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歸去來賞析

歸去來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3-03 04:45:03

❶ 《歸去來兮辭》句子賞析



余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瓶無儲粟①,生生所資②,未見其術。親故多勸余為長吏③,脫然有懷④,求之靡途⑤。 會有四方之事⑥,諸侯以惠愛為德⑦,家叔以余貧苦⑧,遂見用於小邑。於時風波未靜⑨,心憚遠役,彭澤去家百里⑩,公田之利⑾,足以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⑿,眷然有歸歟之情。何則?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⒀。飢凍雖切,違己交病⒁。嘗從人事,皆口腹自役。於是悵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猶望一稔⒂,當斂裳宵逝⒃。尋程氏妹喪於武昌⒄,情在駿奔,自免去職。仲秋至冬,在官八十餘日。因事順心,命篇曰《歸去來兮》。乙巳歲十一月也⒅。

————————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目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僕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邱。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天天命復奚疑!

【譯文】
回去吧,田園快要荒蕪了,為什麼還不回!既然自認為心志被形體所役使,又為什麼惆悵而獨自傷悲?認識到過去的錯誤已不可挽救,知道了未來的事情尚可追回。實在是誤入迷途還不算太遠,已經覺悟到今天「是」而昨天「非」。歸舟輕快地飄盪前進,微風徐徐地吹動著上衣。向行人打聽前面的道路,恨晨光還是這樣微弱迷離。

望見家鄉的陋屋,我高興得往前直奔。童僕歡喜地前來迎接,幼兒迎候在家門。庭院小路雖將荒蕪,卻喜園中松菊還存。我拉著幼兒走進內室,屋裡擺著盛滿酒的酒樽。拿過酒壺酒杯來自斟自飲,看著庭院里的樹枝真使我開顏。靠著南窗寄託著我的傲世情懷,覺得身居陋室反而容易心安。天天在園子里散步自成樂趣,盡管設有園門卻常常閉關。拄著手杖或漫步或悠閑地隨處休息,不時地抬起頭來向遠處看看。雲煙自然而然地從山洞飄出,鳥兒飛倦了也知道回還。日光漸暗太陽將快要下山,我撫摸著孤松而流連忘返。

回去吧,我要斷絕與外人的交遊。既然世俗與我乖違相悖,我還駕車出遊有什麼可求?親戚間說說知心話兒叫人心情歡悅,撫琴讀書可藉以解悶消愁。農人們告訴我春天已經來臨,我將要到西邊去耕耘田畝。有的人駕著篷布小車,有的人劃著一葉小舟。時而沿著婉蜒的溪水進入山谷,時而循著崎嶇的小路走過山丘。樹木長得欣欣向榮,泉水開始涓涓奔流。我羨慕物得逢天時,感嘆自己的一生行將罷休。

算了吧!寄身於天地間還有多少時日!何不放下心來聽憑生死?為什麼還要遑遑不安想去哪裡?企求富貴不是我的心願,尋覓仙境不可期冀。只盼好天氣我獨自外出,或者將手杖插在田邊去除草培苗。登上東邊的高崗放聲長嘯,面對清清的流水吟誦詩篇。姑且隨著大自然的變化走向生命的盡頭,樂天安命還有什麼值得懷疑!

【注釋】

①瓶(瓶):瓦瓮。
②生生所資:生活來源。
③長(掌)吏:此指地位較高的縣級官員。
④脫然:舒貌。
⑤靡:無。
⑥四方之事:指各地起兵。
⑦諸侯:指各地軍閥。
⑧家叔:陶蘷,任太常卿。
⑨風波:指當時戰爭。
⑩彭澤:今江西彭澤西南。家:淵明家在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
⑾公田:供俸祿之田。
⑿少日:不多幾日。
⒀非矯厲所得:不能造作勉強。
⒁病:指內心痛苦。
⒂一稔:指公田收獲一次。⒃斂裳宵逝:收拾行裝連夜走掉。
⒄程氏妹:淵明之妹,嫁與程氏。
⒅乙巳:義熙元年。@此二句用《論語·微子》:「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衡宇:衡門,橫木為門,言居室之簡陋。@三徑:漢蔣詡隱居,園中開三徑,只與求仲、羊仲交往,皆逃名不出之士。@眄(勉):斜視。@審:體會。@岫(袖):山穴。@植杖:把手杖置於一旁。耔(子):壅土於苗根。

