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楊度的名言

楊度的名言

發布時間: 2021-03-02 22:23:56

⑴ 楊度是個怎麼樣的人

簡單來說就是:拿過秀才,參與過公車上書,當過滿清四品。和康有為、梁啟超、黃興是好友,跟汪精衛、蔡鍔、齊白石是同學,慫恿袁世凱稱帝,贊同孫中山共和,北伐時說毛澤東能得天下,營救過李大釗,是杜月笙的師爺,入過佛門和國民黨,最終經周恩來介紹加入中共。

和他有關系的人太多了,歷史上也是褒貶不一,重要的就看個人的看法了。

個人認為楊度是比較容易被人影響,也能看清局勢,提及近代史上的楊度,恐怕知道的人還算是很多的。他的政治思想、觀點的變化,確實有點讓人反應不及,變得有些多,有些快。以現在的說法就是隨大流。個人的能力毋庸置疑,年輕時的選擇卻很令人詬病。

實際上楊度這一生的形成,和年代是分不開的,晚清民初,伴隨著國家衰亡和民族淪陷,各種各樣的政治思潮也漸次進入國內,可謂是大混雜,固然有很多先進的,也伴隨著很多糟粕。因此,很多人在接受各類思想的同時,確實自己的行為也在不斷發生改變。尤其是如果對某種思想並未有深刻認知的時候,容易被人牽著鼻子走。這也就是楊度一生多變,最終才加入共產黨的原因。

⑵ 袁世凱曾對楊度說:「我現在不怕國民黨以暴力奪得政權,就怕他們以合法的手段取得政權,把我撂在無權無勇

所以才派刺客殺了宋教仁,因為宋積極改組國民黨,使國民黨成為當時第一大黨。袁害怕在下次選舉時國民黨會超過北洋政府

⑶ 求楊度黃河歌辭的英文翻譯

Huanghe River , Huanghe River, come from Kunlun Mountains , field , inflow Great Wall close far from Mongolia. Sages and men of virtue gives birth to this river trunk since time immemorial , independent upper dike state of mind is free from worries and petty ideas. Great Wall the outside , the bend of a river edge , vainly careless self-service of yellow sand cigarette. Think of such that one hundred thousand soldiers, push deep watering a horse near northwest, dark Liang Hai , spurs the horse wula labourer Mountain, pledges not to defeat an end not returning back. Your work big cymbals boasts , can of songs return in triumph.
要給我加分哦!!!

⑷ 一旦抱怨成為惡習,人生就會暗無天日。是楊絳在哪本書寫過的一句話

一旦抱怨成為惡習,人生就會暗無天日,是楊度在哪本書里寫的這個拿本書?我還真忘了,但是這句話確實是一個非常經典的一句話,一個人如果成天抱怨,成天抱怨這日子沒法過,真的是暗無天日了

