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賞析錯誤鄭愁予

賞析錯誤鄭愁予

發布時間: 2021-02-27 01:03:03

① 《錯誤》 鄭愁予 賞析 200字左右

錯誤
鄭愁予

我打江南走過
那等在季節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

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項,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我達達的馬蹄聲是美麗的錯誤
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鄭愁予,本名鄭文韜,祖籍河北,1933年出生於山東濟南。童年隨父親輾轉大江南北。抗戰勝利後到北京,曾就讀於崇德中學。1949年隨家人去台灣。1958年大學畢業後,曾在基隆港務局任職多年。1968年赴美,在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班進修研究,獲藝術碩士學位。現旅居美國,任耶魯大學東亞文學系教授。
鄭愁予其人其詩都給人一種神秘感。他本人是一個運動健將,但詩中表現的卻是一個多情書生;他有著極深的文學修養,但他卻畢業於法商學院;他身為現代派的主要干將,但他的詩卻處處流淌著古典韻味;他的詩婉約猶如李商隱,但豪放起來酷似李白。
鄭愁予比較有名的詩作,比如《錯誤》《水手刀》等,大多都是以旅人為抒情主人公的。因此他被稱為「浪子詩人」。對此,鄭愁予不以為然,他說:「因為我從小是在抗戰中長大,所以我接觸到中國的苦難,人民流浪不安的生活,我把這些寫進詩里,有些人便叫我『浪子』。其實影響我童年的和青年時代的,更多的是傳統的仁俠精神。」仁俠也好,浪子也罷,總而言之,「不是常常回家的那種人。」也許正是仁俠精神和浪子情懷的結合,才使鄭愁予的詩有如此動人的藝術魅力。

這個九行小詩共分三節。
第一節的兩句詩寫「我」騎馬在江南趕路,自然而然的想起那位還在這里苦等的「佳人」。「蓮花的開落」是個變化著的意象,它在詩中有兩層意思:一是暗示「我」與她分別的時間之長,一是說她的容顏在等待中憔悴。
第二節五行詩全寫「我」對她的想像:時節雖是陽春,但由於「我」仍未歸來,所以她絲毫也未感覺到柳絮飄飛的春意。她的心寂寞猶如小城的傍晚,惆悵猶如緊掩的窗扉。這幾行詩不禁讓我們想起宋代柳永的《八聲甘州》:「想佳人、妝樓 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由此也可見出鄭詩的古典韻味。
第三節寫「我」從想像中回到現實,我從她的身邊路過,她也許能隱約聽到這「達達的馬蹄聲」但「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美麗的錯誤」是全詩最讓人激賞的字眼,與她越來越近確實是美麗的,但不能相見無疑是一個錯誤,詩人把兩個相互矛盾的片語合在一起,真可謂妙筆生花。全詩情意纏綿,格調凄婉,含蓄蘊籍,韻味悠長。
這首詩在台灣被譽為「現代抒情詩的絕唱」,「愁予風」之所以能長盛不衰,與這首詩有很大的關系。

② 鄭愁予《錯誤》賞析

詩中的錯誤指的是深閨中的女子錯誤的把我當成了她等待的那個人,之所以說是美麗的錯誤,是因為這個錯誤的想法讓女子至少那一剎那開心了,以為等到了她要等的人

③ 錯誤 鄭愁予 賞析

鑒賞:

《錯誤》這首詩,以一連串具有傳統意味和江南風情的意象,將豪放曠達的氣質和欲語還休的情韻融為一體,營造出和諧、完整的藝術境界。雖然詩中寫了思婦和浪子,但與傳統的閨怨詩相比,表現出了較強的歷史感和時空感。

《錯誤》最大的特點是敘事、畫面的象徵化以及對照手法的結合運用。從第一節開始,在一個敘事的語境中, 季節、容顏、蓮花就共同型塑出這些詞語的象徵意味。

第一節兩句,以第一人稱「我」寫遊子走過江南,「那等在季節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詩中,「容顏」顯然借指某個人,至於這個人的性別,在語言文化的規約下很自然會將其認同為「女性」。

前半句中「等」和「季節」賦予了「容顏」以敘事內容和時間限度;後半句是對「容顏如花」這個套板化譬喻的推進和激活,詩人不再甘於用靜止的喻體去比附靜止的本體,喻體被轉化為兩種動作狀態——開、落。所以,這個句子就是詩人對一個具有情節性、動作性和時間性的故事的切片和象徵。

