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一浮名句
『壹』 勸女孩潔身自好的名句
●自以為是的人總想擺布他人,潔身自好的人總想作用於自己。
●用餐完畢之後沒有任何杯盤狼藉者,主貴。這樣的人一般來講都是潔身自好的、值得信任的。節慶期間著重分享好的面相、體相,希望大家積極踴躍對號入座。潔身自好值得信任的小夥伴請為自己點贊吧,用餐之後桌面不夠美觀的小夥伴們,今天也要開始注意用餐禮儀規范了
●君當如蘭,幽谷長風,寧靜致遠;君當如竹,高風亮節,堅韌不拔;君當如菊,潔身自好,寒芳自賞;君當如梅,笑迎霜雪,傲骨不折。
●世上沒有一貫潔身自好從不犯罪的義人。
●這世間最悲哀的事莫過於此:爭分奪秒節省的時間用來寂寞。省吃儉用積攢的錢財用來揮霍。千辛萬苦追求的愛人用來傷害。潔身自好換來的功名用來腐敗。
●孤獨成癮者的潔身自好,把孤獨打造成更合理的形狀,以便更深地沉溺其間。 ----燈籠鎮
●無論任何挫折,一個潔身自好的男人都不該自甘墮落,去那種地方,那是對今後伴侶的不負責任。 ----丁墨《美人為餡》
●什麼叫白富美,身為女子,潔身自好為白,經濟獨立為富,內外兼修為美。
●你永遠無法在一個渾濁的世界裡潔身自好,因為,沒人信啊。 ----千金奉酒《初戀後遺症》
●在宗教人士和保守人士眼中,既然病毒是通過性交傳染的,那麼教育少女們潔身自好,成年人杜絕婚外性行為,就能夠不被人乳頭狀瘤病毒感染,也就不用打疫苗。 ----王哲《微戰爭1:對決細菌·病毒》
●世界上沒有任何一條不染灰塵的河流,只要潔身自好,就能細水長流。
●爭名奪利是人生的動力,無論君子與小人都會追求,但也不乏淡泊名利之輩,不甘沉迷於名利的洪流之中遺世獨立,潔身自好。名利有益嗎,否則為何多少人都趨之若鶩?名利有害嗎?否則為何許多人為之身敗名裂。名如酒,利如色,人之所好。人們追求名利目標幾乎都是一樣的,只是追求的手段不同罷了,往往小人不擇手段,君子以道取之。世上常有志得意滿的小人與懷才不遇的君子這兩類人,很多人為此感到不平,但若細究,那得志小人固然成事不足,而愚腐的君子必也是敗事有餘。不怕勢力小人,只怕虛偽君子。只要不損人,利己實在無可厚非,堂堂正正的爭名奪利勝過道貌岸然的沽名釣譽。世間即是名利場,若不能遠離塵囂,就應攪亂紅塵萬丈,爭一世名利,享一生風流。
●什麼是真正的白富美?身為女子,潔身自好為白,經濟獨立為富,內外兼修為美。 何謂真正的高富帥?生為男子,大智若愚寵辱不驚是為高,大愛於心福澤天下是為富,大略宏才智勇雙全是為帥!
