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韋應物的聞雁賞析

韋應物的聞雁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2-27 13:03:32

⑴ 聞雁 韋應物拼音怎麼拼

故(ɡù) 園(yuán) 渺(miǎo) 何(hé) 處(chù) ? 歸(ɡuī) 思(sī) 方(fānɡ) 悠(yōu) 哉(zāi).
淮(huái) 南(nán) 秋(qiū) 雨(yǔ) 夜(yè), 高(ɡā專o) 齋(zhāi) 聞(wén) 雁屬(yàn) 來(lái).

原文:

故園渺何處?歸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

⑵ 韋應物的《聞雁》中一句詩「歸思方悠哉」中"方"字在表達情感和藝術手法上有什麼效果

首先分析一、二兩句,上句以設問起,下句出以慨嘆,言外自含無限低徊悵惘之情.「方」字透出歸思正殷,為三、四高齋聞雁作勢.

⑶ 三首詩的賞析

聞雁
【年代】:唐
【作者】:韋應物——《聞雁》
【內容】

故園眇何處?歸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

【賞析】: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韋應物由尚書比部員外郎出任滁州刺史。首夏離京,秋天到任。這首《聞雁》大約就是他抵滁後不久寫的。

這是一個秋天的雨夜。獨坐高齋的詩人在暗夜中聽著外面下個不停的淅淅瀝瀝的秋雨,益發感到夜的深沉、秋的凄寒和高齋的空寂。這樣一種蕭瑟凄寂的環境氣氛不免要觸動遠宦者的歸思。韋應物家居長安,和滁州相隔兩千餘里。即使白天登樓引領遙望,也會有雲山阻隔、歸路迢遞之感;暗夜沉沉,四望一片模糊,自然更不知其眇在何處了。故園的眇遠,本來就和歸思的悠長構成正比,再加上這漫漫長夜、綿綿秋雨,就更使這歸思無窮無已、悠然不盡了。一、二兩句,上句以設問起,下句出以慨嘆,言外自含無限低徊悵惘之情。「方」字透出歸思正殷,為三、四高齋聞雁作勢。

正當懷鄉之情不能自已的時候,獨坐高齋的詩人聽到了自遠而近的雁叫聲。這聲音在寂寥的秋雨之夜,顯得分外凄清,使得因思鄉而永夜不寐的詩人浮想聯翩,觸緒萬端,更加難以為懷了。詩寫到這里,戛然而止,對「聞雁」而引起的感觸不著一字,留給讀者自己去涵詠玩索。「歸思後乃說聞雁,其情自深。一倒轉說,則近人能之矣。」(沈德潛《高詩別裁》)

光從文字看,似乎詩中所抒寫的不過是遠宦思鄉之情。但滲透在全詩中的蕭瑟凄清情調和充溢在全詩中的秋聲秋意,卻使讀者隱隱約約感到在這「歸思」、「聞雁」的背後還隱現著時代亂離的面影,蘊含著詩人對時代社會的感受。

沈德潛說:「五言絕句,右丞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蘇州之古澹,並入化機」(《說詩晬語》)。古澹,確是韋應物五言絕句的風格特徵。從這首《聞雁》可以看出,他是在保持絕句「意當含蓄,語務舂容」的特點的同時,有意識地運用古詩的句格、語言與表現手法,以構成一種高古澹遠的意境。詩句之間,避免過大的跳躍,語言也力求朴質自然而避免雕琢刻削,一、二兩句還雜以散文化的句式句法。這種風格,與白居易一派以淺易的語言抒寫日常生活情趣(如白居易的《問劉十九》),判然屬於兩途。
池鶴
【唐】白居易
高竹籠前無伴侶,亂群雞里有風標。
低頭乍恐丹砂落,曬翅常疑白雪消。
轉覺鸕鶿毛色下,苦嫌鸚鵡語聲嬌。
臨風一唳思何事?悵望青田雲水遙。

