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基格舞曲賞析

基格舞曲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2-26 13:17:21

㈠ 巴赫法國組曲里的吉格舞曲,是哪個國家的舞曲

法國組曲你說是哪個國家的?組曲就是說這些曲子組合在一起的

㈡ 吉格舞曲背景知識

薩拉班德舞曲 (sarabande),是一種三拍子慢速的西班牙舞曲,意為「神聖的」。最版早的舞蹈與葬禮儀式有權關,後演變成音調莊重嚴肅、速度緩慢平穩的3/4拍子舞曲,常強調第二拍而形成切分節奏,高聲部旋律有較多的裝飾音。有時在它後面還附一個變體(如第四《法國組曲》)。「薩拉班德」處於組曲的中心位置——第三首。
吉格舞曲 (gigue),是一種極快速的,古老的英國舞曲,從愛爾蘭的Jig演變而來。拍子有3/8、6/8、12/16等,曲調也從弱拍開始,速度很快,要演奏得十分活躍。「吉格」也分法國式的和義大利式的兩種,前者為賦格作法,後者以和聲襯托為主。它是組曲中的最後一首舞曲。巴赫常用賦格手法加強舞曲的熱烈氣氛,造成全曲的高潮直至結束。

Sarabande第一次提到是在中美洲,在1539年,巴拿馬一個叫費爾南多的人一首詩中提到這個被稱為薩拉萬達的舞蹈。後來這個舞蹈成了熱門,在西班牙殖民地,然後又橫渡大西洋到西班牙。

㈢ 春之聲圓舞曲賞析

春之聲圓舞曲,作品第410號(Frühlingsstimmen Walzer,op.410)是奧地利著名音樂家小約翰·施特勞斯的不朽名作。作於1883年。當時作者已年近六旬,但本曲依然充滿活力,處處散發著青春的氣息。據說小約翰·施特勞斯是在一個晚上就在鋼琴上即興創作出本曲的,因此本曲最早的版本是鋼琴曲,後經劇作家填詞成為聲樂圓舞曲由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比安卡·比安琪演唱,這也是本曲的第一次演出,直到現在仍然是許多花腔女高音十分喜愛的曲目。後來作者又將它改編為管弦樂曲,一直深受世界人民喜愛。
樂曲特點
作為一首圓舞曲,本曲與作者其他的圓舞曲迥然不同:它並不是典型的維也納圓舞曲,也不是作為舞蹈伴奏音樂而創作,它本身就是舞台上表演的音樂節目,具有純粹的音樂表演性質。節奏自由、充滿變化,旋律生動而連貫,具有較強的欣賞性,很少用於伴舞,原譜中也沒有註明各個段落,另外本曲還帶有迴旋曲的特徵。它有一個多次再現、貫穿全曲的迴旋曲主題A。主題在簡短熱情的引子之後呈現出來,華麗敏捷的旋律如春天的氣息撲面而來,洋溢著青春活力。其它幾個圓舞曲娓娓動聽、充滿生機。全曲具有相當高的藝術性,雅俗共賞、經久不衰。曲中生動地描繪了大地回春、冰雪消融、一派生機的景象,宛如一幅色彩濃重的油畫,永遠保留住了大自然的春色。

樂曲賞析
本曲沒有序奏,而是在四小節充沛的引子之後,貫穿全曲的第一主題(降B大調)隨之出現,復雜而具有裝飾音色彩的旋律給聽眾一種春意盎然的感覺;
緊接著第二主題(F大調)進入,旋律趨於平和,但色彩依然生動;
經過重復第一主題之後,優美的第三主題在豎琴的琶音伴奏之下緩緩進入,給人以春水盪漾般的舒暢感;
第四主題運用大音程的跳動,顯示出無窮無盡的活力;
第五和第六主題略帶一絲陰暗的色彩,彷彿是在描寫春日裡偶爾飄來的陰雲;
第七主題節奏自由,陰郁的氣氛一掃而空,旋律又呈示出春天生機盎然的感覺;樂曲的結尾也較為簡單,只是重復一遍第一主題之後,利用第一主題的旋律加以變奏,干凈利落地結束全曲。

㈣ 吉格舞曲的介紹

吉格舞是一種活潑歡快的。和作為舞蹈伴奏的曲調一樣,它起源於16世紀的英國,在今天最多的是與愛爾蘭舞曲和蘇格蘭鄉村舞曲有關。

㈤ 如何彈好巴赫的吉格舞曲

基格舞曲彈的時候要有溫馨感,要比較輕快,巴赫的作品大都比較平緩,沒有跳音

㈥ 求基格舞曲 法國組曲NO.5 之四 巴赫的

1 Let』s Talk About The Man
2dj 都愛的慢搖 house
3the garden
4la la love
5英文[disco]-比ye ye ye 還要爽的慢搖
6辛巴達
7皇冠一刻鍾
8皇冠二刻鍾
9一首常內在酒吧熱播的英文慢容搖dj
10peerless 我想比你說得經典百倍千倍 不信你去聽聽啊 酷狗上找

