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天與孤高花獨新賞析

天與孤高花獨新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2-28 18:46:45

㈠ <月下獨酌>賞析

這組詩共四首:

第一首:詩寫詩人由政治失意而產生的一種孤寂憂愁的情懷。詩中把寂寞的環境渲染得十分熱鬧,不僅筆墨傳神,更重要的是表達了詩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曠達不羈的個性和情感。此詩背景是花間,道具是一壺酒,登場角色只是他自己一個人,動作是獨酌,加上「無相親」三個字,場面單調得很。

於是詩人忽發奇想,把天邊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過來,連自己在內,化成了三個人,舉杯共酌,冷清清的場面,頓覺熱鬧起來。然而月不解飲,影徒隨身,仍歸孤獨。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從月影上發議論,點出「行樂及春」的題意。

最後六句為第三段,寫詩人執意與月光和身影永結無情之游,並相約在邈遠的天上仙境重見。詩人運用豐富的想像,表現出一種由獨而不獨,由不獨而獨,再由獨而不獨的復雜情感。全詩以獨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詩情波瀾起伏而又純乎天籟,因此一直為後人傳誦。

第二首:詩通篇議論,堪稱是一篇「愛酒辯」。開頭從天地「愛酒」說起。以天上酒星、地上酒泉,說明天地也愛酒,再得出「天地既愛酒,愛酒不愧天」的結論。接著論人。人中有聖賢,聖賢也愛酒,則常人之愛酒自不在話下。

這是李白為自己愛酒尋找借口,詩中說:「賢聖既已飲,何必求神仙。」又以貶低神仙來突出飲酒。從聖賢到神仙,結論是愛酒不但有理,而且有益。最後將飲酒提高到最高境界:通於大道,合乎自然,並且酒中之趣的不可言傳的。

此詩通篇說理,其實其宗旨不在明理,而在抒情,即以說理的方式抒情。這不合邏輯的議論,恰恰十分有趣而深刻地抒發了詩人的情懷,詩人的愛酒,只是對政治上失意的自我排遣。他的「酒中趣」,正是這種難以言傳的情懷。

第三首:詩開頭寫詩人因憂愁不能樂游,所以說「誰能春獨愁,對此徑須飲」,詩人希望從酒中得到寬慰。接著詩人從人生觀的角度加以解釋,在精神上尋求慰藉,並得出「此樂最為甚」的結論。詩中說的基本是曠達樂觀的話,但「誰能春獨愁」一語,便流露出詩人內心的失意悲觀情緒。

曠達樂觀的話,都只是強自寬慰。不止不行,不塞不流。強自寬慰的結果往往是如塞川流,其流彌激。當一個人在痛苦至極的時候發出一聲狂笑,人們可以從中體會到其內心的極度痛苦。

而李白在失意愁寂難以排遣的時候,發出醉言「不知有吾身,此樂最為甚」時,讀者同樣可以從這個「樂」字感受到詩人內心的痛苦。以曠達寫牢騷,以歡樂寫愁苦,是此詩藝術表現的主要特色,也是藝術上的成功之處。

第四首:詩借用典故來寫飲酒的好處。開頭寫詩人借酒澆愁,希望能用酒鎮住憂愁,並以推理的口氣說:「所以知酒聖,酒酣心自開。」接著就把飲酒行樂說成是人世生活中最為實用最有意思的事情。詩人故意貶抑了伯夷、叔齊和顏回等人,表達虛名不如飲酒的觀點。

詩人對伯夷、叔齊和顏回等人未必持否定態度,這樣寫是為了表示對及時飲酒行樂的肯定。然後,詩人又拿神仙與飲酒相比較,表明飲酒之樂勝於神仙。李白借用蟹螯、糟丘的典故,並不是真的要學畢卓以飲酒了結一生,更不是肯定紂王在酒池肉林中過糜爛生活,只是想說明必須樂飲於當代。

最後的結論就是:「且須飲美酒,乘月醉高台。」話雖這樣說,但只要細細品味詩意,便可以感覺到,詩人從酒中領略到的不是快樂,而是愁苦。

(1)天與孤高花獨新賞析擴展閱讀:

月下獨酌,作品出處李太白全集。李白(701—762),字太白,自稱與李唐皇室同宗,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少年時居住在四川,讀書學道。二十五歲出川遠游,先後居住在安陸、魯郡。在此期間曾西入長安,求取功名,卻失意東歸;後來奉詔入京,供奉翰林。

不久因受讒言出京,漫遊各地。安史之亂起,為了平叛,加入永王李軍幕僚;後來永王為唐肅宗所殺,因受牽連而被流放夜郎。遇赦東歸,投奔族叔當塗(今屬安徽)縣令李陽冰,不久病逝。他因寫詩而聞名,為當時的人們所激賞,稱贊他的詩可以「泣鬼神」。