【賞析】
這是一隻被囚的鶴,它的品格和儀表與眾不同(鶴立雞群),不會像鸕鶿那樣侍奉權貴,也不會像鸚鵡那樣討好別人。鶴的鳴聲美。漢以後,詩文中常以「鳴鶴」或「鶴鳴」喻君子。本詩借物抒懷,以囚鶴自喻,一個「悵」字,表現了詩人對仕宦生活的厭倦和無奈,表達了詩人對歸隱生活的嚮往。
當時詩人被貶江州司馬,開始「吏隱」,在廬山建草堂,思想從「兼濟天下」轉向「獨善其身」,閑適、傷感的詩漸多 。
「高竹籠前無伴侶,亂群雞里有風標。」這句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一個詞鶴立雞群。在高高的竹籠前找不到自己的知音,在庸俗的雞群還凸顯著自己的風度和節操。
「低頭乍恐丹砂落,曬翅常疑白雪消。」此句,從表面上看,是丹頂鶴害怕低下頭,頭上象徵高貴的標志丹砂落下,曬翅的時候擔憂白色的毛色變得不好看。從意義上理解,應該還有一層:低下頭,不僅僅擔憂高貴的標志不再,還因為低頭本身就代表了屈服和卑微,和孤高的形象氣度相悖;「曬翅常疑白雪消」,這里的白雪不僅僅是指毛色,更多的是保持一種聖潔的清白。由此,一個清高孤傲,而又不願意對世俗妥協的丹頂鶴形象便脫穎而出。
「轉覺鸕鶿毛色下,苦嫌鸚鵡語聲嬌。」轉眼四望,覺得鸕鶿毛色污濁,徒有其表而又善於學舌的鸚鵡太嬌弱,這兩者不僅形象氣質欠佳,而且善於侍奉討好主人,完全沒有自己的自由和主見,更不要說具備一副錚錚的傲骨了。
「臨風一唳思何事,悵望青田雲水遙」。沒有知音賞,沒有主人的青睞,只是在囚籠里長唳,惆悵的望向遠方,那遙不可及的雲水之鄉才是夢想的天堂。丹頂鶴所思的,不僅僅是寶貴的自由,還有知音的賞識,和對自己理想抱負不能實現的苦悶,但又希望保持自己孤高的品格和非凡的氣質才華,將來能鶴唳雲端,展翅沖天。
本詩也可以說是作者托物言志,以物寓人。
池鶴(其二) 白居易
池中此鶴鶴中稀,恐是遼東老令威。
帶雪松枝翹膝脛,放花菱片綴毛衣。
低徊且向籠間宿,奮迅終須天外飛。
若問故巢知處在,主人相戀未能歸。

⑷ 聞雁韋應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唐]韋應物的《聞雁》
故園眇何處?歸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回
懷鄉!光從文字看,似乎詩中答所抒寫的不過是遠宦思鄉之情。但滲透在全詩中的蕭瑟凄清情調和充溢在全詩中的秋聲秋意,卻使讀者隱隱約約感到在這「歸思」、「聞雁」的背後還隱現著時代亂離的面影,蘊含著詩人對時代社會的感受。
漫漫長夜、綿綿秋雨,就更使這歸思無窮無已、悠然不盡了。一、二兩句,上句以設問起,下句出以慨嘆,言外自含無限低徊悵惘之情。「方」字透出歸思正殷,為三、四高齋聞雁作勢。

