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傷逝評論賞析

傷逝評論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2-27 12:15:06

㈠ 魯迅作品《傷逝》賞析

這是魯迅先生唯一的一篇以愛情為題材的小說,小說副標題為:涓生手記
小說專講述的是屬子君(女主人公)沖出封建家庭和涓生(男主人公)自由戀愛並同居。但由於經濟原因他們分開了。子君回到了封建家庭,最終抑鬱而死。涓生知道後後悔、憤恨,最後也墮落成為小人

㈡ 《傷逝》精彩片段賞析

魯迅 傷逝
《傷逝》是一篇抒情體小說,它採用手記的形式,來寫主人公涓生和子君的愛情悲劇故事。這故事沒有放開筆墨寫他們的熱烈相愛、爭取自由的斗爭,而是用倒敘的手法,由涓生來追述和總結過去,大力壓縮同居前的熱戀與抗爭的激揚文字,著重鋪寫同居後的不幸遭遇和愛情破裂的過程,使整個故事情節的進行和人物的描述,都滲透著「悔恨和悲哀」的感情色彩。涓生和子君是「五四」時期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知識分子。他們在個性解放、平等自由等資產階級民主主議思想的影響下,勇敢地反對封建禮教的束縛,爭取個人的婚姻自由。在他們的堅決斗爭下,終於沖破重重阻力,創立了「滿懷希望的小小家庭」。但是這場自由婚姻的勝利,卻成了他們愛情悲劇的開始。他們同居以後的「幸福生活」,很快就被殘酷的現實生活所代替。他們不僅分離,而且從什麼地方來又回到什麼地方去了。子君不得不回到已經與之決裂的家庭,不久便在「無愛的人間死去了」,涓生也回到了同居以前借居的會館,負著巨大的悔恨和悲哀,雖然也在努力尋求新的生路,但是囿於他的思想,也只是孤獨地掙扎著。
涓生和子君愛情悲劇的思想意義在於,從反面告訴我們:追求愛情婚姻自由,真正實現個性解放,必須同改造社會的斗爭結合起來,才有出路。也就是說,造成這個悲劇的原因有兩方面:當時社會現實的客觀原因和涓生、子君思想上主觀原因。造成涓生和子君愛情悲百的客觀原因。在客觀上,他們背叛封建禮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行為,既不容於家庭,也不容於社會。涓生在百無聊賴中等待子君就曾「我便要取了帽子去看她,然而她的胞叔就曾當面罵過我。」可以想見封建家庭禮教的代表子君的「胞叔」對「愛情自由」、「婚姻自主」是多麼殘酷。

http://..com/question/7352266.html?si=1

㈢ 傷逝怎樣賞析

傷逝》的藝術特色:

小說採取「手記」的方式,用詩一樣的語言抒寫了涓生的心境,寓批判於事實的縷述。有追憶中的內心獨白與傾訴,也有回想里的細節點綴與刻畫,具有濃郁的抒情色彩與精湛的白描技法。

小說的敘事、議論、寫景都有濃郁的抒情色彩。小說大體上是按照會館]吉照胡同、會館這樣回顧式結構進行描述的,在具體事件回顧中,作者沒有按照事件的時間順序。而是根裾主人公的情感,有祥有略,跳越式的追述。

首先,在敘述中抒情

如:子君死後 ,涓生又回到會館,回憶一年前與子君相戀時的情景,是用敘述的語言抒發他們相戀的情感:「在一年前,在寂靜和空虛中並不是這樣,常常含著期待,期待子君的到來」、「一聽到皮鞋的高底尖觸著磚路的清響,是怎樣地使我驟然生動起來呵!」「然而現在呢,只有寂靜和空虛依舊,子君卻決不再來了,而且永遠,永遠地!......」

其次,也通過議論直抒胸臆

小說結尾段:「我願意真有所謂鬼魂,真有所謂地獄,那麼,即使在孽風怒吼中,我也將尋覓子君,當面說出我的悔恨和悲哀,祈求她的饒恕;否則,地獄的毒焰將圍饒我,猛烈地燒盡我的悔恨和悲哀。」
這是表達了涓生追悔莫及的悔恨和悲哀的心情。