【賞析】

晉安帝義熙元年(405),陶淵明棄官歸田,作《歸去來兮辭》。這篇辭體抒情詩,不僅是淵明一生轉折點的標志,亦是中國文學史上表現歸隱意識的創作之高峰。

淵明從晉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起為州祭酒,到義熙元年作彭澤令,十三年中,他曾經幾次出仕,幾次歸隱。淵明有過政治抱負,但是當時的政治社會已極為黑暗。晉安帝元興二年(403),軍閥桓玄篡晉,自稱楚帝。元興三年,另一個軍閥劉裕起兵討桓,打進東晉都城建康(今江蘇南京)。至義熙元年,劉裕完全操縱了東晉王朝的軍政大權。這時距桓玄篡晉,不過十五年。伴隨著這些篡奪而來的,是數不清的屠殺異己和不義戰爭。淵明天性酷愛自由,而當時官場風氣又極為腐敗,諂上驕下,胡作非為,廉恥掃地。一個正直的士人,在當時的政洽社會中決無立足之地,更談不上實現理想抱負。淵明經過十三年的曲折,終於徹底認清了這一點。淵明品格與政治社會之間的根本對立,註定了他最終的抉擇——歸隱。

辭前有序,是一篇優秀的小品文。從「余家貧」到「故便求之」這上半幅,略述自己因家貧而出仕的曲折經歷。其中「親故多勸余為長吏,脫然有懷」,及「彭澤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寫出過去出仕時一度真實有過的欣然嚮往,足見詩人天性之坦誠。從「及少日」到「乙巳歲十一月也」這後半幅,寫出自己決意棄官歸田的原因。「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是棄官的根本原因。幾經出仕,詩人深知為「口腹自役」而出仕,即是喪失自我,「深愧平生之志」。因此,「飢凍雖切」,也決不願再「違己交病」。語言雖然和婉,意志卻是堅如金石,義無反顧。至於因妹喪而「自免去職」,只是一表面原因。序是對前半生道路的省思。辭則是淵明在脫離官場之際,對新生活的想像和嚮往。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起二句無異對自己的當頭棒喝,正表現人生之大徹大悟。在詩人的深層意識中,田園,是人類生命的根,自由生活的象徵。田園將蕪,意味著根的失落,自由的失落。歸去來兮,是田園的召喚。也是詩人本性的召喚。「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是說自己使心為身所驅役,既然自作自受,那又何必悵惘而獨自悲戚呢。過去的讓它過去就是了。詩人的人生態度是堅實的。「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過去不可挽回,未來則可把握,出仕已錯,歸隱未晚。這一「悟」、一「知」、一「覺」,顯示著詩人把握了自己,獲得了新生。「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此四句寫詩人想像取道水陸,日夜兼程歸去時的滿心喜悅。舟之輕颺,風之吹衣,見得棄官之如釋重負。晨光熹微,恨不見路,則見出還家之歸心似箭。這是出了樊籠向自由的奔赴呵。連陸行問道於行人,那小事也真實可喜。「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僕歡迎,稚子候門。」一望見家門,高興得奔跑,四十一歲的詩人,仍是這樣的天真。僮僕歡喜地相迎,那是因為詩人視之為「人子」而「善遇之」(蕭統《陶淵明傳》)。孩兒們迎候於門,那是因為爹爹從此與他們在一起。從這番隆重歡迎的安排中,已隱然可見詩人妻子之形象。「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與其同志」(出處同上)。在歡呼雀躍的孩子們的背後,是她怡靜喜悅的微笑。「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望見隱居時常踏的小徑已然荒涼,詩人心頭乍然湧上了對誤入仕途的悔意;只是那傲然於荒徑中的松菊,又使詩人欣慰於自己本性的猶存。攜幼入室,見得妻子理家撫幼,能幹賢淑。那有酒盈樽,分明是妻子之一片溫情。多麼溫馨的家庭,這是歸隱的保證。「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飲酒開懷,陋室易安,寫出詩人之知足長樂。斜視庭柯,傲倚南窗,則寫詩人之孤介傲岸。「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詩人的心靈與生活,已與世俗隔絕,而向自然開放。日日園中散步,其樂無窮。拄杖或游或息,時時昂首遠望,也只有高天闊地的大自然,才容得下詩人的傲岸呵。「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此四句之描寫,顯然寄託深遠。宋葉夢得《避暑錄話》評上二句:「此陶淵明出處大節。非胸中實有此境,不能為此言也。」雲「無心」而「出」,鳥「倦飛」「知還」,確乎喻說了詩人由出仕而歸隱的心路歷程。清陶澍集注《靖節先生集》評下二句:「閔晉祚之將終,深知時不可為,思以岩棲谷隱,置身理亂之外,庶得全其後凋之節也。」日光暗淡,日將西沉,是否哀憫晉祚,姑且不論,流連孤松則顯然象徵詩人的耿介之志。本辭中言「松菊」,言「庭柯」,言「孤松」,一篇之中,三致意矣。「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詩人與世俗既格格不入,還出遊往求什麼呢。「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親人之情話,農人談莊稼,是多麼悅耳,多麼真實。什麼「應束帶見」官的討厭話,再也聽不見啦。除了琴書可樂,大自然本來也是一部讀不盡的奇書,何況正逢上充滿希望的春天。「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駕車乘舟,深入山水,山道深幽,山路崎嶇,皆使人興致盎然。「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大自然充滿了生機、韻律,令人歡欣鼓舞,亦令人低徊感慨。萬物暢育,正當青春,而自己呢,已近老年。「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兮欲何之。」省察生命之有限,愈覺自由之可貴。生年無多,何不順從心願而行,又何須汲汲外求?「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帝鄉即仙鄉,指道教所說神仙世界,其實亦可兼指佛教所說西方凈土。富貴功名非我心願,彼岸世界也不可信。由此即可透視淵明的人生哲學。他既否定了世俗政治社會,亦摒棄了宗教彼岸世界。在士風熱衷官職、同時佛老盛行的東晉時代,其境界不可謂不高明。他的人生態度是任真的、現世的。他要在自己的生活中,求得人生之意義,實現人生之價值。「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此四句是詩人理想人生的集中描寫。天好則出遊,農忙則耕種,登高則長嘯,臨水則賦詩。勞動、自然、人文,構成詩人充實的全幅生命。「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結二句是詩人人生哲學的高度概括。《周易·系辭》雲:「樂天知命故不憂。」化、天命,皆指自然之道。讓自己的生命始終順應自然之道,即實現了人生的意義,此足可快樂,此即為快樂,還有何疑慮呢!這是超越的境界,同時又是足踏實地的。