他以富於浪漫主義色彩的詩歌反映現實,描寫山川,抒發壯志,吟詠豪情,因而成為光照古今的偉大詩人。

《月下獨酌四首》是唐代詩人李白的組詩作品。這四首詩寫詩人在月夜花下獨酌,無人親近的冷落情景。詩意表明,詩人心中愁悶,遂以月為友,對酒當歌,及時行樂。組詩運用豐富的想像,表達出詩人由孤獨到不孤獨,再由不孤獨到孤獨的一種復雜感情。

表面看來,詩人真能自得其樂,可是深處卻有無限的凄涼。全詩筆觸細膩,構思奇特,體現了詩人懷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在失意中依然曠達樂觀、放浪形骸、狂盪不羈的豪放個性。

㈡ 秋瑾《滿江紅》 翻譯與賞析

在北來京暫住,轉眼又到自了中秋佳節。籬笆下的菊花遍地盛開,(我的)容顏卻是那麼的憔悴。劉邦用四面楚歌戰勝了項羽,我漂泊了八年還想著那個家作什麼。既然我那麼痛苦,何必還強顏歡笑呢,離開也沒有什麼難的!我雖然不是男兒身,心卻比男兒還剛烈。有志氣的文人肝膽相照的胸襟,常常是不被人理解的。那些心胸狹窄的俗人怎麼能夠明白我的心意?自古英雄衰弱的時候總是要受盡痛苦折磨的。在這個迷茫的社會里,我要去哪裡尋...

詩詞 與賞析

古詩百首鑒賞

詠 柳

(唐)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①萬條垂下綠絲絛。② 不知細葉誰裁出,③二月春風似剪刀。

【注釋】
①碧玉:青綠色的玉石。這里用來形容像碧玉一般翠綠的柳葉。 妝: 妝飾,妝扮。
②萬條:形容下垂的柳條很多。 絲絛(tāo):用絲線織成的帶子,這 里用來比喻下垂的柳枝。
③裁:用剪刀剪裁。

【解析】
這是一首吟詠初春時的垂柳、贊美春風的詩。詩的大意說:一棵高大的 垂柳,像是用翠綠的美玉妝扮成的一樣。下垂的千萬條柳枝,猶如千萬根迎 風飄擺的絲帶。不知細巧的柳葉是誰精心剪裁出來的?農歷二月里的春風恰 似一把神奇的剪刀。
詩的前兩句,用比喻的手法,從顏色和形狀上對柳樹進行描繪。後兩句
用設問和自答的修辭格式,贊美了給萬物帶來生機、給大地披上綠裝的春風。 比喻貼切自然,給人一種美的享受。「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的名句,千百年來為人們傳誦不衰。

登鸛雀樓①

(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②黃河入海流。③ 欲窮千里目,④更上一層樓。⑤

【注釋】
①鸛(guàn)雀樓:在今山西省永濟縣城西,樓有三層。這里是唐代著 名的登高望遠的游覽勝地。後來鸛雀樓被河水沖沒。
②依:傍著,挨著。 盡:完。這里是落下去的意思。
③入海流:流入海中,流進東海。
④欲:想要,希望。 窮:盡,窮盡。 目:目光,視線。
⑤更上:再上。

【解析】 這首詩寫的是登上鶴雀樓時看到的風光景物,也寫出了詩人當時所產生
的感受。詩的大意說:太陽依傍著西山緩緩地落了下去,奔騰不息的黃河晝
夜不停地向著東海滾滾流去,要想極目遠眺,看到千里之外的遠景,就要站 得更高,再登上一層樓去。
詩以形象的、概括力極強的語言,寫出了只有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遠
的生活體驗。「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富有哲理性,成為千古傳誦的 名句。

宿建德江①

(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②日暮客愁新。③ 野曠天低樹,④江清月近人。⑤

【注釋】
①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經建德縣的一段,在今浙江省境內。
②泊:停船靠岸。 煙渚:煙霧迷濛的水中小塊陸地。
③客:指詩人自己。
④野曠:原野空曠。 天低樹:天比樹還低。
⑤月近人:水中映照的月影在向人靠近。

【解析】 這首詩是詩人旅途中船停泊在建德江邊時寫的,是一首即景詩。詩的大
意說:旅途中暫時把船停靠在煙霧迷濛的江中小洲邊上,蒼茫的暮色給客旅 之人增添了一縷新的愁緒。由於原野空曠遼闊,極目遠眺,在那天與地相接 之處,天比樹還低;江水清澈,映在江水中的月影,好像緩緩移過來向人靠 近。
詩中「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兩句,寫出了逼真的景象,寫出了詩
人此時獨特的感受,達到情景交融的境界,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山 塞

