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悲愴奏鳴曲賞析

悲愴奏鳴曲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3-02 22:13:12

A. 貝多芬悲愴奏鳴曲圖示,曲式分析

第一樂章是庄嚴的慢板,然後是活躍的快板,由奏鳴曲式組成。引子好像是沉重的壓力伴隨著痛苦的嘆息,這是樂曲內容的重心。在快板的一段音樂中,表現了洶湧起伏、不可遏止的熱情。

B. 急求貝多芬悲愴奏鳴曲第一樂章呈示部主部的和聲分析~~如果回答滿意,追加高分

第一樂章:
引子(1-10)
呈示部(11-132或134)
(11-27)第一主題
(27-50)連接
(51-88)第二主題
(89-112)第一個結束主題
(113-121)第二個結束主題
(121-125)主要主題的雙片段
(125-132或134)連接

結束部(279-312)
(297-300)引用慢板引子
(301-305)引用第一主題部分
(305-312)動力結束

呈式部主部:是奏鳴曲式的開始部分,也是陳述第一主題的部分。

主題方面:富有動力性,熱情豪邁,剛勁有力,較少應用抒情性的主題。

調性方面:一般在主調上進行並結束在主調上。當主部結構為單二部或單三部時,它們的中間部分也可能轉至其它調。

結構方面:常見的有樂句、樂段或單三部曲式,早期的奏鳴曲式,結構比較短小,在貝多芬以後的奏鳴曲式中,也常有主部為三部性結構。

第一樂章是奏鳴曲式。悲壯的慢板引子揭開了全曲的序幕。第一小節嚴峻陰森的和弦象徵著殘酷命運的威脅,級進上行附點音符的哀求音調與之形成強烈的對比,這兩種因素的矛盾沖突,奠定了引子發展的基調。這個戲劇性動機是整個引子發展的核心: 接著,陰暗的減七和弦一次次鳴響,痛苦哀求的音調在高4度、高8度處反復模進出現,當曲調上行到高音"降A"時,一串下行的快速音型飄忽而過,使人彷彿聽到輕輕的嘆息。在引子結束處,從高音傾瀉而下的一連串快速半音且蘊積著反抗的情緒,為後面爆發的濤濤怒潮作準備。 呈示部的主部主題,以奮發向上、奔騰不息的音流反映了人們向命運挑戰的氣勢、與黑暗勢力搏擊的決心: 右手筆直上升的音型、堅定有力的節奏、左手分解八度的主音持續音一出現就具有召喚人們進行斗爭的力量。 副部活潑、抒情的主題在低音區和高音區一唱一和,感人動聽。左手舞曲性的伴奏織體,充滿生氣,表現了人們對幸福的嚮往和歡樂的遙想: 活躍的上行跳音,帶有倚音的附點音符和輕巧的三連音下行音調具有幻想的意味。濃重低音與明快高音的色彩對比更增加了歡樂的氣氛。它表現了厄運的幽靈無法阻擋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對幸福理想的憧憬。呈示部的結束部在降E大調上開始,以主部的材料變化寫成,左右手連續不斷的半音反向進行,掀起了更洶涌的反抗熱潮。這股音流從低到高、從弱到強,把主部的斗爭情緒推向高潮。整個呈示部在高潮出現的強勁和弦中結束。 展開部以引子的素材在g小調上開始,集中凝練的音樂形象,描繪了陰暗勢力、殘酷命運的威脅依然存在,受傷的心靈仍在隱隱作痛。接著激昂奮進的上行音調在左手分解八度持續音襯托下與引子中哀求音調的輕吟形成對照: 這兩種沖突因素互相交替先在e小調上出現,又在D大調、g小調上重復。接著,滾滾向前的分解和弦不斷蠕動象遠處傳來的雷鳴,昂揚激進的音調反復插入與之交替,掀起一個個浪潮。 第一樂章的再現部一往無前、堅定有力,以秋風掃落葉之勢奏出了勝利的凱歌,最後幾個所向披靡的和弦宣告了光明戰勝黑暗的勝利,顯示了人"扼住命運的咽喉"的力量和氣概。

