者的一個朋友和情人,雖然寒傖和簡陋,但不令人感到畏懼或煩厭。作者對它的溫暖的情意,化解了它的弱點和不足。
從以上兩個方面我們知道,《雅舍》一文的核心不在「舍」之「雅」,而在作者「意」之「暖」,「情」之「切」。
統觀全文,我們首先感到的是該文的這樣一個特點,即:作者寫「舍」之「雅」、之「美」、之「愜意」者實未著幾語,通篇寫的幾乎盡是它的「敝」、它的「陋」和它的不適不於居住的特點。但在這全部的描寫里,我們感到的卻是雅舍的可愛、可親,並絕不生一絲憎惡它、厭煩它、疏遠它的感覺。在這里,包含的是藝術的辯證法,是作者的藝術匠心,而這種藝術匠心只能產生在作者真實的情緒和情感中。我們說《雅舍》主要思想特徵和藝術特徵是用主觀感情的溫暖化解、消溶、稀釋了客觀物質生活的清寒乃至困難,其具體表現就在這種藝術描寫的特點上。
人們通常有一種錯覺,認為一談到某物的缺點和不足便是對它的厭惡和否定。這實際是一種過於粗疏的感受,並且往往是心胸狹窄、有過分的自戀傾向的人的錯覺。實際情況遠非如此。一個年輕的母親是多麼喜歡向鄰人告白她的幾歲的兒子所犯的一系列錯誤呵!一個要好的朋友是多麼經常地向人轉述他的朋友的特點,包括他的弱點和不足呵!但他們的述說一點也不會讓人們感到他們是厭惡自己的兒子或朋友,相反,人們感到的是他們之間的親密關系。倒是從歌功頌德中人們會感到他對對象的冷漠,從唯唯諾諾中感到他對對象的畏懼。一般說來,當人們與某些弱點和不足保持著相對大的心理距離而僅僅把它們當作某事物的客觀特徵加以敘述的時候,他對這種缺點和不足就不具有包括厭煩和憎惡在內的任何情感態度了,而一旦如此,他對缺點和不足的講述也僅僅表現著對事物自身的熟悉和了解,這是在他與事物的親切關系中取得的,是他關心愛護該事物的表現。在這時,他越是不厭其詳地敘說該事物的缺點和不足,越是將它的缺點和不足講述得確切、具體、鮮明和生動,便越是表現著他對該事物的關心和愛護,越是表現著他對該事物的真摯情意和溫暖感情。「雖然我已漸漸感覺它並不能蔽風雨,因為有窗而無玻璃,風來則洞若涼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來則滲如滴漏。縱然不能蔽風雨,『雅舍』還是自有它的個性。有個性就可愛。」前面形式上概述的是雅舍之陋劣,但表明的卻是作者的明確主觀態度,說它有「個性」、「可愛」。實質上這里說的「有個性」,仍然是上面講的那些特徵,陋劣就是它的個性,就是作者感到它可愛的原因,因而在整體上說的仍是雅舍的可愛。作者像談著自己的一個頑皮的孩子一樣談著雅舍的缺點,但對它的愛卻已充溢其間。
對事物的缺點和不足保持相對的心理距離而僅僅把它們當作某事物的客觀特徵加以敘述,絕不意味著這種缺點和不足在實際上不曾給人帶來不便和麻煩,但當人們為了它的整體的作用而能夠忍耐或克服它所帶來的不便和麻煩並在感情上能夠容納它們時候,他仍然能夠與它們保持相對大的心理距離並僅僅把它們當作事物的客觀特徵來對待。在這時,他的有關敘述仍然主要表現著對該事物自身的愛,而並不具有煩厭和憎惡的否定情緒。全文第三自然段敘述的內容都是居住在雅舍的不便,但整個自然段卻寫得情趣盎然,全然不見作者愁苦的面容和悲哀的情緒。作者常常是重重舉起,輕輕落下,使人感到他對這些在一般人覺得難以忍受的缺點並不以為意,而是安然對待。「篾牆不固,門窗不嚴」原本是一件極不便當的事情,但他卻說「我與鄰人彼此均可互通聲息」,將缺點說為優點,在淡然一笑中拂去了它在人們心中可能留下的陰影,「鄰人轟飲作樂,咿唔詩章,喁喁細語,以及鼾聲,噴嚏聲,吮湯聲,撕紙聲,脫皮鞋聲」,原本擾人清聽,惹人煩厭,但他卻說「均隨時由門窗戶壁的隙處盪漾而來,破我岑寂」,將噪音敘為樂音,將干擾視為慰藉,用自我心理的調整將客觀存在的不利因素淡化之,消解之,從而使自己保持著心靈的安寧,抵禦著愁苦情緒的襲來。老鼠的來襲,蚊子的猖獗,也用詼諧的語言出之,雖然無可奈何,但也不叫苦連天。總之,雅舍的這諸種不便,在作者都感到頗為有趣,而對雅傳自身,仍然懷著愛意和親近感。
