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傅山詩詞名句

傅山詩詞名句

發布時間: 2021-03-01 18:51:05

Ⅰ 關於胡之酒的詩句有哪些

1、三國時,曹操詩《短歌行》:"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相傳黃帝時期的杜康為管理糧食的一位大臣,無意之間用杜康溝之杜康泉水釀出了酒,後來被尊為釀酒的始祖。後代詩人多用杜康代指美酒。

2、北周文學家庾信在《春日離合二首》詩中有:「三春竹葉酒,一曲昆雞弦」。

竹葉青酒遠在古代就享有盛譽。當時是以黃酒加竹葉合釀而成的配製酒。 現代的竹葉青酒用的是經過改進的配方,據說這一配方是明末清初的愛國者、著名醫學家傅山先生設計並流傳至今的。傅山先生關心民間疾苦,精通醫道,他寓良葯於美酒,使竹葉青酒成為今天名冠全球的佳釀。

3、唐朝王翰《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王翰詩中產於西域的這種美酒,其製法與現代葡萄酒釀造技術頗為相似,據周桓剛《白酒工藝學》、李約瑟《中國古代金丹術的醫葯化學特徵及其方術的西傳》等著述說,它就像是古代的白蘭地或葡萄燒。也有專家認為,《唐會要》等書中描繪的那種西域葡萄酒,更像是現代葡萄酒中的桃紅葡萄酒,其顏色介於紅、白葡萄酒之間。

描寫酒的詩句
《問劉十九》白居易
紅泥小火爐,綠蟻新焙酒,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金陵酒肆留別 李白
風吹柳花滿店香, 吳姬壓酒勸客賞。 金陵子弟來相送, 欲行不行各盡觴。
請君試問東流水, 別意與之誰短長?
渭城曲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新豐主人 儲光羲
新豐主人新酒熟, 舊客還歸舊堂宿。 滿酌香含北砌花, 盈尊色泛南軒竹。
雲散天高秋月明, 東家少女解秦箏。 醉來忘卻巴陵道, 夢中疑是洛陽城。
涼州詞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卧沙場君莫笑, 古來征戰幾人回?
少年行 李白
五陵年少金市東, 銀鞍白馬度春風。 落花踏盡游何處, 笑入胡姬酒肆中。
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 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客中行 李白
蘭陵美酒鬱金香, 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處是他鄉。
月下獨酌 李白
花間一壺酒, 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 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 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 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 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 相期邈雲漢。
戲問花門酒家翁 岑參
老人七十仍沽酒, 千壺百瓮花門口。 道傍榆莢仍似錢, 摘來沽酒君肯否?
送李少府時在客舍作 高適
相逢旅館意多違, 暮雪初晴候燕飛。 主人酒盡君未醉。 薄暮途遙歸不歸?
贈衛八處士 杜甫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
少壯能幾時?鬢發各已蒼! 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
焉知二十載,重上君子堂。 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執,問我來何方。 問答乃未已,兒女羅酒漿。
夜雨剪春韭,晨炊間黃粱。 主稱會面難,一舉累十觴。
十觴亦不醉,感子故意長。 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
重經巴丘 張繼
昔年高接李膺歡, 日泛仙舟醉碧瀾。 詩句亂隨青草落, 酒腸俱逐酒庭寬。
浮生聚散雲相似, 往事冥微夢一般。 今日片帆城下去, 秋風回首淚闌干。
九日與陸處士羽飲茶 皎然
九日山僧院, 東籬菊也黃, 俗人多泛酒, 誰解助茶香。
曹操 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山中對酌 李白
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再一杯。我醉欲眠卿可去,明朝有意抱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一曲新詞酒一杯。 去年天氣舊亭台。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酒逢知己千杯少
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
天地既愛酒,愛酒不虧天.
三杯通大道,一鬥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為醒者傳

Ⅱ 贊美書法的詩句

★王羲之對真書、草來、行諸體書自法造詣都很深。他的真書勢形巧密,開辟了一種新的境界;他的草長濃纖折衷;他的行書遒媚勁健。人們稱他的字「飄若浮雲,矯若驚龍」;「龍跳天門,虎卧凰閣」。
★入木三分
★獻之雖有父風,殊非新巧。觀其字勢,疏瘦如隆冬之枯樹;覽其筆蹤,拘束若嚴家之餓隸。
★唐·李白《草書歌行》:「時時只見龍蛇走,左盤右蹙旭驚電。」

Ⅲ 《紅樓夢》作者到底是曹雪芹還是傅山

紅樓夢,也就是石頭記作者確實是傅山,號石頭,

Ⅳ 古代著名行書大家有哪些謝謝

天下第一行書:東晉 王羲之的《蘭亭序》
天下第二行書:唐朝 顏真卿的《祭侄稿》
在唐朝兩大書法家唄成為「草聖」:宰相張旭、和尚懷素。
草書十大家

一、張芝

張芝:生年不詳,約卒於漢獻帝初平三年(約公元192年),敦煌酒泉(今屬甘肅)人,字伯英,善章草,後脫去舊習,省減章草點畫、波桀,成為「今草」,張懷瓘《書斷》稱他「學崔(瑗)、杜(操)之法,因而變之,以成今草,轉精其妙。字之體勢,一筆而成,偶有不連,而血脈不斷,及其連者,氣脈通於隔行」,三國魏書家韋誕稱他為「草聖」。晉王羲之對漢、魏書跡,惟推鍾(繇)、張(芝)兩家,認為其餘不足觀。對後世王羲之、王獻之草書影響頗深。

