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沁園春長沙賞析

沁園春長沙賞析

發布時間: 2020-12-19 22:01:30

① 《沁園春 長沙》的賞析

《沁園春長沙》賞析

萬山紅遍 一派壯麗秋景

從美學上講,崇高美表現於外在方面,體現為高大、遼闊、巍峨、宏偉等壯麗景象。德國哲學家康德把崇高分為兩類:數學的崇高,如高山的體積;力學的崇高,如暴風雨的氣勢。俄國著名文藝批評家車爾尼雪夫斯基也說:「一件事物較之與它相比的一切事物要巨大得多,那便是崇高。」孔子也把「大」與崇高聯系起來,贊嘆:「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這種巍峨、博大、壯闊的崇高美,在毛主席詩詞中,以對山川景物的描繪體現得最為鮮明。《沁園春長沙》就是其中最優秀的篇什之一。

這首詞上半闋著重寫景。「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一開始,作者便把自己置於秋水長天的廣闊背景之中。同時也把讀者帶進了一個高遠的深秋境界里。遠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作者不僅看到了眼前嶽麓山的楓林,也可能聯想到了北京香山的黃櫨,和祖國無數山嶽中由綠變紅的烏柏、水杉、槭樹、槲樹、黃連木……那一重重山,一層層樹,讓自然之神彩筆一抹,暈染得一片嫣紅,比二月笑放的春花還要艷麗,比六月飄舞的彩霞更加瑰奇。近觀:「漫江碧透,百舸爭流。」秋水澄澈,秋江碧波,腳下的湘江,在秋天更加清澈晶瑩,如碧綠的翡翠,如透明的水晶。江面上,千帆競發,百舸爭渡,靜中有動,生氣勃勃。仰視,「鷹擊長空」,萬里無雲的秋空,雄鷹奮振健羽,自由飛翔。俯瞰,「魚翔淺底」,因透明而清淺見底的江里,魚群擺動鰭尾,任意遨遊。作者以短短四句詩,描繪出一幅立體的寥廓萬里、絢麗多彩的江南秋景,宛如當代著名的嶺南畫派大家關山月濃墨重彩的彩墨山水圖。不愧為「驅山走海置眼前」(李白《當塗趙炎少府粉圖山水歌》),「咫尺應須論萬里」(杜甫《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的大手筆。它與作者的另一首詞《沁園春雪》所描繪的「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北國風光,均是古典詩詞中前所未有的雄奇偉麗的全景式風景畫。

風華正茂 一段崢嶸歲月

崇高美表現於內在方面,則為偉大高尚心靈的反映。古羅馬的朗吉弩斯在《論崇高》一文中,就提出崇高是「偉大心靈的回聲」。這首詞的下半闋著重抒情,正是這種偉大心靈回聲的抒發。這種抒發,首先是通過回憶引出的。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作者想起曾和當年的同學和朋友,在橘子洲一帶散步,游泳,暢論天下大事的情景,回憶起那一段難忘的崢嶸歲月。

這首詞寫於1925年深秋。大約是在毛澤東同志離開湖南前往當時革命活動的中心廣州時所寫的。毛澤東同志從1911至1925年,曾數度在長沙學習、工作和從事革命活動。這期間,國內外發生了許多重大事件,如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戰、俄國十月革命、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等,都是影響世界形勢的巨大變革。這樣的歲月,如歷史群山中聳峙的一座又一座崢嶸的高峰。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在這崢嶸歲月里,作者和他的同學如蔡和森、何叔衡、張昆弟等立志救國的知識青年,正值青春年少,神采飛揚,才華橫溢,意氣風發,熱情奔放。詩人巧妙地化用了《莊子·田子方》中「夫至人者,上窺青天,下潛黃泉,揮斥八極,神氣不變」 的意境,來形容新時代的青年從舊思想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自由奔放的胸襟。(揮斥,自由奔放的意思。方遒,正當旺盛有力的意思。過去有人解釋「揮斥」為批判駁斥,「方遒」為專家權威,是不準確的。)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這是對「崢嶸歲月」「揮斥方遒」的進一步具體化。面對「萬山紅遍」的美景,他們既贊嘆錦綉河山的壯美,又悲憤大好河山的沉淪。於是,發表激濁揚清的文章,抨擊黑暗,宣揚真理,鄙視當時的「萬戶侯」——軍閥如糞土。在這一時期,毛澤東同志在長沙組織了湖南學生聯合會、新民學會,開辦了平民夜校、文化書社和湖南自修大學,參加了反對袁世凱稱帝、領導了驅逐張敬堯等軍閥的活動。特別是創辦《湘江評論》,成立馬克思主義研究會,為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在湖南地區做了思想上和組織上的准備。這些既是「指憬劍ぱ鏤淖鄭嗤戀蹦暉蚧Ш睢鋇木嚀迥諶藎質切醋髡饈狀實氖貝塵啊A私庹飧霰塵埃兄諼頤牆徊教寤崬手猩烈諾母錈叱綹噝牧櫚拿賴墓餉ⅰ?