作者不但可以把事物的缺點和不足客觀化,同時還可以把自我,把自我曾有過的惶恐、驚懼、煩惱客觀化,使其與作者現在的心情保持一定的心理距離,從而將之由主觀體驗的情景變為現在能夠欣賞的對象。這正像一個曾落過水並死裡逃生的人可以懷著輕鬆快樂的心情講述當時的危險情境一樣,不再有畏懼和痛苦的感覺,而有了輕松愉快的情趣。「但若大雨滂沱,我就又惶悚不安了,屋頂濕印到處都有,起初如碗大,俄而擴大如盆,繼則滴水乃不絕,終乃屋頂灰泥突然崩裂,如奇葩初綻,砉然一聲而泥水下注,此刻滿室狼藉,搶救無及。」這里的描寫不覺凄慘也不像作者當時的慌亂驚懼,反覺壯觀奇美、情趣橫生、充滿生命的活力,就是因為作者不僅將當時的情景客觀化了,把當時惶悚不安的「我」也客觀了,這些都成了現在作者和讀者的觀賞對象。
通過作者的這些描寫,我們感到的是作者的這樣一種人生態度:在人生的經歷中,對於那些與自己相依為命,不可須臾相離的夥伴和朋友,不論它是一種無生命物體的還是一個有生命的人,我們都必須能夠容納它(或他)的缺點和不足。假若這種缺點和不足已經不是立即得到改正的,我們就應當將之視為該事物、該人的整體的一部分,視作它(他)的整個個性的一種表現,並由對它或他的整體的愛而以寬容的態度承受這些缺點和不足給自己帶來的不便乃至損害。表面看來,這似乎是一種消極妥協的人生觀,實際上它卻是有積極意義的,因為唯有能夠寬容地對待某事物或某人的缺點和不足,我們才能夠更加充分地感受它的優長並與之和諧相處,相扶相助:
「雅舍」最宜月夜——地勢較高,得月較先。看山頭吐月,紅盤乍涌,一霎間,清光四射,天空皎潔,四野無聲,微聞犬吠,坐客無不悄然!舍前有兩株梨樹,等到月升中天,清光從樹間篩灑而下,地上陰影斑爛,此時尤為幽絕。直到興闌人散,歸房就寢,月光仍然逼進窗來,助我凄涼。細雨蒙蒙之際,「雅舍」亦復有趣。推窗展望,儼然米氏章法,若雲若霧,一片彌漫。
顯而易見,假若斤斤於『雅舍』的簡陋和破敗,僅僅為它的不便而終日愁苦,你又怎能像作者這樣享受它的良晨美景、月夜風光呢!
只有能夠寬容地、冷靜地對待與自己相依為命、朝夕相處的事或人的缺點和不足,你才能在現有基礎上對之進行有效的改造,使之更適宜於自己的生存和發展。《雅舍》第五自然段表達的便是這樣一個意思。「我非顯要,故名公巨卿之照片不得入我室;我非牙醫,故無博士文憑張掛壁間;我不業理發,故絲織西湖十景以及電影明星之照片亦均不張我四壁。」對環境的改造是求其適於自我生活之需要,不必炫耀身分、故弄玄虛;不必東施效顰,追逐時髦。以已為准,以需為度,因陋就簡,安素求朴,適於用而合其意。不雅而雅,雅意自見。由此可見,梁實秋《雅舍》一文所表現的人生態度並不是消極的。它之為人愛讀喜讀,固然也由於它文筆的優美,但更因為它的這種人生態度。
中國的散文藝術講究平淡自然,《雅舍》也是這樣。第一段由遠而近,引入本題,概述雅舍的總體特徵。主要用客觀介紹的方式,聲色微露,意平情淡;第二自然段始述雅舍的優劣,但優劣均屬一般。作者敘優不見喜色,敘劣不見愁容。平平敘來,淡淡談去,似乎與個人利害並無多大妨礙。但這時優劣已見分野,敘述漸趨具體,已與第一自然段略有不同;第三自然段句式有了更大變化,讀來情趣盎然,活潑潑的如魚躍於池、鳥翔於天。文章生氣始見,讀者也恍入佳境,陶然於中;第四自然段始敘月夜美景,後述暴雨侵凌,但敘優敘劣皆成奇景壯觀。如果說第三自然段充滿諧趣,活潑可愛,這一自然段則充滿生氣,才華四溢。傳統古文句法使文句如珠璣滾動、飛瀑下注,使人有情動意悚之感。但它仍然流利而不至急迫,情溢而不至熱烈,立於全文,不感突兀;第五自然段又趨於平實,雖間有諧趣但不如第三自然段妙趣連珠。情緒漸趨平緩,意味又入清淡。如旅人近村,下馬緩行,息漸平而情漸弛;第六自然段用議論做結、簡潔扼要,第七自然段一句交代,全文收束。如裊裊炊煙,散入天際,若有若無,終歸平寂。綜觀全文,自然中有起伏,平淡中有變化。起處緩,落時輕,中間如春芽攢動,妙趣橫生,但亦不激昂熱烈,織入全文,和諧自然。其中描寫,有濃有淡,但濃不至澀,淡不至空,濃淡相間,整體上仍屬淡雅的一派。