●大家都是一樣的,就因為潔身自好而活不下去的人,根本不存在。你也總會有一兩個秘密吧,自己可以有秘密,為什麼別人就不能?你想過嗎?就算背叛了,或者是被背叛了,任誰都是還能因為無聊的笑話而笑,吃著甜膩膩的食物而好好地繼續活著。不管有什麼樣的煩惱,現在大家都只是塊污垢而已,無一例外,每個人都是。 ----折原臨也《無頭騎士異聞錄》
●如果所有美好都是饋贈,那麼不幸不過是生活善意的玩笑,尋尋覓覓找不到真諦,跌跌撞撞度過漫長光陰。最後發現踮起腳尖總會愛的辛苦,揭開面具則全是謊言。放浪形骸是掩飾,潔身自好是堅持,你有你的道理,我有我的姿勢。一千種生活的方式,都只有一種生活的目的,就是更好的活下去
『貳』 關於 哲學家 熊十力的 資料 名言 等等
熊十力,中國現代著名哲學家,原名繼智、升恆、定中,後改名十力,號子真。1885年生於湖北省黃岡縣,其父是一位鄉村塾師。因家境困迫,十力少年時曾為鄰人牧牛,間或隨父到鄉塾聽講。13歲時,父母相繼辭世,其長兄將他送到父親生前好友何聖木先生執教的鄉村學校讀書,但終因難耐館束而在半年之後離開,此後全靠勤奮自學。
熊十力自幼即與眾不同,獨具才思而又非常自尊、自信。他曾口出「狂言」道:「舉頭天外望,無我這般人。」令其父兄詫異不已。十六七歲時,他即四處游學,當他最先讀到陳白沙的「禽獸說」時,忽起神解,「頓悟血氣之軀非我也,只此心此理,方是真我。」並從中領悟到人生之意義與價值。絕非是趨利避害、去苦就樂等外在滿足,而在領悟人生之意義與價值,體識至大至剛之「真我」,以合於天地萬物之理。這一覺悟基本上奠定了他以後的治學方向。
辛亥革命時期,熊十力痛感清王朝政治腐朽,民族危機深重,常以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一語置諸座右而自警。在博覽群書的過程中,他深迷於「格致啟蒙」之類著作,而視六經諸子為士直。且深受明清之際王船山、黃梨洲、顧亭林等大哲之著作以及清末嚴幾道、梁啟超、譚嗣同等維新志士之論著的影響,而「慨然有革命之志」,決心為反清而奔走呼號。
1902年,熊氏為策動軍隊而投湖北新軍第三十一標當兵,白天操練,夜間讀書,並向報館投稿,倡導革新現實,救亡圖存。此間,他逐漸認識了宋教仁、呂大森、劉靜庵、張難先等革命志士,並在1904年共同創建第一個革命團體——科學補習所,秘密宣講革命思想,倡導反帝反清,救國救民。1906年,熊十力加入日知會,並組織黃岡軍學界講習社,聯絡各方誌士,為發動起義作準備,後因事泄而遭清廷通緝,他只好潛歸鄉里教書。1911年,他參加了震驚中外的武昌起義,並任湖北督軍府參謀。辛亥革命失敗後,他又追隨孫中山參加護法運動。但由於軍閥政客的排擠,孫中山後來被迫離開軍政府,護法運動亦宣告失敗,這給熊十力以很大打擊。他目睹「黨人竟權爭利,革命終無善果」,內心非常痛苦,常常「獨自登高,蒼茫望天,
淚盈盈雨下」。他根據自己的所歷所見,總結出:禍亂之起因皆在於軍閥官僚之貪淫侈糜。卑屈苟且,以及國民之昏然無知。於是,他下決心走出政治,「專力於學術,導人群之正見」。他認為救國之根本似乎並不在於革命,而在於學術興盛,「於是始悟我生來一大事,實有政治革命之外者,痛海以往隨俗浮沉無真志,誓絕世緣,而為求己之學」(《十力語要》)。從此以後,熊十力遂決然脫離政界,專心於「求己之學」,以增進國民的道德為己任。這是他一生中最重大的轉折。
