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洛維夫人名句
A. 英國在文學上有哪些名人除了莎士比亞。
那可多了:
☆英國文學名家名著
《貝奧武甫》(Beowulf)是英國盎格魯·撒克遜時期的一首英雄史詩,古英語文學的最高成就,同時標志著英國文學的開始。史詩的第一部分講述瑞典青年王子貝奧武甫來到丹麥,幫助丹麥國王赫羅斯加殺死了12年來常來進行夜襲的巨妖格倫德爾及他的母親;第二部分簡述了貝奧武甫繼承王位,平安統治50年。後來,他的國土被一條噴火巨龍蹂躪,老當益壯的貝奧武甫與火龍交戰,殺死火龍,自己也受了致命傷。
傑弗里·喬叟(Geoffrey Chaucer ,1340-1400)是英國文學之父親和前最傑出的作家。主要作品有《坎特伯雷故事集》等。作品的主要特點是主題、題材、風格、筆調的多樣性及描寫人對生活的追求的復雜性。他的代表作品是《坎特伯雷故事集》(The Canterbury Tales)不僅描繪了31位朝聖者的各個社會階層,而且也反映了他們各自敘述故事的不同風格,讀者廣泛,對後世影響很大。
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是文藝復興時期英國著名的劇作家和詩人。他創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包括喜劇、悲劇和歷史劇。他的劇本至今仍在許多國家上演,並為人們所普遍閱讀。莎上比亞的作品文才橫溢,創造的喜、怒、哀、樂場面使人印象深刻,歷久難忘。主要作品有四大悲劇:《奧賽羅》(Othello)、《哈姆雷特》(Hamlet)、《麥克白》(Macbeth),《李爾王》(King Lear);四大喜劇:《仲夏夜之夢》(A Midsummer Night』s Dream)、《威尼斯商人》(The Merchant of Venice)、《無事生非》(Much Ado about Nothing)和《皆大歡喜》(As You Like It)等。此外,歷史劇《亨利六世》(Henry VI)三部曲,愛情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Romeo and Juliet)也都很受歡迎。《哈姆雷特》敘述了丹麥王子哈姆雷特替父報仇,殺死篡奪王位的叔父的故事。《哈姆雷特》里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的成為經典台詞。《羅密歐與朱麗葉》描寫了一對青年男女因家族間的世仇而不能聯姻結果自殺的故事,揭露了封建制度的殘酷無情,同時,歌頌了青年男女純潔堅貞的愛情。
濟慈(Keats, 1795一1821)是英國浪漫主義詩人。他出身貧苦,作過醫生的學徒,後來才以寫詩為業。他對當時英國社會的現實不滿,希望在一個「永恆的美的世界」中尋找安身立命之處。他的詩歌以文辭聲調之美著稱,在藝術上對後代的英國詩人影響很大。主要作品有《伊沙貝拉》(Isabella)、《夜鶯頌》(Ode to a Nightingale)和《秋頌》(To Autumn)等。
雪萊(Shelley ,1792一 1822)是英國浪漫主義的重要詩人。他生於貴族家庭。他既創作了富於政治思想性的詩,也寫了很多優美的抒情詩,特別是愛情詩,顯示了不羈的想像,瑰麗的色彩和動人的音韻,這些使他成為英國文學史上最有才華的抒情詩人之一。他的主要作品有《麥布女王》(Queen Mab)、《致英國人民之歌》(Song to the Men of England)、《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 Unbound)和《西風頌》(Ode to the West Wind)等。《西風頌》里的名句「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If Winters comes,can spring be far behind)成為婦幼皆知的詩文。
華茲華斯(Wordsworth, 1770-1850),18-19世紀之交英國浪漫主義運動最偉大和最有影響的詩人。他和克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騷塞(Robert Southey)三人組成「湖畔派詩人(the Lake Poets)」其作品的主題是人與大自然的關系。1813年他接受政府長期津貼,1843年又被封為桂冠詩人。他的主要作品有《抒情歌謠集》(Lyrical Ballads)、《水仙》(Daffodill)和《序曲》(The Prelude)等。
笛福(Daniel Defoe,1661-1731)是英國小說之父。59歲時發表的成名小說《魯濱遜漂流記》(Robinson Crusoe)出版後立即成為家喻戶曉的暢銷書。隨後,他又寫了《辛格頓船長》(Captain Singleton)、《摩爾·弗蘭德》(Moll Flanders)、(大疫年日記)(a Journsl of the Plagure Year)等小說。《魯濱遜飄流記》是根據蘇格蘭水手亞歷山大·塞爾扣克的航海遇險、流落在荒島上並獨居4年才獲救的真實故事,經過藝術加工而成的作品。主人公魯濱遜是笛福理想中的英國資產階級的代表人物。他富於冒險精神,依靠個人的勞動和智慧力量克服自然界的種種困難。這對於否定普通人作用的封建社會來說,是有進步意義的。
簡·奧斯丁(Jane Austen ,1775一1817),英國現實主義小說家。她是鄉村牧師的女兒,一生住在鄉間。寫過六部小說,多以鄉間生活為背景,更以婚姻問題為中心題材。她的作品情節結構精密緊湊,人物描寫深刻生動,戲劇場面精彩,對話巧妙。主要作品有《理智和情感》(Sense and Sensibility)、《傲慢與偏見》(Pride and Prejudice)、《曼斯非爾德花園》(Mansfield Park)、《愛瑪》(Emma)等。華人導演李安(Ang Lee ,1954—)於1995年導演的外語影片《理智與情感》獲當年美國奧斯卡(Oscar)最佳劇本改編及最佳女演員獎。