C. 貝多芬悲愴奏鳴曲曲式分析

第一樂章:襲
引子(1-10)
呈示部(11-132或134)
(11-27)第一主題
(27-50)連接
(51-88)第二主題
(89-112)第一個結束主題
(113-121)第二個結束主題
(121-125)主要主題的雙片段
(125-132或134)連接

結束部(279-312)
(297-300)引用慢板引子
(301-305)引用第一主題部分
(305-312)動力結束

D. 急求悲愴奏鳴曲第二樂章賞析

全曲共分三個樂章:
第一樂章,c小調,極緩板,轉輝煌的快板,宏偉的奏鳴專曲式。開頭是一段相當屬長的充滿悲愴情緒的極緩板,後轉為快板,依舊悲愴的旋律中透露出一絲堅定。 重板的引子充滿古希臘式的悲劇氣氛,雄辯的語調具有巨人的氣概,絕無兒女情長似的纏綿悱惻,對命運的激憤之情和身處絕境卻剛毅不屈的氣度使聽者熱血沸騰。
第二樂章 如歌似的慢板,降A大調,2/4拍子。本樂章是極為優雅的慢板音樂,馨而虔敬,如同抒情的無詞歌曲。本樂章的主題是人們非常熟悉的一段旋律, 它曾被現代輕音樂隊改編為輕音樂曲,成為通俗音樂中的精品。
第三樂章,快板,c小調,2/2拍子,迴旋奏鳴曲式。樂章主題與第一樂章主題動機有相通之處,優美的旋律中帶有欠穩定的游移情緒,似乎處於一種徘徊不定的心態之中。一開頭便是如雨珠傾瀉而下的連奏,主部主題洋溢著青春的明快和不可抑制的生命活力,而在歡笑的背後,是微微的不安和騷動。大調的副部主題雖然明朗,卻也以急速的運動暗示著心態的不穩定。插部以一種宣言式的堅定語調表達了真正堅強穩定的意志。這個樂章的好幾個段落都有貝多芬慣用的「簽名式」結尾,讓人領略到作曲家的自信和瀟灑。

E. 幫忙把貝多芬的悲愴奏鳴曲式詳細的分析一下

第一樂章是庄嚴的慢板,然後是活躍的快板,由奏鳴曲式組成。引子好像是沉重的壓專力伴隨著痛苦的屬嘆息,這是樂曲內容的重心。在快板的一段音樂中,表現了洶湧起伏、不可遏止的熱情。

悲愴的主題就好比一個被通知的患了無法治癒的絕症的患者一樣,要說如果<第一樂章>初聞噩耗如晴天霹靂般病人無法接受這一事實,心中一直在反問自己是我得了不治之症嗎,是不是在做夢,感情激昂過後,進入<第二樂章>,病人接受了這個事實,他回憶起自己曾經渡過的那些值得回憶的歲月,平靜而略帶一絲傷感之情在心頭徘徊,此時進入<第三樂章>,病人感覺不能在只生活在回憶里,奔向了新的生活,讓自己在剩下的不多的歲月里充實的過完每一天,在平靜中離開人世,全曲結束。從整體來看,全曲結構嚴謹,感情發展豐富。傷感中略帶激情,激情中暗透悲傷,至始至終都在圍繞悲愴進行敘述,是其奏鳴曲中的一顆耀眼的明珠。
三樂章,快板的迴旋曲