1920年,熊十力進入南京支那內學院從歐陽竟無大師研習佛學。其間首尾三年,潛心苦修,獨具慧心,頗有創獲,而生活卻艱苦異常,唯一的一條中裝長褲,常是洗了之後要等幹了才能穿的。1992年,受梁漱溟等人的揄揚與舉薦,熊十力被蔡元培聘為北大主講佛家法相唯識的特約講師。一到北大,他即打破「師生蟻聚一堂」之學院式教學方式,而採取古代師生朝夕相處,自由隨和的書院式教學,力主道德與學問並重,生活與學習一致。在主講《唯識學概論》的過程中,他對唯識論逐漸由懷疑而至展開批判,並開始構造他獨出心裁的「新唯識論」哲學體系。
1932年,竭熊氏十年之力的煌煌巨作《新唯識論》(文言文本)出版,這標志著蜚聲中外的「新唯識論」哲學體系的誕生。但此書一出,即刻遭到佛學界人士尤其是內學院師友之群起攻擊。其師歐陽閱後痛言:「滅棄聖言,唯子真為尤」,措辭嚴厲。歐陽弟子劉衡如更著《破新唯識論》對熊氏其書進行系統破斥,指責他「於唯識學幾乎全無知曉」,並指斥其書乃「雜取中土儒道兩家之義,又旁采印度外道之談,懸揣佛法,臆當亦爾」。熊十力自不甘沉默,立即應戰,並著成《破(破新唯識論)》一書,對劉氏之斥逐一破解。他為自己辯護說,《新》著「義既遠離唯識,旨亦上符般若」,認為自己非但沒有離經叛道,反而是對佛學的維護和
發展,與歐陽等人相反的是,蔡元培、馬一浮等人卻對此書推崇備至,評價甚高。
蔡元培稱熊氏乃二千年來以哲學家之立場闡揚佛學最精深之第一人。馬一浮先生更在序言中將熊十力與王弼、龍樹並提,稱其學識創見乃超越於道生、玄類、窺基等古代佛學大師之上,真可謂推崇至極!
熊十力在為學之餘,喜善交學界朋友,與時賢如黃季剛、馬敘倫、梁漱溟、胡適之、張東蘇、張申府、錢穆、湯用彤、蒙文通、張君勵、馮友蘭、金岳霖、朱光潛、賀麟等人,時相過從,切磋學問。尤其是與林宰平、梁漱溟二人曾在一段時間里交往甚密,「無有睽違三日不相晤者。每晤,宰平輒詰難橫生,余亦縱橫酬對,時或嘯聲出戶外。漱溟則默然寡言,間解紛難,片言扼要。余嘗衡論古今述作得失之判,確乎其嚴,宰平戲謂曰:老熊眼在天上。余亦戲曰:我有法限,一切如量。」
這種詰難攻訐的論學方式,使熊氏受益匪淺,他的許多論點就是在這種辯難中產生和完善的。更有趣的是熊十力與同鄉人廢名(馮文炳,文學家)的交往,據他回憶說,兩人一當相遇,必是口舌相加,每當爭論起學術問題來,經常是各不相讓,始則面紅耳赤,大叫大嚷,繼則扭成一團、拳腳相加,最後是不歡而散,然過一二日再聚時,則又談笑風生,和好如初,如此狂怪而又豁達大度之人,真可謂古之罕有,今亦絕無!
抗日戰爭爆發後,熊十力並沒有隨北大南遷昆明,而是先回原籍黃岡,繼則避難四川,任教於馬一李主持的樂山復性書院,講授宋明理學。此時的熊十力,雖身處後方,卻痛感外侮日迫,族類益危,常因想起淪陷區同胞之苦辱而禁不住失聲痛哭。為此,他撰寫了《中國歷史講話》一書,大講漢、滿、蒙、回、藏五族同源,意在為各民族團結一心、共同抗日提供理論與歷史依據。
1943年,他接到北大校長蔣夢麟聘他為文學院教授的聘書,並被特准可暫時不到校上課。此間,因與馬一浮先生學術見解不合而移居梁漱溟在重慶北碚的勉仁書院。值此民族危亡之秋,熊十力將其滿腔真情都傾注在中華文化的存亡絕續之上。
