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梅賞析
A. 張謂的《早梅》的解釋和賞析
解釋
有一樹梅花凌寒早開,枝條潔白如玉。 它遠離人來車往的村路,臨近溪水橋邊。 人們不知寒梅靠近溪水提早開放, 以為那是經冬而未消融的白雪。
作品鑒賞
自古詩人以梅花入詩者不乏佳篇,有人詠梅的風姿,有人頌梅的神韻;這首詠梅詩,則側重寫一個「早」字。 首句既形容了寒梅的潔白如玉,又照應了「寒」字。寫出了早梅凌寒獨開的豐姿。第二句寫這一樹梅花遠離人來車往的村路,臨近溪水橋邊。一個「迥」字,一個「傍」字,寫出了「一樹寒梅」獨開的環境。這一句承上啟下,是全詩發展必要的過渡,「溪橋」二字引出下句。第三句,說一樹寒梅早發的原因是由於「近水」;第四句回應首句,是詩人把寒梅疑做是經冬而未消的白雪。一個「不知」加上一個「疑是」,寫出詩人遠望似雪非雪的迷離恍惚之境。最後定睛望去,才發現原來這是一樹近水先發的寒梅,詩人的疑惑排除了,早梅之「早」也點出了。 梅與雪常常在詩人筆下結成不解之緣,如許渾《早梅》詩雲:「素艷雪凝樹」,這是形容梅花似雪,而張謂的詩句則是疑梅為雪,著意點是不同的。對寒梅花發,形色的似玉如雪,不少詩人也都產生過類似的疑真的錯覺。宋代王安石有詩雲:「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也是先疑為雪,只因暗香襲來,才知是梅而非雪,和此篇意境可謂異曲同工。而張謂此詩,從似玉非雪、近水先發的梅花著筆,寫出了早梅的形神,同時也寫出了詩人探索尋覓的認識過程。並且透過表面,寫出了詩人與寒梅在精神上的契合。讀者透過轉折交錯、首尾照應的筆法,自可領略到詩中悠然的韻味和不盡的意蘊
B. 花中四君子的古詩和賞析
1梅
牆角數枝梅, 淩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
古人借用這些意象往往有這樣一種模式:竹,多以畫骨,而境界全在其中,些許文字,以竹之斑駁融文之參差,所謂景中寫意。松,以畫,畫姿則聯想盡在松姿中;以詩寫神,則松姿盡在想像中,以畫以詩,展姿現神,皆謂借物言志。蘭,以植,植之盆庭院,飛香於書齋,蘭香清,書香雅,謂之淡泊,謂之文雅。而梅,亦如松,可詩可畫,不同的是松以畫傳神,梅以詩傳神。另外,梅似乎具全了其它三「君子」的特徵:如竹般清瘦,如松般多姿,亦如蘭而有芳香。因而,「四君子」中就梅在詩中表達的意境尤為豐富。王安石的《梅花》以寥寥幾句詩句略出了幾枝梅,恰把這幾個特徵都寫出來了。在意象中,松往往唱獨角戲,環境只是作為一種陪襯,主要還是看松姿,而梅不同,梅往往要與環境結合,當然在墨畫中環境可以是空白,然而這就是一種環境,只不過比較朦朧。
《梅花》中以「牆角」兩字點出環境,極其鮮明,極具意境。牆角顯得特別冷清,看似空間狹小,其實作者以牆角為中心,展開了無限的空間,正是空闊處在角落外,見角落便想到空闊。「數枝」與「牆角」搭配極為自然,顯出了梅的清瘦,又自然而然地想到這「數枝梅」的姿態。「凌寒」兩字更是渲染了一種特別的氣氛,寒風沒模糊掉想像中的視線,反而把想像中的模糊趕跑了,帶來了冬天的潭水般的清沏。所以,不管它是曲梅還是直梅,讀者總會覺得腦海中有一幅有數枝定型的梅的清晰的畫。「獨自開」三字就如一劍劈出分水嶺般巧妙地將梅的小天地與外界隔開了,梅的卓然獨「橫」(梅枝不「立」),梅的清純雅潔的形象便飄然而至。「遙知不是雪」,雪花與梅花——自然界的一對「黃金搭檔」,兩者相映成輝,相似相融,似乎是一體的。而作者明確「看出」「不是」,並且是「遙知」。為什麼?「為有暗香來」。「暗香」無色,卻為畫面上了一片朦朧的色彩。清晰與朦朧交錯,就像雪中閃爍著一個空洞,造成忽隱忽現的動感。也像飄來一縷輕煙,波浪式的前進,橫攔在梅枝前。作者用零星的筆墨層層展開意境,幾筆實寫提起無限虛景,梅之精神也被表達得淋漓盡致,此作者之神往,亦令讀者神往。
因為梅花的清純雅潔,人們也常用梅花來描寫一些品格高尚的人.