⑸ 楊度的人物生平

楊度祖先世代務農,到他的祖父楊禮堂參加李續賓部湘軍,任哨長,正四品都司銜。大伯楊瑞生隨其父參軍,父子同在一營。在三河之戰中楊禮堂陣亡,楊瑞生死裡逃生。楊瑞生後來因軍功升為總兵,駐歸德鎮、朝陽鎮等地。他的父親楊懿生為第四子(次子、三子早夭),在家務農,兼作吹鼓手,楊度是其長子,另有弟楊鈞(字重子),妹楊庄(字叔姬)。楊度十歲喪父,過繼給伯父。楊鈞善詩、文、書、畫、印,楊庄亦工詩文。楊瑞生駐歸德時招楊度和妹妹到其府中。十六歲改名為度,字皙子。伯父遷關外朝陽鎮時,楊度和妹妹回到湘潭。
光緒十八年(1892年),楊度考取秀才。光緒十九年(1893年),順天府鄉試舉人;光緒二十年、二十一年,甲午科、乙未科會試均落第。會試期間恰逢公車上書,他亦附和,並認識了梁啟超、袁世凱、徐世昌等。還鄉,師從衡陽東洲、船山書院一代名儒王闓運(壬秋,湘綺)。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楊度二十一歲時,王闓運親自到楊家招其為學生。師生關系之親密,楊度深受王闓運喜愛,並可以隨便開玩笑。王闓運在《湘綺樓日記》中常稱楊度為「楊賢子」。楊度在王闓運門學了三年,他醉心於王室帝王之術,這對他以後的一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曾與友人說:「余誠不足為帝王師,然有王者起,必來取法,道或然與?」楊鈞、楊庄也學在王門,楊庄後嫁與王家四子。同門還有夏壽田、八指頭陀、楊銳、劉光第、劉揆一、齊白石等。
後來因為時局的變化,楊度對新學也開始感興趣。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湖南新政,譚嗣同、熊希齡、唐才常、梁啟超在長沙辦時務學堂,蔡鍔(艮寅)、劉揆一、楊度同在一起聽課、討論國事。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楊度不顧王闓運的勸阻,瞞著老師自費留學日本,入東京弘文書院師范速成班,與黃興,即黃克強同學。受留日學生影響,思想日趨激進,和湖南留日同鄉楊篤生等創辦《游學譯編》。半年後在結業會上,日本高等師范學校校長嘉納治五郎發表了貶低清國人的言論,楊度當場和他就國民性和教育問題激烈辯論。不久以「支那教育」為題發表在梁啟超的《新民叢報》上,由此在中國留日學生得到支持和贊揚。為了籌辦《游學譯編》獲得經費支持,楊度被迫回國。隨後奉師命謁見了張之洞,受到張之洞的稱贊。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楊度被保薦入京參加新開的經濟特科進士考試,初取一等第二名。一等一名是未來的北洋政府的財長、楊度的共事和政敵梁士詒。由於梁士詒這個名字被說成是「梁頭康尾」,而「康梁」因為戊戌變法,正為慈禧太後所恨,所以,梁士詒被除名。楊度受到牽連,又是「湖南師范生」,且在日期間有攻擊朝廷,策論中有不滿朝廷的言論,疑為唐才常同黨和革命黨,也被除名,並受到通緝。楊度避居家鄉,娶妻中路鋪黃氏仲瀛。不久,楊度再赴東京,入弘文學院學習。他的弟弟和妹妹作為湖南省第一期官費留學生早些時候(光緒二十九年)也留學日本。秋,楊度與梁啟超在橫濱相遇。10月,感於「國事傷心不可知」,和梁啟超《少年中國說》,作《湖南少年歌》,發表於梁啟超《新民叢報》,其中有「若道中華國果亡,除非湖南人盡死。盡擲頭顱不足痛,絲毫權利人休取!」句(《湖南少年歌》全文)。此時楊梁「二人相與,天下之至好也。」
光緒三十年(1904年),楊度轉入日本法政大學速成科,集中研究各國憲政;與汪精衛同學。此時在日留學生愛國熱情高漲,保皇派、排滿革命派各自宣傳自己的主張。楊度主張憲政,不介入兩派論爭。他熱心國事、友善同學、才華出眾在中國留日學生中頗具聲望。蔡鍔在留日期間「與楊度最善」,休假日必到楊度家吃飯。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楊度被選為留日學生總會幹事長,後又被推舉為留美、留日學生維護粵漢鐵路代表團總代表。他帶頭請願,要求廢除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中美粵漢鐵路借款續約,主張收迴路權自辦以維護國家主權,發表《粵漢鐵路議》。他以總代表的身份回國,根據他老師的對策,提出官紳籌款自辦。拜見張之洞,得到張之洞的支持。不久粵漢鐵路收回自辦,他圓滿完成任務,聲望大增。
他在東京和孫中山就中國革命問題辯論數次,「聚議三日夜不歇,滿漢中外,靡不備論;革保利弊,暢言無隱。」 他不贊成孫的革命思想,但他將黃興介紹給孫中山,促成孫黃合作。不久中國同盟會成立,孫中山力邀楊度參加,他拒絕參加,願各行其是,他表示:「吾主君主立憲,吾事成,願先生助我;先生號召民族革命,先生成,度當盡棄其主張,以助先生。努力國事,斯在今日,勿相妨也。」仍堅持走君主立憲救國道路。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日本文部省頒布的《取締清國留日學生規則》,並稱清國人「放縱卑劣」,留日學生群起抗議。楊度以幹事長的名義遞交抗議書。在留日學生中分為兩派,一派主張自辦學校,一派主張妥協。湘人陳天華憤然蹈海。作為總幹事長楊度被一些人指責辦事不力。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清政府派出鎮國公載澤、端方、徐世昌等五大臣出洋(歐、美、日)考察憲政。為了交差,熊希齡赴日請楊度和梁啟超捉刀起草報告,楊度寫了《中國憲政大綱應吸收東西各國之所長》和《實行憲政程序》(梁啟超寫《東西各國憲政之比較》),由此博得大名。是年,清政府根據這個報告下詔預備立憲。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楊度在東京創立《中國新報》月刊,任總編撰,「不談革命,只言憲政」,楊、梁分道而行。