《歸去來兮辭》是辭體抒情詩。辭體源頭是《楚辭》,尤其是《離騷》。《楚辭》的境界,是熱心用世的悲劇境界。《歸去來兮辭》的境界,則是隱退避世的超越境界。中國傳統士人受到儒家思想教育,以積極用世為人生理想。在政治極端黑暗的歷史時代,士人理想無從實現,甚至生命亦無保障,這時,棄仕歸隱就有了其真實意義。其意義是拒絕與黑暗勢力合作,提起獨立自由之精神。陶淵明,是以詩歌將這種歸隱意識作了真實、深刻、全面表達的第一人。《歸去來兮辭》在辭史和文學史上的重要意義,即在於此。
在兩宋時代,《歸去來兮辭》被人們所再發現、再認識。歐陽修說:「晉無文章,唯陶淵明《歸去來辭》而已。」宋庠說:「陶公《歸來》是南北文章之絕唱。」評量了此辭在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李格非說:「《歸去來辭》,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見有斧鑿痕。」朱熹說:「其詞意夷曠蕭散,雖托楚聲,而無尤怨切蹙之病。」(上引文見陶澍集注本)則指出了此辭真實、自然、沖和的風格特色。宋人這些評論,是符合實際的。
參考:http://old.poesy.cn/article.asp?id=7975

❷ 歸去來兮詞中最精彩的是那一段並附賞析

漢魏六朝,文風綺靡。陶淵明的出現無異於在花團錦簇中伸出一枝青枝綠葉,又好像在珠光寶氣濃妝艷抹的貴婦人中走來一位不加修飾的清純少女。返璞歸真,崇尚自然,這既是陶淵明生活的准則,也是他創作的准則。然而,僅僅認識到這一點還很不夠。陶淵明不是像一般人那樣觀山川以悅目,他是把田園自然風光作為自己的精神歸宿,是在看透了官場的腐敗黑暗之後轉向大自然而獲得的一種覺悟。這種覺悟是用人格生命換來的,因而他格外珍視。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這句話表面看似乎是在安慰自己,實際上是在反省自己。他在《歸園田居》詩中寫到:「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這是多麼沉重的語言!這是何等沉重的心情!「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猶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表面看詩人是在譴責自己走錯了路,實際是表達了對現實的不滿,對社會黑暗的批判。在這樣一種心情驅使下,詩人歸心似箭,讓船兒快快地行,恨不得天快一點亮起來,看見自己的家門,歡喜之情無法言表,連奔帶跑,回到家中。這種心理描寫,其語言雖不像小說那樣細膩罷了,但它更能給讀者以想像的空間。與官場相比,田園風光是這樣的令人清爽。「童僕歡迎,稚子候門。」天真爛漫的小孩讓詩人看到了純潔和質朴。我們可以想像:童僕在說什麼,稚子的童音又在說什麼,還有那沒出場的愛妻,她大概一句話也不說,而是斜倚柴扉望著丈夫,或是系著圍裙,雙手沾滿了麵粉,深情地沖丈夫微笑呢!這是多麼動人的場景!接下來,詩人寫身處庭院房舍的悠然之情。這里有小徑、松菊、酒盞、壺觴、庭柯,無違心事,有悠然情,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官場如何黑暗?詩中無一句交代,但田園的美好,不正暗示出了官場的可憎嗎?這是一種「暗比」,文字上沒有對比,但詩人心中時時在對比。「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這其實不是在寫雲和鳥,而是詩人心靈的表露。宋人葉夢得評說:「非胸中實有此境,不能為此言也。」

