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廣賢文賞析
『壹』 賞析好句
△ 傲氣不可有,傲骨不可無——諺語
要有正義感,不要盛氣凌人。
△ 對驕傲的人不要謙虛,對謙虛的人不要驕傲——美國·傑佛遜
△ 貴者自貴,視若埃塵;賤者自賤,視重千鈞——晉朝·左思
高貴者自以為高貴,我都可把他看作塵土一樣,卑賤者雖自以為卑賤,我可把他看作千鈞一般重。
△ 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諺語
△ 比喻有把握,或心中有數,無論發生什麼情況,都能安然不動地堅持下去。
△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北宋·王安石
不怕浮雲遮住我縱目遠眺的視線,因為我站在山峰頂上的高塔最頂層。比喻作者有遠見卓識,高瞻遠矚。今人引用來說明,人有了政治上的真知灼見,就能站得高,看得遠,看得清事物的本質,不管什麼政治「浮雲」都不能迷惑自己,都不能動搖自己的決心。
△ 舉世混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楚·屈原(史記)
整個社會都黑暗混濁,只有我才清白,人們都是昏沉麻木,只有我才頭腦清醒。表白了屈原的高潔情操以及他對黑暗政治的憤恨。
△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義大利諺語
強調堅定不移地朝自己的目標去奮斗,不去管別人如何議論紛紛,如何評論。
△ 你走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諺語
表示自己的道路已選定,不再更改。也用以要求別人不要干擾自己。
△ 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春秋·孔子
不要因為某人的話說得漂亮,就提撥重用他(而要看他的實際行動),也不要因為某人不好,犯了錯誤,就廢除他說過的正確言論。啟發人們要全面地分析、考察某人和某些言論。
△ 賞不避疏賤,罰不避親貴——晉·楊泉
賞賜不遺漏關系疏遠和地位低下的人,懲罰不放過關系親近和地位尊貴的人。
△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唐·王維
請您再幹完一杯酒吧,分手以後,您向西出發,走過陽關以西,就沒有什麼知心朋友在身邊了。以上兩句詩,分別時不是停留在一般的祝願和安慰上,而是把內心深處對友人的真摯篤厚的情誼傾吐出來。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唐·李白
這桃花潭的水盡管有一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送別我的深情厚意。比喻誇張用得十分貼切,把對友人的深情厚意表達得極其形象、具體、深刻。
△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唐·王勃
只要我們的友情深厚,心心相通,就算遠在天涯海角,也好比近鄰一樣。
△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歐陽修
話一說出口,四匹馬拉的車子也追不回來。強調說話要負責任。
△ 出污坭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宋·周敦頤
蓮花從污坭里長出,卻不沾上污穢;在清水裡盪滌過,但不顯得嬌媚。比喻無論生活在任何環境里,都能保持高風亮節。
△ 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元·蕭德祥
孩子不會因為母親長得丑就不認娘,狗也不會因為家貧而離開主人。比喻人們不會因為家鄉或祖國的貧窮落後而離棄它。
△ 松柏本孤直,難為桃李顏——唐·李白
松柏孤高挺直,難以象桃李那樣取悅世人。比喻品德高尚的人剛直不阿,不去阿諛奉承別人,討好別人。
△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宋·鄭思肖
抱香死:指菊花枯於枝頭而不脫落,比喻堅貞不屈的氣概。北風:喻指惡勢力。「寧可」兩句,今天引用來歌頌那種在惡劣環境中,志堅如磐、堅貞不渝、寧死不屈的高貴品質。
△ 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雨中——宋·陳與義
海棠花在寒風冷雨中,不顧惜自己那胭脂般的鮮紅姿色,巍然屹立,剛強不屈。贊揚那些在惡劣環境下,不顧個人的利益,而繼續奮斗下去的仁人志士的高貴品質。
△ 死猶未肯輸心去,貧亦其能奈我何?——明末清初·黃崇儀
就算死了我也還是不肯把靈魂出賣,向清人屈服,貧苦又怎麼樣?難道能奈何我什麼嗎?現用來贊揚愛國志士不怕貧窮艱苦,不怕敵人的威迫,死不辱節的高貴品質。
△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北宋·蘇軾
我家門前蘭溪之水還能往西流呢!誰說人生不能返老還童呢?從自然法則看,人生再少是不能的;但從另一個意義上看,一個人如果能發奮圖強,老當益壯,從精神生命來看確實是越活越年青的。表達了作者那種樂觀、奮發、進取、向上的生活態度和人生志趣。
△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唐·劉禹錫
桑榆:指晚年。現在不要說太陽快要下山了,它照映出的晚霞還會燦爛輝煌,充滿天空的。本意說:別說我們已經到了垂暮之年,可我們還要發揮作用,還要干出一番事業來。常用來勉勵人們,不要因為年紀老邁而悲觀喪氣,而要振作奮斗,積極做貢獻。
△ 老夫喜作黃昏頌,滿目青山夕照明——葉劍英
我喜歡歌頌黃昏時的景色,你看,在夕陽的照射下,青山的景色多麼明亮、美麗啊!與「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悲觀論調相反。
△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唐·劉禹錫
自古以來每逢秋天人們都感到蕭瑟凄涼,我要說秋天的景色更勝春天呢?說明作者對年老並不感到悲觀,而充滿樂觀主義精神。
△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三國·曹操
千里馬雖然老了,成天伏在馬棚裡面,而它的志向仍非常遠大,要想馳騁千里;壯烈之士,雖然到了垂暮之年,他們雄心壯志並沒有消止。現在常被人們引用來勉人或自勉。
△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坭更護花——清·龔自珍
落花不是沒有感情的東西,它將變作春坭,再來培育護養下一代的鮮花。現在多用來表現老一輩領導人為了革命事業,離職交班後,熱情培養、扶持新一代的可貴精神。
小 人
△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明·劉基
外表象金玉那樣美觀,裡面卻是破爛的棉絮。比喻那種徒有其表,而內部空虛,表面好看,實質敗壞的人或事物。
△ 盛名之下,其實難副——漢·劉向
名聲很大的人,他的實際能力和功績,往往跟他的名聲難以相稱。現在有時用來批評某些人只有空名,沒有實際才能。有時又常用來謙指自己,說自己有這么多榮譽,其實不配。
△ 位尊而無功,俸厚而無勞——《戰國策》
指有些人對國家沒有做出什麼功勞,而地位很高,掌握很大的權力,而且俸祿又多。現在引用來指那些竊居高位而沒有貢獻,沒有能力的庸官。
△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戰國·孟子
自己糊里糊塗,卻要求別人什麼都做好。現在常引用來批評某些領導人物,自己什麼都不懂,或不能以身作則,卻在那裡發號施令,指手劃腳。
△ 成事不足,敗事有餘——諺語
不但沒有把事情辦好,反而把事情弄壞。
△ 問以經濟策,茫如墜煙霧——唐·李白
你如果問他一些經世濟民的辦法,他糊塗得好象掉進煙霧里一樣。後人用來諷刺那些靠陰謀手段爬上高位而根本沒有治國利民的本領的人和嘲笑一些脫離實際的知識分子的丑態。
△ 生來不讀半行書,只把黃金買身貴——唐·李賀
有些人一輩子連半行書也不曾讀過,愚昧無知,只是用黃金買得他們的高貴地位,驕橫跋扈。後人引用來譏諷那些靠金錢或「親蔭」、派系勢力而爬上高位而本身不學無術、昏庸無能的人。
△ 眼前道路無經緯,皮裡春秋空黑黃——《紅樓夢》
螃蟹走路時是胡亂爬行的,眼前的道路根本不分東西南北,誰對它有什麼「皮裡春秋」呢?肚子里只不過空有一些黑色的蟹屎和蟹黃。現在引用來諷刺那些橫行霸道,倒行逆絕,「金玉其外,敗恕其中」的丑類。皮裡春秋:表面不批評指責別人的是非,但內心是有褒貶看法的。
△ 未讀三句人之初,就想成為孔夫子——諺語
人之初:舊時私塾識字課本中開頭第一句。剛剛在識字,就認為自己已成了知識淵博的人了。嘲笑那些不自量力的人。
△ 挾天子以令諸侯——《三國志》
曹操要脅著皇帝,用皇帝的名義對各個諸侯勢力發號施令。現在比喻偽借某種名義去發號施令,干別的事情。
△ 狗嘴裡吐不出象牙——元·高文秀
比喻語言是思想的反映,不正經的人,思想情趣低下的人咀里說不出好話來。
△ 江山易改,秉性難移——明·徐臣
山河的自然面貌較好變化,而人的本性難以變化。比喻人的性格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
△ 煤塊用水沖洗,也不會變成白玉——諺語
比喻人和事物的本質是不會輕易改變的。多用於貶義。
△ 佩帶金勛章的猴子畢竟還是猴子——希臘諺語
強調人和事物的本質是不會輕易改變的。用於貶義。
△ 狗仗人勢,雪仗風勢——諺語
比喻卑劣下賤的走狗奴才對人們窮空極惡,依仗的是主人的惡勢力。
△ 狗眼看人低——諺語
比喻在勢利小人的眼裡,看不到你有財有勢就小看你。
△ 子系中山狼,得志更猖狂——《紅樓夢》
中山狼:寓言說一隻中山狼被獵人捕捉,途中得到東郭先生營救,獵人走後,中山狼要吃東郭先生。「中山狼」就被用來比喻陰險狠毒,忘恩負義的惡人。「子系」兩句,現在常被引用來形容陰險狡猾、凶惡毒辣的壞人,一旦得勢,就兇相畢露,無惡不作。
△ 矮仔看戲何曾見,都是隨人說短長——清·趙翼
矮仔連戲都未看到,就跟著別人議論戲的優劣。現在引用來批評、譏諷某些人處理問題不顧實際情況,沒有自己的主張,人雲亦雲,胡說一通的惡劣作法。
△ 俯首貼耳,搖尾而乞憐——唐·韓愈
低著頭耷拉著耳朵來裝可憐相,象狗那樣搖著尾巴來乞求主人的同情寵愛。現引用來形容那種奴顏卑膝,奴相十足的敗類。
△ 風大隨風,雨大隨雨——諺語
哪一個勢力大就跟隨哪一個。用以揭露趨炎附勢者的奴性。
△ 今日東風面向東,明日西風面向西——諺語
揭露趨炎附勢者見風駛舵,毫無原則的丑惡行為。