再次,作者也藉助景物描寫抒情

作者寫道:一年前兩人相戀時,子君就帶著窗外的半枯的槐樹的新葉來,使我看見,還有掛在鐵式的老幹上的一房一房紫白的藤花。一年後,依然是這樣的破屋,這樣的板床,這樣的半枯的槐樹和紫藤,但那時使我希望、歡欣、愛、生活的,卻全都逝去了。
作者寫出了人去樓空的空虛與寂莫。

㈣ 賞析文章《傷逝》題目怎麼取

《傷逝》是現代文學家魯迅於1925年創作的,是魯迅唯一的以青年男女戀愛婚姻為題材小說。
《傷逝》不同於當時流行歌頌戀愛至上的作品,也不同於傳統名著中以死殉情的悲劇。魯迅用小說形式,把婦女婚姻和青年知識分子的問題跟整個社會制度和經濟制度的變革聯系起來,以啟示廣大青年拜託個性解放和個人束縛,探索新的路。
《傷逝》以主人公涓生哀婉悲憤的內心獨白的方式,講述了他和子君沖破封建勢力的重重阻礙,追求婚姻自主建立起了一個溫馨的家庭,但不久愛情歸於失敗,最終以一「傷」一「逝」結局。
《傷逝》中的女主人公子君是一個接受了「五四」時期個性解放的新女性。她追求戀愛自由,婚姻自主,反對反對封建勢力對她戀愛,婚姻的干涉,束縛。因此,她庄嚴的對涓生宣稱「我是我自己的,他們誰也沒有干涉我的權利!」。
並不惜和封建舊家庭鬧翻,好不理會「老東西」,「小東西」和路人的譏笑,坦然如無人之境,和涓生自由戀愛並組成了一個小家庭。可是當她得到娟生的愛情之後,就以為找到了幸福,達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標。於是,不再讀書,不再思想,甚至連過去戀愛時,「偶有議論的沖突和意思的誤會也沒有了。」
而安於小家庭主婦的角色,樂於做飯,喂雞,喂狗,把小家庭生活作為其人生的全部意義,甚至為了油雞與房東太太明爭暗鬥,性格也變得怯弱,昔日的勇敢無畏更是盪然無存,從而變得平庸起來,這使涓生不滿,憤怒,進而絕望於愛情。很明顯,子君雖然接受了新思想,但是她還未拖盡舊思想的束縛。從本質上說,就是從一個牢籠沖進另一個牢籠,並未取得真正意義上的解放。
而男主人公涓生是「五四」新思潮影響下的具有民主主義思想的新青年。他跟子君談家庭專制,談打破舊習慣,談論詩集。他大膽的向子君求愛,愛得熱烈純真。同居以後,涓生不滿於子君的碌碌無為,他清醒地感悟「愛情必須時時更新 ,生長, 創造 」,並認為「安寧和幸福是要凝固的。」
待到失業來襲,家庭生活難以為繼,他很快的認識到「人必須活著,愛才有所附麗。」他並未沉溺於愛情和家庭的小圈子,而是向周圍的大社會尋求生計,於是發奮地寫小說,譯書。這是涓生思想比子君更為開闊的表現。
但他感到子君「捶著自己衣角」,致使他難以擺脫眼前的困境,遠走高飛尋找新生路。一個止步不前,一個不斷前進, 導致涓生對子君說出 「我不愛你了」的話 ,導致了二人的愛情破裂和分離,最後子君抑鬱而終
小說通過對涓生和子君的愛情,婚姻及其悲劇的描寫,探索了婦女解放的道路問題和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人生追求問題;揭示了離開了社會改革,婦女追求個人自由幸福是很難實現的這一道路;形象地指出只有認識現實,拋掉幻想,才能在嚴酷的現實中站穩腳跟。
同時,《傷逝》也揭示了涓生和子君愛情悲劇產生的原因,社會的壓迫是其社會原因,更重要的是涓生和子君的個性解放思想不夠徹底是造成其悲劇的原因。

