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孔子對感情的名句

孔子對感情的名句

發布時間: 2021-02-26 14:41:34

A. 孔子戀愛名言

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貧版苦,人之大惡存焉權
從這句話可以看出,孔子對於人類的基本需要吃喝談戀愛 是贊成滿足的,所以在後來刪詩書的時候把《關雎》放在第一篇可以體現孔子的思想。但是詩書不是孔子自己寫的,是前人寫的,孔子只是整理,所以孔子關於戀愛的名言,非要說起來只有這么一句「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B. 孔子有哪些名言是關於交友的

讀論語之前,好多的名言警句,雖然早有所聞,熱得耳根子發癢,但若問誰說的?卻一直迷迷糊糊,若再問從哪來的?更是不知道。

等讀了論語之後,才恍然大悟,原來這都是孔夫子的聖言啊。

——別誤會,這是說我自己。

所以嘛,慚愧之餘,花點功夫加以「溫故」,從而「知新」更多一點,豈不是「不亦悅乎」?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學而》1·1)——學習並且不斷地溫習,不是很快樂的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而來,不是很高興的嗎?

孔子語錄。《論語》開篇如是說,可謂人人皆知的名言,尤其後一句,時常被人掛在嘴邊,動不動就乎來乎去地。

2、「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學而》1·4)——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做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與朋友交往朋友是不是忠實誠信了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復習了呢?

這是孔子的弟子曾參說的。曾參,字子輿,後世名氣極高,曾被奉為「宗聖」。

《禮記》中記載,曾子病危,童子看其鋪的席子很華麗,就冒冒失失地問了一句是不是大夫用的,曾子一想,是呀,我不是大夫,怎麼能違反禮制用大夫才能用的席子呢?就要求換掉。結果等席子換好,曾子也被折騰的一命嗚呼了。

3、「禮之用,和為貴。」(《學而》1·12)——禮的功用,以和諧為貴。

以和為貴,常說,就來自這里。

本句出自有子之口。有子,姓有名若,字子有,論語中稱有子,這是尊稱。這個人很老實,中規中矩,而且長得和孔子很像。孔子死後,幾個學生曾想立他為偶像,代孔子接受弟子們的朝拜。

4、「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學而》1·16)——不怕別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別人。

孔子語錄。孔子的本意是,一個人只要有本事,就不怕沒人用。

5、「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2·11)——溫習已經學過的知識,能有新的體會和認識,這樣就可以當老師了。

孔子講學習的方法。溫習的過程,也就是學與思的過程,只有學習與思考相結合,才能有所收獲。

6、「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2·15 )——如果只學習而不思考就會疑惑, 反過來,如果只思考而不學習就會懈怠。

孔子語錄。學與思的關系。

7、「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2·17 )——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這才是知道。

孔子的學生中,子路好勇武,性格直爽,但也顯得比較魯莽,大概有時候說話口無遮攔,不注意分寸吧,孔子看不慣,呵斥他:仲由,我不是告訴你什麼叫知了嗎?怎麼一眨眼功夫就忘了?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知道。

記住,再忘了的話,小心打板子。

這里,孔子的意思,是告訴我們,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裝腔作勢,不懂裝懂。

8、「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為政》2·22)——一個人不講信譽,不知那怎麼可以。

孔子語錄。說得好啊!

9、「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八佾》3·1 )——這樣都可以忍受,還有什麼不可以忍受的呢?

前面還有一句「八佾舞於庭」,是說魯國大夫季平子用六十四人的規格在自家院子里舞蹈奏樂。按周禮規定,只有天子才有資格用八佾(一佾八人),其下諸侯為六佾,卿大夫為四佾,士用二佾。季平子的級別,只配用四佾,顯然違反了周禮的規定,屬僭越中的僭越,所以孔子極其憤慨。

還有一種解釋是這樣的,是針對季氏而言的:他這樣的事都忍心去做,還有什麼事不忍心去做的呢?

現在我們說這句話是忍無可忍的意思,但感覺後一種解釋更好。

10、「朝聞道,夕死可矣。」(《里仁》4·8 )——早晨知道了真理,晚上死去也值了。

孔子語錄。

有點怕怕的感覺。為真理而死,死得其所乎?我也不知道。唉!反正說什麼的都有,各位看著辦吧。

11、「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里仁》4·24)——君子說話要謹慎,而行動要敏捷。

孔子語錄。

孔子喜歡老實巴交、少言寡語的學生,就像顏回一類的,而討厭誇誇其談、耍嘴皮子。說得多做得少那樣的,難免言行不一致。這樣的學生,孔子不待見。

12、「德不孤,必有鄰。」(《里仁》4·25)——有道德的人不會孤單,一定會有志同道合的人與他相處。

有道德的人會孤單,真的嗎?好像現實中不是這么回事的哎。

我說的不算,看看柳下惠同學的體會:「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微子》18·2)。

——什麼滋味?

柳下惠,公認的中國傳統道德的典範,他的「坐懷不亂」的故事,世代流傳,廣為誦揚。

孔子說的話,信不信?