㈦ 基格的介紹

基格是一種三拍子舞曲,起源於十六世紀英國的吉格舞蹈。十八世紀初,流行版法國、義大利等歐洲國權家,逐漸演變成兩個支派。法國式基格樂曲簡短,一般為兩句八小節,並作反復。主題常為賦格式處理,曲調多用八六、四六拍子的附點節奏,德國古典組曲經常以它為最後樂章。義大利式基格的節奏生動活潑,旋律連貫蜿蜒,多以和聲作襯托。

㈧ 吉格舞曲(英國組曲)巴赫的特點,我要鋼琴比賽,

吉格抄舞曲 (gigue),是一種極襲快速的,古老的英國舞曲,從愛爾蘭的Jig演變而來。拍子有3/8、6/8、12/16等,曲調也從弱拍開始,速度很快,要演奏得十分活躍。「吉格」也分法國式的和義大利式的兩種,前者為賦格作法,後者以和聲襯托為主。它是組曲中的最後一首舞曲。巴赫常用賦格手法加強舞曲的熱烈氣氛,造成全曲的高潮直至結束。

吉格舞曲:吉格舞曲是英國的一種民間舞蹈樂曲。巴赫把這種舞曲普通用於他寫作的法國組曲、英國組曲等許多作品當中,而吉格這種舞曲由於速度上比較歡快,往往用在組曲當中的最後一首。所以這首樂曲的速度頁不能太慢、太穩。建議此曲用八分音符彈成斷奏,十六分音符彈成連奏的方法。這首練習全篇沒有任何錶情記號,這不等於彈奏時從頭到尾音樂上都是一樣的,沒有任何變化。建議同學們彈奏這首作品時應非常自然地順著音樂本身發展傾向,做出漸強漸弱地音樂起伏,彈得盡可能生動。此曲中裝飾音的第一個音要落在拍子上。十六分音符的演奏,指法上要安排的合理,速度上每分鍾80—84拍。

㈨ 皇帝四重奏的樂曲賞析

快板:在這個樂章(以及整部作品)里,我們可以清楚地發現海頓與莫扎特在創作風格上的明顯區別。莫扎特的主題之間通常是充滿了鮮明的對比,而海頓則比較注重主題的連貫性,他通常只使用一個主題或樂念,並作不斷的延續和發展。這個快板樂章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
在開始的30秒里,我們已經聽到了整個樂章將要使用的所有素材(這些素材甚至貫穿了整部作品)。接下來,海頓開始不斷玩味他所鍾愛的主題。到樂章的中段,音樂開始轉調,同時出現了一段類似匈牙利舞曲風格的旋律,在中提琴和大提琴帶有鄉野味道的低沉伴奏音型下,兩把小提琴唱起了一首近似民間旋律的主題變奏。隨後,這段旋律迅速消失,直到樂章結束,它再也沒有出現。 稍慢板,如歌的。這個簡單而優美的樂章是所有弦樂四重奏里最受歡迎的樂章之一,而「皇帝」這個名字也是因這個樂章而得來的。在這里,海頓採用了他的另一首作品《上帝保佑弗朗茨皇帝》的旋律作為樂章的主題。實際上,這個樂章就是由這個主題加上四段變奏所組成的,但是海頓並沒有一味的簡單重復。而它的主題又是如此的優美,現在的德國國歌也是採用了這段旋律。
在主題呈示過後,第一小提琴轉而奏出天真純朴的伴奏音型,主題則由第二小提琴呈現,而中提琴和大提琴則在一旁休息。因此,第一段變奏實際上變成了一段小提琴二重奏。
在第二段變奏里,中提琴和大提琴再次加入。這次主題由大提琴呈現,而其他樂器也開始合奏,音樂變得更加飽滿起來。
當大提琴拾起主題的時候,第三段變奏開始了。經過所有樂器的輪番呈現,這時我們應該對主題旋律已經相當熟悉。
在第四段變奏里,主題回到了第一小提琴上。音樂開始縈繞起一種感傷和懷舊的情緒,這將是我們最後一次聽到這段優美的旋律了,而別具匠心的尾聲處理更是平添了一種告別的意味。
耐人尋味的是,海頓對主題和變奏的處理方式頗具象徵意義。四段變奏的旋律與主題都基本相同,而每段變奏的伴奏卻是變化多端。這其中的深厚意味在於——海頓的理想是為他的祖國及皇帝創作一首希望之歌——不管世事如何變遷,祖國都將永恆不變。 終曲:急板。這最後一個樂章相對於海頓的其他作品來說稍顯嚴肅。整個樂章幾乎全部使用了小調,直到尾聲才轉為大調。在這種激動不安的調性之下,我們可以不時聽到某些第一樂章主題的零星片斷。從三個強有力的不和諧和弦開始,整個樂章自始至終都保持著一種激動的情緒。這種激情的能量有時潛藏在音樂的表面之下,有時又因突然釋放而激情迸發。若以音樂的莊重大氣而論,這是海頓寫過的最好的樂章之一。