中流擊水 一腔拿雲心事

「少年心事當拿雲。」(李賀《致酒行》)詩人和同伴們的拿雲心事,從「攜來百侶曾游」到「糞土當年萬戶侯」,可說是直抒胸臆,盡情傾吐,如長江大河,滔滔而下,氣勢磅礴,痛快淋漓。在結尾時「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則是採取象徵手法,形象地表達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雲壯志。

「中流擊水,浪遏飛舟。」一種解釋認為「擊水」為游泳,在激流中奮臂劃水,掀起的浪花甚至阻擋了飛速前進的船舶。我總感覺這一意境與作者贊揚「百舸爭流」的精神不太符合。我傾向於「中流擊水」即「中流擊楫」的轉化。《晉書·祖逖傳》:祖逖「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後來「中流擊楫」就成了立誓復興祖國的代詞。在這里正表示詩人要在新時代的大潮里,乘風破浪,鼓槳前進,立誓振興中華的壯志豪情。使人讀後彷彿聽到了一顆愛國愛民的赤心,在怦怦躍動,從而感受到一種偉大胸懷所反映出的崇高美。

我國古典詩詞的藝術表現手法,很講究情與景的交融。劉勰說:「繁采寡情,味之必淡。」(《文心雕龍》)謝榛說:「景乃詩之媒,情乃詩之胚;合而為詩,以數言而統萬形,元氣渾成,其浩無涯矣。」(《四溟詩話》)這首詞較好地達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前半闋雖著重寫景,卻處處景中寓情。「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既是四周楓林如火的寫照,又寄寓著詩人火熱的革命情懷。紅色象徵革命,象徵烈火,象徵光明,「萬山紅遍」正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現,是對革命與祖國前途的樂觀主義的憧憬。「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則是作者對自由解放的嚮往與追求。「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感嘆,則由寫景直接轉入抒懷,自然帶出下半闋的抒情樂章。

下半闋雖著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處。「憶往昔崢嶸歲月稠」,以崢嶸形容歲月,新穎,形象,將無形的不平凡的歲月,化為一座座有形的崢嶸的山峰,給人以巍峨奇麗的崇高美。「中流擊水,浪遏飛舟」,也是一幅奮勇進擊、劈波斬浪的宏偉畫面。可以說,《沁園春長沙》的崇高美,是以情為經線,景為緯線,交織而成的。它不僅使我們得到欣賞壯麗秋景的藝術享受,也使我們從詩人昂揚熾烈的革命情懷中,汲取奮發前進的信心和力量。

毛澤東在1925年秋寫的《沁園春。長沙》,意思是正值青年朋友意氣風發。當時在毛澤東同志離開湖南前往當時革命活動的中心廣州時所寫的,毛澤東同志從1911年到1925年,曾數度在長沙學習、工作和從事革命活動。在這崢嶸歲月里,作者和他的同學蔡和森、何叔衡等立志救國的知識青年,正值青春年少,神采飛揚,才華橫溢,意氣風發,熱情奔放,面對萬山紅遍的美景,他們既贊嘆錦綉河山的壯美,又悲憤大好河山的沉淪。於是,發表激濁揚清的文章,抨擊黑暗,宣揚真理,鄙視當時的「萬戶侯」——軍閥如糞土,這一段描寫形象地概括了青年時期的毛澤東和其戰友雄姿英發的戰斗風貌和豪邁氣概。

② 沁園春長沙的賞析怎麼寫

朋友你來好:

上闋的景物是由遠源即近,由高到低,由靜即動。其中又包含了描寫顏色的詞語,使整個秋景多姿多彩。幾個動詞的運用,如:「擊」,「翔」,「競」寫出了警務的生機勃勃,十分有力,給人以積極向上的感覺。
上闋看似描寫如畫的秋景,實際上寫景中隱隱透著一種豪邁的氣勢。前幾句中已有暗示:「看萬山紅遍」是指大好的革命形勢;「鷹擊長空,魚翔淺底」實際上是指出了生機蓬勃。上闋以激揚的筆調寫景,實則是凸顯作者的磅礴氣勢和其志存高遠。而最後三句「悵寥廓,問蒼茫天地,誰主沉浮? 」更是將情感提高到了一個極致。一個問大地,實際上問的是天下的勞苦大眾,聲討的是軍閥統治的黑暗。從而能看出毛澤東當時的志存高遠,意在天下了。
正是因為上闋的景物描寫,下闋憶往事,抒發情感才能更為順暢。
總的來說,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行不?

③ 沁園春 長沙的賞析

該詞通過對長沙秋景的描繪和對青年時代革命斗爭生活的回憶,抒寫出革命青年內對國容家命運的感慨和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治者,改造舊中國的豪情壯志。全詞在片語之間,融情入理,情景交融。

上闋描繪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機勃勃的湘江寒秋圖,並即景抒情,提出了蒼茫大地應該由誰來主宰的問題。

下半闋著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處。「憶往昔崢嶸歲月稠」,以崢嶸形容歲月,新穎、形象,自然地引起對往昔生活的回憶,將無形的不平凡歲月,化為一座座有形的崢嶸山峰,給人以巍峨奇麗的崇高美。

(3)沁園春長沙賞析擴展閱讀:

一、創作背景

《沁園春·長沙》是毛澤東1925年晚秋所作。當時毛澤東離開故鄉韶山,去廣州主持農民運動講習,途經長沙,重遊了橘子洲。作者面對湘江上美麗動人的自然秋景,聯想起當時的革命形勢,寫下了這首詞。