張芝刻苦練習書法的精神,歷史上已傳為佳話。晉衛恆《四體書勢》中記載:張芝「凡家中衣帛,必書而後練(煮染)之;臨池學書,池水盡墨」。後人稱書法為「臨池」,即來源於此。尤善章草,有「草聖」之譽,當時的人珍愛其墨甚至到了「寸紙不遺」的地步。評價相當高,尤以草書為最。

張芝書法的原跡流傳極少,只有宋刻的《淳化閣帖》卷二載張芝五帖,這些是真品還是偽品,眾說紛紜,至今難以論定。

二、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年),漢族,字逸少,號澹齋,原籍琅琊臨沂(今屬山東),後遷居山陰(今浙江紹興),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是東晉偉大的書法家,被後人尊為「書聖」。他的兒子王獻之書法也很好,人們稱他們兩為"二王",另一個兒子王凝之官至左將軍,因曾任右軍將軍,世稱「王右軍」、「王會稽」。代表作品有:楷書《樂毅論》、《黃庭經》、草書《十七帖》、行書《姨母帖》、《快雪時晴帖》、《喪亂帖》、行楷《蘭亭序》等。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冶於一爐,創造出「天質自然,豐神蓋代」的行書,被後人譽為「書聖」。

三、王獻之

王獻之(344年-386年),東晉書法家、詩人,字子敬,祖籍山東臨沂,生於會稽(今浙江紹興),王羲之第七子。官至中書令,為與後世書法家王珉區分,人稱王大令。與其父並稱為「二王」。

王獻之自小跟隨父親練習書法,胸有大志,後期兼取張芝,別為一體。他以行書和草書聞名,但是楷書和隸書亦有深厚功底。由於唐太宗並不十分欣賞其作品,使得他的作品未象其父作品那樣有大量留存。傳世名作《洛神賦十三行》又稱「玉版十三行」。

王獻之的書法藝術,主要是繼承家法,但又不墨守成規,而是另有所突破。在他的傳世書法作品中,不難看出他對家學的承傳及自己另闢蹊徑的蹤跡。前人評論王獻之的書法為"丹穴凰舞,清泉龍躍。精密淵巧,出於神智"。他的用筆,從"內拓"轉為"外拓"。

他的草書,更是為人稱道。俞焯曾說:"草書自漢張芝而下,妙人神品者,官奴一人而已。"他的傳世草書墨寶有《鴨頭丸帖》、《中秋帖》等,皆為唐摹本,他的《鴨頭丸帖》,行草,共十五字,絹本。清代吳其貞在《書畫記》里對此帖推崇備至,認為:"(此帖)書法雅正,雄秀驚人,得天然妙趣,為無上神品也。"他的《中秋帖》行草,共二十二字,神采如新,片羽吉光,世所罕見。清朝乾隆皇帝將它收入《三希帖》,視為"國寶"。

他還創造了"一筆書",變其父上下不相連之草為相連之草,往往一筆連貫數字,由於其書法豪邁氣勢宏偉,故為世人所重。

王獻之學書和他的父親一樣,不局限於學一門一體,而是窮通各家。所以能在「兼眾家之長,集諸體之美」的基礎上,創造出自己獨特的風格。終於取得了與王羲之並列的藝術地位。書跡有宋米芾臨的《中秋帖》等。

由晉末至梁代的一個半世紀,他的影響甚至超過了其父王羲之。一直到了唐代,唐太宗竭力褒揚王羲之而貶抑王獻之,一些書法評論家才開始認為王獻之的書法比不上他的父親王羲之。但是宋代書法家米芾,主要是向王獻之學習。現代著名學者、書法家胡小石更認為張旭、懷素一派之"狂草",便是由王獻之草書發展而成的。