⑸ 聞雁的具體翻譯和賞析

詩意
故鄉遙遠,模糊不清,不知道在哪裡啊? 歸家的思緒正無窮無盡。 在淮河的南部的夜晚下著冰冷秋雨, 我聽到大雁的叫聲由遠而近的傳來。
編輯本段簡評
古代交通不便,遠飛的大雁常常引起遊子對故土的懷念。本詩作者在秋雨之夜,歸思正深之際,聽到自遠而近的雁叫聲,其心中的感觸較之常人又深一層。
背景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韋應物由尚書比部員外郎出任滁州刺史。首夏離京,秋天到任。這首《聞雁》大約就是他抵滁後不久寫的。 這是一個秋天的雨夜。獨坐高齋的詩人在暗夜中聽著外面下個不停的淅淅瀝瀝的秋雨,益發感到夜的深沉、秋的凄寒和高齋的空寂。這樣一種蕭瑟凄寂的環境氣氛不免要觸動遠宦者的歸思。韋應物家居長安,和滁州相隔兩千餘里。即使白天登樓引領遙望,也會有雲山阻隔、歸路迢遞之感;暗夜沉沉,四望一片模糊,自然更不知其眇在何處了。故園的眇遠,本來就和歸思的悠長構成正比,再加上這漫漫長夜、綿綿秋雨,就更使這歸思無窮無已、悠然不盡了。一、二兩句,上句以設問起,下句出以慨嘆,言外自含無限低徊悵惘之情。「方」字透出歸思正殷,為三、四高齋聞雁作勢。 正當懷鄉之情不能自已的時候,獨坐高齋的詩人聽到了自遠而近的雁叫聲。這聲音在寂寥的秋雨之夜,顯得分外凄清,使得因思鄉而永夜不寐的詩人浮想聯翩,觸緒萬端,更加難以為懷了。詩寫到這里,戛然而止,對「聞雁」而引起的感觸不著一字,留給讀者自己去涵詠玩索。「歸思後乃說聞雁,其情自深。一倒轉說,則近人能之矣。」(沈德潛《高詩別裁》)
賞析
沈德潛說:「五言絕句,右丞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蘇州之古澹,並入化機」(出自《說詩晬語》)。古澹,確是韋應物五言絕句的風格特徵。從這首《聞雁》可以看出,他是在保持絕句「意當含蓄,語務舂容」的特點的同時,有意識地運用古詩的句格、語言與表現手法,以構成一種高古澹遠的意境。詩句之間,避免過大的跳躍,語言也力求朴質自然而避免雕琢刻削,一、二兩句還雜以散文化的句式句法。這種風格,與白居易一派以淺易的語言抒寫日常生活情趣(如白居易的《問劉十九》),判然屬於兩途。 首句直抒胸臆,一個「渺」字體現了詩人內心的悲哀、凄涼;第二句借景抒情,其中「秋雨」以綿綿不絕、淅淅瀝瀝的雨來襯托詩人一言難盡的愁思,渲染了一種蕭瑟、凄清的氣氛,「高」字更體現出詩人的孤獨。全詩語言純朴,自然含蓄,耐人尋味,主要表達了遠宦思念家鄉的情感,也蘊含了對動亂時代的苦悶感受,結尾留下廣闊的空間,引讀者自己去思考,給讀者想像的空間。

⑹ 韋應物的《聞雁》中一句詩「歸思方悠哉」中"方"字在表達情感和藝術手法上有什麼效果

首先分析一、二兩句,上句以設問起,下句出以慨嘆,言外自含無限低徊悵惘之情。「方」字透出歸思正殷,為三、四高齋聞雁作勢。

⑺ 求三首詩的解釋

《聞雁》詩歌鑒賞

聞 雁

韋應物

故園眇何處? 歸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 高齋聞雁來。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韋應物由尚書比部員外郎出任滁州刺史。首夏離京,秋天到任。這首《聞雁》大約就是他抵滁後不久寫的。

這是一個秋天的雨夜。獨坐高齋的詩人在暗夜中聽著外面下個不停的淅淅瀝瀝的秋雨,益發感到夜的深沉、秋的凄寒和高齋的空寂。這樣一種蕭瑟凄寂的環境氣氛不免要觸動遠宦者的歸思。韋應物家居長安,和滁州相隔兩千餘里。即使白天登樓引領遙望,也會有雲山阻隔、歸路迢遞之感;暗夜沉沉,四望一片模糊,自然更不知其眇在何處了。故園的眇遠,本來就和歸思的悠長構成正比,再加上這漫漫長夜、綿綿秋雨,就更使這歸思無窮無已、悠然不盡了。一、二兩句,上句以設問起,下句出以慨嘆,言外自含無限低徊悵惘之情。「方」字透出歸思正殷,為三、四高齋聞雁作勢。

