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雨霖鈴賞析短

雨霖鈴賞析短

發布時間: 2021-03-02 12:37:16

1. 雨霖鈴情景賞析100字兒

2. 雨霖鈴的全文及賞析

《雨霖鈴》為詞牌名,以此詞牌填詞的文人不勝枚舉,不知道樓主要的是哪篇《雨霖鈴》的賞析,這里就為樓主獻上篇柳永的《雨霖鈴》以及賞析,希望能對樓主有幫助。

雨霖鈴 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dū)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nǎ)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賞析一
詞以「傷離別」為主線,目錄清晰。開首三句道出時間、地點、景物。以凄清景色揭開了離別的序曲:清秋節令的「寒蟬」,襯托著「凄切」悲涼秋景。人將別、日已晚、雨乍停、蟬聲切。惜別的長亭,凄涼的深秋。壯士分別尚且悲傷,更何況這對一別可能成永訣的戀人呢?「都門」三句,寫離別時的心情。設宴帳中,本欲多「留戀」片刻,怎奈「蘭舟催發」,這樣的餞別酒,飲起來怎能不「無緒」?欲留不得,欲飲無緒,矛盾之極。「蘭舟」,相傳魯班刻木蘭樹為舟(見〈〈述異記〉〉),後用蘭舟作船的美稱。「執手」兩句,將惜別推向高潮。手拉著手面對依依惜別的戀人,淚眼對著淚眼,縱有千言萬語,因悲痛氣塞而一句也說不出來。這是分別時的情景。對照蘇東坡的悼亡妻的《江城子》中「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我們能更好地理解。以上三小節極盡了回環、頓挫、吞吐之能事。「念去去」兩句,則承上啟下,筆隨意轉,有如浩瀚長江,一瀉千里。千里煙波,楚天空闊,設想到別後的道路遙遠而漫長。就此一別,人各東西,對情人的思念有如楚地沉沉煙波,伴隨情人左右。

下片以「多情自古傷離別」起承上下文。人間最苦是情種,「離別」是導致「最苦」的直接原因。「更那堪」在「冷落清秋節」之時。「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酒入愁腸愁更愁,詞人因「無緒」而飲的悶酒極易使人沉醉。設想一下,詞人追隨載著情人的蘭舟,沿著栽滿楊柳的汴河岸,一直追下去,直到殘月西沉,曉風漸起,才吹醒痴情的詞人。楊柳是古代最能代表惜別之物,故汴水兩岸廣栽楊柳。「楊柳岸,曉風殘月」是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代表了柳詞通俗,以白描見長的風格。宋代俞文豹《吹劍錄》載:東坡在玉堂,有幕士善歌,因問:「我詞何如柳七?」對曰:「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歲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指蘇東坡的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這段話說明柳詞婉約纏綿,蘇詞豪放曠達兩種詞風。「此去經年」由今夕推及經年,由眼前的「無語凝咽」設想到「暮藹沉沉楚天闊」,更推及「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一波三嘆,想像別後相思的苦況,更深一層。「凄、苦、慘、悲、痛、恨、愁」貫穿始終,令人不忍再讀。這首詞寫來極有層次、曲折回環,以千種風情襯盡了羈旅愁苦,人間別恨。真可謂想見難,別更難。

《雨霖鈴》抒寫柳永在汴京同戀人分手時的離愁別恨,藝術手法相當高。概而言之有一托物言情、廣用白描。如「寒蟬凄切」「驟雨初歇」「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本詞白描手法相當好。刻畫人物神態,如「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臨別時千言萬語,竟無從說起。幾筆勾勒,傳神地道出情人分手時那一剎那,內心世界相當豐富。再如「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托物言情,展現情思:捕捉了月西沉、天將曉的情景;楊柳岸使人聯想到折柳贈別的習俗,依依楊柳,綿綿別情。二、點綴渲染,恰到好處。劉熙載《藝概》中談到:詞有點(點綴)、有染(渲染)。柳耆卿《雨霖鈴》雲:「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上兩句點出離別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點染之間,不得有它語相隔,隔,則警句亦成死灰亦。此意乃是以畫法論詞,從中可看出柳詞中有畫,反復渲染。既精雕細刻,又大膽潑墨,前後照應,委婉自如。柳詞的點染技巧,確實達到很高的成就。柳詞對蘇軾、秦觀、周邦彥等名家在不同程度上有一定的影響。但也應看到柳詞有的句子過於平俗,尚欠文雅。

賞析二
此詞為抒寫離情別緒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詞和有宋一代婉約詞的傑出代表。詞中,作者將他離開汴京與戀人惜別時的真情實感表達得纏綿悱惻,凄婉動人。詞的上片寫臨別時的情景,下片主要寫別後情景。全詞起伏跌宕,聲情雙繪,是宋元時期流行的「宋金十大麴」之一。起首三句寫別時之景,點明了地點和節序。《禮記?月令》雲:「孟秋之月,寒蟬鳴。」可見時間大約在農歷七月。然而詞人並沒有純客觀地鋪敘自然景物,而是通過景物的描寫,氛圍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別意。秋季,暮色,驟雨寒蟬,詞人所見所聞,無處不凄涼。「對長亭晚」一句,中間插刀,極頓挫吞咽之致,更准確地傳達了這種凄涼況味。這三句景色的鋪寫,也為後兩句的「無緒」和「催發」,設下伏筆。「都門帳飲」,語本江淹《別賦》:「帳飲東都,送客金谷。」他的戀人在都門外長亭擺下酒筵給他送別,然而面對美酒佳餚,詞人毫無興致。接下去說:「留戀處、蘭舟催發」,這七個字完全是寫實,然卻以精煉之筆刻畫了典型環境與典型心理:一邊是留戀情濃,一邊是蘭舟催發,這樣的矛盾沖突何其類銳!這里的「蘭舟催發」,卻以直筆寫離別之緊迫,雖沒有他們含蘊纏綿,但卻直而能紆,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於是後面便迸出「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二句。寥寥十一字,語言通俗而感情深摯,形象逼真 ,如在目前。真是力敵千鈞!詞人凝噎在喉的就「念去去」二句的內心獨白。這里的去聲「念」字用得特別好,讀去聲,作為領格,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轉,下啟「千里」以下而一氣流貫。「念」字後「去去」二字連用,則愈益顯示出激越的聲情,讀時一字一頓,遂覺去路茫茫,道里修遠。「千里」以下,聲調和諧,景色如繪。既曰「煙波」,又曰「暮靄」,更曰「沉沉」,著色一層濃似一層 ;既曰「千里」,又曰「闊」,一程遠似一程。道盡了戀人分手時難舍的別情。