㈤ 傷逝 台靜農賞析

傷逝一文,通過對於慕陵、大千以及作者的交往的描述,體現出作者與二人相互了解志趣相投的深厚友誼,和對這二人深深的懷念。(原創)

㈥ 魯迅《傷逝》中子君和涓生的人物形象分析

子君是一個接受了「五四」時期個性解放思想的新女性。她追求戀愛自由、婚姻自主,反對封建勢力對她戀愛、婚姻的干涉、束縛。

因而,庄嚴地對涓生宣稱:「我是我自己的,他們誰也沒有干涉我的權利!」並不惜和封建舊家庭鬧翻,毫不理會「老東西」、「小東西」和路人的譏笑、猥褻和輕蔑的眼光,「坦然如入無人之境」,和涓生自由戀愛並建立起小家庭。

涓生是「五四」新思潮影響下具有某種民主主義思想的知識青年。他跟子君「談家庭專制,談打破舊習慣,談男女平等,談易卜生,談泰戈爾,談雪萊」,成了子君思想的啟蒙者。他大膽地向子君求愛,而且愛得熱烈純真。為了愛情,當街上的行人投以譏笑、輕蔑的眼光,他即刻提起「驕傲和反抗」來支持,並且還跟朋友絕了交。

這樣的時代強音,並付諸了果敢的行動。但是他們的愛情最終以悲劇結局。原因如下,一,封建勢力的強大,五四時期雖然出現了新思想新文化,封建思想意識並不是即刻就被一掃而盡的,它仍然在各個方面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

(6)傷逝評論賞析擴展閱讀:

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他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

小說通過涓生、子君始以爭取個性解放婚姻自主終卻落到悲劇結局的描寫,反映了個人和社會的沖突:離開整個社會的解放,個性的解放和婚姻自主是無法實現的。

小說語言優美凝煉,富有詩的情韻;開頭結尾部分有些語句的故意重復,不僅在結構上起著貫通前後的作用,而且有物是人非之感,加強了抒情氣氛,有助於主題的表達;有些句子寫得委婉含蓄,寓意深刻,發人深思,深化了主題

「五四」時期,訴說婚姻不自由的痛苦,是許多青年的公意,爭取戀愛婚姻自由已成為當時個性解放思想的重要內容。因此,20世紀20年代的小說創作,描寫男女戀愛的佔了全數的百分之九十八,其中最多的是寫婚姻不自由。魯迅對個性解放的反封建意義,是予以充分肯定的,但同時也敏銳地發現隱藏在戀愛婚姻自由背後的危機。

詩歌《傷逝》的賞析

這篇詩歌全篇充滿沉重的迷茫與沒有人可以相依相知的悲痛,將整個天空擬人化,夜空回為眼答,流星為淚,北極星為伴,擬物描寫為將南極冰川形容成無邊的細雨。曾經傷痛的誓言可看為全詩點睛之筆,將整處悲傷的緣由一語道出。如果是本人創作的話,建議還是多些裝飾性詞彙,這樣才能將整首詩的美感體現出來。 追問: 能不能再多從 借景抒情 這方面分析下,謝謝 回答: 借著夜空的飄渺,寫出心中的迷茫;借著黑夜寫出信中說不出的悲痛;借用流星寫出淚珠下落時的急促。縱使 繁星 無數,卻沒有一顆心可以理解「我」此時此刻的悲痛傷感。 遠出的 北極星 在散發著悲光,連 南極 的 冰川 都感覺到了我的悲傷,融化成'我"心裡的大雨. 曾經的過往,都想要忘記……