△ 顛狂柳絮隨風舞,輕薄桃花逐水流——唐·杜甫
「柳絮」和「桃花」:暗指社會上哪些毫無骨氣、趨炎附勢、隨波逐流的「小人」。「顛狂」兩句,現在一般用來比喻那些不要人格,趨炎附勢,為了獲得私利不顧是非和立場,隨風轉舵,投機鑽營的人。
△ 口甜心苦,腰藏利斧——諺語
咀上說得好聽內心卻很狠毒,暗懷著詭計隨時准備害人。
△ 當面有成人之美,背後有殺人之心——諺語
表面上是為人好,骨子裡卻是為了害人。
△ 過河拆橋,上樓抽梯——諺語
比喻忘恩負義的人。
△ 好話講盡,壞事做絕——諺語
比喻口是心非的偽君子。
△ 滿嘴仁義道德,一肚男盜女娼——諺語
嘴裡說得好聽,暗中什麼壞事都干。
△ 翻手為雲,復手為雨——諺語
比喻玩弄手段,反復無常。
△ 當面活觀音,背後潘金蓮——諺語
當面是純潔慈愛的模樣,骨子裡卻淫盪卑污。形容某些品德低下的人的虛偽面目。
△ 有財有勢即相識,無財無勢陌路人——唐·孟郊
當你財雄勢大的時候,千方百計巴結你,當你窮困撩倒的時候,看到你都說不認識你,意是譏諷世態炎涼。
△ 一朝人離權勢盡,親者如同陌路人——諺語
當你離開職位無權勢的時候,原來很親近的人說不認識你。意在譏諷哪些偽君子的丑惡行為。
△ 鳥盡弓藏,兔死狗烹——《史記》
鳥兒打完了,弓箭就收藏起來不用了;野兔打盡了,獵狗就被煮來吃掉了。比喻大功告成了,就把曾經出過大力的人拋棄甚至殺害了。
△ 山間竹筍,咀尖皮厚腹中空;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毛澤東
「山間竹筍」和「牆上蘆葦」喻指沒有實際才能的人。
△ 只講過五關,不講走麥城——諺語
關羽過五關斬六將,威震天下,但最後敗走麥城而卒。比喻只講成功的光榮的,不講失敗的羞愧的,報喜不報憂。
△ 平生只會道人短,何不回頭把自量——《增廣賢文》
只說人家的短處,而沒有反身自問自己有沒有短處。
△ 草螢有耀終非火,荷露雖團豈是珠——唐·白居易
草叢中的螢火蟲雖然能發出光亮,但這光亮終究不是真火,蓮葉上的露珠雖然晶圓,可是它到底不是珍珠。比喻社會上似是而非,魚目混珠的假象。
△ 燈光縱日終非曉,霜葉雖紅不是春——清·袁枚
燈光再亮也亮不過白日,霜葉再紅也比不上春天的花朵。
△ 彩虹雖美是現象,驚雷雖響是空聲——諺語
說明有些事物外表雖然美麗、壯觀,但實際作用卻是很少的。
△ 彩虹雖艷不長久,松柏不艷萬年青——諺語
強調觀察人和事物,必須看本質,不能只看錶面。
△ 牡丹花好空入目,棗花雖小結實多——《增廣賢文》
比喻華而不實,不如實而不華。
△ 不幹己事不開口,一問搖頭三不知——清·曹雪芹
與自己無關的事,別人問一概說不知道。比喻怕事、冷漠,明哲保身。
△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唐·杜甫
爾曹:你輩。俱:一起。不廢:不朽。
一些無德行的文人抱住很不嚴肅的態度來否定初唐著名詩人王勃、駱賓王等人的成就,並喋喋不休地譏笑他們,這些人一定會遭到歷史的懲罰,遭到身敗名裂的下場。而王勃、駱賓王等詩人的成就是永垂不朽的,將象浩浩盪盪的長江大河,川流不息,傳揚千古。
後人廣泛引用來警告和抵制那些專做傷天害理的事情,逆歷史潮流而動的傢伙,指出他們到頭來必將身敗名裂,徹底敗亡;而正義、光明的革命力量和事業,絕不會因為壞人的破壞、中傷而絕滅,反而像長江大河一樣奔流不息,滾滾向前。
△ 易漲易退山溪水,易反易復小人心——《增廣賢文》
指山溪里的水易漲易退,小人的心反復無常。
△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三國志》
三國時,司馬昭謀朝篡位的企圖,連過路的旁人都知道了。現引用來說明壞人的陰謀、野心已經徹底暴露,人所共知了。
△ 青蛙常常忘記了自己過去是蝌蚪——朝鮮諺語
比喻有些人往往忘記了自己過去,因此對別人採取不實事求是的態度。
△ 用菩薩時掛菩薩,不用菩薩罵菩薩——諺語
揭露有些人感情的產生、消失和轉變,完全是根據自私的實用主義而進行的。
△ 早去一天天開眼,再留此地地無皮——諺語
那些貪官早離開這里,真是上天有眼,如果不早些離開,再在這里,地皮都被貪官吃光了。
警惕(慎重)
△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三國·劉備
這是劉備臨終前,給他的兒子劉禪的遺詔中的其中兩句。不要認為是小小的壞事而去做,也不要認為那好事很小就不去做。後人引用來告誡或勉勵人們,只要是好事,不管大小都應去做;只要是壞事,無論大小都不要做。
△ 小善不積,不德不成,小惡不止,終成大罪——諺語
告誡人們那怕小小的好事都要長期做下去,這樣才會成為一個品德高尚的人;那怕小小的壞事都不要做,否則就會釀成大罪,必然受到懲罰。
△ 勿以小惡掩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清·申居鄖
不要因為小過失而否定人家的大美德,也不要因為小怨恨而忘掉人家的大恩情。
△ 不以小惡掩大善,不以眾短棄一長——南宋·朱熹
不能有小缺點而掩蓋了他的大功勞,也不能因為有很多短處而舍棄了他的特長。
△ 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南宋·朱熹
做好事想讓人看見,就不是真正的做好事;犯了錯誤怕人知道,便是更大的錯誤。
△ 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元·李明
每個人行善或作惡,到頭來始終會得到報應的,問題只差在快些或慢些。其目的是勸人行善抑惡。
△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元·雜劇
做好事終究會得到好處,做壞事終究會受到懲罰,只是遲早的問題。現引用來警告那些作惡的人,如果一意為非作歹,結果必然沒有好下場。
△ 萬事勸人莫瞞昧,舉頭三尺有神明——《醒世恆言》
告誡世人,做什麼事都要誠實,不要欺騙瞞哄,因為你頭上就有神靈,那是欺騙不了的。
△ 勸君莫作虧心事,古今往來放過誰——明·馮夢龍
勸大家不要做虧心事,從古到今凡是做壞事的人有誰逃得脫懲罰。
△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春秋·老子
天道的羅網廣大無邊,看起來是空疏的,但無論什麼罪過,它都不會漏掉,必然會給予懲罰的。用來警告壞人,不要以為有機可乘就胡作非為,造惡生禍,因為這樣做,終究是逃不出法網和正義的懲罰的。
△ 物極必反,惡極必亡——《資治通鑒》
事物發展到了極點,就會引起質的變化。
△ 積善者昌,積惡者亡——《東游記》
多做善事,會得到好的結果;多做壞事,必然會得到滅亡的命運。意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 多行不義必自弊——左傳
多干壞事,必然自食其果,自取滅亡。
△ 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醒世恆言》
只要做了壞事,終究會被人知曉。
△ 平生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也不驚——元·元名氏
平生光明磊落,問心無愧,就不怕別人陷害。
△ 狐狸發表演說,公雞就要深思——阿爾巴尼亞諺語
比喻小人的一舉一動,人們都要注意和警惕。
△ 狐狸宣布自己吃素之日,該是母雞留神之時——英國諺語
比喻小人講好話的時候,是人們要注意、要警惕的時候。
△ 對你微笑的人,可能就是使人哭泣的人——諺語
比喻在友好模樣的背後,可能掩蓋著置你於死地的陰謀詭計。
△ 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無妨有卧龍——唐·竇庠
世人不要小看池中水,池水雖淺並不妨礙卧龍。比喻莫輕視寒門弟子,茅舍之下有奇才。
△ 廟小妖風大,池淺王八多——諺語
比喻地方雖小,歪風邪氣卻盛,牛鬼蛇神卻多。
△ 秤砣雖小壓千斤,胡椒雖小辣人心——諺語
指小事物能得到大效益,小人物能起到大作用。
△ 虛偽的朋友比公開的敵人更可怕——諺語
因為他最了解你,最接近你,隨時可把你置於死地。
△ 慶父不死,魯難未己——晉書·李密傳
慶父:春秋時魯國公子,經常製造內亂,先後殺死兩個國君,當時流傳「慶父不死,魯難未己」的說法。現指製造內亂的罪魁禍首不除掉,就不得安寧。
△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明·無名氏
劉邦攻打項羽時,劉邦的大將軍韓信表面上去修棧道,轉移項羽的視線,暗地裡卻繞道到陳倉,出奇制勝。指正面迷惑對方側面突然襲擊;明的一套,暗的一套。
△ 項庄舞劍,意在沛公——《史記》
楚霸王項羽設鴻門宴,企圖在宴會上借項庄舞劍助興為名,砍殺劉邦。現在用來說明某種言行,表面一個樣,實際別有用心。多用作貶義。
△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北宋·歐陽修
願意是醉翁喝酒意興並不在酒上,而在於周圍美好山水之間。現用來說明做某件事,本意不在這件事上,而在別的方面;有時也用來揭露壞人動機不良,以某種手段或借口作晃子,干壞事。
△ 不可以一時之譽斷其為君子,不可以一時之謗斷其為小人——《警世通言》
判斷一個人的好壞,不能單憑人們對他一時的贊譽與誹謗,而要看他的全部言行和全部歷史。
△ 路遙知馬力,日久知人心——《元曲選·爭報恩》
指人的好壞,須經過時間的考驗才能看出來。
△ 聽其言,觀其行——《格言聯璧》
判斷一個人的好壞,既要聽他說什麼,更重要的看他的實際行動。
△ 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春秋·孔子
不要因為某人說話漂亮,就提撥重用他(而要看他的實際行動),也不要因為某人犯了錯誤,就廢除他說過的正確言論。啟發人們要全面地分析、考察某人和某些言論。
△ 蓋棺始能定士之賢愚,臨事始能見人之操守——宋·林逋
一個人的是非功過,要等到他生命結束時才能定論;一個人品德如何,要在患難到來時才能看得清楚。
△ 愛之則不覺其過,惡之則不覺其善——《後漢書》
喜歡一個人常常不容易看到他的過失,厭惡一個人往往難以看到他的長處。
△ 愛而知其過,憎而知其善——《貞觀墜要·鑒戒》
對自己喜歡的人要看到他的短處,對自己所厭惡的人要看到他的長處。
△ 富貴定要依本份,貧窮不得亂思量——《增廣賢文》
富貴的時候,應當為人親善仁德,決不能為富不仁,欺壓窮人;貧窮的時候,應當保持節守志氣,決不能企圖以違法違德的手段去竊取財富。
△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戰國·孟子
處於貧困潦倒的時候,就要堅持操守,使自己道德完善,保全自己;如果處於順達的時候,就用自己的才德為天下人服務,給天下人都帶來好處。
△ 功名富貴若長在,漢水亦應西北流——唐·李白