詩歌藝術的角度看,這句詩十四字卻包含著如此豐富的內容,它對「容顏」這個中心詞的前後修飾,使簡單的借代獲得了微妙的情景性和獨特的心理內涵;它又採用了將敘事情景象徵化的方式,使詩歌言簡意豐,富於詩性的密度。

出處:出自中國台灣當代詩人鄭愁予的《錯誤》。

(3)賞析錯誤鄭愁予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鄭愁予,原名鄭文韜,祖籍河北寧河,1933年出生於山東濟南,在北平長大,抗戰期間隨母親轉徙內地各處避難,途中由母親教讀古詩詞。

15歲開始創作新詩。鄭愁予在1949年與家人遷往台灣,初到時正趕上現代派詩社和詩刊開始創辦,成為了現代派詩人中的重要一員。在中興大學畢業後,在台灣出版第一本詩集《夢土上》,早期詩作多為關懷社會的詩。

《錯誤》是鄭愁予自述該詩源自童年的逃難經歷,他小學時,抗戰就全面爆發開始了,父親從陸軍大學受訓後一畢業就被送到湖北抗戰前線,調去襄陽張自忠的部隊,他則跟隨著母親經歷過各種逃難,一路上看到很多傷兵。

1948年12月,他到江南的一個村落,那裡喚起了他童年時期逃難的記憶,有關炮車,有關戰馬的馬蹄聲,他把這些冒出的經歷藝術化,寫成了《錯誤》。這首詩的主角就是以鄭愁予母親為原型的。

④ 鄭愁予錯誤賞析

這是一首好詩

⑤ 鄭愁予《錯誤》的賞析

我打江南走過

那等在季節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

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
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音不響,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
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錯誤》這首詩共九行,九十四個字,全篇幅不長,但所表現的藝術技巧不僅被人稱道,更被人在口頭上傳誦。從結構上看,隱含著縱橫兩條線索。明顯可見的縱線是自大景到小景,層次分明。開頭兩句先以廣闊的江南為背景,再將鏡頭推移到小城,然後到街道、帷幕、窗扉,最後落在馬蹄上及打破前面一片寂靜的馬蹄聲。這種寫法與柳宗元《江雪》中從"千山鳥飛絕"的大景,最後落墨在漁翁獨釣江心的小景上的空間處理,頗有相似之處,將詩情層層推向高潮。從橫線來看,開頭兩句應該是結尾,正是因為"我"從江南走至女子的處所也不進去,女子期盼的"容顏如蓮花開落",等待的熾情變成了心灰意冷。最後兩句本應該是"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所以"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在這里詩人用了一個小倒裝句。這樣的安排,造成了結構上的參差錯落,因而更顯得詩意盎然,在不協調中閃發出光彩。這首詩另一動人之處是其語言之美,特別是"美麗的錯誤"數 字。這句話原本就是矛盾的,"達達的馬蹄"敲響了女子希望重逢的心靈深處,因而美麗。不過,這馬蹄聲僅僅從前面路過,並不為她的企盼而停駐,因而是個錯誤。這一起一伏,前後情景的逆轉,產生了高度的戲劇性,更形成了清勁跌宕之勢。若與此詩的中國性聯想,又似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所表現的意境。 同時,鄭愁予在詩中還運用了中國傳統古典詩歌的意象,如"蓮花"、"柳絮"、"馬蹄"、"春幃",特別是"東風"這一意象取李商隱《無題》中"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之意,再再表現了鄭愁予中國性的最根本的所在。楊牧在《鄭愁予傳奇》的長篇文章說:"鄭愁予是中國的中國詩人,用良好的中國文字寫作,形象准確,聲籟華美,而且絕對地現代的",強調了鄭愁予詩歌語言的中國化,從而體現了中國的思想與情感。文字純凈是這首詩的另一個優點。鄭愁予在談論寫詩技巧時,說:"寫詩要忠誠,對自己誠,而不是唬唬人的,如果寫的東西連自己都不確定,那就是不忠實。"因而鄭愁予的《錯誤》強調純凈利落,清新輕靈,不在文字上玩弄游戲,或堆砌詞藻,竭力以最忠實的文字展示詩人最忠實的感情。這是一首真實、真情的詩。《錯誤》至今仍能打動無數讀者的心弦,我想最重要的因素不在於以詞藻取勝,而是以它內在的情感感動人。這種情感不偽裝、不雕飾,在詩中使情景和諧一致,產生了意味不盡的藝術感染力。