㈧ 鑒賞魯迅《傷逝》

究其失敗的原因,主要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來探討:首先,魯迅創作《傷逝》時的背景早已決定了涓生和子君之間愛情的悲劇。其次,他們生活在那沉滯的社會里,那沉滯的社會很自然地毀去了他們愛情的綠洲;再者,魯迅自身的的情感經歷影響著《傷逝》中涓生和子君之間愛情的悲劇性結局。另外,他們自身的性格的弱點也決定了悲劇的必然;最後,經濟上的困頓讓涓生和子君的愛情最終走上了絕路。要想得到真正的愛情自由,只有徹底地解決這些問題!但無可否認,涓生和子君都是當時覺醒的知識分子!
子君的人物形象分析:
子君和涓生都是在五四新思潮影響下成長起來的具有資產階極民主主義思想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他們有個性解放,男女平等,戀愛和婚姻自主的新思想。作者充分地肯定了子君英勇無畏的反抗精神。為了爭取戀愛和婚姻自由,敢於同舊勢力進行較量,勇敢地背叛封建禮教和封建專制家庭,高傲地宣稱:我是我自己的,他們誰也沒有干涉我的權力。這是子君反封建專制的戰斗宣言。她和涓生同居,表現了她對封建道德和封建婚姻制度的勇敢的反抗。作者也批評了子君軟弱、妥協和思想的停滯不前,當他們建立起小家庭以後又沉浸在凝固的安寧與幸福里,忘記了人生的全盤要義,把精力頃注到家務里及恭順地侍奉丈夫,表現出舊式婦女賢妻良母式的,失去了奮飛的能力和勇氣,變得平庸短淺,由一個勇敢無畏的新時代的女性變成庸庸祿祿的家庭奴隸。由於她性格的軟弱,最後不得不回到她曾經背叛的舊家庭里去,走進了連墓碑也沒有的墳墓。作者也寫出了她純撲善良的性格,她為了愛情,不計較涓生是個門第卑微的窮青年,當離開涓生的時侯,沒有留下字條,卻默默地把僅有的生活用品留給涓生,這里有關心,有惋惜,有對愛情的最後留戀,表現出子君純撲和善良的品性。

㈨ 傷逝賞析

魯迅 傷逝
《傷逝》是一篇抒情體小說,它採用手記的形式,來寫主人公涓生和子君的愛情悲劇故事。這故事沒有放開筆墨寫他們的熱烈相愛、爭取自由的斗爭,而是用倒敘的手法,由涓生來追述和總結過去,大力壓縮同居前的熱戀與抗爭的激揚文字,著重鋪寫同居後的不幸遭遇和愛情破裂的過程,使整個故事情節的進行和人物的描述,都滲透著「悔恨和悲哀」的感情色彩。涓生和子君是「五四」時期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知識分子。他們在個性解放、平等自由等資產階級民主主議思想的影響下,勇敢地反對封建禮教的束縛,爭取個人的婚姻自由。在他們的堅決斗爭下,終於沖破重重阻力,創立了「滿懷希望的小小家庭」。但是這場自由婚姻的勝利,卻成了他們愛情悲劇的開始。他們同居以後的「幸福生活」,很快就被殘酷的現實生活所代替。他們不僅分離,而且從什麼地方來又回到什麼地方去了。子君不得不回到已經與之決裂的家庭,不久便在「無愛的人間死去了」,涓生也回到了同居以前借居的會館,負著巨大的悔恨和悲哀,雖然也在努力尋求新的生路,但是囿於他的思想,也只是孤獨地掙扎著。
涓生和子君愛情悲劇的思想意義在於,從反面告訴我們:追求愛情婚姻自由,真正實現個性解放,必須同改造社會的斗爭結合起來,才有出路。也就是說,造成這個悲劇的原因有兩方面:當時社會現實的客觀原因和涓生、子君思想上主觀原因。造成涓生和子君愛情悲百的客觀原因。在客觀上,他們背叛封建禮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行為,既不容於家庭,也不容於社會。涓生在百無聊賴中等待子君就曾「我便要取了帽子去看她,然而她的胞叔就曾當面罵過我。」可以想見封建家庭禮教的代表子君的「胞叔」對「愛情自由」、「婚姻自主」是多麼殘酷。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