如果功名富貴是可以永遠保住的話,那麼漢水也應該倒流了。這是作者用來譏諷那些身居高位而為非作歹的人,指出他們飛揚撥扈的日子決不會長久的。
△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春秋·孔子
知道的事情就說知道,不知道的事情就說不知道,這才是聰明的做法。
△ 不知則問,不能則學,雖能必讓,然後為德——戰國·荀子
自己不知道的就詢問,自己不會做的就學習,自己有才能也必須恭敬謙讓,這樣才能有德行。
△ 不懂裝懂,永世飯桶——諺語
不懂裝懂的人,一輩子只能做個愚蠢的人。
△ 班門弄斧,關公面前舞大刀——諺語
不知好歹,在能人面前逞能。
△ 不是撐船手,休要弄竹竿——小說《官場現形記》
不會劃船的人,就不要擺弄撐船的竹竿。比喻是某行的門外漢,沒資格插手這一行。
△ 強中更有強中手,能人之外有能人——諺語
比喻技藝或本領沒有止境,不能自滿逞強。
△ 強中更有強中手,惡人自有惡人磨——元·元名氏《桃花女》
比喻作惡多端的人,一定會受到懲罰。
△ 驕傲出於淺薄,狂妄來自無知——諺語
驕傲的人往往是那些知識淺薄、半桶水的人,狂妄的人往往是那些沒有文化知識,橫蠻無理的人。
△ 禮義出於富足,盜賊來自貧窮——諺語
當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的時候,會自然而然地講究禮義,追求文明;當人們處在飢寒交迫時,部分人就會產生邪念,去偷去搶。比喻在某種意義上說明人們的經濟地位決定思想意識。
△ 富貴生淫慾,飢寒起盜心——諺語
富貴者飽食終日,養尊處優,因而產生淫逸驕奢的慾望;飢寒者食不果腹,衣不掩體,於是萌動打家劫舍的念頭。
△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北宋·蘇軾
從正面望去,廬山如峻嶺橫空,從側面看去,卻又象挺拔峭立的奇峰。站在遠、近、高、低各個不同的位置上看,它又顯出各不相同的姿態。說明一個深刻的哲理:人們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觀點看問題,會得出不同的結論。
△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簡稱「見仁見智」)——《周子·晉辭上》
古人認為一陰一陽互相結合,互相作用,互相變化,這就是道。順著道去做,就會成功,促進道的發展是人的本性。仁德的人運用了它,就認為是仁德的,明智的人運用了它就認為它是明智的。現在引用來說明,對某個事物,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去看,有不同的理解和評價。
△ 盲人摸象,各執一詞——《民間故事》
幾個瞎子摸了一隻大象,都只摸了一部分。摸到象腿的說象如一根柱子,摸到身子的說象如一堵牆,摸到尾巴的說象如一條蛇,爭論不休。比喻看問題片面,以偏概全。
△ 管中窺豹,只見一斑——《世語新說》
比喻只見局部,不見全貌。
△ 穿衣帶帽,各有所好——諺語
穿著打扮,每人有各自的愛好。比喻人的愛好各不相同,不可強求一致。
△ 好人有人罵,惡人有人敬——諺語
好人辦事有時也會遭到某些人的罵,惡人辦事有時也會得到某些人的推崇。說明人的好壞,要看一貫,要看本質,不能只看一時一事,也不能只聽輿論。
△ 百不為多,一不為少——宋·趙彥衛
指珍貴的東西,多多益善,但有一件也不算少了。有「知足常樂」之意。
△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楚辭·人居》
比喻任何事物和任何人都有長處和短處,都有可取之處。
△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唐·劉禹錫
山不一定要很高,只要裡面有仙人在,它就會出名;水不一定要很深,只要裡面有龍,它就有靈威。比喻不管什麼處所、單位、地方,雖然平常,但只要有出色的人物,或者有什麼珍貴的東西,它就會出名。
△ 濃綠萬枝紅一點,動人春色不須多——宋·王安石
比喻有些事物不需要很多,只要用到恰到好處的地方或時候,就會達到令人心動的效果。
『貳』 求增廣賢文的原文及翻譯
【增廣賢文全文】 全文: 昔時賢文,誨汝諄諄。集韻增廣,多見多聞。 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知己知彼,將心比心。 酒逢知己飲,詩向會人吟。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 相逢好似初相識,到老終無怨恨心。 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易漲易退山溪水,易反易復小人心。 運去金成鐵,時來鐵似金。讀書須用意,一字值千金。 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有意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 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錢財如糞土,仁義值千金。 流水下灘非有意,白雲出岫本無心。 當時若不登高望,誰信東流海洋深。 路遙知馬力,事久知人心。 兩人一般心,無錢堪買金。一人一般心,有錢難買針。 相見易得好,久住難為人。馬行無力皆因瘦,人不風流只為貧。 饒人不是痴漢,痴漢不會饒人。 是親不是親,非親卻是親。美不美,鄉中水;親不親,故鄉人。 鶯花猶怕春光老,豈可教人枉度春。 相逢不飲空歸去,洞口桃花也笑人。 紅粉佳人休便老,風流浪子莫教貧。 在家不會迎賓客,出路方知少主人。 黃金無假,阿魏無真。客來主不顧,應恐是痴人。 貧居鬧市無人識,富在深山有遠親。 誰人背後無人說,那個人前不說人。 有錢道真語,無錢語不真;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勸有錢人。 鬧里有錢,靜處安身。來如風雨,去似微塵。 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攢舊人。 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早逢春。 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先到為君,後到為臣。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莫信直中直,須防仁不仁。山中有直樹,世上無直人。 自恨枝無葉,莫怨太陽偏。大家都是命,半點不由人。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寅,一家之計在於和,一身之計在於勤。 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守口如瓶,防意如城。 寧可負我,切莫負人。再三須重事,第一莫欺心。 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遠水難救近火,遠親不如近鄰。有茶有酒多兄弟,急難何曾見一人。 人情似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山中自有千年樹,世上難逢百歲人。 力微休重負,言輕莫勸人。無錢休入眾,遭難莫尋親。 平生莫作皺眉事,世上應無切齒人。 士者國之寶,儒為席上珍。若要斷酒法,醒眼看醉人。 求人須求英雄漢,濟人須濟急時無。 渴時一滴如甘露,醉後添杯不如無。 久住令人嫌,貧來親也疏。酒中不語真君子,財上分明大丈夫。 出家如初,成佛有餘。積金千兩,不如明解經書。 養子不教如養驢,養女不教如養豬。 有田不耕倉廩虛,有書不讀子孫愚, 倉廩虛兮歲月乏,子孫愚兮禮義疏。 同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人不通今古,馬牛如襟裾。 茫茫四海人無數,哪個男兒是丈夫。 白酒釀成緣好客,黃金散盡為收書。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庭前生瑞草,好事不如無。欲求生富貴,須下死工夫。 百年成之不足,一旦壞之有餘。 人心似鐵,官法如爐。善化不足,惡化有餘。 水太清則無魚,人太急則無智。知者減半,省者全無。 在家由父,出嫁從夫。痴人畏婦,賢女敬夫。是非終日有,不聽自然無。 寧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餘。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竹籬茅舍風光好,道院僧房總不如。 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 道院迎仙客,書堂隱相儒。庭栽棲鳳竹,池養化龍魚。 結交須勝己,似我不如無。但看三五日,相見不如無。 人情似水分高下,世事如雲任卷舒。會說說都是,不會說無禮。 磨刀恨不利,刀利傷人指;求財恨不多,財多害自己。 知足常足,終身不辱。知止常止,終身不恥。 有福傷財,無福傷己。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若登高必自卑,若涉遠必自邇。三思而行,再思可矣。 使口不如自走,求人不如求己。 小時是兄弟,長大各鄉里。妒財莫妒食,怨生莫怨死。 人見白頭嗔,我見白頭喜。多少少年亡,不到白頭死。 牆有縫,壁有耳。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里。 賊是小人,智過君子。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貧窮自在,富貴多憂。不以我為德,反以我為仇。 寧向直中取,不可曲中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晴乾不肯去,直待雨淋頭。成事莫說,覆水難收。 是非只因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 忍得一時之氣,免得百日之憂。近來學得烏龜法,得縮頭時且縮頭。 懼法朝朝樂,期公日日憂。人生一世,草生一春。 白發不隨老人去,看來又是白頭翁。 月到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萬事休。 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 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憂。 