夏洛蒂、愛米麗和安妮姐妹(Charlotte, Emily and Anne) 三人出身貧寒,幼年喪母,不得不在慈善學校度過童年。夏洛蒂38歲才結婚,次年去世。兩個妹妹終生未嫁。夏洛蒂的代表作《簡愛》(Jane Eyre)是她的自傳體小說,小說問世後立即產生了巨大影響。小說坦率而熱情地塑造了同自己的天生慾望和社會地位發生沖突的婦女。愛米麗的《呼嘯的山莊》(Wuthering Heights)被譽為第一部社會革命小說。安妮的小說具有平靜力和現實性,也得到了一些評論者的稱贊。
查理·狄更斯(Charles Dickens ,1812 - 1870), 19世紀英國偉大的小說家。幼年家貧,曾作徒工,成名後仍接近貧苦人民。一生創作辛勤,留下了20多部小說,包括《匹克威克外傳》(Pickerwick Papers)、《霧都孤兒》(Oliver Twist)、《雙城記》(A Tale of Two Cities)、《艱難時世》(Hard Times)和《大衛·科波菲爾》(David Copperfield)等。狄更斯的小說情節曲折動人,人物形象鮮明生動,寫景敘事真切而又富想像,既有尖刻的諷刺,又有幽默的誇張。
沃特·司各特(Sir Walter Scott,1771一1832)是英國19世紀初浪漫主義時期的著名詩人、小說家和戲劇家。他的主要成就是歷史小說。《艾凡赫》(Ivanhoe)是他的代表作,它以12世紀的英國為背景,描寫當時的盎格魯·撒克遜人和在上一世紀征服了英國的諾曼人之間的民族矛盾,以及統治階級和窮苦農民之間的階級矛盾。它通過各式各樣的人物和錯綜復雜的情節,展開了一幅描繪中世紀社會生活的廣闊畫面。
斯蒂文森(Robert Stevenson,1850-1894))是英國著名的冒險故事和散文作家。他的作品種類繁多,構思精巧,其成熟小說富有獨創性和力量。他寫了一系列以蘇格蘭為背景的小說,如《黑箭》、《綁架》、《巴倫特雷的少爺》等。他的成名作《金銀島》(Treasure Island)是男孩們愛不釋手的好書。
約瑟夫·康拉德(Joseph Conrad,1857一1924),英國航海家和小說家。他出生在俄國的波蘭人家庭,康拉德是他的筆名。他自幼嚮往海上生活,先後在不同的商船上工作,擔任過水手、大副和船長等職務。他在海上傳奇式的經歷給他的寫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他的作品有《黑暗的中心》(The Heart of Darkness)、《吉姆爺》(Lord Jim)等。《黑暗的中心》寫船長馬洛指揮一艘汽船沿剛果河深人非洲尋覓文明的故事。這部書表現了文明與原始的對立,在許多地方對殖民上主義表示不滿。
哈代(Thomas Harday,1840-1928)英國維多利亞時代最後一位和最重要的小說家。一生以英國南部小鎮為背景寫了很多「威塞克斯系列」(the Wessex novels)的小說,主要有:《德伯家的苔絲》(Tess of the D』Urbervilles,被改編成有影響力的電影)、《無名的裘德》(Jude the Obscure,被改編成有感染力的電影)、《還鄉》(The Return of the Native)等。小說中充滿了悲觀主義(pessimistic)的人生觀和宿命論的思想。
維吉尼亞·吳爾夫(Virginia Woolf,1882一1941),英國現代女作家。她對小說的寫作形式曾作出獨特貢獻,也是當時最優秀的評論家之一。她在倫敦的住地布魯姆斯伯里成為文學中心,座上客都是當時著名作家和文人。維吉尼亞的小說著重寫人物的內心世界。主要作品有《到燈塔去》(To the Lighthouse)、《遠航》(The Voyage Out)、《奧蘭多》(Orlando)和《黛洛維夫人》(Mrs. Dolloway)等。《黛洛維夫人》是吳爾夫早期的佳作,寫黛洛維夫人一天24小時之內的生活。情節簡單,風格特點是抒情、深邃、細致。用「意識流」 (stream of consciousness)這一創作方法深刻細膩地描繪了人物內心深處的思想感情、個性及弱點。
D. H.勞倫斯(D.H. Lawrence,1889-1930)是當代英國文學的一位大師,著名的現代派作軍代表之一。他在創作上摒棄了英國傳統的藝術表現形式,語言質朴、句子結構簡單,大量使用淳樸的生活語言。他在作品中揭示了人性中的本能力量,並辛辣地批評了現代工業社會。他一生寫了10部長篇小說,其中最偉大和最有代表性的是《虹》(The Rainbow)和《戀愛中的女人》(women in Love)。其他作品包括《恰特萊夫人的情人》(Lady Chatterley』s Love)、《迷失的少女》(The Lost Girl)和《兒子與情人》(Songs and Lovers)等。
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1856-1950)英國劇作家、政論家。他接受過柏格森、叔本華和尼採的哲學思想,又攻讀過馬克思的《資本論》。1884年他參加了「費邊社」,主張用漸進、點滴的改良來改變資本主義制度,反對暴力革命。在藝術上,他接受挪威劇作家易卜生的影響,主張寫社會問題,反對「為藝術而藝術」的主張。1933年2月17日,乘「不列顛皇後」號輪船到上海訪問中國。
蕭伯納的文學始於小說創作,但突出的成就是戲劇。《鰥夫的房產》(Widower』s House,1892),《華倫夫人的職業》(Mrs. Warren』s Profession,1894),《芭芭拉少校》(Major Barbara,1905)、《傷心之家》(Heartbreak House,1913)、《聖女貞德》(Joan of Arc,1923)、《蘋果車》(The Apple Cart,1929)等。其中《聖女貞德》獲得空前的成功,被公認為他的最佳歷史劇,是「詩人創作的最高峰」。