⑨ 求梁實秋《雅舍》的文學評論
雅舍之雅
——梁實秋《雅舍》賞析
雅舍,在一般人看來,並不雅。雅舍之雅,緣於其在梁實秋先生筆下,緣於梁實秋先生的心境之雅。
《雅舍》是梁實秋先生的一篇行文雅潔,瀟灑幽默的散文。文章描寫了作者所居住的「雅舍」的地理位置、環境、特點以及作者對其陳設的看法,體現了作者豁然超脫的心境。
雅舍既為舍,自然具有舍的一切特點,只是這舍實在簡陋:「孤零零的砌起四根磚柱,上面蓋上一個木頭架子,看上去瘦骨磷磷,單薄得可憐,但是頂上鋪了瓦,四面編了竹篦牆,牆上敷了泥灰」,如此簡陋之舍,卻又不能說不是座房子,如此簡陋之舍,何以稱「雅」?更何況並不能蔽風雨。然而,作者卻稱之為「雅舍」,認為「雅舍還是自有它的個性,有個性就可愛。」這一切皆因作者對生活,對雅舍有著處之泰然,從容平和的心態。於是,雅舍之不雅亦變為雅的了,雅舍之不足亦變為有個性的了。
雅舍之不足共有以下幾處:(一)位置在半山腰,客人探望不便;(二)篦牆不固,門窗不嚴岑寂被破;(三)鼠子瞰燈,難以安枕;(四)聚蚊成雷,難以居住。但是,作者在敘述這一切時,心境始終是清雅恬淡的,態度始終是不慍不怒的,字里行間絲毫沒有流露出對雅舍的不滿來。雅舍雖處在半山腰,然亦常有客到,可見朋友情誼之深,「我」每日由書房走到飯廳是上坡,飯後鼓腹而出,是下坡,亦不覺大不便處。可見,作者並沒有將之視為不足。雅舍門窗不嚴,「我」與鄰人彼此可互通聲息,作者並不為之煩惱。對於鼠子,作者雖是無可奈何,卻是一番自嘲:「洋鬼子住到『雅舍』里,不也是沒有法子?」;「在別處早已肅清的蚊子,在『雅舍』則格外猖厥」,「我仍安之」。面對雅舍的種種,作者無不顯示出一種豁達超然,樂觀開朗的態度。雅舍之不足如此之多,似乎更能體現出雅舍之雅的珍貴。
雅舍之雅在於其「最宜月夜」,在於其簡朴。雅舍曾因地勢較高給友人探望帶來不便,卻又因此得月較先;因其簡朴,又可隨意布置。於是,觀月,陳設便給作者帶來無限的樂趣。即使是「細雨蒙蒙之際」,也能使身居雅舍的作者能體會到其中的趣味。個中樂趣,非心境曠達明凈之人能領受。
這篇文章語言駢散相間,巧妙地運用排比、對偶句式,文白相濟,行文活潑,描寫生動,優雅清麗,引典如信手拈來,幽默風趣,富於情韻,是雅舍之雅得以體現的重要原因。如文章對各種聲音的描述,鼠子的各種動作的描述,運用了排比手法,顯得姿態橫生。作者的詼諧風趣也可在字里行間得到體現:「洋鬼子住到『雅舍』里,不也是『沒有法子』」;對雅舍賞月的描寫更是情韻悠長:「清光從樹間篩灑下來,地上陰影斑斕,此時尤為幽絕」。文章用典較多,如「聚雷成蚊」,「客里似家家似寄」等,體現了作者熔性情,學識,修養於一爐的創作手法。
雅舍之雅,與作者的人生態度和心境是分不開的。作者對所居住的雅舍並沒有過高的要求,表現出來的是一種自由灑脫的人生襟懷,恬淡自然的心境和隨遇而安的生命意識。因此,在文章中,作者多次表現他的這種心境。如:「我久則安之」,「但是我仍安之」,「我初來時僅求其能蔽風雨,並不敢存奢望」,「我亦不復他求」等都是作者雅的心境的體現。再如大雨滂沱,屋頂灰泥突然崩裂時,本是一件凄涼的事情,作者卻把它寫成「如奇葩初放」;對陳設的布置更能體現作者的自由灑脫。在文章的結尾處,作者由雅舍而抒發出對人生的感慨:「人生本來如寄」。人如同寄游於天地的蜉蝣,哪裡都可為家,卻又是哪裡都不為家。或許正是由於這種感慨,使作者能躬受親嘗雅舍之酸甜苦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