2
憶梅 ·李商隱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長作去年花。
【賞析】
這是李商隱作幕梓州後期之作。寫在百花爭艷的春天,寒梅早已開過,所以題為「憶梅」。
一開始詩人的思緒並不在梅花上面,則是為留滯異鄉而苦。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離長安一千八百餘里,以唐代疆域之遼闊而竟稱「天涯」,與其說是地理上的,不如說是心理上的。李商隱是在仕途抑塞、妻子去世的情況下應柳仲郢之辟,來到梓州的。獨居異鄉,寄跡幕府,已自感到孤孑苦悶,想不到竟一住數年,意緒之無聊郁悶更可想而知。「定定住天涯」,就是這個痛苦靈魂的心聲。定定,猶「死死地」、「牢牢地」,詩人感到自己竟象是永遠地被釘死在這異鄉的土地上了。這里,有強烈的苦悶,有難以名狀的厭煩,也有無可奈何的悲哀。屈復說:「『定定』字俚語入詩卻雅。」這個「雅」,似乎可以理解為富於藝術表現力。
為思鄉之情、留滯之悲所苦的詩人,精神上不能不尋找慰藉,於是轉出第二句:「依依向物華。」物華,指眼前美好的春天景物。依依,形容面對美好春色時親切留連的意緒。詩人在百花爭艷的春色面前似乎暫時得到了安慰,從內心深處升起一種對美好事物無限依戀的柔情。一、二兩句,感情似乎截然相反,實際上「依依向物華」之情即因「定定住天涯」而生,兩種相反的感情卻是相通的。
「寒梅最堪恨,長作去年花。」三、四兩句,詩境又出現更大的轉折。面對奼紫嫣紅的「物華」,詩人不禁想到了梅花。它先春而開,到百花盛開時,卻早花凋香盡,詩人遺憾之餘,便不免對它怨恨起來了。由「向物華」而憶梅,這是一層曲折;由憶梅而恨梅,這又是一層曲折。「恨」正是「憶」的發展與深化,正象深切期待的失望會轉化為怨恨一樣。
但這只是一般人的心理。對於李商隱來說,卻有更內在的原因。「寒梅」先春而開、望春而凋的特點,使詩人很自然地聯想到自己:少年早慧,文名早著,科第早登;然而緊接著便是一系列不幸和打擊,到入川以後,已經是「克意事佛,方願打鍾掃地,為清涼山行者」(《樊南乙集序》),意緒頗為頹唐了。這早秀先凋,不能與百花共享春天溫暖的「寒梅」,不正是詩人自己的寫照嗎?詩人在《十一月中旬扶風界風梅花》詩中,也曾發出同樣的感嘆:「為誰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非時而早秀,「不待作年芳」的早梅,和「長作去年花」的「寒梅」,都是詩人不幸身世的象徵。正因為看到或想到它,就會觸動早秀先凋的身世之悲,詩人自然不免要發出「寒梅最堪恨」的怨嗟了。詩寫到這里,黯然而收,透出一種不言而神傷的情調。
五言絕句,貴天然渾成,一意貫串,忌刻意雕鏤,枝蔓曲折。這首《憶梅》,「意極曲折」(紀昀評語),卻並不給人以散漫破碎、雕琢傷真之感,關鍵在於層層轉折都離不開詩人沉淪羈泊的身世。這樣,才能潛氣內轉,在曲折中見渾成,在繁多中見統一,達到有神無跡的境界。
3早梅
齊己
萬木凍欲折,
孤根暖獨回。
前村深雪裡,
昨夜一枝開。
風遞幽香出,
禽窺素艷來。
明年如應律,
先發望春台。
【詩文賞析】
齊已是鄉下貧苦人家的孩子,從小一邊放牛一邊讀書,學習非常刻苦。幾年後,能夠吟詩作賦,被寺院長老發現,收進寺里作和尚。一年冬天,剛剛下過一場大雪,清晨齊已出去,被眼前的一片雪白吸引住了,突然前方的幾只報春的蠟梅花引來了報春鳥圍著梅花唱歌,齊已被這景色驚呆了,回寺後,馬上寫下了《早梅》這首詩。
這是一首詠物詩。全詩語言輕潤平淡毫無浮艷之氣,以含蘊的筆觸刻畫了梅花傲寒的品性及素艷的風韻,創作了一種高遠的境界寄託了自己的理想,意蘊深刻。