蕭伯納傑出的戲劇創作活動,不僅使他獲得了「20世紀的莫里哀」之稱,而且「因為他的作品具有理想主義和人道精神,其令人激勵和諷刺往往蘊含著獨特的詩意之美」,於1925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奧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e,1854—1900)英國唯美主義藝術運動的倡導者,著名的作家、詩人、戲劇家。在牛津大學學習期間受到了沃爾特·佩特等人審美觀念的影響,並接觸了新黑格爾派哲學、達爾文進化論和拉斐爾前派的作品,這為他之後成為唯美主義先鋒作家確立了方向。王爾德曾經因為同性戀而成為當時同性戀社群的一個文化偶像。對他的審判是英國司法史上
和文學史上著名的案件之一。主要作品有:小說《道林·格雷的畫像》(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1891年),童話集《快樂王子和其他故事》(The Happy Prince and Other Tales,1888年),戲劇《少奶奶的扇子》(Lady Windermere`s Fan,1892), 《帕都瓦公爵夫人》(The Duchess of Paa,1893年),《莎樂美》(Salomé,1893),《理想丈夫》(An Ideal Husband,1895)。
詹姆斯·喬伊斯(James Joyce,1882-1941),愛爾蘭意識流文學最偉大的作家之一。其文學生涯始於1914年開始創作的短篇小說集《都柏林人》(Dubliners)。《尤利西斯》(Ulysses)是意識流小說的代表作,被譽為20世紀100部最佳英文小說之首。小說以時間為順序,描述了主人公,苦悶彷徨的都柏林小市民,廣告推銷員利奧波德·布盧姆(Leopold Bloom)於1904年6月16日一晝夜之內在都柏林的種種日常經歷。小說的題目和內容源出希臘神話中的英雄奧德修斯(Odysseus)和荷馬史詩《奧德賽》。通過大量細節描寫和意識流手法構建了一個交錯凌亂的時空,語言上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風格, 具有現代史詩的概括性。長篇小說《青年藝術家的畫像》(A Portrait of the Artist as A Young Man)有強烈的自傳色彩,主要描寫都柏林青年斯蒂芬&S226;迪達勒斯如何試圖擺脫妨礙他的發展的各種影響——家庭束縛、宗教傳統和狹隘的民族主義情緒,去追求藝術與美的真諦。長篇小說《芬尼根守夜人》(Finnegan』s Wake以都柏林近郊一家酒店老闆的潛意識和夢幻為線索,是一部用夢幻的語言寫成的夢幻的作品。
福斯特(E. M.Forster,1879-1970),英國小說家、散文家。生於倫敦,畢業於劍橋大學。他摒棄了19世紀人們喜愛的繁緝辭藻和復雜的細節描寫,採取更為流暢自如、更加口語化的寫作風格。主要作品有《霍華德庄園》(Howard's End)、《印度之行》(A Passage to India)、《最長的旅行》(The Longest Journey)、《看得見風景的房間》(A Room with a View)和《莫里斯》(Maurice)等。《霍華德庄園》是福斯特的成名小說,已拍成電影,搬上銀幕並獲得奧斯卡獎。故事講述了富有浪漫主義色彩和自由想像力的瑪格麗特和追求商業利益而瀕於精神崩潰的亨利結婚,瑪格麗特把亨利帶回到以前的舊居,希望重建想像力與土地的聯系。
約翰·福爾斯(John Fowles,1926-),英國小說家。1950年畢業於牛津大學,曾在希臘、法國和英國教學。他的作品把心理描寫和社會生活巧妙地結合起來。他的第一部小說《收藏家》出版後,立即受到讀者歡迎。除此之外,他還寫了《占星家》、《法國中尉的女人》(The French Lieutenant's Woman)等。《法國中尉的女人》被改編成為電影,描寫19世紀中葉的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三角戀愛故事。
威廉·戈爾丁(William Golding,1911-1993),英國當代最受擁戴的小說家之一,畢業於牛津大學,做過中學校長、大學講師、演員,航海員和音樂家。一生創作了10多部小說,主要有:《蠅王》(Lord of the Flies)、《遺產繼承人》(The Inheritors、《金字塔》(The Pyramid等。《蠅王》是部虛構小說,講述了一群不受文明與社會道德束縛的孩子在熱帶荒島上蛻化為野蠻人的故事。小說因為探究了童心的泯滅與人性的黑暗於198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B. 求20條名人名言
不可自暴,自棄,自屈。
--宋·陸九淵《語錄下》
篤行信道,自強不息。
--《孔子家語·五儀解》
一息尚存,希望永在。
--[古羅馬]西塞羅《書簡》
世間一切光明,都從寂寞中發見出來。
--李大釗《現代青年活動的方向》
失望無論大小,是一種苦味。
--魯迅《寫在〈墳〉後面》
死是絕望者的醫生。
--[西班牙]拉蒙《差異辱的丈夫》
你們若有信心像一炷芥菜種,就是對這座山說,你從這邊挪到那邊,它也必挪去。
--《新約·馬太福音》
自我信心是偉大行動的首要條件。
--[英]約翰遜·塞繆爾《蒲柏生平》
如果你相信你能得勝,你就會得勝。信心是勝利所必需的。
--[英]哈茲里特《文學貴跡》
在困難的時候,要看到成績,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們的勇氣。
--毛澤東《為人民服務》
先相信自己,然後別人才會相信你。
--[俄]屠格涅夫《羅亭》
為了取得前進的力量,我們就必須懷抱達到一個樂土的希望。
--[俄]列夫·托爾斯泰《戰急與和平》
人活著都指望過好日子,要是沒有指望,那還算什麼生活呢?