(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①萬里長徵人未還。② 但使龍城飛將在,③不教胡馬度陰山。④

【注釋】
①秦:朝代名,公元前 221—前 206。 漢:朝代名,公元前 206—公元
220。這里的秦時、漢時,泛指遙遠的古代。 關:關隘。
②還:返回。
③但使:只要。 龍城:地名。 龍城飛將:指漢朝防守邊疆的名將李 廣。李廣與匈奴在此作戰,匈奴懼怕李廣,稱他為「飛將軍」。
④不教:不讓。 胡馬:指敵人的騎兵。 胡:古時對西方和北方少數 民族的通稱。 陰山:陰山山脈,橫貫今內蒙古自治區內。

【解析】
《出塞》是樂府詩歌的舊題,唐代詩人常用這個題目描寫邊塞生活。這 首詩即藉此題寫了唐代戍邊將士的生活情景,表達了對長期戍邊戰士的同 情,希望能有像漢朝李廣那樣的大將戍守,使邊境得以安寧。詩的大意說: 從秦漢時,明月就照臨著邊境上的古老關塞,至今,這里仍然還有無數離家 萬里的戰士,在這關塞上戍守,不能返還家鄉。只要能有像李廣那樣的將領 在這邊界上把守,外來的敵人就不敢來侵犯了。
唐代,邊境上的戰爭常常失利。人們懷念有漢代李廣那樣的將領守邊,
含蓄地批評了朝廷用人不當。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詩。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①每逢佳節倍思親。② 遙知兄弟登高處,③遍插茱萸少一人。④

【注釋】
①異鄉:他鄉。 為:做。 異客:陌生的客人。
②倍思親:加倍思念親人。
③遙知:這里是在遙遠的地方想像著的意思。 登高:古代風俗,重陽 節要登高,飲菊花酒。
④茱萸(zhūyú):一種有香味的植物。古人認為九月九日登高時佩帶茱 萸,可以避邪。

【解析】 這是一首懷念親人的詩。當時作者才十七歲,一個人客居在外,重陽佳
節時更加思念家鄉和親人。詩的大意說:我獨自一個人在他鄉做陌生的客人,
常常想念家鄉,而每逢歡慶佳節時,就更加思念家中的親人。我在遙遠的異 鄉想像著,今天兄弟們登高的時候,大家插戴茱萸,就少了我一個人。
詩本來是寫自己想念兄弟的,可是並不直說自己如何想,偏說想像著兄
弟們登高都在想念他。這就加深了詩的感情,讀來更加感人。「每逢佳節倍 思親」,已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鳥鳴澗

(唐)王維

人閑桂花落,①夜靜春山空。② 月出驚山鳥,③時鳴春澗中。④

【注釋】
①閑:悠閑,寂靜。這里含有人聲靜寂的意思。 桂花:木犀的通稱。 有的春天開花,有的秋天開花。
②空:空虛。這時形容山中寂靜,無聲,好像空無所有。
③驚:驚動,驚擾。
④時鳴:不時地鳴叫。

【解析】 鳥鳴澗,是一處風景極優美的地方。澗,是山澗,夾在兩山間的溪溝。
這首詩描寫的是春山夜晚異常幽靜的景象。詩的大意說:在寂靜沒有人聲的 環境里,桂花自開自落,好像可以感覺到桂花落地的聲息。夜靜更深的時候, 景色繁多的春山,也好似空無所有。月亮剛出,亮光一顯露,驚動了樹上宿 的小鳥,它們在春澗中不時地鳴叫幾聲。
這詩主要寫春山夜靜。花落,月出,鳥鳴,都是動的,作者用的是以動
襯靜的手法,收到「鳥鳴山更幽」的藝術效果。

望廬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①遙看瀑布掛前川。② 飛流直下三千尺,③疑是銀河落九天。④

【注釋】
①香爐:指廬山香爐峰。 紫煙:紫色的煙霧。香爐峰頂常常彌漫著霧 氣,這煙霧在陽光照射下呈紫色。
②遙看:遠遠看。 瀑布掛前川:意思是瀑布像一條白練高掛於山川之 間。
③三千尺:形容瀑布很長,山很高。這是誇張的說法。
④銀河:天河。 九天:天空的最高層。古代傳說天有九重,最高的一 層稱為九天。