路逢險處難迴避,事到頭來不自由。葯能醫假病,酒不解真愁。 人貧不語,水平不流。一家養女百家求,一馬不行百馬憂。 有花方酌酒,無月不登樓。三杯通大道,一醉解千愁。 深山畢竟藏猛虎,大海終須納細流。 惜花須檢點,愛月不梳頭。大抵選他肌骨好,不傅紅粉也風流。 受恩深處宜先退,得意濃時便可休。 莫待是非來入耳,從前恩愛反為仇。 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無處下金鉤。 休別有魚處,莫戀淺灘頭。去時終須去,再三留不住。 忍一句,息一怒,饒一著,退一步。 三十不豪,四十不富,五十將相尋死路。 生不認魂,死不認屍。父母恩深終有別,夫妻義重也分離。 人生似鳥同林宿,大限來時各自飛。 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 人惡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黃河尚有澄清日,豈可人無得運時。 得寵思辱,安居慮危。念念有如臨敵日,心心常似過橋時。 英雄行險道,富貴似花枝。人情莫道春光好,只怕秋來有冷時。 送君千里,終須一別。但將冷眼看螃蟹,看你橫行到幾時。 見事莫說,問事不知;閑事莫管,無事早歸。 假若染就真紅色,也被旁人說是非。 善事可作,惡事莫為。許人一物,千金不移。 龍生龍子,虎生豹兒。龍游淺水遭蝦戲,虎落平川被犬欺。 一舉首登龍虎榜,十年身到鳳凰池。 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養兒代老,積谷防飢。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 常將有日思無日,莫把無時當有時。 時來風送滕王閣,運去雷轟薦福碑。 入門休問榮枯事,觀看容顏便得知。 官清司吏瘦,神靈廟祝肥。息卻雷霆之怒,罷卻虎狼之威。 饒人算之本,輸人算之機。好言難得,惡語易施。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道吾好者是吾賊,道吾惡者是吾師。 路逢險處須當避,不是才人莫獻詩。 三人同行,必有吾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少小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人有善願,天必佑之。 莫吃卯時酒,昏昏醉到酉。莫罵酉時妻,一夜受孤凄。 種麻得麻,種豆得豆。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見客莫向前,做客莫向後。寧添一斗,莫添一口。 螳螂捕蟬,豈知黃雀在後。 不求金玉重重貴,但願兒孫個個賢。 一日夫妻,百世姻緣。百世修來同船渡,千世修來共枕眠。 殺人一萬,自損三千;傷人一語,利如刀割。 枯木逢春猶再發,人無兩度再少年。未晚先投宿,雞鳴早看天。 將相頂頭堪走馬,公侯肚裡好撐船。富人思來年,貧人思眼前。 世上若要人情好,賒去物件莫取錢。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擊石原有火,不擊乃無煙。人學始知道,不學亦徒然。 莫笑他人老,終須還到老。但能依本分,終須無煩惱。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貞婦愛色,納之以禮。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日子未到。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一人道好,千人傳實。 凡事要好,須問三老。若爭小可,便失大道。 年年防飢,夜夜防盜。學者如禾如稻,不學者如蒿如草。 遇飲酒時須飲酒,得高歌處且高歌。 因風吹火,用力不多。不因漁父引,怎得見波濤。 無求到處人情好,不飲從他酒價高。 知事少時煩惱少,識人多處是非多。 入山不怕傷人虎,只怕人情兩面刀。 強中自有強中手,惡人須用惡人磨。 會使不在家豪富,風流不用著衣多。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黃金未為貴,安樂值錢多。 世上萬般皆下品,思量惟有讀書高。 世間好語書說盡,天下名山僧佔多。 為善最樂,為惡難逃。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你急他未急,人閑心不閑。隱惡揚善,執其兩端。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 既墜釜甑,反顧無益;已覆之水,收之實難。 人生知足何時足,人老偷閑且自閑。 處處綠楊堪系馬,家家有路通長安。 見者易,學者難。莫將容易得,便作等閑看。 用心計較般般錯,退步思量事事難。道路各別,養家一般。 從儉入奢易,從奢入儉難。知音說與知音聽,不是知音莫與談。 點石化為金,人心猶未足。信了肚,賣了無。 他人觀花,不涉你目。他人碌碌,不涉你足。 誰人不愛子孫賢,誰人不愛千鍾粟,奈五行不是這般題目。 莫把真心空計較,兒孫自有兒孫富。 與人不和,勸人養鵝;與人不睦,勸人架屋。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河狹水急,人急計生。明知山有虎,莫向虎山行。 路不行不到,事不為不成;人不勸不善,鍾不打不鳴。 無錢方斷酒,臨老始看經。點塔七層,不如暗處一燈。 萬事勸人休瞞昧,舉頭三尺有神明。 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滅卻心頭火,剔起佛前燈。 惺惺常不足,蒙蒙作公卿。眾星朗朗,不如孤月獨明。 兄弟相害,不如友生。合理可作,小利莫爭。 牡丹花好空入目,棗花雖小結實成。 欺老莫欺少,欺人心不明。隨分耕鋤收地利,他時飽暖謝蒼天。 得忍且忍,得耐且耐;不忍不耐,小事成大。 相論逞英雄,家計漸漸退。賢婦令夫貴,惡婦令夫敗。一人有慶,兆民感賴。 人老心未老,人窮志未窮。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 殺人可恕,情理難容。乍富不知新受用,驟貧難改舊家風。 座中客常滿,杯中酒不空。屋漏更遭連陰雨,行船又遇頂頭風。 筍因落籜方成竹,魚為奔波始化龍。 記得少年騎竹馬,看看又是白頭翁。 禮義生於富足,盜賊出於貧窮。天上眾星皆拱北,世間無水不朝東。 君子安貧,達人知命。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葯苦口利於病。 順天者存,逆天者亡。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夫妻相合好,琴瑟與笙簧。有兒貧不久,無子富不長。 善必壽考,惡必早亡。爽口食多偏作病,快心事過恐生殃。 富貴定要安本分,貧窮不必枉思量。 畫水無風空作浪,綉花雖好不聞香。 貪他一斗米,失卻半年糧;爭他一腳豚,反失一肘羊。 龍歸晚洞雲猶濕,麝過春山草亦香。 平生只會量人短,何不回頭把自量。 見善如不及,見惡如探湯。人貧志短,馬瘦毛長。自家心裡急,他人未知忙。 貧無義士將金贈,病有高人說葯方。 觸來莫與競,事過心頭涼。秋至滿山多秀色,春來無處不花香。 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清清之水為土所防,濟濟之士為酒所傷。 蒿草之下,或有蘭香;茅茨之屋,或有侯王。 無限朱門生餓殍,幾多白屋出公卿。 醉後乾坤大,壺中日月長。萬事省先定,浮生空自忙。 千里送毫毛,寄物不可失。一人傳虛,百人傳實。世事明如鏡,前程暗似漆。 良田萬頃,日食一升;大廈千間,夜眠八尺。千經萬典,孝義為先。 一字入公門,九牛拖不出。衙門八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 富從升合起,貧因不算來。家中無才子,官從何處來。 萬事不由人計較,一身都是命安排。急行慢行,前程只有許多路。 人間私語,天聞若雷;暗室虧心,神目如電。 一毫之惡,勸人莫作;一毫之善,與人方便。 虧人是禍,饒人是福。天眼恢恢,報應甚速。 聖賢言語,神欽鬼伏。人各有心,心各有見。 口說不如身逢,耳聞不如目見。 養軍千日,用在一朝。國清才子貴,家富小兒驕。 利刀割體痕易合,惡語傷人恨不消。 公道世間惟白發,貴人頭上不曾饒。 有錢堪出眾,無衣懶出門。為官須作相,及第早爭先。 苗從地發,樹向枝分。父子合而家不退,兄弟合而家不分。 官有正條,民有私約。閑時不燒香,急時抱佛腳。 幸生太平無事日,恐逢年老不多時。國亂思良將,家貧思賢妻。 池塘積水須防旱,田地深耕足養家。根深不怕風搖動,樹正不愁月影斜。 奉勸君子,各宜守己,只此呈示,萬無一失。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叄』 求《昔時賢文》的完整全文
《增廣賢文》 名著簡介 《增廣賢文》篇幅不長,通行本只有3800字左右。全書以韻文的形式,將格言排列在一起,三言、四言、五言、 六言、七言交錯而出,靈活多變,讀起來抑揚頓挫,朗朗上口,從而突破了傳統蒙學讀物一種句式貫穿始終的基本格式,使語句更接近於口語,更易於為人們接受。《增廣賢文》為中國古代兒童啟蒙書目。又名《昔時賢文》、《古今賢文》。書名最早見之於明代萬曆年間的戲曲《牡丹亭》,據此可推知此書最遲寫成於萬曆年間。後來,經過明、清兩代文人的不斷增補,才改成現在這個模樣,稱《增廣昔時賢文》,通稱《增廣賢文》。 《增廣》從表面上看似乎雜亂無章,但只要認真通讀全書,不難發現有其內在的邏輯。該書對人性的認識以「性本惡」為前提,以冷峻的目光洞察社會人生、親情被金錢污染,「貧居鬧世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友情只是一句謊言,「有酒有肉多兄弟,急難何曾見一人」;尊卑由金錢來決定,「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敬有錢人」;法律和正義為金錢所操縱,「衙門八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人性被利益扭曲,「山中有直樹,世上無直人」;世故導致人心叵測,「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人言善惡難辯,「入山不怕傷人虎,只怕人情兩面刀」。《增廣》把社會諸多方面的陰暗現象高度概括,冷冰冰地陳列在讀者面前。《增廣賢文》絕大多數句子都來自經史子集,詩詞曲賦、戲劇小說以及文人雜記,其思想觀念都直接或間接地來自儒釋道各家經典,從廣義上來說,它是雅俗共賞的「經」的普及本。不需講解就能讀懂,通過讀《增廣賢文》同樣能領會到經文的思想觀念和人生智慧。