❸ 《嘉裕關歸去來》賞析

文章來自: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

11.請按照空間順序的提示用簡明的語言分點概括文章內容。(6分)
答:①來到嘉峪關, ②入關城游覽,
③離開嘉峪關,
12.從語言表達的角度賞析文中畫線的句子。(6分)
祁連山卻仍一脈地西去,只扔出一座文殊山,憑著山腳下嗚咽的討賴河之險,與立於北的黑山對抗。鐵青著臉的黑山山脊如馬鬃微露,似有伏兵萬千,隱隱騰起猙獰的殺氣,逼視著扼兩山之間十五公里寬峽谷的嘉峪關。
13.解釋下列語句在文中的含意。(5分)
(1)偶然沒有過去與未來之分,它永遠是現在時。
(2)我的確到了嘉峪關。我確實沒有到過嘉峪關。
14.文章後半部分「離去的時候」,作者提到關外斜坡上立著的一方石碑以及背後的故事,有人說這段文字可以刪去。請結合文本內容和自己的閱讀經驗,說說你的觀點。(8分)
答:

參考答案:
11.(6分)①(來到嘉峪關,)看見險要形勢與黃昏景象;②(入關城游覽,)暢想守關將士生活;③(離開嘉峪關,)看見一塊石碑。(6分,每點2分)
12.(6分)①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②想像豐富,讓人彷彿置身戰爭情境。③化靜為動,賦予靜態景物以動態感,反襯下文嘉峪關的肅穆。④烘托手法(襯托也可),用文殊山、黑山以及關前黃昏景象襯托嘉峪關形勢險要,突出嘉峪關重要的戰略地位。(每點2分,答3點即可)
13.(5分)(1)「過去」已成為客觀歷史因而沒有偶然性,「未來」遙不可及因而談不上偶然性,只有現實人生因不確定因素而具有偶然性,所以「偶然」只屬於現實,永遠只屬於現在。(3分)
(2)「我」來到了嘉峪關遺址,從這個意義上說,「我的確到了嘉峪關」;但是「我」來到的只是已經成為歷史遺跡的嘉峪關,「我」無法走進歷史,無法了解嘉峪關那真實的情境,無法走進當事者的內心,從這個意義上說,「我確實沒有到過嘉峪關」。(2分)
14.(8分)[示例一] 這個情節是必要的。它豐富了文章內容,拓展了散文的意境,使行文跌宕多姿。文章所表達的主旨是,真正的歷史是歷史遺跡背後的人,沒有人的歷史是虛假的。一塊碑背後隱藏著大隊書記的故事,這人物故事使碑的存在有著歷史意義,因而描寫一行人看見碑這個情節進一步凸顯了文章主題。
[示例二] 這個情節是多餘的。上文描寫自己偶到嘉峪關,游覽關城,暢想歷史上守關將士的生活,從而觸發了自己對歷史的感悟:真正的歷史是歷史遺跡背後的人,沒有人的歷史是虛假的。文章主旨已經在上文被充分表達,所以此情節存在有些多餘。另外,大隊書記的故事沒有什麼厚重感,與上文歷史暢想的內容不協調。
(觀點明確,言之有據,思路清晰即可;觀點未明示,但言之有理、有據,扣2分;觀點矛盾,不給分;思路不清,酌情扣分)

❹ 韓少功的《歸去來》想表達什麼

這篇小說應當是韓少功「尋根文學」探索的前奏,其中已經顯出「尋找」的意味,只不過尋找的是「自我」。由此可見,韓少功的「尋根」之路是從尋找自我的開始的。然而,「自我」是什麼呢?古希臘的先哲很早便有「認識自我」的箴言,佛洛依德還專門討論它,將之納入「三我」的體系,無數作家也都曾在作品中涉及,韓少功的這種嘗試只是八十年代作家們「重建自我」的個人努力之一。

只是,我們看《歸去來》的結尾便知,這種「嘗試」最終陷入玄學的泥沼:我到底是誰呢?因為自我問題的復雜,小說的魔幻現實傾向就很自然了。主人公闖入村莊就等於闖入「魔幻」,他變成了另外一個人,並在這個身份下經歷種種故事,直到某天洗澡,熱氣氤氳,讓他感覺到某種不真實的異樣感,後來又回到現實——一個旅店,魔幻與現實就這樣交織在一起。關於自我的追問不就是這樣嗎?

這其實是個「存在主義」之問,薩特以為行動塑造自我,與韓少功此篇所呈現的思路似乎有所抵牾,這是值得深思的。

(4)歸去來賞析擴展閱讀

韓少功,1953年1月出生於湖南長沙。曾任《天涯》雜志社社長,海南省作協主席等職,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西望茅草地》等,中篇小說《爸爸爸》等,散文《完美的假定》等,長篇小說《馬橋詞典》《日夜書》等。作品《山南水北》獲第四屆魯迅文學獎(2004—2006年)全國優秀散文雜文獎。

韓少功先生善於模擬「局外人」的視角,以敘述者的理性逼視,反復打量他眼中的鄉土人物鄉土習俗的種種文化規定性,使傳統文化浸染下的農民麻木、愚昧的根性昭然若揭。他筆下的鄉村,有美好的單純,也有暗中的狡詐,有蟲鳥的靜謐,也有擾人的喧囂,有炊煙的詩意,也有基肥的味道,混雜在一起。在敘述者的理性意識和被描繪的農民形象之間構成了兩種文化沖突的內在張力,顯示出新時期的知識分子對傳統文化的深刻洞見。