【解析】 這是一首寫景詩,詩中描繪了廬山瀑布的壯麗景象,表現了詩人對祖國
山河的無限熱愛。詩的大意說:香爐峰在陽光的照耀下升起紫色的煙霧,遠
遠望去,這瀑布像一條巨大的白練高掛於前面的山川之間。飛奔的流水傾瀉 直下有三千多尺,令人懷疑這是天上的銀河從最高的天空落到人間。
這首詩的特點是善於用比喻,也善於展開想像的翅膀,想像得很奇特,
還善於用誇張的手法,大膽誇張,做到誇張而不失真。

題峰頂寺

(唐)李白

夜宿峰頂寺,①舉手捫星辰。② 不敢高聲語,③恐驚天上人。

【注釋】
①峰頂寺:山寺名,舊址在今湖北省黃梅縣,建築在一座高山頂上。
②捫(mén):摸。 星辰:星星。
③語:說話。

【解析】 這是李白夜宿峰頂寺時,題寫的五言絕句。詩中用想像和誇張的筆法,
寫出峰頂寺之高。詩的大意說:夜間住宿在峰頂寺內,一舉手,就可以摸到 天上的星星。不敢高聲談話,怕聲音稍微大一點,會驚醒天上正在睡覺的人 們。
這首詩主要抓住峰頂寺之高來描寫,一舉手就可以摸到星星,不用說高,
人們能想像出其高來。怕驚擾天上睡覺的人們,連大聲說話都不敢,可見離 天之近,也可想像出峰頂之高。李白的另一首《夜宿山寺》原文是:「危樓 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詩的後面兩句與此詩後 兩句完全相同,也許是同一首詩的不同抄本。

橫江詞

(唐)李白

海神來過惡風回,①浪打天門石壁開。② 浙江八月何如此?③濤似連山噴雪來。④

【注釋】
①海神:傳說中的東海女神,她一出現就會帶來暴風雨。 來過:經過。 回:旋轉,回盪。
②天門:指天門山,在今安徽省當塗縣與和縣境內,這兩座山對峙在長 江兩岸,形勢險要。
③浙江:錢塘江。 何如此:比這里如何,比這里怎麼樣。
④噴雪:指噴射著雪一樣的浪花。【解析】 這首詩描寫了橫江浦一帶風惡浪險的壯麗景象。詩的大意說:就像傳說
中的東海女神經過這里一樣,江中惡風旋轉,巨浪拍山,把天門山的石壁都 打開了。聽說八月里錢塘江潮很壯觀,比起這里怎麼樣?這里的浪濤就像一 座山連著一座山層疊而起,噴射著雪一樣的浪花奔涌而來。
詩藉助神話傳說和恰當的比喻,描繪出橫江浦風猛浪急的驚險場面,讀
這首詩如身臨其境一般。

絕 句

(唐)杜甫

兩個黃鵬鳴翠柳,①一行白鴛上青天。② 窗含西嶺千秋雪,③門泊東吳萬里船。④

【注釋】
①黃鵬:黃鶯鳥,叫的聲音很好聽。 鳴翠柳:在翠綠的柳樹上鳴叫。
②白鷺:一種水鳥名,俗稱鷺鷥。
③西嶺:泛指岷山。 千秋雪:千年不化的積雪。
④泊:船停靠岸。東吳:指長江下游一帶,因這里古屬吳國。萬里:指 東吳到成都相距遙遠的路程。

【解析】 這是一首描寫成都浣花溪畔草堂周圍景物的詩。詩的大意是:兩只黃鶯
鳥在溪邊翠綠的柳樹上鳴叫,水田中一群白鷺飛起,它們排成一行飛上蔚藍 的天空。從窗口望去,西嶺上千年不化的積雪,就像含在窗口裡一般。門前 溪畔停泊著開往東吳的萬里航船。
這詩的主要特點是一句一景,每句都是一個美麗的畫面,四句一起又渾
然一體,構成了一幅完整的山水畫。畫中有遠景,有近景,有動有靜,有聲 有色,情景相生。它是千古流傳的名篇。

㈣ 形容孤高的詩句

《梅花》 年代: 宋 作者: 潘良貴 天與孤高花獨新,世間草木信非倫。影涵水月不受彩版,氣傲冰權霜何待春。冷淡自能驅俗客,風騷端合付幽人。往來百匝階除里,頓使心無一點塵。 《浣溪沙 季沾壽日》 年代: 金 作者: 蔡松年 天上仙人亦讀書。

㈤ 求文言文《天靜園》的原文和翻譯(包括賞析)