二、作者簡介

毛澤東(1893—1976),字潤之,湖南湘潭韶山沖(今湖南省韶山市)人,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理論家,中國當代傑出的詩人。

④ 沁園春長沙重點字賞析

遍:全面,到處;寫出了「紅」的分布之廣;

盡:作者不僅看到了嶽麓山的楓林,還想到了北京香山的黃櫨,想到了中國無數山脈的由綠變紅的烏柏、水杉、槭樹、槲樹、黃連木;

染:像是畫出了嶽麓山楓林的壯美景色;

透:表現了江水的清澈;

爭:寫出了人人爭先恐後的競爭場面;

擊:准確、形象地表現出雄鷹展翅迅猛有力地拍打、勁飛的雄姿;

翔:魚兒在江底暢游,加上江水的清澈,宛如魚兒在江底飛翔。

出處:《沁園春·長沙》是毛澤東1925年秋所作。長沙是毛澤東人格形成的地方,長沙也是中國農村革命的發源地,是毛澤東初期革命活動的中心。1911年,毛澤東來到湖南長沙第一師范。由於當時的社會背景,通過與同學暢談人生國事,毛澤東更清晰地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觀。

原文: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全文譯文:
在深秋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裡,我獨自佇立在橘子洲頭,眺望著湘江碧水緩緩北流。

看萬千山峰全都變成了紅色,一層層樹林好像染過顏色一樣,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風破浪,爭先恐後。

廣闊的天空里鷹在矯健有力地飛,魚在清澈的水裡輕快地游著,萬物都在秋光中爭著過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對著無邊無際的宇宙,(千萬種思緒一齊湧上心頭)我要問:這蒼茫大地的盛衰興廢,由誰決定主宰呢?

回想過去,我和我的同學,經常攜手結伴來到這里遊玩。在一起商討國家大事,那無數不平凡的歲月至今還縈繞在我的心頭。

同學們正值青春年少,風華正茂;大家躊躇滿志,意氣奔放,正強勁有力。

評論國家大事,寫出這些激濁揚清的文章,把當時那些軍閥官僚看得如同糞土。

可曾記得,當年我們在那浪花大得可以阻止飛奔而來的船舟的激流中一起游泳?

(4)沁園春長沙賞析擴展閱讀:

全文賞析:

1.歷史角度

在中國的詩史上,第一個大量描繪自然美,並把對自然美的描繪和對國家和人民的命運的關切結合起來的詩人是屈原。這是中國古典詩歌的一個優良傳統。毛澤東的詩詞繼承了這個優良傳統。他善於把自然美與社會美融為一體,通過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自然美的藝術形象,表現出社會美的內容。

這首詞通過對長沙秋景的描繪和對青年時代革命斗爭生活的回憶,提出了「誰主沉浮」的問題,抒發了對中華民族前途的樂觀主義精神和以天下事為己任的豪情壯志。特別是本詞的最後三句,以設問結尾,巧妙回答了「誰主沉浮」的問題。正像當年中流擊水那樣,勇敢地投身到革命的風浪中,激流勇進。

2.美學角度

從美學上講,崇高美表現於外在方面,體現為高大、遼闊、巍峨、宏偉等壯麗景象。這種巍峨、博大、壯闊的崇高美,在毛主席詩詞中,以對山川景物的描繪體現得最為鮮明。《沁園春·長沙》就是其中最優秀的篇章之一。

3.書法鑒賞
此幅作品大約書寫於1954年,是毛澤東書法的代表作品,書家認為是毛澤東詩詞墨跡中最晚的作品,也是最成熟,最高的作品,也是我們所見墨跡中最後的豐碑。

此幅作品園筆兼用方筆,藏鋒為主,兼施露鋒,結體用筆瀟灑古淡,極盡江左風流,囊括北碑筋骨,精能疏淡,典雅悠然,處處含蓄,耐人尋味。布局疏密有致,有行無列,行間緊密,幾與字間空白相當,結體用筆內柔外剛,「標拔志氣,輔藻情靈」。全幅一百多字,筆試和墨色隨著書情而變化,時而高昂,時而舒緩,使整幅書作氣韻貫通又結構完美。

4.景物描繪角度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七句從內容上看,寫大山,樹林,湘江,船隻,鷹魚等,既有自然物,也有動植物,品類齊全,充滿生機。從寫景的角度看,作者在視角角度上,有遠近高低,從邏輯上,從點到面,由實到虛,從自然到人類。

5.藝術角度

中國古典詩詞的藝術表現手法,很講究情與景的交融。劉勰說:「繁采寡情,味之必厭。」(《文心雕龍》)謝榛說:「景乃詩之媒,情乃詩之胚;合而為詩,以數言而統萬形,元氣渾成,其浩無涯矣。」(《四溟詩話》)這首詞較好地達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6.主要內容

上闋:「今日之游」描述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描繪了湘江的秋景。

下闋:「昔日之游」作者同一個激進的群體發生的關系,追憶了同學時光,抒寫了胸襟和抱負。

7.思想層面

崇高美表現於內在方面,則為偉大高尚心靈的反映。古羅馬的朗吉弩斯在《論崇高》一文中,就提出崇高是「偉大心靈的回聲」。這首詞的下半闋著重抒情,正是這種偉大心靈回聲的抒發。這種抒發,首先是通過回憶引出的。