13、「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公冶長》5·10 )——腐朽的木頭沒法雕刻,糞土壘的牆壁無法粉刷。

在理!孔子的學生宰予大白天還睡覺,難怪孔子這樣罵他了。

宰予,字子我,孔門十哲之一,擅長言語,屬於能說會道一類的人。

14、「聽其言而觀其行」(《公冶長》5·10 )——聽了他講的話還要觀察他的行為。

這里還是針對宰予白天還睡覺的事兒,意思是,原來我聽了他的話便相信了他的行為,誰知這小子言行不一,說一套做一套,以後我只好聽其言而觀其行了。

孔子很失望。

15、「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公冶長》5·15 )——聰敏勤勉而好學,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請教為恥。

子貢問孔子:為什麼衛國大夫孔圉(音yǔ)的謚號是「文」呢?孔子說這個人是「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看來孔子對他的評價還不錯。

這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學習態度。這種精神,盡管出自二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在今天看來,也依然值得發揚光大。

16、「三思而後行」(《公冶長》5·20)——每做一件事都要考慮多次。

孔子怎麼認為呢?孔子的回答是,想那麼多幹嘛?兩次就夠了。

這里,「三思而後行」指的是魯國大夫季文子,據說這個人處事過於謹慎,顧慮太多,不痛快,所以孔子聽到後就說想兩次就夠了。

也對,當斷不斷,則怠誤時機。

17、「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公冶長》5·26)——讓年老的人安心,讓朋友們彼此信任,讓年輕人得到關懷。

孔子問顏回、子路兩人的志向。

子路先說:我願意把我的寶馬車、皮爾卡丹都拿出來和朋友們共同分享,就是用壞了也一點兒不心疼。

顏回則說:我願意不誇耀自己的長處,不表白自己的功勞。

接著,子路問了句:我們想聽聽您的志向。然後就有了……看上邊。

18、「文質彬彬,然後君子。」(《雍也》6·18)——只有質朴和文采搭配得當,才是個君子。

孔子語錄。孔子講求搭配適宜,恰如其分。中庸思想。

1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6·20)——懂得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

孔子言,快樂地學習。

20、「敬鬼神而遠之」(《雍也》6·22)——尊敬鬼神但要遠離它。

孔子的鬼神觀。孔老先生不信教,誰也沒辦法。

2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雍也》6·30)——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幫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過得好,也要幫助人家一同過得好。

孔子答子貢問仁。何謂「仁」?就是上面這句話。從自己做起。

22、「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述而》7·2)——學習不覺得厭煩,教人不知道疲倦。

孔子做學問的態度。模範教師。

23、「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述而》7·16)——用不正當手段得來的富貴,對我來說,就如同浮雲一樣。

孔子的富貴觀。

孔子做到了,我們呢?是不是很容易做到?

24、「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述而》7·19)——發憤用功,連吃飯都忘了,快樂得把一切憂慮都忘了,連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

孔子自己說自己的話。活到老,學到老。

25、「我非生而知之者」(《述而》7·20)——我不是生來就有知識的人。

孔子特謙虛,說自己本事大,不是生來就有的,而是笨鳥先飛,勤能補拙,只是好學而已。

26、「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述而》7·22)——三個人裡面一定有值得我學習的老師。

只此一句就知孔子是多麼謙虛的了。

孔子——萬世師表,那可是天下老師的祖師爺啊,連祖師爺都說還有可以學習的老師,那祖師爺的祖師爺到底是誰?

27、「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述而》7·37)——君子心胸寬廣,小人經常憂愁。

孔子語錄。

我的理解是,沒錢憋死君子,有錢小人得志。

28、「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泰伯》8·4)——鳥快死了,它的叫聲也是悲哀的;人快死了,他說的話也是善意的。

這是曾子重病在身時說的話,大概覺得自己快不行了吧。很有名的一句話。

29、「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泰伯》8·7)——士不可以不弘大剛強而有毅力,因為責任重大,道路遙遠。

曾子的話。原意指把追求仁作為己任,故責任重大,奮斗終身,到死才停止,故道路遙遠。

30、「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泰伯》8·7)——奮斗終身,到死才停止,不也很遙遠嗎?

見上。

31、「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泰伯》8·14)——不在那個職位上,就不要考慮那職位上的事。

孔子語錄。意思是,沒你的事,就不要瞎摻和,摻和也沒有用。

32、「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子罕》9·17)——時光的流逝就像河水一樣啊!

孔子周遊列國,終其一生,一無所獲。壯志難酬,不由得仰天長嘆啊!

其實,也不能說孔子沒有收獲,起碼他認識到他的那一套是行不通地。

33、「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子罕》9·23)——年輕人是可畏的,怎麼就知道將來的不如現在的呢?

這句話沒完,孔子接著說,假如一個人到了四、五十歲還沒有出名的話,那他就玩完了,沒有什麼可畏的了。

34、「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子罕》9·26)——一國軍隊,可以奪去它的主帥;但一個男子漢,他的志向是不能強迫改變的。

孔子語錄。勉勵自己的時候該用這句話。謝謝孔老師!

35、「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凋也。」(《子罕》9·28)——天冷了,才知道松柏是最後落葉的。

孔子語錄。什麼意思呢?意思是君子不是那麼好當地。經得住考驗,方顯英雄本色。

36、「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子罕》9·29)——聰明人不會迷惑,仁德的人不會憂愁,勇敢的人不會畏懼。

孔子語錄。智、仁、勇,一個都不能少。

37、「未知生,焉知死?」(《先進》11·12)——生的事情都沒搞清楚,又怎能搞清死的事情?

子路很搞笑,明知老師是「敬鬼神而遠之」,卻偏偏問起侍奉鬼神的事來。

孔子故意調侃他,說人都沒伺候好,還能侍奉鬼神?

子路討了個沒趣,又不甘心,那死是什麼?又問。孔子說,生的事情都沒搞清楚,又怎能搞清死的事情?