F. 鑒賞 第六悲愴交響曲

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響曲《悲愴》賞析:
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響曲(悲愴)
大約在1893年八月末至九月間完成,為作者的代表作。柴科夫斯基自認為這部交響曲是他一生中最成功的作品,也是他最得意的傑作。本曲首演於同年的十月二十八日,六天之後,作者不幸染上霍亂,與世長辭。本曲終成為柴科夫斯基的「天鵝之歌」。
這首交響曲正如標題所示,強烈地表現出「悲愴」的情緒,這一點也就構成本曲的特色。柴科夫斯基音樂的特徵,如旋律的優美,形式的均衡,管弦樂法的精巧等優點,都在本曲中得到深刻的印證,因此本曲不僅是柴科夫斯基作品中最著名、最傑出的樂曲之一,也是古今交響曲中第一流的精品。
本交響曲旨在描寫人生的恐怖、絕望、失敗、滅亡等,充滿了悲觀的情緒,而否定了一切肯定、享受人生的樂觀情緒。作者在本曲中也刻意描寫了人們為生活而奔忙的情景,但他揭示了一個永恆的真理——死亡是絕對的、無可避免的,而生活中的所有歡樂都是轉瞬即逝的。作者所體現出的這類情緒,實際上反映的是在沙皇俄國末期,俄羅斯人民處於一種被壓抑狀況下的真實心態。
本曲雖屬於標題音樂,但決不是針對某一特定事件或某一特殊個人的感情描寫,只是以抽象手法表現人類共同具有的悲愴情緒而已。因此有的樂評家認為,本曲不應視為純粹的標題音樂。
全曲共分為四個樂章:
第一樂章 慢板,轉不很快的快板,b小調,4/4拍子,奏鳴曲形式。序奏為慢板,低音提琴以空虛的重音作為引子,由低音管在低音區演奏出呻吟般的旋律,其他樂器則如嘆息般地繼續。樂曲自開始就籠罩在一種煩躁不安的陰沉氣氛中。主部的第一主題快速而富節奏感地奏出,給人以苦惱、不安和焦燥的印象。之後樂曲的速度旋即轉成行板,第二主題哀愁而美麗,有如暫時拋卻苦惱而沉入幻想中一般。本樂章的終結部十分柔美、溫和,旋律在平靜的伴奏下伸展,形成謎一樣的結尾。
第二樂章 溫柔的快板,D大調,5/4拍子。自始自終 一貫單純的色彩,其構想似乎來自俄羅斯民謠。5/4拍子的分配方式為, 各小節的前半部分為二拍,後半部分為三拍,形成了不安定而又稍快的音樂,全樂章呈現出昏暗、低迷的狀態。主部的主要旋律具有舞蹈般的節奏,卻又盪漾著一絲不安的空虛感
第三樂章 甚活潑的快板,G大調,4/4拍子,諧謔曲與進行曲混合而無發展部的奏鳴曲式。這一樂章的主要內容反映了人們四處奔忙、積極生活的景象,有人認為這一樂章體現出作者對過去的回憶。本樂章第一主題為諧謔曲式,輕快、活潑,與前兩個樂章的主題形成對比。
樂章的第二主題很像義大利南部的一種民族舞蹈音樂——塔蘭泰拉舞曲,其主要旋律具有戰斗般的感覺,但這一主題在進行曲般的旋律中,並沒有明朗、快活的氣息,反而呈現出一種悲壯感。 這一主題旨在表現人類的苦惱爆發時,所發泄出的反抗力量。
此部分略經擴展後,再次出現詼諧曲主題而達到高潮。緊接著進行曲主題再現,樂章的終結部便在進行曲主題片斷堆積的形態下強烈地結束。
第四樂章 終曲,哀傷的慢板,b小調,3/4拍,自由的三段體。 本樂章的主題極為沉鬱、晦暗(一般交響曲的終曲都是最為快速、壯麗的樂章,而本交響曲正相反,充分強調了「悲愴」的主題),悲傷的旋律在兩聲圓號的襯托下顯得更加凄涼片段。
本樂章在無限凄寂當中結束。這一樂章正如本交響曲的標題,描寫人生的哀傷、悲嘆和苦惱,凄怨感人,有深沉的悲愴之美。