4墨梅 王冕
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賞析一】
這是一首題畫詩。墨梅就是水墨畫的梅花。詩人贊美墨梅不求人誇,只願給人間留下清香的美德,實際上是借梅自喻,表達自己對人生的態度以及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
開頭兩句「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直接描寫墨梅。畫中小池邊的梅樹,花朵盛開,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點染而成的。「洗硯池」,化用王羲之「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典故。詩人與晉代書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說「我家」。
三、四兩句盛贊墨梅的高風亮節。它由淡墨畫成,外表雖然並不嬌妍,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潔端莊、幽獨超逸的內在氣質;它不想用鮮艷的色彩去吸引人,討好人,求得人們的誇獎,只願散發一股清香,讓它留在天地之間。這兩句正是詩人的自我寫照。王冕自幼家貧,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長明燈下苦讀,終於學得滿腹經綸,而且能詩善畫,多才多藝。但他屢試不第,又不願巴結權貴,於是絕意功名利祿,歸隱浙東九里山,作畫易米為生。「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兩句,表現了詩人鄙薄流俗,獨善其身,孤芳自賞的品格。
這首詩題為「墨梅」,意在述志。詩人將畫格、詩格、人格有機地融為一體。字面上在贊譽梅花,實際上是贊賞自己的立身之德。
【洗硯池】寫字、畫畫後洗筆洗硯的池子。王羲之有「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傳說。這里化用這個典故。詩人與晉代書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說「我家」。
5王冕《白梅》賞析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
這首詩歌詠了白梅的高潔品格。她生長在冰天雪地的嚴冬,傲然開放,不與桃李凡花相混同。忽然一夜花開,芳香便傳遍天下。詩人既是詠物,也是歌詠人的精神品格。
白梅生長在冰天雪地的嚴冬,傲然開放,不與桃李凡花相混同。忽然一夜花開,芳香便傳遍天下。
6
早梅
早梅發高樹, 迥映楚天碧(1)。
朔吹飄夜香(2), 繁霜滋曉白。
欲為為萬贈, 杳杳山水隔(3)。
寒英坐銷落(4), 何用慰遠客(5)。
註解:
[1]迥(jiǒng窘): 遠。楚天:即楚地天空。永州古屬楚地,柳詩多以「楚」稱永州之地。
[2]朔吹:吹著的北風。
[3]杳杳(yǎo yǎo咬):遠得沒有盡頭。
[4]寒英:英,花,寒英是指寒冬開的花。坐:這里是旋即的意思,即不久,很快地。銷落:凋謝,散落。
[5]何用:即用何,賓語前置。
今譯:
臘梅在高高的樹上早早地綻放,
花朵兒映著碧藍的南國天空。
夜晚北風吹來縷縷清香,
清晨嚴霜滋潤花朵潔白的華容。
想將花兒贈給萬里外的親友,
路途遙遠重重山水阻隔。
寒風中花朵就要凋落,
又能用什麼來撫慰遠客?
