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的重點與賞析
句子呢?發過來看看
Ⅱ 與風雨有關的古詩 賞析
1)杜甫《春夜喜雨》賞析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春夜喜雨》抒寫詩人對春夜細雨的無私奉獻品質的喜愛贊美之情。
一二句「好」字含情,贊盛春雨。「知時節」賦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在作者看來,春雨體貼人意,知曉時節,在人們急需的時候飄然而至,催發生機。多好的春雨!首聯既言春雨的「發生」,又含蓄地傳達出作者熱切盼望春雨降臨的焦急心緒。頷聯顯然是詩人的聽覺感受。春雨來了,在蒼茫的夜晚,隨風而至,悄無聲息,滋潤萬物,無意討「好」,唯求奉獻。瞧,聽雨情景作者體察得多麼細致,就連春雨灑灑,靜默無聲也被詩人聽出來了。可見,驚喜於春雨的潛移默化,詩人徹夜難眠。頸聯緊承頷聯,詩人唯願春雨下個通宵,又恐突然中止,亦喜亦憂,推門而出,佇立遠眺,只見平日涇渭分明的田野小徑也溶入夜色,漆黑一片,可見夜有多黑,雨有多密。而江船漁火紅艷奪目,又反襯出春夜的廣漠幽黑,也從側面烘托出春雨之繁密。尾聯系想像之辭,詩人目睹春雨綿綿,欣慰地想到第二天天亮的時候,錦官城將是一片萬紫千紅的春色。花之紅艷欲滴、生機盎然正是無聲細雨潛移默化、滋潤洗凝而成……
2)白居易《錢塘湖春行》賞析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首聯從大處落筆,寫孤山寺所見之景。第一句是地點,第二句是遠景。「初平」,寫春水初生,略與堤平。「雲腳低」,寫白雲低垂,與湖水相連,勾出了早春的輪廓。腳下平靜的水面與天上低垂的雲幕構成了一副寧靜的水墨西湖圖。
頷聯寫鶯燕,是詩人遊程中所見。鶯是春的歌手,都爭著飛到向陽的樹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開始銜泥築巢,一片生機勃勃之勢。用「早」來形容黃鶯,體現了白居易對這些充滿生機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愛。一個「爭」字,讓人感到春光的難得與寶貴。用一個「啄」字,來描寫燕子那忙碌而興奮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寫活了。這兩句著意描繪出鶯鶯燕燕的動態,從而使得全詩洋溢著春的活力與生機。
頸聯寫花草,著重表現詩人的感受。馬在淺草地上走得很輕快,看花的時間長了,眼前一片奼紫嫣紅,使人目不暇接,會產生迷亂的感覺。這聯和上聯是此詩的核心部分,同時也是白詩描寫春光特別是描寫西湖春光的點睛之筆。這更是一聯極富情感色彩與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寫,充分顯示了白居易對描寫對象的細致觀察以及准確把握其特徵的能力。
尾聯寫白沙堤之景,直抒胸臆,表達詩人喜悅的心情。「行不足」,是因為看不足,說明詩人流連忘返。
從孤山北面到現在的平湖秋月、白堤,詩人一路走來一路向人們報告春的信息:湖面春水新生、樹上春鶯爭鳴、空中春燕銜泥、堤岸春花漸開、春草剛綠,詩人敏銳細膩的筆觸,讓人們從中體會到西湖正在舒展地著上春裝。詩人贊美西湖的春色,並且指出他最愛在白沙堤上行走。白堤的兩邊是水,堤兩旁種滿了柳樹、桃樹。春天走在白堤上,澹澹的湖水就在你的腳邊,你彷彿走在水面上;初春的柳枝如煙如霧,如絲如縷,飄拂在你的臉上,使你心中涌生無限溫柔無限愛,你像在夢境、在仙境。當春天走在白堤上時,你就更能體味到詩人寫這首詩時的感覺和心情了。
全詩的題意主要在一個「行」字上,扣緊「春行」二字來描寫景物的。但西湖面積太大,行程太長,所以詩人只截取其中一段來寫——從孤山寺的北面寫起,至白沙堤止。讀這首詩,我們自然就有了隨著詩人飽覽西湖早春景色的感覺。