上片正面話別,下片則宕開一筆,先作泛論,從個別說到一般。「多情自古傷離別」意謂傷離惜別,並不自我始,自古皆然。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一句,則極言時當冷落凄涼的秋季,離情更甚於常時。「清秋節」一辭,映射起首三句,前後照應,針線極為綿密;而冠以「更那堪」三個虛字,則加強了感情色彩,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為明顯、深刻。「今宵」三句蟬聯上句而來,是全篇之警策。成為柳永光耀詞史的名句。這三句本是想像今宵旅途中的況味,遙想不久之後一舟臨岸,詞人酒醒夢回,卻只見習習曉風吹拂蕭蕭疏柳,一彎殘月高掛楊柳梢頭。整個畫面充滿了凄清的氣氛,客情之冷落,風景之清幽,離愁之綿邈,完全凝聚在這畫面之中。這句景語似工筆小幀,無比清麗。清人劉熙載在《藝概》中說:「詞有點,有染。柳耆卿《雨霖鈴》雲:『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上二句點出離別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點染之間 ,不得有他語相隔,隔則警句亦成死灰矣。」也就是說,這四句密不可分 ,相互烘托,相互陪襯,中間若插上另外一句,就破壞了意境的完整性,形象的統一性,而後面這兩個警句,也將失去光彩。「此去經年」四句,改用情語。他們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總感到歡娛;可是別後非止一日,年復一年,縱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賞的興致,只能徒增煩惱。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遙應上片「 念去去」;「經年」二字,近應「今宵」,在時間與思緒上均是環環相扣,步步推進。「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以問句歸納全詞,猶如奔馬收韁,有住而不住之勢;又如眾流歸海,有盡而未盡之致。

此詞之所以膾炙人口,是因為它在藝術上頗具特色,成就甚高。早在宋代,就有記載說,以此詞的纏綿悱惻、深沉婉約,「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這種格調的形成,有賴於意境的營造。詞人善於把傳統的情景交融的手法運用到慢詞中,把離情別緒的感受,通過具有畫面性的境界表現出來,意與境會,構成一種詩意美的境界,繪讀者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全詞雖為直寫,但敘事清楚,寫景工緻,以具體鮮明而又能觸動離愁的自然風景畫面來渲染主題,狀難狀之景,達難達之情,而出之以自然。末尾二句畫龍點睛,為全詞生色,為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賞析三
在群星璀璨的北宋詞壇上,柳永是耀眼的明星之一。南宋葉夢得在《避暑錄話》中記有「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即為證明。在不勝枚舉的柳詞中,《雨霖鈴》是流傳最廣的佳作之一。後人有「曉風殘月柳三變,滴粉揉酥左與言」的謔語。柳永,原名三變,字耆卿。少年時到汴京應試,由於擅長詞曲,熟悉了許多歌妓,並替她們填詞作曲,表現了一種浪子作風。當時有人在仁宗面前舉薦他,仁宗只批了四個字說:「且去填詞」。柳永在受了打擊之後,別無出路,就只好以開玩笑的態度,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在汴京、蘇州、杭州等都市過著一種流浪生活。由於失意無聊,流連坊曲,在樂工和歌妓們的鼓舞之下,這位精通音律的詞人,才創作出大量適合歌唱的新樂府(慢詞),受到廣大市民的歡迎。

自古以來,表現男女離別之情的詩詞曲賦層出不窮,而獨有柳永的慢詞《雨霖鈴》經久不衰,傳誦至今,這確實有很值得研究。探其中緣由,固然與作者坎坷的身世經歷有著密切的關系,但我認為,《雨霖鈴》的成功還在於其獨到的表現手法:層次分明,語意明確,鋪敘景物,傾吐心情,絕少掩飾;善於用「點染」法,反復塗抹,渲染效果。下面就《雨霖鈴》作一粗淺分析:

這首寫離情的詞,可謂淋漓盡致,備足無余。全詞圍繞「傷離別」而構思,層次特別清楚,語言簡潔明了。先寫離別之前,重在勾勒環境;次寫離別時候,重在描寫情態;再寫別後想像,重在刻劃心理。三個層次,層層深入,從不同層面上寫盡離情別緒,可嘆為觀止。

詞的起頭三句點明時間、地點、景物,事件是與自己心愛的人餞別。晚上,陣雨才停,知了發出凄切的鳴叫,長亭送別,叫人如何能夠忍受這離別的痛苦!這蟬鳴助添悲涼,而一開始即道出「凄切」,為這首詞定了調子。這一層展開了一個凄涼的氛圍。「都門」兩句,極寫餞別時的心情,委婉曲折。兩情依依,難舍難分之際,客船卻不斷催促。心理矛盾,欲飲無緒,欲留不得。由此可窺見留戀之情深。「執手」兩句,再加深塗抹,在「執手」、「相看」、「無語」中更使人傷心失魄。這一層極寫留戀之情。以上兩層極盡回環、頓挫、吞吐之能事,足以使人為之嗚咽。「念去去」以後,則大氣包舉,一瀉千里,似江流出峽,直馳平川,詞亦直抒胸懷。以「念」這一領字帶起,表明是設想別後的道路遼遠,「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浩渺的煙波,沉沉的暮靄,遼闊的天空,全是寫景,實際上全含的是情,襯托出旅人前途茫茫,情人相見無期,景無邊而情無限。換頭以情起,嘆息從古到今離別之可哀,「傷離別」點明這首詞的主旨。「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句又將推進一層,更何況我正在冷落清秋的時節呢,這是多麼難以忍受啊!這是把江淹《別賦》中「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和宋玉悲秋的情思兩者結合起來,提煉出這兩句。把古人這種感受融化在自己的詞句中,更賦予以新的意義。「今宵」二句,又進一步推想別後的凄涼,然而景物清麗真切,真象別者酒醒後在船中之所見。這一句妙在景中有情。「昔我往矣,楊柳依依。」(《詩經·採薇》)也是寫離別的。離別的人一看到楊柳,就會想起離別時依依不捨的場面,就會浮現出贈柳昔別的情景,心中就會湧起一縷縷離愁。「楊柳岸」三字明寫眼前景而暗寫別時情,顯得含蓄而有餘味。幾如身歷其境,忘其是設想了。「此去」二句,再推想別後長久的寂寞,虛度美好年華。「便縱有」兩句,再從上兩句的遭遇,深入下去,嘆後會難期,風情無人訴說,藝術地把離別之情推向高潮。以上第三層真是「余恨無窮,餘味不盡」(唐圭璋《唐宋詞簡釋》)。

這首詞寫將別、臨別以及別後的種種設想,以白描的手法鋪敘景物,傾吐心情,層次分明,語意明確,絕少掩飾假借之處。尤其是把別後的情景描寫得比真的還真,又以景視之,使人不覺得是虛構的,足見柳永的藝術手法之高妙。所以有人稱其「微妙則耐思,而景中有情。……『楊柳岸曉風殘月』,所以膾炙人口也。」(謝章鋌《賭棋山莊詞話》)又有人認為「『千里煙波』,惜別之情已騁;『千種風情』,相期之願又賒。真所謂善傳神者。」(李攀龍《草堂詩余雋》)這都道出這首詞的妙處的。但我覺得劉熙載在《藝概》中的「點染」之說,更是值得稱述的。他認為:

詞有點染,耆卿《雨霖鈴》「念去去」三句,點出離別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三句染之。點染之間,不得有他語相隔,否則警句亦成死灰矣。

劉熙載的這段評論,實際上是以畫法論詞,看出在柳詞中的加深描繪,反復塗抹的技巧。既精微入里,而又大膽潑墨。也就是柳詞中抒情與寫景在章法和修辭的巧妙運用,可謂詞中有畫。而其中抒情,尤寄寓哲理。所謂「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清秋離別,多情那堪?感情極為沉痛,而染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更是傷心而又凄涼,情景妙合無痕,這一別後之情景,又是加「念去去」三句之點化而得,前後照應,委婉自如。柳詞在點染方面的技巧運用,確是達到很高的成就的,在這首詞里最為突出。(段秉武)