四、孫過庭

孫過庭,648年生,703年逝世,字虔禮,其籍貫有二說:一說陳留(今河南開封)人;一說富陽(今杭州西南部)人。一般均稱富陽人,可是他自稱吳郡(今江蘇蘇州)人。陳子昂為其作墓誌銘,謂過庭「四十見君,遭讒慝之議。」他是唐高宗、武則天時人,官右衛胄曹參軍、率府錄事參軍。擅長書法和書法理論,他博雅能文章,真行草書尤工。草書師法「二王」。「工於用筆,俊拔剛斷」(《書斷》),如「丹崖絕壑,筆勢堅勁」(唐韋續《續書品》)。以草書擅名,尤妙於用筆,雋拔剛折,尚異好奇。他又善於臨摹古帖,往往真贗不易分辨。唐高宗曾謂過庭小字足以迷亂羲、獻,其逼真可知。陳子昂《祭率府孫錄事文》說:「元常既歿,墨妙不傳,君之遺翰,曠代同仙。」把孫書跡,比作魏的鍾繇,可見對孫氏的書法造詣推崇備至。過庭又是一位書法理論家,他著有《書譜》,深得書法之旨趣。至今流傳,成為學習草書的楷范。宋高宗評述:「《書譜》匪特文詞華美,且草法兼備。」可見此《書譜》不但書法濃潤圓熟,而且文中有很多精闢的獨到見解,可以說是書文並茂的典範。他還書有《千字文》、《景福殿賦》等。他的名跡《書譜》,墨跡本,孫過庭撰並書。書於垂拱三年(687),草書,紙本。縱27.2厘米,橫898.24厘米。每紙16至18行不等,每行8至12字,共351行,3500餘字。衍文70餘字,「漢末伯英」下闕30字,「心不厭精」下闕30字。《書譜》在宋內府時尚有上、下二卷,下卷散失後,現傳世只上卷。孫氏在數十年的書法實踐中,認為漢唐以來論書者「多涉浮華,莫不外狀其形,內迷其理。」因撰《書譜》一卷,於運筆評加闡述,故唐宋間亦稱為《運筆論》。《書譜》真跡,流傳有緒,原藏宋內府,鈐有「宣和」、「政和」。宋徽宗題簽。後歸孫承澤,又歸安岐,後歸清內府,舊藏故宮博物院,現藏台灣,俗稱真跡本《書譜》。有影印本出版。《書譜》是中國書學史上一篇劃時代的書法論著,提出他著名的書法觀:「古不乖時,今不同弊」,為書法美學理論奠定了基礎。在書法藝術上的成就是與他在書法理論上的成就相統一的。孫過庭書法,上追「二王」,旁采章草,融二者為一體,並出之己意,筆筆規范,極具法度,有魏晉遺風。

五、張旭

張旭,字伯高,一字季明,吳郡(江蘇蘇州)人。初仕為常熟尉,後官至金吾長史,人稱「張長史」。其母陸氏為初唐書家陸柬之的侄女,即虞世南的外孫女。陸氏世代以書傳業,有稱於史。張旭為人灑脫不羈,豁達大度,卓爾不群,才華橫溢,學識淵博。與李白、賀知章相友善,杜甫將他三人列入「飲中八仙」。是一位極有個性的草書大家,因他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後落筆成書,甚至以頭發蘸墨書寫,故又有「張顛」的雅稱。後懷素繼承和發展了其筆法,也以草書得名,並稱「顛張醉素」。唐文宗曾下詔,以李白詩歌、裴旻劍舞、張旭草書為「三絕」。又工詩,與賀知章、張若虛、包融號稱「吳中四士」。

張旭的書法,始化於張芝、二王一路,以草書成就最高。史稱「草聖」。他自己以繼承「二王」傳統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張芝草書之藝,創造出瀟灑磊落,變幻莫測的狂草來,其狀驚世駭俗。相傳他見公主與擔夫爭道,又聞鼓吹而得筆法之意;在河南鄴縣時愛看公孫大娘舞西河劍器,並因此而得草書之神。顏真卿曾兩度辭官向他請教筆法。張旭是一位純粹的藝術家,他把滿腔情感傾注在點畫之間,旁若無人,如醉如痴,如癲如狂。唐韓愈《送高閑上人序》中贊之:「喜怒、窘窮、憂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有動於心,必於草書焉發之。觀於物,見山水崖谷、鳥獸蟲魚、草木之花實、日月列星、風雨水火、雷霆霹靂、歌舞戰斗、天地事物之變,可喜可愕,一寓於書,故旭之書,變動猶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終其身而名後世。」這是一位真正的藝術家對藝術的執著的真實寫照。難怪後人論及唐人書法,對歐、虞、褚、顏、柳、素等均有褒貶,唯對張旭無不贊嘆不已,這是藝術史上絕無僅有的。

傳世書跡有《肚痛帖》、《古詩四帖》等。

六、懷素

懷素(737~799),唐代書法家。俗姓錢,字藏真,湖南零陵郡人。生於唐玄宗開元二十五年(737),卒於德宗貞元十五年(799)。因他出家為僧,書史上稱他「零陵僧」或「釋長沙」。

懷素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書法家,他的草書稱為「狂草」,用筆圓勁有力,使轉如環,奔放流暢,一氣呵成,和張旭齊名。後世有「張顛素狂」或「顛張醉素」之稱。可以說是古典的浪漫主義藝術,對後世影響極為深遠。他也能做詩,與李白、杜甫、蘇渙等詩人都有交往。好飲酒,每當飲酒興起,不分牆壁、衣物、器皿,任意揮寫,時人謂之「醉僧」。他的草書,出於張芝、張旭。唐呂總《讀書評》中說:「懷素草書,援毫掣電,隨手萬變」,宋朱長文《續書斷》列懷素書為妙品。評論說:「如壯士拔劍,神彩動人。」