他認為,一個民族要生存下去,必須要有自己的哲學,自己的文化。為此,他開始投入更多的精力研究儒家學說,並寫成《讀經示要》等關於儒學的著作。他對胡適等人「全盤西化」的主張多有批判,但又不沉迷於聖賢經典之中,而是對傳統儒學作較徹底的反思,並吞吐百家,融鑄儒佛,獨創一思辨縝密的中國化的哲學,1944年,熊氏《新唯識論》語體文本殺青付梓,由重慶商務印書館作為中國哲學會中國哲學叢書甲集之第一部著作出版。此書是熊氏最主要的哲學著作,它標志著熊十力哲學思想體系的完全成熟。如果依據文言文本尚可把熊氏看成「新佛家」學者的話,那麼,以語體文本為界,則應當視其為「新儒家」學者。此書與稍後出版的《十力語要》、《十力語要初續》等書一起,構成了熊十力新儒家哲學思想的主要內容。
1948年,國共戰事日激,國民黨節節敗退。是年秋天,熊十力移住廣州郊外化龍鄉黃民庸家。全國解放前夕,熊氏曾彷徨不安,他本意很想回北大或老家湖北,專心治學,但又心存疑慮,曾動念去印度或港台。但令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共產黨並沒有忘記他這位時賢大哲。
1949年10月在廣州解放之後第十天,他的老朋友董必武、郭沫若即聯名電邀熊先生北上,共商國是,並同時關照沿途各級政府,熱情接待,妥善安排。次年3月,熊十力抵京,政務院秘書長齊燕銘到車站迎接。追往思昔,想起1937年「七·七」事變後扒煤車逃離北平而路遇暴雨,渾身濕透的凄景,熊十力真是百感交集,思緒翻滾。他由此確信:中國人民真的站起來了!祖國任人宰割的歷史從此將一去不復返!
熊十力抵京後,由政府安排住在什剎海後海大金絲套的一所小四合院,直到1954年離京為止,此處風景宜人,且毗鄰多為舊日好友如梁漱溟、林宰平、張申府、賀麟等,而舊時弟子亦時常登門拜謁;同時,黨內外許多高級人士如董必武、郭沫若、林伯渠、徐特立、李濟深、陳銘樞、艾思奇等新朋舊友也常來探望,這使熊先生心情甚為舒暢。在這難得的安定環境中,不但繼續著書立說,先後寫就《與友人論張江陵》、《與友人論六經》、《新唯識論》刪定本和《原儒》上卷等,而且他還非常關心新中國的文化建設,多次致函毛澤東、周恩來、董必武等中央領導人,為新中國的文化建設出謀劃策。1954年,因各種原因,熊十力漸感孤獨,同時亦難耐北方冬天寒冷乾燥的氣候,遂於是年底移居上海。熊十力定居上海後,仍筆耕不輟,1956年完成了《原儒》一書的下卷,並將上下卷同時印刷出版。全書共33萬余字,重點發掘了儒學中有價值的部分,並按照自己的理解,以「六經注我」的精神,重新闡釋了儒學經典和儒學史。這一巨著是熊十力作為新儒家學者的又一重要成果,繼此書之後,熊十力又以超凡的毅力和速度完成了《體用論》、《明心篇》、《乾坤衍》等著作的撰寫,前後共8種,凡130萬言,真可謂老驥伏櫪、壯心不已!
然而,在狂飈數起的中國當代社會中,和絕大多數中國知識分子一樣,熊十力亦不可能完全置身世外,埋頭書齋。他的著作被當作「反動復古主義」而遭到批評,先前的老友和學生也多數被打倒、批判,其餘的也發發自危。在左傾之風愈刮愈緊的日子裡,熊十力愈來愈感到孤獨和迷茫。他明顯地衰老了,目光不再如以前那般炯炯有神,談吐不再像以前那般瀟灑自如,情緒也不再像以前那麼熱烈激昂了,他常獨自一人端坐桌邊,面前放上一疊白紙,手中握枝禿筆,神情專注,似有萬千心事訴諸筆端,卻又無從下筆,良久呆坐。唯與古聖先賢如孔子、王陽明、王船山等心儀神交,稍可慰藉。他對「左」的一套極為反感,卻又無可奈何。在萬般悲苦中,他曾作一聯寄友人:「衰年心事如雪窖,姜齋千載是同參。」足可表達其晚年心境之凄諒!