正當懷鄉之情不能自已的時候,獨坐高齋的詩人聽到了自遠而近的雁叫聲。這聲音在寂寥的秋雨之夜,顯得分外凄清,使得因思鄉而永夜不寐的詩人浮想聯翩,觸緒萬端,更加難以為懷了。詩寫到這里,戛然而止,對「聞雁」而引起的感觸不著一字,留給讀者自己去涵詠玩索。「歸思後乃說聞雁,其情自深。一倒轉說,則近人能之矣。」(沈德潛《高詩別裁》)

光從文字看,似乎詩中所抒寫的不過是遠宦思鄉之情。但滲透在全詩中的蕭瑟凄清情調和充溢在全詩中的秋聲秋意,卻使讀者隱隱約約感到在這「歸思」、「聞雁」的背後還隱現著時代亂離的面影,蘊含著詩人對時代社會的感受。

沈德潛說:「五言絕句,右丞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蘇州之古澹,並入化機」(《說詩晬語》)。古澹,確是韋應物五言絕句的風格特徵。從這首《聞雁》可以看出,他是在保持絕句「意當含蓄,語務舂容」的特點的同時,有意識地運用古詩的句格、語言與表現手法,以構成一種高古澹遠的意境。詩句之間,避免過大的跳躍,語言也力求朴質自然而避免雕琢刻削,一、二兩句還雜以散文化的句式句法。這種風格,與白居易一派以淺易的語言抒寫日常生活情趣(如白居易的《問劉十九》),判然屬於兩途。
池 鶴

【唐】白居易

高竹籠前無伴侶,亂群雞里有風標。

低頭乍恐丹砂落,曬翅常疑白雪消。

轉覺鸕鶿毛色下,苦嫌鸚鵡語聲嬌。

臨風一唳思何事?悵望青田雲水遙。

「高竹籠前無伴侶,亂群雞里有風標。」這句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一個詞鶴立雞群。在高高的竹籠前找不到自己的知音,在庸俗的雞群還凸顯著自己的風度和節操。

「低頭乍恐丹砂落,曬翅常疑白雪消。」此句,從表面上看,是丹頂鶴害怕低下頭,頭上象徵高貴的標志丹砂落下,曬翅的時候擔憂白色的毛色變得不好看。從意義上理解,應該還有一層:低下頭,不僅僅擔憂高貴的標志不再,還因為低頭本身就代表了屈服和卑微,和孤高的形象氣度相悖;「曬翅常疑白雪消」,這里的白雪不僅僅是指毛色,更多的是保持一種聖潔的清白。由此,一個清高孤傲,而又不願意對世俗妥協的丹頂鶴形象便脫穎而出。

「轉覺鸕鶿毛色下,苦嫌鸚鵡語聲嬌。」轉眼四望,覺得鸕鶿毛色污濁,徒有其表而又善於學舌的鸚鵡太嬌弱,這兩者不僅形象氣質欠佳,而且善於侍奉討好主人,完全沒有自己的自由和主見,更不要說具備一副錚錚的傲骨了。

「臨風一唳思何事,悵望青田雲水遙」。沒有知音賞,沒有主人的青睞,只是在囚籠里長唳,惆悵的望向遠方,那遙不可及的雲水之鄉才是夢想的天堂。丹頂鶴所思的,不僅僅是寶貴的自由,還有知音的賞識,和對自己理想抱負不能實現的苦悶,但又希望保持自己孤高的品格和非凡的氣質才華,將來能鶴唳雲端,展翅沖天。

