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賞析不求甚解

賞析不求甚解

發布時間: 2021-02-27 18:20:51

A. 籠統的接受,不加分析,甄別,不求甚解。

yterrhrtytyr

B. 陶淵明說自己「好讀書,不求甚解」,可他又說過「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這兩種說法相互矛盾嗎你如

這兩種說法本身看起來是矛盾的,其實並不矛盾。喜歡讀書卻不去分析讀書的好,回不求個解答釋,這本身沒錯。奇文共欣賞,美好的文字要和朋友一同賞析,疑惑的,爭議的地方,共同去解析。這是讀書的法門。
陶淵明的讀書不求甚解,和讀書與人共賞,共同分析是好的讀書方法。剛開始讀的時候不要過分去理解書中的意思,讀完之後和朋友共同欣賞的時候共同分析。這樣學習,讀書有事半功倍的效率。

C. 分析《談讀書》和《不求甚解》兩篇短文的異同

、這兩篇短文在思來想內容上有相似自之處,都是談讀書的;在寫法上有所不同,一是立論,一是駁論.《談讀書》和《不求甚解》都是議論文,在思想內容上有相似之處,都是談讀書的;在寫法上有所不同,一是立論、隨筆,一是駁論、雜文.細作比較,便發現此兩文論證說理的方法也存在較大差異——

D. 籠統地接受,個加分析,不求甚解的四字詞語是什麼

籠統地接受,個加分析,不求甚解。
四字詞語是:
囫圇吞棗,[hú lún tūn zǎo]。

E. 不求甚解是一篇雜文,同時也是一篇駁論文,請分析其論證方法有什麼特色

用了道理論證,舉例論證,對比論證。舉例論證主要舉例陶淵明讀書的態度和普列漢若夫讀書的曲解。駁倒「盲目地反對不求甚解的態度」的觀點。

F. 比喻讀書學習不加分析不求甚解的四字成語

囫圇吞棗:抄把棗整個咽下去襲,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對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囫圇吞棗」和「生吞活剝」:都可比喻在讀書等不加分析地籠統接受。
不同在於:(1)「囫圇吞棗」偏重指作學問不求甚解;「生吞活剝」偏重指生搬硬套。
(2)「生吞活剝」還可形容吃東西時的狀態;「囫圇吞棗」不能。

G. 《不求甚解》的讀後感 急啊! 600字

馬南邨《不求甚解》解讀

作者:盧佐興 加入日期:08-07-12

這篇文章的作者馬南邨,原名叫鄧拓,,福建閩侯人,當代作家。本文選自雜文集《燕山夜話》。這本書的所選文章,剛開始時均發表在《北京晚報》的副刊上,後來收集成書,就取了這個名字。

作者為什麼寫此類文章呢?作者在《燕山夜話》第三集《作者的話》中有這樣一段話:

我常常想到、看到、聽到一些東西,覺得有了問題,隨時就產生一個題目;每一個題目有關的材料和觀點,只能利用工作之餘的一點時間,就自己現有的水平,有什麼寫什麼;寫的時候,基本上是按照自己的思維過程,用文字表達出來。這個寫法,似乎對自己的寫作比較方便,而讀者在閱讀的時候,隨著這個思維過程,好像也容易體會問題的來龍去脈。

通過這段話,我們發現作者的寫作是有感而發,同時作者寫作是按照自己的思維過程而寫,交待了事情的來龍去脈。那麼,下面我們就順著作者的思路去看一看他發的是什麼感,為什麼要發這個感。

作者的思路大體上是這樣的:

第一段,人們常認為「對任何問題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但作者不同意,作者開門見山坦率地表明了自己的觀點:盲目地反對不求甚解的態度同樣沒有充分的理由。簡化一下就是:不求甚解也是好的。

第二段,分析「不求甚解」的出處,陶淵明的原文中人們只斷章取義關注前一句,而沒有看到後一句,從而造成了曲解,並點明陶淵明的讀書態度是正確的,我們應虛心學習。

第三段,這一段講讀書的要訣在於會意,而會意的基礎則是好讀書。如果不好讀書,談什麼甚解、不甚解都是沒有意義的。

第四段,分析陶淵明說「不求甚解」的本意,有兩層含義:一是出於虛心,因為書不一定一讀就能懂,所以說「不求甚解」;二是著重在讀書方法,不固執一點,而是了解大意。

第五段,以普列漢諾夫為例子,進而提倡虛心的「不求甚解」的態度。即虛心讀書,了解書的精神實質(會意)。

第六段,又以諸葛亮為例子,證明「不求甚解」的讀書方法知識面更廣,了解問題更全面。

第七段,對「不求甚解」作出解釋,即不摳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為某一局部而放棄了整體。