--[前蘇聯]高爾基《母親》
世界上並非沒有為了非斗者而開的活路。
--魯迅《傷逝》
應該相信,自己是生活的戰勝者。
--[法]雨果
一個人向前瞻望的時候,如果看不到一點快樂的遠景,他在世界上就不能活下去。
--[前蘇聯]馬卡連柯。轉引自《我最喜歡的格言》
一個做主角的非有天才不可。可是天才在於自信,在於自己的力量。
--[前蘇聯]高爾基《下層》
沖破黎明前的黑暗,勝利就在明天。
--《革命烈士詩抄·田位東詩》
絕大多數的失敗都是由於缺乏自信。
--英國諺語
信任你自己:每一顆心都朝著這根鐵弦跳動。
--[美]愛默生《論自助》
希望是在於將來。
--魯迅《吶喊·自序》
沒有行為的信心是死的。
--《新約·雅各書》
信心與能力通常是齊頭並進的。
--[英]約翰遜《漫步者》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決。
--[美]愛默生
對自己都不信任,還會信任什麼真理。
--[英]莎士比亞
如果沒有自信心的話,你永遠也不會有快樂。
--[法]拉羅什富科
自信不是相信自己強,而是相信自己會變強!
--日本豐田公司一職員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消萬古愁。
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得即高歌失即休 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 明日愁來明日愁
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尤能化碧濤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諸法空相皆自在,拈花一笑任平生
C. 關於愛情的名句大全
關於愛情的名人名言、名句。有世界名人莎士比亞、 泰戈爾、 拿破崙、 柏拉圖、 方海權、 柏楊等十分經典的語句。讀之得益無窮。
1·愛情是不按邏輯發展的,所以必須時時注意它的變化。愛情更不是永恆的,所以必須不斷地追求。
——柏楊
2·當你真愛一個人的時候,你是會忘記自己的苦樂得失,而只是關心對方的苦樂得失的。
——羅蘭
3·愛情有如佛家的禪——不清不楚。
——三毛
4·青年男子誰個不善鍾情?妙齡女人誰個不善懷春?這是我們人性中的至神至聖。
——歌德
5·愛情確實有一種高尚的品質,因為它不只停留在性慾上,而且顯出一種本身豐富的高尚優秀的心靈,要求以生動活潑,勇敢和犧牲的精神和另一個人達到統一。
——黑格爾
6·愛情是生命的桂冠,搖擺就會讓它落地,因為我們的靈魂沒有愛情,生活下去就會很消沉。所以,要修正人格,昂起愛情的頭顱,自然會時時愛待你所愛的人。愛情是兩顆心撞擊的火花,愛情的法則是奉獻,愛情的橋梁是忠誠,愛情的燈塔是恆久,愛情是智慧的最高藝術,愛情的腳步無法阻擋!
——張榮寰
7·真正的愛情能夠鼓舞人,喚醒他內心沉睡著的力量和潛藏著的才能。
——薄伽丘
8·愛情,你的話是我的食糧,你的氣息是我的醇酒。
——歌德
9·愛情使人心的憧憬升華到至善之境。
——但丁
10·人只應當忘記自己而愛別人,這樣才能安靜、幸福和高尚。
——列夫·托爾斯泰
11·愛情里要是摻雜了和它本身無關的算計,那就不是真的愛情。
——莎士比亞
12·愛情是真實的,是持久的,是我們所知道的最甜也是最苦的東西。
——夏洛蒂·勃朗特
13·愛情只在深刻的、神秘的直觀世界中才能產生,才能存在。生兒育女不是愛情本身的事。
——索洛維約夫
14·關於愛情,人們有許多定義:愛情是生活中的詩歌和太陽。
——別林斯基
15·愛情是理解和體貼的別名。
——泰戈爾
16·愛一個人意味著什麼呢?這意味著為他的幸福而高興,為使他能夠更幸福而去做需要做的一切,並從這當中得到快樂。
——車爾尼雪夫斯基
17·真正的愛,在放棄個人的幸福之後才能產生。
——列夫·托爾斯泰
18·愛情是一位偉大的導師,她教我們重新做人。
——莫里哀
19·真正的愛情像美麗的花朵,它開放的地面越是貧瘠,看來越格外的悅眼。
——巴爾扎克
20·說到底,愛情就是一個人的自我價值在別人身上的反映。
——愛默生
D. 自信的名言。
1、信心可以移山。——英國諺語
2、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愛默生
3、自信與自靠是堅強的柱石。——英國諺語
4、自信是向成功邁出的第一步。——愛因斯坦
5、信心是命運的主宰。——海倫·凱勒
6、寧肯折斷骨頭,不能放棄信念。——蒙古
7、社交場上的信心比機智更加重要。——拉羅什富科
8、心態決定命運,自信走向成功。——佚名
9、承擔重任首先需要自信。——佚名
10、自信的女人永遠一路綠燈。——佚名
11、人必須要有耐心,特別是要有信心。——居里夫人
12、堅決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們,做出驚人的事業。——馬爾頓
13、先相信自己,然後別人才會相信你。——羅曼·羅蘭