❺ 《歸去來兮辭》賞析

《歸去來兮辭》創作於作者陶淵明辭官之初,講述了他辭官歸隱後的生活情趣以及內心感受,闡述了他對官場的認識以及對人生的思索,表達了他潔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

作品通過對具體景物和活動的描寫,創造出一種寧靜恬適、樂天自然的意境,寄託了他的生活理想。

文章語言樸素,辭意暢達,匠心獨運而又通脫自然,感情真摯,意境深遠,有很強的感染力。結構安排嚴謹周密,散體序文重在敘述,韻文辭賦則全力抒情,二者各司其職,成「雙美」之勢。

(5)歸去來賞析擴展閱讀:

原文: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僕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

白話文:

回去吧!田園將要荒蕪了,為何不回去呢?既然自己的心靈被軀殼所役使,那為什麼悲愁失意?我明了過去的錯誤已不可挽回,但未發生的事尚可補救。的確入了迷途,但還不太遠,已覺悟如今的選擇是正確的,而曾經的行為是迷途。船在水面輕輕地飄盪前進,風輕飄起舞,吹起衣袂翩翩。我向行人詢問前面的路,恨天亮得太慢。

終於看到自己的家,心中欣喜,奔跑過去。家僮愉快地迎接我,幼兒在門庭等待。院子中的小路快荒蕪了,松菊還長在那裡。我帶幼兒們進屋室,已有清釀溢滿酒樽。端起酒壺酒杯自斟自飲,看著院子里的樹木,覺得愉快;倚著南窗寄託傲然自得的心情,覺得住在簡陋的小屋裡也非常舒服。每天在院子里走走,已成為一種樂趣,小園的門經常地關閉,拄著拐杖出去走走,隨時隨地休息,時時抬頭望著遠方。雲氣自然而然的從山裡冒出,倦飛的小鳥也知道飛回巢中;太陽快落下去了,手撫孤松徘徊。

回來呀!我要跟世俗之人斷絕交遊。世事與我所想的相違背,還能努力探求什麼呢?以親人間的知心話愉悅,以彈琴讀書為樂來消除憂愁。農夫告訴我春天到了,西邊田野要開始耕種了。叫上一輛有簾的小車,有時劃過一艘小船。有時經過幽深曲折的山谷,有時走過高低不平的山路。草木茂盛,水流細微。羨慕自然界的萬物一到春天便及時生長茂盛,感嘆自己的一生終將結束。

算了吧!在世上還能活多久,為何不放下心來任其自然地生死?為什麼心神不定,想要到哪裡去?富貴不是我所求,修成神仙是沒有希望的。趁著春天美好的時光,獨自外出。有時放下手杖,拿起農具除草培土;登上東邊的高崗放聲呼嘯,傍著清清的溪流吟誦詩篇。姑且順其自然走完生命的路程,抱定樂安天命的主意,還有什麼可猶疑的呢!

❻ 歸去來兮辭的作品鑒賞

這篇辭體抒情詩,不僅是淵明一生轉折點的標志,亦是中國文學史上表現歸隱意識的創作之高峰。 全文描述了作者在回鄉路上和到家後的情形,並設想日後的隱居生活,從而表達了作者對當時官場的厭惡和對農村生活的嚮往。另一方面,也流露出詩人的一種「樂天知命」的消極思想。
辭前有序,是一篇優秀的小品文。從「余家貧」到「故便求之」這上半幅,略述自己因家貧而出仕的曲折經歷。其中「親故多勸余為長吏,脫然有懷」,及「彭澤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寫出過去出仕時一度真實有過的欣然嚮往,足見詩人天性之坦誠。從「及少日」到「乙巳歲十一月也」這後半幅,寫出自己決意棄官歸田的原因。「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是棄官的根本原因。幾經出仕,詩人深知為「口腹自役」而出仕,即是喪失自我,「深愧平生之志」。因此,「飢凍雖切」,也決不願再「違己交病」。語言雖然和婉,意志卻是堅如金石,義無反顧。至於因妹喪而「自免去職」,只是一表面原因。序是對前半生道路的省思。辭則是淵明在脫離官場之際,對新生活的想像和嚮往。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起二句無異對自己的當頭棒喝,正表現人生之大徹大悟。在詩人的深層意識中,田園,是人類生命的根,自由生活的象徵。田園將蕪,意味著根的失落,自由的失落。歸去來兮,是田園的召喚。也是詩人本性的召喚。「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是說自己使心為身所驅役,既然自作自受,那又何必悵惘而獨自悲戚呢。過去的讓它過去就是了。詩人的人生態度是堅實的。「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過去不可挽回,未來則可把握,出仕已錯,歸隱未晚。這一「悟」、一「知」、一「覺」,顯示著詩人把握了自己,獲得了新生。「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此四句寫詩人想像取道水陸,日夜兼程歸去時的滿心喜悅。舟之輕颺,風之吹衣,見得棄官之如釋重負。晨光熹微,恨不見路,則見出還家之歸心似箭。這是出了樊籠向自由的奔赴呵。連陸行問道於行人,那小事也真實可喜。
「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僕歡迎,稚子候門。」一望見家門,高興得奔跑,四十一歲的詩人,仍是這樣的天真。僮僕歡喜地相迎,那是因為詩人視之為「人子」而「善遇之」(蕭統《陶淵明傳》)。孩兒們迎候於門,那是因為爹爹從此與他們在一起。從這番隆重歡迎的安排中,已隱然可見詩人妻子之形象。「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與其同志」(出處同上)。在歡呼雀躍的孩子們的背後,是她怡靜喜悅的微笑。「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望見隱居時常踏的小徑已然荒涼,詩人心頭乍然湧上了對誤入仕途的悔意;只是那傲然於荒徑中的松菊,又使詩人欣慰於自己本性的猶存。攜幼入室,見得妻子理家撫幼,能幹賢淑。那有酒盈樽,分明是妻子之一片溫情。多麼溫馨的家庭,這是歸隱的保證。「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飲酒開懷,陋室易安,寫出詩人之知足長樂。斜視庭柯,傲倚南窗,則寫詩人之孤介傲岸。 北宋文壇領袖歐陽修說:「兩晉無文章,幸獨有《歸去來兮辭》一篇耳,然其詞義夷曠蕭散,雖托楚聲,而無其尤怨切蹙之病。」