賞析:
梅花傲霜雪斗嚴寒,歷來是詩人歌詠的對象,且多以梅自喻,表達作者的情趣。柳宗元也正是這樣,在《早梅》詩中借對梅花在嚴霜寒風中早早開放的風姿的描寫,表現了自己孤傲高潔的品格和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
全詩分前後兩層意思,前四句詠物,後四句抒懷。「早梅發高樹,迥映楚天碧。」 起筆不凡,筆勢突兀。早梅與別的花卉不同,在萬物沉寂的寒冬綻開了花蕾,「眾花搖落獨暄妍」(林逋《山園小梅》)。一個「發」字把早梅昂首怒放生機盎然的形象逼真地展現在讀者的眼前。其背景高遠廣闊的碧藍的天空,不僅映襯著梅花的色澤,更突出了它的雅潔,不同凡俗。而「發高樹」的「高」字借實寫虛,暗寓詩人不苟合流俗行高於時人。「朔風飄夜香,繁霜滋曉白」緊承開頭兩句寫梅花開放的惡劣環境,表現梅花不同凡花的風骨。這兩句詩與陸游《落梅》絕句里的「雪虐風饕愈凜然,花中氣節最高堅」意同,都贊頌了梅花傲視霜雪的不屈品格。早梅所處環境的「朔吹」、 「繁霜」實際上正是柳宗元遭遇的政治環境的縮影。「永貞革新」失敗後,柳宗元被貶到邊遠落後的南荒之地,過著囚徒般的日子,身心受到嚴重的摧殘。面對腐朽勢力連連不斷的打擊,始終堅持自己的理想,懷抱堅定的自信,他表示:「苟守先聖之道,由大中以出,雖萬受擯棄,不更乎其內。」(《答周君巢餌葯久壽書》)
作者目睹可歌可敬的梅花想起了遠方的親友,於是借物抒懷:「欲為萬里贈,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客?」前兩句由陸凱贈范曄詩「折梅逢驛吏,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翻出,但意致不同。陸詩灑脫,柳詩沉鬱,這是因為柳宗元作詩的情境與陸凱不同。柳宗元被貶永州後,「罪謗交織,群疑當道,」 「故舊大臣」已不敢和他通音訊,在寂寞和孤獨中艱難度日的柳宗元是多麼思念親友們啊!於是想到折梅相送,可親友們遠在萬里之外,是根本無法送到的。這里除了地理上的原因外,還有政治上的原因,他作為一個「羈囚」不能連累了親友,更何況「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客?」柳宗元從梅的早開早落聯想到自己的身世,自己的境遇,怎麼不憂,怎麼不心急如焚呢?正因為憂其早開早落,所以柳宗元也是在自我勉勵,自我鞭策。事實上在永州雖然被迫離開了政治舞台,但他自強不息,把「閑居」的時間用在訪求圖書,認真研讀和對自己前半生實踐的總結上,奮筆疾書,在理論上做出了重大建樹,在文學上取得了光輝成就。這就是他對親友的告慰。「欲為萬里贈」四句詩表達的思想感情是很復雜的,既有對親友的思念,也有對自身遭遇的不平和「輔時及物」的理想不能實現的痛苦。
柳宗元是一個用世之心極強、不甘寂寞的人,但他在永州過的是遠離政治活動而浪跡山水的生活,貶謫所造成的痛苦時時激盪在內心,反映在他的詩歌里,正如孫昌武先生所說是「表現上的簡淡清爽與內在感情上的深沉熾烈的統一。」這首詩就是這樣,用簡朴、疏淡的文辭刻畫早梅傲立風霜昂首開放的形象,抒寫詩人的情志,狀難寫之物如在眼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梅的風骨與作者的人格融為一體,含蓄蘊藉,感情深摯委曲,給人以很強的感染力
7
早 梅
南朝·謝燮
迎春故早發,獨自不疑寒。
畏落眾花後,無人別意看。
梅花為了迎接春天的到來,不畏嚴寒,不畏風雪,獨自綻放。但他的這份執著卻無人理會。
詩人抓住了一個「早」字,用極富表現心理狀態的「疑」字和「畏」字,寫出了梅花不畏嚴寒的堅強性格和不屈不撓的的進取精神,巧妙地寄寓了詩人懷才不遇,孤芳自賞的情懷。
蘭》:
傅 玄《秋蘭篇》
秋蘭映玉池,池水清且芳。芙蓉隨風發,中有雙鴛鴦。
雙魚自踴躍,兩鳥時迴翔。君其歷九秋,與妾同衣裳。
徐豐之
俯揮素波,仰掇芳蘭。尚想嘉賓,希風永嘆。
《竹》:
今日南風來,吹亂庭前竹。低昂中音會,甲刃紛相觸。
蕭然風雪意,可折不可辱。風霽竹已回,猗猗散青玉。
故山今何有,秋雨荒籬菊。此君知健否,歸掃南軒綠。
——作於元豐二年(1020)湖州
於潛僧綠筠軒
宋·蘇軾
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旁人笑此言,似高還似痴。
若對此君欠大嚼,世間哪有揚州鶴。《蘇軾詩選注》
《菊》:
菊城吟
獅龍氣象竟飛天,再度輝煌任自威!淡巷濃街香滿地,案頭九月菊花肥。
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悠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嘆庭前甘菊花 杜甫
庭前甘菊移時晚,青蕊重陽不堪摘。明日蕭條盡醉醒,殘花爛漫開何益?