《增廣賢文》 內容介紹 《增廣賢文》的內容大致有這樣幾個方面,一是談人及人際關系,二是談命運,三是談如何處世,四是表達對讀書的看法。在《增廣賢文》描述的世界裡,人是虛偽的,人們為了一己之私變化無常,嫌貧愛富,趨炎附勢,從而使世界布滿了陷阱和危機。文中有很多強調命運和報應的內容,認為人的一切都是命運安排的,人應行善,才會有好的際遇。這些內容有其消極的一面,但它倡導行善做好事,則是值得肯定的。 在《增廣賢文》描述的世界裡,人是虛偽的,人們為了一己之私變化無常,嫌貧愛富,趨炎附勢,從而使世界布滿了陷阱和危機。書中說:「易漲易退山溪水,易反易復小人心」、「山中有直樹,世上無直人」、「誰人背後無人說,哪個人前不說人」、「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人情似紙張張薄」、「人生似鳥同林宿,大限來時各自飛」,人們既然不能真誠相待,那麼他們追求的必然是真情以外的東西,這就是金錢:「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有錢道真語,無錢語不真。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勸有錢人」。這種惡劣的世俗現象,使作者發出感慨:「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茫茫四海人無數,哪個男兒是丈夫」。其實,書中並不是片面地反對金錢,它是深知金錢的重要的:「馬行無力皆因瘦,人不風流只為貧」、「人貧志短,馬瘦毛長」、「有錢堪出眾,無衣懶出門」。財富的佔有程度往往決定了一個人的生活方式,怎樣才能富有呢?書中有兩種說法,一是「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二是「富從升合起,貧因不算來」。當金錢與其他事物相比時,書中說道:「錢財如糞土,仁義值千金」、「積金千兩,不如明解經書」、「許人一物,千金不移」、「黃金未為貴,安樂值錢多」。很顯然,《增廣賢文》認為金錢是不可缺少的,但有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增廣賢文》有很多強調命運和報應的內容,認為人的一切都是命運安排的,人應行善,才會有好的際遇。書中說:「死生由命,富貴在天」、「萬事不由人計較,一生都是命安排」、「大家都是命,半點不由人」。由於「舉頭三尺有神明」,所以人們應該行善,「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人有善願,天必佑之」。那些做惡的,遲早會受到報應:「人惡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增廣賢文》有大量篇幅敘述如何待人接物,這部分內容是全文的核心。文中對忍讓多有描述,認為忍讓是消除煩惱禍患的方法。在主張自我保護、謹慎忍讓的同時,也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認為這是做事的原則,雖然部分章節不可避免地帶有封建社會的胎痕,但同時卻具有反映時代風雲的歷史作用。全書以韻文的形式,將格言排列在一起,句法交錯,靈活多變,讀起來抑揚頓挫,琅琅上口。而那些精闢的格言警句絕非憑空而出,它們或來自古代文化典籍,或源於民間俚諺俗語,是對中國人處世經驗、智慧和原則的總結,含有深刻的哲理,讀來發人深省。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這是一部老幼咸宜的著作,其中的許多格言至今仍在廣為流傳《增廣賢文》 名句賞析 見事莫說。問事不知。閑事休管,無事早歸。
譯文
看百見什麼事不要說,問什麼事情就說不知道,閑事不要管:無事早回家。
評點
這是典型的「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明哲保身」的人生哲學。人是社會中的人,人與人之間有多種多樣的聯系,想脫離各種聯系,做桃花源中人是不可能的。有些事情該說就得說,該管就得管,不要怕惹麻煩,不要怕得罪人。當然,說話、管事也要注意對象、場合,講究方式方法,說話要有根據,辦事要講原則性和靈活懷相結合。 假緞染就真紅色,也被旁人說是非。善事可作,惡事莫為。
譯文
即使綢緞染的是真紅色,也難免有人說三道四。好事要多做,壞事不可為。壞件事情,總會有人議論。這是正常的。有些事,可能大做任何一件事情,總會有人議論。這是正常的。有些事,可能大多數人贊同,少數人不贊同;有些事,可能是少數人贊同,大多數人不贊同。但不論別人怎樣議論,只要是事情做得對,就應該堅持,沒必要去聽閑話。尤其是對社會、對他人有益的事更應該多做。而那對時社會,對他人不利的事是堅決不能做的。 《增廣賢文》 書籍影響 《增廣賢文》以有韻的諺語和文獻佳句選編而成,其內容十分廣泛,從禮儀道德。典章制度到風物典故、天文地理,幾乎無所不含,而又語句通順,易懂。但中心是講人生哲學、處世之道。其中一些諺語、俗語反映了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形成的勤勞朴實、吃苦耐勞的優良傳統,成為寶貴的精神財富,如「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寅」,「一飯一粥,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等;許多關於社會、人生方面的內容,經過人世滄桑的千錘百煉,成為警世喻人的格言,如「良葯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樂不可極,樂極生悲』等;一些諺語、俗語總結了千百年來人們同自然斗爭的經驗,成為簡明生動哲理式的科學知識,如「近水知魚性,近山知鳥音」,「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早逢春」等。 《增廣賢文》雖以道家思想為主,但對儒家的說教並不排斥。文中強調了讀書的重要、孝義的可貴。這些觀點體現了正統的儒家精神,與全書所彌漫的道家思想有所不合。但也正是由於這種龐雜,不同思想的人都可以從中看到自己認可的格言,使之具有了廣泛的代表性。 《增廣賢文》 全文上面的朋友已經給出了
『肆』 增廣賢文 地41~50句
求人須求英雄漢,濟人須濟急時無。
渴時一滴如甘露,醉後添杯不如無。專
久住令人嫌,屬貧來親也疏。酒中不語真君子,財上分明大丈夫。
出家如初,成佛有餘。積金千兩,不如明解經書。
養子不教如養驢,養女不教如養豬。
有田不耕倉廩虛,有書不讀子孫愚,
倉廩虛兮歲月乏,子孫愚兮禮義疏。
同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人不通今古,馬牛如襟裾。
茫茫四海人無數,哪個男兒是丈夫。
白酒釀成緣好客,黃金散盡為收書
『伍』 長江後浪推前浪作者是誰啊哪裡有對它的賞析
出自古訓《增廣賢文》,作者失傳。《增廣賢文》是中國明代時期編寫的道家兒內童啟蒙書目。又名《昔容時賢文》、《古今賢文》。書名最早見之於明代萬曆年間的戲曲《牡丹亭》,據此可推知此書最遲寫成於萬曆年間。
此書集結了從古到今的各種格言、諺語。後來,經過明、清兩代文人的不斷增補,才改成現在這個模樣,稱《增廣昔時賢文》,通稱《增廣賢文》。作者一直未見任何書載,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間儒生周希陶曾進行過重訂,很可能是民間創作的結晶。
原文選段:
來如風雨,去似微塵。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趕舊人。 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早逢春。
『陸』 名人名言及賞析100-200字,速度30分鍾急需
中國古代百句經典名言及注釋
來源:網路 搜集、整理:何勝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周易》
譯:作為君子,應該有堅強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奮斗精神,努力加強自我修養,完成並發展自己的學業或事業,能這樣做才體現了天的意志,不辜負宇宙給予君子的職責和才能。
2.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三國志》劉備語
譯:對任何一件事,不要因為它是很小的、不顯眼的壞事就去做;相反,對於一些微小的。卻有益於別人的好事,不要因為它意義不大就不去做它。
3.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論語》
譯:見到好的人,生怕來不及向他學習,見到好的事,生怕遲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惡人、壞事,就像是接觸到熱得發燙的水一樣,要立刻離開,避得遠遠的。
4.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論語》
譯:幹活搶重的,有過失主動承擔主要責任是「躬自厚」,對別人多諒解多寬容,是「薄責於人」,這樣的話,就不會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論語》
譯:君子總是從善良的或有利於他人的願望出發,全心全意促使別人實現良好的意願和正當的要求,不會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亂,不會在別人有失敗、錯誤或痛苦時推波助瀾。小人卻相反,總是「成人之惡,不成人之美」。
6.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論語》
譯:見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過自己的長處和優點,就虛心請教,認真學習,想辦法趕上他,和他達到同一水平;見有人存在某種缺點或不足,就要冷靜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樣的缺點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
譯: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災難、禍事……),就不要把它強加到別人身上去。
8.當仁,不讓於師。 ——《論語》
譯:遇到應該做的好事,不能猶豫不決,即使老師在一旁,也應該搶著去做。後發展為成語「當仁不讓」。