❼ 《歸去來兮辭》句子的賞析是什麼

「親故多勸余為長吏,脫然有懷」,及「彭澤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寫出過去出仕時一度真實有過的欣然嚮往,足見詩人天性之坦誠。從「及少日」到「乙巳歲十一月也」這後半幅,寫出自己決意棄官歸田的原因。

「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是棄官的根本原因。幾經出仕,詩人深知為「口腹自役」而出仕,即是喪失自我,「深愧平生之志」。因此,「飢凍雖切」,也決不願再「違己交病」。

語言雖然和婉,意志卻是堅如金石,義無反顧。至於因妹喪而「自免去職」,只是一表面原因。序是對前半生道路的省思;辭則是淵明在脫離官場之際,對新生活的想像和嚮往。

正文以「歸去來兮」開篇,意即「回家去啊!」開門見山地喝出久蓄胸中之志,好像長吁一口悶氣,感到渾身輕松自在。「田園將蕪胡不歸?」以反問語氣表示歸田之志已決。

「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回顧當時為了謀生而出仕,使精神受形體的奴役,感到痛苦悲哀,現在已覺悟到過去的錯誤雖然無法挽回,未來的去向卻還來得及重新安排。作者引用《論語·微子》中楚狂接輿的歌辭:「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微加點化,形神俱似。

「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則是覺醒和決絕的宣言。他看穿了官場的惡濁,不願同流合污;認識到仕途即迷途,幸而踐之未遠,回頭不遲;一種悔悟和慶幸之情溢於言外。這一段是申述「歸去來兮」的緣由。寓理於情,讀來誠摯懇切,在平靜的語氣中顯示出思緒的變遷和深沉的感慨。

「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寫船行順風,輕快如飛,而心情的愉快亦盡在其中。「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寫晝夜兼程,望歸甚切。問路於行人,見暗自計程,迫不及待;惟其如此,方恨路程之長,而嫌時間過得太慢。

「恨晨光之熹微」,正是把心理上的歸程之長化為時間之慢的感覺,以表現其急切盼歸的心情。「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寫初見家門時的歡欣雀躍之態,簡直像小孩子那樣天真。

「僮僕歡迎,稚子候門」,家人歡迎主人辭官歸來,主僕同心,長幼一致,頗使作者感到快慰。「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惋嘆之餘,大有恨不早歸之感。所喜手植的松菊依然無恙,樽中的酒也裝得滿滿的。松菊猶存,以喻堅芳之節仍在;有酒盈樽,則示平生之願已足。

由此而帶出:「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這四句寫盡飲酒自樂和傲然自得的情景。

「今如結駟列騎,所安不過容膝。」「審容膝之易安」,這里借用來表示自己寧安容膝之貧居,而不願出去做官了。這與「三徑就荒」一樣,都是引用同類的典故,彷彿信手拈來,自然合拍,而且顯得語如己出,渾然無用典之跡。

「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這八句寫涉足庭園,情與景遇,悠然有會於心的境界。你看他:拄著拐杖,隨意走走停停;時而抬起頭來,望望遠處的景色;舉凡白雲出山,飛鳥投林,都足以發人遐想。

「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既是寫景,也是抒情;作者就像那出岫之雲,出仕本屬於「無心」;又像那歸飛之鳥,對官場仕途已十分厭倦,終於在田園中找到了自己理想的歸宿。「