他發表14萬字巨論《金鐵主義》等許多文章,宣傳君主立憲,主張成立政黨,召開國會,實行憲政。《中國新報》、《新民叢報》、《民報》幾成三足鼎立之勢。還組織政俗調查會(後改名憲政講習會、憲政公會),以設立民選議院為立憲運動的中心目標。同年,梁煥奎、范旭東籌備湖南憲政公會,有意擁楊度為會長。10月,楊度回國,恰伯父逝世。12月,成立湖南憲政公會,楊度為會長,起草《湖南全體人民民選議院請願書》,請他的老師王闓運作過修改,並聯絡不少湖南名流聯名上奏,開清季國會請願運動之先河。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春,袁世凱、張之洞聯合保薦楊度,說他「精通憲法,才堪大用」,進京出任憲政編查館提調,候補四品(他僅有舉人功名)。袁世凱安排他在頤和園向皇族親貴演說立憲精義,極力主張開設民選議院。清政府關於「立憲」的文件多出於楊度之手。此時朝廷要搞「法治」了,號召王公大臣都要「學法」,於是,楊度被委任為高級「講師」,得以出入頤和園,為這些王公大臣們「惡補」法律常識,並開設了憲法講座。
宣統三年(1911年),清廷成立的「皇族內閣」中,楊度是統計局局長。楊度和袁世凱私交頗深,關系非同一般,又懷有知遇之感。他認定袁世凱就是他要找的「非常之人」,而他就是帝師。當攝政王載灃要殺袁世凱時,楊度竟敢拒不草詔,冒死論救。武昌起義爆發後,他來到袁世凱的故鄉,成為袁世凱的幕僚。宣統三年(1911年)任袁世凱內閣學部大臣。他感到袁內部受到排擠。由於他與孫中山、黃興和袁世凱都有密切關系,因而與汪精衛一起發起「國事共濟會」;他作為袁世凱的代表之一,負責南北調停。民國元年(1912年)秋,黃興在北京極力邀請他加入國民黨,他沒有答應。後來胡瑛等又請他入黨,他提出除非國民黨放棄政黨內閣的主張,他才可以考慮。他還請他的老師出山,王闓運曾任國史館館長。 民國三年(1914年),袁世凱解散國會後,楊度任參政院參政,民國四年(1915年)4月,楊度呈送《君憲救國論》,「中國如不廢共和,立君主,則強國無望,富國無望,立憲無望,終歸於亡國而已,故以專制之權,行立憲之業,乃聖君英闢建立大功大業之極好機會。」深得袁世凱的贊許,稱之為「至理名言」。是年,在袁世凱政府學副大臣任內與孫毓筠、劉師培、李燮和、胡瑛、嚴復等人共同發組織籌安會,任理事長。主張君主立憲,為袁世凱稱帝鼓吹。袁世凱對其恩寵有加,並親自賜匾題字,稱他為「曠代逸才」。洪憲帝制一出台,便遭到全國上下的唾罵聲討,在家鄉被罵為漢奸,他先前的好友梁啟超稱其為「下賤無恥、蠕蠕而動的嬖人」。
民國五年(1916年)6月,袁世凱逝世,臨死前大呼「楊度誤我!」。楊度寫下挽袁世凱聯:「共和誤中國,中國不誤共和;千載而還,再評此獄。明公負洪憲,洪憲不負明公;九原可作,三復斯言。」章太炎論洪憲帝制失敗之關鍵,有所謂三個人反對三個人,其中首先就是梁啟超反對楊度。黎元洪繼任總統,發布懲辦通緝帝制禍首令,他列第一名。袁世凱死後,楊度心灰意冷,踲入空門,在天津、青島外國租界閉門學佛,在出世、超脫的佛學中重新思考人生、反省過去。以「虎禪師」為名寫了不少論佛的雜文和偈語。
民國六年(1917年),張勛發動兵變,發生了張勛復辟,清廷邀請楊度入京參加,被他拒絕,他通電張、康「所可痛者,神聖之君憲主義,經此犧牲,永無再見之日。度傷心絕望,更無救國之方。從此披發入山,不願再聞世事。」他宣布披發入山,學佛參禪。他認為禪的基本精神就是無我,提出「無我主義」的「新佛教論」。民國七年(1918年)被特赦返京。 君主立憲失敗後,他的政治主張逐漸轉向民主共和。民國十一年(1922年),陳炯明叛亂,他受孫中山委託,作為中山特使,通過夏壽田游說曹錕(夏壽田此時是曹的秘書),制止吳佩孚援陳,幫助孫中山度過政治危機。孫中山說:「楊度可人,能履行政治家諾言」(指東京時言)。民國十一年(1922年)楊度在上海加入中國國民黨。孫中山特電告全黨,稱楊度「此次來歸,志堅金石,幸勿以往見疑」。此後楊度在山東張宗昌那裡策應過北伐,張宗昌對楊度也言聽計從,只有楊度曾為新聞記者林白水求情時,張宗昌才答應。他開始和一些共產黨員交往,接觸到馬克思主義,在上海時通過孫中山認識了李大釗。
民國十六年(1927年),楊度在北京設法營救李大釗、成舍我。民國十七年(1928年),寓居上海,佯以賣字畫為生,為杜月笙門下「清客」,為共產黨提供過不少情報。 加入中國互濟會,捐助過一筆不菲的經費。楊度的最後的一篇文章是為杜月笙寫的《杜氏家祠記》。楊度認為杜月笙是俠而儒的人物:「予初聞杜君名,意為其人必武健壯烈,意氣甚盛;及與之交,則謙抑山下,恂恂如儒者,不矜其善,不伐其能。人嚮往之,其德量使然也」。
民國十八年(1929年)秋,在白色恐怖之時,楊度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由潘漢年介紹,伍豪(周恩來)批准,秘密入黨,與周恩來單線聯系。周恩來離開上海後,由夏衍同他單線聯系。曾有人譏諷他投機,他駁道:「方今白色恐怖,雲何投機?」他的黨員身份鮮有人知,直到四十多年後周恩來病危時才公之於世。1975年冬,周恩來在重病和王冶秋談話時說,在重新修訂《辭海》時,對中國近代歷史人物的評價要客觀公正。他特別提到了楊度晚年參加共產黨一事:「他晚年參加了黨,是我領導的,直到他死。」 楊度晚年根據孫中山的建議,准備撰寫的《中國通史》,做了許多准備,並寫好了大綱,然歲不與人未完成。民國二十年(1931年)6月,杜月笙在浦東的家祠落成,楊度寫了一篇《杜氏家祠記》,請鄭孝胥書寫,作為他們兩人的賀禮;此外,楊度還寫了一篇《杜氏家祠落成頌》,勒石立碑。杜月笙十分依重楊度,請其擔任落成典禮文書處主任,楊度感恩知遇,在人來客往,川流不息的辦事處,他朝夕忙碌,事必躬親,很為朋友盡責;杜月笙也很關心楊度,知他鴉片癮奇大,特囑人預備一副煙具,一張煙榻,好讓其忙中過癮。但終究近六十歲的年齡,又有肺病、胃病在身,楊度忙累之後,舊病復發,回家兩個多月後,便在上海租界因病去世了。逝世後安葬在萬國公墓(今宋慶齡陵園)。周恩來、潘漢年前往弔唁。