懷素自幼聰明好學,10歲時「忽發出家之意」,父母想阻也阻止不了。他在《自敘帖》里開門見山他說:「懷素家長沙,幼而事佛,經禪之暇,頗喜筆翰。」他勤學苦練的精神是十分驚人的。因為買不起紙張,懷素就找來一塊木板和圓盤,塗上白漆書寫。後來,懷素覺得漆板光滑,不易著墨,就又在寺院附近的一塊荒地,種植了一萬多株的芭蕉樹。芭蕉長大後,他摘下芭蕉葉,鋪在桌上,臨帖揮毫。由於懷素沒日沒夜的練字,老芭蕉葉剝光了,小葉又捨不得摘,於是想了個辦法,乾脆帶了筆墨站在芭蕉樹前,對著鮮葉書寫,就算太陽照得他如煎似熬;刺骨的北風凍得他手膚迸裂,他還是在所不顧,繼續堅持不懈地練字。他寫完一處,再寫另一處,從未間斷。這就是有名的懷素芭蕉練字。

在長安懷素聲譽青雲直上,歌頌他草書的詩篇有37篇之多。他的草書有《自敘帖》、《苦筍帖》、《食魚帖》、《聖母帖》、《論書帖》、《大草千文》、《小草千文》《四十二章經》、《千字文》、《藏真帖》、《七帖》、《北亭草筆》等等。其中《食魚帖》極為瘦削,骨力強健,謹嚴沉著。而《自敘帖》其書由於與書《食魚帖》時心情不同,風韻盪漾。真是各盡其妙。米芾《海岳書評》:「懷素如壯士撥劍,神采動人,而迴旋進退,莫不中節。」唐代詩人多有贊頌,如李白有《草書歌行》,曼冀有《懷素上人草書歌》。

七、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穀道人,晚號涪翁,又稱黃豫章,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哲宗立,召為校書郎、《神宗實錄》檢討官。後擢起居舍人。紹聖初,新黨謂其修史「多誣」,貶涪州別駕,安置黔州等地。徽宗初,羈管宜州卒。宋英宗治平四年進士,紹聖初以校書郎坐修《神宗實錄》失實被貶職,後來新黨執政,屢遭貶,死於宜州貶所。

擅文章、詩詞,尤工書法。詩風奇崛瘦硬,力擯輕俗之習,開一代風氣。早年受知於蘇軾,與張耒、晁補之、秦觀並稱「蘇門四學士」。詩與蘇軾並稱「蘇黃」,有《豫章黃先生文集》。詞與秦觀齊名,有《山谷琴趣外篇》、龍榆生《豫章黃先生詞》。詞風流宕豪邁,較接近蘇軾,為「江西詩派」之祖。主要墨跡有《松風閣詩》、《華嚴疏》、《經伏波神祠》、《諸上座》、《李白憶舊游詩》、《苦筍賦》等。書論有《論近進書》、《論書》、《清河書畫舫》、《式古堂書畫匯考》著錄。黃庭堅是「蘇門四學士」之一,詩與蘇軾齊名,人稱「蘇黃」,詩風奇崛瘦硬,力擯輕俗之習。開一代風氣,為江西詩派的開山鼻祖。書法精妙,與蘇、米、蔡並稱「宋四家」。詞與秦觀齊名,藝術成就不如秦觀。晚年近蘇軾,詞風疏宕,深於感慨,豪放秀逸,時有高妙。有《山谷詞》。

黃庭堅書法初以宋代周越為師,後來受到顏真卿、懷素、楊凝式等人的影響,又受到焦山《瘞鶴銘》書體的啟發,行草書形成自己的風格。黃庭堅大字行書凝練有力,結構奇特,幾乎每一字都有一些誇張的長畫,並盡力送出,形成中宮緊收、四緣發散的嶄新結字方法,對後世產生很大影響。在結構上明顯受到懷素的影響,但行筆曲折頓挫,則與懷素節奏完全不同。在他以前,圓轉、流暢是草書的基調,而黃庭堅的草書單字結構奇險,章法富有創造性,經常運用移位的方法打破單字之間的界限,使線條形成新的組合,節奏變化強烈,因此具有特殊的魅力,成為北宋書壇傑出的代表,與蘇軾成為一代書風的開拓者。後人所謂宋代書法尚意,就是針對他們在運筆、結構等方面更變古法,追求書法的意境、情趣而言的。草書有《李白憶舊游詩卷》、《諸上座帖》等,結字雄放瑰奇,筆勢飄動雋逸,在繼承懷素一派草書中,表現出黃書的獨特面貌。

八、董其昌

明代後期著名畫家、書法家、書畫理論家、書畫鑒賞家。「華亭派」的主要代表。董其昌生於明世宗嘉靖三十四(1555)年,卒於明毅宗崇禎九(1636)年,他字玄宰,一字元宰,號思白,又號香光居士,人稱「董華亭」。萬曆進士,授編修,官至禮部尚書。華亭(上海松江)人。一作上海人(上海在唐為華亭縣地,清屬松江府。華亭、雲間、松江、上海、婁縣俱為一地)。

