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賞析論文
⑴ 文章從哪幾個方面講述了唐三彩的故事
從外形似什麼等、顏色、質地,三方面。
⑵ 寫一篇1000字左右的小論文,談談你對陶瓷的認識。
陶瓷是中國古老的一種文化的傳承。在原始的時代,那麼中國就基本上版有一些比較簡陋的淘器了權。那個時候就可以用這些淘氣。裝一些水用來喝。雖然做的比較簡陋,但是已經有一定的雛形了。而隨著社會的進步,在奴隸社會,時候,淘器已經做的是非常好的了,已經形成了一個規模了。尤其是到封建社會以後,陶瓷的發展就是更加發達了。那時候中國已經擁有了幾大出名的陶瓷窯爐,官窯,汝窯等等。並且這些窯治的陶瓷製品到現在是非常出名的,並且價值是非常高的。並且陶瓷的本身裝飾也是非常多的,他通過上又彩繪等等,能夠把各種美麗的景色,新人物的心情或者說是一些故事的發展情節。一些自然界的花鳥蟲魚都可以栩栩如生的表現在整個陶瓷器上面。讓人看起來非常的賞心悅目。目前淘氣有藝術陶瓷,還有工業陶瓷。並且技術都是非常完善的了。
⑶ 關於《大唐三彩》的論文怎麼寫
是唐三彩么?
如果是,可以寫它的歷史,它與其他陶瓷的對比,在唐代的發展等。
側重歷史方面比較好
⑷ 唐三彩的藝術的特點
1、造型特點:
唐三彩的造型豐富多彩,一般可以分為生活用具、模型、人物、動物四大類,而其中尤以動物居多,這個可能和當時的時代背景有關。
2、釉色
唐三彩的另外一個特點就是釉色。作為一件器物上同時使用黃綠白三種釉色,這在唐代本來就是首創,但是匠人們又巧妙地運用施釉的方法,黃、綠、白三色,讓它交錯、間錯地使用,然後經過高溫燒制以後,釉色又澆融流溜形成獨特的流竄工藝,出窯以後,三彩就變成了很多的色彩,它有原色、有復色、有兼色,人們能夠看到的就是斑駁淋漓的多種彩色。
3、胎質
唐三彩胎質白中泛淺紅、淺黃色。胎土細、實,含有礦物雜質。由於大多從墓中出土,歷經千年時間,器物露胎處有風化現象;仿品多為瓷胎或以石膏為胎,胎質潔白、細膩,無風化現象。雜質少,叩之聲音響亮,上手手感較重。
(4)唐三彩賞析論文擴展閱讀:
造成有這些特點的原因:
1、工藝
唐三彩是一種低溫鉛釉陶器,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屬氧化物,經過焙燒,便形成淺黃、赭黃、淺綠、深綠、天藍、褐紅、茄紫等多種色彩,但多以黃、白、綠三色為主。它主要是陶坯上塗上的彩釉,在烘製過程中發生化學變化,色釉濃淡變化、互相浸潤、斑駁淋漓、色彩自然協調,花紋流暢。
唐三彩製作工藝復雜,以經過精細加工的高嶺土作為坯體,用含銅、鐵、鈷、錳、金等礦物作為釉料的著色劑,並在釉中加入適量的煉鉛熔渣和鉛灰作為助劑。先將素坯入窯焙燒,陶坯燒成後,再上釉彩,再次入窯燒至800℃左右而成。
2、時代背景
唐代是有其文化淵源的。首先,成熟的陶瓷技術是唐三彩誕生的物質基礎;唐代盛極一時的厚葬之風是促成其誕生的直接導向;唐代各個領域的歷史文化是孕育其最好的藝術養料。
⑸ 文章從哪幾方面講述唐三彩的故事
1唐三彩是中來國唐代的藝術源精華,充分顯示了盛唐時期的精神面貌和藝術水平,也是中國藝術品的精髓所在,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和鮮明的民族特色。
2唐三彩是中國陶文化發展到高級階段的產物,它所需原料和技術並不復雜昂貴,但達到的藝術效果和產生的文化價值之高,卻與投入之低不成比例。可以說,唐三彩是把中國陶文化的全部潛能、優勢都充分展現出來,是中國陶文化經過漫長歲月的發展,所積累的經驗與技術、藝術感受與文化底蘊的光輝結晶,並且在特定的文化大環境和時代氛圍中得到升華。