賞析四
《雨霖鈴》是柳永著名的代表作。這首詞是詞人在仕途失意,不得不離京都(汴京,今河南開封)時寫的,是表現江湖流落感受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這首詞寫離情別緒,達到了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詞的主要內容是以冷落凄涼的秋景作為襯托來表達和情人難以割捨的離情。宦途的失意和與戀人的離別,兩種痛苦交織在一起,使詞人更加感到前途的暗淡和渺茫。

全詞分上下兩闋。

上闋主要寫餞行時難舍難分的惜別場面,抒發離情別緒。

起首「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三句寫環境,點出別時的季節是蕭瑟凄冷的秋天,地點是汴京城外的長亭,具體時間是雨後陰冷的黃昏。通過這些景物描寫,融情入景,點染氣氛,准確地將戀人分別時凄涼的心情反映了出來,為全詞定下凄涼傷感的調子。真正做到了字字寫景而字字含情。

「都門帳飲」是寫離別的情形。在京城門外設帳宴飲,暗寓仕途失意,且又跟戀人分手。「無緒」,指理不出頭緒,有「剪不斷,理還亂」的意思。寫出了不忍別離而又不能不別的思緒。「留戀處,蘭舟催發」。正在難分難舍之際,船家又陣陣「催發」。透露了現實的無情和詞人內心的痛苦。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是不得不別的情景。一對情人,緊緊握著手,淚眼相對,誰也說不出一句話來。這兩句把彼此悲痛、眷戀而又無可奈何的心情,寫得淋漓盡致,一對情人傷心失魄之狀,躍然紙上。這是白描手法,所謂「語不求奇,而意致綿密」。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寫別後思念的預想。詞中主人公的黯淡心情給天容水色塗上了陰影。一個「念」字,告訴讀者下面寫景物是想像的。「去去」是越去越遠的意思。這二字用得極好,不願去而又不得不去,包含了離人無限凄楚。只要蘭舟啟碇開行,就會越去越遠,而且一路上暮靄深沉、煙波千里,最後漂泊到廣闊無邊的南方。離愁之深,別恨之苦,溢於言表。從詞的結構看,這兩句由上闋實寫轉向下闋虛寫,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下闋著重寫想像中別後的凄楚情景。

開頭作者先宕開一筆,把自己的感情賦予普遍的意義:「多情自古傷離別」。意謂自古以來多情者都會因離別傷心。「自古」兩字,從個別特殊的現象出發,提升為普遍、廣泛的現象,擴大了詞的意義。但接著「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一句,則強調自己比常人、古人承受的痛苦更多、更甚。江淹在《別賦》中說:「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作者把古人這種感受融化在自己的詞中,而且層層加碼,創造出新意。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這是寫酒醒後的心境,也是他飄泊江湖的感受。這兩句妙就妙在用景寫情,真正做到「景語即情語」。「柳」、「留」諧音,寫難留的離情;曉風凄冷,寫別後的寒心;殘月破碎,寫今後難圓之意。這幾句景語,將離人凄楚惆悵、孤獨憂傷的感情,表現得十分充分、真切,創造出一種特有的意境。難怪它為人稱道,成為名句。

再從今後長遠設想:「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這四句更深一層推想離別以後慘不成歡的境況。今後漫長的孤獨日子怎麼挨得過呢?縱有良辰好景,也等於虛設,因為再沒有心愛的人與自己共賞;再退一步,即便對著美景,能產生一些感受,但又能向誰去訴說呢?總之,一切都提不起興致了,這幾句把詞人的思念之情、傷感之意刻劃到了細致入微、至盡至極的地步,也傳達出彼此關切的心情。結句用問句形式,感情顯得更強烈。

《雨霖鈴》全詞圍繞「傷離別」而構思,先寫離別之前,重在勾勒環境;次寫離別時刻,重在描寫情態;再寫別後想像,重在刻劃心理。不論勾勒環境,描寫情態,想像未來,詞人都注意了前後照應,虛實相生,做到層層深入,盡情描繪,情景交融,讀起來如行雲流水,起伏跌宕中不見痕跡。這首詞的情調因寫真情實感而顯得太傷感、太低沉,但卻將詞人抑鬱的心情和失去愛情的痛苦刻劃的極為生動。古往今來有離別之苦的人們在讀到這首《雨霖鈴》時,都會產生強烈的共鳴。

賞析五
詞是文學史上一種特殊的詩體,最早源於古樂府,興起於唐代,經過晚唐五代的發展,至宋代已極為繁榮。「宋詞」已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專用名詞。宋代不僅詞家眾多,且風格亦多樣。詞本以婉約風格為主,到北宋蘇軾才始創豪放一派。柳永是宋代婉約詞派的代表詞人,他繼承發展了突出男歡女愛,別恨離愁的婉約詞風,剪紅刻翠的「艷科」,旖旎溫柔的「情語」,成了柳詞的主題。《雨霖鈴》便是柳詞中最能體現這種風格的傑作。

《雨霖鈴》這首詞是作者離開汴京(當時為北宋首都),與情人話別之作。從上片的描寫,我們可以這樣想像:一個深秋的傍晚,北宋京都汴梁(今河南開封)郊外,一個臨時搭起的帳篷內,一對男女飲酒話別。帳外,寒蟬凄慘地哀鳴,好象在為他倆傷別而哭泣。那不遠處的長亭,已經隱隱約約,可見天色將晚,一場大雨也剛剛停歇。天將晚,雨已停,河邊不時傳來艄公的喊聲:「快上船吧,要開船了!」兩人不得已徐徐站起,移步出帳外,萬般依戀之際,此刻可真的要分手了。你看他們雙手相擁,淚眼相看,竟然一句話也說不出。船開了,人去了,漸行漸遠。情人岸邊佇立,含著淚,舉著手,一直目送那蘭舟消失在無邊無際的暮靄里。

這就是發生在九百四十年前的北宋詞人柳永與情人話別的場面,也就是《雨霖鈴》上片所寫的內容。首句「寒蟬凄切」,點明節令——深秋,「蟬」而「寒」,鳴音「凄切」,渲染了悲涼的環境氣氛,為下文傷別張本,也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調。「對長亭晚」,交代時間、地點,「驟雨」,描寫天氣。天下雨,正好停留;時將晚,停留時間有限,他們多麼希望雨不停,天不晚啊!「都門帳飲」,可知寫京都之事,言別離之情。一桌好酒好菜,怎奈二情傷別,滿腹離愁,何來心思。實在是食之不香,飲而不暢,是謂「無緒」。乘船的「留戀」情人不忍別,撐船的眼看天將晚不得不割斷他們的情絲而「催發」,這種主觀意願與客觀形勢之矛盾,使別情達到高潮。「執手」二句,生動細膩,描情繪意,絕妙無比。彷彿在舞台上看到的那生旦主角,兩手相擁,兩肩上聳,訴無語,泣無聲,比千言萬語,嚎啕大哭,悲之更切。表面寫兩人分手之情狀,實際暗寫了他們極其復雜微妙的內心活動。柔情蜜意千千萬,唯在淚花閃爍間。「念去去」兩句,為近景遠景相連,虛景實景交融。煙波千里,楚天廣闊,茫茫天涯,何處是歸程?離愁別緒都幾許?風吹浪涌融暮靄。這不僅襯寫了別後悵然空虛的心情,同時也暗示了作者在政治上失意後迷茫的前程。