14、一切成就都緣於一個夢想和毫無根據的自信。——佚名
15、只有堅定的自信心,才能產生實現目標的偉大力量。——斯大林
16、深窺自己的心,而後發覺一切的奇跡在你自己。——培根
17、我們愛我們的民族,這是我們自信心的源泉。——周恩來
18、對於凌駕命運之上的人來說,信心就好似生命的主宰。——海倫·凱勒
19、你的成就大小,不能超出你的自信的大小。——佚名
20、每天出門照鏡子,給自己一個自信的微笑。——陳安之
21、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為偉大,化平庸為神奇。——蕭伯納
22、堅信自己的思想,相信自己心裡認準的東西也一定適合於他人這就是天才。——愛默生
23、除了人格以外,人生最大的損失,莫過於失掉自信心了。——培爾辛
24、樂觀的人能重整旗鼓東山再起,悲觀的人因缺乏自信,往往一敗塗地。——佚名
25、強大的信心,能克服來自大自然和內心的惡魔,產生無往不勝的勇氣。——佚名
26、只要給自已帶來信心,採取一些手段是很有必要的。——佚名
27、一百個滿懷信心和決心的人,要比一萬個謹小慎微的和可敬的可尊重的人強得多。—— 辛克萊
28、有自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為偉大,化平庸為神奇。——蕭伯納
29、自尊不是輕人,自信不是自滿,獨立不是孤立。——徐特立
30、要有自信,然後全力以赴——假如具有這種觀念,任何事情十之八九都能成功。——威爾遜
31、我只有一個忠告給你,做你自己的主人。——拿破崙
32、在真實的生命,每樁偉業都有信心開始,並由信心跨出第一步。——奧格斯特·馮史勒格
33、發明家全靠一股了不起的信心支持,才有勇氣在不可知的天地中前行。——巴爾扎克
34、缺乏信心並不是因為出現了困難,而出現困難倒是因為缺乏信心。——塞內加
35、實力加自信就是一把堅韌不摧的利劍,也是通往成功的船票,實力決定成敗。——佚名
36、人須有自信之能力,當從自己良心上認定是非,不可以眾人之是非為從違。——章太炎
37、堅持自已的信念,自信地付諸行動,比起一遇到挫折就放棄的人更具有優勢。——佚名
38、征服畏懼、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確實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獲得成功的經驗。——佚名
39、人們經常抱怨天氣不好,實際上並不是天氣不好。只要自己有樂觀自信的心情,天天都是好天氣。——哈倫德山德士
40、只有滿懷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懷有自信地沉浸在生活中,並實現自己的意志。——高爾基
41、想要使你自己夠堅強與增加你的自信,最好的辦法就是拿出膽量去做那些你認為沒有把握的事。——羅蘭
42、要是沒有自信心,那實在糟糕!要是你不相信自己,或者懷疑自己,那是再糟也沒有了。——契訶夫
43、缺乏一種自信的精神,這往往導致一些本來是萌芽了的天才走向自我扼殺。——舒卓
44、一個人除非自己有信心,否則不能帶給別人信心。—— 麥修·阿諾德
45、凡事總要有信心,老想著「行」。要是做一件事,先就擔心著怕自己不行,那你就沒有勇氣了。
E. 求伍爾芙的詳細資料及相關名言
弗吉尼亞·伍爾芙(-1941)是意識流作家中成就最高的女性。她是[[英國]]著名學者萊斯利·斯蒂芬爵士的女兒。其代表作品包括《達洛維夫人》、《海浪》和《到燈塔去》。
伍爾芙與其他男性意識流作家不同之處在於,她的小說往往富有詩意,在語言上更像詩體散文,富有唯美主義的情調。但其小說內容的晦澀難懂卻和其他意識流作家的作品別無二致。例如,在其代表作《海浪》中,作者沒有設計貫串全文的主要情節,而是時刻強調「瞬間」感覺的重要性,認為生命的本質在於感覺。小說具有顯著的存在主義色彩。
弗吉尼亞·伍爾芙對現代主義文學的發展持悲觀態度,認為這個時代的文學中沒有大師,只有試驗者。現代派小說不過是兩個高峰之間的峽谷而已。1941年,伍爾芙在倫敦投河自盡。
艾略特認為伍爾芙是當時英國文學的中心,是一種文明模式的代表。她的逝世意味著一個時代的結束。
出生於書香世家的伍爾芙的突出成就是意識流小說。她的《達羅衛夫人》(Mrs. Dalloway)和《到燈塔去》(To the Lighthouse)等作品突破傳統的時空觀,將意識流手法運用得出神入化,還體現出女作家對於女性存在的歷史及現狀的獨特反思。
1882年1月25日,弗吉尼亞·伍爾芙出生在英國倫敦海德公園門22號。其父是文學家兼評論家。自幼受其父影響很深,她的許多作品與早年經歷有關。由於她的母親生有3個孩子,繼母生有4個孩子,這個9口之家、兩群年齡與性格不合的子女經常發生一些矛盾與沖突。而伍爾芙同父異母的兩位兄長對她傾注了太多的熱情給她留下了永久的精神創傷。
她一生中多次精神失常,母親、父親相繼病逝,是她難以承受的打擊。她的小說《達羅威夫人》中即充滿了對病態幻覺的真實生動的描繪。