⑥ 鄭愁予的《錯誤》及其賞析

《錯誤》
我打江南走過
那等在季節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
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響.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我達達的馬蹄聲是美麗的錯誤
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賞析

這個九行小詩共分三節。
第一節的兩句詩寫「我」騎馬在江南趕路,自然而然的想起那位還在這里苦等的「佳人」。「蓮花的開落」是個變化著的意象,它在詩中有兩層意思:一是暗示「我」與她分別的時間之長,一是說她的容顏在等待中憔悴。
第二節五行詩全寫「我」對她的想像:時節雖是陽春,但由於「我」仍未歸來,所以她絲毫也未感覺到柳絮飄飛的春意。她的心寂寞猶如小城的傍晚,惆悵猶如緊掩的窗扉。這幾行詩不禁讓我們想起宋代柳永的《八聲甘州》:「想佳人、妝樓 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由此也可見出鄭詩的古典韻味。
第三節寫「我」從想像中回到現實,我從她的身邊路過,她也許能隱約聽到這「達達的馬蹄聲」但「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美麗的錯誤」是全詩最讓人激賞的字眼,與她越來越近確實是美麗的,但不能相見無疑是一個錯誤,詩人把兩個相互矛盾的片語合在一起,真可謂妙筆生花。全詩情意纏綿,格調凄婉,含蓄蘊籍,韻味悠長。
這首詩在台灣被譽為「現代抒情詩的絕唱」,「愁予風」之所以能長盛不衰,與這首詩有很大的關系。

⑦ 鄭愁予的《錯誤》賞析

鄭愁予的《錯誤》這首小詩,輕巧清雋,是一首至今仍膾炙人口的佳作。如果說,鄭愁予的作品最能引起共鳴、最能打動人心靈深處的地方,莫過於美與情,那麼《錯誤》這首詩可謂其中的佼佼 者,為詩人奠定了他在台灣詩壇上不可忽視的地位和影響。

初看這首詩時,最先感受到的便是它的中國性。這是一首絕對的中國詩,是一首屬於中國人的詩,講著一個永恆、美麗的中國的故事。因此,這首詩的外殼雖標榜著學習西方技巧的現代派,但它所傳達出的更深一層的中國傳統意識是不可置疑的。錯誤》一詩,承受的可說是中國古代宮怨和閨怨一類詩歌的傳統。詩中主人公"我"騎著馬周遊江南,留下了獨守空閨的女子,日以繼夜地等待著、盼望著情人"我"的歸來。然而女子痴痴的深情卻換來了漫長又百般無聊的等待。所以,她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沒有"東風"為她傳遞消息,沒有滿天飛舞的春天的"柳絮";所以她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時刻留意著青石道上的"跫音",甚至連帷幕也不揭開,去看看窗外花團錦簇的春景。劉禹錫《春詞》中"新妝宜面下朱樓,深鎖春光一院愁"與上述所詠的怨情似有異曲同工之妙,含蓄不露,又悠長深遠。終於"我"回來了,達達的馬蹄聲對她而言是美麗的,因為日盼夜盼的心上人歸來了,但轉瞬間,這無限的喜悅變成了無限的失望。因為"我"只不過是過路罷了,而不是"歸人"。這"美麗的錯誤"捉弄了她,就好像上天捉弄了她一樣。或許,有些人會把詩中的"我"理解為浪子無家可歸的悲哀,而這種理解是未嘗不可的。處在那個動盪時代的台灣人的心態是一——種漂泊,等待著一天能夠有個定位,他們在台灣島上僅是一個過客,想著有一天能回到故鄉,與親人團聚。然而,由於政治緣故,他們的願望不能實現,因而產生出失落惆悵之感。不過,如果嘗試把鄭愁予的其他詩作與《錯誤》相對比的話,不難找出有力的旁證。如鄭愁予《情婦》中"我想,寂寥與等待,對婦人是好的"和 "因我不是常常回家大那種人"兩行,皆表現出女子深守閨中,等待主人公歸來的主題。另一首詩《窗外的女奴》中"我是南面的神,裸著的臂用紗樣的黑夜纏繞。於是,垂在腕上的星星是我的女奴" 亦透露了女子在冷清寂寞的悠長歲月中,空等著男子歸來的凄涼心境。