㈩ 青春舞曲的歌曲賞析

改編後的這首歌,具有「魚咬尾」的特點,六句歌詞中有三句的前面八個字都是同一旋律:「太陽下山明早依舊」、「花兒謝了明年還是」、「我的青春小鳥一樣」;第一句與第四句旋律完全相同,第二句除前部分相同外,只有尾部不同。由於第一、二、四句都具有重復內容,則凸顯出第三句的重要:「美麗小鳥飛去無蹤影」,聽眾馬上就能從旋律上感覺出這句是重點。
這種曲調的編排與中國古典詩歌的寫作有異曲同工之妙。格律詩歌中,絕句的押韻有兩種固定格式,一種是詩中所有的雙句都要押韻,第二種是第一、二、四句的最後一個字要押韻。也就是說,第一句可以押韻也可以不押韻,但第三句無論如何都不能押韻。這是古人對漢語進行了精妙研究之後總結出來的經驗之談。只有按照這種規律寫作的語言,才能顯得平仄起伏,琅琅上口。否則,總是不怎麼對味。
王洛賓一方面深諳古典詩詞的平仄規律,另一方面又受到「五·四」國語運動的影響,在把歌詞和曲調結合的過程中,特別強調保持語言的線條。王洛賓非常贊賞一些音樂前輩,譬如肖友梅、趙元任、李叔同等,感覺這些音樂教育家同時都是中國的語言學家,因為他們不論寫曲還是填詞,都保持了民族語言的美,不絲毫損傷它的音韻。
這首《青春舞曲》採用「魚咬尾」的創作手法,使一、二、四句在格律上基本相似,而一、四句完全相同,第三句的格律完全不同,使這首歌有一種別致的韻味:看似簡單之極,但卻琅琅上口,歡快明亮。一年之後,王洛賓創作了《在那遙遠的地方》,就是採用了「魚咬尾」的創作手法。可見,《青春舞曲》對於王洛賓後來的創作有深刻影響。
有人認為在一首歌中反復重復一句歌詞沒有意義。殊不知,這也是民歌的一大特點。因為重復是民歌創作口頭性這一特徵的具體表現。《青春舞曲》中反復重復「我的青春小鳥一樣不回來」,這種重復非但不讓人感覺到多餘,反而讓歌曲在音韻上更加流暢圓轉,表達上更加通俗明白、易唱易記、別有趣味。 在民歌中,往往看不到文人學者那種華麗的辭藻,而大多採用形象生動、樸素淺近,富有動作感、音樂感、色彩感的詞彙來表達主旨,這也正是靠口口相傳才得以流傳的民歌的特點。
民歌大量採用賦、比、興的創作手法。事實上,這三種藝術手法早在春秋戰國時就被人們使用。南北朝鍾嶸在《詩品·總論》中說:「文已盡而意有餘,興也;因物喻志,比也;直書其事寓言寫物,賦也。」民歌在謀篇布局上基本採用這三種手法,不過有時興中有比,比中有興,比興常融為一體。 由於地域不同,各地民歌的風格大為不同。
新疆民歌一般都很熱烈,有舞蹈的感覺。《青春舞曲》的曲調是小調式,頗具新疆風格,適合表現奔放、開朗的情緒,很符合新疆維吾爾人的民族特徵。而中國南方民族卻以婉轉優美為主要特點,如《茉莉花》等,多為五聲調式。
《青春舞曲》的歌詞非常短小精悍,前兩句是比興:「太陽下山」和「花兒謝了」。這是兩種自然現象,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可以重復出現。雖然重復出現的時間不一樣,一個是明天另一個是明年突出了它們的共性。
前三句有雙關意味:「美麗小鳥飛去無蹤影」。首先,這句歌詞和前兩句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前面的事物都可以重復,而小鳥卻無法重復飛來。同時,又和第四句有共通之處:「青春」和「小鳥」一樣,都「不回來」了。
開篇四句非常精彩,前兩句屬於否定,相互之間既有相似之處,又有巨大差別,在審美上形成一種起伏跌宕的落差美。
四句歌詞中各有一個絕妙的動詞:「爬」、「開」、「無」、「來」,因為押韻,有一種琅琅上口之感,同時又在人們眼前豎起了一系列生動形象:太陽爬、花兒開、小鳥無、青春不來……也應和了題目中的「舞曲」,不僅旋律上有舞蹈之感,這些動詞還將這些動作表現得如舞蹈般酣暢淋漓。
「小鳥」是這首歌曲的核心詞彙。和很多民歌一樣,這首歌也使用了雙關的創作方法。也就是說,小鳥不單單指活生生的鳥兒,展開翅膀,呼啦啦飛走,留下美麗的弧線,還隱喻青春像小鳥,也長有翅膀,能飛走,再也看不見。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