9.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論語》
譯:君子不會誇誇其談,做起事來卻敏捷靈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周易》
譯:同心協力的人,他們的力量足以把堅硬的金屬弄斷;同心同德的人發表一致的意見,說服力強,人們就像嗅到芬芳的蘭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 ——《周易》
譯: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藝,也不會到處炫耀、賣弄。而是在必要的時刻把才能或技藝施展出來。
12.滿招損,謙受益。 ——《尚書》
譯:自滿於已獲得的成績,將會招來損失和災害;謙遜並時時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論語》
譯: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別人並不理解,可我決不會感到氣憤、委屈。這不也是一種君子風度的表現嗎?
14.言必信 ,行必果。 ——《論語》
譯:說了的話,一定要守信用;確定了要乾的事,就一定要堅決果敢地幹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論語》
譯:講事實,不憑空猜測;遇事不專斷,不任性,可行則行;行事要靈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為中心,不自以為是,與周圍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務。
16.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
譯:三個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學習的,那他就可當我的老師。我選取他的優點來學習,對他的缺點和不足,我會引以為戒,有則改之。
17.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論語》
譯:君子總是責備自己,從自身找缺點,找問題。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別人,找別人的缺點和不足。
18.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 ——《論語》
譯:君子心胸開朗,思想上坦率潔凈,外貌動作也顯得十分舒暢安定。小人心裡慾念太多,心理負擔很重,就常憂慮、擔心,外貌、動作也顯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穩的樣子。
19.不怨天,不尤人。 ——《論語》
譯:遇到挫折與失敗,絕不從客觀上去找借口,絕不把責任推向別人,後來發展為成語「怨天尤人」。
20.不遷怒,不貳過。 ——《論語》
譯:犯了錯誤,不要遷怒別人,並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21.小不忍,則亂大謀。 ——《論語》
譯:不該乾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堅持不幹,叫「忍」。對小事不忍,沒忍性,就會影響大局,壞了大事。
22.小人之過也必文。 ——《論語》
譯:小人對自己的過錯必定加以掩飾。
23.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論語》
譯:有了過錯而不改正,這就是真的過錯了。
24.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論語》
譯:君子致力於根本,確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產生。
25.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論語》
譯:君子認為說得多做得少是可恥的。
26.三思而後行。 ——《論語》
譯:每做一件事情必須要經過反復的考慮後才去做。
27.多行不義必自斃。 ——《左傳》
譯:壞事做得太多,終將自取滅亡。
28.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傳》
譯:人都有可能犯錯誤,犯了獵誤,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29.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傳》
譯:評價一個人時,不能因為一點過失就抹殺他的功勞。
3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
譯:人家一次就學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學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學一千次,也肯定會掌握的。
31.知恥近乎勇。 ——《中庸》
譯:知道什麼是可恥的行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現。
32.以五十步笑百步。 ——《孟子》
譯:以為自己的錯誤比別人的小,缺點比別人少而沾沾自喜。
33.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孟子》
譯:君子最大的長處就是用高尚、仁義的心去對待別人。
34.人皆可以為堯舜。 ——《孟子》
譯: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為堯舜那樣的大聖人。
35.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 ——《韓非子》
譯:千里大堤,因為有螻蟻在打洞,可能會因此而塌掉決堤;百尺高樓,可能因為煙囪的縫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災而焚毀。
36.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 ——《詩序》
譯:提出批評意見的人,是沒有罪過的。聽到別人的批評意見要仔細反省自己,有錯就改正,無錯就當作是別人給自己的勸告。
37.良葯苦於口而利於病,忠言逆於耳而利於行。 ——《孔子家語》
譯:好的葯物味苦但對治病有利;忠言勸誡的話聽起來不順耳卻對人的行為有利。
38.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明代諺語
譯:一句良善有益的話,能讓聽者即使在三冬嚴寒中也倍感溫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惡毒語言,傷害別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會讓人覺得寒冷。
39.千經萬典,孝悌為先。 ——《增廣賢文》
譯:千萬種經典講的道理,孝順父母,友愛兄弟是最應該先做到的。
40.善惡隨人作,禍福自己招, ——《增廣賢文》
譯:好事壞事都是自己做的,災禍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來的。
4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論語》
譯:只學習卻不思考就不會感到迷茫,只空想卻不學習就會疲倦而沒有收獲。
42.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論語》
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應當說不知道,不弄虛作假,這才是明智的行為。
43.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韓愈
譯:事業或學業的成功在於奮發努力,勤勉進取。太貪玩,放鬆要求便會一事無成;做人行事,必須謹慎思考,考慮周詳才會有所成就。任性、馬虎、隨便只會導致失敗。
44.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 ——明·朱熹
譯:用心思考,用眼仔細看,有口多讀,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讀書。
45.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論語》
譯:努力學習卻不感到滿足,教導別人不感到厭倦。
46.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荀子·勸學》
譯:不把半步、一步積累起來,就不能走到千里遠的地方,不把細流匯聚起來,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47.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唐·王之渙《登顴雀樓》
譯:想看到更遠更廣闊的景物,你就要再上一層樓。想學到更多更深的知識,你就要比原來更努力。
48.強中自有強中手,莫向人前滿自誇。 ——《警世通言》
譯:盡管你是一個強者,可是一定還有比你更強的人,所以不要在別人面前驕傲自滿,自己誇耀自己。
4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禮記·學記》
譯:玉石不經過雕琢,不能成為有用的玉器;人不經過學習,就不懂得事理。
50.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勸學》
譯:年輕的時候不知道抓緊時間勤奮學習,到老了想讀書卻為時已晚。
51.知不足者好學,恥下問者自滿。 ——林逋《省心錄》
譯:知道自己的不足並努力學習就是聰明的人,不好問又驕傲自滿的人是可恥的。
52.學不可以已。 ——《荀子》
譯:學習是不可以停止的。
53.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 ——《論語》
譯:學過的知識,在適當的時候去復習它,使自己對知識又有了新的認識,這不是令人感到快樂的事嗎?