籬邊野外多眾芳,采擷細瑣升中堂。念茲空長大枝葉,結根失所纏風霜。
C. 王維 雜詠 賞析
王維《雜詩三首》
一
家住孟津河,門對孟津口。
常有江南船,寄書家中否?
二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三
已見寒梅發,復聞啼鳥聲。
愁心視春草,畏向玉階生。 雜詠是第三首吧 【賞析】
這三首詩寫兩夫婦別後相思。詩從男女兩個方面寫,由於著筆的角度不同,所以能夠維妙維肖地傳達出雙方由心理、處境的不同決定著的表情方式的差異,所謂一種相思,兩樣別情。這三首詩既獨立成章,又語語相關。詩的風格特點是微婉蘊藉。
夫婦分居異地,自然無法互相吐露別情;但彼此內心的思念就是沒有出口的話語。於是詩人代他們說出各自的心裡話。不難理解,雙方的心理活動自有內在的關聯呼應。因此,詩人採取這種寫法既新穎別致,又深契人情。
第一首從觸發、聯想展開情感活動。女主人公因為住近渡口,每天沿河上下的船隻射門前經過;於是她就想,其中或許有江南來的船吧!為什麼她要關心江南來的船呢?因為她長久不歸的丈夫就在江南的某地。既有江南船,就可能有丈夫從江南寄回的書信。她可能每天都倚門望幾次。每當看到渡頭有船隻停泊,就不免要上前去打問,可結果總是失望而歸。詩中說江南船「常有」,就是說書信「總無」。然而,主人公仍把希望寄託於下一趟船來,她想:大概書信已經寄出,正在途中,所以詩的結句「寄書家中否」便是這位少婦不斷幻滅又不斷復生的希望。
第二首借某一事象作為特殊情感的符號。男主人公向來自故鄉的客人詢問「故鄉事」,卻只問「寒梅」是否已經開花,表層意思是關心故鄉早春的情況,實則別有心曲。「寒梅著花」藏著深層的情感信息。因為第三首女主人公對男主人公的思念,也說「已見寒梅發」。聯系起來,似乎寒梅花發是一個暗示某種特殊涵義的時間。這個特殊涵義,只有男女主人公雙方知道,它深埋二人的心底,局外人無從確切探知。你可以解釋為夫婦臨別叮嚀的歸期,你也可以說那是彼此心中共同紀念的緊緊縈系兩顆心的往事。但無論怎樣猜想,也都未必能切中本事。但「綺窗前」又確乎是一個副信息。或者事情就是在「綺窗前」一株梅樹的環境下發生的。時節正是梅花在雪中綻開的早春。這一細節極大地加深了詩的內蘊。這種寫法,在王維之前也有,如南朝樂府《西洲曲》中的「梅」即是很難予以確解的某事的象徵。
第三首以時序的遞進、物候的變化,加深主人公的情感。「已見寒梅發」一句是對上一首詢問寒梅著花的呼應。此句是女主人公失望的深深怨情。因為光景蹉跎,不能如期踐約,此時在女主人公眼中,寒梅花發已由希望之光變為幻滅之色。不僅如此。便是這象徵青春、愛情的春天,欣欣向榮的春天,也發生了質的變化。梅花開了,早春已過。百鳥叫了,仲春也已飛逝。現在是鶯飛草長的暮春了。隨著節序的推移,女主人公的心緒也由百無聊賴到終日惆悵,以至看花落淚、見月傷心了。以前,她覺得,時間過去一天,距離自己美好願望的實現就近一日。現在完全是逆反心理:時間愈是過得快,幻滅就愈徹底,猶如滔滔日下的江河,無可如何。此時,鳥鳴,春草都變作主人公情感的對立物。詩人說女主人公是以一顆充滿憂愁的心「視春草」,她看到愈來愈茂盛的春草眼看就要連到階前,禁不住惶恐起來了。
D. 王維 雜詩 賞析
開頭兩句,正是以一種不加修飾、接近於生活的自然狀態的形式,傳神地表達了「我」的這種感情。「故鄉」一詞迭見,正表現出鄉思之:「應知」表現出了解鄉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種兒童式的天真與親切。
純用白描記言,卻簡潔地將「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態、口吻等表現得栩栩如生,這其實是很省儉的筆墨。一個人對故鄉的懷念,總是和那些與自己過去生活有密切關系的人、事、物聯結在一起。
所謂「鄉思」,完全是一種「形象思維」,浮現在思鄉者腦海中的,都是一個個具體的形象或畫面。故鄉的親朋故舊、山川景物、風土人情,都值得懷念。但引起親切懷想的,有時往往是一些看來很平常、很細小的情事,這窗前的寒梅便是一例。
它可能蘊含著當年家居生活親切有趣的情事。因此,這株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鄉的一種象徵。它已經被詩化、典型化了。因此這株寒梅也自然成了「我」的思鄉之情的集中寄託。從這個意義上去理解,獨問「寒梅著花未」是完全符合生活邏輯的。
(4)寒梅賞析擴展閱讀
《雜詩(君自故鄉來)》
唐代: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譯文:您是剛從我們家鄉出來,一定了解家鄉人情事態。請問您來時我家綺窗前,那一株臘梅花開了沒開?