第八段,舉陸象山的道理論據來證明上一段的觀點,不要因小失大。

第九段,最後介紹了一個讀書方法,就是書要反復地讀。這實際上就是說會意不是一步就達到的,需要讀一遍就會意多一點。

綜觀全文,作者所持的總觀點是讀書是可以「不求甚解」,但是這「不求甚解」的含義是:一、會意,即理解書的精神實質;二、整體觀,即不要固執於一點,不要因小失大,應注重整體。

怎麼去學寫這篇文章呢?

第一步

目標:了解作者的觀點——方法:閱讀全文整體獲得——學習層次:讀懂

第二步

目標:作者為什麼要持這一觀點——方法:分析全文的論證——學習層次:讀懂

第三步

目標:你認同作者觀點嗎——方法:與自己對話——學習層次:讀出自己

第四步

目標:此文的現實意義——方法:與生活對話——學習層次:讀出深度

H. 如何理解陶淵明讀書不求甚解今天的不求甚解是什麼意思,你應該怎樣讀書

小時候讀書老師一直和我們強調「讀書不求甚解」,一直都將「不求甚解」奉為座右銘。最近靜下心讀書幡然大悟,一直以來我都在用「讀書不求甚解」這一錯誤的讀書方法。
「讀書不求甚解」出自陶淵明《五柳先生傳》:「不慕名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但現代我們往往只是摘取其中一句 「讀書,不求甚解」殊不知五柳先生原意並非如此。卻看整句:「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第一要義是「好」也就是說必須博覽群書。只有做到愛好讀書,才有資格套用先生此句。

其次,「不求甚解」四字在先生的語意中並非可以獨立使用的,先生原意是「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讀書達到會意則廢寢忘食的地步。那麼這種讀書的境界也不是我們小輩平時讀書所追求的。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中,每每能抽出點時間靜下心來讀書實屬不易了,更不用說讀大部頭的經典。現代大多數人喜歡讀「快餐文化式」的《讀者》《哲思》之類。因為這種文章實在是可以追求「不求甚解的」。文字沖擊帶來的快感一閃而過,什麼也沒留下。但是經典誦讀得花很多時間去咬文嚼字,去慢慢賞析字里行間給你帶來的韻味,如果追求「不求甚解」那麼估計只了解到文章大致意思,完全沒有吸取到文章的精華。先生在「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中提到「會意」,我認為這是「不求甚解」的基礎。「會意」在我看來是讀書最難的地方。只有達到一定的語言功底,你才能「會意」。同時這也再次應證先生一開始提到的「好讀書」。總言而之,真正的讀書人一則要「博覽群書」,二則要「求甚解」。
當然我的「好讀書求甚解」也並非是將文章中所有的字均「咬文嚼字」。這樣讀書就無趣味可言。我認為「好讀書求甚解」是對文章中的好詞好句「咬文嚼字」。其餘均可「不求甚解」。這樣你才能有足夠的時間博覽群書。胡適在《文學改良謅議》提到狹義用典時引用過一例子。我認為用來證明讀書要「求甚解」也適用。

「古事之實有所指,不可移用者,今往往亂用作普通事實。如古人灞橋折柳,以送行者,本是一種特別土風。陽關、渭城亦皆實有所指。今之懶人不能狀別離之情,於是雖身在滇越,亦言灞橋;雖不解陽關、渭城為何物,亦皆言「陽關三疊」,「渭城離歌」。又如張翰因秋風起而思故鄉之(艹專)羹鱸膾,今則雖非吳人,不知(艹專)鱸為何味者,亦皆自稱有「(艹專)鱸之思」。此則不僅懶不可救,直是自欺欺人耳!」如果讀書不求甚解那麼就會和胡適《文學改良謅議》中的「今之懶人」一樣,不懂裝懂鬧出笑話。

I. 0回答馬南邨的《不求甚解》最後一段賞析

那最後一段是什麼?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