本詩也可以說是作者托物言志,以物寓人。

迎燕
【宋】葛天民
咫尺春三月, 尋常百姓家。
為迎新燕入, 不下舊簾遮。
翅濕沾微雨, 泥香帶落花。
巢成雛長大, 相伴過年華。

【賞析】
燕子秋去春來,巢於檐下,民間視為吉祥物。「尋常百姓家」即借鑒劉禹錫的「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正因為燕子不嫌貧愛富、趨炎附勢,主人也「不下舊時簾」,熱情的迎接燕子的歸來。
古詩中燕子往往象徵著幸福的生活。它們雙宿雙飛,本詩中的燕子也在主人的檐下幸福的生活。燕子的自由自在,正是詩人隱居生活的反映;燕子之樂,足見詩人之樂。詩歌生動的描繪了燕子的生活習性,表達了燕子與老百姓的深厚情誼。 」

⑻ 為什麼韋應物在《聞雁》中要用雁表達情感

此詩描寫了由遠飛的大雁引起遊子對故土的懷念,表達了詩人思鄉之情。

⑼ 賞析 聞雁中的賞析淮南秋雨燕,高齋聞雁來

(唐)韋應物《聞雁》
故園眇何處?歸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
.
[注釋]
「故園」: 詩人的家鄉長安。
「眇」:古文同「渺」,渺茫,因遙遠而模糊不清。
「高齋」:高雅的書齋。
.
[賞析]: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韋應物由尚書比部員外郎出任滁州刺史。首夏離京,秋天到任。這首《聞雁》大約就是他抵滁後不久寫的。
這是一個秋天的雨夜。獨坐高齋的詩人在暗夜中聽著外面下個不停的淅淅瀝瀝的秋雨,益發感到夜的深沉、秋的凄寒和高齋的空寂。這樣一種蕭瑟凄寂的環境氣氛不免要觸動遠宦者的歸思。韋應物家居長安,和滁州相隔兩千餘里。即使白天登樓引領遙望,也會有雲山阻隔、歸路迢遞之感;暗夜沉沉,四望一片模糊,自然更不知其眇在何處了。故園的眇遠,本來就和歸思的悠長構成正比,再加上這漫漫長夜、綿綿秋雨,就更使這歸思無窮無已、悠然不盡了。一、二兩句,上句以設問起,下句出以慨嘆,言外自含無限低徊悵惘之情。「方」字透出歸思正殷,為三、四高齋聞雁作勢。
正當懷鄉之情不能自已的時候,獨坐高齋的詩人聽到了自遠而近的雁叫聲。這聲音在寂寥的秋雨之夜,顯得分外凄清,使得因思鄉而永夜不寐的詩人浮想聯翩,觸緒萬端,更加難以為懷了。詩寫到這里,戛然而止,對「聞雁」而引起的感觸不著一字,留給讀者自己去涵詠玩索。「歸思後乃說聞雁,其情自深。一倒轉說,則近人能之矣。」(沈德潛《高詩別裁》)
光從文字看,似乎詩中所抒寫的不過是遠宦思鄉之情。但滲透在全詩中的蕭瑟凄清情調和充溢在全詩中的秋聲秋意,卻使讀者隱隱約約感到在這「歸思」、「聞雁」的背後還隱現著時代亂離的面影,蘊含著詩人對時代社會的感受。
沈德潛說:「五言絕句,右丞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蘇州之古澹,並入化機」(《說詩晬語》)。古澹,確是韋應物五言絕句的風格特徵。從這首《聞雁》可以看出,他是在保持絕句「意當含蓄,語務舂容」的特點的同時,有意識地運用古詩的句格、語言與表現手法,以構成一種高古澹遠的意境。詩句之間,避免過大的跳躍,語言也力求朴質自然而避免雕琢刻削,一、二兩句還雜以散文化的句式句法。這種風格,與白居易一派以淺易的語言抒寫日常生活情趣(如白居易的《問劉十九》),判然屬於兩途。
(劉學鍇)

⑽ 聞雁 韋應物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作者通過對「歸思」和「聞雁」的描寫,抒發了遠宦思鄉之情,也蘊含著詩人對動亂時代的苦悶感受。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