⑹ 幫忙評述下楊度的《湖南少年歌》和《黃河歌》。寫論文用。越詳細越好啊`

楊 度

(1875-1931)

社會活動家。

湖南省湘潭縣人,1875年1月10日出生於湘潭縣石塘鄉姜畲村。1892年捐監生,1894年中舉人,是著名學者王闓運的得意門生。從青年時代起就以愛國救世的姿態積極投身政治活動,在階級斗爭風雲變幻中,有奮進,也有倒退,有失敗,也有勝利。由於當時的社會環境和個人主觀方面的原因,他成為了一位頗為復雜的歷史人物。

18歲至28歲期間,他致力於仕途,也關心國事。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失敗後,他痛感喪權辱國,隨同湖南在京舉人上書清廷,主張拒簽《馬關條約》,要求參加抗倭戰爭,呼籲驅逐大奸臣,以挽國家頹勢。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後,他的憂時救國思想、日益滋長,開始思考對付列強的辦法。1902年、1903年兩次赴日留學,救國思想得到激揚和發展。第一次在日本學習半年,目睹日本自明治維新後的強盛,閱讀了一些西方資產階級啟蒙學者的論著,政治思想有了明顯進步。他積極參加留日學生的進步活動,與黃興等籌組《游學譯編》,還發表《支那教育問題》等論文,提出了堅持國家獨立、民族平等和採取激進手段進行政治革命等主張,在當時留學生中產生了較大影響。第二次在日本生活了4年,結交了革命人士,與孫中山討論過救國大計,與黃興等磋商反清革命。他懷著憂患國事的強烈感情,抒寫了《湖南少年歌》和《黃河歌》,揭露了帝國主義掠奪中國的罪行,頌揚中國人民特別是湖南人民反抗強暴的精神,號召人們起來救國。「盡擲頭顱不足痛,絲毫權利人休取」;「中國如今是希臘,湖南當作斯巴達;中國將為德意志,湖南當作普魯士」;「若道中華國果亡,除非湖南人盡死」。這些詩句,在青年學生中產生了巨大影響和鼓舞作用。他在留日學生中發起成立了鄂湘粵鐵路聯合會,被推為總代表,為收回粵漢鐵路主權奔走呼號。他在歡送湖南第三批留日學生宴會的演說中,號召留學生「講究科學,以新吾中國、救吾中國」。1904年10月返滬時參加了華興會的活動及外圍組織愛國協會。1905年7月介紹黃興與孫中山相會,成為促成孫、黃合作的中介之一。

此時,隨著國內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的發展,在「和平的進步主義」與「騷動的進步主義」爭論日益激烈的情況下,他的政治思想發生著變化。他在《金鐵主義》一文中,雖然表明了強烈的救國願望,但對於從根本上推翻專制制度持保留態度。對革命與改良兩種主張,他選擇了君主立憲的改良主義道路,並把兩種不同政治主張的施行視作一種試驗。1905年,他與孫中山暢談多次,說「吾主張君主立憲,吾事成,願先生助我,先生號召民族革命,先生成,度盡當棄其主張,以助先生」。從此他在君主立憲的道路上越陷越深。1906年,他接受為清廷五大臣考察憲政代擬報告藍本的任務,拉開了其政治悲劇的序幕。在梁啟超的協助下,完成了《中國憲政大綱應吸取東西各國之所長》和《實施憲政程序》。1908年,由張之洞、袁世凱以「精通憲政、才堪大用」奏保,他以四品京堂候補在憲政編查館任職,宣傳立憲,開設民選議院。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他成為袁世凱利用的重要棋子之一。他和汪精衛發起成立國事共濟會,不久被袁世凱任命為學部副大臣,以後又被袁世凱任命為憲法委員、參謀院參政、國史館副館長,授爵少卿。1915年,他擬定《君憲救國論》,袁世凱大加贊賞,送給他「曠世逸才」匾額。隨後組織籌安會,自任理事長,大肆鼓吹帝制,為袁世凱稱帝四處奔走,出謀劃策。袁世凱帝制失敗後,他作為帝制禍首被通緝,從此,避居天津、青島等地,潛心研究佛學,結束了為君主立憲奔走呼號的政治生涯。從表面上看,他似乎經過失敗的挫折之後,看破紅塵,過著「文史為吾友,應接在一廬」的歸隱生活,而實際上,他的學佛,只是一種酬世的姿態,仍在政治上進行思考和探索,繼續尋找新的道路,事實上也沒有終止政治活動。