⑤ 沁園春 長沙 賞析

這首詞寫於1925年秋(作者手書此詞稱「一九二六年作」,見《毛主席詩詞墨跡續編》,似系筆誤。1926年秋作者在上海任中共中央農民運動委員會主任,未去過長沙),全詞剛健遒勁,大氣包舉,情采飛揚,表達出青年毛澤東「改造中國與世界」的宏偉理想和樂觀自信、魅力非凡的胸襟、氣度,也顯示出他詩詞藝術的充分成熟和高度成就。 全詞上片即目寫景,下片回憶往事。發端「獨立寒秋」三句,點明時地,時在深秋,地在湘江之中的橘子洲。起筆平平,語氣舒緩,實為下文蓄勢。以「看」字領起的幾句,是一組完整的領字長句,一氣呵成,文勢陡急,吐露出作者對眼前江山美景的極度傾倒。眾多的排比句和對偶句使景物描寫富有層次感:山是紅的,水是碧的,色彩對比;山上的樹,如朝霞一般的絢爛,江中的船,又如群馬賓士喧鬧,動靜互襯;仰觀鷹飛,俯看魚游,視角轉換,呈現出一幅色彩繽紛、生機勃發的活動著的湘江秋景圖。於是作者不禁發出「萬類霜天競自由」的由衷贊嘆。一切有生命和無生命的物類,在這無邊無際的宇宙中,自由自在,生存發展,這是多麼令人嚮往的情景!從宋玉「悲哉,秋之為氣也」(《九辯》)開始,悲秋成了我國古代詩人墨客筆下的恆久主題;雖也有個別頌秋贊秋之作,如劉禹錫《始聞秋風》「天地肅清堪四望,為君(指秋風)扶病上高台」,感謝秋風使自己克服疾病,振作精神,在古代詩歌中已屬鳳毛麟角,但其境界和氣魄,自然不能也無須與這里的「萬類霜天競自由」來比較。作者後來的詠秋詞「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採桑子·重陽》),都反映出作者對壯闊寥遠、自由矯健、勁拔爽朗的自然美的推重和愛好。這句對秋景的禮贊,已使詞情趨於高昂。然而,百尺竿頭再翻進一層,突發一問:「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全詞遂達於高潮。 "誰主沉浮?」這個囊括悠悠時空、茫茫大地,涵蓋人類歷史、現實斗爭的大問題,正體現了本篇的中心思想。這里凝結著作者關乎時代、社會前途的深沉思考,烙印著他對民族、對祖國的命運的灼熱關注和苦心求索。 毛澤東從1921年夏天起,就積極獻身於建黨和各種革命群眾運動。1924年冬他返回湖南,在韶山等地組織「雪恥會」等,展開了一系列組織群眾宣傳群眾的革命活動。1925年秋,湖南督軍趙恆惕密令逮捕毛澤東,毛澤東機警地離開韶山,取道長沙,南下當時的革命策源地廣州。這首詞即作於暫留長沙期間。 明乎此,我們就不難理解,作者不是以游賞者的閑適心境陶醉於自然山水之中,而是帶著為民族爭自由、為人民求解放的強烈使命感,才不期然而然地尋找到與大自然的契合之點。「獨立寒秋」的「獨」,「悵寥廓」的「悵」,都在此詞樂觀、熱烈、絢麗的基調之上,不免抹上一筆獨立絕行棖觸無端的迷茫冷雋之色,並非單一的感情更增加了作品的厚重感和深沉感受。特別是「誰主沉浮」一問,不啻抓住了當時革命斗爭全局中的根本問題:中國的命運究竟由誰來主宰?本篇似有問無答,實際上是有答案的。日後作者的「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是用文學語言作出的回答,而「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則是理論的答案了。其實,此詞的下片也是一種回答。 下片是寫年輕「百侶」的群體活動;但又專寫其在長沙的行跡,以貼切本地風光,使全詞的取材即繪景和敘事兩者又復統一,緊緊集中在詞題「長沙」上。 對長沙,對橘子洲,毛澤東有著太多的追憶。他曾在省立第一師范求學和進行革命活動長達5年之久,以後又多次居留長沙。在嶽麓山下,他發起成立新民學會,與蔡和森、何叔衡、陳昌、張昆弟、羅學瓚等「同學少年」或「書生」一起,立誓為國家民族服務。他在長沙主編過《湘江評論》,成立馬克思主義研究會,組織平民夜校和文化書社,「指點江山」,評論時政,寫下了篇篇激昂慷慨的宏文華章。袁世凱准備稱帝,他所任命的湘督湯薌銘積極擁戴,毛澤東四處印發小冊子,加以揭露抨擊;張敬堯督湘,他又領導「驅張運動」,把這些反動軍閥看得如同糞土一般。詞中「恰」字以下的又一組領字長句,就是對這些活動的真實而形象的寫照! 作者最後又以如椽大筆,突出描寫了當年游泳的生活細節。人們都知道作者喜愛游泳,尤擅在大江大河中劈波斬浪。他的《水調歌頭·游泳》有句雲:「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游泳在作者作品中已成為具有某種象徵意義的意象。正如他多次闡發的那樣:「革命者不可能在溫室中成長,要在大風大浪里鍛煉自己」,「人類社會就是從大風大浪中發展起來的」。因而,結尾三句不僅表現了作者和「百侶」那種一往無前奮勇搏擊的豪情壯志,而且也昭示人們:「主沉浮」的偉大革命理想的實現,必定需要這種大無畏的革命精神。