《天鏡園》原來文
天鏡園浴鳧堂源,高槐深竹,樾暗千層,坐對蘭盪,一泓漾之,水木明瑟,魚鳥藻荇,類若乘空。余讀書其中,撲面臨頭,受用一綠,幽窗開卷,字俱碧鮮。
每歲春老,破塘筍必道此,輕舠飛出,牙人擇頂大筍一株擲水面,呼園人曰:「撈筍!"鼓枻飛去。園丁劃小舟拾之,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煮食之,無可名言,但有慚愧。
譯文:
天鏡園浴鳧堂,高聳的槐樹,幽深的竹篁,林蔭層層疊疊,坐落面對著蘭盪湖,一泓湖水盪漾,湖水林木明凈新鮮,瑟瑟多姿,游魚、飛鳥、水藻、荇菜,大致類似像大乘空靈境界一樣。我坐在浴鳧堂里讀書,撲面而來,滿眼的全是綠色,推開窗子,打開書卷,所有的文字,全是青碧鮮綠的顏色。
每年春末,破塘(紹興地名)筍必定經過這里。輕舟飛出,商人就選擇最大一株筍拋擲到水面上,呼喚園中人說:「撈筍!」然後劃槳飛速離開。園丁劃著小舟拾起大筍,這大筍形狀猶如象牙一樣,像雪一樣白,像花藕一樣嫩,像蔗糖一樣甜。煮著吃它,實在不可用語言形容,只有慚愧。

㈥ 這首詩的賞析是什麼

冰心的詩讀的不多,盡力啦.

詩歌理解可以很多,僅供參考.

在寂靜的時候,人更容易聽見自己內心的聲音.
在黑暗的道上,小心地走著,更容易對照發現往昔留下的痕跡.(自省)