子路只好憨笑。

38、「過猶不及。」(《先進》11·16)——過分和不足是一樣的。

孔子答子貢問,子張和子夏那一個更賢?孔子認為子張性格偏激,太過,子夏溫良謙和,不足,都不行。

中庸才是剛好。

39、「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顏淵》12·2)——自己不喜歡的,就不要強加給別人。

此句來自仲弓問仁,孔子做了以上回答。

論語里孔子說過兩次,另一次是: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15·24)意思是:「有沒有一句話可以終身奉行的呢?」,孔子說:「有啊,那就是自己不喜歡的,不要強加給別人」。

40、「死生有命,富貴在天。」(《顏淵》12·5)——人的生死都是命運安排,富貴與否也全在天意。

這句話的來歷是,孔子的學生司馬耕有一天苦著臉說:「咋人家都有兄弟,唯獨我沒有呢?」

孔子的另一個學生子夏就寬慰他:「我聽說,人的生死都是命運安排,富貴與否也全在天意。一個人只要做事認真,對人恭敬有禮,那麼全天下的人都是自己的兄弟,是不是?你又何愁沒有兄弟呢?」

我們的朋友遍天下!這句話曾經很流行的。

41、「四海之內,皆兄弟也。」(《顏淵》12·5)——全天下的人都是自己的兄弟。

其實,司馬耕不是沒有兄弟,而是有四個兄弟,並且還是宋國的大貴族。

孔子周遊列國,途徑宋國的時候,曾經遭到司馬桓魋的追殺,險些喪命,這個司馬桓魋就是司馬耕的哥哥。司馬耕說他沒有兄弟,就是要劃清界限,不認他這個哥哥。

不是一路人。

42、「民無信不立。」(《顏淵》12·7)——如果人民對政府缺乏信任,國家是站不起來的。

子貢問政,說糧食、軍備和人民的信任這三樣哪樣最重要?孔子說,人民的信任最重要。

孟子則比他的老師走得更遠,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著名思想。(《孟子·盡心下》)

簡而言之,就是「民貴君輕」。民本思想。

43、「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顏淵》12·16)——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而不助長別人的惡處。

孔子語錄。菩薩心腸。成人之美,現在是成語

44、「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顏淵》12·24)——君子用文章學問來結交朋友,並用朋友來幫助自己培養仁德。

曾子的話。交友之道。以友為樂,以友為鏡。

45、「名不正,則言不順」(《子路》13·3)——名分不正,說起話來就不順當合理。

孔子答子路問。為政之道。很有名的一句話。

46、「其身正,不令則行」(《子路》13·6)——統治者本身行為得當,不用發布命令,事情也行得通。

孔子語錄。身正不怕影子歪?若以物理規律觀之,恐怕影子始終都是歪的,除了平行投影。有點吹毛求疵了,呵呵。

47、「欲速則不達」(《子路》13·17)——不要求快,求快反而達不到目的。

孔子答子夏問。為政之道。當然了,現在也比喻一般地做事,要切切實實,穩打穩扎。最好一個腳印一個坑,一個坑裡一個蘿卜,否則,蘿卜多了會營養不夠地。

48、「知其不可而為之」(《憲問》14·38 )——明知做不到卻還要去做。

話說有一次子路進城,天晚了,(魯國)城門已關閉。進不了城,沒地方住,只好在城門下將就了一夜。第二天,開門的人看見他,就問道:「嘿!你哪裡來的呀?」子路老老實實地回答:「弟子從孔子那裡來。」看門的人一想:「哦!你說的是那個明知做不到卻還要去做的人嗎?」

孔子很出名哦。

4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衛靈公》15·10)——做工的人想把活兒做好,必須首先使他的工具鋒利。

出自子貢問為仁,即怎樣施行仁的事兒。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毛老人家也說過,不打無准備之仗。看來,英雄所見略同。

50、「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衛靈公》15·12)——人沒有長遠的考慮,一定會有眼前的憂患。

孔子語錄。遠慮代替不了近憂啊!

51、「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衛靈公15·23)——君子不因為一個人言語中聽便舉薦他,也不因為一個人有過失便廢棄他的言論。

孔子語錄。怎樣提拔人才?怎樣對待好的建議?孔子說的清清楚楚。

52、「小不忍則亂大謀。」(《衛靈公》15·27)——小事情不忍耐,就會敗壞大事情。

可以作為座右銘的一句話,正兒八經的孔子語錄。

53、「當仁,不讓於師。」(《衛靈公》15·36)——面對著仁德,就是老師,也不同他謙讓。

孔子語錄。為了真理,老師也不放在眼裡。

——囂張啊!

54、「道不同,不相為謀。」(《衛靈公》15·40)——主張不同,不能在一起相互謀事。

「道」還可以理解為信仰、真理以及立場,這是原則問題,不在一起謀事也就沒什麼奇怪的了。孔子語錄。

55、「性相近也,習相遠也。」(《陽貨》17·2)——人的本性是相近的,只不過由於環境的不同才相差的遠了。

論語中孔子是很少談論性的,這是孔子對人本性的見解。《三字經》里的「性相近,習相遠」源於此。

56、「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陽貨》17·14)——在路上聽到傳言就到處去傳播,這是有德者所拋棄的。

一聽到小道消息,就兩眼放光,隨即添油加醋,到處亂說,這種人——討厭!孔子的話。

57、「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陽貨》17·25)——只有女子和小人是難以同他們共處的。

這是孔子廣為詬病的一句話了,原因是歧視婦女。而且還把女人同小人列在一起,什麼是「小人」,缺少教養謂之,可見下手之重。

其實,女人有時候就是難伺候,相信各位大老爺們都身有感觸。

58、「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微子》18·5)——過去的已經無可挽回,未來的還來得及呀。

孔子路過楚國的時候,楚地的狂人接輿唱著歌兒從孔子車前走過:「鳳鳥啊鳳鳥,你的德行為什麼衰退了呢?過去的已經無可挽回,未來的還來得及呀。算了吧!算了吧!現在那些從政的人危險啊!」

本來孔子想下車和他交流一下的,沒料到接輿一點面子都不給,頭也不回就快步走開了。

狂!真狂!

