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歸鹿門歌賞析
㈠ 比較《夜歸鹿門歌》和《歸嵩山作》說說這兩首詩的詩意有何異同
你是學生嗎?
《夜歸鹿門歌》是歌詠歸隱情懷志趣的詩。首兩句先寫夜歸的一路見內聞;山寺傳來黃昏報鍾,渡口容喧鬧爭渡,兩相對照,靜喧不同。三、四句寫世人返家,自去鹿門,殊途異志,表明詩人的怡然自得。五、六句寫夜登鹿門山,到得龐德公棲隱處,感受到隱逸之妙處。末兩句寫隱居鹿門山,心慕先輩。
全詩雖歌詠歸隱的清閑淡素,但對塵世的熱鬧仍不能忘情,表達了隱居乃迫於無奈的情懷。感情真摯飄逸,於平淡中見其優美,真實。
《歸嵩山作》是唐代大詩人王維的作品。這首詩是作者辭官歸隱嵩山途中所作,首聯寫歸隱出發時的情景。頷聯寫水寫鳥,其實乃托物寄情,寫自己歸山悠然自得之情,如流水歸隱之心不改,如禽鳥至暮知還。頸聯寫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是寓情於景,反映詩人感情上的波折變化。末聯寫山之高,點明歸隱之高潔和與世隔絕,不問世事的宗旨。寫景寫情並舉,於寫景中寄寓深情。層次整齊,景象蕭瑟。
㈡ <夜歸鹿門歌>的 思想感情
《夜歸鹿門山歌》通過描寫詩人夜歸鹿門山的所見所聞所感,抒發了詩人的隱逸情懷。整首詩按照時空順序,分別寫了江邊和山中兩個場景,先動後靜,以動襯靜,寫出鹿門清幽的景色,表現詩人恬靜的心境,同時在清閑脫俗的隱逸情趣中也隱寓著孤寂無奈的情緒。
一二句寫魚梁洲渡頭日暮十分喧鬧,並以此襯托襯托詩人沉靜和灑脫超俗的胸懷。三四句寫人們歸家,詩人去鹿門,寫出了世人與詩人不同的歸途。
五六句寫月光照耀,夜登鹿門山的情景,表現出隱逸的情趣和意境。最後兩句寫龐公隱居之所,岩壁門外,松徑寂寥,只有詩人與山林相伴,與塵世隔絕,詩人恬淡超脫的隱士形象躍然紙上。
作品原文
唐代-孟浩然
夜歸鹿門山歌
山寺鍾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岩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白話譯文
黃昏時山寺的鍾聲回盪山谷,漁梁渡口處一片喧鬧的聲音。
人們沿著沙岸向江村走過去,我也乘坐一葉小舟返回鹿門。
鹿門的月光使山樹顯現出來,我忽然來到了龐公隱居之地。
清冷的山岩路寂靜的林間道,唯有隱居的人在此飄逸來去。
(2)夜歸鹿門歌賞析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孟浩然家在襄陽城南郊外,峴山附近,漢江西岸,名曰「南園」或「澗南園」。題中鹿門山則在漢江東岸,沔水南畔與峴山隔江相望,距離不遠,乘船前往,數時可達。漢末著名隱士龐德公,因拒絕徵辟,攜家隱居鹿門山,從此鹿門山就成了隱逸聖地。
據《襄陽記》載:「鹿門山舊名蘇嶺山。建武中,襄陽侯習郁立神祠於山,刻二石鹿夾神廟道口,俗因謂之鹿門廟,後以廟名為山名,並為地名也。」
孟浩然早先一直隱居峴山南園的家裡,四十歲赴長安謀仕不遇,游歷吳、越數年後返鄉,決心追步鄉先賢龐德公的行跡,特為在鹿門山辟一住處,偶爾也去住住,其實是個標榜歸隱性質的別業。
此詩當作於作者四十歲後隱居鹿門時,即景龍二年(708)至先天元年(712)間,故題為「夜歸鹿門山」。
㈢ 夜歸鹿門歌前四句用了什麼表現手法,收到了怎樣的表達效果請簡要賞析