注釋詞語
1、君:對對方的尊稱,您。故鄉:家鄉,這里指作者的故鄉。應知:知道,了解。來日:來的時候。綺窗:雕畫花紋的窗戶。綺:有花紋的絲織品。
2、寒梅:冬天綻放的梅花。著花未:開花沒有?著(zhuó)花,開花。未,用於句末,相當於「否」,表疑問。
創作背景:王維住孟津十餘年,久在異鄉,忽然他鄉遇故知,激起了作者強烈的鄉思,因此做此詩表達自己強烈的思鄉之情,最著名的是《雜詩》第三首。
E. 詩句「千點寒梅曉角中,一番春信畫樓東。」的意思及全文賞析
作者:楊慎
出自明代楊慎的《鷓鴣天·元宵後獨酌》
千點寒梅曉角中,一回番春信畫樓答東。收燈庭院遲遲月,落索鞦韆翦翦風。
魚雁杳,水雲重,異鄉節序恨匆匆。當歌幸有金陵子,翠斝清尊莫放空。
【賞析】
此詞寫元宵節後的獨酌思鄉。「遲遲月」與「翦翦風」,點綴出早春夜晚的清寒,也烘托出懷鄉的愁緒。末兩句以歌酒故作寬解,更見鄉愁的深摯婉曲。
F. 次韻中玉水仙花 借水開花自一奇,水沉為骨玉為肌。 暗香已壓酴醾倒,只比寒梅無好枝。 賞析、 急求 。 謝
宋代詩人黃庭堅的《次韻中玉水仙花》詩,贊賞水仙在寒冬里僅憑清水就能開花,亭亭玉立,玉潔冰清,其神韻和清香遠勝過荼蘼和寒梅。
G.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這首詩的賞析
賞析:
詩中用家常絮語的方式向友人詢問家鄉的情況。開頭兩句以設問口氣,傳神地表達了這種心情。「故鄉」一詞迭見,正表現出鄉思之深之迫切;「應知」雲雲,近乎啰嗦,卻表現出了解鄉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種兒童式的天真與親切。
純用白描記言,卻簡潔地將「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態、口吻等表現得栩栩如生,這其實是很省儉的筆墨。結尾兩句問到窗前的寒梅,十分親切而意味深長。這株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鄉的一種象徵。
因此這株寒梅也自然成了「我」的思鄉之情的集中寄託。從這個意義上去理解,獨問「寒梅著花未」是完全符合生活邏輯的。
古代詩歌中常有這種質朴平淡而詩味濃郁的作品。它質朴到似乎不用任何技巧,實際上卻包含著最高級的技巧。像這首詩中的獨問寒梅,就不妨看成一種通過特殊體現一般的典型化技巧,而這種技巧卻是用一種平淡質朴得如敘家常的形式來體現的。這正是所謂寓巧於朴。
原詩:
《雜詩三首·其二》唐代: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釋義:
您是剛從我們家鄉來的,一定了解家鄉的人情世態。
請問您來的時候我家雕畫花紋的窗戶前,那一株臘梅花開了沒有?