G. 急求貝多芬的悲愴的音樂鑒賞

c小調第八號鋼琴奏鳴曲《悲愴》Op.13, 這是達到了貝多芬早期鋼琴奏鳴曲之頂峰的傑作,也是因其戲劇性的優美旋律而為世人所熟悉的作品。本曲無論在內容、旋律和結構等諸多方面,都滲透著一種曰耳曼民族特有的理性,這也是貝多芬等德國音樂家共有的特質。本曲的演奏技巧並不太難,因此被演奏的機會也非常之多,更是許多鋼琴初學者愛不釋手的曲目。在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中,《悲愴》是第一首由他本人親自寫上標題的作品。關於"悲愴"這個辭匯,與貝多芬後半生那感人肺腑而又凄愴深刻的悲劇性生活還有相當的一段距離,因為這畢竟是他的早期作品。
看「悲愴」的譜子時,發現譜子的開始處只記著Grave——重板,音樂中更多的是英雄氣概而非「悲愴」。而在聽到肯普夫、施納貝爾、巴克豪斯、巴倫波伊姆等人演奏的這首樂曲錄音時,我就更想探究這首氣勢磅礴的奏鳴曲何以會有一個與其音樂精神並不很符合的名字了。 原來,這個形容詞是貝多芬自己寫上去的。在這首作於1798—1799年間的標號為op.13的鋼琴奏鳴曲初版扉頁上,貝多芬寫著「Grande Sonata Pathetique」(悲愴大奏鳴曲)。在他的32部鋼琴奏鳴曲中,只有這一部和op.81a「告別」是由作曲家自己加上標題的。二十八、九歲的貝多芬,正值青春年華,事業蒸蒸曰上,為什麼要寫上這么一個標題呢?羅曼·羅蘭在他著名的《貝多芬傳》中回答了我的疑問:
「……然而痛苦已在叩門;它一朝住在他的身上之後就永遠不再退隱。1796年至1800年間,耳聾已開始它的酷刑。」1801年,貝多芬在給韋該勒的信上寫道:
「我過著一種悲慘的生活。兩年以來我躲避著一切交際,因為我不可能與人說話:我聾了。要是我干著別的職業,也許還可以,但在我的行當里,這是可怕的遭遇啊。我的敵人們又將怎麼說,他們的數目又是相當可觀!……在戲院里,我得坐在貼近樂隊的地方,才能懂得演員的說話。……人家柔和地說話時,我勉強聽到一些,人家高聲叫喊時,我簡直痛苦難忍……我時常詛咒我的生命……普盧塔克 教我學習隱忍。我卻願和我的命運挑戰,只要可能;但有些時候,我竟是上帝最可憐的造物……隱忍!多傷心的避難所!然而這是我唯一的出路。」 「悲愴」奏鳴曲本身和這封信,揭示出了貝多芬的英雄性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題目「悲愴」,隱藏著生命的磨難,流露出內心的痛苦。但音樂的本體,更多的是對不幸遭遇的「隱忍」,對命運的「挑戰」和抗爭,對現實的超越和升華,對理想的執著和堅定。
貝多芬的「悲愴」奏鳴曲可以說是完美的音樂典範————它是曰記式的生活狀態的反映,而貝多芬在他的音樂聲中告訴我們,他已超越了現實,擺脫了塵世的困苦,在精神上他是勝利者。 有人曾將這首奏鳴曲與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相比較,指出在這兩部作品中,存在著共同的「青春的哀傷感」。 可能人們是從這個標題出發,將它和當時德國社會中普遍存在的一種情緒相對應而作出這種結論的。確實,在歌德的 《少年維特之煩惱》中,在莫扎特的g小調第40交響曲中,都彌漫著類似的情緒。但貝多芬畢竟有其獨特的個性,實際上,他的作品中彌漫著的是一股蓬勃的生命力,同時也彌漫著一種對無限、對理想的渴望。他已經超越了自己的肉體上和生活中的種種痛苦、恐懼、忍讓、敬畏,他感悟到了生命的升華。正如E·T·A·霍夫曼所說:「人的心在塵世之物中感悟超塵世之物。」
貝多芬在他的生活中感覺到了悲愴,感悟到了生命中自我的力量,他將這些寫進了這部奏鳴曲,用音樂把我們帶出生命的軀殼,導向那無垠的精神疆域,向我們的靈魂中灌注了英雄的理想和人格。
「我的王國是在天空。」
「我是替人類釀制醇醪的酒神。是我給人以酒神上至高的熱狂 「我們這些精神上無限而生命有限的人,就是為了痛苦和歡樂而生的。幾乎可以這樣說:最優秀的人物通過痛苦才能得到歡樂。」