⑥ 沁園春長沙原文賞析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漫江碧透,專百舸爭流。屬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天地,誰主沉浮?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
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⑦ 沁園春 長沙 鑒賞

【年代】:現當代
【作者】:毛澤東
【作品】:沁園春
【內容】:長沙(1925)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
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天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游,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
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注釋】:

沁園春:詞牌名,由東漢的沁水公主園得名。
橘子洲:在長沙附近的湘江中。
舸(ge3):大船。
同學少年:毛澤東於一九一三年至一九一八年就讀於湖南第一師范學校。一九一八年毛和蕭瑜、蔡和森等組織新民學會,開始了他早期的政治活動。
遒(qiu2):強勁。
遏(e4):阻止。

【題解】:

一九二五年秋,湖南省長趙恆惕再次通緝毛澤東。毛離開長沙去廣州,這首詞大概是離長沙時所作。
賞析

萬山紅遍 一派壯麗秋景

從美學上講,崇高美表現於外在方面,體現為高大、遼闊、巍峨、宏偉等壯麗景象。德國哲學家康德把崇高分為兩類:數學的崇高,如高山的體積;力學的崇高,如暴風雨的氣勢。俄國著名文藝批評家車爾尼雪夫斯基也說:「一件事物較之與它相比的一切事物要巨大得多,那便是崇高。」孔子也把「大」與崇高聯系起來,贊嘆:「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這種巍峨、博大、壯闊的崇高美,在毛主席詩詞中,以對山川景物的描繪體現得最為鮮明。《沁園春長沙》就是其中最優秀的篇什之一。

這首詞上半闋著重寫景。「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一開始,作者便把自己置於秋水長天的廣闊背景之中。同時也把讀者帶進了一個高遠的深秋境界里。遠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作者不僅看到了眼前嶽麓山的楓林,也可能聯想到了北京香山的黃櫨,和祖國無數山嶽中由綠變紅的烏柏、水杉、槭樹、槲樹、黃連木……那一重重山,一層層樹,讓自然之神彩筆一抹,暈染得一片嫣紅,比二月笑放的春花還要艷麗,比六月飄舞的彩霞更加瑰奇。近觀:「漫江碧透,百舸爭流。」秋水澄澈,秋江碧波,腳下的湘江,在秋天更加清澈晶瑩,如碧綠的翡翠,如透明的水晶。江面上,千帆競發,百舸爭渡,靜中有動,生氣勃勃。仰視,「鷹擊長空」,萬里無雲的秋空,雄鷹奮振健羽,自由飛翔。俯瞰,「魚翔淺底」,因透明而清淺見底的江里,魚群擺動鰭尾,任意遨遊。作者以短短四句詩,描繪出一幅立體的寥廓萬里、絢麗多彩的江南秋景,宛如當代著名的嶺南畫派大家關山月濃墨重彩的彩墨山水圖。不愧為「驅山走海置眼前」(李白《當塗趙炎少府粉圖山水歌》),「咫尺應須論萬里」(杜甫《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的大手筆。它與作者的另一首詞《沁園春雪》所描繪的「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北國風光,均是古典詩詞中前所未有的雄奇偉麗的全景式風景畫。

風華正茂 一段崢嶸歲月

崇高美表現於內在方面,則為偉大高尚心靈的反映。古羅馬的朗吉弩斯在《論崇高》一文中,就提出崇高是「偉大心靈的回聲」。這首詞的下半闋著重抒情,正是這種偉大心靈回聲的抒發。這種抒發,首先是通過回憶引出的。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作者想起曾和當年的同學和朋友,在橘子洲一帶散步,游泳,暢論天下大事的情景,回憶起那一段難忘的崢嶸歲月。

這首詞寫於1925年深秋。大約是在毛澤東同志離開湖南前往當時革命活動的中心廣州時所寫的。毛澤東同志從1911至1925年,曾數度在長沙學習、工作和從事革命活動。這期間,國內外發生了許多重大事件,如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戰、俄國十月革命、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等,都是影響世界形勢的巨大變革。這樣的歲月,如歷史群山中聳峙的一座又一座崢嶸的高峰。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在這崢嶸歲月里,作者和他的同學如蔡和森、何叔衡、張昆弟等立志救國的知識青年,正值青春年少,神采飛揚,才華橫溢,意氣風發,熱情奔放。詩人巧妙地化用了《莊子·田子方》中「夫至人者,上窺青天,下潛黃泉,揮斥八極,神氣不變」 的意境,來形容新時代的青年從舊思想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自由奔放的胸襟。(揮斥,自由奔放的意思。方遒,正當旺盛有力的意思。過去有人解釋「揮斥」為批判駁斥,「方遒」為專家權威,是不準確的。)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這是對「崢嶸歲月」「揮斥方遒」的進一步具體化。面對「萬山紅遍」的美景,他們既贊嘆錦綉河山的壯美,又悲憤大好河山的沉淪。於是,發表激濁揚清的文章,抨擊黑暗,宣揚真理,鄙視當時的「萬戶侯」——軍閥如糞土。在這一時期,毛澤東同志在長沙組織了湖南學生聯合會、新民學會,開辦了平民夜校、文化書社和湖南自修大學,參加了反對袁世凱稱帝、領導了驅逐張敬堯等軍閥的活動。特別是創辦《湘江評論》,成立馬克思主義研究會,為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在湖南地區做了思想上和組織上的准備。 這些既是「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的具體內容,又是寫作這首詞的時代背景。了解這個背景,有助於我們進一步體會詞中閃耀著的革命者崇高心靈的美的光芒。