運用了對比的手法。聽著山寺傳來黃昏報時的鍾聲,望著渡頭人們搶渡回家的喧鬧。這悠悠然的鍾聲和塵雜的人聲,顯出山寺的僻靜和世俗的喧鬧,兩相對照,喚起聯想,詩人在船上閑望沉思的神情、瀟灑超脫的襟懷,隱然可見。表達了詩人為大自然所融化,陶醉其中,忘情山水,與自然融為一體的超然境界,表現出隱逸的情趣。
出自《夜歸鹿門山歌》,是唐代詩人孟浩然創作的一首七言古詩。孟浩然(689~740),唐代詩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稱為孟山人。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頓、痛苦失望後,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隱士終身。曾隱居鹿門山,生了六子。
原文如下:
山寺鍾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岩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譯文如下:
天色已近黃昏,山寺里的鍾聲響起,漁梁渡口人們爭著過河,喧鬧不已。
行人沿著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也乘著小舟返回鹿門山。皎潔的月光照映著鹿門山,山樹一片迷朦。
忽然,彷彿不知不覺就到了龐公曾隱居的地方,也到了我現在的棲身之地。
如門的山岩、松間的小路幽幽靜靜,只有隱者獨自來去,與這美妙的大自然融為一體。
(3)夜歸鹿門歌賞析擴展閱讀:
孟浩然家在襄陽城南郊外,峴山附近,漢江西岸,名曰「南園」或「澗南園」。題中鹿門山則在漢江東岸,沔水南畔與峴山隔江相望,距離不遠,乘船前往,數時可達。漢末著名隱士龐德公,因拒絕徵辟,攜家隱居鹿門山,從此鹿門山就成了隱逸聖地。
據《襄陽記》載:「鹿門山舊名蘇嶺山。建武中,襄陽侯習郁立神祠於山,刻二石鹿夾神廟道口,俗因謂之鹿門廟,後以廟名為山名,並為地名也。」
孟浩然早先一直隱居峴山南園的家裡,四十歲赴長安謀仕不遇,游歷吳、越數年後返鄉,決心追步鄉先賢龐德公的行跡,特為在鹿門山辟一住處,偶爾也去住住,其實是個標榜歸隱性質的別業。
此詩當作於作者四十歲後隱居鹿門時,即景龍二年(708)至先天元年(712)間,故題為「夜歸鹿門山」。
㈣ 夜歸鹿門歌賞析
首二句即寫傍晚江行見聞,聽著山寺傳來黃昏報時的鍾響,望見渡口人們搶渡回家的喧鬧。這悠然的鍾聲和塵雜的人聲,顯出山寺的僻靜和世俗的喧鬧,兩相對照,喚起聯想,使詩人在船上閑望沉思的神情,瀟灑超脫的襟懷,隱然可見。
三、四句就說世人回家,自己離家去鹿門,兩樣心情,兩種歸途,表明自己隱逸的志趣,恬然自得。
簡單學習網最新講座:
王大績講現代文閱讀 王大績講高考作文 王大績講語段壓縮
王大績講文言文閱讀 王大績講詩歌鑒賞 王大績講句式仿用
五、六句是寫夜晚攀登鹿門山山路,「鹿門月照開煙樹」,朦朧的山樹被月光映照得格外美妙,詩人陶醉了。忽然,很快地,彷彿在不知不覺中就到了歸宿地, 原來龐德公就是隱居在這里,詩人恍然了。這微妙的感受,親切的體驗,表現出隱逸的情趣和意境,隱者為大自然所融化,至於忘乎所以。
末二句便寫「龐公棲隱處」的境況,點破隱逸的真諦。這「幽人」,既指龐德公,也是自況,因為詩人徹底領悟了「遁世無悶」的妙趣和真諦,躬身實踐了龐德公「采葯不返」的道路和歸宿。在這個天地里,與塵世隔絕,惟山林是伴,只有他孤獨一人寂寞地生活著。