《錯誤》這首詩共九行,九十四個字,全篇幅不長,但所表現的藝術技巧不僅被人稱道,更被人在口頭上傳誦。從結構上看,隱含著縱橫兩條線索。明顯可見的縱線是自大景到小景,層次分明。開頭兩句先以廣闊的江南為背景,再將鏡頭推移到小城,然後到街道、帷幕、窗扉,最後落在馬蹄上及打破前面一片寂靜的馬蹄聲。這種寫法與柳宗元《江雪》中從"千山鳥飛絕"的大景,最後落墨在漁翁獨釣江心的小景上的空間處理,頗有相似之處,將詩情層層推向高潮。從橫線來看,開頭兩句應該是結尾,正是因為"我"從江南走至女子的處所也不進去,女子期盼的"容顏如蓮花開落",等待的熾情變成了心灰意冷。最後兩句本應該是"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所以"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在這里詩人用了一個小倒裝句。這樣的安排,造成了結構上的參差錯落,因而更顯得詩意盎然,在不協調中閃發出光彩。這首詩另一動人之處是其語言之美,特別是"美麗的錯誤"數 字。這句話原本就是矛盾的,"達達的馬蹄"敲響了女子希望重逢的心靈深處,因而美麗。不過,這馬蹄聲僅僅從前面路過,並不為她的企盼而停駐,因而是個錯誤。這一起一伏,前後情景的逆轉,產生了高度的戲劇性,更形成了清勁跌宕之勢。若與此詩的中國性聯想,又似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所表現的意境。 同時,鄭愁予在詩中還運用了中國傳統古典詩歌的意象,如"蓮花"、"柳絮"、"馬蹄"、"春幃",特別是"東風"這一意象取李商隱《無題》中"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之意,再再表現了鄭愁予中國性的最根本的所在。楊牧在《鄭愁予傳奇》的長篇文章說:"鄭愁予是中國的中國詩人,用良好的中國文字寫作,形象准確,聲籟華美,而且絕對地現代的",強調了鄭愁予詩歌語言的中國化,從而體現了中國的思想與情感。文字純凈是這首詩的另一個優點。鄭愁予在談論寫詩技巧時,說:"寫詩要忠誠,對自己誠,而不是唬唬人的,如果寫的東西連自己都不確定,那就是不忠實。"因而鄭愁予的《錯誤》強調純凈利落,清新輕靈,不在文字上玩弄游戲,或堆砌詞藻,竭力以最忠實的文字展示詩人最忠實的感情。這是一首真實、真情的詩。《錯誤》至今仍能打動無數讀者的心弦,我想最重要的因素不在於以詞藻取勝,而是以它內在的情感感動人。這種情感不偽裝、不雕飾,在詩中使情景和諧一致,產生了意味不盡的藝術感染力。