左傾之風愈演愈烈,批鬥運動亦步步升級,隨之而來的就是那場曠古絕後的人間浩劫。1966年夏,當熊十力在《人民日報》上看到《橫掃一切牛鬼蛇神》一文時,傷感至極,他痛徹地感到:不但他的書無法再寫下去,更悲慘的是,連同他所承繼的國學亦將瀕於絕滅,國家民族將陷入苦難的深淵。家被抄了,人被批鬥,人妖顛倒,是非不分,天昏地暗,萬物蕭殺。處此艱厄之境,他的精神再也無法承受而漸至錯亂。他不斷地給中央領導人寫信,硬讓家人寄出去,還經常寫很多小紙條,甚至在褲子上,襪子上都寫著對「文革」的抗議。他常常穿著一件褪了色的友布長衫,扣子全無,腰間胡亂地扎一根麻繩,獨自一人到街上去或公園里,跌跌撞撞,雙淚長流,口中念念有詞「中國文化亡了!」「中國文化亡了!」然而,街市熙攘,人皆自危,沒有人來理會他,也沒有人對他口中所念有絲毫的驚異。於是,這位曠世奇哲和千千萬萬的文化人一樣,被殘酷地淹沒在一個殘忍地踐踏文化的所謂「文化大革命」的濁流之中。
1968年5月23日,熊十力因患肺炎而心力衰竭,在上海虹口醫院病逝,享年84歲。
『叄』 關於「風」的名言
甘對願,面來壁對乘風,讀對破自,十年對萬里,書對浪願乘風破萬里浪,甘面壁讀十年書位高應思天下雨,文章信有古人風偏東風吹得緊要落雨。東風急,備斗笠。東風急,備斗笠,風急雲起,愈急必雨。(《田家五行》論風)東南風,燥鬆鬆為我吹落天上星。 化春雨, 落地皆無聲。 東風是個精,不下也要陰
『肆』 高考語文作文有哪些名言泛用,文藝又高大上
推薦以下名言素材:
人間有味是清歡。——蘇軾
夏蟲不可語於冰。——莊子
花開如火,也如寂寞。——顧城
家人閑坐,燈火可親。——汪曾祺
浮舟滄海,立馬昆侖。——周恩來
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梁啟超
歲月失語,惟石能言。——馮驥才
落花無言,人淡如菊。——司空圖
十日畫一水,五日畫一石。——杜甫
酴釄落盡,猶賴有梨花。——李清照
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殘雪。——張岱
歸鴉背日,倦鳥投林。——土家野夫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蘇軾
未來不足懼,過往不須泣。——雪萊
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蘇軾
光景不可留,生世如轉蓬。——李白
白晝之光,豈知夜色之深。——尼采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鮑溶
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墨翟
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歐陽修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記』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李白
春花無數,畢竟何如秋實。——陳亮
人生一世間,忽若暮春草。——徐幹
天青江月白,心靜海鷗知。——李白
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杜甫
劍未佩妥,出門已是江湖。——蔡智恆
知足天地寬,貪得宇宙隘。——曾國藩
我走得很慢,但我從不後退。——林肯
花看半開,酒飲微醺。——『菜根譚』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風塵。——韋應物
月缺不改光,劍折不改剛。——梅堯臣
身如逆流船,心比鐵石堅。——李時珍
浮雲一別後,流水十年間。——韋應物
千秋萬歲後,誰知榮與辱。——陶淵明
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馬一浮
世事漫隨流水,算來一夢浮生。——李煜
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 ——戴叔倫
誰虛度了年華,青春就將褪色。——雨果
可惜一溪風月,莫教踏碎瓊瑤。——蘇軾
以猛虎之形,以薔薇之聲。——『教父』
迷途漫漫,終有一歸。——米蘭·昆德拉
往外張望的人在做夢,向內審視的人才是清醒的。——榮格
最深沉的愛,是絕口不提,不去談論也不去抒情。——姚瑤
你如果認識從前的我,也許你會原諒現在的我。——張愛玲