3唐三彩在國際市場上創下的天價,超過一切原料比它貴得多、年代久遠得多和技術復雜得多的中國文物,說明它的價值在1000年後得到世界的高度尊崇與認可。
⑹ 隋唐文化2000字論文
隋唐五代時期是我國古代文明史上一個發展的高峰時期,我國的封建社會在這一時期達到了鼎盛。政治經濟文化的高度發達、民族大融合的深入發展以及國際交流的廣泛開展使社會文化生活極大地豐富起來,樂舞文化在當時成為盛極一時的主要社會娛樂形式,這種文化不僅在宮廷極度奢華繁復,而且在民間也是遍地開花,雅俗共賞,成就了中華文化藝術發展史上不可磨滅的璀璨奇葩。
隋唐五代時期的樂舞文化最顯著的特色就是她的多樣性,據《新唐書》卷二十二載,周、隋以來,「歌舞雜有四方之樂。至唐,東夷樂有高麗、百濟;北狄有、鮮卑、吐谷渾、部稽;南蠻有扶南;天竺、南詔、驃國;西戎有高昌、龜茲、疏勒、康國、安國。凡十四國之樂,而八國之伎列於十部樂」/。可見,正是四方之樂的大規模傳入和她們與中原樂舞的融合才形成了唐代樂舞的繁榮景象。
隋唐五代時期的樂舞文化的特色還表現在他的普遍性,雖然這些樂舞形式多來自於少數民族和民間藝人,但是,如果沒有統治者的極力推動和精心研究,她是不可能達到如此之高的藝術境界的。據史料記載,一代暴君隋煬帝雖然治國無方,但在樂舞文化上卻是頗有造詣,精通音律,擅長歌舞。一代聖祖唐太宗也在融會各民族樂舞文化的基礎上編創了宏大的唐代大型樂舞《秦王破陣曲》,而名曲《霓裳羽衣》也是唐代宮廷統治者編創的傳世佳作,在唐代的宮廷舞台上,無論是唐明皇、武則天還是揚貴妃都是精通樂舞的高手,在當時的王室和貴族階層,樂舞文化已經成了必修課。在統治者的極力推崇下,隋唐五代的樂舞文化蓬勃的發展起來,這種樂舞文化萌生於少數民族地區和中原的民間,又經過宮廷樂舞藝術家的提煉發展,重新傳入民間,形成了博大的樂舞文化寶庫。
隋唐五代時期的樂舞文化對周邊地區其他文化形式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隋唐五代時期,樂舞文化不僅作為宮廷和民間的娛樂活動,還廣泛深入地參與了各民族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日本韓國派遣的譴唐使都曾專門學習過中國的樂舞文化,並在本國傳播發展。而樂舞文化對其他藝術形式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他為雕刻繪畫藝術提供了新的鮮活的文藝素材,使當時的繪畫、雕刻藝術也變得更加的生動多彩,至今,我們還可以看到這些樂舞藝術被隋唐五代的各族藝術家以傳神的筆觸描繪勾勒在宣紙上、岩壁中、墓穴里,甚至輕薄柔軟的絹紗上。可以說樂舞文化帶動了整個隋唐五代時期文化藝術的大發展,為我國封建社會文化藝術的發展帶來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高潮。
總而言之:「盛唐之音的美名,其強大的推動力,離不開各民族文化藝術的匯入和演繹。在多民族文化兼收並蓄和多元發展的唐代,樂舞文化的形成離不開「胡夷樂舞」的藝術營養的澆灌。可以說唐代樂舞的興盛,是在一種互融互補、共生共榮的社會背景下形成的,如果沒有隋唐統治者的推崇與染指,沒有從宮廷到民間眾多樂舞藝人的繼承與創新,沒有「女為胡婦學胡妝,伎進胡音務胡樂…….胡音胡騎與胡裝,五十年來竟紛泊」①的審美時尚,沒有宏大的民族胸懷以及積極的學習精神和創新態度,不但沒有「盛唐之音」傳天下的美名,恐怕「胡戎之伎」也不會走入中原百姓家,為人們帶來新鮮的美感,推動社會藝術文化的新發展。
⑺ 有關唐三彩陶瓷論文1000字
直接發給我看下
⑻ 求關於瓷器的論文,3000字左右,急用!