全詩結構嚴密,格律嚴謹,對仗工整,語言流暢,生動自然,語氣平易,體現了通俗流暢的特點。 詩人從總體上著眼描繪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並善於在行進途中展開了景物描寫,選取了典型與分類排列相結合:中間寫鶯、燕、花、草四種最見春色的景物,動物與植物選擇組合,獨具匠心。還善於把握景物特徵,運用最具表現力的詞語加以描繪和渲染。
3)杜牧《江南春絕句》賞析
千里鶯啼綠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這是描寫江南風光的一首七絕。江南多麼迷人,多麼令人嚮往,「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已經給我們描繪了一幅幅絢麗的圖畫,但那隻是宏觀的,而杜牧的《江南春》則相對具體一些,似乎領我們參觀了幾個景點,印象也就更深刻了。杜牧在這首七絕中不僅描繪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還再現了江南煙雨蒙蒙的樓台景色,使江南風光更加神奇迷離,別有一番情趣。「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首先詩人把我們帶入了江南那花紅柳綠的世界。你看,到處鶯歌燕舞,到處綠樹紅花;那帝水的村莊,那依山的城郭,尤其是那迎風招展的酒旗,多麼令人心馳神往!「千里」說明是寫整個江南,但整體又是通過一個個具體的意象表現出來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這里有過渡到江南風光的重要組成部分——寺廟,揉進了滄桑之感,南朝遺留下來的許許多多佛教建築物在春風春雨中若隱若現,更增添撲朔迷離之美。詩人在這里不說「江南四百八十寺」,而說「朝朝四百八十寺」,顯然別有意蘊。南朝統治者佞佛,勞民傷財,修建了大量寺廟,《南史·郭祖深傳》說:「時帝大弘釋典,將以易俗,故祖深尤言其事,條以為都下佛寺五百餘所,窮極宏麗,僧尼十餘萬,資產豐沃,所在郡縣,不可勝言。」據此,杜牧說「四百八十寺」顯然說少了。如今「南朝四百八十寺」都已成為歷史的遺物,成為江南美妙風景的組成部分了。審美之中不乏諷刺,詩的內涵也更豐富了。這首詩四句均為景語,一句一景,各具特色。這里有聲音有色彩,有空間上的拓展,有時間上的追溯。在短短的28個字中,詩人以極具概括性的語言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生動形象而又有氣魄的江南春畫卷。
4)王駕《雨晴》賞析:
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後全無葉底花。
蜂蝶紛紛過牆去,卻疑春色在鄰家。
這首即興小詩,寫雨後漫步小園所見的殘春之景。詩中攝取的景物很簡單,也很平常,但平中見奇,饒有詩趣。詩的前兩句扣住象徵春色的「花」字,以「雨前」所見和「雨後」情景相對比、映襯,吐露出一片惜春之情。雨前,春天剛剛降臨,花才吐出骨朵兒,尚未開放;而雨後,花事已了,只剩下滿樹綠葉了,說明這場雨下得多麼久,好端端的花光春色,被這一場苦雨給鬧殺了。詩人望著花落春殘的小園之景,是多麼掃興而生感喟啊!
掃興的不光是詩人,還有那蜜蜂和蝴蝶。詩的下兩句由花寫到蜂蝶。被苦雨久困的蜂蝶,好不容易盼到大好的春晴天氣,它們懷著和詩人同樣高興的心情,翩翩飛到小園中來,滿以為可以在花叢中飽餐春色,不料撲了空,小園無花空有葉;它們也象詩人一樣大失所望,懊喪地紛紛飛過院牆而去。花落了,蜂蝶也紛紛離開了,小園豈不顯得更加冷落,詩人的心豈不更加悵惘!望著「紛紛過牆去」的蜂蝶,滿懷著惜春之情的詩人,剎那間產生出一種奇妙的聯想:「卻疑春色在鄰家」。院牆那邊是鄰家,詩人想得似乎真實有據;但一牆之隔的鄰家小園,自然不會得天獨厚,詩人想得又是多麼天真爛漫;畢竟牆高遮住視線,不能十分肯定,故詩人只說「疑」,「疑」字極有分寸,格外增加了真實感。這兩句詩,不僅把蜜蜂、蝴蝶追逐春色的神態,寫得活靈活現,更把「春色」寫活了,似乎「陽春」真的「有腳」,她不住自家小園,偏偏跑到鄰家,她是多麼調皮、多麼會捉弄人啊!