董的書法以行草書造詣最高。董其昌雖處於趙孟頫、文徵明書法盛行的時代,但他的書法並沒有一味受這兩位書法大師的左右。他的書法綜合了晉、唐、宋、元各家的書風,自成一體,其書風飄逸空靈,風華自足。筆畫園勁秀逸,平淡古樸。用筆精到,始終保持正鋒,少有偃筆、拙滯之筆;在章法上,字與字、行與行之間,分行布局,疏朗勻稱,力追古法。用墨也非常講究,枯濕濃淡,盡得其妙。書法至董其昌,可以說是集古法之大成,「 六體」和「八法」在他手下無所不精,在當時已「名聞外國,尺素短札,流布人間,爭購寶之。」(《明史·文苑傳》)。一直到清代中期,康熙、乾隆都以董的書為宗法,備加推崇、偏愛,甚而親臨手摹董書,常列於座右,晨夕觀賞。康熙曾為他的墨跡題過一長段跋語加以贊美:「華亭董其昌書法,天姿迥異。其高秀圓潤之致,流行於褚墨間,非諸家所能及也。每於若不經意處,豐神獨絕,如清風飄拂,微雲卷舒,頗得天然之趣。嘗觀其結構字體,皆源於晉人。蓋其生平多臨《閣帖》,於《蘭亭》、《聖教》,能得其運腕之法,而轉筆處古勁藏鋒,似拙實巧。……顏真卿、蘇軾、米芾以雄奇峭拔擅能,而要底皆出於晉人。趙孟頫尤規模二王。其昌淵源合一,故摹諸子輒得其意,而秀潤之氣,獨時見本色。草書亦縱橫排宕有致,朕甚心賞。其用墨之妙,濃淡相間,更為絕。臨摹最多,每謂天姿功力俱優,良不易也。」據說,康熙還親自臨寫董書,致使董書得以風靡一時,出現了滿朝皆學董書的熱潮。一時追逐功名的士子幾乎都以董書為求仕捷徑。在康熙、雍正之際,他的書法影響之深,是其他書法家無法比擬的。

清代著名學者、書法家王文治《論書絕句》稱董其昌的書法為「書家神品」。謝肇稱其「合作之筆,往往前無古人」。周之士說他「六體八法,靡所不精,出乎蘇,入乎米,而豐采姿神,飄飄欲仙」。

九、王鐸

王鐸(1592——1652年)字覺斯,一字覺之。號十樵,號嵩樵,又號痴庵、痴仙道人,別署煙譚漁叟。孟津(今河南孟津)人。幼時家境十分貧寒,過著"不能一日兩粥"的生活。明朝天啟二年(1622年)中進士,累擢禮部尚書。王鐸身逢亂世,仕途多變,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明崇禎帝自縊於景山。馬士英等在南京擁立福王,待為東閣大學士。滿清入關後被授予禮部尚書、官弘文院學士,加太子少保,於順治九年病逝故里。福王南京稱制等待為東閣大學士。入清官至大學士,擢禮部尚書。鐸博學好古,工詩文。畫山水宗荊、並、丘壑峻偉,皴擦不多,以暈染作氣,傅以淡色,沉沉豐蘊,意趣自別。山水花木竹石,皆用書中關紐。間作蘭、竹、梅、石,灑然有物外趣。尤擅書法,行草宗二王,正書師鍾繇,亦多自出胸臆,有《擬山園法帖》,諸體悉備,名重當代,學者宗之,順治三年(1646)作《漁舟蕭閑圖》,收入《歷代名賢畫粹》;順治七年(1650)作《雪景山水圖》,收入日本《支那名畫寶鑒》;順治八年(1651)罷官歸里,作《蘭石圖》卷、《山水卷》,分別收入《新版世界美術全集》、《支那名畫寶鑒》。順治九年卒,享年六十一歲,謚文安。

王鐸詩文書畫皆有成就,尤其以書法獨具特色,世稱「神筆王鐸」。他的書法與董其昌齊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稱,他書法用筆,出規入矩,張弛有度,卻充滿流轉自如,力道千鈞的力量。王鐸擅長行草,筆法大氣,勁健灑脫,淋漓痛快,戴明皋在《王鐸草書詩卷跋》中說:「元章(米芾)狂草尤講法,覺斯則全講勢,魏晉之風軌掃地矣,然風檣陣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趙、董輩所能及也。」他的墨跡傳世較多,不少法帖、尺牘、題詞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擬山園帖》和《琅華館帖》。

其書法在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深受歡迎。日本人對王鐸的書法極其欣賞,還因此衍發成一派別,稱為「明清調」。他的《擬山園帖》傳入日本,曾轟動一時。他們把王鐸列為第一流的書法家。提出了「後王(王鐸)勝先王(王羲之)」的看法。