1917年,他在上海發出公電,陳述解決南北紛爭的三項主張,放棄君主立憲的調子,對孫中山的共和政體表示了贊許。五四運動後,他與李大釗等進步人士交往密切,受到馬克思主義的熏陶,接受了革命救國論的主張。1922年,他受孫中山的委託,往返於京、津、保、滬,出入於軍閥之門,施展縱橫捭闔之才,為實現孫中山的革命主張而竭盡全力。經過帝制失敗的教訓、學佛論佛的思考以及受李大釗等人的影響,他的思想發生了飛躍,開始信仰共產主義。他參加了北京反對帝國主義大同盟的活動,積極營救被捕的《北京報》社長邵飄萍、《社會日報》社長林白水。1927年,無意中獲悉駐北京的軍閥將搜捕共產黨人,他立即告訴胡鄂公轉告李大釗。當李大釗被捕後,他奔走營救,直到賣掉寓所以充營救之資。1928年秋,在上海經潘漢年介紹、周恩來批准,秘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以上海青幫頭目杜月笙「清客」的身份作掩護,從事黨的地下工作,並參加了中國互濟會、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和中國社會科學家聯盟的活動,為革命做了大量工作。

1931年在上海逝世,終年56歲。臨終前自撰輓聯:「帝道真如,如今都成過去事;醫民救國,繼起自有後來人。」

他是中國近代具有學人才質的政治家,詩文並茂,又治經史,一生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佛學等方面留下60多萬字著述。1986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楊度文集》。