《雨》詞下闋主要寫別後的痛苦。傷情離別,自古皆然,可萬不該在這冷落清秋的時節,這叫人怎能忍受?第二句照應首句,「清秋」應「寒蟬」,襯托出自己的離情比古人更深,意義翻新,不入俗結。「今宵」二句為千古傳誦名句。「酒醒」遙接上片「帳飲」,可見當時雖然情「無緒」,然借酒澆愁,還是沉醉了。扁舟夜發,愁醉迷濛,忽然醒來,想必已是拂曉。驚起忙尋覓,情人在何處?所見者唯楊柳岸上曉風殘月也。清秋的曉風是涼的,「月」前著一「殘」字,而境界全出矣。更襯託了詞人當時凄清悲涼冷落的心境。此刻的離愁別緒如風卷浪擁,不可遏止。真是「離愁波涌楊柳岸,別緒風連殘月邊」。

「此去經年」以下四句虛寫想像別後的情景。作者由「今宵」想到「經年」,由「千里煙波」想到「千種風情」,由「無語凝咽」想到「更與何人說」。作者離開情人,寂寞凄涼,孤獨萬分,從今後即使有良辰美景,也只形同虛設,然而越是有良辰美景,就越發使人念情傷神。恐怕今後只能在「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中虛度余日了。最後兩句中,一「便」一「更」,表明念之心切,愛之情深。

《雨霖鈴》這首詞主要以冷落凄涼的秋景來襯托情人難以割捨的離情,可以看出,作者當時在仕途上失意,不得已離京遠行,這種抑鬱的心情和失去愛情慰藉的痛苦交織在一起,便譜成了這首詞的主旋律。其成功之處在於寫出了他的真情實感,但格調較低沉,情調未免太傷感了些。另外在表現手法上,這首詞以鋪敘為主,白描見長,勾勒環境,描摹情態,惟妙惟肖。寫景則近景遠景相連,虛景實景結合;寫情則極盡渲染襯托,層層推進。情隨景生,景隨情移,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3. 雨霖鈴賞析

柳永《雨霖鈴》
寒蟬凄切, 對長亭晚, 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摧發。執手相看淚眼, 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 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 楊柳岸、 晚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 更與何人說。

「寒蟬凄切, 對長亭晚, 驟雨初歇。」 此句奠定了全詩悲切的感情基調 「寒蟬」一般是代表悲凄的形象,而「驟雨初歇」寫出了作者矛盾的心情 既想雨停,不想雨停。雨停 他就可以離開這個傷心地了,而雨不停,正好又合了他的心意,想要再多留一會哪怕是一小會兒 再看戀人最後幾眼 記住她的容顏。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摧發。」此句寫出了作者沒有好心緒,在依依不捨的時候,而偏偏船家催他趕快上船。

「執手相看淚眼, 竟無語凝噎。」此句最為精妙之出是寫出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境界,極言依依惜別之情,寫出了兩人的纏綿悱惻之情。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想到回去,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煙波,那夜霧沉沉的楚地天空一望無邊。 「去去」二字連用,顯示出激越的聲情,讀時一字一頓,遂覺去路茫茫,道路很遠。「千里」景色如繪。 「煙波」,又曰「暮靄」,更曰「沉沉」,著色一層濃似一層;既曰「千里」,又曰「闊」,一程遠似一程。道盡了戀人分手時難舍的別情。景無邊而情無限。

「多情自古傷離別, 更那堪冷落清秋節。」此句承上啟下,「多情自古傷離別」承上文的「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啟下文的「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今宵酒醒何處, 楊柳岸、 晚風殘月。」此句為千古名句「柳」字通「留」字 。酒已醒 人何處? 寫出作者情何以堪的悲涼之情。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此句是作者設想兩人離別後的情況。年復一年,良辰美景依存,然而物是人非 正應了一句話「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那種千言萬語不知與誰能共的相思之情顯露無疑。

雨霖鈴(柳永) 賞析2
在詞史上,雙調慢詞《雨霖鈴》最早的作品,當推此首。柳永充分利用這一詞調聲情哀怨、篇幅較長的特點,寫委婉凄惻的離情,可謂盡情盡致。
詞的上片寫一對戀人餞行難分難舍的別情。起首三句寫別時之景,點明了地點和節序。《禮記·月令》雲:「孟秋之月,寒蟬鳴。」可見時間大約在農歷七月。然而詞人並沒有純客觀地鋪敘自然景物,而且通過景物的描寫,氛圍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別意。時當秋季,景已蕭瑟;且值天晚,暮色陰沉;而驟雨滂沱之後,繼之以寒蟬凄切:詞人所見所聞,無處不凄涼。加之當中「對長亭晚」一句,更准確地傳達了這種凄涼況味。
前三句通過景色的鋪寫,也為後兩句的「無緒」和「催發」設下伏筆。「都門帳飲」,語本江淹《別賦》:「帳飲東都,送客金谷」。他的戀人在都門外長亭擺下酒筵給他送別,然而面對美酒佳餚,詞人毫無興致。可見他的思緒正專注於戀人,所以詞中接下去說:「留戀處,蘭舟催發」。這七個字完全是寫實,然卻以精煉之筆刻畫了典型環境與典型心理:一邊是留戀情濃,一邊是蘭舟催發,這樣的矛盾沖突何其尖銳!於是後面便迸出「執行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二句。語言通俗而感情深摯,形象逼真,如在目前。寥寥十一字,真是力敵千鈞!後來傳奇戲曲中常有「流淚眼看流淚眼,斷腸人對斷腸人」的唱詞,卻不如柳詞凝煉有力。那麼詞人凝噎在喉的是什麼話呢?「念去去」二句便是他的內心獨白。
詞是一種依附於音樂的抒情詩體,必須講究每一個字的平仄陰陽,而去聲字尤居關鍵地位。這里的去聲「念」字用得特別好。清人萬樹《詞律發凡》雲:「名詞轉折跌盪處,多用去聲,何也?三聲之中,上、入二者可以作平,去則獨異。......當用去者,非去則激不起。」此詞以去聲「念」字作為領格,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轉,下啟「千里」以下而一氣流貫。「念」字後「去去」二字連用,則愈益顯示出激越的聲情,讀時一字一頓,遂覺去路茫茫,道里修遠。「千里」以下,聲調和諧,景色如繪。既曰「煙波」,又曰「暮靄」,更曰「沉沉」,著色可謂濃矣;即曰「千里」,又曰「闊」,空間可謂廣矣。在如此廣闊遼遠的空間里,充滿了如此濃密深沉的煙靄,其離愁之深,令人可以想見。
下片則宕開一筆,先作泛論,從個別說到一般,得出一條人生哲理:「多情自古傷離別」。意謂傷離惜別,並不自我始,自古皆然。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一句,則為層層加碼,極言時當冷落凄涼的秋季,離情更甚於常時。「清秋節」一辭,映射起首三句,前後照應,針線極為綿密;而冠以「更那堪」三個虛字,則加強了感情色彩,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懷更為明顯、深刻。「今宵」三句蟬聯上句而來,是全篇之警策,後來竟成為蘇軾相與爭勝的對象。據俞文豹《吹劍錄》雲:「東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問:『我詞何如柳七?』對曰:『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執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這三句本是想像今宵旅途中的況味:一舟臨岸,詞人酒醒夢回,只見習習曉風吹拂蕭蕭疏柳,一彎殘月高掛楊柳梢頭。整個畫面充滿了凄清的氣氛,客情之冷落,風景之清幽,離情之綿邈,完全凝聚在這畫面之中。此之上片結尾二句,雖同樣是寫景,寫離愁,但前者彷彿是潑墨山水,一片蒼茫;這里卻似工筆小幀,無比清麗。
「此去經年」四句,構成另一種情境。因為上面是用景語,此處則改用情語。他們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總感到歡娛;可是別後非止一日,年復一年,縱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賞的興致,只能徒增棖觸而已。「此去」二字,遙應上片「念去去」;「經年」二字,近應「今宵」,在時間與思緒上均是環環相扣,步步推進,可見結構之嚴密。「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益見鍾情之殷,離愁之深。
而歸納全詞,猶如奔馬收韁,有住而不住之勢;又如眾流歸海,有盡而未盡之致。其以問句作結,更留有無窮意味,耐人尋繹。