⑧ 鄭愁予的錯誤賞析

《錯誤》賞析

鄭愁予的《錯誤》這首小詩,輕巧清雋,是一首至今仍膾炙人 口的佳作。如果說,鄭愁予的作品最能引起共鳴、最能打動人心靈 深處的地方,莫過於美與情,那麼《錯誤》這首詩可謂其中的佼佼 者,為詩人奠定了他在台灣詩壇上不可忽視的地位和影響。 初看這首詩時,最先感受到的便是它的中國性。這是一首絕對 的中國詩,是一首屬於中國人的詩,講著一個永恆、美麗的中國的 故事。因此,這首詩的外殼雖標榜著學習西方技巧的現代派,但它所傳達出的更深一層的中國傳統意識是不可置疑的。 《錯誤》一詩,承受的可說是中國古代宮怨和閨怨一類詩歌的 傳統。詩中主人公"我"騎著馬周遊江南,留下了獨守空閨的女子,日以繼夜地等待著、盼望著情人"我"的歸來。然而女子痴痴的深情卻換來了漫長又百般無聊的等待。所以,她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沒有"東風"為她傳遞消息,沒有滿天飛舞的春天的"柳絮";所以她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時刻留意著青石道上的"跫音",甚至連帷幕也不揭開,去看看窗外花團錦簇的春景。劉禹錫《春詞》中"新妝宜面 下朱樓,深鎖春光一院愁"與上述所詠的怨情似有異曲同工之妙,含蓄 不露,又悠長深遠。終於"我"回來了,達達的馬蹄聲對她而言是美麗的,因為日盼夜 盼的心上人歸來了,但轉瞬間,這無限的喜悅變成了 無限的失望。因為"我"只不過是過路罷了,而不是"歸人"。這"美麗的錯誤"捉弄了她,就好像上天捉弄了她一樣。 或許,有些人會把詩中的"我"理解為浪子無家可歸的悲哀, 而這種理解是未嘗不可的。處在那個動盪時代的台灣人的心態是一 種漂泊,等待著一天能夠有個定位,他們在台灣島上僅是一個過客,想著有一天能回到故鄉,與親人團聚。然而,由於政治緣故, 他們的願望不能實現,因而產生出失落惆悵之感。不過,如果嘗試 把鄭愁予的其他詩作與《錯誤》相對比的話,不難找出有力的旁 證。如鄭愁予《情婦》中"我想,寂寥與等待,對婦人是好的"和 "因我不是常常回家大那種人"兩行,皆表現出女子深守閨中,等 待主人公歸來的主題。另一首詩《窗外的女奴》中"我是南面的神, 裸著的臂用紗樣的黑夜纏繞。於是,垂在腕上的星星是我的女奴" 亦透露了女子在冷清寂寞的悠長歲月中,空等著男子歸來的凄涼心 境。 《錯誤》這首詩共九行,九十四個字,全篇幅不長,但所表現 的藝術技巧不僅被人稱道,更被人在口頭上傳誦。從結構上看,隱 含著縱橫兩條線索。明顯可見的縱線是自大景到小景,層次分明。開頭兩句先以廣闊的江南為背景,再將鏡頭推移到小城,然後到街 道、帷幕、窗扉,最後落在馬蹄上及打破前面一片寂靜的馬蹄聲。 這種寫法與柳宗元《江雪》中從"千山鳥飛絕"的大景,最後落墨在漁翁獨釣江心的小景上的空間處理,頗有相似之處,將詩情層層 推向高潮。從橫線來看,開頭兩句應該是結尾,正是因為"我"從江南走至女子的處所也不進去,女子期盼的"容顏如蓮花開落",等待的熾情變成了心灰意冷。最後兩句本應該是"我不是歸人,是 個過客",所以"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在這里詩人用了一個小倒裝句。這樣的安排,造成了結構上的參差錯落,因而更顯 得詩意盎然,在不協調中閃發出光彩。 這首詩另一動人之處是其語言之美,特別是"美麗的錯誤"數 字。這句話原本就是矛盾的,"達達的馬蹄"敲響了女子希望重逢 的心靈深處,因而美麗。不過,這馬蹄聲僅僅從前面路過,並不為 她的企盼而停駐,因而是個錯誤。這一起一伏,前後情景的逆轉, 產生了高度的戲劇性,更形成了清勁跌宕之勢。若與此詩的中國性 聯想,又似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所表現的意境。 同時,鄭愁予在詩中還運用了中國傳統古典詩歌的意象,如 "蓮花"、"柳絮"、"馬蹄"、"春幃",特別是"東風"這一意象取李商隱《無題》中"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之意,再再表現了鄭愁予中國性的最根本的所在。楊牧在《鄭愁予傳 奇》的長篇文章說:"鄭愁予是中國的中國詩人,用良好的中國文 字寫作,形象准確,聲籟華美,而且絕對地現代的",強調了鄭愁予詩歌語言的中國化,從而體現了中國的思想與情感。 文字純凈是這首詩的另一個優點。鄭愁予在談論寫詩技巧時,說:"寫詩要忠誠,對自己誠,而不是唬唬人的,如果寫的東西連 自己都不確定,那就是不忠實。"因而鄭愁予的《錯誤》強調純凈 利落,清新輕靈,不在文字上玩弄游戲,或堆砌詞藻,竭力以最忠 實的文字展示詩人最忠實的感情。這是一首真實、真情的詩。 《錯誤》至今仍能打動無數讀者的心弦,我想最重要的因素不 在於以詞藻取勝,而是以它內在的情感感動人。這種情感不偽裝、 不雕飾,在詩中使情景和諧一致,產生了意味不盡的藝術感染力。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