54.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論語》
譯:學了新的知識又常常溫習已學過的知識,不斷地學習,溫習,學問和修養一定會很快得到提高,這樣的人就可以成為老師了。
55.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唐·杜甫
譯:讀書讀得多,寫起文章來就會筆下生花,像有神助一樣。
56.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漢樂府·長歌行》
譯:年輕時不努力學習,年老了只能後悔、嘆息。
57.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三國志》
譯:讀書必須反復多次地讀,這樣才能明白書中所講的意思。
58.學而不化,非學也。 ——宋·楊萬里
譯:學習知識但不能靈活運用,不能稱為學習。
59.好學而不貳。 ——《左傳》
譯:愛好學習但不三心二意。
60.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論語·秦伯》
譯:學習知識時生怕追不上,追上了又害怕再失去。
61.人而不學,其猶正牆面而立。 ——《尚書》
譯:人如果不學習,就像面對牆壁站著,什麼東西也看不見。
62、知而好問,然後能才。 ——《荀子》
譯:聰明的人還一定得勤學好問才能成才。
63、學之廣在於不倦,不倦在於固志。 ——晉·葛洪
譯:學問的淵博在於學習時不知道厭倦,而學習不知厭倦在於有堅定的目標。
64.學而不知道,與不學同;知而不能行,與不知同。 ——黃睎
譯:學習知識不能從中明白一些道理,這和不學習沒什麼區別;學到了道理卻不能運用,這仍等於沒有學到道理。
65.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宋·蘇軾
譯:廣泛閱讀,多了解古今中外的人和事,把其中好的部分牢牢記住;積累了大量的知識材料,到需要用時便可以很自如恰當地選擇運用。
66.差之毫釐,繆以千里。 ——宋·陸九淵
譯:做任何事情,開始一定要認真地做好,如果做差了一絲一毫,結果會發現相差很遠。
67.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晉·陶淵明
譯:美好的青春年華過去了就不會再來,一天不可能有兩個早晨,要珍惜時光啊!)
68、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左傳》
譯:文章講的內容或題材都很好,可表達不適當,那麼欣賞的人就不會很多,難以傳播千古。
69.人之為學,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顧炎武
譯:學習時不要在淵博浩翰的知識面前感到自卑,也不能因為學到一點點知識而驕傲自滿。
70.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中庸》
譯:勤奮好學就接近智,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就接近仁,懂得了是非善惡就是勇的一種表現。
71.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陳廷焯
譯:知識總是在運用時才讓人感到太不夠了,許多事情如果不親身經歷過就不知道它有多難。
72、笨鳥先飛早入林,笨人勤學早成材。 ——《省世格言》
譯:飛得慢的鳥兒提早起飛就會比別的鳥兒早飛入樹林,不夠聰明的人只要勤奮努力,就可以比別人早成材。
73.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增廣賢文》
譯:勤奮是登上知識高峰的一條捷徑,不怕吃苦才能在知識的海洋里自由遨遊。
74.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增廣賢文》
譯:學習要不斷進取,不斷努力,就像逆水行駛的小船,不努力向前,就只能向後退。
7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莊子》
譯: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類的知識是無限的。
76.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明·顧炎武
譯:國家的興旺、衰敗,每一個人都負有很大的責任。
77.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孟子
譯:逆境能使人的意志得到磨煉,使人更堅強。相反,時常滿足於享受,會使人不求上進而逐漸落後。
78.位卑未敢忘憂國。 ——陸游《病起書懷》
譯:雖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從沒忘掉憂國憂民的責任。
79.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漢青。 ——宋·文天祥《過零丁洋》
譯:自古以來,誰都難免會死的,那就把一片愛國的赤膽忠心留在史冊上吧!
80.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譯:為國家分憂時,比別人先,比別人急;享受幸福,快樂時,卻讓別人先,自己居後。
81.小來思報國,不是愛封侯。 ——唐·岑參《關人赴安西》
譯:從小就想著報效祖國,而不是想著要封侯當官。)
82.有益國家之事雖死弗避。 ——明·呂坤《呻吟語·卷上》
譯:對國家有利的事情要勇敢地去做,就算有死亡的危險也不躲避。
83.一寸山河一寸金。 ——金·左企弓語
譯:祖國的每一寸山河比一寸黃金還要寶貴,是絕不能讓給外人的。
84.欲安其家,必先安於國。 ——武則天
譯:如果想建立個人幸福的小家,必須先讓國定安定,繁榮起來。
85.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三國·曹植《白馬篇》
譯:在國家有危難的時候要敢於挺身而出,把死當作回家一樣。
86.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明·顧憲成
譯:風聲、雨聲、琅琅讀書聲,都進入我們的耳朵,所以,作為一個讀書人,家事、國事,天下的事情,各種事情都應該關心,不能只是死讀書。
87.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宋·李清照《夏日絕句》
譯:活著的時候要做英雄,死後也要當英雄。
88.利於國者愛之,害於國者惡之。 ——《晏子春秋》
譯:對於國家有利的事就要熱心地去做,對國家有害的事就要憎惡它,遠離它。89.讀書本意在元元。 ——宋·陸游
譯:讀書的目的應該是掌握了知識後為社會和大眾服務,而不是為了自己的陞官發財。
90.時窮節乃現,一一垂丹青。 ——宋·文天祥
譯:歷史上許多忠臣義士,在國家有難時,他們的節操就顯現出來,一個個名垂史冊。
91.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詩經》
譯:想起父母,做子女的是多麼為他們感到心痛啊!他們生我育我,花費了多少辛勤的勞動啊!
92.報國之心,死而後已。——宋·蘇軾
譯:報效祖國的志向到死都不會變。
93.憂國忘家,捐軀濟難,忠臣之志也。 ——三國·曹植《求自誠表》
譯:憂慮國家大事忘記小家庭,為拯救國家危難而捐軀獻身,這都是忠臣的志向。
94.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漢·陳蕃語
譯:有志氣的人活在世上,應當敢於跟各種不利於國家的行為作斗爭,哪能只滿足於處理好自己小家的小事呢?
95.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莊子》
譯:君子之間的交往,像水一樣的平淡、純凈,這樣的友誼才會持久;往小人之間的交像甜酒一樣的又濃又稠,但不會長久。
9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譯:尊敬、愛戴別人的長輩,要像尊敬、愛戴自己長輩一樣;愛護別人的兒女,也要像愛護自己的兒女一樣。
97.見侮而不鬥,辱也。 ——《公孫龍子》
譯:當正義遭到侮辱、欺凌卻不挺身而出,是一種恥辱的表現。
98.天下皆知取之為取,而莫知與之為取。 ——《後漢書》
譯:人們都認為只有獲取別人的東西才是收獲,卻不知道給予別人也是一種收獲。
99.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漢·司馬遷《史記》
譯:人終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價值不同,為了人民正義的事業而死就比泰山還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損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鴻毛還輕。
100.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增廣賢文》
譯: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舉動,小烏鴉有銜食喂母鴉的情義,做子女的更要懂得孝順父母。
『柒』 增廣賢文佳句賞析
昔時賢文,誨汝諄諄,集韻增文,多見多聞: 對於過去的名言,有好的作用,應該版多了解一些,多記住一些。
觀今宜權鑒古,無古不成今: 以歷史興衰的史實作例子,來指導今天的行動。
知己知彼,將心比心: 知道自己了解別人,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體會別人感受。
酒逢知己飲,詩向會人吟: 酒要與了解自己的人去喝,詩要向懂得的人去說。
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 認識的人很多,可彼此知心的沒有幾個。
相逢好似初相識,到老終無怨恨心: 人和人的交往不要太深,免得到老產生怨恨之心。
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 離水近能知道魚的情況,常在山過,能分辨各種鳥的聲音。 還有很多的啦,也不知道你是要哪些句子的呢?