貝多芬在自己的痛苦中培育出精純美麗的花朵,獻給世人,解救世人,造福世人,他是人類的英雄,人類的普羅米修斯。

H. 貝多芬第八鋼琴奏鳴曲《悲愴》作品分析怎麼寫

貝多芬悲愴奏鳴曲
《悲愴》奏鳴曲是反抗殘酷命運與黑暗勢力,追求美好理想和幸福人生的雄偉詩篇。全曲充滿著斗爭的力量和熱烈追求的激情。第一樂章是奏鳴曲式。悲壯的慢板引子揭開了全曲的序幕。第一小節嚴峻陰森的和弦象徵著殘酷命運的威脅,級進上行附點音符的哀求音調與之形成強烈的對比,這兩種因素的矛盾沖突,奠定了引子發展的基調。這個戲劇性動機是整個引子發展的核心: 接著,陰暗的減七和弦一次次鳴響,痛苦哀求的音調在高4度、高8度處反復模進出現,當曲調上行到高音"降A"時,一串下行的快速音型飄忽而過,使人彷彿聽到輕輕的嘆息。在引子結束處,從高音傾瀉而下的一連串快速半音且蘊積著反抗的情緒,為後面爆發的濤濤怒潮作準備。 呈示部的主部主題,以奮發向上、奔騰不息的音流反映了人們向命運挑戰的氣勢、與黑暗勢力搏擊的決心: 右手筆直上升的音型、堅定有力的節奏、左手分解八度的主音持續音一出現就具有召喚人們進行斗爭的力量。 副部活潑、抒情的主題在低音區和高音區一唱一和,感人動聽。左手舞曲性的伴奏織體,充滿生氣,表現了人們對幸福的嚮往和歡樂的遙想: 活躍的上行跳音,帶有倚音的附點音符和輕巧的三連音下行音調具有幻想的意味。濃重低音與明快高音的色彩對比更增加了歡樂的氣氛。它表現了厄運的幽靈無法阻擋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對幸福理想的憧憬。呈示部的結束部在降E大調上開始,以主部的材料變化寫成,左右手連續不斷的半音反向進行,掀起了更洶涌的反抗熱潮。這股音流從低到高、從弱到強,把主部的斗爭情緒推向高潮。整個呈示部在高潮出現的強勁和弦中結束。 展開部以引子的素材在g小調上開始,集中凝練的音樂形象,描繪了陰暗勢力、殘酷命運的威脅依然存在,受傷的心靈仍在隱隱作痛。接著激昂奮進的上行音調在左手分解八度持續音襯托下與引子中哀求音調的輕吟形成對照: 這兩種沖突因素互相交替先在e小調上出現,又在D大調、g小調上重復。接著,滾滾向前的分解和弦不斷蠕動象遠處傳來的雷鳴,昂揚激進的音調反復插入與之交替,掀起一個個浪潮。 第一樂章的再現部一往無前、堅定有力,以秋風掃落葉之勢奏出了勝利的凱歌,最後幾個所向披靡的和弦宣告了光明戰勝黑暗的勝利,顯示了人"扼住命運的咽喉"的力量和氣概。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