開成花災的玫瑰不是燦爛,而是荒涼。——『花兒與少年』
正因為我活著,才有機會感受到痛楚。——『解憂雜貨店』
甚至一個短暫的瞬間也擁有豐腴的過去。——『無需標題』
嘗試在泥濘中抬腳,總好過深陷此中不願自拔。——尹惟楚
半天朱霞,粲然如焚,映著草地也有三分紅意了。——張曉風
春光濃似酒,花故醉人,夜色澄如水,月來洗俗。——陳繼儒
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質,經霜彌茂。——『世說新語』
以上是作文紙條APP更新的部分句子(●'◡'●)
『伍』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什麼意思
這句話是北宋大儒張橫渠說的。張載(年—1077年),字子厚,鳳翔郿縣(今陝西眉縣)橫渠鎮人,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學創始人之一。世稱橫渠先生,尊稱張子,封先賢,奉祀孔廟西廡第38位。其「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名言被當代哲學家馮友蘭稱作「橫渠四句」,因其言簡意宏,歷代傳頌不衰。
這四句的意思是:為天地確立起生生之心,為百姓指明一條共同遵行的大道,繼承孔孟等以往的聖人不傳的學問,為天下後世開辟永久太平的基業。
第一句「為天地立心」。目前比較流行的解釋是,認為天地沒有心,但人有心,人的心也就是「天地之心」;「為天地立心」就是發展人的思維能力,以理解自然界的事物和規律。這是一種誤解。首先,在古代「天地」一詞並不專指自然界。儒家經典《易傳》中有一個關於天、地、人的「三才」宇宙模式,表明古人傾向於把天、地、人看作一個整體。因此,「天地」也就是「天地之間」的意思,既包括自然界,也包括個人和人間社會。張載把社會涵義的「天地」也稱作「天下」。其次,張載並沒有否認「天地之心」的存在。「天地之心」是《周易·復卦》的術語,張載作為著名的易學家認為,「天地之心惟是生物。」(《橫渠易說·上經》)顯然,在天地能夠生成萬物這一意義上,張載是肯定天地是有心的。生物之心是天地所固有的,無需人來「立」,否則將不恰當地誇大人的能力。其實,「為天地立心」是指為社會建立一套以「仁」、「孝」等道德倫理為核心的精神價值系統。張載在其著作《經學理窟》中,對「立心」的涵義、方法等內容有集中的論述,如果視而不見,對「立心」的理解則易流於臆斷。在張載看來,「立心」也就是「立天理」之心,因為天理「能使天下悅且通」,從而使「天下」(社會)必然會普遍接受仁孝之理等道德價值。(《正蒙·誠明》)依據這些資料來看,「為天地立心」的涵義很清楚,其重點不在認識論,而在價值論。
第二句「為生民立命」。「生民」指民眾,「命」指民眾的命運。這涉及儒家一直關注的「安身立命」問題。史稱,張載「喜論命」。「為生民立命」之「命」,主要指人的命運。歷史上長期流行的是命定論,認為人只能聽憑命運的擺布。然而張載卻認為,只要通過自己的道德努力,人就能夠在精神價值方面掌握自己的命運從而賦予生命以意義。因此,「為生民立命」是說為民眾選擇正確的命運方向,確立生命的意義。
第三句「為往聖繼絕學」。「往聖」,指歷史上的聖人。儒家所謂聖人,其實就是指人格典範和精神領袖。「絕學」,指中斷了的學術傳統。理學家普遍認為,儒家學統自孟子之後就中絕了,所以要努力恢復。張載繼承「絕學」,卻並非照搬前人,而是力求創新,在他的學說中有不少內容是六經所未載、前聖所未言的。
第四句「為萬世開太平」。「太平」、「大同」等觀念,是周公、孔子以來的社會政治理想。到北宋,以范仲淹、李覯等人為代表的政治家、思想家都提出過「致太平」的主張。張載不局限於當下的「太平」秩序,而是以更深遠的視野展望「萬世」的「太平」基業問題,這是他的不同凡響之處。
對「四為句」的理解,不能脫離宋初的建國背景。趙宋統治者總結國家長期分裂的經驗教訓,為了重建社會秩序,確立了「以儒立國」的國策。在這種政策環境下,以張載等人為代表的北宋理學家的最大關懷,是為儒家所追求的理想秩序奠定永恆的精神基礎,而不是認識「自然界的規律」。
總之,「四為句」涉及社會和民眾的精神價值、生活意義、學統傳承、政治理想等內容。我們可以把張載的「四為句」翻譯成現代漢語:為社會重建精神價值,為民眾確立生命意義,為前聖繼承已絕之學統,為萬世開拓太平之基業。
『陸』 生命的意義——人要懂得感謝(名人名言)
潘守宇說:我們每個人都是生命的過客,出生入死,生下來就一天天減少生命,走向死亡,就像有的人早些下車,所以快樂活在當下,盡心就是完美,仰無愧於天,俯無愧於地!