中流擊水 一腔拿雲心事

「少年心事當拿雲。」(李賀《致酒行》) 詩人和同伴們的拿雲心事,從「攜來百侶曾游」到「糞土當年萬戶侯」,可說是直抒胸臆,盡情傾吐,如長江大河,滔滔而下,氣勢磅礴,痛快淋漓。在結尾時「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則是採取象徵手法,形象地表達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雲壯志。

「中流擊水,浪遏飛舟。」一種解釋認為「擊水」為游泳,在激流中奮臂劃水,掀起的浪花甚至阻擋了飛速前進的船舶。我總感覺這一意境與作者贊揚「百舸爭流」的精神不太符合。我傾向於「中流擊水」即「中流擊楫」的轉化。《晉書·祖逖傳》:祖逖「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後來「中流擊楫」就成了立誓復興祖國的代詞。在這里正表示詩人要在新時代的大潮里,乘風破浪,鼓槳前進,立誓振興中華的壯志豪情。使人讀後彷彿聽到了一顆愛國愛民的赤心,在怦怦躍動,從而感受到一種偉大胸懷所反映出的崇高美。

我國古典詩詞的藝術表現手法,很講究情與景的交融。劉勰說:「繁采寡情,味之必淡。」(《文心雕龍》)謝榛說:「景乃詩之媒,情乃詩之胚;合而為詩,以數言而統萬形,元氣渾成,其浩無涯矣。」(《四溟詩話》)這首詞較好地達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前半闋雖著重寫景,卻處處景中寓情。「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既是四周楓林如火的寫照,又寄寓著詩人火熱的革命情懷。紅色象徵革命,象徵烈火,象徵光明,「萬山紅遍」正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現,是對革命與祖國前途的樂觀主義的憧憬。「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則是作者對自由解放的嚮往與追求。「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感嘆,則由寫景直接轉入抒懷,自然帶出下半闋的抒情樂章。

下半闋雖著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處。「憶往昔崢嶸歲月稠」,以崢嶸形容歲月,新穎,形象,將無形的不平凡的歲月,化為一座座有形的崢嶸的山峰,給人以巍峨奇麗的崇高美。「中流擊水,浪遏飛舟」,也是一幅奮勇進擊、劈波斬浪的宏偉畫面。可以說,《沁園春長沙》的崇高美,是以情為經線,景為緯線,交織而成的。它不僅使我們得到欣賞壯麗秋景的藝術享受,也使我們從詩人昂揚熾烈的革命情懷中,汲取奮發前進的信心和力量。

⑧ 毛澤東沁園春長沙的賞析

上闋的景物是由遠即近,由高到低,由靜即動。其中又包含了描寫顏色的詞語,使整個秋景多姿多彩。幾個動詞的運用,如:「擊」,「翔」,「競」寫出了警務的生機勃勃,十分有力,給人以積極向上的感覺。
上闋看似描寫如畫的秋景,實際上寫景中隱隱透著一種豪邁的氣勢。前幾句中已有暗示:「看萬山紅遍」是指大好的革命形勢;「鷹擊長空,魚翔淺底」實際上是指出了生機蓬勃。上闋以激揚的筆調寫景,實則是凸顯作者的磅礴氣勢和其志存高遠。而最後三句「悵寥廓,問蒼茫天地,誰主沉浮? 」更是將情感提高到了一個極致。一個問大地,實際上問的是天下的勞苦大眾,聲討的是軍閥統治的黑暗。從而能看出毛澤東當時的志存高遠,意在天下了。
正是因為上闋的景物描寫,下闋憶往事,抒發情感才能更為順暢。
總的來說,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從美學上講,崇高美表現於外在方面,體現為高大、遼闊、巍峨、宏偉等壯麗景象。德國哲學家康德把崇高分為兩類:數學的崇高,如高山的體積;力學的崇高,如暴風雨的氣勢。俄國著名文藝批評家車爾尼雪夫斯基也說:「一件事物較之與它相比的一切事物要巨大得多,那便是崇高。」孔子也把「大」與崇高聯系起來,贊嘆:「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這種巍峨、博大、壯闊的崇高美,在毛主席詩詞中,以對山川景物的描繪體現得最為鮮明。《沁園春長沙》就是其中最優秀的篇什之一。