景翳翳以將入」,寫夕陽在山,蒼茫暮色將至;「撫孤松而盤桓」,則托物言志,以示孤高堅貞之節有如此松。這一大段,由居室而庭園,作者以飽蘸詩情之筆,逐層寫出種種怡顏悅性的情事和令人流連忘返的景色,展現了一個與惡濁的官場截然相反的美好境界。

「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聽家人談談知心話,以琴書為親密的伴侶,塵俗不染於心,也足以樂而忘憂了。「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躬耕田園的生活,在作者筆下顯然已被詩化,這與其說是寫實,不如說是浪漫的抒情。

「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寫農事之暇,乘興出遊,登山泛溪,尋幽探勝。「崎嶇經丘」承「或命巾車」,指陸行;「窈窕尋壑」承「或棹孤舟」,指水路。音節和諧優美,讀來有悠遊從容之概。

「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觸景生感,從春來萬物的欣欣向榮中,感到大自然的遷流不息和人生的短暫,而流露出及時行樂的思想。雖然略有感喟,但基調仍是恬靜而開朗的。

這一段承上啟下,把筆觸從居室和庭園延伸到郊原和溪山之間,進一步展拓出一個春郊事農和溪山尋幽的隱居天地;並且觸物興感,為尾段的抒情性議論作了過渡。

「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是說寄身天地之間,不過短暫的一瞬,為什麼不隨自己的心意決定行止呢?「胡為遑遑欲何之?」是對汲汲於富貴利祿、心為形役的人們所發出的詰問。

「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既不願奔走求榮,也不想服葯求仙;他所嚮往的是:「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良辰勝景,獨自出遊;除草培土,躬親農桑;登山長嘯,臨水賦詩;一生志願,於此已足。植杖耘耔,暗用《論語·微子》荷蓧丈人「植其杖而耘」的故事;登皋舒嘯,則似用蘇門山隱士孫登長嘯如鸞鳳之聲的故事。

作者分別用以寄寓自己的志趣。最後以「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收束全文,表示隨順死生變化,一切聽其自然,樂天知命而盡其餘年。這是作者的處世哲學和人生結論。雖然不免消極,但確乎發自內心,而且包含著從庸俗險惡的官場引身而退的痛苦反省,帶有過來人正反兩面的深刻體驗;因而不同於那種高談玄理,自命清高的假隱士。

(7)歸去來賞析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東晉安帝義熙元年(405),陶淵明棄官歸田,作《歸去來兮辭》。陶淵明從29歲起開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厭惡官場,嚮往田園。他在義熙元年41歲時,最後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澤令即辭官回家。以後再也沒有出來做官。

據《宋書·陶潛傳》和蕭統《陶淵明傳》雲,陶淵明歸隱是出於對腐朽現實的不滿。當時郡里一位督郵來彭澤巡視,官員要他束帶迎接以示敬意。他氣憤地說:「我不願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即日掛冠去職,並賦《歸去來兮辭》,以明心志。

陶淵明從晉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起為州祭酒,到義熙元年作彭澤令,十三年中,他曾經幾次出仕,幾次歸隱。陶淵明有過政治抱負,但是當時的政治社會已極為黑暗。晉安帝元興二年(403),軍閥桓玄篡晉,自稱楚帝。

元興三年(404),另一個軍閥劉裕起兵討桓,打進東晉都城建康(今江蘇南京)。至義熙元年(405),劉裕完全操縱了東晉王朝的軍政大權。這時距桓玄篡晉,不過十五年。伴隨著這些篡奪而來的,是數不清的屠殺異己和不義戰爭。

陶淵明天性酷愛自由,而當時官場風氣又極為腐敗,諂上驕下,胡作非為,廉恥掃地。一個正直的士人,在當時的政治社會中決無立足之地,更談不上實現理想抱負。陶淵明經過十三年的曲折,終於徹底認清了這一點。陶淵明品格與政治社會之間的根本對立,註定了他最終的抉擇——歸隱。