4. 雨霖鈴抒情賞析

雨霖鈴
柳永
原文
寒蟬凄切
亭晚
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

留戀處
蘭舟催內發
執手相看容淚眼

語凝噎


煙波
暮靄沉沉楚


情自古傷離別


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
楊柳岸曉風殘月


良辰
景虛設
便縱
千種風情
更與何

賞析

首詞
柳永
代表作
本篇
作者離
汴京南
與戀
惜別


種種凄涼、冷落

景象襯托
渲染離情別緒

幅秋江別離圖
作者仕途失意

京都遠行


雙重
痛苦交織

使
格外難受
真實
描述
臨別
情景
全詞由別
眼前景入題
起三句
點明
景物
暮色蒼蒼
蟬聲凄切
烘托



都門
五句
既寫
餞別欲飲


形象
刻畫
執手相看

臨別情事
語簡情深
極其

二句

字領起
設想別
所經

煙波
遙遠路程

離情
限愁苦
片重筆宕
概括離情
傷悲


寫冷落凄涼
深秋
同於尋
悲傷推進

今宵
二句
設想別

殘月高掛、曉風吹拂
楊柳岸
勾勒
幅清幽凄冷

風景畫

痴情語挽結

良辰美景、
限風情統歸枉
情意何等執著
整首詞情景兼融
結構
行雲流水般舒捲自




交疊著循序漸進
步步
讀者帶入作者
情世界
深處

5. 柳永雨霖鈴賞析短文

雨霖鈴 ·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回舟催發。執答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此詞為抒寫離情別緒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詞和有宋一代婉約詞的傑出代表。詞中,作者將他離開汴京與戀人惜別時的真情實感表達得纏綿悱惻,凄婉動人。詞的上片寫臨別時的情景,下片主要寫別後情景。全詞起伏跌宕,聲情雙繪,是宋元時期流行的「宋金十大麴」之一。起首三句寫別時之景,點明了地點和節序。《禮記

6. 柳永《雨霖鈴》賞析

柳永多作慢詞,長於鋪敘。此詞表現作者離京南下時長亭送別的情景。上
片紀別,從日暮雨歇,送別都門,設帳餞行,到蘭舟摧發,淚眼相對,執手告
別,依次層層描述離別的場面和雙方惜別的情態,猶如一首帶有故事性的劇曲,
展示了令人傷心慘目的一幕。這與同樣表現離情別緒但出之以比興的唐五代小
令是情趣不同的。北宋時柳詞不但都下傳唱,甚至遠及西夏,「凡有井水飲處,
即能歌柳詞」(《避暑錄話》)。柳詞盛行於市井巷陌,同他這種明白曉暢、
情事俱顯的詞風不無關系。下片述懷,承「念」字而來,設想別後情景。劉熙
載《藝概》卷四:「詞有點有染。柳耆卿《雨霖鈴》雲『多情自古傷離別,更
那堪冷落清秋節。念宵酒酲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上二句點出離別冷落,
『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確實,「今宵」二句之所以被推為名句,
不僅在於虛中有實,虛景實寫,更因為以景「染」情、融情入景。「今宵酒醒
何處」,遙接上片「帳飲」,足見雖然「無緒」卻仍借酒澆愁以致沉醉;「楊
柳岸、曉風殘月」,則集中了一系列極易觸動離愁的意象,創造出一個凄清冷
落的懷人境界。「此去」以下,以情會景,放筆直寫,不嫌重拙,由「今宵」
想到「經年」,由「千里煙波」想到「千種風情」,由「無語凝噎」想到「更
與何人說」,回環往復又一氣貫注地抒寫了「相見時難別亦難」的不盡愁思。
宋人論詞往往有雅俗之辨,柳詞一向被判為「俗曲」。此詞上片中的「執手相
看淚眼」等語,確實淺近俚俗,近於秦樓楚館之曲。但下片虛實相間,情景相
生,足以與其他著名的「雅詞」相比,因此堪稱俗不傷雅,雅不避俗。

7. 柳永<雨霖鈴>的賞析

柳永多作慢詞,長於鋪敘。此詞表現作者離京南下時長亭送別的情景。上片紀別,從日暮雨歇,送別都門,設帳餞行,到蘭舟摧發,淚眼相對,執手告別,依次層層描述離別的場面和雙方惜別的情態,猶如一首帶有故事性的劇曲,展示了令人傷心慘目的一幕。這與同樣表現離情別緒但出之以比興的唐五代小令是情趣不同的。北宋時柳詞不但都下傳唱,甚至遠及西夏,「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避暑錄話》)。柳詞盛行於市井巷陌,同他這種明白曉暢、情事俱顯的詞風不無關系。下片述懷,承「念」字而來,設想別後情景。劉熙載《藝概》卷四:「詞有點有染。柳耆卿《雨霖鈴》雲『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念宵酒酲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上二句點出離別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確實,「今宵」二句之所以被推為名句,不僅在於虛中有實,虛景實寫,更因為以景「染」情、融情入景。「今宵酒醒何處」,遙接上片「帳飲」,足見雖然「無緒」卻仍借酒澆愁以致沉醉;「楊柳岸、曉風殘月」,則集中了一系列極易觸動離愁的意象,創造出一個凄清冷落的懷人境界。「此去」以下,以情會景,放筆直寫,不嫌重拙,由「今宵」
想到「經年」,由「千里煙波」想到「千種風情」,由「無語凝噎」想到「更與何人說」,回環往復又一氣貫注地抒寫了「相見時難別亦難」的不盡愁思。
宋人論詞往往有雅俗之辨,柳詞一向被判為「俗曲」。此詞上片中的「執手相看淚眼」等語,確實淺近俚俗,近於秦樓楚館之曲。但下片虛實相間,情景相生,足以與其他著名的「雅詞」相比,因此堪稱俗不傷雅,雅不避俗。

8. 柳永<雨霖鈴> 賞析!!