59、「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微子》18·7)——四肢不會勞動,莊稼分不清楚。

孔子周遊列國,一般是孔子坐車,弟子步行。即使是牛拉的車子,兩條腿也趕不上四條腿的,所以就經常發生老師、學生相互走失的情況。

有一天,走著走著子路拉後邊了,就去問田邊幹活的一個老農:「您看見我的老師了嗎?」老農抬眼瞧瞧,說:「你這種人,四肢不會勞動,連莊稼都分不清楚,誰知道你老師是誰?」一下把子路弄了個大紅臉。

老頭還不錯,看子路依然恭恭敬敬的,就領回家來,留他住了一夜。

我倒覺得,老頭有點言語偏頗,所謂「術業有專攻」,搞原子彈的不必知道麥苗和韭菜的區別。

60、「見得思義」(《子張》19·1)——看見有利可得時能考慮是否符合義的要求。

孔子學生子張的話。

61、「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子張》19·13)——做官有餘力了,就可以去學習,學習有餘力了,就可以去做官。

孔子學生子夏語。

62、「其生也榮,其死也哀」(《子張》19·25)——活著是十分榮耀的,死了是極其可惜的。

孔子死後,子貢的威望最大,於是,子貢的學生紛紛拍老師的馬屁。有個叫子禽的就說了:孔子怎麼比得上你呢?

子貢說:小子,你一撅屁股我就知道你要拉什麼屎,不要亂說話!他老人家就好像日月般遙不可及,我怎麼能比得上呢?

學生為孔子守喪,三年期滿,各自離開,獨子貢又守三年,然後才離去,由此可見,子貢是非常尊敬孔子的,他的話絕不是謙虛。

C. 孔子的名言名句

1、孔子語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摘孔子《大學》 (大學的目的,在於顯明高尚的品德,在於使人們革除舊習,在於達到善的最高境界。)

2、孔子語錄: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摘孔子《大學》

(所謂意念誠實,就是說不要自己欺騙自己,象厭惡難聞氣味那樣厭惡邪惡,象喜愛美麗的女子一樣喜愛善良,這樣才能說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個人獨處時必定要謹慎。)

3、孔子語錄: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摘孔子《大學》

(財富可以修飾房屋,道德可以修飾身心,心胸寬廣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誠實。)

4、孔子語錄: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摘孔子《大學》

(沒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壞處,沒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5、孔子語錄:君子有諸已,而後求諸人。——摘孔子《大學》

(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別人行善。)

6、孔子語錄:《詩》雲:「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於歸,宜其家人。」——摘孔子《大學》

(《詩經》說:「茂盛的桃樹開著鮮艷的花朵,這位姑娘出嫁了,能與婆家和睦相處。」)

7、孔子語錄: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摘孔子《中庸》

(人的喜怒哀樂的感情沒有表現出來,叫做中;表現出來合乎法度,叫做和。達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萬物也就生長了。)

8、孔子語錄:施諸已而不願,亦勿施於人。——摘孔子《中庸》

( 不願意別人加給自己的,也不要加給別人。)

9、孔子語錄: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乎。——摘孔子《中庸》

(愛好學習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恥辱就接近勇敢。)

10、孔子語錄: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摘孔子《中庸》

(任何事情,有準備就能成功,沒准備就會失敗。)

11、孔子語錄: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摘孔子《中庸》

(廣泛地學習,詳盡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別,忠實地執行。)

12、孔子語錄: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孔子《中庸》

(天地的法則用一句話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誠一不貳,化育萬物,不可測度。天地的法則是:廣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長遠。)

13、孔子語錄: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可與入德矣。——摘孔子《中庸》

(君子的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無色而美德日見彰顯。小人的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鮮明,但漸漸地消失了。君子的為人之道還在於: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厭惡,簡朴而有文彩,溫和而又有條理,知道遠是從近開始的,知道教化別人從自己做起,知道隱微的東西會逐漸顯露,這樣就進入聖人的美德中了。)

14、孔子語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摘孔子《論語》

(如果學了之後,又注意經常不斷地去溫習,不也是令人很高興的事嗎?假如有朋友從遠方來向自己求教,心裡不也感到很快活嗎?在別人不了解自己的情況下,卻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備這種道德修養的人難道不可以稱為君子嗎?)

15、孔子語錄: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摘孔子《論語》

(我每天都多次對自己進行反省:為別人辦事是否盡心盡力?與朋友交往是否以誠相待?對老師傳授的學業是否已經溫習?)