十、傅山

傅山,明萬曆三十五年至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07──1684,78歲),字青主,號真山,山西陽曲(今太原)人。是我國明末著名的學者、書法家、詩人、醫學家。傅山出身於書香門第,祖上多有文名,但至其父,家道開始中落。傅山兄弟三人,他排行第二。兄與弟都是平常之人,惟獨傅山自幼聰敏,博文強記,勤奮好學,善於思考。他繼承家學,並發揚光大,著有《霜紅龕集》四十卷。

在詩、文、書、畫諸方面,傅山皆善學妙用,造詣頗深。其知識領域之廣、成就之大,在清初諸儒中,無出其右者。傅山的書法被時人尊為「清初第一寫家」。他的書法初學趙孟頫、董其昌,幾乎可以亂真。他的《上蘭五龍洞場圃記》為崇禎十四年(公元1641)作,與宋人風范毫無二致。宋代文人喜歡用生辟的字眼和典故,傅山也是如此。他學富五車,積學深厚,又頗具個性,加之書法界有了張瑞圖、黃道周、王鐸和倪元璐等諸名家的影響,傅山的書法更是具有一種奇特的怪味。當然最主要的還是他的人生觀和審美觀起了決定性作用。他對顏真卿的人品書品推崇倍至,簡直是五體投地。他寫大字喜用顏體,如《集古梅花詩》,就是寫小楷也用顏體,如《逍遙游》。鄧散木《臨池偶得》中說:「傅山的小楷最精,極為古拙,然不多作,一般多以草書應人求索,但他的草書也沒有一點塵俗氣,外表飄逸內涵倔強,正象他的為人」。他的顏體寫得非常好,流傳至今的顏體大字楹聯和榜書多件,皆端莊遒勁,剛健有力。他總結出「寧拙毋巧,寧丑毋媚,寧支離毋輕滑,於直率毋安排」的經驗。

傅山草書的線條和語言上有很多自己的東西,連綿氣息排山倒海,情感比王鐸更充沛。他以大草形式寫行草,增加了聯綿的線條與組合,更加豐富,更有表現力。

Ⅳ 誰給我說明朝邊塞傅山的詩詞有什麼

傅山朝代:清

《晚晴簃詩匯·卷一十二》:

傅山,字青主,又字嗇廬,陽曲人。明諸生。康熙己未舉博學鴻詞,不試,授內閣中書。有《霜紅龕集》。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07—1684
【介紹】: 明末清初山西陽曲人,初名鼎臣,字青竹,後改青主,一字仁仲,別署公之佗,一作公他,又稱嗇廬、朱衣道人、石道人、隨厲、六持、丹崖翁、丹崖子、濁堂老人、青年庵主、不夜庵老人、傅喬山、僑山、僑黃山、僑黃老人、僑黃之人、傅道人、傅子、老檗禪、真山、僑黃真山、五峰道人、龍池道人、龍池聞道下士、觀花翁、大笑下士。明末諸生。明亡為道士,隱居土室養母。康熙中舉鴻博,屢辭不得免,至京,稱老病,不試而歸。顧炎武極服其志節。於學無所不通,經史之外,兼通先秦諸子,又長於書畫醫學。有《霜紅龕集》等。

五言律詩
崔嵬砦限韻同居實(清·傅山)
五言律詩押東韻顯示自動注釋
冷壁高禽絕,香岑小麝通。人忙虛惙栗,山靜老沈雄。
龍象張天眼,獼猴弄棘工。莫虞逢不若,魑魅入觀空。

江月(清·傅山)
五言律詩押寒韻顯示自動注釋
可惜此江月,教吾今乃看。同舟無語得,獨坐有情難。
賈客瞑檣穩,荒雞覺夜闌。菰蘆人不見,寂寂好長干。

秋徑(清·傅山)
五言律詩顯示自動注釋
夥涉真高興,留侯太有情。篇章想不死,蜩蟪定長生。
劍術一人敵,杯中萬慮冥。悠然籬菊老,可不詠荊卿。

顧子寧人贈詩隨復報之如韻(清·傅山)
五言律詩押咸韻顯示自動注釋
好音無一字,文彩會賁岩。正選高松座,誰能小草鑱。
天涯之子遇,真氣不吾緘。秘讀朝陵記,臣躬汗浹衫。

七言律詩
客盂盂有問予於右元者右元口占韻語復之阿好過情遂如韻自遣(清·傅山)
七言律詩押真韻顯示自動注釋
揚雄擬我愧非倫,況復無才撰《美新》。什一懶營虛笑鬼,尋常守辱失錢神。
生憎褚彥興齊國,喜道陶潛是晉人。破衲黃冠猶未死,還因鄰里問僧珍。

間關上陀羅山(清·傅山)
七言律詩押歌韻顯示自動注釋
東海西昆未得過,秋風吹客上陀羅。陸離雲粉凝晴雪,菡萏巒蕤演石波。
一撮緇新書劍卷,九原封舊涕洟多。桃源直處忘情士,處士多情奈若何。