柳永多作慢詞,長於鋪敘。此詞表現作者離京南下時長亭送別的情景。上片紀別,從日暮雨歇,送別都門,設帳餞行,到蘭舟摧發,淚眼相對,執手告別,依次層層描述離別的場面和雙方惜別的情態,猶如一首帶有故事性的劇曲,展示了令人傷心慘目的一幕。這與同樣表現離情別緒但出之以比興的唐五代小令是情趣不同的。北宋時柳詞不但都下傳唱,甚至遠及西夏,「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避暑錄話》)。柳詞盛行於市井巷陌,同他這種明白曉暢、情事俱顯的詞風不無關系。下片述懷,承「念」字而來,設想別後情景。劉熙載《藝概》卷四:「詞有點有染。柳耆卿《雨霖鈴》雲『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念宵酒酲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上二句點出離別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確實,「今宵」二句之所以被推為名句,不僅在於虛中有實,虛景實寫,更因為以景「染」情、融情入景。「今宵酒醒何處」,遙接上片「帳飲」,足見雖然「無緒」卻仍借酒澆愁以致沉醉;「楊柳岸、曉風殘月」,則集中了一系列極易觸動離愁的意象,創造出一個凄清冷落的懷人境界。「此去」以下,以情會景,放筆直寫,不嫌重拙,由「今宵」

想到「經年」,由「千里煙波」想到「千種風情」,由「無語凝噎」想到「更與何人說」,回環往復又一氣貫注地抒寫了「相見時難別亦難」的不盡愁思。

宋人論詞往往有雅俗之辨,柳詞一向被判為「俗曲」。此詞上片中的「執手相看淚眼」等語,確實淺近俚俗,近於秦樓楚館之曲。但下片虛實相間,情景相生,足以與其他著名的「雅詞」相比,因此堪稱俗不傷雅,雅不避俗。

9. 《雨霖鈴》語句賞析

1、《禮記·月令》:「孟秋之月,……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鄭玄註:「寒蟬,寒蜩也。」蔡邕《月令》章句:「寒蟬應陰而鳴,鳴則天涼,故謂之寒蟬也。」「寒蟬凄切」,意思是「寒蟬的鳴叫使人感到凄切」,修辭格稱作「移就」。王國維《人間詞話》:「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這里用的點染法,「寒蟬」的鳴叫是典型的象徵草木行將凋落使人感到悲涼的秋聲。江淹《別賦》:「黯然消魂者,唯別而已矣。」作者被宋仁宗冷落,派出遠方去做一個小小的屯田員外,是一大消魂;離別跟自己相愛已久的戀人,是又一大消魂;秋天聽到「寒蟬」鳴叫就更加感到「凄切」。

2、「對長亭晚」意思是「晚對長亭」,時間詞「晚」是「對」的狀語。但「晚對長亭」聲調是仄仄平平,不合音律,難以吟唱,據《白香詞譜》所說,這里「務用仄平平仄」,因此調動語序。主語由於自述又由於格律而省略。前條講過,秋天令人有凄涼之感,這是就一年說,就一天說,古人認為「晚」一類的詞兒也給人們以衰敗哀傷之感,辛棄疾《菩薩蠻》就有「江晚正愁余」,《離騷》更有「日忽忽其將暮」的象徵寫法。「長亭」不但交代了惜別的地點,而且交代了惜別這件事,庾信《哀江南賦》:「十里五里,長亭短亭。」古代在大道旁邊設有亭舍,常常用作餞別。「對」,面對,亦即下文的「相看」,人們彷彿看到一對戀人在闊別時依依不捨的神態。

3、「驟雨」,又使離人遭受一番嚴重的心理打擊,作者完全沉浸在一種極其矛盾、極其痛苦的感情深淵里。此外,驟雨初歇」還寫了「一番洗清秋」以後山川草木越發凄清寂寞,所謂「其情慄冽,砭人肌骨」(《秋聲賦》),亦所謂「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記》)。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1、上一句寫時間、地點、事情以及人物的依依惜別並景色的百種凄愴,可以說是景中見情。本句不但進一步交代了地點,更進一步交代了事情──離別汴京跟戀人分手。「都門」,並非一般地說京都城門,這里是在京都城門以外,用「都門」代替「都門外」,由於受到字數的限制。「帳飲」,在都門外設帳餞行,以酒澆愁,《晉書·石崇傳》:「送者傾都,飲帳於此焉。」它從另一方面刻劃戀人對作者叮嚀祈頌,「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了。為什麼竟會「無緒」?上文「驟雨初歇」,是即將遠別的條件;下文又有「蘭舟催發」。「蘭舟」,香舟,木蘭製成的船,《述異記》卷下記有魯班用木蘭樹為舟,這里是誇飾寫法,並非真正的「蘭舟」;同時,「蘭舟」又代替「泛蘭舟者」。「催」字寫船夫心焦意急立待出發,作者的主觀意圖「留戀」跟客觀情況「催發「矛盾激烈,「帳飲」只能是「無緒」了。陳石遺《宋詩精華錄》稱楊萬里作詩是「語未了便轉」,從而形成急迫感。「驟雨」給「留戀」、「帳飲」以短暫時機,可是「初歇」,因而「催發」,「留戀」、「帳飲」就都成為「語未了」之詞。又如下文既說「無語凝咽」,卻又「念去去千里煙波」,也是這種寫法。

2、上一句從景物上寫「無緒」,本句從實情上寫「無緒」。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1、並列復句,主語是作者和他的戀人,因自述省,有人認為本句是轉折復句,「竟」表示出乎意外。我認為,「竟」是「終」,自始至終,一直如此,「竟無語凝咽」這是「消魂」、「傷神」的真實寫照,一對依依惜別的戀人如痴如醉。「無語」跟「凝噎」是同義反復,彼此互相說明、互相補充,從而強調了「哽咽不能語」,「無語凝噎」又是「無緒」的同義語。作者用濃墨重彩來描述「無緒」。

2、「執手」的「執」不同於今天的「握」,「握手」常常是禮節性的;「執」,緊持也,餞別時彼此緊緊握住對方的手久久不肯放開,這個細膩而又含蓄的動作,是「無緒」、「無語凝噎」的唯一可能抒情達意的手段。「相」字可以有兩種讀音,兩種解釋:一,xiāng,代詞性的副詞,「相看」是「你看我,我看你」;二,xiàng,動詞,《說文》:「省視也。」「看」的同義詞,「相看」,仔細看或者這樣看那樣看,「悲莫悲兮生別離」,「相看淚眼」又是「無緒」、「無語凝噎」的同義語,三者意思復迭卻又有錯綜變化之美。本句是繼「帳飲」以後的又一個「無緒」,又一個巨大的感情波瀾,它巧妙地表達了雙方非常復雜、難以表達的心理狀態。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1、為什麼竟會是那樣的「無緒」、「無語凝噎」、「相看淚眼」?本句道出了原因,亦即又一次點破。盡管是「無緒」、「無語凝噎」、「相看淚眼」,卻仍然有一個強烈的「相見時難」的考慮。沈祖栗先生《宋詞賞析》認為這一句是「寫景」,我卻認為是借景抒情,只是作者把所設想的日後的情用一個具體的景示現出來亦即情蘊諸景而已。王國維《人間詞話》:「昔人論詩詞有景語、情語之別,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從語言上看,「念」是及物動詞中的表示心理活動者,以下都是由這個思想活動所產生的景,因而基本內容是借景抒情,或者是以情帶景。