我就是學習瓷器學的,呵呵。
瓷器的前身是原始青瓷,它是由陶器向瓷器過渡階段的產物。中國最早的原始青瓷,發現於山西夏縣東下馮龍山文化遺址中,距今約4200年。 器類有罐和缽。原始青瓷在中國分布較廣,黃河領域、長江中下游及南方地區都有發現。
中國真正的瓷器出現是在東漢時期(公元23-220年)。首先是在南方地區的浙江省開始出現的。浙江紹興上虞縣上浦小仙壇發現東漢晚期瓷窯址和青瓷等。瓷片質地細膩,釉面有光澤,胎釉結合緊密牢固。從顯微照相可見,青瓷殘片釉下已無殘留石英。這種釉無論在外貌上,或是顯微結構上,都已擺脫了原始青瓷的原始性。已符合真正的瓷器標准了。
東漢之後的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公元220-581年) 南方青瓷的生產,如浙江越窯等一直處於領先地位。在紹興、餘杭、吳興等地也都設有窯場,形成獨自的窯系。所謂窯系,是指某一著名窯場與附近或外省的一些窯場均生產某一種或幾種相同類型的產品,這些窯場就構成一個窯系,以主要和最有影響的窯場命名。浙江是中國最早形成窯系的地區,其原因可能與這里是中國瓷器的發源地、制瓷業特別發達有關。
越窯生產青瓷與黑瓷,到西晉晚期也生產青釉褐斑瓷,即在器物的主要部位加上褐色點彩,以打破青瓷的單色格調。
三國時越窯的產品胎質堅硬細膩,呈淺灰色;釉汁純凈,以淡青色為主,黃或青黃色少見;器型有碗、碟、罐、壺、洗、盆、缽、盒、盤、耳杯、香爐唾壺、虎子、水盂、泡菜壇等日用瓷。西晉時又出現了了扁壺、雞壺、燭台和辟邪等新產品。南朝時佛教盛行,瓷器上多以蓮瓣或蓮花作為裝飾。從三國到隋統一前的數百年中,以越窯為代表的瓷器生產有了長足的發展。它的品種繁多,式樣新穎,已深入到生活的各個領域。成為人們不可須臾離開的用具。
此外,在南方當時還有婺州窯、湘陰窯和豐城窯等著名窯址。
北方瓷器的出現要晚於南方,大致是從北魏晚期到隋(公元581-618年)統一前的近百年中發展起來的。北朝青瓷的器型有碗、盤、杯、罐、壺、瓶、盒等,多為日常用品,陳設品較少。蓮瓣罐是北朝典型產品。它有三系、四系、六系和方系、圓系、條系的區別,均從肩至腹堆塑成肥碩的蓮瓣,有六瓣或八瓣不等,底有圈足。最能代表北方青瓷生產水平的器物,是河北景縣封氏墓出土的4件蓮花尊。其體積最大的一件高約70厘米,口至肩部有三周貼花,飾飛天紋、寶相花紋、獸面紋和蟠龍紋。肩有六系,其下有六層堆塑上覆下仰蓮瓣紋。
北方瓷器生產雖晚於南方數百年,但它一旦掌握了青瓷生產之後,便迅速改進生產技術,提高工藝水平,並結合北方的人文特點,導致了白瓷的出現。白瓷是由青瓷發展而來的,兩者的區別僅在於胎、釉中含鐵量的不同。瓷土含鐵量少則胎呈白色,含鐵量多則胎色較暗,呈灰、淺灰或深灰色。就瓷器本身的發展而言,是從單釉瓷向彩瓷發展的,無論是褐綠彩、白地黑花、青花、釉里紅,還是鬥彩、五彩、粉彩或琺琅彩,都是以白色為襯托,來展現各種色彩的艷麗與美妙的。所以,白瓷的產生,對瓷器的發展有及深遠的影響,至唐代已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
北齊武平六年(公元575年)范粹墓出土的10件白瓷器,是目前已知時代最早的白瓷器,有碗、杯、三系罐、四系罐、長頸瓶等。
唐代(公元618-917年)南方的青瓷、北方的白瓷 、三彩瓷;以及湖南長沙窯的復彩瓷均有較大的發展。
其中,長沙窯的瓷器在亞非13個國家、73個地點都有出土,說明它的影響遍及國內外。從其產品中的胡人雕塑、椰棗、棕櫚紋樣及書寫阿拉伯文等方面來看,可能出現了專門為外銷而生產的瓷器。
宋代(公元960-1279年)在唐代的基礎之上,出現了「定、汝、官、哥、均」五大名窯並稱於世的現象。
元代(公元1279-1368年)是中國瓷器生產承前啟後的轉折時期,在很多方面都有創新和發展。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元帝國在江西景德鎮設立了「浮梁瓷局「,為景德鎮瓷業生產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並為其在明清兩代成為全國制瓷業中心和飲譽世界的「瓷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元代景德鎮在制瓷工藝上有了新的突破,最為突出的則是青花和釉里紅的燒制。