七言絕句
青羊庵(清·傅山)
七言絕句押青韻顯示自動注釋
芟蒼鑿翠一庵經,不為瞿曇作客星。既是為山平不得,我來添爾一峰青。

聽吳歌(清·傅山)
七言絕句押魚韻顯示自動注釋
醉後參橫舊晉墟,將軍明晦事何如。吳歌《子夜》隨人聽,獨自傷心《越絕書》。

口號(清·傅山)
七言絕句押庚韻顯示自動注釋
今古風流論不勝,門庭蕭索足深情。此時久已非東漢,猶喜區區黨錮名。

古風
看岩柏度雲得(清·傅山)顯示自動注釋
閑雲罥疏柏,去住都無心。撟首攬其妙,冷殺勞勞人。
河渚雙鴛游,豈復坱寰塵。祇以情之篤,一偶亦苦因。
晴霞籠花樹,盪意山亭春。紛華聞卜子,書院巋西汾。
元心悟禮後,倩盼實先搖。麥蝶若楓羽,情性無端倫。
起滅有應否,莫不潛其根。丹烓守一命,大覺輸空門。
還來理楖栗,千山休厭深。

青羊庵(清·傅山)顯示自動注釋
心隱亦傷厚,況復肆其簧。多所不忍道,豈復勝篇章。
流連鄭衛詩,使人不能狂。澹靜陶處士,乃有《詠荊卿》。
劍術惜其疏,舉杯飲欲忘。重籬不可解,頗異山谷黃。

其二(清·傅山)
押寘韻
種薤引傅稱李孚種薤,欲以成,計一根不予人,亦不自食,時人謂能行意。

其三(清·傅山)
種薤復種薤,薤味多苦辛。不辛復不苦,何為怨賤貧。
貧賤不可苟,富貴非難臻。懍栗不經霜,發生安見春。
一春復一秋,日車不久留。東鴛司察忙,西磈返照幽。
照見七尺影,蚤晚不相酬。有志不早定,有氣空噎喉。
優游非不樂,氣餒志亦休。休休歲雲暮,欲種薤已誤。
不見薤根長,傷心薤上露。

老趣(清·傅山)
押陽韻顯示自動注釋
老趣深自領,弱喪將還鄉。天地既逸我,豈得反自忙。
言語道斷絕,寤寐束吾裝。早起聞霜肅,𣋵𣋵明南岡。
素雪籠紅樹,奇艷茲秋光。好語懶一裁,茹之時復忘。
即此省心法,不葯服食方。潞州紅酒來,聊復進一觴。
憒憒待其至,負贅日已長。

庚子二三月之間(清·傅山)顯示自動注釋
豈非物外人,經綸為誰瘁。細雨杏花下,今古得小憩。
物皆有自然,顏色誰點綴。山河氣概間,轉更增嫵媚。
游鳧溯前渠,春綠艷於醉。誘心如孩提,酣然冀一睡。

其二(清·傅山)
秋冬無一詩,花鳥詎如許。一年快一年,感慨何勝語。
天機之所觸,不選生如穭。花島情有無,木人作意阻。
韄揵多所礙,於道亦齟齬。南山起春雲,東風吹小雨。
綠漣動青嵓,澹盪鷗一𪐴。爾我無小大,逍遙皆容與。
念人各有志,未償如責取。君章近孔徒,次都似老侶。
難易歸所天,易地失蟨駏。無用不可測,未足抱奇舉。
湟圍解樊生,烏桓敗田父。計癢俊一中,亂賊恨賈詡。
鳳雛不雄飛,伏龍井絡拄。阮公無臧否,豎子嘆廣武。
庄陵真高尚,所際中興主。

樵歌(清·傅山)顯示自動注釋
一聲林表度,不知何者機。四體怨尤盡,渾消山谷凄。
百鳥聽真籟,竹靜和鳴低。擔頭寒花朵,不覺開蕤蕤。

偶錄五言古一章諄復嗑窴不似詞人之作(清·傅山)
押陽韻顯示自動注釋
生死即旦暮,男兒無故鄉。血丹中土碧,骨白高秋霜。
德繳信朅朅,園觀豈茫茫。吟諷本無用,痛快空文章。
魏闕何處熱,江湖心自涼。美人遲遲來,徒誦水中央。
父子俄然別,君臣恐難忘。舂陵漫蔥郁,斟灌當誰望。
浮沈三十年,何日不膽嘗。神孫遽武健,如意祝文昌。
靖帚翼軫旗,天兵壯繆將。一杖生不扶,墓酹中興觴。
數當撇捩盡,奈何乖義方。恭忝皇天玉,其諸有不芒。
我死非允吾,《五噫》爾其遑。瘦熊省經白,老牛矢執黃。
據地吐盜食,咯咯爰旌吭。嘕然決於心,豈復容再商。
《秦風》悵衣澤,《楚騷》悲沅湘。筆墨有前輩,岩谷固厥藏。
華甸陽馬死,麗藻爭虎倀。老我目難瞑,子孫眉翻揚。
變局忌傷性,暗喜仁能當。橫流有疏鑿,豈其終懷襄。