2、「去去」,應當理解為「去,去」,「遠離呀,再遠離呀!」動作的延綿不斷暗示著「相去日以遠,衣帶日以緩」(《古詩十九首》)。平視著,「煙波千里」,空曠無人;往上看,「暮靄沉沉」,籠蓋四野,織成一個令人窒息、令人孤獨、寂寞、惆悵、緬懷無已的悲慘世界。「闊」,莽莽蒼蒼,一片迷濛,既寫空間的寥廓又表時間的悠久,更烘托作者日後艱難的仕途、孤單的生涯,簡直難以想像。一個「闊」字含義極其豐富。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下闋開頭用個遞進復句直陳「傷離別」。這句不但意思上點出了主題,章法上更佔有突出地位:既是上闋的點破,又是下闋的提挈。「多情自古傷離別」滿含哲理,上闋似乎寫的是作者跟戀人惜別的特殊性,本句「自古」二字又道出了「多情傷離別」的普遍性,剛有幾分自慰自解,卻又出現了「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分明又表示了特殊性亦即比通常更「傷情」。這也是一種「語未了便轉」的藝術手法。「冷落清秋節」,寫的環境,也可以說是「傷離別」的心情的一種貼切的比喻,歐陽修《秋聲賦》:「悲哉,此秋聲也!……草木無情,此時飄零。」這句遙接上闋首句「寒蟬凄切」,又是給「寒蟬凄切」的點破和證實。「更那堪冷落清秋節」,語言形式是發問,實在是強有力的肯定:感情的含量就更大。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1、有人認為這里是「虛景實寫」,我看不必這么曲為之說。這里是作者經過一番「帳飲無緒」忽然清醒地想到闊別後的凄慘情景。如果說上闋「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是想像的一個博大、渺茫的比較籠統的境域,這句便是一個具體的「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畫面。雖然「無緒」,卻還飲酒,「酒醒」以後已經完全是迥然不同的一個所在了:《詩經·小雅·採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柳枝細垂舒展,是戀人寄託情絲的具體化,古人有《折楊柳枝詞》,就是抒寫離別。(或說「柳」是「留」的諧音,似不及前說精當。)在楊柳岸見到情思綿綿的象徵柳絲,已經足以烘托傷神的氣氛了,又加上「曉風殘月」。「曉風」是黎明前的風,一天中間只有這個時候的風最清冷。由心理的哀愁(「千種風情」)孳乳肉體的寒冷,這也是一種「通感」。「殘月」可能如鉤,那很容易解釋,蘇軾《水調歌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睛圓缺」,是同樣的寫法。但也未必「如鉤」,「殘」還有一個義項是「剩餘」、「將盡」,又如殘荷。「殘月」在東方即將發白的光照之下是微弱黯淡,好象是作者心理的寫照。「楊柳岸」加上「曉風」再加「殘月」,著墨不多,卻是渲染、繪織成一幅黯淡、深沉、令人感到孤獨、悵惘、不寒而慄的相思圖。這圖置於特定的語言環境下就鮮明地透視了景外之人「酒醒」以後一剎那之間最集中、最深刻、最突出、最有力的一種感受,一種印象。賀裳《皺水軒詞荃》認為「『楊柳岸曉風殘月』自是古今俊句』」,我以為俊就俊在作者善於描繪並且捕捉「酒醒」以後一剎那的最鮮明的印象上,亦即把「酒醒」以後那種最真切、最微妙的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觸而不著的抽象的情思描繪成為視而可見,聽而可聞、觸而可著的東西,而且是那樣地鮮明突出,予人以深刻無忘的感受,這就是「狀難狀之物,達難達之情」。正由於作者是「衣帶漸寬終不悔」,就引出以下兩句作為結果。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經年」,經歷一段悠長的歲月。「良辰美景虛設」不是一個簡單的主謂句,無妨理解為跟下面「便縱有……」相同的讓步假設句:「即使有良辰美景也只是形同虛設。」沈祖棻先生認為:「『此去』以下,放筆直寫,不嫌重拙。」這是高見!假使說以前所寫抒情之詞是凝重、過緩,那麼本句以下是詞人馳騁聯想,縱筆疾書,語句一如長江大河奔騰澎湃,一發而不可收拾。「良辰美景虛設」,不能照字面理解為有等於無,那就遠遠沒有挖掘出本句巨大的思想含量,應當理解為「每逢佳節倍思親」,平時固然傷神,「良辰美景」就越發使人傷神,亦即再也不會有「良辰美景」了有的只是加倍的傷神;平時固然傷神,一旦有著「千種風情」(不是一般的柔情蜜意,而是一種「激情」,一本「風情」作「風流」),就越發傷神,亦即再也不會有「千種風情」的撫慰了,有的還只能是加倍的傷神!袁枚《啼落花》詩句有「此去竟成千古恨」柳永具體地道出了別後只能是「為伊消得人憔悴」,藝術地把「傷離別」推向最高潮!