㈦ 《月下獨酌》賞析

詩詞大意月下獨酌 李白准備一壺美酒,擺在花叢之間,自斟自酌無親無友,孤獨一人。我舉起酒杯邀請媚人的明月,低頭窺見身影,共飲已有三人。月兒,你那裡曉得暢飲的樂趣?影兒,你徒然隨偎我這個孤身!暫且伴隨玉兔,這無情瘦影吧,我應及時行樂,趁著春宵良辰。月聽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進,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滾。清醒之時,咱們盡管作樂尋歡,醉了之後,免不了要各自離散。月呀,願和您永結為忘情之友,相約在高遠的銀河岸邊,再見!說明這首詩約作於天寶三載(744),時李白在長安。詩人寫自己在花間月下獨酌的情景。"對影成三人"句構思奇妙,表現了他孤獨而豪放的情懷。《李詩直解》:"此對月獨飲,放懷達觀以自樂也。"傅庚生《中國文學欣賞舉隅》:"花間有酒,獨酌無親;雖則無親,邀月與影,乃如三人;雖如三人,月不解飲,影徒隨身;雖不解飲,聊可為伴,雖徒隨身,亦得相將。及時行樂,春光幾何?月徘徊,如聽歌;影零亂,如伴舞。醒時雖同歡,醉後各分散;聚時似無情,情深得永結;雲漢邈相期,相親慰獨酌。此詩一步一轉,愈轉愈奇,雖奇而不離其宗。青蓮奇才,故能爾爾,恐未必苦修能接耳。"[題解]原詩共四首,此是第一首。詩寫詩人在月夜花下獨酌,無人親近的冷落情景。詩人運用豐富的想像,表現出由孤獨到不孤獨,由不孤獨到孤獨,再由孤獨到不孤獨的一種復雜感情。 李白仙才曠達,物我之間無所容心。此詩充分表達了他的胸襟。詩首四句為第一段,寫花、酒、人、月影。詩旨表現孤獨,卻舉杯邀月,幻出月、影、人三者;然而月不解飲,影徒隨身,仍歸孤獨。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從月影上發議論,點出「行樂及春」的題意。最後六句為第三段,寫詩人執意與月光和身影永結無情之游,並相約在邈遠的天上仙境重見。全詩表現了詩人懷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現了他放浪形骸、狂盪不羈的性格。 邀月對影,千古絕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樂,背面看,卻極度凄涼。 【賞析一】佛教中有所謂「立一義」,隨即「破一義」,「破」後又「立」,「立」後又「破」,最後得到究竟辯析方法。用現代話來說,就是先講一番道理,經駁斥後又建立新的理論,再駁再建,最後得到正確的結論。關於這樣的論證,一般總有雙方,相互「破」、「立」。可是李白這首詩,就只一個人,以獨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詩情波瀾起伏而又純乎天籟,所以一直為後人傳誦。 詩人上場時,背景是花間,道具是一壺酒,登場腳色只是他自己一個人,動作是獨酌,加上「無相親」三個字,場面單調得很。於是詩人忽發奇想,把天邊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過來,連自己在內,化成了三個人,舉杯共酌,冷清清的場面,就熱鬧起來了。這是「立」。 可是,盡管詩人那樣盛情,「舉杯邀明月」,明月畢竟是「不解飲」的。至於那影子呢?雖則如陶潛所謂「與子相遇來,未嘗異悲悅,憩蔭若暫乖,止日終不別」(《影答形》),但畢竟影子也不會喝酒;那麼又該怎麼辦呢?姑且暫將明月和身影作伴,在這春暖花開之時(「春」逆挽上文「花」字),及時行樂吧!「顧影獨盡,忽焉復醉。」(陶潛飲酒詩序中語)這四句又把月和影之情,說得虛無不可測,推翻了前案,這是「破」。 其時詩人已經淅入醉鄉了,酒興一發,既歌且舞。歌時月色徘徊,依依不去,好象在傾聽佳音;舞時自己的身影,在月光之下,也轉動零亂,似與自己共舞。醒時相互歡欣,直到酩酊大醉,躺在床上時,月光與身影,才無可奈何地分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這四句又把月光和身影,寫得對自己一往情深。這又是「立」。 最後二句,詩人真誠地和「月」、「影」相約:「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然而「月」和「影」畢竟還是無情之物,把無情之物,結為交遊,主要還是在於自己的有情,「永結無情游」句中的「無情」是破,「永結」和「游」是立,又破又立,構成了最後的結論。 題目是「月下獨酌」,詩人運用豐富的想像,表現出一種由獨而不獨,由不獨而獨,再由獨而不獨的復雜情感。表面看來,詩人真能自得其樂,可是背面卻有無限的凄涼。詩人曾有一首《春日醉起言志》的詩:「處世若大夢,胡為勞其生?所以終日醉,頹然卧前楹。覺來盼庭前,一鳥花間鳴。借問此何時,春風語流鶯。感之欲嘆息,對酒還自傾。浩歌待明月,曲盡已忘情。」試看其中「一鳥」、「自傾」、「待明月」等字眼,可見詩人是怎樣的孤獨了。孤獨到了邀月與影那還不算,甚至於以後的歲月,也休想找到共飲之人,所以只能與月光身影永遠結游,並且相約在那邈遠的上天仙境再見。結尾兩句,點盡了詩人的踽踽涼涼之感。 (沈熙乾)【賞析二】這首詩突出寫一個「獨」字。李白有抱負,有才能,想做一番事業,但是既得不到統治者的賞識和支持,也找不到多少知音和朋友。所以他常常陷入孤獨的包圍之中,感到苦悶、徬徨。從他的詩里,我們可以聽到一個孤獨的靈魂的呼喊,這喊聲里有對那個不合理的社會的抗議,也有對自由與解放的渴望,那股不可遏制的力量真是足以「驚風雨」而「泣鬼神」的。 開頭兩句「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已點出「獨」字。愛喝酒的人一般是不喜歡獨自一個人喝悶酒的,他們願意有一二知己邊聊邊飲,把心裡積郁已久的話傾訴出來。尤其是當美景良辰,月下花間,更希望有親近的伴侶和自己一起分享風景的優美和酒味的醇香。李白寫這首詩的時候正是這種心情,但是他有酒無親,一肚子話沒處可說,只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邀請明月和自己的身影來作伴了。這兩句是從陶淵明的《雜詩》中化出來的,陶詩說:「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不過那隻是「兩人」,李白多邀了一個明月,所以是「對影成三人」了。 然而,明月是不會喝酒的,影子也只會默默地跟隨著自己而已。「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結果還只能是自己一個人獨酌。但是有這樣兩個伴侶究竟是好的,「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暫且在月和影的伴隨下,及時地行樂吧!下面接著寫歌舞行樂的情形:「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月徘徊」,是說月被我的歌聲感動了,總在我身邊徘徊著不肯離去。「影零亂」,是說影也在隨著自己的身體做出各種不很規矩的舞姿。這時,詩人和他們已達到感情交融的地步了。所以接下來說:「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趁醒著的時候三人結交成好朋友,醉後不免要各自分散了。但李白是不捨得和他們分散的,最後兩句說:「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無情」是不沾染世情的意思,「無情游」是超出於一般世俗關系的交遊。李白認為這種擺脫了利害關系的交往,才是最純潔的最真誠的。他在人間找不到這種友誼,便只好和月亮和影子相約,希望同他們永遠結下無情之游,並在高高的天上相會。「雲漢」,就是銀河,這里泛指遠離塵世的天界。這兩句詩雖然表現了出世思想,但李白的這種思想並不完全是消極的,就其對社會上人與人之間庸俗關系的厭惡與否定而言,應當說是含有深刻的積極意義的。 這首詩雖然說「對影成三人」,主要還是寄情於明月。李白從小就喜歡明月,《古朗月行》說:「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在幼小的李白的心靈里,明月已經是光明皎潔的象徵了。他常常借明月寄託自己的理想,熱切地追求她。《把酒問月》一開頭就說:「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在《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這首詩里也說:「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他想攀明月,又想攬明月,都表現了他對於光明的嚮往。正因為他厭惡社會的黑暗與污濁,追求光明與純潔,所以才對明月寄託了那麼深厚的感情,以致連他的死也有傳說,說他是醉後入水中捉月而死的。明月又常常使李白回憶起他的故鄉。青年時代他在四川時曾游歷過峨眉山,峨眉山月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寫過一首《峨眉山月歌》,其中說「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很為人所傳誦。他晚年在武昌又寫過一首《峨眉山月歌》,是為一位四川和尚到長安去而寫了送行的。詩里說他在三峽時看到明月就想起峨眉,峨眉山月萬里相隨,陪伴他來到黃鶴樓;如今又遇到你這峨眉來的客人,那輪峨眉山月一定會送你到長安的;最後他希望這位蜀僧「一振高名滿帝都,歸時還弄峨眉月」。明月是如此地引起李白的鄉情,所以在那首著名的《靜夜思》中,才會說「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一看到明月就想起峨眉,想起家鄉四川來了。明月,對於李白又是一個親密的朋友。《夢游天姥吟留別》里說:「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在另一首題目叫《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的詩里,他又說:「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簡直是以兒童的天真在看月的。更有意思的是,當他聽到王昌齡左遷龍標的消息後,寫了一首詩寄給王昌齡,詩里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在李白的想像里,明月可以帶著他的愁心,跟隨王昌齡一直走到邊遠的地方。 當我們知道了明月對李白有這樣多的意義,也就容易理解為什麼在《月下獨酌》這首詩里李白對明月寄予那樣深厚的情誼。「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李白從小就與之結為伴侶的,象徵著光明、純潔的,常常使李白思念起故鄉的月亮,是值得李白對她一往情深的。孤高、桀傲而又天真的偉大詩人李白,也完全配得上做明月的朋友。