⑺ 求楊度的《黃河曲》全文

黃河 楊度

⑻ 民國時期,只發表看法,不著書的中國怪才叫什麼名字

黃侃

黃侃有一句經典名言:五十之前不著書。這句話半個世紀後內還在武漢大學校園內廣為容流傳,成為他治學嚴謹的證明。黃侃生前,章太炎曾多次勸他著書立說,但黃終不為所動。

1935年10月6日,黃侃由於飲酒過度,胃血管破裂,搶救無效,於10月8日去世。黃侃去世時年僅50歲,雖未出版任何著作,卻成為海內外公認的國學大師。

⑼ 楊度是誰

楊度(1874年—1931年),生於湖南湘潭姜畲石塘村,原名承瓚,字皙子,後改名度,別號虎公、虎禪,又號虎禪師、虎頭陀、釋虎。他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奇人,先後投身截然對立的政治派別,頗具爭議。
早年生活
楊度祖先世代務農,到他的祖父楊禮堂參加李續賓部湘軍,任哨長,正四品都司銜。大伯楊瑞生隨其父參軍,父子同在一營。在三河之戰中楊禮堂陣亡,楊瑞生死裡逃生。楊瑞生後來因軍功升為總兵,駐歸德鎮、朝陽鎮等地。他的父親楊懿生為第四子(次子、三子早夭),在家務農,兼作吹鼓手,楊度是其長子,另有弟楊鈞(字重子),妹楊庄(字叔姬)。楊度十歲喪父,過繼給伯父。楊鈞善詩、文、書、畫、印,楊庄亦工詩文。楊瑞生駐歸德時招楊度和妹妹到其府中。十六歲改名為度,字皙子。伯父遷關外朝陽鎮時,楊度和妹妹回到湘潭。
光緒十八年(1892年)考取秀才。次年(1893年),順天府鄉試舉人;二十年、二十一年,甲午科、乙未科會試均落第。會試期間恰逢公車上書,他亦附和,並認識了梁啟超、袁世凱、徐世昌等。還鄉,師從衡陽東洲、船山書院一代名儒王闓運(壬秋,湘綺)。楊度與王大約於光緒十四年(1888年)初識,此時楊度13歲。王闓運親自到楊家招其為學生。師生關系之親密,楊度深受王喜愛,並可以隨便開玩笑,王在《湘綺樓日記》中常稱楊度為「楊賢子」。楊度在王門學了三年,他醉心於王氏帝王之術,這對他以後的一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曾與友人說:「余誠不足為帝王師,然有王者起,必來取法,道或然與?」楊鈞、楊庄也學在王門,楊庄後嫁與王家四子。同門還有夏壽田、八指頭陀、楊銳、劉光第、劉揆一、齊白石等。
後來因為時局的變化,楊度對新學也開始感興趣。光緒戊戌年(1898年),湖南新政,譚嗣同、熊希齡、唐才常、梁啟超在長沙辦時務學堂,蔡艮寅、劉揆一、楊度同在一起聽課、討論國事。
留學日本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他不顧王闓運的勸阻,瞞著老師自費留學日本,入東京弘文學院師范速成班,與黃克強同學。受留日學生影響,思想日趨激進,和湖南留日同鄉創辦《游學譯編》。半年後在結業會上,日本高等師范學校校長嘉納治五郎發表了貶低清國人的言論,楊度當場和他就國民性和教育問題激烈辯論。不久以《支那教育》為題發表在梁啟超的《新民叢報》上,由此在中國留日學生得到支持和贊揚。為了籌辦《游學譯編》獲得經費支持,楊度回國。隨後奉師命謁見了張之洞,受到張的稱贊。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被保薦入京參加新開的經濟特科進士考試,初取一等第二名。一等一名是未來的北洋政府的財長、楊的共事和政敵:梁士詒。由於梁士詒這個名字被說成是「梁頭康尾」,而「康梁」因為戊戌變法,正為慈禧太後所恨,所以,梁士詒被除名。楊度受到牽連,又是「湖南師范生」,且在日期間有攻擊朝廷,策論中有不滿朝廷的言論,疑為唐才常同黨和革命黨,也被除名,並受到通緝。楊度避居家鄉,娶妻中路鋪黃氏仲瀛。
不久,楊度再赴東京,入弘文學院學習。他的弟弟和妹妹作為湖南省第一期官費留學生早些時候(二十九年)也留學日本。秋,楊度與梁啟超在橫濱相遇。10月,感於「國事傷心不可知」,和梁《少年中國說》,作《湖南少年歌》,發表於梁《新民叢報》,其中有「若道中華國果亡,除非湖南人盡死」句。此時楊梁「二人相與,天下之至好也。」
次年(1904年),轉入日本法政大學速成科,集中研究各國憲政;與汪精衛同學。此時在日留學生愛國熱情高漲,保皇派、排滿革命派各自宣傳自己的主張。楊度主張憲政,不介入兩派論爭。他熱心國事、友善同學、才華出眾在中國留日學生中頗具聲望。蔡鍔在留日期間「與楊度最善」,休假日必到楊度家吃飯。三十一年(1905年),楊度被選為留日學生總會幹事長,後又被推舉為留美、留日學生維護粵漢鐵路代表團總代表。他帶頭請願,要求廢除1900年中美粵漢鐵路借款續約,主張收迴路權自辦以維護國家主權,發表《粵漢鐵路議》。他以總代表的身份回國,根據他老師的對策,提出官紳籌款自辦。拜見張之洞,得到張的支持。不久粵漢鐵路收回自辦,他圓滿完成任務,聲望大增。
他在東京和孫中山就中國革命問題辯論數次,「聚議三日夜不歇,滿漢中外,靡不備論;革保利弊,暢言無隱。」(章士釗《與黃克強相交始末》)。他不贊成孫的革命思想,但他將黃興介紹給孫中山,促成孫黃合作。不久中國同盟會成立,孫中山力邀楊度參加,他拒絕參加,願各行其是,他表示:「吾主君主立憲,吾事成,願先生助我;先生號召民族革命,先生成,度當盡棄其主張,以助先生。努力國事,斯在今日,勿相妨也。」仍堅持走君主立憲救國道路。
三十一年(1905年),日本文部省頒布的《取締清國留日學生規則》,並稱清國人「放縱卑劣」,留日學生群起抗議。楊度以幹事長的名義遞交抗議書。在留日學生中分為兩派,一派主張自辦學校,一派主張妥協。湘人陳天華憤然蹈海。作為總幹事長楊度被一些人指責辦事不力。
三十二年(1906年),清政府派出鎮國公載澤、端方、徐世昌等五大臣出洋(歐、美、日)考察憲政。為了交差,熊希齡赴日請楊度和梁啟超捉刀起草報告,楊度寫了《中國憲政大綱應吸收東西各國之所長》和《實行憲政程序》(梁寫《東西各國憲政之比較》),由此博得大名。是年(1906年),清政府根據這個報告下詔預備立憲。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在東京創立《中國新報》月刊,任總編撰,「不談革命,只言憲政」,楊、梁分道而行。他發表14萬字巨論《金鐵主義》等許多文章,宣傳君主立憲,主張成立政黨,召開國會,實行憲政。《中國新報》、《新民叢報》、《民報》幾成三足鼎立之勢。還組織政俗調查會(後改名憲政講習會、憲政公會),以設立民選議院為立憲運動的中心目標。
立憲活動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梁煥奎、范旭東籌備湖南憲政公會,有意擁楊度為會長。10月楊度回國,恰伯父逝世。12月成立湖南憲政公會,楊度為會長,起草《湖南全體人民民選議院請願書》,請他的老師王闓運作過修改,並聯絡不少湖南名流聯名上奏,開清季國會請願運動之先河。次年春,袁世凱、張之洞聯合保薦楊度,說他「精通憲法,才堪大用」,進京出任憲政編查館提調,候補四品(他僅有舉人功名)。袁安排他在頤和園向皇族親貴演說立憲精義,極力主張開設民選議院。他是晚清朝廷「憲政專家」:
清政府關於『立憲』的文件多出於楊度之手。此時朝廷要搞『法治』了,號召王公大臣都要『學法』,於是,楊度被委任為高級『講師』,得以出入頤和園,為這些王公大臣們『惡補』法律常識,並開設了憲法講座。(王學泰)
在宣統三年(1911年)成立的「皇族內閣」中,楊度是統計局局長。楊度和袁世凱私交頗深,關系非同一般,又懷有知遇之感。他認定袁就是他要找的「非常之人」,而他就是帝師。當攝政王載灃要殺袁世凱時,楊度竟敢拒不草詔,冒死論救。武昌起義爆發後,他來到袁世凱的故鄉,成為袁的幕僚。1911年任袁世凱內閣學部大臣。他感到袁內部受到排擠。由於他與孫中山、黃興和袁世凱都有密切關系,因而與汪精衛一起發起「國事共濟會」;他作為袁的代表之一,負責南北調停。1912年秋,黃興在北京極力邀請他加入國民黨,他沒有答應。後來胡瑛等又請他入黨,他提出除非國民黨放棄政黨內閣的主張,他才可以考慮。他還請他的老師出山,王闓運曾任國史館館長。
民國三年(1914年),袁世凱解散國會後,楊任參政院參政。四年(1915年)4月,楊度呈送《君憲救國論》,「中國如不廢共和,立君主,則強國無望,富國無望,立憲無望,終歸於亡國而已……故以專制之權,行立憲之業,乃聖君英闢建立大功大業之極好機會。」深得袁世凱的贊許,稱之為「至理名言」。是年,在袁世凱政府學部副大臣任內與孫毓筠、劉師培、李燮和、胡瑛、嚴復等人共同發組織籌安會,任理事長。主張君主立憲,為袁世凱稱帝鼓吹。袁世凱對其恩寵有加,並親自賜匾題字,稱他為「曠代逸才」。洪憲帝制一出台,便遭到全國上下的唾罵聲討,在家鄉被罵為漢奸,他先前的好友梁啟超稱其為「下賤無恥、蠕蠕而動的嬖人」。次年6月,袁世凱卒,臨死前大呼「楊度誤我!」。楊度寫下挽袁聯:
共和誤中國,中國誤共和;千載而還,再評此獄。 君憲負明公,明公負君憲;九原可作,三復斯言。
章太炎論洪憲帝制失敗之關鍵,有所謂三個人反對三個人,其中首先就是梁啟超反對楊度。黎元洪繼任總統,發布懲辦通緝帝制禍首令,他列第一名。袁世凱死後,楊度心灰意冷,踲入空門,在天津、青島外國租界閉門學佛,在出世、超脫的佛學中重新思考人生、反省過去。以「虎禪師」為名寫了不少論佛的雜文和偈語。
民國六年(1917年)張勛復辟,邀請楊度入京參加,被他拒絕,他通電張、康「所可痛者,神聖之君憲主義,經此犧牲,永無再見之日。度傷心絕望,更無救國之方。從此披發入山,不願再聞世事。」他宣布披發入山,學佛參禪。他認為禪的基本精神就是無我,提出「無我主義」的「新佛教論」。民國七年被特赦返京。
轉變
君主立憲失敗後,他的政治主張逐漸轉向民主共和。十一年(1922年),陳炯明叛亂,他受孫中山委託,作為中山特使,通過夏壽田游說曹錕(夏壽田此時是曹的秘書),制止吳佩孚援陳,幫助孫中山度過政治危機。孫說:「楊度可人,能履行政治家諾言」(指東京時言)。1922年在上海加入中國國民黨。孫中山特電告全黨,稱楊度「此次來歸,志堅金石,幸勿以往見疑」。
此後楊度在山東張宗昌那裡策應過北伐,張宗昌對楊度也言聽計從,只有楊度曾為新聞記者林白水求情時,張宗昌才答應(可惜晚了一點)。他開始和一些共產黨員交往,接觸到馬克思主義,在上海時通過孫中山認識了李大釗。十六年(1927年)在北京設法營救李大釗、成舍我。十七年(1928年),寓居上海,佯以賣字畫為生,為杜月笙門下「清客」,為共產黨提供過不少情報。 加入中國互濟會,捐助過一筆不菲的經費。楊度的最後的一篇文章是為杜月笙寫的《杜氏家祠記》。楊度認為杜月笙是俠而儒的人物:「予初聞杜君名,意為其人必武健壯烈,意氣甚盛;及與之交,則謙抑山下,恂恂如儒者,不矜其善,不伐其能。人嚮往之,其德量使然也」。
十八年(1929年)秋,在白色恐怖之時,楊度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由潘漢年介紹,伍豪(周恩來)批准,秘密入黨,與周單線聯系。周離開上海後,由夏衍同他單線聯系。曾有人譏諷他投機,他駁道:「方今白色恐怖,雲何投機?」
楊度晚年根據孫中山的建議,准備撰寫的《中國通史》,做了許多准備,並寫好了大綱,然歲不與人未完成。民國二十年(1931年)他在上海租界因病去世,葬上海外國公墓。伍豪、潘漢年前往弔唁。楊度病中自題輓聯:
帝道真知,如今都成過去事; 醫民救國,繼起自有後來人。
他的黨員身份鮮有人知,直到四十多年後周恩來病危時才公之於世。1975年冬,周恩來在重病和王冶秋談話時說,在重新修訂《辭海》時,對中國近代歷史人物的評價要客觀公正。他特別提到了楊度晚年參加共產黨一事:「他晚年參加了黨,是我領導的,直到他死。」後來王就此事發表了《難忘的記憶》(1978年7月30日《人民日報》)。
家庭
楊度有二子:楊公庶和楊公兆,女兒楊雲慧。長子公庶,德國柏林大學化學博士,化工專家,曾任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秘書長,妻樂曼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被選為全國政協委員,後以80高齡病逝於北京。公兆為柏林大學地質學博士,曾任教於國立清華大學,妻葛敬安。他的一個曾孫楊念群發現了楊度日記(1896—1900)。
評價
他的恩師王闓運洪憲時在日記中寫道「弟子楊度,書痴自謂不痴,徒挨一頓罵耳。」王對他實行專制要通過「民主表決」的做法批評說「謗議叢生,知賢者不懼。然不必也,無故自疑。欲改專制,而仍循民意,此何理哉。」王曾說他「憨直」,不圓通。曾將他與蔡鍔比較,認為楊度才高氣傲,以澄清天下自許,往往是考慮不周,急於求成;蔡鍔智慮深沉,胸懷大志而不露鋒芒。如果蔡鍔能與楊度合作,他們的成就不可限量。
蔡鍔在遺囑中說「湘人楊度,曩倡《君憲救國論》,附袁以行其志,實具苦衷,較之攀附尊榮者,究不可同日語。望政府為國惜才,俾邀寬典。」
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中說袁世凱罵楊度是「蔣干」。盡管他為袁出力很多,但並未實現他帝師的目標,就連開國元勛也沒有當成,僅被授以勛四位和參政院參政等閑職。
作品
輓聯
挽師王闓運:
曠古聖人才,能以逍遙通世法; 平生帝王學,只今顛沛愧師承。
挽黃克強:
公誼不妨私,平日政見分弛,肝膽至今推摯友; 一身能敵萬,可惜霸才無命,死生自古困英雄。
挽蔡松坡:
魂魄異鄉歸,於今豪傑為神,萬里江山皆雨泣; 東南民力盡,太息瘡痍滿目,當時成敗已滄桑。
挽孫文:
英雄作事無它,只堅忍一心,能成世界能成我; 自古成功有幾,正瘡痍滿目,半哭蒼生半哭公。
挽梁任公:
事業本尋常,勝固欣然,敗亦可喜; 文章久零落,人皆欲殺,我獨憐才。
《黃河》,1904年楊度作詞,次年沈心工作曲,是一首影響較大的歌曲:
黃河黃河,出自昆侖山,遠從蒙古地,流入長城關。古來聖賢,生此河干。獨立堤上,心思曠然。長城外,河套邊,黃沙白草無人煙。思得十萬兵,長驅西北邊,飲酒烏梁海,策馬烏拉山,誓不戰勝終不還。君作鐃吹,觀我凱旋。
楊度 《虎禪師論佛雜文》三集;
劉晴波主編《楊度集》,1986年,湖南人民出版社;
《楊度日記》(1896—1900)北京市檔案館編,新華出版社;
《國賊孫文》、《無恥黃興》籌安會編寫。