【簡評】
全詩雖歌詠歸隱的清閑淡素,但對塵世的熱鬧仍不能忘情,表達了隱居乃迫於無奈的情懷。感情真摯飄逸,於平淡中見其優美,真實。顯然,這首詩的題材是寫 「夜歸鹿門,讀來頗象一則隨筆素描的山水小記。但它的主題是抒寫清高隱逸的情懷志趣和道路歸宿。詩中所寫從日落黃昏到月懸夜空,從漢江舟行到鹿門山途,實 質上是從塵雜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隱逸道路。
詩人以談心的語調,自然的結構,省凈的筆墨,疏豁的點染,真實地表現出自己內心的體驗和感受,動人地顯現出恬然超脫的隱士形象,形成一種獨到的意境和風格。前人說孟浩然詩「氣象清遠,心悰孤寂」,而「出語灑落,洗脫凡近」(《唐音癸簽》引徐獻忠語)。
這首七古倒很能代表這些特點。從藝術上看,詩人把自己內心體驗感受,表現得平淡自然,優美真實,技巧老到,深入淺出,是成功的,也是諧和的。也正因為詩人真實地抒寫出隱逸情趣,脫盡塵世煙火,因而表現出消極避世的孤獨寂寞的情緒。
先寫渡口的喧鬧,再寫居所只有自己獨來獨去的幽靜。因為東漢時的著名隱士龐德公也曾在這里住過,追慕和自照便自然地融為一體,渾然成篇。
㈤ 夜歸鹿門歌的主題思想
主題思想:孟浩然的這首詩展示了他由徘徊於求官與棄世之間的彷徨到最終決定棄世歸隱的心靈軌跡。
共同寫到的就是歸隱的心理,而且表達了他淡薄名利!!!
㈥ 夜歸鹿門歌主要運用了哪些藝術手法請結合詩句加以分析
夜歸鹿門歌
朝代:唐 作者:孟浩然 體裁:七古
山寺鳴鍾晝已昏,魚梁渡回頭爭渡喧。
人隨沙岸向答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岩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賞析:首二句即寫傍晚江行見聞,聽著山寺傳來黃昏報時的鍾響,望見渡口人們搶渡回家的喧鬧。這悠然的鍾聲和塵雜的人聲,顯出山寺的僻靜和世俗的喧鬧,兩相對照,喚起聯想,使詩人在船上閑望沉思的神情,瀟灑超脫的襟懷,隱然可見。
三、四句就說世人回家,自己離家去鹿門,兩樣心情,兩種歸途,表明自己隱逸的志趣,恬然自得。
五、六句是寫夜晚攀登鹿門山山路,「鹿門月照開煙樹」,朦朧的山樹被月光映照得格外美妙,詩人陶醉了。忽然,很快地,彷彿在不知不覺中就到了歸宿地,原來龐德公就是隱居在這里,詩人恍然了。這微妙的感受,親切的體驗,表現出隱逸的情趣和意境,隱者為大自然所融化,至於忘乎所以。
末二句便寫「龐公棲隱處」的境況,點破隱逸的真諦。這「幽人」,既指龐德公,也是自況,因為詩人徹底領悟了「遁世無悶」的妙趣和真諦,躬身實踐了龐德公「采葯不返」的道路和歸宿。在這個天地里,與塵世隔絕,惟山林是伴,只有他孤獨一人寂寞地生活著。
㈦ 求《夜歸鹿門歌》的意象、意境和明情。
一二句寫魚梁洲渡頭日暮十分喧鬧,三四句寫人們歸家,詩人去鹿門,五六句寫月光照耀,夜登鹿門山的情景,最後兩句寫龐公隱居之所,岩壁門外,松徑寂寥,只有詩人與山林相伴,與塵世隔絕。
意境:一二句襯托詩人沉靜和灑脫超俗的胸懷,三四句寫出了世人與詩人不同的歸途,五六句表現出隱逸的情趣和意境,最後兩句將詩人恬淡超脫的隱士形象躍然紙上。
明情:全詩雖歌詠歸隱的清閑淡素,但對塵世的熱鬧仍不能忘情,表達了隱居乃迫於無奈的情懷。感情真摯飄逸,於平淡中見其優美,真實。顯然,這首詩的題材是寫「夜歸鹿門」,頗像一則隨筆素描的山水小記。但它的主題是抒寫清高隱逸的情懷志趣和道路歸宿。