16、孔子語錄: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謂之學矣。——摘孔子《論語》

(尊崇賢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夠盡心盡力;侍奉君主能夠捨生忘死;與朋友交往能夠做到說話講信用。這樣的人,雖然說沒有學習過做人的道理,但我卻認為他學過了。)

17、孔子語錄:禮之用,和為貴。——摘孔子《論語》

(運用禮法時,要特別注重和睦相處。)

18、孔子語錄:君子食無求飽,……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摘孔子《論語》

(君子吃飯無求過飽,……做事要勤奮,說話要謹慎,並能接近有道理的人,向他學習,以糾正自己的缺點,這就可以說是好學的人了。)

19、孔子語錄: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摘孔子《論語》

(不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擔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別人。)

20、孔子語錄: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摘孔子《論語》

(要依靠道德治理國家。這樣就象北極星一樣,雖然固定在一個地方不動,但群星卻甘願環繞在它周圍。)

21、孔子語錄:《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摘孔子《論語》

(《詩經》三百篇,其內容可以用一句話概括:「思想純正,沒有邪惡。」

22、孔子語錄: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的欲,不逾矩。——摘孔子《論語》

(我從十五歲開始致力於學習,三十歲便能自立於社會了,四十歲對各種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歲懂得了自然界的規律,六十歲對聽到的事情能領會貫通,並能辨別是非真偽,七十歲時做事能隨心所欲,但又不會超出禮法的規范。)

23、孔子語錄: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摘孔子《論語》

(如果經常溫習已經學過的知識,便能不斷產生新的體會和收獲,這種方法可以說就是我們的老師了。)

D. 孔子關於愛的名言原話

不學禮,無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於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乎?

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616回答者: jxjx19950626

E. 孔子經典名句100句

1、孔子語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摘孔子《大學》 (大學的目的,在於顯明高尚的品德,在於使人們革除舊習,在於達到善的最高境界。)

2、孔子語錄: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摘孔子《大學》

(所謂意念誠實,就是說不要自己欺騙自己,象厭惡難聞氣味那樣厭惡邪惡,象喜愛美麗的女子一樣喜愛善良,這樣才能說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個人獨處時必定要謹慎。)

3、孔子語錄: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摘孔子《大學》

(財富可以修飾房屋,道德可以修飾身心,心胸寬廣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誠實。)

4、孔子語錄: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摘孔子《大學》

(沒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壞處,沒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5、孔子語錄:君子有諸已,而後求諸人。——摘孔子《大學》

(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別人行善。)

6、孔子語錄:《詩》雲:「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於歸,宜其家人。」——摘孔子《大學》

(《詩經》說:「茂盛的桃樹開著鮮艷的花朵,這位姑娘出嫁了,能與婆家和睦相處。」)

7、孔子語錄: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摘孔子《中庸》

(人的喜怒哀樂的感情沒有表現出來,叫做中;表現出來合乎法度,叫做和。達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萬物也就生長了。)

8、孔子語錄:施諸已而不願,亦勿施於人。——摘孔子《中庸》

( 不願意別人加給自己的,也不要加給別人。)

9、孔子語錄: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乎。——摘孔子《中庸》

(愛好學習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恥辱就接近勇敢。)

10、孔子語錄: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摘孔子《中庸》

(任何事情,有準備就能成功,沒准備就會失敗。)

11、孔子語錄: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摘孔子《中庸》

(廣泛地學習,詳盡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別,忠實地執行。)

12、孔子語錄: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孔子《中庸》

(天地的法則用一句話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誠一不貳,化育萬物,不可測度。天地的法則是:廣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長遠。)

13、孔子語錄: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可與入德矣。——摘孔子《中庸》

(君子的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無色而美德日見彰顯。小人的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鮮明,但漸漸地消失了。君子的為人之道還在於: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厭惡,簡朴而有文彩,溫和而又有條理,知道遠是從近開始的,知道教化別人從自己做起,知道隱微的東西會逐漸顯露,這樣就進入聖人的美德中了。)

14、孔子語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摘孔子《論語》

(如果學了之後,又注意經常不斷地去溫習,不也是令人很高興的事嗎?假如有朋友從遠方來向自己求教,心裡不也感到很快活嗎?在別人不了解自己的情況下,卻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備這種道德修養的人難道不可以稱為君子嗎?)

15、孔子語錄: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摘孔子《論語》

(我每天都多次對自己進行反省:為別人辦事是否盡心盡力?與朋友交往是否以誠相待?對老師傳授的學業是否已經溫習?)

16、孔子語錄: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謂之學矣。——摘孔子《論語》

(尊崇賢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夠盡心盡力;侍奉君主能夠捨生忘死;與朋友交往能夠做到說話講信用。這樣的人,雖然說沒有學習過做人的道理,但我卻認為他學過了。)

17、孔子語錄:禮之用,和為貴。——摘孔子《論語》

(運用禮法時,要特別注重和睦相處。)

18、孔子語錄:君子食無求飽,……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摘孔子《論語》

(君子吃飯無求過飽,……做事要勤奮,說話要謹慎,並能接近有道理的人,向他學習,以糾正自己的缺點,這就可以說是好學的人了。)

19、孔子語錄: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摘孔子《論語》

(不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擔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別人。)

20、孔子語錄: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摘孔子《論語》

F. 孔子 的名言20句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翻譯:學習,並不斷實踐,有什麼能比這更令人感到愉快的嗎?

出自:春秋.孔子《論語》

2、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翻譯:只學習不思考,容易迷惑不解。只思考不學習,很危險。

出自:春秋.孔子《論語》

3、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翻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真正的知!