青花瓷一般指的是由鈷料作為呈色劑在胎上作畫,然後罩以透明釉、經高溫一次燒成,呈白地藍花的釉下彩瓷。青花瓷充分體現了中國的民族特色,它一經在景德鎮出現,就以極旺盛的生命力而迅速發展,成為生產的主流達數百年之久,並遠銷國內各地及亞、非諸國;釉里紅是用銅紅料作為呈色劑,在胎上繪以紋飾,在罩以透明釉,在高溫還原氣氛中燒成的呈釉下紅彩的瓷器。釉里紅的燒成難度大,成品率底,尤其是色純正者少。釉里紅呈色鮮艷,白地紅花引人矚目,極受人們的歡迎。
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兩代是中國瓷器生產最鼎盛時期,瓷器生產的數量和質量都達到了高峰。景德鎮作為「瓷都」的確立,使景德鎮窯統治明清兩代瓷壇長達數百年,直至今日。當時,各種顏色釉瓷和彩繪瓷是景德鎮制瓷水平的突出代表。
陶瓷之路與中外文化交流
進入漢代,著名的「絲綢之路」溝通了中外文化間的交流,中國逐漸被譽為「絲國」;進入中世紀後,伴隨著中國瓷器的外銷,中國又開始以「瓷國」享譽於世。從8世紀末開始,中國陶瓷開始向外輸出。經晚唐五代到宋初,達到了一個高潮。這一階段輸出的陶瓷品種有唐三彩、邢窯(包括定窯)白瓷、越窯青瓷、長沙窯彩繪瓷和橄欖釉青瓷(即廣東近海一帶的窯口生產的碗和作為儲藏容器的罐)。輸出的地區與國別有:東北亞的朝鮮與日本;東南亞的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南亞的斯里蘭卡、巴基斯坦和印度;西亞的伊朗、伊拉克、沙烏地阿拉伯、阿曼;北非的埃及;東非的肯亞和坦尚尼亞。此時海上交通路線主要有兩條,一是從揚州或明州(今寧波)經朝鮮或直達日本的航線;二是從廣州出發、到東南亞各國,或出馬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經斯里蘭卡、印度、巴基斯坦到波斯灣的航線。當時有些船隻繼續沿阿拉伯半島西航可達非洲。前述亞非各國中世紀遺跡出土晚唐五代宋初的瓷器,就是經過這兩條航線而運輸的。
宋元到明初是中國瓷輸出的第二個階段。這時向外國輸出的瓷器品種主要是龍泉青瓷,景德鎮青白瓷、青花瓷、釉里紅瓷、釉下黑彩瓷,吉州窯瓷,贛州窯瓷,福建、兩廣一些窯所產青瓷,建窯黑瓷,浙江金華鐵店窯仿鈞釉瓷,磁州窯瓷,定窯瓷,耀州窯瓷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前述朝鮮新安海底沉船經11次發掘,出土陶瓷器2萬余萬件,除極個別的為朝鮮瓷和日本瓷外,均屬中國所產,其中絕大多數已判明所屬窯口。宋元外銷瓷輸往的國家較前大為增加,有東北亞、東南亞的全部國家,南亞和西亞的大部分國家,非洲東海岸各國及內陸的辛巴威等國。宋、元、明初時期的航線,主要有航行到東北亞、東南亞諸國的航線及通往波斯灣等地的印度洋航線。這時期中國航海的成就主要表現在印度洋航線上。一是可從波斯灣沿海岸向西行進而到達紅海的吉達港,然後上岸陸行至麥加;也可以在蘇丹邊界的埃得哈布港上岸,馱行至尼羅河,再順河而下到福斯塔特(古開羅);還可以從紅海口越曼德海峽到東非諸國。二是開辟了從馬爾地夫馬累港直達非洲東海岸的橫渡印度洋的航線。
明代中晚期至清初的200餘年是中國瓷器外銷的黃金時期。輸出的瓷器主要是景德鎮青花瓷、彩瓷、廣東石灣瓷、福建德化白瓷和青花瓷、安溪青花瓷等。其中較精緻的外銷瓷多是國外定燒產品,其造型和裝飾圖案多屬西方色彩,還有些在紋飾中繪有家族、公司、團體、城市等圖案標志,稱為紋章瓷。這時期的外銷瓷數量很大,17世紀每年輸出約20萬件,18世紀最多時每年約達百萬件。輸出的國家有東亞的朝鮮半島和日本、東南亞及歐美諸國。運輸路線一條是從中國福建、廣東沿海港口西行達非洲,繼而繞過好望角,沿非洲西海岸航行達西歐諸國;另一條是從福建漳州、廈門諸港至菲律賓馬尼拉,然後越太平洋東行至墨西哥的阿卡普爾科港,上岸後陸行,經墨西哥城達大西洋岸港口韋臘克魯斯港,再上船東行達西歐諸國。在17和18世紀,中國瓷器通過海路行銷全世界,成為世界性的商品,對人類歷史的發展起了積極作用。
⑼ 求一篇陶藝賞析的論文。任意兩種瓷器的對比2000字
宜興弘真紫砂陶藝是帶有非常特殊個性的一門藝術,例如獨特的紫砂泥原料儲回藏極為豐富可以說占盡了答地理優勢,在成型技法方面,它主要以泥片的鑲接和陶瓷身筒的緩慢拍打為主,這是區別於其它陶瓷行業的獨一無二的製作工藝,而且陶瓷表面裝飾極富有深意顯示了中國陶藝厚重的歷史與文化等等,這些審美特質都是宜興紫砂工藝所看重並不斷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