㈧ 詩詞曲原文和賞析

——李商隱《夜雨寄北》賞析
本文通過深入分析《夜雨寄北》一詩,指出了李商隱詩歌創造中的一種獨特的藝術風格:形象、細膩、含蓄、深刻。

㈨ 問一首詞的翻譯與賞析

、《鳳凰台上憶中吹簫(送韓西)》

寸寸微雲,絲絲殘照,有無明滅難消。正斷魂魂斷,閃閃搖搖。望望山山水水,人去去,隱隱迢迢。從今後,酸酸楚楚,只似今宵(朝)。 青遙,問天不應,看小小雙卿,裊裊無聊。更見誰誰見,誰痛花嬌?誰望(共)歡歡喜喜,偷素粉,寫寫描描?誰還管,生生死死(身身世世),暮暮(夜夜)朝朝?

這首詞是為別女友韓西而作,細膩地表現了她內心抑鬱的情緒,再現與女友分別使她墮入深淵的情景。巧用疊字抒情寫意,堪與詞作大家李清照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之句媲美,將雙卿後半生的酸楚盡相傾訴。「偷素粉、寫寫描描。誰還管,生生世世,夜夜朝朝。」這首詞,情境哀凄,詞義悲苦。用雙字二十餘疊,絲毫不露牽強痕跡。末尾三句,「誰還管,生生世世,夜夜朝朝」更是余怨無窮,緊緊扣人心弦,令人動容。

雙卿的詞,沒有華麗詞藻,大多採用生活語言,善於將自己的情感融於自然景物中,揭示生活悲劇中所蘊藏的美質,創造出具有高度美學意義的境界。她還善於掌握聲調韻律錯綜復雜的不同節奏,以適應自己思想感情有起伏變化。如《鳳凰台上憶吹簫》通篇語言質朴,且巧用疊字,造成回環詠嘆的藝術效果,纏綿悱惻,旋律優美,可謂情苦詞哀,已達極致,加上連用疊字二十餘韻,真可與李易安的《聲聲慢》相媲美,確是雙卿自述境況的凄絕的哀歌。