注釋:
1、來日:來的時候。
2、綺(qǐ)窗:雕畫花紋的窗戶。
3、著花未:開花沒有?著(zhuó)花,開花。未,用於句末,相當於「否」,表疑問。
簡介: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
王維在孟津住了十餘年,久在異鄉,忽然他鄉遇故知,激起了是作者強烈的鄉思,因此做此詩表達自己強烈的思鄉之情。
(7)寒梅賞析擴展閱讀:
詩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個久在異鄉的人,忽然遇上來自故鄉的舊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強烈的鄉思,是急欲了解故鄉風物、人事的心情。
一個人對故鄉的懷念,總是和那些與自己過去生活有密切關系的人、事、物聯結在一起。所謂「鄉思」,完全是一種「形象思維」,浮現在思鄉者腦海中的,都是一個個具體的形象或畫面。
故鄉的親朋故舊、山川景物、風土人情,都值得懷念。但引起親切懷想的,有時往往是一些看來很平常、很細小的情事,這窗前的寒梅便是一例。
它可能蘊含著當年家居生活親切有趣的情事。因此,這株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鄉的一種象徵。它已經被詩化、典型化了。因此這株寒梅也自然成了「我」的思鄉之情的集中寄託。從這個意義上去理解,獨問「寒梅著花未」是完全符合生活邏輯的。
H. 早梅賞析
首句既形容了寒梅的潔白如玉,又照應了「寒」字。寫出了早梅凌寒獨開的豐姿。第二句寫這一樹梅花遠離人來車往的村路,臨近溪水橋邊。一個「迥」字,一個 「傍」字,寫出了「一樹寒梅」獨開的環境。這一句承上啟下,是全詩發展必要的過渡,「溪橋」二字引出下句。第三句,說一樹寒梅早發的原因是由於「近水」;第四句回應首句,是詩人把寒梅疑做是經冬而未消的白雪。一個「不知」加上一個「疑是」,寫出詩人遠望似雪非雪的迷離恍惚之境。最後定睛望去,才發現原來這是一樹近水先發的寒梅,詩人的疑惑排除了,早梅之「早」也點出了。
梅與雪常常在詩人筆下結成不解之緣,如許渾《早梅》詩雲:「素艷雪凝樹」,這是形容梅花似雪,而張謂的詩句則是疑梅為雪,著意點是不同的。對寒梅花發,形色的似玉如雪,不少詩人也都產生過類似的疑真的錯覺。宋代王安石有詩雲:「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也是先疑為雪,只因暗香襲來,才知是梅而非雪,和本篇意境可謂異曲同工。而張謂此詩,從似玉非雪、近水先發的梅花著筆,寫出了早梅的形神,同時也寫出了詩人探索錄覓的認識過程。並且透過表面,寫出了詩人與寒梅在精神上的契合。讀者透過轉折交錯、首尾照應的筆法,自可領略到詩中悠然的韻味和不盡的意蘊。
I. 「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消」兩句話的賞析
一樹寒梅早發的原因是由於「近水」;第四句回應首句,是詩人把寒梅疑做是經冬而未消的白雪.一個「不知」加上一個「疑是」,寫出詩人遠望似雪非雪的迷離恍惚之境.最後定睛望去,才發現原來這是一樹近水先發的寒梅,詩人的疑惑排除了,早梅之「早」也點出了。
【早梅 唐·張謂】
一樹寒梅白玉條,
迥臨村路傍溪橋.
不知近水花先發,
疑是經冬雪未銷.