⑽ 楊度是怎麼死的

病逝

楊度抄晚年根據孫中山的建議,准備撰寫的《中國通史》,做了許多准備,並寫好了大綱,然歲不與人未完成。
楊度晚年在上海認識了杜月笙,杜對楊很敬重。楊度在當時法租界住的小洋房就是杜月笙的。楊度對當時上海小報說他是杜月笙的徒弟不以為然,說:「我一沒遞過帖子,二沒點過香燭,我稱他杜先生,他叫我皙子兄,老實說,我不是青幫,只是清客而已。」1931年6月杜月笙在浦東的家祠落成,楊度寫了一篇《杜氏家祠記》,請鄭孝胥書寫,作為他們兩人的賀禮;此外,楊度還寫了一篇《杜氏家祠落成頌》,勒石立碑。杜月笙十分依重楊度,請其擔任落成典禮文書處主任,楊度感恩知遇,在人來客往,川流不息的辦事處,他朝夕忙碌,事必躬親,很為朋友盡責;杜月笙也很關心楊度,知他鴉片癮奇大,特囑人預備一副煙具,一張煙榻,好讓其忙中過癮。但終究近六十歲的年齡,又有肺病、胃病在身,楊度忙累之後,舊病復發,回家兩個多月後,便在上海租界因病去世了。逝世後安葬在萬國公墓(今宋慶齡陵園)。伍豪、潘漢年前往弔唁。楊度病中自題輓聯:
帝道真知,如今都成過去事;
醫民救國,繼起自有後來人。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