「卻疑春色在鄰家」,可謂「神來之筆」,造語奇峰突起,令人頓時耳目一新。這一句乃是全篇精髓,起了點鐵成金的作用,經它點化,小園、蜂蝶、春色,一齊煥發出異樣神采,妙趣橫生。古人謂「詩貴活句」(吳喬《圍爐詩話》),就是指這種最能表達詩人獨特感受的新鮮生動的詩句吧。
杜牧《江南春》有「千里鶯啼綠映紅」句,明代文學家楊慎評道:「千里鶯啼,誰人聽得?千里綠映紅,誰人見得?」
硬說應當改為「十里」才可聽可見,豈不令人哭笑不得?
Ⅲ 李商隱的風雨的賞析、主要是頷聯.
凄涼寶劍篇,羈泊欲窮年。黃葉仍風雨,青樓自管弦。新知遭薄俗,舊好隔良專緣。心斷新豐酒,消愁斗幾千屬?
頷聯賞析:黃葉已經衰枯,風雨仍在摧毀,豪門貴族的高樓里,闊人們正在輕歌曼舞,演奏著急管繁弦。
整首主要是要根據李商隱的背景:自己的懷才不遇、漂泊無歸,自己不甘沉淪、意欲匡時濟世的胸懷,又流露了對初唐開明政治的欣慕之情。[
Ⅳ 《風雨》賞析句子兩個
1、樹林子像一塊面團了,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
比喻,將樹林子比喻為版一塊面團,並著權一個「鼓」字、一個「陷」字,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樹林地狂風中飄搖的情景。
2、一個穿紅衫子的女孩沖出門去牽羊,又立即要返回,卻不可能了,在院子里旋轉,銳聲叫喚,離台階只有兩步遠,長時間走不上去。
誇張。只有「兩步遠」卻「長時間走不上去」,讓人如同身臨其境,浮想聯翩,可見風之大。
Ⅳ 描寫雨的詩句和賞析有哪些
1、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賞析:夜深了,我躺在床上聽到那風雨的聲音,就夢見自己騎著披著盔甲的戰馬跨過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場。
2、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張志和:《漁歌子》)
賞析:「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描寫了漁父捕魚的情態。漁父戴青箬笠,穿綠蓑衣,在斜風細雨中樂而忘歸。「斜風」指微風。全著色明麗,用語活潑,生動地表現了漁夫悠閑自在的鄉村生活。
3、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王維:《山中》)
賞析:寫山中溪流:荊溪蜿蜒穿流,溪水清淺,因溪水沖刷而泛白的石頭星星點點地露出水面。
4、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杜甫:《春夜喜雨 》)
賞析:好雨知道下雨的節氣,正是在植物萌發生長的時侯。
5、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瞑》)
賞析:新雨過後山谷里空曠清新,深秋傍晚的天氣特別涼爽。
6、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賞析:昨夜我在朦朧中曾聽到一陣風雨聲,現在庭院里盛開的花兒到底被搖落了多少呢?
7、雨打梨花深閉門,忘了青春,誤了青春。(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閉門》)
賞析:粘天芳草,千里萋萋,極目所望,古道晴翠,而思念的人更在天涯芳草外,閨中人的心也輕颺到天盡頭了。
8、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志南:《絕句》)
賞析:陽春三月,杏花開放,綿綿細雨彷彿是故意要沾濕我的衣裳似的,下個不停;輕輕吹拂人面的風帶著楊柳清新氣息的暖風令人心曠神怡。
9、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許渾:《咸陽城東樓 / 咸陽城西樓晚眺 / 西門》)