她和倫納德的結合,使她的婚姻生活與文學事業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沒有其夫的幫助與支持,她也許成不了偉大的作家之一。
她少女時期遭受的精神創傷,她成人後非常厭惡甚至棄絕性生活,更不願生兒育女。她的丈夫尊重她的意願,和她保持著沒有性愛的夫妻關系。
她把藝術看得高於一切。不過,她每完成一部作品常會出現病兆。性格多變的她經常在臉上看出她內心的痛苦。好在,她患病期間,她的丈夫對她體貼入微,使她深受感動,「要不是為了她的緣故,我早開槍自殺了。」
1941年3月28日,精神上再也無法承受巨大壓力的她寫了遺書後投河自殺。
1928年弗吉尼亞.伍爾芙 (Virginia Woolf)以女詩人維塔為原形,寫出了喜劇性的幻想體傳記小說《奧蘭多》(Orlando),獻給維塔。小說的主人公奧蘭多及其化身跨越三個世紀,先為男性,後來逐漸轉為女性。小說中的很多情節都是以維塔的經歷為素材構築的,被稱為「文學史上最長最迷人的情書」。
用傳統敘述方式寫就的《奧蘭多》卻令我真正感受到伍爾芙奇妙的文學想像力。奧蘭多是一個跨越時間_跨越空間、甚至跨越性別的人物,天馬行空地遨遊於歷史_文學_政治_愛情_男性世界以及女性世界裡,用好奇的眼睛觀看著世界天翻地覆的變化,以敏感的心靈感受著男女性別的差異。伍爾芙自己稱之為「寫作者的假日」和「一個大玩笑」,但我卻對它產生了深深的共鳴。也許在我的心裡,文學就應該是這樣的,應該有奇妙的顏色,應該有飛翔和超越時空的翅膀……
主人公奧蘭多出身英國貴族,是伊麗莎白一世時期的貴族美少年,做過女王的侍衛。年輕的他深受女皇伊麗莎白一世的寵幸而得到了一間宮殿般的大宅邸,並賜福「不凋謝,不老去」。
奧蘭多與一位俄國公主失敗的戀愛使他大受打擊,於是躲到文字的世界中去尋求解脫,遭到一位他所資助的詩人的戲弄,又被兔子模樣的公爵夫人糾纏,為擺脫種種煩擾,他請命出使東方,在此期間,昏睡七天七夜,醒來後變為女人。
從1600年起的400年間,奧蘭多便享有永久的青春。然而與此同時,在這數百年來,她不但在性別上經歷了數次變化,也經歷了人生的種種奇遇,從跨越了死亡與愛情的折磨,到在詩歌的殿堂里連連受挫,她最終選擇了遠走他鄉,最後因戰爭的荒謬而從性別的錯亂中覺醒過來,成了一個二十世紀的獨立女性。這一結局,被喻為影史上女權主義的最佳影像表達。
女性主義運動被認為是歷史上最漫長的革命。其中,對於女性氣質的爭議一直很激烈。在弗吉尼亞·伍爾夫的代表作《到燈塔去》中,作者通過莉麗·布里斯科對女性氣質從拋卻到認可再到超越的心路歷程,揭示了女藝術家在男性佔主導的社會中為實現自己的理想所經歷的艱難和困惑,以及女性主義的真諦。指出只有培養雙性頭腦才是婦女解放的真正出路。
這是一部作者傾注心血的准自傳體意識流小說。小說以到燈塔去為貫穿全書的中心線索,寫了拉姆齊一家人和幾位客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的片段生活經歷。拉姆齊先生的幼子詹姆斯想去燈塔,但卻由於天氣不好而未能如願。後大戰爆發,拉姆齊一家歷經滄桑。戰後,拉姆齊先生攜帶一雙兒女乘舟出海,終於到達燈塔。而坐在岸邊畫畫的莉麗·布里斯科也正好在拉姆齊一家到達燈塔的時候,在瞬間的感悟中,向畫幅中央落下一筆,終於畫出了多年縈回心頭的幻象,從而超越自己,成為一名真正的藝術家。全書並無起伏跌宕的情節,內容分三個部分,依次為:窗;時光流逝;燈塔。最主要的人物拉姆齊夫人後來死去,其實際活動僅限於小說的前半部分。關於她的一系列描述,是以作者本人的母親為生活原型的,而拉姆齊先生則有作者父親的影子。此外,作者著墨最多的是莉麗·布里斯科。表面上看,莉麗語言寥寥,其主要行為主要是為拉姆齊夫人作畫,但該人物的思想活動相當活躍,作者以自己為原型塑造了這個人物,並「為小說結構安排了潛在的雙重線索和復合層次。……莉麗這個人物既在這部小說世界之中,又在它之外;拉姆齊一家的經歷是第一層次的故事,莉麗所體現的『藝術—生命』主要是第二層次的故事,是包裹在小說外面的又一部小說。」
F. 關於日記的名人名言
1、每天用幾百字描寫學校生活,並附上自己的心得。這其中包含著我們的喜怒哀樂。這已經不是日記了,而是我們內心對生活的感觸,是最真的記憶。——馮發俊
這是在馮發俊自傳中回憶自己校園生活時寫的一段話,寫日記的習慣使他受益終生。
2、堅持寫日記是我堅持做的最久的一件事。寫日記讓我開始觀察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讓我學會了觀察。寫日記提高了寫作文的能力。面對作文,我不再感到無話可說,無事可寫了。——余志文
余志文在高校做演講的時候講了這段話,寫日記,會讓自己的寫作能力越來越強。
3、自從每天開始堅持寫日記,我明白了寫作不是那麼難。我從中得到的好處就是寫字速度變快了,思維活躍了許多!——何宗豪
這是何宗豪先生在講述寫作技巧的時候說的,寫日記,可以讓思維編的更加縝密和活躍。
4、寫日記這平常的一件事卻使我有了很大的改變。之前我最討厭寫作,作文分數也只有三十多,在自己孤獨時也無人傾訴。但自從開始寫日記,不僅提高了我的寫作水平,還可以展示自己的喜怒哀樂,可以與老師朋友一樣的交流。——嚴凱,《名人名言精選》