❽ 求 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 的賞析

《歸去來兮辭》是晉陶淵明的述志作品,著重表達了作者對黑暗官場的厭惡與鄙視,贊美了農村美好的自然景物和安適的田園生活,顯示了他歸隱的決心。
詩的開篇,隨口而出"歸去來兮"四字,積蓄已久的壓抑與不快一吐而出,如決堤之水,一發而不可收,而詩人"歸去"的理由卻僅僅是"田園將蕪"這個簡單而平淡的原因,其中飽含了多少懷念、留戀和嚮往啊!因此,詩人不由自主地發出"胡不歸?"的自問,表現詩人歸隱田園之心的迫切,又帶出下文對自身經歷的反省:"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詩人指出,自己本不願出仕為官,只是為了免於飢寒,才違背自己的意志去做了官。這種生活讓自己悲愁失意,內心痛苦。"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正是詩人深深反省的結果,堅定了自己歸隱的決心。詩的第一段即點明了全文的主旨,表達了詩人鄙棄官場,嚮往田園的思想感情。
緊接著,詩人用大量的筆墨寫自己回到田園後的愉快生活。按時間順序,突出表現歸田園前後的感受。先寫歸途之上。"舟遙遙以輕揚,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遙遙",漂遙放流的樣子;"舟遙遙"、"風飄飄"似寫景物,實寫輕松愉快的心情。而一"問"一"恨",所揭示的正是歸隱田園心情的急切。次寫抵家時的欣喜若狂。這種欣喜,用長句很難形象地再現,詩人很懂得這個道理,於是變六字句為四字句,略去了虛詞,既使句子簡練,有效地表達出歡欣暢快的心情,又使本詩的句式長短相間,便於抒發不同的感情,也讓我們感受到詩人此時的心情與為官時完全不同,前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詩人寫自己"載欣載奔",寫家人"僮僕歡迎,稚子候門",寫家中"三徑就荒,松菊尤存"、"有酒盈樽",一派祥和、自然、實的景象!"三徑",院中小路。漢朝蔣詡隱居後,在院里竹下開辟三徑,只與少數友人來往。後人以"三徑"來借指隱士所居。陶淵明用"三徑"來比喻自己的院落,借用典故,表現自己的心志。再寫田園隱者之樂,突出兩點,一是室中獨處之樂,一是園中觀景之樂。寫獨處之樂,可"引壺觴",可"眄庭柯",可"倚南窗",極力表達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放縱與安適;寫觀景之樂,有自己"園日涉"、"策扶老"、"撫孤松"的安閑自在,有"無心以出岫"的雲,有"倦飛而知還"的鳥,把大自然的景物和自己的志節緊密結合起來,寫的雖是雲和鳥,卻是作者對自己心情的反映,告訴讀者,自己就像出岫的雲,本無心出仕,又像倦飛的鳥,對仕途十分厭倦,終於在田園中找到了自己理想的歸宿。詩人托物言志,以"松菊"喻高潔的品格,以"撫孤松而盤桓",表明自己雖然年事已高,卻仍要保持堅貞之志。
第三段,寫朴實的農事生活之樂。詩人斷然也污濁的官場斷絕來往:"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再次呼出"歸去來兮",卻與開篇的語氣和感覺大不相同,第一次是決心歸田的宣言,第二次卻是已然歸田的平靜。這種平靜的生活,讓詩人感受到了農村生活的朴實無華,可以和自己想見的人說說知心話,可以做自己曾經想做而不能做的事,可以看自己想看而無心看的自然美景,這種生活,讓詩人真正得到了心靈的自由與解放。可以說,這段文字是作者想像 的詩化了的田園生活,是作者理想的生活境界。陶淵明在他的多詩中都對這種生活和這樣的理想作了描述,如"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飲酒》)的閑適,"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歸園田居》)的簡朴,"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歸園田居》)的愉快和滿足,都寫得坦率誠實,感情自然淳真。初歸田園,詩人尚未真正體驗耕種的艱辛與生活的困窘,只是以直率之筆抒"心之所之",表達自己對田園生活的眷戀不舍,一種蓬勃生長的歸真之志如春之欣欣草木,如涓涓不絕的山泉,感慨油然而生:"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因景生情,這種光陰易逝,人生易老,何不及今及時珍惜美好生活的感慨,為結尾闡述人生觀張本。
詩的結尾,抒發了對宇宙和人生的感想,是作者樂於隱居心理的剖白。詩歌緊承上文"感吾生之行休"寫道:"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的為乎遑遑乎欲何之?"委婉自問,引領下文的自答。"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兩句從反面作答,重在言自己無意富貴,而以不羨"帝鄉"作陪襯,詩人又一次點明自己的生活理想:"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他既不想與世俗同流合污來取得富貴,也不指望飛臨仙境來逃脫人生的苦難,他所追求的只是投身自然,從周圍的事物中,尋找 種種人生可愛的妙趣,保全心靈任意自得的境界。詩的最後,直接抒發自己樂天安命的情懷:"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這種聽其自然、樂天知命的思想,正是詩人對社會現實的一種無聲的反抗,是詩人積極人生的表現。
這篇《歸去來兮辭》寫於陶淵明辭官歸田之初,但不是抒寫歸田後生活實況,而是他登舟起程之前對歸途及歸田後的想像,讓讀者從中深刻體會他結束十三年仕途生活的堅決與暢快,表明了歸隱田園的決心。作者縱情縱筆,感情真摯坦率,巧妙地把敘事、議論、抒情、寫景有機結合,處處飽含作者強烈的感情色彩。文章感情濃烈,語言質朴無華,一種淡遠瀟灑的田園樂趣躍然紙上,表現了陶淵明的創作風格。

❾ 陶淵明的《歸去來辭》原文和翻譯欣賞

陶淵明的《歸來去來辭》自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僕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乎天命復奚疑!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