賞析:烏雲開始從皤溪上起來,太陽從西城外的慈福寺閣後沉落下去。周圍的群山,雨意越來越濃,大雨即將到來,城樓上,已是滿樓的狂風。
10、一寸柔腸情幾許?薄衾孤枕,夢回人靜,徹曉瀟瀟雨。(惠洪:《青玉案·絲槐煙柳長亭路》)
賞析:詞家有主張「詞不宜和韻」的,因為詞句參差,音律很嚴,難以使抒寫的情思與限定的聲韻吻合無間。但樂此不疲以聘其才的仍大有人在,其「善用韻者,雖和猶如自作」,這首小令便是如此,因而頗為著名。
Ⅵ 風雨的句子賞析
高原的天氣變化得特別迅猛,風和日麗的正午,突然一陣狂風拔地而起,烏雲像山後的回伏兵撲了過來,刺眼的答閃電,炸裂的雷,帶雹的雨,一起向古城展開了進攻。整個拉薩河谷像一個巨大的音筒,從西到東,每個角落,每座牆壁,每塊岩石,都發出震耳的回聲。一處處林卡里的垂柳,像興奮得發狂的女妖,披散開長發讓風雨盡情地梳洗。所有戶外的人都躲避了,連多得驚人的野狗也一條都不見了。只有最虔誠的拜佛者在原地一動不動地伏卧著。
Ⅶ 《風雨》 這篇課文重點句賞析
全文,從「樹林子」起筆,以一個簡短的比喻開頭,把冷風驟雨中的樹林子比作一塊面團。北
方入秋時節的樹林子滿目黃綠,濃郁勁美,與和好了的面團哪有一點可比?但是,在賈先生筆下,
在特定的環境下,它們竟然那麼貼切的融合在一起,「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接著就
向一邊倒,漫地而行的;呼地又騰上來了,飄忽不能固定;猛地又撲向另一邊去,再也扯不斷,忽
大忽小,忽聚忽散;已經完全沒有方向了。」文中這一塊面團,彷彿就是陝西廚師手中的面團,有
勁道,有身骨,能屈能伸,能扁能方,躍上落下,隨力而形變,隨變而越有生命,就像這秋風中的
樹林子,自然的風力搖役著它,令其左拉右扯,狂亂而不自持,但是沒有了方向的樹林子就此拔去
了根基,失去了生命嗎?沒有,自然的威力下再渺小的生命也要奮力一搏,風到我倒,風止我直,
順應,適應,以柔制剛,生生不息。文中,這一開頭大段的細致描寫,用了一長串的動詞,可以說
寫的驚心動魄,直奔主題,彷彿直接把我們送到了一場疾風面前,一起天旋地轉。很有力,很有視
覺感,沖擊感。
第二段,化整為零,從描寫樹林全貌,落筆到具體的垂柳、楊葉、蘆葦,垂柳表形,楊葉著
色,蘆葦摹聲,充分調動讀者的感覺去細細的體會風雨來襲的場面。然後,筆鋒一轉,寫到斷了牽
繩的羊,這只受到驚嚇的可憐生物,先是「跑」,接著「撐」,「撞」,「跌」,直至「失去」了
顏色。此時「沖」出門尋羊的紅杉女孩,像是一個鮮活的驚嘆號突的「沖」到了讀者面前,比之前
句「白的顏色」,沖擊力甚強,看來有「失」也有「得」啊,該段後半句「兩步遠」與「長時間」
兩組詞匯的對比,也令人尋味,讓人如同身臨其境,浮想翩翩。
之後的幾個段落,又分別描寫了葡萄蔓、蒼蠅、鳥、廢紙、貓、瓦片、浮萍、魚兒,最後一段
視線由室外回到家庭,寫到了老頭和孩子們,與風雨中無法自主的植物,驚恐萬狀的鳥畜不同,孩
子們天性活潑,看一切都是有趣,即便是暴風驟雨也阻擋不了快樂的游戲,他們全都趴著門縫,驚
喜的放出一隻只紙船。至此,揪著讀者心的這場風雨總算有了溫暖的畫面,可以鬆口氣,合上書閉
目回味了。這是筆者的高明之處,文章寫實,但不會寫得沉鬱,文字剛勁,卻不失細膩,比喻新
穎,又充滿生活的味道,讓每個讀者都能領略文章的精妙與傳神。
更精彩的是,作者主要運用側面襯托的手法來表現風雨。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像電影里的慢鏡
頭,從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來展現風狂雨猛,形成了整體上和諧的藝術畫面。所以,文章描寫
「風雨」,盡管文中無「風雨」二字,但作者無處不在描寫著風雨,風雨的形、聲、神、韻,無不
惟妙惟肖。品味此文,彷彿令讀者置身於狂風暴雨的環境中。高明的手法,生動的描寫,令人拍案
叫絕,給人以淋漓的美感享受。
Ⅷ 李商隱 《風雨》賞析
好啊!~!~!
動人
Ⅸ 如何賞析詩經《風雨》
《風雨》
<譯文>
風吹雨打多凄凄,
雄雞啼叫聲不停。
既已見到意中人,
心中怎能不寧靜 !