5、我們在日記中發泄情緒,在日記中磨練自己的寫作水平,也開始在日記中慢慢的進步,慢慢的成長。向行人和東西都會被時間鎖磨滅,但回憶就像天空中那璀璨的星神閃閃發光。這就是日記帶給我們的最珍貴最永恆的回憶。——周治平,《名人名言精選》
G. 英國著名作家及事跡
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是文藝復興時期英國著名的劇作家和詩人。他創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包括喜劇、悲劇和歷史劇。他的劇本至今仍在許多國家上演,並為人們所普遍閱讀。莎上比亞的作品文才橫溢,創造的喜、怒、哀、樂場面使人印象深刻,歷久難忘。主要作品有四大悲劇:《奧賽羅》(Othello)、《哈姆雷特》(Hamlet)、《麥克白》(Macbeth),《李爾王》(King Lear);四大喜劇:《仲夏夜之夢》(A Midsummer Night』s Dream)、《威尼斯商人》(The Merchant of Venice)、《無事生非》(Much Ado about Nothing)和《皆大歡喜》(As You Like It)等。此外,歷史劇《亨利六世》(Henry VI)三部曲,愛情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Romeo and Juliet)也都很受歡迎。《哈姆雷特》敘述了丹麥王子哈姆雷特替父報仇,殺死篡奪王位的叔父的故事。《哈姆雷特》里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的成為經典台詞。《羅密歐與朱麗葉》描寫了一對青年男女因家族間的世仇而不能聯姻結果自殺的故事,揭露了封建制度的殘酷無情,同時,歌頌了青年男女純潔堅貞的愛情。
濟慈(Keats, 1795一1821)是英國浪漫主義詩人。他出身貧苦,作過醫生的學徒,後來才以寫詩為業。他對當時英國社會的現實不滿,希望在一個「永恆的美的世界」中尋找安身立命之處。他的詩歌以文辭聲調之美著稱,在藝術上對後代的英國詩人影響很大。主要作品有《伊沙貝拉》(Isabella)、《夜鶯頌》(Ode to a Nightingale)和《秋頌》(To Autumn)等。
雪萊(Shelley ,1792一 1822)是英國浪漫主義的重要詩人。他生於貴族家庭。他既創作了富於政治思想性的詩,也寫了很多優美的抒情詩,特別是愛情詩,顯示了不羈的想像,瑰麗的色彩和動人的音韻,這些使他成為英國文學史上最有才華的抒情詩人之一。他的主要作品有《麥布女王》(Queen Mab)、《致英國人民之歌》(Song to the Men of England)、《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 Unbound)和《西風頌》(Ode to the West Wind)等。《西風頌》里的名句「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If Winters comes,can spring be far behind)成為婦幼皆知的詩文。
簡·奧斯丁(Jane Austen ,1775一1817),英國現實主義小說家。她是鄉村牧師的女兒,一生住在鄉間。寫過六部小說,多以鄉間生活為背景,更以婚姻問題為中心題材。她的作品情節結構精密緊湊,人物描寫深刻生動,戲劇場面精彩,對話巧妙。主要作品有《理智和情感》(Sense and Sensibility)、《傲慢與偏見》(Pride and Prejudice)、《曼斯非爾德花園》(Mansfield Park)、《愛瑪》(Emma)等。華人導演李安(Ang Lee ,1954—)於1995年導演的外語影片《理智與情感》獲當年美國奧斯卡(Oscar)最佳劇本改編及最佳女演員獎。
夏洛蒂、愛米麗和安妮姐妹(Charlotte, Emily and Anne) 三人出身貧寒,幼年喪母,不得不在慈善學校度過童年。夏洛蒂38歲才結婚,次年去世。兩個妹妹終生未嫁。夏洛蒂的代表作《簡愛》(Jane Eyre)是她的自傳體小說,小說問世後立即產生了巨大影響。小說坦率而熱情地塑造了同自己的天生慾望和社會地位發生沖突的婦女。愛米麗的《呼嘯的山莊》(Wuthering Heights)被譽為第一部社會革命小說。安妮的小說具有平靜力和現實性,也得到了一些評論者的稱贊。
查理·狄更斯(Charles Dickens ,1812 - 1870), 19世紀英國偉大的小說家。幼年家貧,曾作徒工,成名後仍接近貧苦人民。一生創作辛勤,留下了20多部小說,包括《匹克威克外傳》(Pickerwick Papers)、《霧都孤兒》(Oliver Twist)、《雙城記》(A Tale of Two Cities)、《艱難時世》(Hard Times)和《大衛·科波菲爾》(David Copperfield)等。狄更斯的小說情節曲折動人,人物形象鮮明生動,寫景敘事真切而又富想像,既有尖刻的諷刺,又有幽默的誇張。