李賓山松歌(清·傅山)顯示自動注釋
黃冠萬事已如掃,忽爾入林生舊惱。小松無數不成材,龍子龍孫盡麻藁。
蓬頹蔓委不作氣,䵤憔苟具培塿保。保此枝條千百年,幾時鱗甲摩蒼天。
安能含吐風雲作雷雨,不如藿蘼野草徒芊芊。春生秋死無關系,安於蹙踏人不憐。

小樓寒夜(清·傅山)
押刪韻顯示自動注釋
昏黑暗人間,龍鱗不可攀。疏鍾聞遠寺,小月上高山。
白虎馱經去,青島取食還。有兒常懶惰,幽戶待風關。

病間早起見西山(清·傅山)顯示自動注釋
修疏霜木表,棧黛睇嬋娟。朝氣忘衰暮,西山方妙年。
境佳不全外,情至寓真緣。無礙正爾馨,辨才安所言。

Ⅵ 清朝人著名的書法家有哪些

1,董鄂·鐵保(1752-1824),滿洲正黃旗人,乾隆三十七年中進士,官至吏部尚書及兩江總督,其書源墓顏真卿,專長草書,草法王羲之、懷素與劉墉、翁方綱足。也喜歡喜畫梅,著有梅盒詩。

鐵保以文章和書法馳名朝野,他將旗人詩文編為《白山詩介》134卷,自己的作品則編為《惟清齋全集》,鐵保是滿人中最著名的書法家,他謫居吉林時仍勤於臨墓古法帖,引起眼病。刻有《惟清齋帖》。

2,劉墉(1719-1803),字崇如,號石庵,清朝政治家、書法家,大學士劉統勛長子。山東諸城人,乾隆十六年中進士,官至吏部尚書,擅真行書潛心六朝碑版,書名滿天下。著有劉文清詩集等著作。

劉墉的書法,初看圓軟滑,若團團棉花。細審則骨骼分明,內含剛勁。劉墉的書法造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學大家,被世人稱為「濃墨宰相」,主要作品有《石庵詩集》。

3,翁方綱(1733-1818),字正三,一字忠敘,號覃溪,晚號蘇齋,順天大興(今北京大興區)人。清代書法家、文學家、金石學家。乾隆十七年進士,授編修。歷督廣東、江西、山東三省學政,官至內閣學士。

精通金石、譜錄、書畫、詞章之學,書法與同時的劉墉、梁同書、王文治齊名。著有《復初齋文集》35卷,集外文4卷,《復初齋詩集》42卷、《兩漢金石記、《粵東金石略》《漢石經殘字考》《焦山鼎銘考》《廟堂碑唐本存字》《石洲詩話》等大量金石學著作。

4,王文治(1730-1802),清代官吏、詩人、書法家。字禹卿,號夢樓,江蘇丹徒人。工書法,以風韻勝。乾隆二十五年進士,授編修,擢侍讀,官至雲南臨安知府。

主要著作有《夢樓詩集》、《論書絕句三十首》等。

5,梁同書(1723-1815),清代書法家。字元穎,號山舟,乾隆十二年(1747)中舉人,十七年特賜進士,官侍講。梁同書工於楷、行書,到晚年猶能寫蠅頭小楷,其書大字結體緊嚴,小楷秀逸,尤為精到。與劉墉、翁方綱、王文治並稱「清四大家」。

著有《頻羅庵遺集》、《頻羅庵論書》、《直語補正》、《日貫齋塗說》、《筆史》等。

Ⅶ 傅山詩詞的全面、詳細講解何處可得或者有這樣學問人的學習交流方式

《兒輩賣葯城市誹諧杜工部詩五字起得十有三章》,是傅青主在清初朝局已定版後與其子、侄在權太原開設衛生館時所作。「文章憎命達,遠志到如今」出於此,至於「遠志」一詞,或許並無特殊所指也不一定。
「脫粟成齋粥,黃君壓碗頭」大概指的是《黃帝內經》吧。

Ⅷ 太原有什麼歷史名人

1、郭淮

郭淮(?—255年2月23日),字伯濟。太原陽曲(今山西太原)人。三國時期魏國名將。東漢末年,郭淮被舉為孝廉,先後任平原郡府丞、五官中郎將門下賊曹、丞相兵曹議令史、征西將軍司馬。

征西將軍夏侯淵戰死時,郭淮收集殘兵,與杜襲共推張郃為主將,得以穩定局勢。曹魏建立後,獲封關內侯,又任鎮西長史。諸葛亮伐魏時,郭淮料敵准確,多立戰功。

正始元年(240年),擊退姜維,升任左將軍、前將軍。嘉平二年(250年),升任車騎將軍,進封陽曲侯。正元二年(255年),郭淮去世。追贈大將軍,謚號「貞」。

Ⅸ 明傅山詩詞:風花霧柳恕分明

別看的太清,會脫離現實;
別想的太多,會失去自我。
萬事皆心生,
心中有,便有;
心中無,便靜。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