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辯名言
⑴ 漢朝一共分為幾個階段
漢朝(前202年-8年,25年-220年)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主要分為西漢、東漢時期,共歷29帝,享國四百零七年。
1、西漢: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12月)是中國歷史上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共歷十二帝,享國二百一十年,又稱為前漢。
秦末天下揭竿而起,經過楚漢之爭,劉邦擊敗項羽,公元前202年劉邦於山東定陶稱帝,國號漢,定都洛陽。
同年遷都長安(今陝西西安)。西漢在諸多制度上承襲了秦制,漢初實行輕徭薄賦、休養生息的國策,社會經濟迅速恢復,農業、手工業及商業空前繁榮,史稱文景之治。
漢武帝繼位後,推行推恩令、中朝、刺史、鹽鐵官營等制度加強中央集權,並獨尊儒術統一思想。
漢昭帝繼位後,霍光輔政,沿襲武帝晚年息兵養民的國策,恢復漢朝的國力。
至漢宣帝時期,對外降服匈奴並設西域都護府正式將西域納入版圖,對內整頓吏治、輕徭薄賦,開創了國力極盛的孝宣之治。
公元前36年,陳湯斬殺郅支單於,標志西漢時期的漢匈戰爭結束。公元8年,王莽廢西漢末帝,定都長安,史稱新朝,西漢覆滅。
2、東漢:
東漢(25年—220年)是中國歷史上繼西漢之後又一個大一統的中原王朝,傳八世共十四帝,享國一百九十五年,與西漢統稱漢朝。
新朝末年爆發綠林赤眉起義,漢朝宗室劉秀趁勢而起。公元25年,劉秀稱帝,定都洛陽(今河南洛陽),建立東漢並開創了光武中興。
東漢時,三公權力被大幅削弱,尚書台權力得到提升。漢明帝、漢章帝在位期間,東漢王朝進入鼎盛時期,史稱明章之治。
漢章帝後期,外戚日益跋扈。漢和帝繼位以後,掃滅外戚,使東漢國力達到極盛,史稱之為永元之隆。
東漢中後期太後稱制、外戚干政,幼年繼位的幼君多藉助宦官才能親政,史稱戚宦之爭,朝政日益腐敗,豪強勢力大肆兼並土地。
漢桓帝、漢靈帝在位時期,昏庸無道、橫征暴斂、賣官鬻爵,農民在多重殘酷壓榨下不堪重負,公元184年爆發黃巾之亂,朝廷令各州郡自行募兵,方將民變基本平定,卻導致地方豪強擁兵自重。
初平元年(190年),董卓挾獻帝遷都長安,自此朝廷大權旁落,揭開了東漢末年軍閥混戰的序幕。
董卓被殺死後,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漢獻帝遷都許昌。公元220年,曹丕篡漢,東漢覆滅,進入三國割據時期。
(1)劉辯名言擴展閱讀:
1、西漢滅亡:
西漢後期,政治日益腐敗,土地兼並成風,社會動盪不安。面對這種形勢,有不少人向朝廷提出解決危機的辦法。
漢哀帝時,大司馬師丹針對當時豪富吏民訾數巨萬,而貧弱愈困的現象,提出對貴族豪富占田及奴婢的數量加以限制。
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提出詳盡的措施:從諸侯王到吏民百姓,擁有田產最多不能超過三十頃;佔有奴婢的數量,諸侯王不得超過二百人,列侯、公主不得超過一百人,關內侯、吏民百姓不得超過三十人;
富商大賈不得做官、不得擁有田產;田產、奴婢數量超過以上限制者,一律沒收入官;官奴婢年在五十歲以上者,可以免為庶人。
由於當時絕大多數豪強地主、貴族官僚都早已超過最高限額,因不願放棄自身利益,所以這個建議剛一提出,即被束之高閣,成為一紙空文。
切中時弊的建議無法實施,荒誕、迷信的理論蔓延起來。漢成帝時,齊人甘忠宣揚漢代將終,應當改朝換代,甘忠以假鬼神罔上惑眾的罪名下獄病死。
甘忠的弟子夏賀良又提出漢歷中衰,當更受命的理論,他對漢哀帝說:成帝不應天命,所以絕嗣。現陛下久病不起,災異屢現,正是上天對世人的警告。為了延年益壽,生育子女,杜絕洪水災異,應當更改年號。
內外交困的漢哀帝,在黃門侍郎李尋、司隸校尉解光等人的慫恿下,將這種作法當成救命的稻草,宣布再受命。
主要內容包括:改建平二年(前5年) 為太初元將元年,改號為陳聖劉太平皇帝,一個多月以後,漢哀帝的病情沒有好轉,卻發現夏賀良與李尋、解光等人串通勾結,企圖罷退丞相、御史,以李尋、解光輔政,進而控制政權,遂將夏賀良下獄處死,李尋、解光也被流徙到邊郡。
此時的劉姓皇統在社會上、包括一部分官僚地主中,已經失去威望。外戚世家出身的王莽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迅速崛起,王莽不受新野田而上書頌其功德者竟達48700人,各地方官吏也不斷向王莽獻祥瑞,為其製造代漢的輿論。
王莽就在地主官僚的擁護下,由"安漢公"到"假皇帝",終在公元八年十二月,自立為皇帝,改國號為"新",西漢滅亡。
2、東漢滅亡:
公元184年,黃巾起義爆發,腐朽的朝廷根本無力平叛,在黃巾軍沖擊下,岌岌可危的東漢王朝決定飲鴆止渴,下令各郡自行募兵守備,雖成功鎮壓了黃巾起義,但卻使地方州郡長官擁兵自重。
公元188年,劉焉謂四方多事,原因在刺史權輕,遂改部分刺史為州牧,使刺史成了一州軍政的長吏、太守的上級,州郡縣三級行政建制自此形成。州牧的設立和州刺史權力的提升,埋下了東漢末期軍閥割據的禍根。
公元189年,漢靈帝去世,漢少帝劉辯即位。外戚何進官拜大將軍,掌控朝廷,志於鏟除宦官勢力,但何太後反對,士大夫領袖袁紹提出建議,讓西北軍董卓進京,逼迫何太後答應。
何進同意了袁紹的建議。然而事情泄漏,宦官先下手為強,殺死何進。當時在西園軍的袁紹聞訊,立即率軍攻入皇宮,對宦官進行屠殺。
宦官張讓挾持漢少帝逃走,追兵到,張讓自殺身亡。董卓率軍抵達洛陽,外戚和宦官的勢力同歸於盡,導致董卓控制了中央政府。
董卓為了樹立威望,廢掉了漢少帝,立陳留王劉協為皇帝,即漢獻帝。中央政府的威望盪然無存。
公元192年,大臣王允唆使董卓的部將呂布,合作謀殺了董卓,下令大赦,董卓之亂結束。但不久董卓幕府的部將李傕、郭汜卷土重來,王允被殺,東漢朝廷再度失控。
公元195年,李傕、郭汜發生內斗,漢獻帝劉協和群臣逃到洛陽,但漢獻帝陷入窘迫的處境。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則挾持漢獻帝遷都許昌,之後曹操逐漸掌握朝廷權力。
220年,曹丕篡漢,定都洛陽,改國號為「魏」,史稱「曹魏」,東漢滅亡,中國歷史從此進入三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