這首詞上半闋著重寫景。「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一開始,作者便把自己置於秋水長天的廣闊背景之中。同時也把讀者帶進了一個高遠的深秋境界里。遠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作者不僅看到了眼前嶽麓山的楓林,也可能聯想到了北京香山的黃櫨,和祖國無數山嶽中由綠變紅的烏柏、水杉、槭樹、槲樹、黃連木……那一重重山,一層層樹,讓自然之神彩筆一抹,暈染得一片嫣紅,比二月笑放的春花還要艷麗,比六月飄舞的彩霞更加瑰奇。近觀:「漫江碧透,百舸爭流。」秋水澄澈,秋江碧波,腳下的湘江,在秋天更加清澈晶瑩,如碧綠的翡翠,如透明的水晶。江面上,千帆競發,百舸爭渡,靜中有動,生氣勃勃。仰視,「鷹擊長空」,萬里無雲的秋空,雄鷹奮振健羽,自由飛翔。俯瞰,「魚翔淺底」,因透明而清淺見底的江里,魚群擺動鰭尾,任意遨遊。作者以短短四句詩,描繪出一幅立體的寥廓萬里、絢麗多彩的江南秋景,宛如當代著名的嶺南畫派大家關山月濃墨重彩的彩墨山水圖。不愧為「驅山走海置眼前」(李白《當塗趙炎少府粉圖山水歌》),「咫尺應須論萬里」(杜甫《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的大手筆。它與作者的另一首詞《沁園春雪》所描繪的「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北國風光,均是古典詩詞中前所未有的雄奇偉麗的全景式風景畫。

風華正茂 一段崢嶸歲月

崇高美表現於內在方面,則為偉大高尚心靈的反映。古羅馬的朗吉弩斯在《論崇高》一文中,就提出崇高是「偉大心靈的回聲」。這首詞的下半闋著重抒情,正是這種偉大心靈回聲的抒發。這種抒發,首先是通過回憶引出的。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作者想起曾和當年的同學和朋友,在橘子洲一帶散步,游泳,暢論天下大事的情景,回憶起那一段難忘的崢嶸歲月。

這首詞寫於1925年深秋。大約是在毛澤東同志離開湖南前往當時革命活動的中心廣州時所寫的。毛澤東同志從1911至1925年,曾數度在長沙學習、工作和從事革命活動。這期間,國內外發生了許多重大事件,如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戰、俄國十月革命、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等,都是影響世界形勢的巨大變革。這樣的歲月,如歷史群山中聳峙的一座又一座崢嶸的高峰。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在這崢嶸歲月里,作者和他的同學如蔡和森、何叔衡、張昆弟等立志救國的知識青年,正值青春年少,神采飛揚,才華橫溢,意氣風發,熱情奔放。詩人巧妙地化用了《莊子·田子方》中「夫至人者,上窺青天,下潛黃泉,揮斥八極,神氣不變」 的意境,來形容新時代的青年從舊思想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自由奔放的胸襟。(揮斥,自由奔放的意思。方遒,正當旺盛有力的意思。過去有人解釋「揮斥」為批判駁斥,「方遒」為專家權威,是不準確的。)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這是對「崢嶸歲月」「揮斥方遒」的進一步具體化。面對「萬山紅遍」的美景,他們既贊嘆錦綉河山的壯美,又悲憤大好河山的沉淪。於是,發表激濁揚清的文章,抨擊黑暗,宣揚真理,鄙視當時的「萬戶侯」——軍閥如糞土。在這一時期,毛澤東同志在長沙組織了湖南學生聯合會、新民學會,開辦了平民夜校、文化書社和湖南自修大學,參加了反對袁世凱稱帝、領導了驅逐張敬堯等軍閥的活動。特別是創辦《湘江評論》,成立馬克思主義研究會,為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在湖南地區做了思想上和組織上的准備。 這些既是「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的具體內容,又是寫作這首詞的時代背景。了解這個背景,有助於我們進一步體會詞中閃耀著的革命者崇高心靈的美的光芒。

中流擊水 一腔拿雲心事

「少年心事當拿雲。」(李賀《致酒行》) 詩人和同伴們的拿雲心事,從「攜來百侶曾游」到「糞土當年萬戶侯」,可說是直抒胸臆,盡情傾吐,如長江大河,滔滔而下,氣勢磅礴,痛快淋漓。在結尾時「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則是採取象徵手法,形象地表達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雲壯志。

「中流擊水,浪遏飛舟。」一種解釋認為「擊水」為游泳,在激流中奮臂劃水,掀起的浪花甚至阻擋了飛速前進的船舶。我總感覺這一意境與作者贊揚「百舸爭流」的精神不太符合。我傾向於「中流擊水」即「中流擊楫」的轉化。《晉書·祖逖傳》:祖逖「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後來「中流擊楫」就成了立誓復興祖國的代詞。在這里正表示詩人要在新時代的大潮里,乘風破浪,鼓槳前進,立誓振興中華的壯志豪情。使人讀後彷彿聽到了一顆愛國愛民的赤心,在怦怦躍動,從而感受到一種偉大胸懷所反映出的崇高美。

⑨ 跪求沁園春長沙的鑒賞~~~~~~~~~~~~~!!!