給人們認識天地的真理確立一個切實的理論體系,給百姓在世上的安身立命建立一套切實的思想和方法,替歷代聖賢延續行將絕傳的不朽學說,給千秋萬代開創永久太平的偉大基業。
為社會重建精神價值,為民眾確立生命意義,為前聖繼承已絕之學統,為萬世開拓太平之基業。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大儒張載的著名名句,這名句叫「橫渠四句」。
張載的這四句話被當代哲學家馮友蘭概括為「橫渠四句」。「橫渠四句」包含下面的意思:
1、 「為天地立心」,就是使生之為人能夠秉具博愛濟眾的仁者之心,和廓然大公的聖人之心。實則,惻隱之心,就是不忍人之心,也就是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也就是仁所由出的起點。以此馬一浮先生總結道:「學者之事,莫要於識仁求仁,好仁惡不仁,能如此,乃是為天地立心。」
2、「為生民立命」,直接來源於孟子的「立命」的思想。《孟子.盡心上》有雲:「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壽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通過修身致教,最後如果能而達到這樣一種境界,即不管一個人的壽命是長是短,都能保持自己的性體全德,那麼這個生命個體就可以說已經安身立命了。張載所標示的「為生民立命」,實即為「民吾同胞」來「立命」,其立命在於教,「修道之謂教」,此之謂也。
3、「為往聖繼絕學」,故「往聖」者,孔子、孟子所代表的先儒也;「絕學」者,孔孟先儒所弘揚之道學也。對儒學而言,孔子固然是集大成者,而宋的濂、洛、關、閩諸大家,則把儒學拓展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階段。真能闡揚承繼孔孟先儒之道統者,惟有宋儒。
4、「為萬世開太平」,所表達的是先儒也是宋儒的永恆政治理想。「開」期待之謂。「為萬世開太平」,實現張載《西銘》描述的文化理想,民胞物與,全體歸仁,才能讓蔽惑無明的現代人重新回歸率性誠明的人類精神家園。
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屬於人只有一次.一個人的一生應該是這樣度過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
『柒』 關於「風」的名言名句
1.風如鞭抽打樹叢,樹如針切削著風;風可以說是樹在哭泣,樹可以說是風版在呻吟。權——顧城《風和樹》
2.風中跌倒不為風。——林清玄
3.情深情淺何須憶,憶夢憶語憶往昔,昔日昔時昔隨風,風傾風逝風無痕。風箏頂著風飛,而不順著風。——丘吉爾
4.我是風,自由的風。——神樂《犬夜叉》
5.中秋(中秋燃燈花隨風染明月)中秋燃燈花隨風,燈花隨風染明月。月明染風隨花燈,風隨花燈燃秋中。
6.風大時,要表現逆的風骨;風小時,要表現順的悠然。——劉墉《逆風與順風》
7.我們都看不見風,才讓往事隨風。
8.任它流年往事隨風飄盪,只願清風不曾遺忘。——兀孑《網路古風句子吧》
9.我願為秋葉,風起而行,風靜則安。
10.誰看見過風?我和你,都不曾看見過。但是當樹葉顫動之時,就代表風正吹拂而過。風啊,請展開羽翼,將它送達你的身邊。——宮崎駿《起風了》
『捌』 描寫風和雨的古詩名句有哪些
1、《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一》
宋代:陸游
風卷江湖雨暗村,四山聲作海濤翻。
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狸奴不出門。
譯文:
天空黑暗,大風卷著江湖上的雨,四周的山上嘩嘩大雨像巨浪翻滾之聲。
溪柴燒的小火和裹在身上的毛氈都很暖和,我和貓兒都不願出門。
2、《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二》
宋代:陸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
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譯文:
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涼的鄉村裡,沒有為自己的處境而感到悲哀,心中還想著替國家防衛邊疆。