10. 雨霖鈴的全文賞析

此詞為抒寫離情別緒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詞和有宋一代婉約詞的傑出代表。詞中,作者將他離開汴京與戀人惜別時的真情實感表達得纏綿悱惻,凄婉動人。詞的上片寫臨別時的情景,下片主要寫別後情景。全詞起伏跌宕,聲情雙繪,是宋元時期流行的「宋金十大麴」之一。起首三句寫別時之景,點明了地點和節序。《禮記&S226;月令》雲:「孟秋之月,寒蟬鳴。」可見時間大約在農歷七月。然而詞人並沒有純客觀地鋪敘自然景物,而是通過景物的描寫,氛圍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別意。秋季,暮色,驟雨寒蟬,詞人所見所聞,無處不凄涼。「對長亭晚」一句,中間插刀,極頓挫吞咽之致,更准確地傳達了這種凄涼況味。這三句景色的鋪寫,也為後兩句的「無緒」和「催發」,設下伏筆。「都門帳飲」,語本江淹《別賦》:「帳飲東都,送客金谷。」他的戀人在都門外長亭擺下酒筵給他送別,然而面對美酒佳餚,詞人毫無興致。接下去說:「留戀處、蘭舟催發」,這七個字完全是寫實,然卻以精煉之筆刻畫了典型環境與典型心理:一邊是留戀情濃,一邊是蘭舟催發,這樣的矛盾沖突何其類銳!這里的「蘭舟催發」,卻以直筆寫離別之緊迫,雖沒有他們含蘊纏綿,但卻直而能紆,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於是後面便迸出「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二句。寥寥十一字,語言通俗而感情深摯,形象逼真 ,如在目前。真是力敵千鈞!詞人凝噎在喉的就「念去去」二句的內心獨白。這里的去聲「念」字用得特別好,讀去聲,作為領格,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轉,下啟「千里」以下而一氣流貫。「念」字後「去去」二字連用,則愈益顯示出激越的聲情,讀時一字一頓,遂覺去路茫茫,道里修遠。「千里」以下,聲調和諧,景色如繪。既曰「煙波」,又曰「暮靄」,更曰「沉沉」,著色一層濃似一層 ;既曰「千里」,又曰「闊」,一程遠似一程。道盡了戀人分手時難舍的別情。 上片正面話別,下片則宕開一筆,先作泛論,從個別說到一般。「多情自古傷離別」意謂傷離惜別,並不自我始,自古皆然。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一句,則極言時當冷落凄涼的秋季,離情更甚於常時。「清秋節」一辭,映射起首三句,前後照應,針線極為綿密;而冠以「更那堪」三個虛字,則加強了感情色彩,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為明顯、深刻。「今宵」三句蟬聯上句而來,是全篇之警策。成為柳永光耀詞史的名句。這三句本是想像今宵旅途中的況味,遙想不久之後一舟臨岸,詞人酒醒夢回,卻只見習習曉風吹拂蕭蕭疏柳,一彎殘月高掛楊柳梢頭。整個畫面充滿了凄清的氣氛,客情之冷落,風景之清幽,離愁之綿邈,完全凝聚在這畫面之中。這句景語似工筆小幀,無比清麗。清人劉熙載在《藝概》中說:「詞有點,有染。柳耆卿《雨霖鈴》雲:『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上二句點出離別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點染之間 ,不得有他語相隔,隔則警句亦成死灰矣。」也就是說,這四句密不可分 ,相互烘托,相互陪襯,中間若插上另外一句,就破壞了意境的完整性,形象的統一性,而後面這兩個警句,也將失去光彩。「此去經年」四句,改用情語。他們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總感到歡娛;可是別後非止一日,年復一年,縱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賞的興致,只能徒增煩惱。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遙應上片「 念去去」;「經年」二字,近應「今宵」,在時間與思緒上均是環環相扣,步步推進。「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以問句歸納全詞,猶如奔馬收韁,有住而不住之勢;又如眾流歸海,有盡而未盡之致。 此詞之所以膾灸人口,是因為它在藝術上頗具特色,成就甚高。早在宋代,就有記載說,以此詞的纏綿悱惻、深沉婉約,「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這種格調的形成,有賴於意境的營造。詞人善於把傳統的情景交融的手法運用到慢詞中,把離情別緒的感受,通過具有畫面性的境界表現出來,意與境會,構成一種詩意美的境界,繪讀者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全詞雖為直寫,但敘事清楚,寫景工緻,以具體鮮明而又能觸動離愁的自然風景畫面來渲染主題,狀難狀之景,達難達之情,而出之以自然。末尾二句畫龍點睛,為全詞生色,為膾灸人口的千古名句。 【賞析二】 在群星璀璨的北宋詞壇上,柳永是耀眼的明星之一。南宋葉夢得在《避暑錄話》中記有「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即為證明。在不勝枚舉的柳詞中,《雨霖鈴》是流傳最廣的佳作之一。後人有「曉風殘月柳三變,滴粉揉酥左與言」的謔語。柳永,原名三變,字耆卿。少年時到汴京應試,由於擅長詞曲,熟悉了許多歌妓,並替她們填詞作曲,表現了一種浪子作風。當時有人在仁宗面前舉薦他,仁宗只批了四個字說:「且去填詞」。柳永在受了打擊之後,別無出路,就只好以開玩笑的態度,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在汴京、蘇州、杭州等都市過著一種流浪生活。由於失意無聊,流連坊曲,在樂工和歌妓們的鼓舞之下,這位精通音律的詞人,才創作出大量適合歌唱的新樂府(慢詞),受到廣大市民的歡迎。 自古以來,表現男女離別之情的詩詞曲賦層出不窮,而獨有柳永的慢詞《雨霖鈴》經久不衰,傳誦至今,這確實有很值得研究。探其中緣由,固然與作者坎坷的身世經歷有著密切的關系,但我認為,《雨霖鈴》的成功還在於其獨到的表現手法:層次分明,語意明確,鋪敘景物,傾吐心情,絕少掩飾;善於用「點染」法,反復塗抹,渲染效果。下面就《雨霖鈴》作一粗淺分析: 這首寫離情的詞,可謂淋漓盡致,備足無余。全詞圍繞「傷離別」而構思,層次特別清楚,語言簡潔明了。先寫離別之前,重在勾勒環境;次寫離別時候,重在描寫情態;再寫別後想像,重在刻劃心理。三個層次,層層深入,從不同層面上寫盡離情別緒,可嘆為觀止。 詞的起頭三句點明時間、地點、景物,事件是與自己心愛的人餞別。晚上,陣雨才停,知了發出凄切的鳴叫,長亭送別,叫人如何能夠忍受這離別的痛苦!這蟬鳴助添悲涼,而一開始即道出「凄切」,為這首詞定了調子。這一層展開了一個凄涼的氛圍。「都門」兩句,極寫餞別時的心情,委婉曲折。兩情依依,難舍難分之際,客船卻不斷催促。心理矛盾,欲飲無緒,欲留不得。由此可窺見留戀之情深。「執手」兩句,再加深塗抹,在「執手」、「相看」、「無語」中更使人傷心失魄。這一層極寫留戀之情。以上兩層極盡回環、頓挫、吞吐之能事,足以使人為之嗚咽。「念去去」以後,則大氣包舉,一瀉千里,似江流出峽,直馳平川,詞亦直抒胸懷。以「念」這一領字帶起,表明是設想別後的道路遼遠,「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浩渺的煙波,沉沉的暮靄,遼闊的天空,全是寫景,實際上全含的是情,襯托出旅人前途茫茫,情人相見無期,景無邊而情無限。換頭以情起,嘆息從古到今離別之可哀,「傷離別」點明這首詞的主旨。「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句又將推進一層,更何況我正在冷落清秋的時節呢,這是多麼難以忍受啊!這是把江淹《別賦》中「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和宋玉悲秋的情思兩者結合起來,提煉出這兩句。把古人這種感受融化在自己的詞句中,更賦予以新的意義。「今宵」二句,又進一步推想別後的凄涼,然而景物清麗真切,真象別者酒醒後在船中之所見。這一句妙在景中有情。「昔我往矣,楊柳依依。」(《詩經&S226;採薇》)也是寫離別的。離別的人一看到楊柳,就會想起離別時依依不捨的場面,就會浮現出贈柳昔別的情景,心中就會湧起一縷縷離愁。「楊柳岸」三字明寫眼前景而暗寫別時情,顯得含蓄而有餘味。幾如身歷其境,忘其是設想了。「此去」二句,再推想別後長久的寂寞,虛度美好年華。「便縱有」兩句,再從上兩句的遭遇,深入下去,嘆後會難期,風情無人訴說,藝術地把離別之情推向高潮。以上第三層真是「余恨無窮,餘味不盡」(唐圭璋《唐宋詞簡釋》)。 這首詞寫將別、臨別以及別後的種種設想,以白描的手法鋪敘景物,傾吐心情,層次分明,語意明確,絕少掩飾假借之處。尤其是把別後的情景描寫得比真的還真,又以景視之,使人不覺得是虛構的,足見柳永的藝術手法之高妙。所以有人稱其「微妙則耐思,而景中有情。……『楊柳岸曉風殘月』,所以膾炙人口也。」(謝章鋌《賭棋山莊詞話》)又有人認為「『千里煙波』,惜別之情已騁;『千種風情』,相期之願又賒。真所謂善傳神者。」(李攀龍《草堂詩余雋》)這都道出這首詞的妙處的。但我覺得劉熙載在《藝概》中的「點染」之說,更是值得稱述的。他認為: 詞有點染,耆卿《雨霖鈴》「念去去」三句,點出離別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三句染之。點染之間,不得有他語相隔,否則警句亦成死灰矣。 劉熙載的這段評論,實際上是以畫法論詞,看出在柳詞中的加深描繪,反復塗抹的技巧。既精微入里,而又大膽潑墨。也就是柳詞中抒情與寫景在章法和修辭的巧妙運用,可謂詞中有畫。而其中抒情,尤寄寓哲理。所謂「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清秋離別,多情那堪?感情極為沉痛,而染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更是傷心而又凄涼,情景妙合無痕,這一別後之情景,又是加「念去去」三句之點化而得,前後照應,委婉自如。柳詞在點染方面的技巧運用,確是達到很高的成就的,在這首詞里最為突出。(段秉武) 【賞析三】 《雨霖鈴》是柳永著名的代表作。這首詞是詞人在仕途失意,不得不離京都(汴京,今河南開封)時寫的,是表現江湖流落感受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這首詞寫離情別緒,達到了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詞的主要內容是以冷落凄涼的秋景作為襯托來表達和情人難以割捨的離情。宦途的失意和與戀人的離別,兩種痛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