風吹雨打多瀟瀟,
雄雞啼叫聲不停。
既已見到意中人,
心病怎能不治好!
風吹雨打天地昏,
雄雞啼叫聲不停。
既已見到意中人,
心中怎能不歡喜!
<賞析>
蘊涵性的頃刻,包前啟後。在情境的選擇上,詩篇不寫未見之前綿綿無盡的相思之苦,也不寫相見之後載笑載言的歡聚之樂,而是重章渲染「既見」之時的喜出望外之情。而這一頃刻,正是最富於蘊涵性的頃刻。讀者透過這位女子難以形容的望外之喜,既能想見她在「既見」之前,白日的「願言思伯,甘心首疾」、和夜間的「耿耿不寐,如有隱憂」之情;也能想見在「既見」之後,夫婦間的「既見復關,載笑載言」和「維士與女,伊其相謔」的融融之樂。以少許勝多許,以頃刻蘊過程,這是構思的巧妙。
哀景寫樂,倍增其情。每章首二句,都以風雨、雞鳴起興,這些兼有賦景意味的興句,重筆描繪出一幅寒冷陰暗、雞聲四起的背景。當此之時,最易勾起離情別緒。賦景之句,也確成寫情之語。風雨交加和夜不能寐之無聊;群雞陣啼和懷人動盪之思;雞守時而鳴與所期之人盼而不至,可謂契合無間,層層映襯。然而,正在這幾乎絕望的凄風苦雨之時,懷人的女子竟意外地「既見」了久別的情郎;驟見之喜,歡欣之情,自可想見。而此時凄風苦雨中的群雞亂鳴,也似成了煦風春雨時的群雞歡唱了。
煉詞申意,循序有進。詩篇的結構是單純的,三章疊詠;詩人的易詞寫景卻是講究的,它細膩地表現出了人的不同感受。凄凄,是女子對風雨寒涼的感覺;瀟瀟,則從聽覺見出夜雨驟急;如夜的晦冥,又從視覺展現眼前景象。易詞寫景的這種微妙性,姚際恆《詩經通論》曾有精到的分析:「『如晦』正寫其明也。惟其明,故曰『如晦』。惟其如晦,『凄凄』、『瀟瀟』時尚晦可知。」詩篇在易詞申意的同時,對時態的運動和情態的發展,又有循序漸進的微妙表現。關於時態的漸進,姚氏說,「『喈喈』為眾聲和,初鳴聲尚微,但覺其眾和耳。『膠膠』,同聲高大也。三號以後,天將曉,相續不已矣。」民間尚有「雞鳴三遍天將明」之說;《風雨》的三章相疊,或許正是以此習慣規律為基礎的。隨著時態的發展,懷人女子「既見君子」時的心態也漸次有進。「雲胡不夷」,以反詰句式,語氣熱烈,言其心情大悅;「雲胡不瘳」,言積思之病,至此而愈,語氣至深;末章「雲胡不喜」,則喜悅之情,難以掩飾,以至大聲疾呼了。天氣由夜晦而至晨晦,雞鳴由聲微而至聲高,情感的變化則由乍見驚疑而至確信高呼。方玉潤說:「此詩人善於言情,又善於即景以抒懷,故為千秋絕調。」(《詩經原始》)實當此之謂。
象徵意象,一詩多解。《風雨》的詩旨,今人或主「夫妻重逢」,或主「喜見情人」;聯系詩境,前說更合情理。然而,漢代經生的「亂世思君」說,卻在後世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毛詩序》曰:「《風雨》,思君子也。亂世則思君子不改其度焉。」鄭箋申發之曰:「興者,喻君子雖居亂世,不變改其節度。……雞不為如晦而止不鳴。」這樣,「風雨」便象徵亂世,「雞鳴」便象徵君子不改其度,「君子」則由「夫君」之君變成為德高節貞之君子了。這雖屬附會,卻也有其文本依據。因為,「君子」,在《詩經》時代,可施諸可敬、可愛、可親之人,含義不定。因此,把賦體的白描意象理解為比體的象徵意象,就可能生發「亂世思君」的聯想;而把「風雨如晦」的自然之景,理解為險惡的人生處境或動盪的社會環境,也符合審美規律。故後世許多士人君子,常以雖處「風雨如晦」之境,仍要「雞鳴不已」自勵。
Ⅹ 七年級語文課文風雨的賞析,
【賞析】