出自:春秋.孔子《論語》

4、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翻譯:聰敏好學,又能虛心地向地位低於自己的人請教,而不以為恥。

出自:春秋.孔子《論語》

5、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翻譯:溫習過去的東西並且由其中獲得新的領悟,過去的事是可以作為老師的。

出自:春秋.孔子《論語》

6、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

翻譯:父母活著的時,子女不遠游外地;即使出遠門,也必須要有一定的去處。

出自:春秋.孔子《論語》

7、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

翻譯:君子的心地開闊寬廣,小人卻總是心地局促,帶著煩惱。

出自:春秋.孔子《論語》

8、言必信,行必果。

翻譯:說話一定要誠信,做事一定要堅定果斷。

出自:春秋.孔子《論語》

9、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翻譯:自己所不想要的事物,就不要強加給別人。

出自:春秋.孔子《論語》

10、德不孤,必有鄰。

翻譯:品德高尚的人不會孤獨,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做伴。

出自:春秋.孔子《論語》

1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文:孔子說:「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而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了解我的學說,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

出自:春秋.孔子《論語》

1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譯文:曾子說:「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實?交友是否守信?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復習了呢?」

出自:春秋.孔子《論語》

13、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譯文:孔子說:「復習舊知識時,又能領悟到新的東西,就可以憑著做老師了。」

出自:春秋.孔子《論語》

14、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譯文:孔子說:「讀書不深入思考,越學越糊塗;思考不讀書,就無所的。」

出自:春秋.孔子《論語》

15、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譯文:聰敏好學,又能虛心地向地位低於自己的人請教,而不以為恥。

出自:春秋.孔子《論語》

16、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譯文:話一出囗,四匹馬也追不回來。

出自:春秋.孔子《論語》

17、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譯文:一國的軍隊,可以強行使它喪失主帥:一個男子漢,卻不可以強行奪去他的志向。.

出自:春秋.孔子《論語》

18、道不同,不相為謀。

譯文:志向主張不同,不在一起謀劃共事。

出自:春秋.孔子《論語》

19、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

譯文:父母活著的時,子女不遠游外地;即使出遠門,也必須要有一定的去處。

出自:春秋.孔子《論語》

20、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

譯文:君子的心地開闊寬廣,小人卻總是心地局促,帶著煩惱。

出自:春秋.孔子《論語》

G. 孔子的十大名言

1、孔子語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摘孔子《大學》 (大學的目的,在於顯明高尚的品德,在於使人們革除舊習,在於達到善的最高境界。)

2、孔子語錄: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摘孔子《大學》

(所謂意念誠實,就是說不要自己欺騙自己,象厭惡難聞氣味那樣厭惡邪惡,象喜愛美麗的女子一樣喜愛善良,這樣才能說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個人獨處時必定要謹慎。)

3、孔子語錄: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摘孔子《大學》

(財富可以修飾房屋,道德可以修飾身心,心胸寬廣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誠實。)

4、孔子語錄: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摘孔子《大學》

(沒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壞處,沒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5、孔子語錄:君子有諸已,而後求諸人。——摘孔子《大學》

(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別人行善。)

6、孔子語錄:《詩》雲:「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於歸,宜其家人。」——摘孔子《大學》

(《詩經》說:「茂盛的桃樹開著鮮艷的花朵,這位姑娘出嫁了,能與婆家和睦相處。」)

7、孔子語錄: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摘孔子《中庸》

(人的喜怒哀樂的感情沒有表現出來,叫做中;表現出來合乎法度,叫做和。達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萬物也就生長了。)

8、孔子語錄:施諸已而不願,亦勿施於人。——摘孔子《中庸》

( 不願意別人加給自己的,也不要加給別人。)

9、孔子語錄: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乎。——摘孔子《中庸》

(愛好學習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恥辱就接近勇敢。)

10、孔子語錄: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摘孔子《中庸》

(任何事情,有準備就能成功,沒准備就會失敗。)11、孔子語錄: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摘孔子《中庸》

(廣泛地學習,詳盡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別,忠實地執行。)

12、孔子語錄: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孔子《中庸》

(天地的法則用一句話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誠一不貳,化育萬物,不可測度。天地的法則是:廣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長遠。)

13、孔子語錄: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可與入德矣。——摘孔子《中庸》

(君子的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無色而美德日見彰顯。小人的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鮮明,但漸漸地消失了。君子的為人之道還在於: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厭惡,簡朴而有文彩,溫和而又有條理,知道遠是從近開始的,知道教化別人從自己做起,知道隱微的東西會逐漸顯露,這樣就進入聖人的美德中了。)

14、孔子語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摘孔子《論語》

(如果學了之後,又注意經常不斷地去溫習,不也是令人很高興的事嗎?假如有朋友從遠方來向自己求教,心裡不也感到很快活嗎?在別人不了解自己的情況下,卻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備這種道德修養的人難道不可以稱為君子嗎?)

15、孔子語錄: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摘孔子《論語》

(我每天都多次對自己進行反省:為別人辦事是否盡心盡力?與朋友交往是否以誠相待?對老師傳授的學業是否已經溫習?)