維吉尼亞·吳爾夫(Virginia Woolf,1882一1941),英國現代女作家。她對小說的寫作形式曾作出獨特貢獻,也是當時最優秀的評論家之一。她在倫敦的住地布魯姆斯伯里成為文學中心,座上客都是當時著名作家和文人。維吉尼亞的小說著重寫人物的內心世界。主要作品有《到燈塔去》(To the Lighthouse)、《遠航》(The Voyage Out)、《奧蘭多》(Orlando)和《黛洛維夫人》(Mrs. Dolloway)等。《黛洛維夫人》是吳爾夫早期的佳作,寫黛洛維夫人一天24小時之內的生活。情節簡單,風格特點是抒情、深邃、細致。用「意識流」 (stream of consciousness)這一創作方法深刻細膩地描繪了人物內心深處的思想感情、個性及弱點。
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1856-1950)英國劇作家、政論家。他接受過柏格森、叔本華和尼採的哲學思想,又攻讀過馬克思的《資本論》。1884年他參加了「費邊社」,主張用漸進、點滴的改良來改變資本主義制度,反對暴力革命。在藝術上,他接受挪威劇作家易卜生的影響,主張寫社會問題,反對「為藝術而藝術」的主張。1933年2月17日,乘「不列顛皇後」號輪船到上海訪問中國。
蕭伯納的文學始於小說創作,但突出的成就是戲劇。《鰥夫的房產》(Widower』s House,1892),《華倫夫人的職業》(Mrs. Warren』s Profession,1894),《芭芭拉少校》(Major Barbara,1905)、《傷心之家》(Heartbreak House,1913)、《聖女貞德》(Joan of Arc,1923)、《蘋果車》(The Apple Cart,1929)等。其中《聖女貞德》獲得空前的成功,被公認為他的最佳歷史劇,是「詩人創作的最高峰」。
蕭伯納傑出的戲劇創作活動,不僅使他獲得了「20世紀的莫里哀」之稱,而且「因為他的作品具有理想主義和人道精神,其令人激勵和諷刺往往蘊含著獨特的詩意之美」,於1925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奧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e,1854—1900)英國唯美主義藝術運動的倡導者,著名的作家、詩人、戲劇家。在牛津大學學習期間受到了沃爾特·佩特等人審美觀念的影響,並接觸了新黑格爾派哲學、達爾文進化論和拉斐爾前派的作品,這為他之後成為唯美主義先鋒作家確立了方向。王爾德曾經因為同性戀而成為當時同性戀社群的一個文化偶像。對他的審判是英國司法史上
和文學史上著名的案件之一。主要作品有:小說《道林·格雷的畫像》(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1891年),童話集《快樂王子和其他故事》(The Happy Prince and Other Tales,1888年),戲劇《少奶奶的扇子》(Lady Windermere`s Fan,1892), 《帕都瓦公爵夫人》(The Duchess of Paa,1893年),《莎樂美》(Salomé,1893),《理想丈夫》(An Ideal Husband,1895)。
H. 求維吉尼亞伍爾夫的名言
這世上的美猶如兩刃的刀,讓人歡喜,讓人憂,它簡直可以把人心切得粉碎。(維吉尼亞.伍爾夫)
I. 關於愛情的名人名言大全
哥倫布:「在愛情這個領域,我又發現了一片新大陸!」
諾貝爾:「內我對愛情不是很在行,所以諾貝容爾獎中沒有設愛情獎這一項,還請各位情場高手見諒!」
罕世奇才達芬奇的:「一隻雞蛋可以畫無數次,一場愛情能嗎?」
電腦大王比爾·蓋茨感慨:「愛情比軟體還要難開發!」
林肯:「廢除黑奴制度雖然不是那麼容易,但追求愛情更難!」
達爾文:「愛情到底是由什麼東西進化而來的?我們不能妄下結論,還是先讓我去考察研究一番再說!」
牛頓:「有時候,愛情就像是樹上的一隻蘋果,當你無意中散步到樹下的時候,它可能一下子就掉下來砸在你的頭上!」
李白:「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戀人!天生我材必有情,女友離去還復來!」
貝多芬:「別以為我耳朵不好使,就聽不見你們在那裡談情說愛!」
富蘭克林:「幸好戀人放電沒有雷擊放電那麼厲害,否則的話,後果簡直不堪設想!」
拿破崙:「你別看我一心想征服整個世界,可我自己卻先被愛情征服了?」
居里夫人:「不知道愛情有沒有放射性,我先拿一個到實驗室去做做實驗!」
愛迪生:「我哪裡是失敗了幾千次,我只是找出了幾千種不能成功地獲得愛情的方法罷了!」
J. 弗吉尼亞伍爾夫的名言
《達洛維太太》里,伍爾芙說,如果現在就死去,現在就是最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