《風雨》是賈平凹初期的作品,卻顯示了作家敏銳,精細入微,且充滿想像的藝術感受能力和豐富、獨到的藝術表現能力。《風雨》在描摹意象上運用了豐富的想像和貼切的比喻。寫「樹林子像一塊發面團」,
「鼓」了「陷」,「陷」了「鼓」,實寫風的時強時弱;而這樣寫,風又給了讀者想像的「游刃有餘」,即風與樹林嬉戲的情趣與美感。
漢樂府《古歌》雲:「秋風蕭蕭愁殺人。出亦愁,入亦愁。座中何人,誰不懷憂?」賈平凹先生於1982年秋寫於寶雞的這篇《風雨》,正是秋風秋雨瑟瑟而來的精彩寫照。
全文,從「樹林子」起筆,以一個簡短的比喻開頭,把冷風驟雨中的樹林子比作一塊面團。北方入秋時節的樹林子滿目黃綠,濃郁勁美,與和好了的面團哪有一點可比?但是,在賈先生筆下,在特定的環境下,它們竟然那麼貼切的融合在一起,「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接著就向一邊倒,漫地而行的;呼地又騰上來了,飄忽不能固定;猛地又撲向另一邊去,再也扯不斷,忽大忽小,忽聚忽散;已經完全沒有方向了。」文中這一塊面團,彷彿就是陝西廚師手中的面團,有勁道,有身骨,能屈能伸,能扁能方,躍上落下,隨力而形變,隨變而越有生命,就像這秋風中的樹林子,自然的風力搖役著它,令其左拉右扯,狂亂而不自持,但是沒有了方向的樹林子就此拔去了根基,失去了生命嗎?沒有,自然的威力下再渺小的生命也要奮力一搏,風到我倒,風止我直,順應,適應,以柔制剛,生生不息。文中,這一開頭大段的細致描寫,用了一長串的動詞,可以說寫的驚心動魄,直奔主題,彷彿直接把我們送到了一場疾風面前,一起天旋地轉。很有力,很有視覺感,沖擊感。
第二段,化整為零,從描寫樹林全貌,落筆到具體的垂柳、楊葉、蘆葦,垂柳表形,楊葉著色,蘆葦摹聲,充分調動讀者的感覺去細細的體會風雨來襲的場面。然後,筆鋒一轉,寫到斷了牽繩的羊,這只受到驚嚇的可憐生物,先是「跑」,接著「撐」,「撞」,「跌」,直至「失去」了顏色。此時「沖」出門尋羊的紅杉女孩,像是一個鮮活的驚嘆號突的「沖」到了讀者面前,比之前句「白的顏色」,沖擊力甚強,看來有「失」也有「得」啊,該段後半句「兩步遠」與「長時間」兩組詞彙的對比,也令人尋味,讓人如同身臨其境,浮想翩翩。
之後的幾個段落,又分別描寫了葡萄蔓、蒼蠅、鳥、廢紙、貓、瓦片、浮萍、魚兒,最後一段視線由室外回到家庭,寫到了老頭和孩子們,與風雨中無法自主的植物,驚恐萬狀的鳥畜不同,孩子們天性活潑,看一切都是有趣,即便是暴風驟雨也阻擋不了快樂的游戲,他們全都趴著門縫,驚喜的放出一隻只紙船。至此,揪著讀者心的這場風雨總算有了溫暖的畫面,可以鬆口氣,合上書閉目回味了。這是筆者的高明之處,文章寫實,但不會寫得沉鬱,文字剛勁,卻不失細膩,比喻新穎,又充滿生活的味道,讓每個讀者都能領略文章的精妙與傳神。
更精彩的是,作者主要運用側面襯托的手法來表現風雨。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像電影里的慢鏡頭,從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來展現風狂雨猛,形成了整體上和諧的藝術畫面。所以,文章描寫「風雨」,盡管文中無「風雨」二字,但作者無處不在描寫著風雨,風雨的形、聲、神、韻,無不惟妙惟肖。品味此文,彷彿令讀者置身於狂風暴雨的環境中。高明的手法,生動的描寫,令人拍案叫絕,給人以淋漓的美感享受。
如果滿意,請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