『捌』 一句名言及賞析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周易》
(譯:作為君子,應該有堅強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奮斗精神,努力加強自我修養,完成並發展自己的學業或事業,能這樣做才體現了天的意志,不辜負宇宙給予君子的職責和才能。)
2.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三國志》
(譯:對任何一件事,不要因為它是很小的、不顯眼的壞事就去做;相反,對於一些微小的。卻有益於別人的好事,不要因為它意義不大就不去做它。)
3.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論語》
(譯:見到好的人,生怕來不及向他學習,見到好的事,生怕遲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惡人、壞事,就像是接觸到熱得發燙的水一樣,要立刻離開,避得遠遠的。)
4.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論語》
(譯:幹活搶重的,有過失主動承擔主要責任是「躬自厚」,對別人多諒解多寬容,是「薄責於人」,這樣的話,就不會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論語》
(譯:君子總是從善良的或有利於他人的願望出發,全心全意促使別人實現良好的意願和正當的要求,不會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亂,不會在別人有失敗、錯誤或痛苦時推波助瀾。小人卻相反,總是「成人之惡,不成人之美」。)
6.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論語》
(譯:見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過自己的長處和優點,就虛心請教,認真學習,想辦法趕上他,和他達到同一水平;見有人存在某種缺點或不足,就要冷靜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樣的缺點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
(譯: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災難、禍事……),就不要把它強加到別人身上去。)
8.當仁,不讓於師。 ——《論語》
(譯:遇到應該做的好事,不能猶豫不決,即使老師在一旁,也應該搶著去做。後發展為成語「當仁不讓」。)
9.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論語》
(譯:君子不會誇誇其談,做起事來卻敏捷靈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周易》
(譯:同心協辦的人,他們的力量足以把堅硬的金屬弄斷;同心同德的人發表一致的意見,說服力強,人們就像嗅到芬芳的蘭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 ——《周易》
(譯: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藝,也不會到處炫耀、賣弄。而是在必要的時刻把才能或技藝施展出來。)
12.滿招損,謙受益。 ——《尚書》
(譯:自滿於已獲得的成績,將會招來損失和災害;謙遜並時時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論語》
(譯: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別人並不理解,可我決不會感到氣憤、委屈。這不也是一種君子風度的表現嗎?)
14.言必信 ,行必果。 ——《論語》
(譯:說了的話,一定要守信用;確定了要乾的事,就一定要堅決果敢地幹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論語》
(譯:講事實,不憑空猜測;遇事不專斷,不任性,可行則行;行事要靈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為中心,不自以為是,與周圍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務。)
16.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
(譯:三個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學習的,那他就可當我的老師。我選取他的優點來學習,對他的缺點和不足,我會引以為戒,有則改之。)
17.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論語》
(譯:君子總是責備自己,從自身找缺點,找問題。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別人,找別人的缺點和不足。)
18.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 ——《論語》
(譯:君子心胸開朗,思想上坦率潔凈,外貌動作也顯得十分舒暢安定。小人心裡慾念太多,心理負擔很重,就常憂慮、擔心,外貌、動作也顯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穩的樣子。)
19.不怨天,不尤人。 ——《論語》
(譯:遇到挫折與失敗,絕不從客觀上去找借口,絕不把責任推向別人,後來發展為成語「怨天尤人」。)
20.不遷怒,不貳過。 ——《論語》
(譯:犯了錯誤,不要遷怒別人,並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21.小不忍,則亂大謀。 ——《論語》
(譯:不該乾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堅持不幹,叫「忍」。對小事不忍,沒忍性,就會影響大局,壞了大事。)
22.小人之過也必文。 ——《論語》
(譯:小人對自己的過錯必定加以掩飾。)
23.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論語》
(譯:有了過錯而不改正,這就是真的過錯了。)
24.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論語》
(譯:君子致力於根本,確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產生。)
25.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論語》
(譯:君子認為說得多做得少是可恥的。)
26.三思而後行。 ——《論語》
(譯:每做一件事情必須要經過反復的考慮後才去做。)
27.多行不義必自斃。 ——《左傳》
(譯:壞事做得太多,終將自取滅亡。)
28.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傳》
(譯:人都有可能犯錯誤,犯了獵誤,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29.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傳》
(譯:評價一個人時,不能因為一點過失就抹殺他的功勞。)
3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
(譯:人家一次就學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學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學一千次,也肯定會掌握的。)
31.知恥近乎勇。 ——《中庸》
(譯:知道什麼是可恥的行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現。)
32.以五十步笑百步。 ——《孟子》
(譯:以為自己的錯誤比別人的小,缺點比別人少而沾沾自喜。)
33.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孟子》
(譯:君子最大的長處就是用高尚、仁義的心去對待別人。)
34.人皆可以為堯舜。 ——《孟子》
(譯: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為堯舜那樣的大聖人。)
35.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 ——《韓非子》
(譯:千里大堤,因為有螻蟻在打洞,可能會因此而塌掉決堤;百尺高樓,可能因為煙囪的縫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災而焚毀。)
36.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 ——《詩序》
(譯:提出批評意見的人,是沒有罪過的。聽到別人的批評意見要仔細反省自己,有錯就改正,無錯就當作是別人給自己的勸告。)
37.良葯苦於口而利於病,忠言逆於耳而利於行。 ——《孔子家語》
(譯:好的葯物味苦但對治病有利;忠言勸誡的話聽起來不順耳卻對人的行為有利。)
38.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明代諺語
(譯:一句良善有益的話,能讓聽者即使在三冬嚴寒中也倍感溫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惡毒語言,傷害別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會讓人覺得寒冷。)
39.千經萬典,孝悌為先。 ——《增廣賢文》
(譯:千萬種經典講的道理,孝順父母,友愛兄弟是最應該先做到的。)
40.善惡隨人作,禍福自己招, ——《增廣賢文》
(譯:好事壞事都是自己做的,災禍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來的。)
41.學而不思罔,思而不學則殆。 ——《論語》
(譯:只學習卻不思考就不會感到迷茫,只空想卻不學習就會疲倦而沒有收獲。)
42.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論語》
『玖』 增廣賢文節選,要精華,不要太多,也不能太少。
《增廣賢文》節選:
枯木逢春猶再發,人無兩度再少年。未晚先投宿,雞鳴早看天。
將相頂頭堪走馬,公侯肚裡好撐船。富人思來年,貧人思眼前。
世上若要人情好,賒去物件莫取錢。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擊石原有火,不擊乃無煙。人學始知道,不學亦徒然。
莫笑他人老,終須還到老。但能依本分,終須無煩惱。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貞婦愛色,納之以禮。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日子未到。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一人道好,千人傳實。
新編版《增廣賢文》之
——《至理賢文》精選:
要做好人須尋好友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看一個人先看他的朋友,
朋友的品質便是他人格的折射。朋友影響著一個人的生活態度,
而生活的態度則決定著一個人的性格,但性格就決定著一個人的命運。
其實一個人是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和誰在一起。
鳥隨鸞鳳飛騰遠,人伴賢良品行高。小鷹與雞同生活,大時豈知己會飛。
誠然,人生就是這樣。什麼樣的人就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
一勤交十懶,不懶也要懶;一懶交十勤,不勤也要勤。
一個人身份的高低,是由他周圍的朋友決定的。
朋友越多,意味著他的價值越高,對其事業幫助越大。
朋友是每個人一生中,不可或缺的寶貴財富。
因為朋友的相助和激勵,一個人才會戰無不勝,一往無前。
好朋友是在真善、無私、熱情的人群里!
但好朋友也在這個人群里尋找著你!如果想交到好朋友,
自己必須先成為好朋友,當見朋友出錯時,會真誠的指出,
當朋友遇到好事時,有真心笑容,當朋友遭受痛苦時,
會守其身邊,鼓勵並支持他。 世事靜觀知曲折,人心甘苦見交情。
損友敬而遠,益友近而親。要做好人,須尋好友 。
------嚴雪厚編著
這新編版把原只有四千餘字的《增廣賢文》,擴充至四萬余字,並以一百一十首經典的
哲理小散文形式,給改良創新,從而突破了,舊版內容的凌亂和不完整。
『拾』 什麼叫增廣賢文
《增廣賢文》又名《昔時賢文》、《古今賢文》。書名最早見之於明代萬曆年間的戲回曲《答牡丹亭》,據此可推知此書最遲寫成於萬曆年間。後來,經過明、清兩代文人的不斷增補,才改成現在這個模樣,稱《增廣昔時賢文》,通稱《增廣賢文》。作者一直未見任何書載,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間儒生周希陶曾進行過重訂,很可能是民間創作的結晶。
我現在就在看,對修生有幫組,如果你也喜歡的話。可以相互探討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