整體賞析
這首詩立意詠贊早梅的高潔,但作者並沒有發一句議論和贊語,卻將早梅的高潔品格和詩人的贊美之情清晰地刻劃出來。
「一樹寒梅白玉條」描寫早梅花開的嬌美姿色。「一樹」實為滿樹,形容花開之密集而繽紛;「寒梅」指花開之早,還在冬末春初的寒冷季節,緊扣「早」字;「白玉條」生動地寫出梅花潔白嬌美的姿韻,像一塊塊白玉似的晶瑩醒目。這是對梅花外貌的描寫,有形有神,令人陶醉。
「迥臨村路傍溪橋」,從生長環境中表現早梅的高潔品格。花草本無知,不會選擇生長環境,但這里詩人在真實的景物中,融入人的思想意念,彷彿寒梅是有意遠離村路,而到偏僻的傍溪近水的小橋邊,獨自悄悄地開放。這就賦予早梅以不競逐塵世、無嘩眾取寵之心的高尚品格。這樣就使詩的意境顯得開闊,進一步突出了早梅的高潔。最後兩句,抒發詩人初見橋邊早梅的感受。「不知近水花先發」是承上兩句對早梅的鋪寫之後的轉折,用驚嘆的口吻表達了對近水梅花早開的驚喜之情。「疑是經冬雪未銷」寫出「不知」的緣由,用一「疑」字,更為傳神,它將詩人那時的驚喜之情渲染得淋漓盡致,似乎詩人並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所看到的是梅花,而懷疑是不是未融化的冬雪重壓枝頭。這就與首句的「白玉條」緊密呼應,喻比出梅花的潔白和凜然不屈的形象和品格,從而含蓄婉轉地把詩意落到實處,使詩的主題得到進一步深化,加強了人們對早梅的傾慕之情。
一首絕句,僅二十八個字,就能將梅花寫得如此之美,除立意新穎之外,還在於詩人從現實生活的觀察中,能捕捉住早梅的顏色(潔白)、地點(偏僻)、季節(早春)、氣質(耐寒)、姿態(俏麗)等特徵,加以藝術的提煉和概括,並藉助像「白玉條」「冬雪壓枝」等生動、形象的比喻,鮮明、傳神地塑造出早梅的品貌和氣質,使人生發出美不勝嘆的感覺。梅與雪常常在詩人筆下結成不解之緣,如許渾《早梅》詩雲:「素艷雪凝樹」,這是形容梅花似雪,而這首詩則是疑梅為雪,著意點是不同的。對寒梅花發,形色的似玉如雪,不少詩人也都產生過類似的疑真的錯覺。
作者簡介
張謂(生卒年不詳), 字正言,河內(今河南沁陽市)人,唐朝詩人,《早梅》的作者,排行十四,唐代。天寶二年登進士第,約十三、四載,入安西節度副大使封常清幕,參預謀劃有功。肅宗乾元元年(758)為尚書郎,出使夏口,與故友李白相遇。代宗永泰初,在淮南田神功幕中任軍職。乾元中為尚書郎,大歷二、三年任潭州刺史,與詩人元結有交往,後入朝為太子左庶子,六年(771)冬,任禮部侍郎,典七、八、九年貢舉,時人稱其能「妙選彥才」,復知東都舉。
J. 《新柳》這首詩的注釋及賞析
作品原文
新 柳 (楊萬里)
柳條百尺拂銀塘,且莫深青只淺黃。
未必柳條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長。
新 柳 (司空曙)
全欺芳蕙晚,似妒寒梅疾。
撩亂發青條,春風來幾日。
作品譯文
1,百尺長的柳條輕拂過閃耀著銀光的水塘。
柳色尚且還不是深青的,只是淺淺的黃。
未必柳條能蘸到水。
那是因為水中的柳影將它拉長了。
2,好像是欺侮百花開放得晚,嫉恨傲雪綻放的臘梅。張狂雜亂地萌發枝條,他這才得益於和煦春風的潤育幾天啊?!
作品鑒賞
1,楊萬里的《新柳》一詩描摹細膩,韻味清新,妙手天成,生面別開,頗能代表其「誠齋體」的詩風。
詩人漫步賞柳,由遠而近,視線也由上而下,從岸上柳條,寫到水中柳景。作者出人意料地只用了一個非常親切的「引」字,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不僅照應了前面的「百尺」一詞,又描繪出一幅柳條和水中柳影相連相映優美而有動感的圖畫,富有情趣,表現了作者對新春的喜愛之情。(早春時節是淺黃的柳條,暮春時節柳條是深青的,這里還採用象徵的手法)「引」呼應篇首,說明柳條之所以能達「百尺」之長,因水中柳影把「引伸」之故。「引」字描繪出微風吹動,柳枝輕揚,水上水下連成一片的優美畫面,把柳影即把新柳,把整個畫面都寫活了。詩中所表現出來的活潑、新穎、意趣和作者對自然景物的深情,正是其沖破江西詩派冷僻生澀的藩籬而表現的特色—「誠齋體」的特色。
2,司空曙的《新柳》,一「欺」一「妒」一「撩亂」,形象生動地揭示了新貴們一副小人得勢的嘴臉。「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末一句,點明他確乎是位平步青雲的暴發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