夜將盡了,我躺在床上聽到那風雨的聲音,迷迷糊糊地夢見,自己騎著披著鐵甲的戰馬跨過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場。
3、《漁歌子》
唐代: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譯文:
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地飛翔,江岸桃花盛開,春水初漲,水中鱖魚肥美。
漁翁頭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綠色的蓑衣,冒著斜風細雨,樂然垂釣,用不著回家。
4、《過零丁洋》
宋代: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譯文:
回想我早年由科舉入仕歷盡辛苦,如今戰火消歇已熬過了四個年頭。
國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風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無根時起時沉。
惶恐灘的慘敗讓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虜可嘆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來有誰能夠長生不死?我要留一片愛國的丹心映照史冊。
5、《卜運算元·詠梅》
宋代: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譯文:
驛站之外的斷橋邊,梅花孤單寂寞地綻開了花,無人過問。暮色降臨,梅花無依無靠,已經夠愁苦了,卻又遭到了風雨的摧殘。
梅花並不想費盡心思去爭艷斗寵,對百花的妒忌與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塵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樣散發出縷縷清香。
『玖』 作文中可以運用的名句格言
贈人玫瑰手留余香
時間就是生命
愛超越一切
我們要做思想的矮子行動的巨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很多啊!
『拾』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什麼意思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大儒張載的著名名句,這名句叫「橫渠四句」.
張載的這四句話被當代哲學家馮友蘭概括為「橫渠四句」.「橫渠四句」包含下面的意思:
1、
「為天地立心」,就是使生之為人能夠秉具博愛濟眾的仁者之心,和廓然大公的聖人之心.實則,惻隱之心,就是不忍人之心,也就是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於
人」,也就是仁所由出的起點.以此馬一浮先生總結道:「學者之事,莫要於識仁求仁,好仁惡不仁,能如此,乃是為天地立心.」
2、
「為生民立命」,直接來源於孟子的「立命」的思想.《孟子.盡心上》有雲:「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壽不
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通過修身致教,最後如果能而達到這樣一種境界,即不管一個人的壽命是長是短,都能保持自己的性體全德,那麼這個生命個體就
可以說已經安身立命了.張載所標示的「為生民立命」,實即為「民吾同胞」來「立命」,其立命在於教,「修道之謂教」,此之謂也.
3、「為往聖繼絕學」,故「往聖」者,孔子、孟子所代表的先儒也;「絕學」者,孔孟先儒所弘揚之道學也.對儒學而言,孔子固然是集大成者,而宋的濂、洛、關、閩諸大家,則把儒學拓展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階段.真能闡揚承繼孔孟先儒之道統者,惟有宋儒.
4、「為萬世開太平」,所表達的是先儒也是宋儒的永恆政治理想.「開」期待之謂.「為萬世開太平」,實現張載《西銘》描述的文化理想,民胞物與,全體歸仁,才能讓蔽惑無明的現代人重新回歸率性誠明的人類精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