夜歸鹿門山歌 / 夜歸鹿門歌
【作者】孟浩然【朝代】唐
山寺鍾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岩扉松徑長寂寥,唯有幽人自來去。
(7)夜歸鹿門歌賞析擴展閱讀;
賞析;
「山寺鍾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寫詩人傍晚江行的見聞。
首句寫白晝已盡,黃昏降臨,幽僻的古寺傳來了報時的鍾聲,次句寫沔水口附近的漁梁渡頭人們急於歸家時搶渡的喧鬧,首句表現的是安寧靜謐的環境,次句卻表現喧囂,形成了鮮明而強烈的比照,這是遠離人寰的禪境與喧雜紛擾的塵世的比照。
第二聯,前句承「漁梁」詩意,是寫村人各自上岸還家,後句承「山寺」詩意,寫自己回到鹿門。這兩句是以人歸引出自歸,作為前文的具體補述。兩種歸途展現兩樣不同的心境,這又是一個比襯,從中表現出詩人與世無爭的隱逸志趣和不慕榮利的淡泊情懷。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中鹿門山的林木本為暮靄所籠罩,朦朧而迷離,山月一出,清光朗照,暮霧竟消,樹影清晰。詩人完全被大自然陶醉,他忘情地攀登著崎嶇的山路,不知不覺間來到了龐公昔時隱居的地方。
這微妙的感受,親切的體驗,表現出隱逸的情趣和意境,隱者為大自然所融化,至於忘乎所以。孟浩然仰慕龐公的志節,他在《登鹿門山懷古》中也吟有「昔聞龐德公,采葯遂不返。隱跡今尚存,高風邈已遠」的詩句。
「岩扉松徑長寂寥,唯有幽人自來去。」中這「幽人」,既指龐德公,也是自況,因為詩人徹底領悟了「遁世無悶」的妙趣和真諦,躬身實踐了龐德公「采葯不返」的道路和歸宿。
山岩之內,柴扉半掩,松徑之下,自辟小徑。這里沒有塵世干擾,唯有禽鳥山林為伴,隱者在這里幽居獨處,過著恬淡而寂寥的生活。
此詩通過描寫詩人夜歸鹿門山的所見所聞所感,抒發了詩人的隱逸情懷。整首詩按照時空順序,分別寫了江邊和山中兩個場景,先動後靜,以動襯靜,寫出鹿門清幽的景色,表現詩人恬靜的心境,同時在清閑脫俗的隱逸情趣中也隱寓著孤寂無奈的情緒。
㈧ 孟浩然 《夜歸鹿門歌》的詳細分析
這首詩的題材是寫夜歸鹿門,讀來頗象一則隨筆素描的山水小記。但它的主題是抒寫清高隱逸的情懷志趣和道路歸宿。詩中所寫從日落黃昏到月懸夜空,從漢江舟行到鹿門山途,實質上是從塵雜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隱逸道路。
㈨ 對《夜歸鹿門歌》的賞析,200到300字左右,謝謝
首二句即寫傍晚江行見聞,悠然的鍾聲和塵雜的人聲,顯出山寺的僻靜和世俗的喧鬧版,使詩人在船上權閑望沉思的神情,瀟灑超脫的襟懷,隱然可見。三、四句說世人回家,自己離家去鹿門,兩樣心情兩種歸途,表明自己隱逸的志趣。五、六句是寫夜晚攀登鹿門山山路,「鹿門月照開煙樹」,朦朧的山樹被月光映照得格外美妙,詩人彷彿在不知不覺中就到了歸宿地,表現出隱逸的情趣和意境,隱者為大自然所融化,至於忘乎所以。末二句便寫「龐公棲隱處」的境況,點破隱逸的真諦。這「幽人」,既指龐德公,也是自況。
這首詩抒寫清高隱逸的情懷志趣和道路歸宿。詩中所寫從日落黃昏到月懸夜空,從漢江舟行到鹿門山途,實質上是從塵雜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隱逸道路。