16、孔子語錄: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謂之學矣。——摘孔子《論語》

(尊崇賢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夠盡心盡力;侍奉君主能夠捨生忘死;與朋友交往能夠做到說話講信用。這樣的人,雖然說沒有學習過做人的道理,但我卻認為他學過了。)

17、孔子語錄:禮之用,和為貴。——摘孔子《論語》

(運用禮法時,要特別注重和睦相處。)

18、孔子語錄:君子食無求飽,……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摘孔子《論語》

(君子吃飯無求過飽,……做事要勤奮,說話要謹慎,並能接近有道理的人,向他學習,以糾正自己的缺點,這就可以說是好學的人了。)

19、孔子語錄: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摘孔子《論語》

(不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擔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別人。)

20、孔子語錄: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摘孔子《論語》
(要依靠道德治理國家。這樣就象北極星一樣,雖然固定在一個地方不動,但群星卻甘願環繞在它周圍。)21、孔子語錄:《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摘孔子《論語》

(《詩經》三百篇,其內容可以用一句話概括:「思想純正,沒有邪惡。」

22、孔子語錄: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的欲,不逾矩。——摘孔子《論語》

(我從十五歲開始致力於學習,三十歲便能自立於社會了,四十歲對各種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歲懂得了自然界的規律,六十歲對聽到的事情能領會貫通,並能辨別是非真偽,七十歲時做事能隨心所欲,但又不會超出禮法的規范。)

23、孔子語錄: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摘孔子《論語》

(如果經常溫習已經學過的知識,便能不斷產生新的體會和收獲,這種方法可以說就是我們的老師了。)

24、孔子語錄: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摘孔子《論語》

(君子普遍地團結眾人,而不只是親近少數幾個人,小人則只勾結少數幾個人,而不和大家親近。)

25、孔子語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摘孔子《論語》

(只知讀書而不深入思考,就勢必惘然而無所獲,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讀書,也是很危險的。)

26、孔子語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摘孔子《論語》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認不知道,這才是求知的正確態度。)

27、孔子語錄: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摘孔子《論語》

(一個人如果不講信用,不知道他怎麼能立身處世?就象牛車沒有了輗,馬車上沒有了軏,還靠什麼行走呢?)

28、孔子語錄: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摘孔子《論語》

(如果對這種行為能夠容忍,那麼還有什麼行為不能容忍呢?)

29、孔子語錄:《關睢》,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摘孔子《論語》

(《關睢》這首詩,快樂而不過分,哀婉而不傷慟。)

30、孔子語錄: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摘孔子《論語》

H. 孔子名言名句大全

《春秋》相傳是孔子編纂的,他對《詩》(即《詩經》)做過整理工作,記載孔子事跡的書有《論語》《孔子家語》等
1、孔子語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摘孔子《大學》 (大學的目的,在於顯明高尚的品德,在於使人們革除舊習,在於達到善的最高境界。)

2、孔子語錄: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摘孔子《大學》

(所謂意念誠實,就是說不要自己欺騙自己,象厭惡難聞氣味那樣厭惡邪惡,象喜愛美麗的女子一樣喜愛善良,這樣才能說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個人獨處時必定要謹慎。)

3、孔子語錄: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摘孔子《大學》

(財富可以修飾房屋,道德可以修飾身心,心胸寬廣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誠實。)

4、孔子語錄: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摘孔子《大學》

(沒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壞處,沒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5、孔子語錄:君子有諸已,而後求諸人。——摘孔子《大學》

(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別人行善。)

6、孔子語錄:《詩》雲:「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於歸,宜其家人。」——摘孔子《大學》

(《詩經》說:「茂盛的桃樹開著鮮艷的花朵,這位姑娘出嫁了,能與婆家和睦相處。」)

7、孔子語錄: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摘孔子《中庸》

(人的喜怒哀樂的感情沒有表現出來,叫做中;表現出來合乎法度,叫做和。達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萬物也就生長了。)

8、孔子語錄:施諸已而不願,亦勿施於人。——摘孔子《中庸》

( 不願意別人加給自己的,也不要加給別人。)

9、孔子語錄: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乎。——摘孔子《中庸》

(愛好學習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恥辱就接近勇敢。)

10、孔子語錄: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摘孔子《中庸》

(任何事情,有準備就能成功,沒准備就會失敗。)



11、孔子語錄: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摘孔子《中庸》

(廣泛地學習,詳盡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別,忠實地執行。)

12、孔子語錄: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孔子《中庸》

(天地的法則用一句話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誠一不貳,化育萬物,不可測度。天地的法則是:廣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長遠。)

13、孔子語錄: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可與入德矣。——摘孔子《中庸》

(君子的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無色而美德日見彰顯。小人的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鮮明,但漸漸地消失了。君子的為人之道還在於: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厭惡,簡朴而有文彩,溫和而又有條理,知道遠是從近開始的,知道教化別人從自己做起,知道隱微的東西會逐漸顯露,這樣就進入聖人的美德中了。)

14、孔子語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摘孔子《論語》

(如果學了之後,又注意經常不斷地去溫習,不也是令人很高興的事嗎?假如有朋友從遠方來向自己求教,心裡不也感到很快活嗎?在別人不了解自己的情況下,卻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備這種道德修養的人難道不可以稱為君子嗎?)

15、孔子語錄: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摘孔子《論語》

(我每天都多次對自己進行反省:為別人辦事是否盡心盡力?與朋友交往是否以誠相待?對老師傳授的學業是否已經溫習?)