清代陳廷焯在《白雨齋詞話》評曰:「 其情哀,其詞苦。用雙字至二十餘疊,亦可謂廣大神通矣。易安見之,亦當避席。」

8、《鳳凰台上憶吹簫(殘燈)》

已暗忘吹,欲明誰剔?向儂無焰如螢。聽土階寒雨,滴破殘更。獨自懨懨耿耿,難斷處、也忒多情。香膏盡,芳心未冷,且伴雙卿。星星。漸微不動,還望你淹煎,有個花生!勝野塘風亂,搖曳漁燈。辛苦秋蛾散後,人已病、病減何曾?相看久(人),朦朧成睡,睡去還(空)驚。

這是有一次,因勸諫丈夫,反給丈夫禁閉在廚房裡,只有一盞半明不滅的殘燈作著她,引起了她的幽怨,寫下了這心弦的哀音,人是凄涼,景是凄涼,事是凄涼,詞是凄涼,讀來讓人一掬同情之淚,讓人唏噓不止。

作者通過對殘燈的觀察、描繪,創造出凄涼的氛圍。夜晚,萬籟寂無聲,暮色中一盞殘燈搖曳閃爍微弱的燈光,孤獨凄冷,「獨自懨懨耿耿」的殘燈,如同燈下柔弱孤寂的作者,「香膏盡,芳心未冷,且伴雙卿」,無人陪伴的夜晚,有了殘燈的相隨,亦可聊以自慰。只是,他們的命運是那麼的相似,一個是即將熄滅的殘燈,一個是被折磨、被傷害的雙卿。看燈,也是在看自己,哀悼殘燈的命運,也是在感嘆自身的不幸,詞中雖沒有直言控訴壓迫她的惡勢力,然而字里行間,都浸透著一個封建社會中受盡侮辱、欺凌的女子的血和淚。
雙卿是善良的,她的感情是細膩的,常常借詠物來抒發自己的感慨。善於運用孤獨、衰殘、暗淡、凄冷的意象,來抒寫絕望的情懷,實為自己不幸的遭遇和悲涼的心境寫照。

9、《鳳凰台上憶吹簫(餉耕)》

紫陌春情,漫額裹春紗,
自餉春耕,小梅春瘦,細草春明。
春日步步春生。
記那年春好,向春鶯說破春情。
到如今,想春箋春淚,都化春冰。

憐春痛春春幾?被一片春煙,鎖住春鶯。
贈與春依,遞將春你,是依是你春靈。
算春頭春尾,也難算春夢春醒。
甚春魔,做一場春夢,春誤雙卿!

林清玄先生在其散文《時間之旅》中寫道:「夏夜裡風檐展書讀,讀到清朝詩人賀雙卿的《鳳凰台上憶吹蕭》,對於情愛有如此的注腳:這一閡充滿了春天的詞,讀起來竟是娥眉婉轉,千腸百結。賀雙卿用春天做了兩個層次的象徵,第一個層次是用春天來象徵愛情的瑰麗與愛情的不可把捉。第二個層次是象徵愛情的時序,縱使記得那年春好,一轉眼便已化成春冰,消失無蹤。」春天是美好的,然而,在悲情詞人的眼裡,美好的春光不但不能帶來歡娛,反而勾起她對往昔美好時光的無回憶和所思,物是人非,春光依舊,青春不再,了詞人平添無盡的憂思。人生如夢,一場春夢醒來,是春風春情耽誤了雙卿啊。春風無語,春雨不言,獨有雙卿在春的田野惆悵春天。

㈩ 10首古詩加賞析

夜宿山寺

李白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註解〕內
危樓:高樓,這里指建築在山容頂的寺廟。
百尺:虛指,不是實數,這里形容樓很高。
星辰:天上的星星統稱。恐:恐怕。
(翻譯〕
山上寺院的高樓多麼高,人在樓上一伸手就可以摘天上的星星。我不敢大聲說話,恐怕驚動天上的神仙。
〔賞析〕
《夜宿山寺》是李白的一首紀游寫景短詩。
首句正面描繪寺樓的峻峭挺拔、高聳入雲。發端一個「

」字,倍顯突兀醒目,與「高」字在同句中的巧妙組合,就確切、生動、形象地將山寺屹立山巔、雄視寰宇的非凡氣勢淋漓盡致地描摹出來了。
次句以極其誇張的技法來烘托山寺之高聳雲霄。字字將讀者的審美視線引向星漢燦爛的夜空,非但沒有「高處不勝寒」的感慨,反給人曠闊感,以星夜的美麗引起人們對高聳入雲的「危樓」的嚮往。
三、四句「不敢」寫出了作者夜臨「危樓」時的心理狀態,從詩人「不敢」與深「怕」的心理中,我們完全可以想像到「山寺」與「天上人」的相距之近,這樣,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
這里,詩人發揮大膽想像,渲染山寺之奇高,從而將一座幾乎不可想像的宏偉建築展現在我們面前。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