沁園春長沙賞析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點明了時間、地點和特定的環境。大意是:在深秋的季節,我獨自一人站在橘子洲頭,望著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一個「看」字,總領七句,描繪了獨立橘子洲頭所見到的一幅色彩絢麗的秋景圖。大意是:遠望群山,重重疊疊的樹林點染如畫;近看滿江的秋水碧綠清澈,無數船隻爭相行駛。仰視,雄鷹在天空中展翅高飛;俯看,魚兒在江水中輕快地暢游。宇宙中的萬物都在秋天裡生氣勃勃地自由舒展、蓬勃生長。詩人從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選擇了幾種典型景物進行描寫,遠近相間,動靜結合,對照鮮明。這七句,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託了氣氛。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面對這一派生機勃勃的大千世界,詩人思緒萬端,不禁問道:廣闊無垠的大地呀,誰才是主宰你消長興衰命運的真正主人呢?這一問道出了詩人的雄心壯志,表現了他的博大胸懷。
上片描繪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機勃勃的湘江寒秋圖,並即景抒情,提出了蒼茫大地應該由誰來主宰的問題。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大意是:就在這橘子洲上,曾經和許多革命戰友聚會、游賞,度過了一段不平凡而有意義的歲月。詩人從上片的獨往舊地重遊,自然引起對往昔生活的回憶。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一個「恰」字,統領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發的戰斗風貌和豪邁氣概。大意是:那時候,同學們正當青春年少,意氣風發,才華橫溢,激情奔放,敢說敢做,革命鬥志十分旺盛。面對祖國大好河山,指點評論,經常在一起評論國家大事,寫出激濁揚清的文章,把主宰一方的軍閥統治者看得如糞土一般。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中流」,江水中間。「擊水」,作者曾自註:「游泳:那時初學,盛夏水漲,幾死者數,一群人終於堅持,直到隆冬,猶在江中。當時有一篇詩,都忘記了,只記得兩句: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見《毛澤東詩詞鑒賞辭典》)遏,遏止,可以有兩種理解:一種認為是游泳激起的波浪,幾乎把飛快行駛的船隻都阻擋住了;一種認為「浪遏飛舟」是「到中流擊水」的條件。如果按照後一種理解,這三句大意是:還記得嗎?當年我們一同到江心游泳,盡管風浪巨大,連船隻行進也很困難,但我們這些人卻以同洶涌的急流拼搏為樂。這里以設問結尾,實際上是對「誰主沉浮」的巧妙回答。
下片回憶了往昔崢嶸歲月,表現了詩人和戰友們為了改造舊中國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和壯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給出了「誰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國家命運的,是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治者、敢於改造舊世界的革命青年。

⑩ 沁園春長沙賞析

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賞析:

1、歷史角度

在中國的詩史上,第一個大量描繪自然美,並把對自然美的描繪和對國家和人民的命運的關切結合起來的詩人是屈原。這是中國古典詩歌的一個優良傳統。

毛澤東的詩詞繼承了這個優良傳統。他善於把自然美與社會美融為一體,通過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自然美的藝術形象,表現出社會美的內容。

這首詞通過對長沙秋景的描繪和對青年時代革命斗爭生活的回憶,提出了「誰主沉浮」的問題,抒發了對中華民族前途的樂觀主義精神和以天下事為己任的豪情壯志。

2、美學角度

從美學上講,崇高美表現於外在方面,體現為高大、遼闊、巍峨、宏偉等壯麗景象。德國哲學家康德把崇高分為兩類:數學的崇高,如高山的體積;力學的崇高,如暴風雨的氣勢。

俄國著名文藝批評家車爾尼雪夫斯基也說:「一件事物較之與它相比的一切事物要巨大得多,那便是崇高。」孔子也把「大」與崇高聯系起來,贊嘆:「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

這種巍峨、博大、壯闊的崇高美,在毛主席詩詞中,以對山川景物的描繪體現得最為鮮明。《沁園春·長沙》就是其中最優秀的篇什之一。

3、景物描繪角度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七句從內容上看,寫大山,樹林,湘江,船隻,鷹魚等,既有自然物,也有動植物,品類齊全,充滿生機。從寫景的角度看,作者在視角角度上,有遠近高低,從邏輯上,從點到面,由實到虛,從自然到人類。

4、藝術角度

中國古典詩詞的藝術表現手法,很講究情與景的交融。劉勰說:「繁采寡情,味之必厭。」(《文心雕龍》)謝榛說:「景乃詩之媒,情乃詩之胚;合而為詩,以數言而統萬形,元氣渾成,其浩無涯矣。」(《四溟詩話》)這首詞較好地達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5、思想層面

崇高美表現於內在方面,則為偉大高尚心靈的反映。古羅馬的朗吉弩斯在《論崇高》一文中,就提出崇高是「偉大心靈的回聲」。這首詞的下半闋著重抒情,正是這種偉大心靈回聲的抒發。這種抒發,首先是通過回憶引出的。

(10)沁園春長沙賞析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沁園春·長沙》是毛澤東1925年秋所作。長沙是毛澤東人格形成的地方,長沙也是中國農村革命的發源地,是毛澤東初期革命活動的中心。1911年,毛澤東來到湖南長沙第一師范。由於當時的社會背景,通過與同學暢談人生國事,毛澤東更清晰地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觀。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