16、孔子語錄: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謂之學矣。——摘孔子《論語》

(尊崇賢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夠盡心盡力;侍奉君主能夠捨生忘死;與朋友交往能夠做到說話講信用。這樣的人,雖然說沒有學習過做人的道理,但我卻認為他學過了。)

17、孔子語錄:禮之用,和為貴。——摘孔子《論語》

(運用禮法時,要特別注重和睦相處。)

18、孔子語錄:君子食無求飽,……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摘孔子《論語》

(君子吃飯無求過飽,……做事要勤奮,說話要謹慎,並能接近有道理的人,向他學習,以糾正自己的缺點,這就可以說是好學的人了。)

19、孔子語錄: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摘孔子《論語》

(不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擔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別人。)

20、孔子語錄: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摘孔子《論語》
(要依靠道德治理國家。這樣就象北極星一樣,雖然固定在一個地方不動,但群星卻甘願環繞在它周圍。)



21、孔子語錄:《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摘孔子《論語》

(《詩經》三百篇,其內容可以用一句話概括:「思想純正,沒有邪惡。」

22、孔子語錄: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的欲,不逾矩。——摘孔子《論語》

(我從十五歲開始致力於學習,三十歲便能自立於社會了,四十歲對各種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歲懂得了自然界的規律,六十歲對聽到的事情能領會貫通,並能辨別是非真偽,七十歲時做事能隨心所欲,但又不會超出禮法的規范。)

23、孔子語錄: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摘孔子《論語》

(如果經常溫習已經學過的知識,便能不斷產生新的體會和收獲,這種方法可以說就是我們的老師了。)

24、孔子語錄: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摘孔子《論語》

(君子普遍地團結眾人,而不只是親近少數幾個人,小人則只勾結少數幾個人,而不和大家親近。)

25、孔子語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摘孔子《論語》

(只知讀書而不深入思考,就勢必惘然而無所獲,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讀書,也是很危險的。)

26、孔子語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摘孔子《論語》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認不知道,這才是求知的正確態度。)

27、孔子語錄: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摘孔子《論語》

(一個人如果不講信用,不知道他怎麼能立身處世?就象牛車沒有了輗,馬車上沒有了軏,還靠什麼行走呢?)

28、孔子語錄: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摘孔子《論語》

(如果對這種行為能夠容忍,那麼還有什麼行為不能容忍呢?)

29、孔子語錄:《關睢》,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摘孔子《論語》

(《關睢》這首詩,快樂而不過分,哀婉而不傷慟。)

30、孔子語錄: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摘孔子《論語》

(能夠達到仁的境界為最好,如果在各方面達不到仁的境界,怎麼能算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呢?)



31、孔子語錄: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摘孔子《論語》

(君子想的是怎樣推行仁德,小人想的則是怎樣得到一個安逸之處;君子想的是怎樣才能不觸犯刑法,小人想的則是怎樣才能對自己有利。)

32、孔子語錄: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為可知也。——摘孔子《論語》

(一個人不應該發愁沒有官位俸祿,而應該發愁沒有為官的本領。不應該發愁別人不了解自己,而應追求能夠讓別人了解自己的才能。)

33、孔子語錄: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摘孔子《論語》

(君子知道追求道義,小人則只知道追求私利。)

34、孔子語錄: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摘孔子《論語》

(見到賢人便應考慮怎樣才能向他看齊,見到不賢的人便應在內心反省,看自己有沒有同樣的缺點。)

35、孔子語錄: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摘孔子《論語》

(君子說話要謹慎,而做事則要雷厲風行。)

36、孔子語錄:朽木不可雕也。——摘孔子《論語》

(腐朽的木頭無法雕刻。)

37、孔子語錄: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摘孔子《論語》

(聰明好學,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請教為恥,所以稱他為「文」。)

38、孔子語錄: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摘孔子《論語》

(他這種聰明,別人能做到,而這種愚傻,別人便難以做到了。)

39、孔子語錄: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摘孔子《論語》

(如果質朴勝過了文采,就會顯得粗野,而文采勝過質朴,也會流於虛浮。只有外表和內心配合適當,才算得上是個君子。)

40、孔子語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摘孔子《論語》

(對任何事物,僅僅了解它的人不如深深喜愛它的人,深深喜愛它的人又不如樂此不疲的人。)

41、孔子語錄: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摘孔子《論語》

(對天資在中等程度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談論高深的學問;而對於中等以下天資的人,則不可以和他談論高深的學問。)

42、孔子語錄: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摘孔子《論語》

(聰明的人喜歡水,因為他性情活躍象水一樣流動不息,仁慈的人喜歡山,因為他心地淳厚象山一樣厚重。聰明的人好動,仁慈的人好靜,聰明的人樂觀,仁慈的人長壽。)

43、孔子語錄: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摘孔子《論語》

(默記所學的東西,堅持學習而不厭煩,教誨別人不知疲倦。)

44、孔子語錄: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摘孔子《論語》

(如果財富能夠爭取得到,即使讓我手執馬鞭去做一個車夫,我也去做,但如果追求不到,還不如去干我喜歡的事。)

45、孔子語錄: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摘孔子《論語》

(發憤研究學問,常常忘記吃飯,一旦有所收獲便又高興地忘記了憂愁,連自己的漸趨衰老也沒有感覺到。)

46、孔子語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摘孔子《論語》

(如果三個人一同走路,其他兩個人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師的。他們有優點,我就學習,他們有缺點,我就作為借鑒而改掉。)

47、孔子語錄: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摘孔子《論語》

(孔子從四個方面教育學生:學習文化,修養德行,忠誠不渝,言行一致。)

48、孔子語錄: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摘孔子《論語》

(君子的心胸坦盪開朗,小人的心胸則狹隘憂愁。)

49、孔子語錄: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摘孔子《論語》

(鳥快要死的時候,叫聲是悲切的,人快要死的時候,說話是善良的。)

50、孔子語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摘孔子《論語》

(讀書人不能不心胸寬廣意志剛強,因為肩負重任而且征途遙遠。他把實現仁的理想作為自己的使命,擔子難道不重嗎?他為這種理想而奮斗,直到死去為止,路途難道不遠嗎?)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